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22-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现代化教育理念逐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运用,这对推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样都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本文主要针对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历史具有知识点广泛、关联性差、跳跃性大等特点,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学习工具,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為了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应用思维导图,真正让其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思维导图概述

在人体大脑的结构中,对人的理性逻辑思维进行控制的是左脑,对人的感性思维进行控制的是右脑,而思维导图能够对人体右脑的潜能进行挖掘,通过文字、图画和符号等方式来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事物。思维导图又被称为思维地图、脑图和心智地图等,是一类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借助外在形式帮助人们对事物进行辅助性思考;主要借助某一个中央的关键词,来引起相应形象化构造及分类思路,同时通过辐射线将所有代表的字词、任务、想法等与中央关键词进行连接,来帮助人们构造出清晰、层次性和关联性强的导图[1]。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还涵盖其他领域的学科知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内容有很多细节和分支,不同的历史事件存在前因后果的联系,这加大了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的难度。学生要想有效掌握历史知识,需要有很高的学科素养,但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在学习中往往存在厌倦、烦躁和抵触等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2]。

首先,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延伸开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其次,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因为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泛,学生在学习中不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而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根据学习需求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理清学习思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思维导图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以往学习中,学生只是对知识点进行单纯记忆,而借助思维导图能加深对知识的全面认识,掌握知识体系中的关键词与中心词,并以关键词与中心词为基础,对相应知识进行联想和拓展,从而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具有显著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目前,很多教师逐渐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运用思维导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思维导图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来合理应用,一些教师虽然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但在使用前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与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盲目应用而影响应用效果的情况[3]。

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流于形式和应用片面的情况。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点的整理与呈现上,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加上思维导图的设计主要由教师完成,而教师对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和创造并没有给予相关指导,也不重视对他们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思维导图应用片面的情况出现。

另外,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普遍存在使用思维导图半途而废的情况。在教学期间,教师可能短时间内没有看到思维导图的效果,加上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存在不当之处,和预期教学效果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缺乏耐心,进而放弃对思维导图的运用。

四、思维导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于课前预习,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在历史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前了解的过程。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本知识,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能更好地抓住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课前预习环节往往存在学生预习效果不佳的情况,导致预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应用思维导图,能进行有效预习,促进预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的课前预习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概况,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有整体性感知,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提纲的编写,明确提出预习的目标和要求,比如,对“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抗击八国联军”等具体讲述的内容,可要求学生对各个事件的发生背景、人物、启示与影响等进行总结,这样就能促进学生抓住预习的重点,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和规范的预习,提高预习的效率[4]。

(二)应用于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与主动性,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新时代的曙光”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投入教材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并围绕单元内容优化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到本课的中心词,并从各个子目录中找到关键词,将其当作思维导图分支,然后整理分支详细的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内容的查找和分析中。

(三)应用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存在对复杂历史知识理解不透彻记忆混乱等情况,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学中,由于其涉及工业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等内容,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教学的目标、内容、环节和方法等进行整体性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性把握;对涉及的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历史内涵等相关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其进行针对性解读,利用“单元时间轴”“时空坐标”等对相关事件进行解读和呈现,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5]。

(四)应用于总结复习,促进学生记忆和掌握

总结复习是对历史知识点的巩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在传统复习总结中,学生一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使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影响了复习总结的效果。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总结复习环节,能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文化大革命”的过程等,它们是有一定时间顺序的。在总结复习阶段,学生就可以通过时间轴来明确相应的单元要求,清晰认识到它们的联系,在时间轴上标注“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始”“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三大改造的完成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等,并在时间轴的不同部位对事件的要点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复习阶段就能够对其单元要求有清晰和明确的认识,提高复习巩固的效率[6]。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清晰、明确的导图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内涵,在教学中积极、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的应用现状,不断改进与完善此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课程的高质、高效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李淑兰.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读与写(上旬),2019,16(04):207.

郭华平.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6(43):19.

安春苗.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繪制及应用研究:以《鸦片战争》一课为案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03):83-84.

雷玉娟.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10):63-64,67.

张永华.新课标理念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文渊(小学版),2019(03):224.

徐岗.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2020(16):58.

作者:田启训

第2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王玉香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试题基本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全卷无偏题、怪题。能力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分析能力。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较强,三维目标在试题中有机结合。

试卷分选择和非选择两部分。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1分,计15分;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计35分。全卷分值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

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例如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又如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部分学生乱答一气。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譬如第19题的图片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的学生看成南方会谈。

3、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材料题中表现尤为突出。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很多学生无从作答,乱答一气。例如最后一道题,“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多数学生啰啰嗦嗦,答不到点子上。还有就是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三、 今后努力方向

1. 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测评,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 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 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语文、历史与政治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 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争取在下次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3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80分,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50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如开卷第一个小题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本试题的最后一个问题请学生们概括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没有怪题、偏题,最高分为79分。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共18个选择题,分值为36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28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

6、

7、

17、18小题,原因如下,第6小题是识图题,绘出的图片中的文字是繁体字,学生从图片中提炼出的有效信息就很有限,所以造成学生出错;第7小题学生对“外敌入侵引起民族矛盾上升,到提出反侵略斗争的方法和方针”这样的因果关系理解不透彻;第17小题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对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和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忆不准,所以知识一旦综合起来,就容易出错;第18小题学生对欧元出现的时间把握不够,造成了学生的失分现象。

第二大题为识图题,学生识图能力不强,不会读图,从历史地图中提炼不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第4小题出错的学生也比较多,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的历史地位认识不够。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第1是历史人物的名字出现别字,错字的比较多;第2是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掌握的不够全面,失分的学生较多;第3是对国共两党历史上的两度合作与分裂对中国革命与社会的影响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答成标志、表现的较多。

第四大题出错的主要在第2小题,学生对“三十年以来”指哪一历史时期,学生回答成了“1919---1949年”,所答非所问,说明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认真仔细阅读问题,二是对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划分是不清楚的。

第五大题是综合性的探究试题,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过程,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在“概括近代化的特点”问题上,这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不能答出正确答案。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几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第一,从初二年级的成绩来开,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间,这说明了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造成差距较大,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第二,从初二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兼职教师也可参看练习册的学习目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试卷分析(08-09) 2009-12-21 14:27 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评价

此次期末试卷,含四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表题、材料分析题。试卷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重大时政知识积累欠缺。单选题中的

1、

4、5三个小题虽取材于社会热点新闻,学生答的相对不好,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还需要培养学生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判断题的第8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竞争的积极作用”很容易被同学所不解,但学习过程中如若对这一基础知识掌握清楚就不会答错。还有材料分析第2题中有关对“诚信”概念的理解,对“善意的谎言”的理解这两个问题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3、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里体现最为明显。例如材料4题,表面看上去脱离教材知识点,其实在材料中隐含着相关的知识点,是关于“如何履行承诺”的知识点,此题是理论与实际巧妙相结合才能答得恰到好处的。

4、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三大题,这道填表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5、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材料第5题是涉及到“竞争与合作”中的知识。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三 、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教师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及多角度思考是很多有名的政治教师成功之所在,这也是政治教师必备的素质。在平时,应要求学生多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所学,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4、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处理好两个转变: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改革“教法”,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才可能收到“一石三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

第4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5-2016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分析

(1)试题的评价: 张翠英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知识的灵活性,实用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对历史基础识记知识的考察。这样就能真正体现历史的课改精神,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基本能根据中考的题型及命题的导向,围绕初二教材的知识重点展开,充分突出知识的联系,题型灵活。

能力要求:

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

试题难度: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试题难度值约为0.8。

考试的题型结构比例:

试题分为五大类型,包括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

这份试题重点难点知识涉及面广,不仅如此,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考察中,所有知识涉及面广,又有所侧重,这样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纵向联系。总体来看这份试题还是比较科学的,图文并茂,题型涉及合理,难度适当,注重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的考察。

这份试题存在的问题是题的灵活性还不够,和中考题的难度和灵活度上还有差距,如果能更好的体现历史的灵活性,这样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使中考在平时的考试就能有一点锻炼。 (2)考试效果:

这次考试学生整体70%的学生及格,整体成绩较好,但是比预计的要差,就其原因分析:学生对于重点知识记忆不够扎实,做题较少,所以对于题的理解能力较低,我本人由于带四个班的课,四个班的作业,对于初二,基础较差的现状,复习时间段,较仓促,所以更多的时候关注。今后要注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关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 (3)今后措施:

各学校应开足课时,历史科教师要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

抓好知识点的过关教学,有机地渗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节课的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加强课后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要改变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的思想,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平时的积累。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切忌满堂灌,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要创设问题情景,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应知其然,而且应知其所以然。把历史课“上活”,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加强阅读理解的教学和训练,加强解题指导。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学习上感到有困难的知识内容,如辨析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教师应加强训练,并从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上给予指导。平时就要抓好答题的规范化训练,从平时的单元考试抓起。

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初中历史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城乡教师的教学交流和研讨。教师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好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并根据课标对每一知识点的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和学生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对于学好历史知识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样对于教学的提高会事半功倍。

第5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本学期,尽管自己做到了最大的努力,今日在分析成绩的基础上探究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但决不能忽视“教学相长”,“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性的活动”这一理念。所以,站在以我为主的角度,自己的教学成绩并不理想,分析原因如下:

一、教者自身方面:

1、教学理念落后。而今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师在给学生交代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从灌输式向学生自主探究式转变。自己尽管努力探究,但教学理念不能较妥地适应而今的教学要求。

2、教学中,对教材中重难点的把握不够准确。本次考试第四大题是本册书的重点。教师应在对比中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历史现象,这样学生在分析历史背景中分析历史现象,从而准确的把握明清专制制度的不同性。

3、驾权课堂的能力低,授课时仅限于课本知识,缺少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知识的拓展、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4、对差生的关心辅导不够,把爱心没有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该班学生有好几个学习不自觉,学习成绩低,教师应多关心他们,指导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应帮助他们树立起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

二、学校家庭方面:

1、学校对历史科的重视不够。刚来我校,历史作为副课,学生只是课堂上学学而已,不能将它与语数英等同对待。现在历史纳入到中考中,但有的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有时学区统测中,只测语数外。这样,使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永远的一门副科,偏科现象严重。

2、家长素质低,缺乏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与督促。几年的生活中发现,我校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比较低。父母的责任性不强,对子女的关心不够。他们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把教师当成“保姆”,认为学生的一切由教师负责,所以,不能积极主动的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和沟通,不能主动的过问、督促其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有些家长教师叫了也无动于衷,我认为这是影响教学成绩的原因之一。

面对学校、家长、教师存在的不足,下学期我打算这样做:

1、建议学校重视历史这门学科。

2、给学生宣传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使其树立起自觉学习历史的意识。

3、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同时增强家长的职责。

4、多研究课标,掌握驾权课堂的技能技巧,较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5、关爱学生,把爱心倾注于每一个学生,做到在生活中为慈母,在学习中为“严父”,为每个学生撑起一片生活的蓝天。

自 查 报 告

安 定

丁万余

二零一零七月十三日

2009---2010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试卷属阶段性考试,考查内容比较全面。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测试,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分类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选择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及格率,说明对选择和实验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做题的技巧性欠佳,不能灵活处理运算过程的算式而造成的失误比较多,也就是做题技巧,纯粹的不理解很少。说明学生的计算功底差,平时的做题少,对讲的内容不能及时的巩固和延伸。

填空题:学生的读题能力差,态度不端正。例如:电路作图忽视了期中电流方向的较多,还有忘了标箭头的,不能清晰的区分。综合能力差,不能临驾于题目之上,而是被题目控制了,思维的范围狭小。

做图题:表现为概念不清。例如:电压表、安培表的综合应用只知其一而不能完整的做出来,分析题目的能力差,不能够对题目进行彻底的分析,可见态度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或者说这种能力值得我们去培养。

综上所述,造成本次测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没有准确地抓住,评估过高,没有估计到在短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适应、时间紧张、谁抓偏谁的这种现象。根据现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有比较理想的进步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办法: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为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一切都是空谈。

二、还是将最基础的知识点让学生意识到它是一切的基础,因为测试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不是高难度的解题技巧或知识的延伸,推理论证的题目很少,实验也是探究最普遍的现象或一个知识点。我们要抓住一定水平阶段的知识层次与范围,同时还要关顾一些兴趣极强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纯兴趣的培养。要有责任感的去做。

三、尽管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学管理,我认为它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科教师的本位管理,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是教师值得提升探究的,否则就没有感召力,学生欣赏教师的内容就没有了。我们只夸夸其词,只说多严、认真、抓的紧不服民心啊!第二综合管理,任何时候任何时候团队的合作是少不了的,要和代课教师、班主任经常联系探究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不能盲目教学,单打独斗。总之教学是教育的操作性过程,每一次测试反应的是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单单分析试题和学生或教的内容是有一点偏。

2009---2010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安 定

付国文

二零一零七月十三日

2009---2010第二学期自查报告

本次测试试卷属阶段性考试,考查内容比较全面。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测试,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分类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选择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及格率,说明对选择和实验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做题的技巧性欠佳,不能灵活处理运算过程的算式而造成的失误比较多,也就是做题技巧,纯粹的不理解很少。说明学生的计算功底差,平时的做题少,对讲的内容不能及时的巩固和延伸。

填空题:学生的读题能力差,态度不端正。例如:电路作图忽视了期中电流方向的较多,还有忘了标箭头的,不能清晰的区分。综合能力差,不能临驾于题目之上,而是被题目控制了,思维的范围狭小。

做图题:表现为概念不清。例如:电压表、安培表的综合应用只知其一而不能完整的做出来,分析题目的能力差,不能够对题目进行彻底的分析,可见态度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或者说这种能力值得我们去培养。

综上所述,造成本次测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没有准确地抓住,评估过高,没有估计到在短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适应、时间紧张、谁抓偏谁的这种现象。根据现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有比较理想的进步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办法: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为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一切都是空谈。

二、还是将最基础的知识点让学生意识到它是一切的基础,因为测试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不是高难度的解题技巧或知识的延伸,推理论证的题目很少,实验也是探究最普遍的现象或一个知识点。我们要抓住一定水平阶段的知识层次与范围,同时还要关顾一些兴趣极强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纯兴趣的培养。要有责任感的去做。

三、尽管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学管理,我认为它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科教师的本位管理,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是教师值得提升探究的,否则就没有感召力,学生欣赏教师的内容就没有了。我们只夸夸其词,只说多严、认真、抓的紧不服民心啊!第二综合管理,任何时候任何时候团队的合作是少不了的,要和代课教师、班主任经常联系探究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不能盲目教学,单打独斗。总之教学是教育的操作性过程,每一次测试反应的是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单单分析试题和学生或教的内容是有一点偏。

自 查 报 告

安 定

付国文

二零一零七月十三日

本学期,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一些体会: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要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校德育科的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在培养学生形象和抽象、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新、求异、聚合、发散等创新学习活动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有层次有坡度,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热情辅导中下生,有组织地进行课外活动,活动讲究实效;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考查,做好学生的补漏工作。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把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我要学”、“学会”与“我要学并学会”都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在经历了一两次失败和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形成“自己脑子笨”这种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一遇到问题,先想自己不行,对自己没信心,结果自己什么都学不成,什么都不想学,作业不会做,造成成绩低下。我所教七年级一个班的差生比较多,他们基础比较差,学习语文很吃力,多次测验都没有及格过。他们主要是对语文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也体会到学好语文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 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要与班主任、家长密切配合。常与培班主任互相沟通,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共同管理好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在假日的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互相沟通,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使学生能健康发展。发现个别学生问题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培育好青少年一代。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所提高,但差生与优生的距离较大,中差生较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今后,我决心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中下生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 查 报 告

安 定

李志强

二零一零七月十三日

第6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09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分100分,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的内容都已覆盖到,难度适中,本试卷时间为120分钟。试题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力求体现本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取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有限信息,适当拓展。试题内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有机融合与渗透,以便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1、试题分析指标 ①题型比例分析本套试题共分选择题、连线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四个题型。其中选择题占50分,填空题10分,配对填空题10分,材料分析题20分,探究题10分。 ②内容比例分析: 通过对试卷细致分析,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重点较为突出,符合考试标准。 第一题为选择题,共计5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20分以上为85%左右,主要是学生对有些知识容易混淆。这充分说明师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需要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第二题填空题1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事实的记忆理解,但是本题的得分率不高,6分以上为60%。这说明学生对历史时间和事件的把握不够好。第三题的材料分析共计2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可以说学生基本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考生综合能力较差,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记忆能力训练。

三、由试卷想到的 1.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对重点知识、热点问题扎扎实实要求学生过手,务必牢固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根据自已班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课堂效益。 3.引导学生熟读课本 4.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考试改革的要求,有计划地长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含社会、生产、生活应用问题、探究性、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 四.改进方向

1、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养成学生自学的意识。

3、养成勤与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5、继续加强培优力度。

6、增强差生的学习兴趣。

7、做好单元过关测验。

第7篇:八年级历史 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共二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从题量上看,设计出了多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如第一个小题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本试题的最后一个问题请学生们掌握民族政策,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没有怪题、偏题。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共20个选择题,分值为2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14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

6、

7、

12、

15、

17、18小题;第18小题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忆不准,所以知识一旦综合起来,就容易出错;

第21题为识图题,学生识图能力不强,不会读图,从历史地图中提炼不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第22题材料解析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二点:第1是历史事件的名字出现别字,错字的比较多;第2是对“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趋势”掌握的不够全面,失分的学生较多;

第23题出错的主要在第3小题,学生对“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分析不完全。存在的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认真仔细阅读问题,二是对此认识不清楚。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很多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第一,从初二年级的成绩来开,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较大,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第二,从初二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

1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上一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下一篇:外贸经理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