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言文字发展规划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言文字发展规划

小学语言文字发展规划 篇1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国家提出的新世纪“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市语委办的规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长期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的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校园用字规范。

为了切实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形成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特制定本规划,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

一、建立健全机构,对教师培训测试,强化师生意识。

二、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三、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研究语言文字工作。

四、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

五、健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

要有专人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班应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推普员,在校语言文字工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学校和各班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与示范工作。

六、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条件,新教师上岗条件,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在教师考核、期中教学检查、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都要将普通话内容列入,力争在三年内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在职教职工95%以上参加普通话培训,所有的教职工必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达标率达到100%以上。

七、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将此列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

八、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水平;

每年9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九、建立校规范用字检查审核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校语言文字办公室负责对学生各类小报及需展出的文字作品的报审,每学期对教

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对学生的作业、通知等进行不定期检查,杜绝出现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对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在教学、工作和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结果向全校通报。

十、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

十一、在校内设置宣传标语牌及宣传橱窗,在教学楼、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小学语言文字发展规划 篇2

小学生语言的学习可以分为前语言阶段和语言阶段,语言阶段就是语言出现之后的阶段, 国内外对小学生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比较简单,是心理学家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研究的,通过观察搜集孩子的语言资料,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语言的发展过程, 没有过系统性的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是在行为主义兴起之后,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强调语言是习得的,是刺激和反应的结果。第三阶段的研究比较系统,是在心理语言学基础上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和皮亚杰。同时, 对于儿童语言的学习,国内外研究都表明,儿童语言的学习是有关键期的,如果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言的学习就会事倍功半。一般来说,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从出生的3个月到青春期开始时结束,一旦过了关键期,语言的学习就变得困难。小学生还处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小学语文学习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受到教师语言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二、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传授忽视语言能力的综合开发

儿童语言的发展需要靠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也就是对语言的运用。我们在对小学儿童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语言习得的过程是认知能力、社会理解能力及语言技巧三方面的整合性发展。孩子只有将需要表达的交往倾向说清楚,交往目的才容易达到,语言水平才越高。儿童对交往过程中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只有帮助儿童成为真正的语言运用者,才能为儿童语言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我们在高度重视儿童基本词汇、基本句子、基本语法获得的同时,也要关注儿童语言能力的综合开发,让儿童获得清晰的语言技巧,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

(二 )小学语文教学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很多人将“语言发展”同“识字的多少”等同,认为小学生识字多了,语言发展水平就高,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只重视儿童识字,只重视课本,而忽视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开发。我们所提倡的自主阅读,绝不是说认识了一些字就自己阅读的意思。美国国家研究院的研究认为阅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要提高儿童语言的丰富性,提高他们对语音的敏感性。只有丰富性和敏感性提高了,才能将口语和书面文字对应起来,才能理解口语和书面文字的含义,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第二,要提高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儿童就会有阅读动机。要培养和塑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儿童有机会随时能取阅自己喜欢的书,能和别的儿童或者家长在阅读中互动,理解书面语言的情绪情感,逐渐培养热爱阅读的兴趣。可以看出,只有提高儿童语言的敏感性,提高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儿童的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发展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

三、小学语文有效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 )为学生创造交流的课堂环境

语言的发展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 只有引导学生开口讲话、开口表达观点才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的不断发展。因此, 小学语文课堂要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交流和表达的情境,促进学生的语言应用。例如,在以春天为主体的作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展示描写春景的优秀作品,并以此为案例解释描述春景需要注意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然后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教师要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有效推进了学生的语言交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见到的最美丽的春景和这次春景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春景用最精美的语段展示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最后用文字把自己见到的最美的春景描写出来,在小组朗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以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口头交流, 然后运用文字表达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准确表达和流畅表达的重要性,在学生用文字表达后在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朗诵,通过这样的外显方式让学生比较两次表达的不同, 以此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 )加强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

语言知识的丰富是语言表达的前提条件,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比较少, 更需要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语言知识。诵读是一个重要方法。要想提高语言水平,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另一个是对人和事物有心灵上的感悟,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大量“碰材料”,积累语料素材。同时,除了读以外,背诵也很重要,小学生记忆力好,只要加强引导,积极鼓励,注重方法,激发他们兴趣,就能利用学习时间背诵背熟大量文章、诗词句子,提高阅读水平,开发阅读能力和记忆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复述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 是用自己的话将材料中的内容复述出来,可以是口语,也可以是书面语言。材料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材料,也可以是语音材料。复述不是简单的重复,学生需要经过理解、思考和加工,综合概括,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才能准确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通过复述,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而且能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 )扩展语文课堂 , 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语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语言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学习和练习。因此,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广泛地交流和阅读。例如,在语文单元知识学习后为学生创设语境, 引导学生思考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表达,如母亲节对妈妈说的一段话,在草丛中设立一个标语提醒大学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去盲人学校怎样和那儿的孩子交流等,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班级交流群,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交流,交流的主体可以是语文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知识。再者,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表达的活动,包括演讲比赛、情景剧的表演、小辩论赛等,为学生的语言提供丰富的实践空间。

小学语言文字发展规划 篇3

一、加强阅读,激发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如果丢失了学习的兴趣,获得的知识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会被遗忘,学生会在可持续发展上大打折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激发兴趣,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生成问题,激发求知欲。

二、加强阅读,促进思维发展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对知识深刻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对知识的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在概念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把表述相近的话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例如,为正确理解、区分“乘法的意义”、“加法的意义”的异同,把“求几个几相加的和”与“几和几相加的和”进行比较。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充分挖掘例题图的价值,通过对情境图阅读的指导,使学生经历思考、判断、分析、类比、推理、理解、吸纳、转化、应用等思维活动,有助于学生从数学阅读中去理解数学、创造数学,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如二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出示小猴采桃的情境图后,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两只猴子都采了14个桃子)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有如下几种方法

1.14+14 2.14×2

14×2=28是怎样算出来的?我們今天一起来学习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

(师讲解竖式的格式与写法,指导书写位置)

这部分内容教师逐步讲解,层次清晰。缺点是未充分发掘学生兴趣,积极性不强,自主参与程度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借助数学阅读使学生的眼、脑、心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引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发展?

进行深入思考后,教学设计改动为:

我们来看,谁来了?小猴们在干什么?(看屏幕:一只猴子采了14个桃子)

看看是不是14个啊?(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左右筐)

左边筐里有(10个)右边筐里呢?(4个)合起来呢?

另一只猴子也说:我也采了14个桃。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会算14×2吗?结果是多少呢,说说看你是怎么知道的?

(先算4×2得8)

师:我们看看4×2得8在图上是哪一部分?(右边筐里的)

算了右边的,我们还要算什么?(还要算两个十)两个十是?(20)

右边的8和左边的20我们都算出来了,那下面该怎么办呢?

(左边和右边的都合起来。20+8)

那在竖式里面大家知道怎么写吗?(板书过程)

我们这样写很清楚的看到这个8是右面的,20是左边的。像这样一种算法,我们称之为——用竖式计算。

第二次设计中,做了一些补充拓展。细心牵引,有效读图,慢慢放手。组织学生看图,理解图中一些关系,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进行表述,引导学生理解竖式形成的算理,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构建。

此外,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教师还可以结合“易混点”,设计“姐妹题”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经历过程,强化体验。例如,在学习乘法应用题时,学生常常会加法应用题混淆,如:每个窗台都放了5盆花,两个窗台一共放了几盆花?一个窗台放了5盆花,另一个窗台放了4盆花,两个窗台一共放了几盆花?如此,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去伪存真,深入理解。

三、加强阅读,促进语言发展

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材中,出现了繁简两种列竖式写法。如何理解、运用这两种笔算形式,是个难点。因此,这一部分在设计时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以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教学片断: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法减法)的竖式,和加减法比,这个乘法竖式好像蛮复杂的呢,能不能变得简单一点呢?确实,还有种更简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想不想学?藏在书上第70页呢。

(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

指名读自学提示(1)自学课本第70页竖式写法。

(2)思考:在刚才的竖式计算过程中,你觉得哪一部分可以省略?

设计的教案中,自学提示第二点是“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异同,找出他们的联系。”试教时发现问题指向性不明,学生无法有效观察、思考。便改为“你觉得哪一部分可以省略?”通过比较使学生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谁来教教老师,更简单的竖式,怎么写?

讨论,形成简化竖式:

你能看着这里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吗?那么,在刚才的竖式计算过程中,你觉得哪一部分可以省略?追问:第一次乘得的8为什么在个位上?第二次乘得的2为什么在十位上?

小学语言文字发展规划 篇4

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的好与坏、优与劣、对与错的言语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评价语言能够促进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如何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呢?

一、形象生动,突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给评价语加一点“味道”,要用形象生动的评价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趣味性浓厚的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案例一】《小小运动会》教学片段

某教师在教学“小小运动会”一课时,其评价语就运用得很好,现摘录如下。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了(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老师,你看小动物们来参加比赛了,小蜜蜂是排成圆形的,而蝴蝶是排成正方形的……

师:你的眼睛真亮,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

生2:老师,图中的大雁有的排成了三角形,有的排成了长方形,看上去真像火箭。

师:真好!想象力真丰富。

生3:在图中有12只蝴蝶,海鸥和它们一样多,也是12只。

师:你真善于观察,且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4:图中的海鸥比蜜蜂多得多,但比大雁少一点。

师:你的小眼睛真亮,说得很具体。

以上片段中,教师所运用的评价语言生动形象。他没有简单地运用“是的”“不错”等进行评价,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有血有肉,自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关注过程,突出启发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应具有启发性,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语开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案例二】《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对称轴以后,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三角形、正五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五种图形。

师:同学们,大屏幕上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形不是?

生:三角形、正五边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说得对。那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生:我是根据对称轴进行判断的。刚才我用了对折的方法。

师: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们的学习方法很好。那么,同样是轴对称图形难道就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这个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生: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生: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以上片段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具有启发性的,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数学思考,这样的评价语是高效的。当学生对五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做出正确的判断时,教师通过“同样是轴对称图形难道就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这一评价语有效地启发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深入思考。

三、突出思维,体现延时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时,教师的评价要适时等一等,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思辨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探究性。

【案例三】《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这一句话对不对?

生:我觉得是对的,因为这样每份就是半个苹果。老师刚才说了“半个”可以用表示。

生:我觉得不对。只有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才是它的……

(课堂上,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形成了两种意见,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班的同学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对,一种认为不对。下面,我们来一场数学辩论赛吧,辩论的题目就是“把一个苹果分成份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请各小组做好准备。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针对这个辩论题目进行了辩论,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促成了课堂的高效。

小学语言文字发展规划 篇5

教语用[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语委,相关省、自治区民委(民语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语委,国家语委委员单位:

现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党中央以全党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凸显了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制定并实施《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深刻学习把握《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要建立和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本地区各级政府切实担负对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导责任,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能,充分发挥语委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将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纳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总结、相关干部考核和教育督导范围,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要努力推动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宣传教育、机关行文规范、新闻出版编校质量、广播影视制作播出质量、工商行政监管和城市市容管理等范围。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把推动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把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和分工,确保《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12年12月4日

附件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指导思想

第二章 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四)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五)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六)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七)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

第三章 重点工作

一、推广普及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二、基础建设

(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四)语言数据库和语料库建设

(五)语言国情调查

三、督查服务

(六)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七)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

(八)手语盲文规范和推广

四、能力提升

(九)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十一)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五、科学保护

(十二)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记录和保存

(十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

(十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

六、文化传承

(十五)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十六)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合作交流

第四章 创新与保障

一、创新理念思路

二、创新工作机制

三、创新管理服务

四、扩大对外开放

五、强化人才保障

六、提高科研水平

七、加大宣传力度

八、保障经费投入

序 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都对语言文字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树立和增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一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视野、改革创新,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服务教育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完善语言文字法律制度规范,加强宏观政策指导。要增加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培训测试及评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树立各民族语言文字都是国家宝贵文化资源的观念,有针对性地采取符合实际的保护措施,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语言文字工作要创新理念和体制机制,要自觉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主动结合教育、文化、传媒、信息、商务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监督检查和服务社会并举。科学规划各种语言文字的定位和功能,妥善处理语言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章 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得到加强。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列入普法教育内容,增强教师、机关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全体国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

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15年,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全国范围内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

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到2020年,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要求,完成义务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加大《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力度。加强学校汉语拼音教学。充分利用汉语拼音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进一步发挥其在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领域,以及信息处理、国际交往、国际汉语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作用。

(二)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妥善处理语言文字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和施行的规律,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普及和应用的社会服务工作。

推进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统筹管理,健全语言文字标准的层级和体系。加快制订、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标准、应用能力标准、评测认证标准、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标准、外国语言文字使用规范,重点建设教育、信息处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辞书编纂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及时开展标准的复审、修订等工作。

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加强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基础工程建设,开展以语言文字处理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建设语言文字数据库、资源库和学习的平台。

(三)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强化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教材、图书(特别是辞书)、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和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推进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工作。

加强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和引导。引导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打造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平台,跟踪研究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形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社会氛围。

做好语言文字社会咨询服务工作。建设语言文字应用咨询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为社会提供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和语言文字使用等的咨询服务。

(四)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建立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提高全社会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受过初等教育的国民普遍具备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国民,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民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正确处理各种语言文字关系。依法妥善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汉语方言、繁体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及学习使用问题,努力营造守法、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

增强全社会的语言资源观念和语言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树立语言资源观念和科学保护意识的各项公益性活动。

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加强语言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语言资源共享,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语言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建立和完善语言资源库,探索方言使用和保护的科学途径,用现代技术手段记录保存少数民族濒危语言。

(六)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

拓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建立民间语言文字协商机制,促进语言文字学术交流和语言文化交流,为港澳台同胞学习使用普通话提供服务。

推进国际汉语教育。加强国际汉语教育教师培训、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继续推动汉语相关水平测试向海外拓展,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继续发挥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在国际汉语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提升中文国际地位。促进中文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工作语言、国际会议的会议语言,提升中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扩大、深化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

(七)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

研究修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争取在2020年前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工作。及时跟踪、研究语言文字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研究成果,研究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加强语言文字执法工作,增强公民依法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使有关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第三章 重点工作

一、推广普及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继续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项目。完善国家级和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项目标准,将示范校创建作为教育质量监测、高校教学评估、各级示范性学校评审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继续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原则,调整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对尚未达标的城市加强指导、检查、督促。二类城市在2015年、三类城市在2020年完成达标验收。建立城市评估复检制度,促进已达标城市保持并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推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范围。

开展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村地区,促进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整体提升。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根据实际制订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进方案,开展试点,分步实施。

推进重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适时开展行业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评估工作。推动军队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教师、校长(园长)普通话培训。新进教师普通话水平应符合教师资格所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园长)进行普通话培训,使其达到规定标准。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中华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列为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业务培训要求。

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培训。推动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和进城务工人员输出、输入地相关部门对务工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二、基础建设

(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统筹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完善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相配套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加强语言文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建设,健全规范标准层级。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重点制订和完善汉字字形及属性、普通话语音、地名、科技术语、外国人名地名译写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及评测认证标准;研究制订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标准和国际汉语教育中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导中国语言文字国际标准的制订。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特别是国际标准研制人才的培养。

(四)语言数据库和语料库建设。

建设古今汉字全息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国古今汉字,包括国外应用汉字,理清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推动中国文字的历史传承、现实应用及国际传播。

建设中国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国百年来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

建设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继续建设面向语言资源监测的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和教育教材等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完善现代汉语语料库。

(五)语言国情调查。

开展语言国情调查。调查特定地区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调查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语言使用情况,为制定相关行业语言文字政策和满足语言使用需求提供服务;调查手语、盲文等特殊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为制订完善手语、盲文规范标准,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提供服务;调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语言和外语词、字母词等的使用情况,加强对虚拟空间语言使用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开展语言普查。建立定期语言普查制度,开展普通话、汉字、汉语拼音等使用情况普查;汉语方言的种类、分布区域、使用人群和使用变化状况普查;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种类、分布区域、使用人群和使用变化状况普查;跨境语言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普查;外国语言文字在境内的使用情况普查。争取在国家人口普查及其他相关调查中增列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内容。

建立中国语言数据库。绘制多媒体语言地图,发布中国语言国情报告。促进语言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和社会共享。

三、督查服务

(六)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完善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平台。监测研究语言使用实态和语言生活热点,分析语言生活中的新现象,预测语言发展趋势,定期发布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并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语言战略研究。

打造汉语汉字学习的平台。整合汉语汉字规范标准及信息资源,提供资源共享、技术开放的现代化助教助学模式,服务于中小学教学、公民学习和国际汉语教育。

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督查平台和测查认证系统。对传媒、出版物(重点是教材、工具书)、公共场所、信息技术产品以及汉字输入系统中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进行规范标准符合性的测查认证和监督管理。

建设国家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平台和语言文字应用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开展语言文字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应用业务等的免费咨询服务。加强对网络语言、新词新语等的规范引导。组织开展外语中文译名的监测、规范、审定和发布工作。

(七)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

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应对国际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关键语言政策,建设国家多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促进制订外语语种学习和使用规划。推动社会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及时为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海域、疆域等相关地名和天体命名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发挥语言社团作用,建立语言志愿者人才库,广泛吸纳双语、多语人才,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

(八)手语盲文规范和推广。

加快手语、盲文规范标准研制。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修订通用盲文国家标准,研制通用手语国家标准,研制手语、盲文水平等级标准和手语翻译员等级标准。根据需求,研究制定少数民族手语、盲文。加强手语、盲文推广运用。结合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盲文。培育和发展手语、盲文社会服务机构,为听力、视力残疾人提供国家通用手语、盲文翻译和语音阅读、提示等服务。加强手语、盲文基础研究。重视手语、盲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作用。

四、能力提升

(九)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

推进和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汉语能力测试。加快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推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适时修订《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写系列普通话学习教材,研制和推行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修订和完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纲》,完善测试系统,加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推进力度。总结试点经验,修订和完善《汉语能力标准》和《汉语应用能力测试大纲》,推进汉语能力测试。

(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升幼儿普通话水平。幼儿园要创设自由、宽松的普通话交流环境,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能清楚地用普通话表达,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中小学校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注重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建立并完善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分级分类制订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将口语表达、汉字书写纳入语文教学和评价范围。

(十一)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教师资格标准中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将语言文字纳入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相关职业人群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健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职业标准。

提倡国民发展多语能力。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规划,为提升国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条件。

五、科学保护

(十二)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记录和保存。

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科学设计,统一规划,调查收集普通话、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有声语料,整理保存和深入开发利用,科学保存中国各民族语言实态。

(十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

研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加快制订社会应用和信息化急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规范标准。做好少数民族语言的术语规范化工作。

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据库。收集梳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信息,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库和传统通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大规模语料库。

(十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抢救和保护。

支持国家民委完成20种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调查工作,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丛书》。

六、文化传承

(十五)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

推进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广泛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社团活动和校外活动。组织诵写讲下基层活动,对师生进行诵写讲辅导。加强诵写讲的研究,包括诵写讲与语文教育、养成教育、青少年成长、人文情感培养等方面关系和作用的研究。探索以中华经典诵读、书写教育为基础的诵写讲教育教学方法。

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社会参与平台。继续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赛事等系列活动。举办传统节日诵读活动。通过对传统节日经典诗文、民间习俗的梳理、筛选,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运用多种形式予以呈现,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典诗文及反映传统节日、各民族文化的优秀篇章,建设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以诵读、书写、讲解等形式予以记录、保存和展示、传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十六)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合作交流。

服务港澳同胞普通话学习和培训测试。根据港澳同胞学习普通话的需求,对港澳同胞普通话水平测试、港澳地区教师普通话培训、内地和港澳地区学生暑期普通话交流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合作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科学研究。

推动海峡两岸语言文字业务交流。积极推动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工作,完善“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建设,推动两岸语言文字智库、合作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等项目的实施,举办两岸语言文字学术研讨会及语言文化交流论坛,继续开展术语和专有名词等的研究规范工作,推动异读词审音、汉语文本简繁转换系统研发、字词对应数据库研制等方面的合作。实施两岸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项目。

鼓励海外侨胞来华学习汉语。举办海外华人华侨子弟“母语寻根”夏令营活动,实施海外华文教师普通话培训工程。

加大普通话培训测试的海外推广力度。深化与境外相关机构在普通话培训测试、汉语口语水平测试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在境外的培训测试范围。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与国际汉语教育、海外华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第四章 创新与保障

一、创新理念思路

更新工作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培育和树立语言文字的新理念。语言文字是国家的战略性文化资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资源;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的战略需要,是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迫切要求。

转变工作思路。语言文字工作要拓宽视野看作用,融入发展促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主动与包括教育工作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探索新的事业发展增长点和工作着力点,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推进自身的发展。

完善工作内容。语言文字工作要自觉履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基本职责,努力实现工作内容的拓展,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做好语言文字社会咨询服务工作,坚持监督检查与社会服务并重;要注重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注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质量水平的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扎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注重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导责任,切实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能,充分发挥语委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序开展。

建立健全语委议事机制。建立健全语委全体会议、语委咨询委员会、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及专家委员会,以及各专业机构、专项工作组等制度或组织。充分依靠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充分发挥专家群体的才智和作用。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及相关领域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其开展或参加语言文字方面的宣传教育、学术研究、业务培训、合作交流、维权自律等活动。

三、创新管理服务

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督查范围,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完善和细化执法程序和标准,切实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尊重和依靠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健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机制。

建立长效协调督查机制。将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纳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工作总结和相关干部考核范围。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宣传教育、机关行文规范、教育督导、新闻出版编校质量、广播影视制作播出质量、工商行政监管和城市市容管理等范围,并建立相应机制或制度。

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和改进行政督查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实效。探索并建立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科技、自律等综合手段实施督查的新体系。建设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覆盖广泛、查询便捷的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应用监督检查与服务网络平台,实行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

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协作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为经济、民政、国土、民族、外交、国防等部门提供语言文字业务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核心利益。通过与学校、学术团体、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合作,为相关行业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培训、职业培训和评估测试等服务。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各种媒体和相关社会活动,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和应急援助。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开发语言资源,支持发展语言产业,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语言文字服务。

四、扩大对外开放

进一步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语言文字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华语言文字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建立健全与相关涉外机构、对外传播机构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机制,通过孔子学院教学、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活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培训、对外传播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节目交流、民间外交、青年交流活动等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对外传播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中华文化,为展示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和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理解信任发挥积极作用。

五、强化人才保障

创新管理队伍培训方式。建立培训制度,通过举办“中央普通话进修班”,实施中青年骨干海外研修计划、语言文字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专题研修、测试员提高培训等项目,对语言文字专兼职管理队伍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轮训,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测试员队伍。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建立国家级培训基地。

加大专家队伍培养力度。通过科研资助、出国研修、重点培养等方式遴选培养一批优秀的语言文字专家,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用人机制,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在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规范标准研制和咨询服务中的作用。

健全奖励制度。对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六、提高科研水平

发挥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围绕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以及社会语言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科研管理和机构建设。积极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重点建设好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视研究成果的共享和社会应用。

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注重培养、扶持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支持其开展学术、业务研究与创新。提升学科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促进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鼓励跨学科、跨领域开展研究,鼓励协同创新。

七、加大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方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规划和普法教育内容。继续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创新活动内容、载体和方式,推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提高普通话普及程度。编写有关语言国情、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等系列普及丛书。

构建宣传体系。加强语言文字网站、报纸、期刊和出版物等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创新宣传手段,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对社会关注的语言文字热点问题的宣传解释,营造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使用的社会环境。

八、保障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语言文字事业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推动各级财政加大对本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增加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经费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地区间建立对口支援和互利合作关系。设立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基金,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企业、团体、个人捐赠。

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篇6

1、向全校教师发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倡议。

2、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面规划和执行监督语言文字工作。

3、开展全校范围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检查。

4、建立相关制度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5、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迎评工作中。

6、开展系列活动,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1)女教职工主题演讲比赛、教师书法展。

(2)各系举办一系列比赛,包括如主题演讲比赛、“儒学经典”吟诵活动、第六届“推普杯”诗文朗诵比赛、第九届“讯飞杯”诗文朗诵比赛、首届钢笔字、粉笔字比赛等。

小学阶段语言文字工作新探 篇7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也是根基, 必须为学生打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写一手漂亮的规范汉字的基础。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经常教导学生“能说流利的普通话, 能写漂亮的规范字”是一个现代人具有良好素质的体现。倡导“工工整整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 就是将写规范字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一、利用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

小学也应该像大学要有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和丰富文化底蕴, 因为她是学生学习的乐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学生感悟生活、学习语言的活教材。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 让孩子们注意观察校园的每一个地方, 让孩子了解学校, 感受校园的文化, 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自己学习生活的地方, 乐于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低年级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而到高年级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能用优美精致的语言, 甚至诗歌来表达对学校的满腔热爱之心, 让学生在感受中提升口语交际及习作能力。

每位人民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抱负, 对于我们工作的学校来说, 她就是实现我们教育理想和抱负的地方, 更是师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学校为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首先抓的就是语言与文字文化, 要积极倡导师生静心读有字之书, 读无字之文化, 从而改变师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智模式, 构建滋养师生心灵的文化, 促进师生的自主和谐发展。

二、发挥好语文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语文课堂是学习语言文字的生动乐园, 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阵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拼音的使用、笔画的规范, 在学生习作中要强调遣词造句的规范、流畅、标点符号运用的正确、行款格式的准确, 因为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元素。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堂上的朗诵训练, 课前的说话能力训练, 不定期的“纠错别字”竞赛, 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有序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此外, 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古诗吟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等, 这样不仅使学生们从艺术美的感受中体会普通话、规范字的魅力,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写能力。

小学语文课的主体内容是言语教育, 以培养学生运用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为目标。普通话既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使用的教学语言, 又是课程始终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 让小学生运用母语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无一不与普通话密切相关。所以, 教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 严格抓阅读、朗诵等形式, 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 进而乐于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来展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 小学语文教师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就更为重要。教师普通话表述能力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程度, 乃至影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规范化。小学语文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一定要学好普通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写规范的汉字。在平时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提高学生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的能力, 并且在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内蕴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规范语言的驾驭能力及提高学生自身的内在修养。

三、规范用字、学以致用

社会是包罗万象的, 有着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教育资源,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要力求开发和活用这样的资源, 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活动, 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 突破学习的时空。要鼓励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多方面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当前, 社会上不使用规范字的现象比较明显, 商家、店铺、网络、媒体、广告滥用“简化字”“同音字”, 此类状况给学生使用规范字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纠错字活动, 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四、经典书写与经典诵读结合, 提高规范读写能力

小学阶段, 学校要倡导实施读书工程, 早、午读, 课前演讲等活动。教师也要积极组织学生朗读, 每日检查, 每周反馈, 每月评比。开展讲读书小故事、办读书小报的活动。并且开展读经典书活动的经验交流, 教师和学生全情投入, 用朗读、背诵经典诗文的形式, 师生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 获得了知识。而且也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其心灵。

“读”是有声浸润, “写”则是无声内化。教师还可把书法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有效载体, 努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经常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从正确的执笔姿势和正确的坐姿开始严格要求, 一点一横循规蹈矩, 一撇一捺一丝不苟, 并将此要求落实到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和每一次作业中。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一定要做出表率, 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 并认真研究和改进。并能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向社会、家庭辐射, 展开有关语言文字课题研究, 以课题来进一步提升普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质量。将语言文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 努力为语言文字工作护航添翼, 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窦桂梅著.《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1.

遵循语言发展规律,发展幼儿语言 篇8

【关键词】创设情景;交流;渗透;会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一、乐意与人交往,讲话有礼貌;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每学期都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幼儿多说多练。

活动的事物、靓丽的色彩总是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力,在各种语言游戏活动中,充分向幼儿展示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那些从报刊、废旧图书、贺卡上剪下来的各式卡片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利用卡片引导幼儿做语言游戏,激发幼儿思考,在情境再现中实现语言交流。同时,让幼儿把自己收集的卡片带来,参与小组和班级交流,放宽限制,给幼儿自由交谈的时间与机会让幼儿进行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故事拼接、拼图编故事、重新排序、角色扮演、造句等。这些活动都由幼儿自己互相商量交流,如遇困难也鼓励他们自己解决,进一步加强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表达。

二、结合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孩子“能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所以,是孩子亲身经历的他就一定能说出来,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让孩子把自己玩过的游戏、做过的事情说出来,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周我们进行了泥塑活动,这种活动孩子以前没有接触过,新鲜感很强,于是抓住这次机会,在活动结束后请孩子回家将做泥塑的过程讲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用纸帮孩子进行记录,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孩子讲述之前,老师以飞信的形式和家长做好沟通,一定是记录孩子自己说的,如果孩子在说的过程中有语句不通顺的现象时家长可以稍加指导,看到孩子们一篇篇或短或长的口述日志,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三、巧用日常生活,渗透语言教育。

刚入园的孩子刚刚开始学说普通话,因此在他们的普通话中带有方言的特别多。比如:有个别孩子还是要说尿尿、吃药药、小车车等,还有经常会听到有的幼儿说:“卡嘴巴,晒点饮料,月米”等一些词语、句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听到孩子说这样的词语、或者句子时就给他们指出,并强化孩子的词语学习。比如:洗手时让幼儿边念洗手的儿歌边洗手。“小手小手淋淋湿,小手小手搓一搓,小手小手洗一洗,小手小手真干净。”走路时让幼儿学说小蚂蚁的儿歌:“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谁也不抢先,谁也不落后”,滑滑梯时念滑滑梯的儿歌等等。

四、让孩子“演”出心中的话。

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表演游戏不失为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语言教学时,我采用了童话故事表演、成语故事表演、生活故事表演、情境表演、动画片故事表演、听音乐编故事表演、模仿表演、哑剧表演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孩子得到运用语言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主题《动物,我们的朋友》中,我根据科学活动《动物的防身绝招》组织了《小鹿历险记》的情景表演剧,这个活动中的小鹿逃跑过程中遇到了朋友小壁虎、黄鼠狼、花狐狸、小青蛙,并且和他们每个人都进行了对话,对话过程中小动物将自己的本领告诉了小鹿,如:小壁虎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把尾巴拉断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花狐狸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躺下装死,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小鹿都没有办法学会。最后小青蛙说:“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这样做!”青蛙利用保护色的办法激活了小鹿的灵感,逃过一劫。表演过程中,孩子都把自己想象成了小动物,热情地帮助小鹿,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以语言相伴随,运用语言交流他们的需要,模仿所扮演角色。另外,在孩子表演过程中,我不是让他们机械地按照蓝本进行表演,而是给他们充分的空间演出心中的“话”。有时会让他们根据故事线索创造性地增加角色的对话和丰富故事情节,有时会提供故事开始部分后,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表演。如在表演“战胜大灰狼”时,我和孩子们只看图讲述了故事的开头,接下来就分组完整表演故事,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表演出了版本不一的故事,从中“演”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五、重视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会说。

众所周知,语言的条理性来源于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来源于思维的逻辑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让幼儿会说,就必须对孩子进行观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应适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把“看”、“听”、“想”、“说”有机结合起来,然后有序地、清楚地表达,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针对幼儿说话不连贯,思维缺乏逻辑,经常是一问才一答的情况,可以用简单的提问帮孩子先领出话题头绪,然后采用关联词造句的办法,使他们把零散的观察点通过简单的整合连成面,然后清楚地说给他人。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最后……”、“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做的怎么样?结果怎么了?”等简单的逻辑顺序来表达。

总之,语言是幼儿交流的载体,而语言表达就是幼儿思维的翅膀,幼儿在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眼里发现的每一个新奇东西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的累加,幼儿各方面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

上一篇:关于同桌的作文:我的同桌下一篇:关于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自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