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2022-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村庄环境整治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浅谈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方案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点。而村庄整治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有效的改善村庄整治管理,加强村庄综合规划设计,建立良好地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以合理有效的村庄规划设计方案,研究新农村整治规划设计和建设的重点,实现快速设计、快速整治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村庄;整治规划;设计

引言

村庄整治规划应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任务。村庄整治规划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规划设计应注重深入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村民参与并尊重地方现有格局。

一、村庄整治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村庄规划的基础设备不足

我国因为村庄分布较为松散,规模较小,传统的村庄生活习惯持续较长,直接影响村庄的彻底卫生改善,牲畜粪便等各类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产生活中的污水得不到有效的排放管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财政支付效果不及时,文化教育卫生管理不和谐,都直接影响村庄的整体规划。没有合理的财政支持,文化、卫生、教育、绿化、污染物等多项公共设备无法正常运作,所以村庄设备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直接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发展,对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村庄建设无规律,造成土地建设资源浪费

因我国的村庄分布较为稀疏,多是在自然需求状态下逐步形成的,而农村的房屋占地后没有拆除的习惯,长期发展造成房屋闲置,再加上农村乡镇企业的建设发展,大量土地资源被占用,没有合理的规划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3 绿色生态自然环境恶劣

随着农村的建设发展,大量生活垃圾、污水和象征企业排放污染物质,造成村庄环境严重污染,直接破坏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平衡。

二、村庄整治的有效规划设计原则

1 按照地域分别确定治理原则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村庄分布宜居地理特点和人文环境具有较大的区别。村庄的整治规划应当按照不同的地域类别进行区分,不同的村庄因类型不同、条件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应当区别对待,合理的规划设计村庄的整体类型,提高有效的规划设计效果,实现综合村庄整治。

2 良好地村庄居住环境

村庄的居住环境是村庄规划设计的重点,依据提高村庄规划设计的整体要求,建立良好地新农村设计标准,改善村庄规划设计过程,实现合理的清污泥、清垃圾、清废物、修路,构建一个较为良好地居住环境。

3 加强村庄耕作的需求

村庄的特点是耕种,良好地耕作设计可以确保村庄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整体粮食经济生产状况。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的持续发展规划过程,在村庄整治规划过程中,逐步提高农村的耕作规划,提高农民对于耕种的生产效果,实现农村设计生活的有效发展。

4 维护农村自身的生产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庄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找合理的特点,与城市社会不同,更多的是具有相亲邻里之间的有效沟通,这种乡里社会关系在村庄中逐步形成长期而有效的特殊性质,在村庄设计规划治理中是及其重要的特点。应当利用有效的农村规划设计方案,以合理的空间形态设计实现综合社区规划管理。

5 提高村庄农民的自主性。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提高农村农民收入的有力条件。改善村庄农民的自然生活环境,一切以人为本,规划建设事宜农民受益的确切操作方案,对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提高村庄农村的主动自主探索过程,确保农村建设中的生活主体,积极的参加村庄规划管理建设过程,确保农村自主的发展建设村庄。

6 加强文化历史的宣传

传统的文化历史往往会在村庄间产生,在村庄设计改造中,需要重视文化遗产的规划建设,提高我国村庄中对于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重视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充分考虑村庄规划整治中文化遗产可能受到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坚决打击各类建设规划设计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行为,合理的传承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村庄文化建设宣传力度。在村庄规划设计改造的同时,提高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7 村庄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国家对计划生育的政策管理,农村人口大量缩减,村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凸显。在村庄规划设计整治工作中,需要充分的认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人才需求,合理的分析村莊发展建设的人口管理问题,提高文化生活的发展,确保社会养老问题的合理控制。

三、村庄规划设计

1 村庄卫生环保设计

村庄的卫生环保是村庄规划设计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在农村经济规划设计发展中,需要重点分析农村卫生整治管理问题,合理的对农村的卫生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分类、收集、清运的有效管理方案,以农村卫生规划设计为整治前提,协调发展农村卫生规划的具体内容,禁止各类污水排放行为,建立良好地卫生监督规划管理体系方案,提高卫生规划环境的保护。

2 村庄文化环境的规划

我国的村庄文化往往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具有深刻的文化传承作用,这些传统的文化建设对于我国整体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是极其珍贵的。合理的认识村庄人文特征,在规划设计中,分析有效的历史文化传承方式,保护村庄文化环境规划建设过程,实现综合的村庄文化规划设计管理。

4 村庄的绿化环境保护

对于村庄的绿化治理规划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分析,采用多种规划特点,分析有效的经济处理办法,以合理的生态效益实现树木的培育、种植和管理,实现村庄的整体绿化。对于有河区管道的村庄,更应当利用河流,疏通整治,改善水质,提高水流灌溉利用效果,实现环保种植综合利用的绿化生态管理,从而实现有效环境保护的目的,提升村庄的绿色生活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村庄整治规划设计需要重点分析村庄的基本发展条件,认识村庄居民的生活环境,分析村庄整治规划的经济效益,有准备、有目标的对村庄规划问题进行治理,加快新农村规划建设步伐,强调村庄整体治理规划,实现村庄建设的更新,提高村庄整治质量,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是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学东. 村庄整治工作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5-110.

[2] 叶齐茂.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90.

[3] 张建.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8-25.

作者:陈春辉

第2篇:均质化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分析

摘要:环境是社会最为关注内容之一,由于农村工业化企业较少,所以环境比较清新,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有所提升,农村工业化企业逐渐增多,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环境也污染也逐渐严重,所以对村庄环境合理整治规划,对农村有环境有重要价值。文中首先论述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意义,分析整治规划思路,重点分析环境整治规划方法,为文章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均质化;三类空间分布;多要素统筹

前言: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很多工业企业在农村发展,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对于村庄而言,环境合理整治具有重要意义,控制环境污染,还给村民干净优雅的居住环境,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1-2]。

1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意义

在整治规划村庄环境之后,村庄容貌会更加整洁,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和垃圾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村民整体容貌能够得到整治,保洁基础制度能够得以建立。在经过环境整治之后,村民生活环境得以优化,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都得到提升[3-4]。在规划村庄环境之后,村庄文化逐渐得到发扬,村庄建筑都具有村庄特色,村庄河道、道路、农院、农田都得到合理规划。公共设施更加齐全,其中包含文化体育、给水排水、清洁能源等设施,具有非常完善的设施。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更加齐全,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村庄经济和文化发展,对村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2整治村庄环境思路

2.1整治生活垃圾

为使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为使生活垃圾收入设施更加标准,需要提升保洁人员专业水平,所以对于保洁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在村庄内需要将生产垃圾和建筑垃圾定点倾倒,提倡在倾倒垃圾过程中,需要将生活垃圾到入制定地点,将垃圾合理分类。垃圾点之间距离在100米以内,垃圾点位置需要在居民较少的绿化一侧。垃圾点不能选择广场入口或者路口等地点,对整体美观有一定影响。所选择的垃圾场地要使硬质场地,避免出现渗透污染。在处理垃圾过程中,需要做到集中处理。

2.2系统之间相互衔接

村庄各系统之间如果不同衔接良好,就会导致管控受到限制,所以各个系统之间需要做好无缝衔接。道路系统绿化边界道路系统绿化的边界位于沿路绿化带与农田之间,形式宜采用边沟、砖瓦拼接、仿制木桩等样式。优先选用生态化边沟,也可采用树脂、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材料,边沟外部宽度不得超过0.3米,以矩形、斗型、U型为宜;三级河道绿化边界以田埂路作为边界。田埂路应高于两侧农田,宽度0.5-1米为宜。田埂路应平整,承担旅游功能的田埂路可适度硬化;四级河道绿化边界采用边沟样式,宜采用树脂、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材料,一体成型,便于施工,边沟外部宽度不得超过0.3米,以矩形、斗型、U型为宜。在选择边界范围过程中,东侧、西侧、临路、临河的边界应包括宅基地和自留地,直达丰产沟;边界样式栅栏或仿木木桩材料等体现乡土特征的材料为宜,不得采用城市化特征的样式。各系统南北向断面组合形式农院-自留地-道路-农田绿化带宽度:3-5米,植物位置:乔木距离路面1米,市政设施:杆线位于道路两侧绿化带外边缘;路灯距离路面1米;污水管位于屋后,给水管位于绿化带内;农院-道路-农院绿化带宽度:北侧1-2米;南侧距离农院较近,弹性控制。植物位置:避免乔木干扰杆线,选用小型乔木,乔木距离路面1米。市政设施:杆线分布道路两侧绿化带外边缘;污水管位于屋后,给水管位于绿化带内。

2.3整治乱堆乱放

强化对乡村容貌管理,对于乱写乱画现象需要全面清理。对于乱推再杂物和散养畜禽等情况,需要合理政治。对于对乡村面貌产生不良影响的违章建筑物,需要进行政治,需要保证限制宅基地有序堆放,房前和屋后保持整潔干净。对于电信和电力等线路需要采用架空式,保证杆线整齐排列。

2.4植物引导原则配置

优先选用适应大豫镇土壤气候条件的本土植物品种。(1)大型乔木:大型乔木布置在道路两侧,应选用高大、挺拔、树冠较高的树种,如杉树类、榉树类。(2)小型乔木:小型乔木多布置在农院前、庭院中,可选用色彩丰富的树种,如紫薇、海棠、红枫等,或选用苹果、桃树等果树。(3)滨水乔木:宜选用亲水耐水、树形优美的乔木,如柳树、高杆女贞。(4)灌木:应选用耐修剪、易维护、成片效果好的树种,如女贞、石楠、黄杨等。(5)地被植物:宜选用耐修剪、易维护、成片效果好的树种,如百慕大、黑麦草等。滨水绿化可选用黄金菊、美女樱、葱兰等植物,具有较好的景观性。

2.5农村小院建设指导

除入户路外,自留地不得硬化。鼓励在自留地内增植小型乔木、果树,改善景观。在选择建设地址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原则,位于规划发展村庄内;临近已有集镇、重要道路,方便生活;尽量利用一般农田,少占用基本农田。在布局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原则,集中安置点的民居组团宜采用阵列式布局,节约用地,便于设施布局;集中安置点可围绕村民服务中心、中心公园、村民广场等公共设施布局。在设置乡村小院过程中,现代风格和传统风貌均可,不得贪大、求洋、求怪。不得建设:四坡顶、欧式立柱、过于艳丽的色彩、多边形房间等样式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样式;鼓励村民利用压印地坪、青砖等特色化材铺装;鼓励村民在庭院内布置景观花池,提升庭院景观。

2.6农院系统管控

大豫镇农院多呈方形,农院与道路之间保留有自留地。农院内建筑为单独主房或主房+辅房的形式。农院系统的现状问题主要包括:(1)农院之间间距过大,浪费用地;(2)部分新建农院位置缺少控制,过于临近道路,影响道路景观;(3)辅房布置无序、占用农田;辅房内布置副业、厨卫功能,影响乡村环境;(4)建筑风貌需要引导提升;(5)庭院硬质化铺装过多,铺装质量较差,需要引导提升;(6)自留地景观风貌较差。在面积和形态也有一定要求,新建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根据村民生活习惯,农院宜为长方形,以南北长15米、东西长13.5米左右为宜。位置和退线要求,宅基地北侧宜与现有农院保持平齐。宅基地退让道路绿化带不得低于2米。退让的空间可作为该户村民的自留地。农院之间的间距,农院应集中布置、边界直接相接,以节约用地。

3整治村庄环境方法

想要使村庄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最为重要的是增强环保意识,农村是人们生活家园,每一寸土地都需要得到居民重视,村民需要将整治村庄作为自己义务,需要在思想上让村民有保护环境意识。

首先强化宣传力度,让村民对环保有一定意识。例如,村长可以通过播放与保护环境有关内容,播放内容包含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和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情况,让村民能够了解环境遭到污染后,会对居民产生危害,尤其是发生污染的水,会导致人体发生癌变,如果癌细胞扩散,就会对生命造成威胁[5]。除此之外,可以组织村民参加一些环保方面的活动,相关管理人员可以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对现如今村庄存在环保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村民如果能够生活在干净的环境中,就会增加保护环境意识,为生活努力奋斗。专家在讲解环保知识的同时,可以普及给村民一些成功案例,让村民能够更加拥有信心,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一个村庄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所以在整治村庄环境过程中,需要以村庄环境特征为主,根据村民生活习惯和居民喜好,合理整治村庄环境。在整治环境进程中,将村庄文化融入其中,对村庄日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村庄环境在政治规划过程中,可以使村民环保意识得到提升,让村民能够从自我做起,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也能够使经济结构得以持续,打造成为最有特色的生活环境,让村民生活感到更加舒适。由于乡村环境良好对村民具有重要意义,在大的层面上分析,可以促进现代化进程,所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对居民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希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村庄环境可以得到整改,促进现代化村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洲、朱振通、程红波."去设计化"思路在乡村环境整治中的运用——以浙江天台后岸村为例[J].中国园林,2020,036(S02):6.

[2]王怡鶴、黄玲、高源、陈晓东、高舒琦.时空视角下白洋淀村庄空间规划与治理探索——以淀中四村为例[J].城市规划,2020,044(010):9.

[3]郭杰,陈鑫,赵雲泰,等.乡村空间统筹治理的村庄规划关键科学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0,034(005):10.

[4]褚家佳.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0,048(001):4.

作者:张翔

第3篇:农户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

摘要 文章利用湖北省1 061份农户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显著影响,而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家庭总收入、环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住所周边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亦能有效推动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②对于村庄认同程度不同的农户,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作用存在差异。随着农户的村庄认同增强,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正向作用得以强化,尤其是当农户的村庄认同度超过门槛值时,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将由负转正,即村庄认同在外出务工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上可以发挥扭转乾坤之效。③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使用在村居住年限作为工具变量进行IV Probit估计,结果发现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是稳健的。文章揭示了外出务工作为资本要素涌入乡村的纽带,非但不必然引起农村衰败,反而为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公共事务创造了禀赋条件,但只有触发村庄认同这一关键机制,方能实现外出务工“扬长避短”效果的发挥。基于此,从培育与增强村庄认同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及增加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户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 外出务工;村庄认同;人居环境整治;IV Probit;门槛回归模型

文献标识码 A

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现象不仅严重威胁农村居民的生活与健康,更困扰着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1]。为此,自2014年开始,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问题。然而,据《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仍有40%的农村生活垃圾未能得到合理处置,78%的农村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在已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中,农民认为实用性不足[2],环境整治效果不够理想[3]。可见,政府主导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或在于对农民环境治理的内在需求及引导农户参与积极性的关注度不足[4]。為此,如何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成为关系我国农村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重要问题。

1 相关研究综述

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是造成农户参与村庄建设动力薄弱、农村公共事务陷入“治理困境”的根源之一[5-6]。据《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离开户籍所在乡镇的外出农民工总量达1.73亿人。如此庞大的外出务工群体将导致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缺乏有力的参与者[6],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亦不例外。对此,学术界普遍就外出务工的负面影响达成了共识[6-7],指出农户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主体[8],其外出务工意味着农村优质劳动力脱离本村,转而在外地谋生,这将引发农户生活面向的转移[9]与家庭决策主体的变化[7,10],从而降低农户对人居环境整治等村庄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和关心度。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研究视角忽略了农户在心理认同上的差异,即在农户们均踏上外出务工的路途后,村庄认同的差异或许将引致农户在人居环境整治参与上出现分歧,从而走向不同的终点。具体来说,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是对比成本与收益后的结果。高村庄认同度的农户往往对村庄事务参与拥有较低的心理成本,对于参与整治所带来的村庄环境改善、环境提升后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等结果预期较好。因此,即便其外出务工、身居千里之外,出于对村庄的热爱与依恋,这类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依旧不减。相反,低村庄认同度的农户不仅容易出现在外务工难以享受环境改善等整治好处的不平等心态[11-12],同时,外出务工所引致的空间距离还将削弱其同村庄之间的情感联系及社会关联[13],导致他们在参与整治上的预期收益较低、心理成本较高,从而对人居环境整治等村庄公共事务兴致不高。可见,不同程度的村庄认同将导致外出务工农户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方向与程度上产生差异。如若忽略农户在村庄认同上的差别而进行分析,或不足以完全阐释外出务工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在机理,所得结论也恐难以有效指导农村环境治理实践。由此,现实中,村庄认同能否推动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并在外出务工影响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中发挥作用?上述问题的回答对于调动农户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进而实现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仍有改进空间:第一,研究内容上,已普遍关注到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农村公共事务的负面影响[6-7],但大多忽略了农户在村庄认同上的差异,将目光聚焦于村庄认同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此外,现有相关文献尚未关注到村庄认同与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之间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这或将对经验判断产生严重干扰。第二,研究方法上,已有文献在分析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时,多基于案例或定性分析,利用农户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的文献相对有限[1]。基于此,本文利用湖北省1 061份农户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并选择工具变量克服村庄认同和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以期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并为建设美丽宜居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2 理论分析

2.1 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

外出务工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产生负向影响。一是外出务工将引发农户生活面向由村内向村外转变,进而影响农户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热情。在农村价值生产能力趋于弱化的背景下[9,13],农户通过外出务工不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在村庄之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使得农户对村庄的依赖程度降低[6,13],生活重心更偏向于村外的务工地,而对村内的环境建设问题缺乏关心和参与热情。二是外出务工将引发家庭决策主体的变化,即女性决策占比增加[7,10]。由于男性往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女性被迫成为了家庭事务的决策者[14]。但不同于男性关注公共领域、愿意在公共事务上积极发声以显示自身的影响力,女性更多将目光与精力聚焦在私人领域与家庭事务的处理上[7],从而对人居环境整治等村庄事务缺乏关心[15-16]。

但事实上,外出务工也可能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资本禀赋的强化[17],以形成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农户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不仅容易接受较为先进的环保思维和理念[18]、增强环境整治认知水平,城市整洁环境还激发了农户改善家乡生态环境的强烈欲望及提高居住环境品质的迫切需求[18],加之外出务工还有利于推动农户经济实力的增强[19-20]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的扩展等,从而使得农户具备了对环境整治的支付能力、追求优质环境的条件及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能力。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竞争性假说1a和1b:

假说1a:基于外出务工引发农户转变生活面向与女性决策,外出务工对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存在消极影响。

假说1b:基于外出务工强化农村劳动力的资本禀赋,外出务工对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存在积极作用。

2.2 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

村庄认同指农户与村庄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的认同、依恋、归属等情感联结关系[21],包括对村庄的身份、文化和價值观的认同[22]。村庄认同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一是村庄认同有利于减少农户以破坏村庄人居环境为代价的利己行为:高村庄认同度会推动农户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23],并对村庄形成稳定的未来预期[9],从而促使农户从长期利益出发,主动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谋求村庄的长远发展。二是村庄认同有利于推动农户树立保护村庄环境的行为目标:高村庄认同度会促使农户形成共同体的感觉,推动农户将个体行为目标转移到集体层面[24-25],并降低农户参与村庄事务的交易成本,增进村庄内部农户之间的交流互动[26],增大就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达成合作的可能性。三是村庄认同有利于促使农户表现出对村庄环境更友好的态度:人文地理学的相关观点认为,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受由地方依恋等形成的“人-地关系”影响[27],地方认同和依恋能促使人们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支持态度和亲环境行为[28-29],而“地方”的概念可延伸到“村庄”[21]。由此,当农户拥有高村庄认同时,将对村庄人居环境表现出更友好的态度,从而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说2:村庄认同对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存在直接的促进作用。

不同村庄认同度下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即随着村庄认同的增强,农户将外出务工积累的资本禀赋用于人居环境整治上的可能性越大。具体来说,当农户是低村庄认同度时,其自身与村庄的情感联结关系较弱,而外出务工所引致的空间距离将导致农户与村庄之间的纽带联系愈趋脆弱[12],因此,该类农户即便通过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禀赋,低村庄认同也使得他们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到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中。相反,当农户是高村庄认同度时,意味着其与村庄的情感联结关系较强,这类农户即便是长期在外务工、不在村庄,也将格外关注村庄事务动态、心系村庄建设[9],故而,他们不仅会积极响应环境整治行动,将部分务工收入所得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还将借助其在外务工的信息获取优势,主动积累有利于村庄环境改善的技术、方式等。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说3:村庄认同会增强外出务工在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上的正向作用。

3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课题组2018年7—8月对湖北省鄂州市、黄冈市、武汉市和荆门市农户开展的抽样调查。选择湖北省作为调查区域的原因在于:根据《湖北农村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显示,湖北省2017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1 129.99万,是我国中部地区劳务输出大省。选取这4个地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武汉是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荆门和黄冈处于中等水平,而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弱。二是外出务工状况。黄冈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位居省内第一,武汉和荆门分列第八位与第十位,而鄂州的外出务工人数位居省内倒数第二位。三是环境质量状况。四地均属于国家推广环境治理行为的重点区域,在研究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行为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研采取分层逐级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样本农户,具体的抽样过程为:在每个县(市)随机选取3~4个乡镇,再在每个样本镇随机选取2~3个样本村,最后在每个村随机选取10户农户进行调研。剔除无效问卷后,适用于本研究目的的有效问卷共1 061份。此外,数据的收集由调研人员与农户“一对一”访谈入户和观察所得,调研问卷的编制和管理均为接受过相关培训的调研人员负责,问卷内容涉及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经营状况、环境治理认知、参与意愿及行为等方面。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为:男性户主占比达89.92%;户主多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50.42%;户主受教育程度多为初中及以下,占比达85.39%,受到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户主较少;73.61%的农户家里没有党员或干部;家庭规模多以3~5人的中小型家庭为主,占比达57.68%;家庭年收入集中在1~10万元之间,占比达69.46%。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湖北省农村居民平均每户家庭可支配收入为5.15万元,户均常住人口为2.87人,由此可知,本文研究样本基本符合湖北农村现实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

3.2 模型选择

本文的因变量为农户是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基于数据的有限性,并参考闵师等[1]、唐林等[22]、李芬妮等[25]的研究,用农户是否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予以表征。之所以选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原因在于: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是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重要源头之一,农户能否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不仅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迫切的工作,更关系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11]。由于农户是否

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属于二分类变量,因此,本文选择构建二元Logit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式中,Y.*是不可观测的潜变量,LM是外出务工变量,VI是村庄认同变量,Control是控制变量,α、、δ为待估系数,ε代表随机扰动项。

进一步地,在(1)式中加入LM与VI的乘积项,以检验村庄认同在外出务工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作用,并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比较不同村庄认同程度下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Yit代表农户是否参与人居环境整治,q是阈值变量,即农户的村庄认同程度,γ是要估计的阈值。(2)式可以写成:

式中,ε服从独立齐次分布,I是指标函数。估计原理是基于最小残差平方和(SSR)。(3)式可以有效识别出不同村庄认同程度下,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在阈值以下和阈值以上的差异。

3.3 变量说明

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为外出务工与村庄认同。就外出务工而言,本文参考王翌秋和陈玉珠[30]、钱龙和钱文荣[20]等研究,以“外出務工人数占家庭总人口比重”作为表征。村庄认同方面,本文参考唐林等[22]、李芬妮等[25],设定了“我认同本村的传统文化习俗”“如果搬离村庄,我会感到很留恋”“我与村里其他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我很喜欢生活的村庄”“我非常关心村庄事务”5个指标。参考李芬妮[25]的做法,本文进一步对表征村庄认同的5个具体指标进行等权重加总取平均,求得农户总体的“村庄认同”。

此外,村庄认同可能同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相互影响,产生内生性问题,导致回归结果的估计有偏。这是因为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后,随着整治带来的村庄环境优化与改善,农户可能会增强其对村庄的认同度。为解决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在村居住年限”作为工具变量。选择的原因是:首先,一般来说,农户在村的居住年限越长,农户对村庄的认同度会越高,满足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相关性的条件;其次,农户在村的居住年限同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本身并没有直接关联,满足工具变量的外生性要求。因此,“在村居住年限”是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

为排除干扰,本文还设置了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收益特征、认知特征和地区特征可能会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控制变量。所有变量的含义与赋值见表1。

4 结果分析

4.1 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

本文运用Stata15.0软件,通过逐步引入解释变量构建二元Logit模型,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随着变量的逐步纳入,模型的伪对数似然值和伪决定系数逐渐提升,说明回归模型的解释力也在逐步提高;此外,模型1~模型3中各变量的系数符号基本一致,显著性水平也未发生变化,Wald chi.2值在1%检验水平显著,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1)外出务工。由表2中模型3可知,外出务工在5%的统计水平上负向显著,表明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负向作用,这与高瑞等[6]、贾蕊和陆迁[7]的研究发现类似。可能的解释是,家庭外出务工成员占比越大,农户的生活面向越倾向于村外,引发女性决策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其所能享受到人居环境改善等整治利益的程度越少,因此这类农户参与整治的积极性较弱。

(2)村庄认同。由表3中模型3可知,村庄认同在10%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积极作用,假说2得到验证。农户的村庄认同度越高,意味着农户从心理上接受并认可村庄成员身份[31],不仅愈发重视与关心村庄的长远发展与建设[9,22],同时对参与整治获得的宜居生活环境等共同利益的认知越多,从而响应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可能性更高。

(3)控制变量。由表2中模型3可知,家庭总收入、环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与住所周边垃圾集中处理设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家庭总收入在10%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农户的家庭收入越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更高。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更高[32],对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的需求更强烈;加之其具备较好的经济实力,能够负担一定的环境治理成本,因而越有可能选择参与整治。环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在10%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农户对环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可能性更高。可能的原因是,农户越了解环保政策,往往也更能意识到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有助于村庄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为自身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故而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更高。住所周边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在1%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住所周边具备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不仅有利于减少农户自行购买垃圾桶等人居环境整治的交易成本[22],同时还增加了农户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的便利性,从而有效调动农户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4.2 村庄认同在外出务工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作用

为了探究村庄认同在外出务工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作用,本文将外出务工与村庄认同的交互项纳入模型。考虑到交互项与原变量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构建交互项之前,本文对原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即将原变量分别减去其均值后重新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中模型4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与村庄认同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表2中模型3的回归结果一致,说明模型估计结果是基本稳健的。进一步可知,外出务工与村庄认同的交互项在5%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村庄认同在外出务工影响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进一步,本文采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农户不同村庄认同度下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村庄认同度下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存在明显的门槛值。当农户的村庄认同度高于一定门槛值时,外出务工的系数将发生变化,即随着农户的村庄认同持续增强,外出务工的正向作用得以强化并促进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4.3 内生性检验

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在村居住年限作为村庄认同的工具变量进行IV Probit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由IV Probit一阶段回归结果可知,在村居住年限在1%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随着农户在村居住地时间越久,对村庄的认同度越高,同时这一结果意味着在村居住年限满足了工具变量的相关性条件;且F统计量为33.78,大于10,表明在村居住年限不是村庄认同的弱工具变量。由IV Probit二阶段回归结果可知,Wald检验拒绝了村庄认同是外生变量的原假设,故可以认为村庄认同是内生变量。在村居住年限对于内生变量村庄认同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4.4 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上述结果的稳定性,本文采用“外出务工收入占比”替代“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占比”进行重新回归。表6为替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与表2、表3结果相似,表明本文结果是稳健的。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湖北省1 061份农户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并试图回答村庄认同在引导外出务工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上“同途殊归”的问题。结果发现:第一,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显著影响,而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家庭总收入、环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与住所周边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亦能有效推动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第二,对于村庄认同程度不同的农户,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作用存在差异,随着农户的村庄认同增强,外出务工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正向作用得以强化;尤其是当农户的村庄认同度超过门槛值时,外出务工的影响将由负转正。第三,运用IV Probit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外出务工及村庄认同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仍然显著。

本文的研究有利于重新审视外出务工在中国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作用,同时揭示了村庄认同的内在功效。虽然学术界普遍就外出务工引发的乡村事务“治理性困境”达成了共识,认为劳动力大量外流削弱了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但本文的结果表明,外出务工并不必然引起农村的衰败,相反,一方面,农户依靠外出务工增强了自身实力,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以外出务工为纽带,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得以较快地由城市流向乡村。因此,对于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任务的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其顺利实施注入一剂强心针,既衍生出挑战,又提供了机会。但需要强调的是,外出务工虽然实现了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的流动,但只有触发村庄认同这一关键机制,方能实现其“扬长避短”效果的发挥,即在村庄认同的驱动下,外出务工将通过强化农村劳动力资本禀赋实现对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培育与增强农户的村庄认同,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对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希望能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一是发掘村庄特有的历史记忆,增强农户的文化认同。一方面,村庄在改造与变迁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祠堂、寺庙、牌坊等原有传统风貌的保护,留住农户的家乡记忆与情感载体;另一方面,挖掘和传承村庄特有的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物质与精神财富,合理、有序地开展祭祀宗族、舞龙舞狮舞灯等節庆民俗与集体文娱活动,为农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唤醒其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二是完善村庄治理模式,增强农户村庄生活的舒适度。依靠公众号、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采取电子村务、网络参政等形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高农户对村庄事务、发展现状等信息的知晓度,也方便在外务工人员及时、便捷地获取村庄动态、参与事务决策,增强自身对村域事务的参与感。同时,村干部和党员等基层工作人员也应主动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互动,始终把他们的意愿、诉求记在心上,使其时刻体会到家乡的关怀、记挂与温暖,从而强化外出务工人员对村庄的认同意识。

此外,鉴于家庭总收入、环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与住所周边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等亦能促进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因此,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更多要素流向和投资农村,为农户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二是强化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创新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手段,如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扩大宣传普及范围,提升农户对环保政策的认知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墙画、标语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农户普及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危害性及其可能引发的健康损害,以增强农户对环境整治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三是增加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的修建投入,在指定专人定期清理、维护与检修设施的同时,引导农户主动监督并爱护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农户参与环境整治的活动成本。

参考文献

[1]闵师, 王晓兵, 侯玲玲, 等. 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因素:基于西南山区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观察, 2019(4): 94-110.

[2]杨欢. 少数民族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D]. 贵阳:贵州大学, 2015: 62.

[3]孙慧波. 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及优化路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8: 71.

[4]付文凤, 姜海, 房娟娟. 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4): 119-126,159-160.

[5]KLANDERMANS B. How group identification helps to overcome the dilemma of collective action[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2, 45(5): 887-900.

[6]高瑞, 王亚华, 陈春良. 劳动力外流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2): 84-92.

[7]贾蕊, 陆迁. 外出务工、女性决策对农户集体行动参与程度的影响:以陕西、甘肃、宁夏3个省份农户调研数据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9(2): 122-134.

[8]李伯华, 刘沛林, 窦银娣.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 34(9): 130-136.

[9]贺雪峰. 新乡土中国[M]. 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8-24.

[10]周春霞.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默顿的结构功能论为研究视角[J]. 南方农村, 2012(3): 68-73.

[11]伊庆山.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研究:基于S省试点实践调查[J]. 云南社会科学, 2019(3): 62-70.

[12]程志华. 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行为选择和支付意愿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 2016: 85.

[13]王博, 朱玉春. 论农民角色分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基于政策实施对象、过程和效果考评视角[J]. 现代经济探讨, 2018(5): 124-130.

[14]杨玉静.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妇女与环境关系评析[J]. 妇女研究论丛, 2010(4): 15-20.

[15]DOSS C R, MORRIS M L. How does gender affect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the case of improved maize technology in Ghana[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 25(1): 27-39.

[16]杨翠萍. 社会性别、比例政策与女性参与:以天津川村村委会选举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4): 12-18.

[17]邹杰玲, 董政祎, 王玉斌. “同途殊归”: 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8): 83-98.

[18]吴建. 农户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的支付意愿分析:基于山东省胶南市、菏泽市的实地调查[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4(2): 27-31,41.

[19]李宾, 马九杰. 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农户选择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基于鄂渝两地数据的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1): 182-191.

[20]钱龙, 钱文荣. 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5): 109-121,158.

[21]胡珺, 宋献中, 王红建. 非正式制度、家乡认同与企业环境治理[J]. 管理世界, 2017(3): 76-94,187-188.

[22]唐林, 罗小锋, 张俊飚. 社会监督、群体认同与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基于面子观念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 中国农村观察, 2019(2): 18-33.

[23]王亮. 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归属感的形成[J]. 求实, 2006(9): 48-50.

[24]CHEN X P, WASTI S A, TRIANDIS H C. When does group norm or group identity predict cooperation in a public goods dilemma: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diocentrism and allocentr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7, 31(2): 259-276.

[25]李芬妮, 张俊飚, 何可, 等. 归属感对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省1 007个农户调研数据[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4): 1027-1039.

[26]辛自强, 凌喜欢. 城市居民的社区认同:概念、测量及相关因素[J]. 心理研究, 2015, 8(5): 64-72.

[27]HERNANDEZ B, MARTIN A M, RUIZ C, et al. The role of place identity and place attachment in break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0, 30(3): 281-288.

[28]VASKE J J, KOBRIN K C. Place attachment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01, 32(4): 16-21.

[29]CARRUS G, BONAIUTO M, BONNES M. Environmental concern, regional identity, and support for protected areas in Italy[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5, 37(2): 237-257.

[30]王翌秋, 陈玉珠. 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農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和河南的调查数据[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2): 41-48,111.

[31]吴晓燕. 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 村改居社区的治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50(5): 9-15.

[32]张童朝, 颜廷武, 何可, 等. 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以秸秆还田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8): 78-89.

(责任编辑:刘照胜)

作者:李芬妮 张俊飚 何可

第4篇:劲丰 村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镇委、镇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做好村级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加快村庄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切实解决村庄存在的脏乱问题,不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逐步提高广大农民文明素质和生态环境意识。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底,村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本形成村容洁净、生态良好、空气清新的农村环境。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

村庄环境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一清两治三加强”,立足整治,注重长效,重点解决农村脏和乱两大问题。

1、治理垃圾。全面清理村内、村外村庄连接处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河沟、坑塘内多年积存的垃圾渣土,捡拾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

治理乱堆乱放。主要指清理村内柴草、杂物,清除村道两侧的私搭乱建。全面整理收拾主干道,清理房前屋后的堆物堆料,村内做到柴草码放整齐。结合村庄开展的植树建绿活动,以绿治脏,以绿挤乱,选择成长快、易管护、适宜当地的植物进行绿化,逐步提高村庄绿化美化水平。

2、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村内要设立专职的环境管护人员,明确卫生清扫、垃圾消纳、绿化管护、公厕保洁的范围和责任,确保能扫得净、看得住、管理好;结合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和宣传,建立健全村庄环境管理和维护制度。调动全体村民参与村庄整治,自觉遵守环境管理制度,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确保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四、基本考核标准

通过村庄环境整治,使每个村基本达到以下标准,并按标准进行检查考核。

1、干净。从村外到村内,基本达到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

2、整洁。村内无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无残墙断壁,村巷无乱贴乱挂、无乱堆乱放。

3、村绿。街道两侧因地制宜植树、种花,村边、路边、沟边、房前屋后绿化美化。

4、建制。建立环卫长效管理维护机制。有专项的规章制度、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有专职保障队伍、有村民参与和监督制度,运行有效、管理到位、群众满意。

第5篇: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按照县第十次党代会、县委全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今年环境卫生整治年有关会议和活动要求,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镇,提升我镇整体形象,更好地服务全县旅游业发展,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切实改善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和镇政府所在地等17个村的村容村貌。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旅游立县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幸福乡村、完善村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目标,从我镇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群众共同建设环境整洁、村容村貌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科学编制环境整治活动规划方案,明确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量化整治任务,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群众为主,政府主导。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提高农民主动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部门帮扶力度。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合理利用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村制宜,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4、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各村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围绕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卫生问题,合理制定规划,不冒进、不盲从,逐步推进,确保成效。

5、以人为本,优化环境。以满足群众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随意拆房开路或取直道路,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内容目标

1、编制规划。编制规划是做好整治工作的前提,要坚持用规划统筹各方资源,统一各方步调,统领整治工作。各村要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的原则,依据本《实施方案》,制定符合本村的环境整治规划,明确整治项目。规划要体现创建美好环境,建设幸福家园的主基调,体现常抓不懈、防止反弹的长效性,要体现短治出成果、维护见成效的时效性。各村要及时将规划和项目报镇环境整治办公室。

2、清理五乱。整治工作以清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示范村和重点村要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清理,精心部署、明确责任、迅速行动、强力推进,彻底清理街道和院落的垃圾、柴草、粪便、污水、淤泥等,清理乱涂乱画,拆除有碍观瞻的招牌和广告,各户要设置柴草隐蔽堆放处,逐步改变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堆、畜禽乱跑、车辆乱停的现象,形成人人重视环境卫生、人人维护环境卫生的文明新风尚。

3、拆违拆旧。拆除违章、废弃建筑是整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各沿线村庄要彻底拆除公路两侧的违章建筑和残墙断壁,着力改变村庄破旧落户、布局凌乱的形象,真正实现旧貌换新颜。

4、优化设施。改善并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整治活动的首要任务,各村要多方筹集资金,修缮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建设村公共洗浴室,使干部群众活动有场所,就医有门诊,定期能洗浴。

5、改厕改圈。拆除不安全、不卫生的简易茅房,彻底消除露天坑厕。各村年内至少修建一至二处无害化公厕;拆除废弃畜禽圈舍,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实现人畜奋力,有一定养殖规模和一定条件的村要建立专业养殖小区,实现粪便集中处理。

6、实现五化。乡村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道路两旁栽种观赏树木花草,实现绿化;村庄主要街道适当设置照明路灯,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亮化;路边墙喷涂或绘制张贴倡导文明新风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逐步把我县乡村建设成为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达标的幸福家园。

7、建立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维护整治成果的重要保障。各示范村和重点村一是尽快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有关卫生管护和村容村貌治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并约束村民生活卫生习惯。二是每个村至少建一个垃圾填埋点,建立垃圾池,设施垃圾桶,购置垃圾清运工具,定时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三是配置保洁员,负责本村公共场所和道路的保洁。四是通过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和村民公德教育,引导村民创建文明家庭,室内保持地面干净、窗口明亮、庭院静美,衣铺整齐,使农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此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以政府镇长徐光伟为组长,副镇长杨治国为副组长,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办公室,由杨治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村庄整治的督导、检查、考核、通报。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资金、帮扶、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保障,全力抓实抓好。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村要召开动员会,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代表会、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村庄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理念,营造创建优美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及早享受美好家园的幸福生活。

(三)突出群众主体。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各村要根据镇整治方案,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工作重点、整治内容和时限要求,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实行部门帮扶。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动用人力物力多、有计划有组织的全民活动,各重点村、示范村要借助省、市、县下基层工作队、县直有关部门驻村帮扶的有力契机,积极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争取支持和帮助。

(五)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村庄环境整治实行上级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县级财政奖补、包扶部门帮扶、乡村积极自筹的多元投入机制。①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②县财政匹配奖补资金;③包扶单位帮扶资金;④整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发改、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资金捆绑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⑤发动乡村、群众投工投劳。镇政府支持一点,村委会支出一点,村民自筹一点,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捐助村庄整治,为完成村庄整治目标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六)严格考核机制。把村庄环境整治列入各村重要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评比,确定一至两个示范点,全镇适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调度会,进行拉练,环境整治办公室要经常深入各村进行督导、检查、媒体曝光,定期通报情况,10月中旬按照考核评比办法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各村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达到目标要求的村,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村进行通报批评。

第6篇: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范本

田桥社区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为切实改善我社区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并顺利通过“环境整洁村”和“二星级”康居示范村的验收,根据《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苏办发„2011‟40号)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环境情况,特制定田桥社区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引导,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引导村庄整治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坚持群众为主、社区扶持的原则。建立本社区农民全民参与机制,确定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坚持社区主导,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社区投入为主。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

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条件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四)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乱砍树、不填塘,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

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全社区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

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使其更具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

1、2012年1月31日前,完成树木的齐白、老旧建筑的出新、路肩的配备、通达工程沿线乱堆乱放清理及沿线河道的整治。

2、2012年2月29日前,全面完成家庭庭院环境整理和河道整治工作。

3、2012年3月15日前,查漏补缺,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四、整治重点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村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

(二)整治生活污水。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争取配建1座。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

(五)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

(六)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

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

(七)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

(八)提升道路通达水平。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

(九)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

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田桥社区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四级河捞浅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

(四)严格自查自纠。村监委会主任牵头,及时掌握村庄环境整治的开展情况,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田桥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1月3日

第7篇:施楼村村庄环境整治具体实施方案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根据市、镇两级的统一部署,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实行村庄整治环境全覆盖,确保三个结合,推进四大工程,打造成一星级的村庄环境整治村。

一、突击清理陈旧垃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队伍。

1、利用半个月时间将境内所有的陈旧垃圾全部清除到位,包括边远地区不留死角(采取清、埋、运、盖四种办法)。

2、对所有河道的漂浮物、水花生、白色垃圾利用1周时间全部清除干净,达到三清标准(即水面清、河道清、河坡清)。

3、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确定垃圾池、垃圾桶、垃圾屋投放点,同时分类承包到责任人,做到责任、报酬、奖罚三落实。具体任务详见责任一览表。

二、推进四大工程。

1、公厕、垃圾池、垃圾屋建设工程,实行分布实施。 ①建设2个公厕的具体地点如下: 一组组内一座; 四组组内一座;

2、推进乱堆乱放整治达标工程。

①对一横两纵视野范围的乱堆乱放整治达标,达到三无标准(即无乱堆乱放、无建筑垃圾、无灰堆毛坑)。

②对主要道路两侧的路面、路坡、河坡整治达标,达到道路平整、山坡整齐、堆放有序。

3、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绿化、美化:对村庄主干道两边绿化到位。西陈十字路口向北两侧不低于5米的绿化带;甸三路东侧不低于5米的女真绿化带;许春涛、许荣年鱼塘两侧每侧不低于2排女真或垂杨柳。兴周公路建成后积极配合政府流转土地,每侧确保15米的绿化带,另外对所有的路边、渠边、河边栽足栽全。

第8篇:张庄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为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通知》(苏办发〔2011〕40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有关工作的的通知》(苏政传发〔2011〕191号)精神,镇政府决定,2011年至2015年,在全镇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镇农村工作实际出发,以全面改善村庄环境卫生为出发点,以“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为主要目标,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为主要任务,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示范,深入开展生态乡村创建活动,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全面启动,普遍见效。所有村(居)以环境卫生和改善村容村貌为基本内容,落实整治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环境。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村(居)负总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量化指标,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使用。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村(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指标和标准,对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4.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在全面铺开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优先选取主要交通线路沿线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统筹规划,并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合各部门资金,集中投入,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做到整治一批、见效一批。

5.严格考核,注重实效。对各村(居)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定期考评,督促各村(居)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取得工作实效。

6.完善机制,总结提高。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体系和标准,完善农村环境保护考核机制。总结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整治目标

2011年,全面启动整治工作,所有村庄全面开展以农村环境卫生和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实现一年内有明显改善,两年内有显著改观,三年内发生根本变化;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空气清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环境。

(一)2011年,选择胡集行政村为试点,通过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达到环境优美乡村的标准。在全镇范围内建立起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全面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六整治、六提升 ①整治生活垃圾;②整治生活污水;③整治乱堆乱放;④整治工业污染源;⑤整治农业废弃物;⑥整治疏浚河道沟塘;

①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②提升绿化美化水平;③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④提升道路通达水平;⑤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⑥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

2、三整治、一保障

①整治生活垃圾;②整治乱堆乱放;③整治疏浚河道沟塘。 ①保障村民基本生活需求。

(二)2012年完成徐济高速公路两侧14个自然村、徐沛公路两侧18个自然村、徐沛铁路两侧17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三)到2013年、2014年、2015年底前,还未整治的78个自然村全部整治结束,达到环境优美乡村的创建标准。到“十二五”末期,开展项目整治建设的村庄(以下简称整治村)都能够建立起垃圾收运体系,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等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村(居)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和村庄环保工作管理机制。

三、整治内容

(一)推进村容村貌建设。提高农村镇村街路道路硬化率和环境卫生整洁率。清除乱搭乱建;清洁河道水面,清除漂浮垃圾;提倡农村农户庭院环境卫生整洁,完成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指标;通过绿化村内主要街道、庭院和空闲地,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方便群众出行和娱乐;在有条件的村庄建设文体广场,安装健身器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切实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在村民集中聚居区逐步实行集中供水,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

(三)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逐步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推行垃圾集中处理;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对无法纳入垃圾处理系统的农村生活垃圾,选用经济、适用、安全的处理处置技术。

(四)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逐步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条件的村庄要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将生活污水纳入镇污水收集管网。通过清理河道、池塘垃圾,做到水面无水草杂物,河岸无垃圾,无臭水沟塘。

(五)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扩大整治村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或养殖数量;农作物秸秆通过过腹还田、秸秆气化、食用菌生产等实现废弃物综合再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六)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开展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还田、沼气、制培养料的综合利用。

(七)农村工业污染治理。解决农村企业的污染环境问题,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直至关闭取缔。推进农村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

四、考核验收

(一)考核对象及范围。考核对象为各村(居)。

(二)考核内容。依据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环境整治村标准”和“一星级、二星级康居乡村标准”,从目标完成情况和环境管理情况两方面进行考核。

(三)考核方式。

1.材料核查。重点核查:目标责任制落实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2.现场检查。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被考核村(居)进行实地核查,听取情况汇报,查阅有关文档资料,实地查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等。

(五)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得分排名在前10名的村(居)区进行奖励并优先安排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对项目实行“以奖代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张庄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陈涛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武装部副部长李旭同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32个村居党支部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张庄镇中心镇办公室。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二)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座谈会交流、定期通报、督查督办等制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出资、农民自筹等方式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各村(居)要增加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投入,要拓宽思路,创新办法,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关系。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村庄整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各村(居)区要建立村庄垃圾收集、清运长效机制,镇政府要大力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镇政府与各村(居)要签订“环境综合整治及卫生工作责任状”,制定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目标;各村(居)要制定环保公约、卫生守则、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洁人员工作职责、保洁员绩效考核制度、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卫生评比制度,倡导文明环保新理念,培养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强化督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派出督查组,到各村(居)进行督导检查。对整治村,要通过建立台账、开展巡回督查、现场观摩会、定期通报情况等活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

第9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五篇

【篇一】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冬春爱国卫生运动,根据《**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和全国爱卫办《关于开展冬春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县爱卫办工作安排,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着力破解农民群众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充分激发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性,营造各方参与、共建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行动目标

以清洁村庄助力疫情防控为主题,通过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庄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清爽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规民约普遍形成、清洁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三、行动原则

(一)加强工作安排部署。

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专项小组组长,整治办工作人员为成员,负

责做好村庄清洁行动的部署动员、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鼓励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参与村庄清洁行动。

(二)组为单位、农民主体。

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以组为单位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做好“村庄清洁行动”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自觉性,培养形成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投身“村庄清洁行动”。

(三)教育引导、移风易俗。

坚持环境整改与转变观念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农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四、工作内容

针对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从2021年元月中旬至4月下旬,集中力量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掀起全民关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热潮。

(一)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着力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体系,逐步实现行政组专职保洁员全覆盖。着重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全面治理河岸垃圾、公共活动场所周边及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彻底整治“垃圾山”“死角垃圾”等突出问题。

(二)清洁农村黑臭水体。

清淤治理农村水井、水塘、小河沟、臭水沟等,全面清理水面漂浮垃圾,着力恢复和拓展水域功能、改善水环境。引导农民群众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污水综合处理和利用能力。

(三)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大力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村庄畜禽散养散放行为,从源头上有效遏制粪污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现象,力控畜禽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

(四)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加大卫生防疫、健康生活等宣传教育力度,发挥文明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作用,激励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培养良好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源头上遏制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柴草乱堆乱积、墙壁乱涂乱画、农机农具乱停乱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

(五)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总结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林网和村内公共空间的绿化美化。整治农户院落环境,保持庭院地面平整无积水、物品堆放有序、无裸露垃圾、无禽畜粪污。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将改善院落环境和发展休闲旅游紧密结合。

五、工作部署

(一)宣传发动。

充分发挥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意义目的、行动方案、成效成果。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集中整治。

按照“五清”工作内容,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有关规定就近妥善处置清理收集的垃圾、淤泥等污染物,相关责任单位要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置工作,禁止随意焚烧、堆放垃圾和随意处理淤泥等,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防止出现次生问题和二次污染。

(三)持续推进。

坚持抓紧抓实、善作善成,阶段部署、滚动实施。针对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和民俗特点,由易到难,有序安排,扎实推动,促进村庄清洁工作常态化。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居)和场镇单位要深刻认识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专项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全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村(居)要根据辖区实际主动作为,切实抓好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实施工作。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和任务圆满完成。

(三)建立监管机制。

建立“群众事群众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工作机制,设立公开电话、投诉信箱等,接受群众咨询、举报、监督,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复核和回应。全镇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着力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

【篇二】

根据中央和省、市、县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共七个部分。

一、工作目标

以达到省、市整治工作验收标准为基本目标,全力争先。具体要求为:镇域范围所有村(社区)全域整治达标;打造两纵一横(注插线、华注线、S202)示范带,示范带全面见净、见绿、见新;争创两个县级示范村;社区墟场洁净有序。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抓、部门联动。

镇党委、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大实事,牵头管总。制定三年攻坚方案,细化具体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综合施策,整体联动,形成合力。

(二)村组主推、农民主体。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人民群众主力军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家园的行动中来,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根据乡村特色、人情地貌、群众习惯,搞好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每个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确定分期实施工作任务。

(四)建章建制,长效管理。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摸索总结适应农民、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的长效管理办法和体制机制。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爱集体、爱家园、爱整洁、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和行动自觉。

三、组织机构

**

各小组集中行动工作方案由组长牵头制定。

四、达标要求

(一)通畅洁净。

镇域内各村(社区)主干道路通畅,联接到组到户;村居地面、房前屋后、田园庭落干净整洁;农具、工具等堆放整齐;废弃用品、物料、瓶袋有专门堆放收拾场地。

(二)水清岸绿。

建立镇级、村级河湖港库塘长制,清理水域垃圾及污染物,合理控制浮生植物,清理人畜粪污、工业污水排放,达到水域清洁、坡岸绿美的效果。

(三)规范有序。

全面拆除“四类房”,彻底清除偏杂屋,重点治违治乱;规范村民建房,引导集中建房,重点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

(四)绿化美化。

大力破除脏、乱、杂,装扮庭院、美化人居,提升绿色植被覆盖率,主干道路、庭前屋后,见缝栽绿,达到90%以上的村居绿化率。

(五)管理有效。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巩固治陋文明成果,建立卫生保洁、平安创建、党建治理等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五、主要任务

(一)大力开展拆违拆“偏”

1、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

2、彻底开展治违拆违拆偏集中行动,拆除“四类房”,努力提升村容村貌。

3、按照“规划先行,先批后建、按图建房、适度集中”原则,全面规范村民建房。安全垸外停止建房审批。镇域内所有建设由镇规划委员会负责审批。

(二)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

1、配齐村(社区)保洁员队伍。按农村人口数2‰标准配置环境卫生保洁员,实行分区域包干负责、每月评比、奖优罚劣的管理制度。保持保洁员队伍相对稳定,要选择责任心强、工作扎实、身体健康的同志担任。

2、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每户有完整垃圾池,量大的主要墟场、路口配备足额的垃圾桶、垃圾箱。每村建立1个垃圾回收站、集镇建立垃圾中转站、压缩站,增大垃圾转运能力。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强化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建立环境卫生整治有效机制。做到有专人负责管、有专项经费支持、有整套管理制度、有群众为主的自治模式。

4、达到整洁干净的自然常态。通过户参与、月评比、季公布,使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主要道路洁净通畅、无裸露垃圾、无白色污染、无黑臭水体、无污水横流;全域无空中垃圾;公路沿线不新葬坟,以绿遮丑。

(三)大力进行沟港清洗疏浚

1、严格落实主沟主渠、河湖长责任制。对镇级渠道、村级主沟主渠实行河湖长责任制,建立沟渠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沟渠水清无杂,保持常年清洁。

2、加大对主沟主渠清洗疏浚力度。通过河道清淤疏洗,清除水生杂草、飘浮物,保持沟渠岸绿水清,实行长年管护。

(四)大力加强粪污治理

1、对于分散养殖户,加强粪污排放基础条件改善,坚决杜绝露天养殖及乱排乱放。

2、对于规模养殖户,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落实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3、大力推行农户改厕及污水处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

(五)大力美化镇容村貌

1、着力集镇墟场清洁行动。全力整治脏、乱、杂。打造整洁有序特色小镇新形象。

2、着力村居植绿提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集中行动,使村(社区)绿化率达到90%以上。

3、着力美丽村庄、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建设。创建一批穿衣戴帽美丽乡村示范点。

(六)大力创新体制机制

1、探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法。

2、进一步巩固治陋标兵乡镇成果,严格执行无鞭限塑禁令,形成风清气正、崇尚节俭的良好乡风。

3、进一步深化以“党建+”为引领的“四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

4、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管理机制,使农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培训。

2月底前,全面摸清各村(居)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底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任务清单,逐级开展动员培训,细化工作任务,制定考核细则。

(二)加大宣传。

层层召开会议,逐级传达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精神;通过召开广播会,印发资料,出动宣传车,利用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目标、任务等,使农民群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三)集中行动。

3至7月份,突出开展拆违拆偏集中行动、植绿提质集中行动、净水扫障集中行动、洁净庭院创建活动。全面完成“三清理、四拆除、三提升”工作任务。

(四)总结评比。

对人居环境整治、清洁村(居)工作,实行总结讲评,打分排队。对工作任务落实滞后、问题突出的单位挂牌督办,对开展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先进单位,推介典型、总结经验,持续推进。

七、保障及奖罚

(一)加大投入。

镇对村(社区)的支持力度不减,形成常态;村(社区)争项争资,用于人居环境整治,镇政府在资金审批上予以支持,其他挪项决不允许;按照市、县政策规定引导群众集资投劳,鼓励乡贤参与支持;实行上级转移支付平衡,支持创优争先。

(二)加强力量。

明确各村(社区)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亲自管,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插旗好媳妇”要纳入工作组。村(社区)保洁员由镇指挥部统一考核,保洁员工资中10%用于绩效考核;成立卫生保洁理事会,有专门保洁制度,建立村干部包组、党员联户的监督体系。

(三)加强督查。

要强化办点干部、各成员单位、村(社区)干部的责任,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常态督查、一月一讲评、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一月一问责、一月一整改,并实行公开曝光;镇督查办将随时督查通报干部到岗到位情况,每月讲评结果全镇公示,公示到村、到组、到户、到责任人;各村(社区)坚决不允许空中垃圾(电杆、灯杆、树杆宣传广告等)存在,发现后不按时拆除的一次处以30元罚款;以扎实作风、严厉手段狠抓干部工作责任到位、狠抓干部作风到位、狠抓干部工作成效到位。凡镇督查办通报发现的问题,必须立行立改,第一次发现未整改进行通报、第二次发现未处理罚款50元,第三次发现未到位罚款500元,并启动问责程序。

(四)比拼竞赛。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评比竞赛,对排名最末的村(社区)主职进行约谈,大会表态,办点干部依次表态;连续两次排名最末的单位,镇安排干部主持工作,村(社区)主职专抓人居环境整治,办点干部停岗驻村参与整治工作;连续三次排名最末的办点干部、总支书记、村主任采取停岗学习等组织措施。

(五)加大奖励。

整体验收达标,综合考核排队,制定标准,对优秀村(社区),优秀镇、村干部予以重奖;同时对洁净庭院、优秀保洁员进行表彰。

(六)考核细则按照分线分块负责,指挥部汇总的原则确定。

具体另行研究决定。

(七)本实施方案解释权归指挥部。

【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和乡村办〔**〕25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我镇定于从8月开始在全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要求,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集中利用100天左右时间,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增优势,通过在全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基本实现80%以上村庄达到干浄整洁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三联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任务。

二、时间安排

**年8月23日-**年12月1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下旬)。

各村要围绕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迅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考核指标要求,找出农村境整治工作方面短板、缺项、弱项,摸清底数,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安排,建立工作台账。

(二)集中行动阶段(**年8月下旬至**年11月1日)。

根据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发动全社会力量,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扎实推进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三)现固提高阶段(**年11月1日至12月1日)。

进一步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整改不足,补齐短板,不断提升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抓好国务院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各村要针对国务院在我市大检查反馈的问题开展自查行动,举一反三,全面梳理仍未整改的短板,在全域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把反馈的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积极抓好工作推进;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从制度上遏制新的问题再发生,在今年10月中旬前完成整改工作。

(二)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按照“应拆尽拆”原则,加快农村泥砖房清理整治行动速度,力争在**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无人居住破旧泥砖房、“一户多宅”(建新房不拆旧房)原有泥砖房清拆任务。巩固提升

“三清三折三治”工作,已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基础任务的村,开展“三建立三开展三实行”,建立“门前三包”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对村容村貌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巩固提升整治效果。**年10月底前,全域基本完成环境综合整治。

(三)抓好示范创建。

扎实推进三联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60%以上自然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以上标准,加快实现“后进”变“先进”。健全农房建设管控工作机制,强化规划设计管控,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原则。

(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

各村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统筹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点,完善村、户收运系统。**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各村按要求配备保洁员人数,全面做好日常环卫工作,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5%和资源化利用比例达20%,不断提高垃圾有效处理水平。

(五)推进生活污水处理。

按照高效利用、简便适用原则,对已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工程,要全面排查农户污水是否基本收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防止设施“晒太阳”。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基本达到40%。

(六)推进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

按照“四好农村路”原则,全面推进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年10月底前,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化,通100人以上自然村基本完成村道路面硬化,乡镇通行政村公路达到安全通客车条件,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按照《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3项国家标准做好农村厕所建设和改造工作。**年9月底前,全面消除旱厕,10月底前,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基本完成**年农村公厕建设计划。同步做好污水处理衔接,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同时,抓好完善台账的工作,按“一户一档”、“一村一册”的要求,对农村户厕及农村公厕逐一核对排查完善台账。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管护机制,整合资金对公厕等农村生活设施维护实行社会购买服务。

(八)推进村庄集中供水。

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原则,统筹推进镇村集中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供水系统统一供水。**年10月底前全镇自然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建立农村供水工程收费缴费机制,推动建立农村供水长效管理机制。

(九)推进“四小园”建设工作。

制定“四小园”推进工作方案,将“四小园”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内容,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对“三清三拆”中拆除清理下来的空地进行有序规划建设,坚持典型示范,重点推进,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不断改善我镇农村人居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百日行动”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做到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从人力物力财力予以重点优先保障。

(二)加大宣传报道カ度。

加大乡村振兴宣传报道工作力度,营造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利用主要新闻媒体充分宣传“百日行动”的具体措施和工作亮点,报道一批先进典型,深入浅出反映“百日行动”的显著成效,对不作为、问题突出的现象进行曝光,强化舆论监督。

【篇四】

各村(居)委会、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建设秀美宜居乡村的战略部署,对标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要求,大力营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宣传工作方案。

一、宣传重点

重点宣传我镇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攻坚的决心与毅力;重点宣传我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重点宣传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重点宣传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二、宣传安排

1、开设专题专栏。在微信平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行动”专栏,及时报道各村(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有效措施、整改进展、成果变化。

2、创新宣传方式。各村(居)开展好假日课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各村(居)多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精心策划一批报道,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社会效果更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加强素材报送。各村(居)要主动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对接,要明确一名新闻素材报送员,积极报送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4、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各类负面信息的监控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村(居)要深刻认识此次行动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抓好新闻素材报送和典型挖掘工作;新闻素材报送员要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宣传计划,切实抓好宣传报道,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2、拓展形式,营造氛围。各村(居)要不断改进宣传内容及形式、手段,综合运用各种传播资源,贴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实际,多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多反映基层一线工作动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3.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上级媒体和镇属媒体之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要相互呼应、形成联动,重点稿件要相互转发,扩大传播效应。各村(居)要指定专人配合新闻采访,并提供相关材料,确保宣传报道高效顺畅,形成合力。

【篇五】

各村(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农村。

二、目标要求

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全面发动、集中整治,全域覆盖”的要求,迅速开展以“六清一改”(“六清”:清村庄垃圾、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清畜禽粪污、清生活污水、清河道沟渠;“一改”: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实现全镇228个生产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有明显进展,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有明显提高,形成具有曹甸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三、目标任务的实施

1、拆除农村废弃猪圈、厕所。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我镇整村拆除废弃的猪圈、厕所13个村共计5109座(环管办已统计、拍照)。涉及村:

**。整组拆除10各村共计784座。涉及村:**。**年1月10日各村(居)与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在5月底全部拆除。

2、整治农村河道(沟渠)。实施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大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水系连通建设力度。健全农村河道轮浚机制。突出河道沟渠的水面水花生、浮萍等有害植物整治力度,做到制度化、常态化管护、管理,对岸坡杂物垃圾整治以及杂树的清理。拆除骨干河道影响水系沟通渔网、罾簖、废弃船只等设施,到**年底基本实现农村河道(河塘)疏浚全覆盖,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生态河网。

3、新建农村公厕。全面拆除农村废弃猪圈和厕所,推进农村公厕合理布局。**年在农村新建公厕100座,所建公共厕所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标色、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在10月底全部完成。

4、新建农村垃圾池。新建垃圾池按图纸建设,破损垃圾池及时维修,全镇计划新建垃圾池100座,并对所有垃圾池统一标色、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在8月底完成。

5、做好庄台及游园提升工作。今年我镇做好创建省级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一个(周管村),完成10个最差庄台提升,打造5个人居环境镇级示范村,继续提升三星级游园和一个二星级游园,在10月底完成。

6、推进垃圾分类。我镇近两年在集镇、滨河花园、周管村、崔堡村、古塔村已实施垃圾分类,今年计划推进舍新、金吾两村垃圾分类,在7月底实施完成。

四、加强组织领导

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统筹组织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村(居)对人居环境整治总负责,支部书记为组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明确整治目标、明确序时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镇环管办要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督促推进,及时发布整治工作动态,通报存在问题,镇督查验收组对各村整治情况组织逐村逐分期考核、验收、通报。

五、加强督查考核

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目标管理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督查考核结果与各项支持(奖补)政策直接挂钩,作为相关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药剂科管理制度及流程下一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