语言文字训练思考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加强语言文字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紧要任务。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言文字训练变得尤为重要。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思考一、深挖句子让语言曲径通幽一位老师在执教《画家和牧童》这堂优质课时,其中一个细节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言文字训练思考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言文字训练思考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言文字训练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仅会对其语文学习造成影响,还会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文字作为教学重点。基于此,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言文字训练进行了简单探讨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言文字训练

在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明确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代表小学生语言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不仅是影响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因素,其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已经成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小学语言文字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内容学习,轻词句训练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现阶段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认识不到语文教学、语言训练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训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都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基础。但是观察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教材所带的语文知识进行着重讲解,并不会对教材语言进行反复分析,导致语言训练长期流于形式。

(二)重分析讲解,轻语言文字积累

不按照语言学习规律施教也是当前小学语言文字训练中存在的明显问题。由于语言文字知识过于繁杂,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很难对其进行理解记忆,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用了大量时间进行背诵、记忆,导致学生对于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基本80%的小学生都不喜欢课文分析课。长期处于此种情况,导致学生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语言学习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缺乏有效指导

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课外语言学习环境下,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追求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与阅读指导,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言文字训练思考

(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兴趣

兴趣是决定一件事能否顺利完成的决定性因素。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小學语言文字学习中同样适用。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良好的学习兴趣不仅会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保障,还会对其后续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当前教学发展形势、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分析,而后以此为据不断调整、创新、完善自身教学模式,通过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度,来拉近师生距离,进而更好地提高语言文字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想让学生喜欢课堂,就必须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多小学生都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节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当前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备课,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从各个细节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使学生认识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应用语言艺术,对于批评、奖励行为更要慎重琢磨,对于一些极易膨胀的学生不可盲目表扬,对于一些学习信心较差的学生应当适当给予鼓励。由于小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生的向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游戏方式开展教学,进而更好地活跃当前课堂气氛,实现寓教于乐。

(二)培养语感

语言顾名思义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要想培养自身语感,就必须要做到多听、多读、多写。听是学生获得语感最为直接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播放教材中题材较好、文字优美的文章片段,让学生听清楚、找重点,从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魅力。读对于培养学生有着明显意义,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朗读、默读,两种方式相比,朗读速度较慢,但学生印象较深。而默读速度较快,但学生只能对文章内容有基本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照当前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设阅读环节,进而更好地巩固阅读效果。语文知识信息不断传递、接受的过程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体会到文中意境,感受作者个人情感,进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字词、内涵。不仅如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行有效提升,进而更好地强化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而更好地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强.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8(26):125-126.

[2]程彬彬.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J].学周刊,2018(4):119-120.

编辑 郭小琴

作者:陈威

语言文字训练思考论文 篇2:

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的几点思考

摘 要:加强语言文字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紧要任务。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言文字训练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思考

一、深挖句子让语言曲径通幽

一位老师在执教《画家和牧童》这堂优质课时,其中一个细节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师:戴嵩是怎样画出《斗牛图》的?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多读几次。

生自由朗读。老师请其中一位站起来明确语句,即“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然后出示相关内容的课件,再请大家看着课件大声朗读。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水墨画,你能指出画家在哪里运用了“浓墨涂抹”,在哪里运用了“轻笔细描”?

(课件出示荷花水墨画)

师:一起读这两个词语,注意“浓墨涂抹”读得?(生答:响亮)“轻笔细描”读得?(生答:轻一些)

全班学生认真朗读。

这位教师紧紧地抓住关键词语“咬定青山不放松”,除了让学生把语段读通、读顺、读懂、读透之外,更使学生在语文的朗读体验中经历了“读进去”和“读出来”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文课应引领孩子,在语言文字上走上几个来回。”在“读进去”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带着问题思考相关语句,然后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感知内容,深入理解内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适时地渗透“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这样,学生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接着,教师出示荷花水墨图,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体会“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的意思,把平面的词语还原成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再通过进一步深入朗读,与作者的情感和谐共振,同构共生,将文字成为学生生命中活泼的语词细胞,这就实现了所谓的“读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像这位教师一样,引领孩子一路慢慢“欣赏”,把那些藏在文本深闺处的教学理念,落实到生动的课堂上,学生才能与文本贴近,与作者贴近,与经典贴近。

笔者听过一堂《穷人》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但是他很少关注文本特点,更不用说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而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没有得到多大的体现。我想,在课堂上,教师固然重要,但整个课堂的精彩与否,却更多地系于学生满足的实际程度。

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比如在初学生字新词时就可以利用《学习导航》,让学生相互提醒要注意读音和书写,哪些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在重点段落教学时,在对桑娜忐忑不安心理描写的这段文字学习时,出示整个段落,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根据学生的反馈,补充交流,使学生发现文本中“用省略号表达复杂心理”这一特点。并在文本的第6自然段中,也用上省略号写写桑娜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时的心理活动,从而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二、精心研读可以创新文本

针对《草船借箭》中的一段对话,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题:

师:“课文用的都是直接对话,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对话和人物性格,填上提示语吗?”

(课件出示具体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打上相应的提示语。)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 )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不难发现,这道题就需要孩子們在感知课文内容和深入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深入语文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文中具体人物的“情绪场”,转换角色地切身体验,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把人物性格内化后顺理成章地表达,这些表达浸染着孩子自己的感受、体悟,熏染着孩子自己的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而且一个个人物的神态、表情具体地呈现在孩子的脑海里,更加丰满了“周瑜”“诸葛亮”的印象,丰富了文本。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也自然而然地投射在孩子的心中,避免了教师繁琐多余的分析与讲解。在这样简单的课后小结后,我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我始终认为,不能仅仅拘泥于文本,而要在课堂上鲜明体现文本的特点,否则语文学习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语言文字训练植根于课堂,让言语在课堂上熠熠生辉,使语文教学更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薛法根.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郭小琴

作者:朱璇翔

语言文字训练思考论文 篇3:

小学生语言文字训练三步走

语言文字训练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叶圣陶说:“比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就要训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训练意识,运用语言文字知识对学生进行长期、严格、有目的的实践。

一、训练意识决定训练行为

意识决定行为,有效的意识才能导致有效的行为。落实到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意识就是要求教师深刻认识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训练思维,持续培养训练习惯,真正做到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身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意识,对语言文字保持高度的敏感,才能处处看到语文,才会时时想着训练。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才会善于发现文章中的语言点,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放到精密、由看到想、由说到写的系统训练,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重视知识的呈现,而且能做到扎实有效的落实。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除了具有一双善于发现语言文字训练素材的慧眼之外,还要培养强烈的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否则,就算素材摆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二、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導训练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语言文字训练素材是个体,而语言文字知识是整体。在普遍意义上,语言文字知识是指导语言文字训练的纲领。离开语言文字知识指导的所谓训练,只能是工匠式的简单操作。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语言文字训练有利于克服教学的盲目性,也是形成教学闪光点的重要条件。

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李吉林老师运用语文知识指导训练的例子就很典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这个词的意思还能用什么词来说。

生:山河、河山、江山。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词搭配起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丽?

生:锦绣河山、江山多娇、山河秀丽、大好河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丽?

生:祖国的山河很壮美。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呀!

这一系列的语言训练,从“山水”这个词扩展开去,从一个词到许多同类的词;再由词组成短语、成语;再把短语组成句子,并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形成了完整的训练过程,体现了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指导语言训练的意识。

三、语言文字训练应抓好三个环节

1.备课时抓好训练点,搞好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时应对文本中出现的语言点、训练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系统训练。备课时要留心教材中运用精当的词语、句式和表达方法,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设计训练活动。

抓好、抓准训练点,关键是要“细读文本”。优秀的训练设计来源于对课文的潜心领会,即叶圣陶先生所说“潜心会文”。另外,教师领会课文时,要有意识地站在作者的角度通观全文。文中语词、句式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的,如果教师能够换位思考,将作者的文章再做推敲,做到语词、句式的解构与重构,那么对语文训练素材的准备将更加准确与具体。

2.课堂上抓好训练时机,重视生成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往往会暴露出语言运用上的缺陷,这是抓好训练的良好时机,据此进行的纠偏性训练能够因材施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山上的积雪融化了’为什么不用‘溶化’?”笔者利用这个提问进行了一系列训练:首先让学生查词典,查出了“溶化”、“融化”和“熔化”;其次,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随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融化”而不用“溶化”和“熔化”;最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归纳总结。这样,一个看似难以理解的问题,由于训练时机抓得好,在学生参与下轻松地解决了,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丰富了学生的语汇积累

3.常规阅读训练,搞好运用

这里所说的常规训练,是指不需要特定的条件,在一般情况下都能适用的训练方式,如复述、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加标点符号等。而很多教师忽视了课程标准的规定,对于这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没有足够的重视。过去一些常规训练存在问题,不在于这些训练形式本身,而在于做法。例如划分段落,如果不是教师说学生记,而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不要求统一,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把划分段落作为理清思路的训练方式有什么不好?读书中的归纳概括十分必要。读一本书,要越读越薄;读一篇文章,要越读越短,这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阅读课上的段落训练是锻炼这种能力的重要方法。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言是第一性的,精神蕴涵于语言之中。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因此,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为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训练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

作者:王景

上一篇:幼儿园承包合同范文下一篇:法学者个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