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精选7篇)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1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豪迈的西风从长空sà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脚同时低唱起yīn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

sà__________yīn__________犷__________刹__________

2.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__________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懂得很多好道理,未必真有用处,__________正像温室里的花卉似的,是经不起日晒雨淋的。

A.如果

B.如果那么无论都就 那么即使也因为

C.因为所以无论都因为

D.因为所以即使也就

3.揣摩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夜雨中,人生和历史都在蹒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暴政。《孟子》七篇,是他与弟子的合著。

C.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豪放派代表。其词前期多反映闺中悠闲生活,感情自然,清丽明快;后期多悲叹身世,凄凉悲痴,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夜雨寄北》等。

D.袁枚,字子才,号随同主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是“乾隆三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随园诗话》。

5.默写、填空。(每空l分,共10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看,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正如《论语》中说的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声声慢》中连州了七对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的句子是: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中抒发杀敌立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5分)

为了营造绿色人文书香校园氛围,学校拟举办“阅读文学名著、打造书香校园、追求完美人生”主题系列活动,按照学校要求,请我们八年级同学积极参与下列活动吧。

“名著阅读黑板报专栏评比”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本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分)

②【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某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3分)

7.赏析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关题目。(5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诗歌的二、四句都有“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不是重复?请做简要赏析。(3分)

二、阅读与欣赏(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弈之为数,小数.

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8.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意。(4分)

暴()___________诲()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下列对选文第一段段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接下来又以“弈秋诲二人弈”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弈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弈”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

因就在于“智弗若”。

11.从《孟子论学习》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并造句。(3分)

成语:(1分)

造句:(2分)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相关题目。(13分)

(甲)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乙)雄阔的大草原

当一群群的羊儿陆续归圈的时候,我也回到牧家乐。

多么和谐的羊的乐园啊!这使我联想到卡通剧《喜羊羊与灰太郎》,故事题材反映了羊的睿智和爱心,纯粹儿戏,无可指责。但从羊一族的风靡,我产生一种感觉一一中国人从骨子里都是喜欢做羊的。不幸的是,草原同时养育了狼,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狼吃羊,是自然法则。

脚踏这片草原,我希望寻找到根植于草原几千年的雄风和野性,而这恰恰是中原王道一直缺失的东西。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强势的文化,毋庸置疑,但汉民族懦弱的民族性格却是不能让人恭维的。

民族性格是长期教化的产物,众多历史教训表明,汉民族的教化一定存在致命的缺陷。而汉民族的性格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对此,所有中华子民都应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以愚见,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具有最先进的生产力,优雅的气质,高度的争信,不可侵犯的威严,威加天下的霸气。

西方人崇尚骑士风范,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我想这应该属于民族性格的范畴。恕我愚钝,我不知当代中国人崇尚什么,信仰什么。由此看来,中华民族任重道远。让我们期待又一个圣人在中华大地上诞生。

虽然游牧文明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世界仍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难道不是吗?世界何时真正太平过?透析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我希望那些游牧民族的雄健、勇敢和剽悍的基因,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真正得到遗传。

天色已晚,我仍坐在牧家乐的围栏边,望着朦胧的大草原。满天的星星见证了我和大草原一同不眠„„

12.甲文中“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一句,化用了北朝民歌《___________》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意境。(3分)

13.乙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4.甲文作者说“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又说“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综合感悟乙文思想内容,你认为乙文的作者是愿意做“母牛”还是“烈马”?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3分)

15.甲文结尾作者说:“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乙文结尾作

者却说:“满天的星星见证了我和大草原一同不眠。”你认为“善忘”的是什么?而“不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简要回答。(4分)

(三)阅读欣赏下文,完成相关题目。(14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选,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作者:梁衡)

16.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4分)

(1)燕剪春风(2)鹰击长空(3)雁横烟渚(4)莺穿柳浪

17.第③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干柴”“火种”和“会

着”,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的是什么?(4分)

18.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1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背书与理解”或“背书与创新”的看法,50字左右。(3分)

三、表达与交流(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了春,越过了夏,步入了冬,新年在向我们招手;走过了童年,体验着少年,青春在向我们招手„„亲爱的同学们,你可曾聆听到你成长的脚步?你可曾欣赏过你成长的足迹?这期间,有多少亲人、同学和朋友关注着你,有多少鲜花、掌声利泪水陪伴着你,有多少书籍、歌曲和电影引领过你„„

请以“___________引领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2

一、试题分析一览表(试题双项细目表)

二、试题特点的评价

1. 知识性:

试题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检测,特别是以学生发展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 层次性:

试题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度”,每个层次要求的题目比例合理,紧扣教材,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考试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各题通过率一览表

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对今后学习化学的意识。

3. 综合性: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主旨,加强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选择第14题,就是一道包括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如第1、3、6、9、12、16、23、26等题都抓住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化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与社会的紧密关系,从而重视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4. 实践性:

试题注重对学生亲自动手能力的考查。例如27、29题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设计和操作都十分娴熟才能正确地解答出此题。

试题难易题情况统计:容易题:总分15分。中档题:总分65分。难题:总分20分。难度比约为:1.5∶6.5∶2。

参照哈尔滨市中考考试试题难易程度要求,测试的难度为5∶3∶2,那么从本次测试的难易程度来看,中档题比例偏大,不完全符合要求。

四、成绩统计一览表

分析:通过测试反映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没有面对全体学生,只看重中等生的学习,忽略了对差生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及格率偏低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科及格率。突出尖子生,提高优秀率。

本试卷试题考查内容全面,覆盖了化学教材上册四个单元中大多数考点和所有主干知识,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水平;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旨,试题有较多创新,保证了试题的质量。

五、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1. 知识点个数:

本试卷共考核27个知识点,占所学知识点90﹪,基本覆盖了所学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各部分知识的分值及比:

六、得分率最低的5道题情况剖析

1. 选择题第4题:量取氢氧化钠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在 ( )

A.蒸发皿里B.干净的纸上C.托盘上D.小烧杯里

分析:此小题通过率为0.63, 学生答题时只考虑了天平使用方法,并没有考虑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导致学生多数选择C,正确的答案应是D。

2. 选择题第6题,某同学欲称取4.5克食盐,他在左盘上放了4克砝码,又把游码移到0.5处,然后在右盘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则所称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A.4.5克B.3.5克C.4.0克D.5.0克

分析:此小题通过率为0.59,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草草读过,按照“左物右码”的称量方法:砝码质量+游码=称量物质量。认为A正确,导致失分过多,正确答案应是B。

3. 选择题第8题: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A.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C.闻气味D.观察颜色

分析:此小题通过率为0.56, 学生对三种气体的性质理解不充分,导致许多学生选择B选项。正确选项应为A。小木条插入空气中继续燃烧,插入氧气中燃烧剧烈,插入二氧化碳中熄灭。

4. 第24题:填表:

分析:此题通过率为0.38,学生对化学符号意义及写法掌握不准确,导致失分过多。

5. 第29题:氧气的体积含量,将集气瓶的容积分为5等分,在燃烧匙内盛有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同时塞进橡皮塞。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 (1) 请说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原因和结论。现象:。原因:。结论:。 (2) 如果实验后发现测得的结果小于实际值,请分析造成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3) 由此我们还可以推测出氮气的性质:。

分析:此题通过率为0.34,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现象原因分析不够严谨、全面,导致失分较多。

七、最有创新和价值题目的评析

1. 选择题第1 1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B.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C.为了牟取暴利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分析:这道题创新在于将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常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

2. 选择题第1 4题:

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结合生活常识,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伪科学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人发功可将银子变成金子

C.用石油为原料制汽油D.基因工程的发展是使牛、羊等动物可以被克隆

分析:这道题创新在于将化学和科学事实相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加入了基因工程的问题,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八、造成学生成绩低分的原因

1. 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失分:

有几名学生没有认真答卷,后面的题都没有答,说明他们学习的态度不明确,没有学习的兴趣,致使他们学习成绩极差。

2. 能力不到位,造成失分: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语言不准确,理解能力较差,对题中所给信息不能理解,致使学生没能得分。

九、今后教学中的措施及对策

1. 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虽然要求的难度不算很大,但答

得全面的准确性不高,这也是化学学科得分率最低的题型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对问题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列入到教学常规环节中去。在今后化学科教学中要重点加强训练。

2. 加强对学生的双基教学,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法

将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渗透到化学教学实践中去,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视野,增强和维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注重实验,重视观察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分组实验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包括利用日用品及易找到的物品去独自完成其能力限度内可完成的实验。

4. 重视过程教学,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不要为提高“效率”而简简单单给出结论让学生记,给题目让学生练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方式,教师应设法唤醒、激发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的内在品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教学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感悟方法、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

●关于试题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今后在学习中的发展为本,突出基础性,体现科学性,注重创新性,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以基础知识为理念。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化学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编制试题多样化;注重学科知识的链接,关注科技的发展,联系实际。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编制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向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向引导,让所编的化学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开放性试题、计算题等题型,注重对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学生的能力。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以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化学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化学现象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能否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4.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引领性、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答题时间60分钟)

四、试题双向细目预测表

1.难度预测:容易题16道,中等题6道,较难题3道,比值约为5∶2∶1。

2.试题中的容易题共36分,占试题总分的51.4%,中等题17分,占试题总分的24.3%,较难题17分,占试题总分的24.3%。

五、试题的特点

创新是编制此度题的出发点,在版面设计上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增加视觉效果,使学生喜欢接触化学试卷。在试题的内容编制上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同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从日常生活、生产的不同角度设置问题情境,学生感觉上易于接受,不枯燥,在完成题目时的同时,自己也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六、三道创新题目展示

1.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一时间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不法分子向鲜奶中添加三聚氰氨来虚提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氨的化学式为C3H6N6,下面关于三聚氰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聚氰氨中含有蛋白质

B.三聚氰氨中含有与蛋白质中相同的氮元素

C.三聚氰氨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三聚氰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

2.新世纪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空气的组成时,彤彤提出可以用硫粉代替红磷,小飞同学说不可以,他的理由是;小天同学说只要更换一下烧杯中的液体就可以,他是把水换成了,他们所用的化学原理是。

3.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小明想把标签补全。于是小明用玻璃棒沾取该液体滴到紫色石蕊试纸上,石蕊试纸变红,小明判断该溶液呈性。他又取该无色溶液滴到装有50g氯化钡溶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23.3g白色沉淀,所得滤液124.7g。请你帮小明将标签补充完整。

七、创编题目的背景和载体资料

第1题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背景,以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为载体而创编。

第2题以课本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为背景。以氢氧化钠的性质为载体而创编。

第3题以哈尔滨市2008年中考化学第25题为背景,以硫酸的性质为载体而创编。

八、创编的意图

第1题由事实“三鹿奶粉”事件而想到是什么东西假冒了蛋白质,从而链接到知识三聚氰氨,以三聚氰氨为线索而延伸到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第2题由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为背景,将知识迁移,由红磷燃烧联想到硫粉燃烧,进一步考虑对生成产物的吸收,从而链接到氢氧化钠的性质。

第3题由酸的性质为出发点,联系到几种常见的酸,结合硫酸的性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从而确定物质的名称及化学式。

九、创编题目的特点

抓住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及实验室常出现的事情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点给予解释,不局限于知识点的罗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运用。

十、试卷蓝图

1. 注重基础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所以在试题的配置上紧扣教材,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考试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同时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使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注重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

试题的准确性是体现试题科学性的前提,在形成试题的过程中为体现试题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要使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紧密结合,还要从新闻报导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取素材,命题的情景创设必须具备准确性、科学性。

3. 科学使用教材,体现创新性的综合性: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3

语文七色光

1.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开(辟避)(忘妄)想

(尊遵)循(振震)耳欲聋

3.形近字组词,照样子写一组再组词。

湍()怔()囚()婉()

瑞()证()因()碗()

4.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旧社会劳动人民起早贪黑,就是为了挣(zhengzheng)一口饭吃。可是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在死亡线上挣(zheng zheng)扎着。

5.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摆在红四团面前的困难很多,()这些并没有吓倒他们。

6.将下列地名按要求归类。

北京 青岛 张家界 香港 周口店 黑河西安 台湾

(1)与水有关的地名______、______

(2)含有方位的地名______、______

(3)含有颜色的地名______、______

(4)含有姓氏的地名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

1.把成语补充完整。

身( )其( ) ( )材( )教 ( )( )动听

( )居( )乐 ( )然( )朗 志()高(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 ,因为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后人称为“_______”。

《趵突泉》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先生写的。本册书我们还学习了一篇他写的文章《 》。游览结束后他发出这样的感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瑞雪图》一课中,作者写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爱我中华,_______。爱我中华,_____。爱我中华,_______。

开卷有益

月色是迷人的恬静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月夜听曲、吟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仿照画线的短语,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幽静的() 美妙的()( )的( )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仿照摘录的句子写一句话。

多美的月夜,做个小诗人,吟诵一首描写月夜的诗吧!

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暮江吟》

__________这首诗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4种景物。展现________了一幅色彩灿烂的秋江暮景图,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之________情,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外公最爱读书。那天下午,外公又在书房读书,听见我来了,就唤我进去。我看到外公的书桌上放着厚厚的书,上面圈圈点点,空白处还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我问外公 您的学问这么大 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外公笑着说:“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只有虚心好学,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效力呀!”

1.请给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2.这段话共有 句话,都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3.外公学问很大,为什么还要天天读书呢?请把原因用“~~”画出来。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和鸭蛋→猜测野鸭死因→掩埋死鸭。其中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次要内容是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_______”画下来。

3.任选一题做: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②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回答时要写清题号。)

笔下生花

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1.读了上面的文章你是否感动?想象一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十三只鸭蛋的故事》。

2.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哈尔滨的冰雪举世闻名,动笔写一写家乡的冰雪吧,最好能写出家乡冰雪的美丽(魅力)以及小朋友们在冰雪中玩耍的情趣。题目自拟。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综合试卷 篇4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9分)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淳(chún)朴 招徕(lái)馈(kuì)赠 炽(chì)热 藏污纳垢(gòu)B.蜿(wān)蜒 禁锢(gù)吞噬(shì)稽(jī)首 众目睽睽(kúi)C.缄(jiān)默 狩(shǒu)猎 发怵(chù)黝(yóu)黑 龙吟凤哕(hùi)D.媲(pǐ)美 笃(dú)信 干涸(gù)执拗(niù)相形见绌(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矫健 葱笼 园满成功 难以置信 B.憔悴 藉贯 重峦叠嶂 谈笑风声 C.晒笑 殉职 杳无消息 莫忠一是 D.门楣 执拗 痛心疾首 顾名思义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B.“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C.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都是俄国著名文学家,茨威格.纪伯伦.星新一.利奥波德分别是奥地利、美国、日本、黎巴嫩作家。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B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C 在这个星球上,一切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竞争,而那些可怜的旅鼠怎么会想方设法去自杀呢!

D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6.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1分)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语意最连贯的是()(1分)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

②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象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③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

④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⑤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气。

A.(5)(2)(4)(1)(3)B.(5)(2)(1)(3)(4)C.(4)(5)(2)(1)(3)D.(2)(4)(1)(3)(5)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1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2003年10月16日,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9.下面这首诗,所写的节日是()(1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中秋 B.重阳 C.端午 D.除夕 10.下列与课题对应的作者或朝代有误的一项是()(1分)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 B.《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宋代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 D.《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

11.下列句中加黑部分句子成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偏正短语作主语)

B.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无法遮遮掩掩。(介宾短语作主语)C.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主谓短语作宾语)D.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介宾短语作补语)

12.下列加黑词语在句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B.小时候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文绉绉:形容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C.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哂笑: 讥笑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傲:形容海燕意气风发.身形矫健。

13.填入下列句中划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1分)(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________着乌云。(2)倘使有一双翅膀,我________做人间的飞蛾。(3)我母亲________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A.卷积 愿意 管制

B.卷集 甘愿 管束 C.卷积 甘愿 管束

D.卷集 愿意 管制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1分)A.《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写出了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

B.《雷电颂》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运用象征手法,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含蓄.深沉.凝练。

C.《马说》中作者先从反面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从正面展开议论,由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归结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在于食马者“其真不知马也!”。

D.《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二、积累与运用(34分)

(一)填写古诗词的上半句或下半句。(5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16.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17.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会当凌绝顶。月下飞天镜。

(二)理解性默写文言古诗词。(15分)

20.《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

21.《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

22.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

2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应该是:。

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测试卷1 篇5

第一部分(1-5题,22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3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每空1分,共6分)

①《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四季景色千zī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娇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qióng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

千zī________百态 玉树qióng_________枝

②给加点字注音。绽___________ 放

③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字,请改正。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名人传》是本册教材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5分)①下面的名言出自《名人传》中的名人之口,请你在括号中写出他们的名字。(2分)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屈服。()

B.一个人不可能做一件事,脑子里想着另一件事,尤其是雕刻。()

②《名人传》包括三部“英雄传记”,其中《 》最著名。作者称其写作目的是:_______。5.综合性学习(共4分)随着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不折腾”,今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领导人口语化的“白话新风”开始快速影响中国政坛。请你认真揣摩下列材料,写出“白话新风”的特点,并说说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怎样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三原则。“不折腾”是针对乱折腾、瞎折腾、穷折腾、不折腾不行的“折腾一族”而讲的: 有的人折腾来折腾去,结果无非是把家底儿折腾光了,把厂子折腾垮了,把地区折腾穷了,把百姓折腾苦了,自己一拍屁股走了。由于是首次在正式场合使用“不折腾”,该口头语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材料二:2009年3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工作报告中,以口语化的文风,用百姓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表达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宏大内涵。如“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温家宝总理“大白话”式的报告共被代表们报以30多次的掌声。

材料三:2009年3月3日,贾庆林在作政协工作报告时也使用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 ①“白话新风”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6-22题,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10.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良多趣味。

高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①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 ②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

③直视无碍

碍___________ ④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乙总体上勾勒出富春江沿岸怎样的景色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5题。(15分)

奇特的海水咸度

①海洋,奔腾不息。海水,深邃莫测。但口渴者却不敢问津,因为它有着又咸又涩的苦味。

②现在科学家已经测出,海水有3%左右是食盐。可别小看这区区的 3%,如果把它全部提炼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陆地的高度将要增加120多米,这是多么巨大的数量啊!

③除了食盐外,海洋中还含有100万亿吨镁,600万亿吨钾,88万亿吨铜,58亿吨镍,40亿吨铀,这样看来,海洋又是矿物的大仓库。

④其实,海水并不是一开始就充满盐分,它最初和江河湖水一样,也是含盐量很少的淡水。但地球的水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循环。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测试:单单每年从海湾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就达到1亿吨。这么多的水又会变成雨,降到陆地的每个角落。它们潺潺而流,不断地冲刷岩石,冲刷土壤,把岩石和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之中,而这些物质,绝大部分都是各种盐类。盐分随着水流进入江河,而江河之水最后又都回归大海。蒸发掉的水分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

⑤就这样,海洋源源不断地从陆地上得到微量物质,成了所有溶解盐类的收容所。可是在海水的蒸发过程中,进入海洋的盐分却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滞留在大海洋之中。⑥如此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类物质越积越多,海水也就理所当然地变得越来越咸了。当然,这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可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久的年代,积累起来的盐分也就十分可观了。

⑦海水中既然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以后每年还要从陆地上带回大约30亿吨的可溶性物质,海水会不会永无止境地越变越咸?会不会把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咸死? ⑧这种担心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海洋没有减少自身盐分的方法,结果肯定会这样。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海水含盐度的奇妙方法。

⑨随着陆地可溶性物质不断进入海洋,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便会互相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到海洋的底部。这个过程就像明矾能沉积水的杂质那样,使浑浊的水质变清。除此以外,许多物质还会被海洋生物的细胞所吸收,等生物体死去后,便随尸体沉入到海底。以上这些途径,都能大大降低海水中的含盐浓度。

⑩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常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尤其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年代中,有些海洋的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于是,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溶解性盐类物质,这也是盐分回归陆地的一种方式。例如,现在陆地上某些开采食盐的盐矿,就是这类干涸掉的小块海洋的残迹。

11.海水最初也是淡水,后来变得越来越咸了。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海水变咸的过程填充完整。(2分)

海洋表面被蒸发掉的水→_________________→水流冲刷岩石、土壤→____________→回归大海。

12.海洋有哪些能降低海水含盐度的方法?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②③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说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揣摩文段⑦和文段⑩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4分)①“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卷”能否换成“带”或“推”?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地球上水储量十分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非常严重。2009年3月22日是第17个“世界水日”,请用精炼的语言,拟写两条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词,以提醒大家不要浪费水资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22题。(18分)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⑪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①,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舒曼、勃拉姆斯和莫扎特②的乐曲。

⑫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⑬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的囚室。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⑭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演奏的乐曲,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⑮没有回音。

⑯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睛欣赏着,感受着„„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乐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⑰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起拉起了科莱利③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

⑱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⑲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整间囚室。

⑳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11)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捉琴的动作。“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⑿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⒀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⒁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⒂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⒃“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他留下来了,此刻他相信,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难友和兄弟沙尼克,正在天堂聆听着他无声的“演奏”„„

【注释】 ①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加利西亚奥斯维辛附近,主要关押波兰和德国的犹太人,是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杀人工厂”。在该集中营内约有400万人惨遭杀戮。

②舒曼(1810—1856),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

③科莱利(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16.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2分)

17.选文中的哪些内容能够印证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小提琴演奏家?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两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2分)(1)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2)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⑿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沙尼克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第⒃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请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品析摘句)(3分)

第三部分(23题,50分)

23.请以“我在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①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③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不少于600字。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八年级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 1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蜡炬成灰泪始干。③怀旧空吟闻笛赋。2.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示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端午: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宋·文天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中秋: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① 姿、琼。② zhàn。③骄。

4.①A.贝多芬、B.米开朗基罗。②《贝多芬传》,写作目的是安慰和鼓励“世上不行的人们”,使他们勇敢地跟命运做斗争。

5.不设统一答案。参考:①特点:口语化,通俗易懂。②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民主平等、务实有效、贴近群众的治国思想。(意对即可。其他合理说法也应酌情给分)

第二部分:

一、6.①、顺流而下。②、这里指飞奔的马。③、障碍。④、通“返”,返回。

7.①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颜色。8.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9.B。

10.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二、11.变成雨水降到陆地;把盐类物质(或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

12.①可溶性物质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海底;②许多物质被海洋生物的细胞吸收,海洋生物死去后,随尸体沉入海底;③海水随狂风巨浪卷上陆地留下大量盐类物质。

13.方法:列数字;如“可别小看这区区的3%,如果把它全部提炼出来,陆地的高度要增加120多米”。作用:生动、形象地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又如第③段的用数字显示矿物质的含量,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

14.①不能;因为使用了它,表明“30亿吨”是概数,不是确数,如果去掉,说明就不准确了。②不能;“卷”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巨浪向上翻卷的情景。而“带”有在前引领的意思,“推”是在后推动的意思,都没有“卷”形象、准确。(②题也可答“能”,只要理由充足,符合文意即可得分。)

15.开放题。示例:①节约一滴水,撑绿一片天。②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拥有生命的春天。③生命的绿色需要水的滋养,请珍惜每一滴水。

三、16.当马斯特面临死亡时,沙尼克为了音乐甘愿替他牺牲。“音乐”、“牺牲”,各1分。

17.①马斯特与沙尼克初次见面,在眼神中流露出对沙尼克琴技的赞许之情。②沙尼克“演奏”时,马斯特随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扣着节拍。6段末句可以。③马斯特与沙尼克激情“合奏”,配合默契。④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18.不能,“爬下”形象地写出了马斯特下床的动作慢,反映出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时,心情的沉重痛苦。“滑下”形象地写出了沙尼克下床的动作快,反映出他为了音乐(和友情)甘愿替马斯特牺牲的心理。

19.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马斯特的震惊和他不希望沙尼克替他牺牲的心理。

20,富有献身精神。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篇6

(一)答案

参考答案:1.①倏shùo绮②báopiān缭2.C3.D4.A5.B

6.(1)讽刺、批评那位同学松弛拖沓,上课不按时进教室。

(2)要求平和中讲清事理,不要讽刺挖苦。(合情合理即可)

7.(4分)示例:微微一个点头,那是用良心写成的堂堂契约;默默一次握手,那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写出一句给2分,写出两句给4分。要求符合上下文语境,句式基本相同,语意贯通。有欠缺酌情扣分)

8.(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有意为之

11.自然情趣

12B13B

14.顺流而下;凭依;障碍;通“返”

15.(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那些为名利而忙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为社会事务奔波忙碌的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6.B17.(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1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19.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20.“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等。

21.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22.春雨随着气候变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内涵;它滋润了万物,点燃生命的期待与呼唤;春雨萌生了绿色,舒展了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

2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1: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2:我更喜欢《春》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24.语言生动优美,饱含感情。可结合具体句子简要赏析

25.略,强调符合题意,语句通顺。示例1: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示例2: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轻盈,夏雨的激越,冬雨的冷冽。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7

1. 下列词语中,加黑体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诚(qián)匙(yào)

首(qǐ)永(jùn)

B. 间(shùn)铿(qiāng)

羽扇巾(guān)跌(dàn)

C. 哮(páo)守(gè)

(bìn)废(tuí)

D. 人(huán)浑身数(xiè)

(yè)一(piē)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 一块珍藏多年的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了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 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的到了夙兴夜寐的快乐程度。我现在闭着眼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的“迷样子”。

D. 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不但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

B. 具有创新思想,是能否发现新事物的关键。

C.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北平还差点事儿。

D. 获得教养,能改善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1) 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下面的句子,仍以“幸福是”开头,写一组排比句。(5分)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团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予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6.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薄:靠近,接近

B. 予乃摄衣而上摄:整理,整顿

C.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危:危险

D.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放:不拘束,使任意行动

7. 下列各句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项的是()(3分)

A.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C.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D.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8. 下面对文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文赋,是《前赤壁赋》的姊妹篇。两赋抒情写意,大体相同,而此篇表现作者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比前篇更为具体而深沉,末尾鹤化道士的幻觉幻境,更多具一层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B. 全文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的变化,逐步推出新境,显现出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联翩、幽情妙趣、随文毕现的艺术特色。

C. 苏轼秋天刚写完《赤壁赋》,由于情犹未尽,又在隆冬写了这篇《后赤壁赋》。

D. 《后赤壁赋》写的是月夜之游,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鉴赏(8分)

10. 阅读下列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móu:古代士兵的头盔,诗中借指士兵。

(1) 上阕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词即兴抒怀,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的哪一个人物来暗讽什么?倾诉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 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师说》)

(3)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过秦论》)

(4)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5) 携来百侣重游,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 现代文文本阅读(28分)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10分)

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它对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

牛群也是如,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正在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正因为如,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似乎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代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牛群也是如此”中的“此”指狼的消失导致鹿群的数目增加而使草场受到严重损害。

B. “正因为如此”中的“此”指牧牛人杀死狼,不懂得像山那样去思考。

C. “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中的“这”指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D. “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中的“这”指这个世界启示人们不要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要回归田园,善待自然。

13. 选文末段末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三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18分)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了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没有画过什么。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苏艾和琼珊——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黯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看到窗外那片叶子掉落的时候,我也该走了——告诉了老贝尔曼。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做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

但是琼珊没有回答。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想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户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选自《最后的常春藤叶》有删改)

15. “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而在前文已有多处伏笔。具体有哪几处伏笔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请依据这两处描写,分析贝尔曼这一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7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命题人:张旭鸿顾卉宇)

参 考 答 案

1. D(A项“隽”应读juàn;B项“宕”应读dàng;C项“恪”应读kè)

2. A(B项“一文不名”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此处应改为“一文不值”之类的成语。C项“夙兴夜寐”多形容做事很勤劳。此处写的是读书的勤奋和快乐,应改用“废寝忘食”。D项“安土重迁”指的是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此处应改用“叶落归根”之类的成语)

3. C(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将“知识渊博的人”和“不但”调换位置。B项一面词和两面词搭配不当,应在“具有”前加上“是否”。D项动宾搭配不当。宜将“改善”改为“提高”)

4. (1)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 / 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5. 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6. C 危:高

7. A(A项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B项 时:名词用作状语,这时;C项 东:名词用作状语,从东方;D项 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

8. C

9. (1) 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了,为了等待您随时的(意外的/预料不到的)需要。(2)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3) 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邑,可惜它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

10. (1) 神州在哪里?意思是说整个中原都沦陷敌手,已经非我所有。(2) 借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来暗讽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屈辱求和,倾吐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11. (1) 假舆马者/而致千里 (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5)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2. D(此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与“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中“这”指代的内容相同,即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13. 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的增加,从而使大山伤痕累累。维护生态环境这也是山的愿望,但人类却为了短期利益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

14. 层层递进:先写对狼的消失,鹿的增多导致后果的直接认识,以此推测到牧牛人杀死狼,再联想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长远的危险”,从而得出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发人深省。

15. (1) 其他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傲然挺立。(2)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的“贴”字。(3) “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4) “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5)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16. 答: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它的存在将燃起琼珊与病魔抗争而勇敢地生存下去的希望。(2分)最后的藤叶之所以能挽救琼珊的生命,是因为历经风雨的藤叶并未像琼珊想象的那样凋零,而是依然挂在窗外的藤枝上,这让琼珊找到了与病魔抗争的理由,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4分)

17. (1)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2分)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2分)(2) 再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侧面描写让我们看到贝尔曼平凡得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他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2分)

上一篇:英语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试题库下一篇:对探究学习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