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安全预防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不同于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具有独特意蕴。

第一篇:安全预防论文

学校安全预防与应对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关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决定着祖国未来创新性人才的储备和输出。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我国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发生各种各样的以外伤害。据相关专家分析原因:一是学生思想幼稚,考虑问题简单;二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意外伤害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教育;三是当今社会复杂,危险无处不在,突发性、隐蔽性的问题很严重。

一、充分认识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

1.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合格、守法公民意识。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上升,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自我管理。

2.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巧进行自我救助。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是公众教育,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我保护观念,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救护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

3.校园安全管理从宏观走向精细。学校安全的宏观管理,就是在学校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其它副职一岗双责人人有安全责任、主任岗位和责任区域的学校安全工作总机制;就是校长要有“关键在校,重点在防,做实为本,长效为先”的安全工作总责。绷紧“安全之弦”,还要编制“安全之网”。在具体运作时,还应精细化,对每一项活动,要用心分析好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多地预想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尽量避免事故发生后的“没有想到”而“预先想到”。

二、切实加强学校安全预防与应对

读着《创建和谐校园:学校安全教育读本》中一个个血的教训的案例,心中不免沉重起来。当今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形势是很严峻的。首先、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安全的因素。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的集中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好转。但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和不良文化对师生安全的影响还比较大,社会上的黄、赌、毒、非法出版的图书、音像及网吧和游戏室对学生的影响还非常大,特别是学校周边的饮食摊和食品店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其次、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保护较多,而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多数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低,大大增加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所以学校的安全教育责任重大,要确保安全,我觉得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

1.学校可以确定安全教育周,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校园里要设置交通安全教育标语和宣传画。在安全教育周期间,还要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拟定“交通安全”、“防火”、“用电”及一些常见和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等安全方面的教育内容,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特点,采取讲解方式和专题讲座的形式,采用答辩讨论的方法等,对本班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心里健康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可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可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提倡走读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三无”(无刹车、无铃、无尾灯)自行车上学。

4.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问题。教育学生放学后值日生要切断教室电源。打扫卫生要注意安全和保护电器,切忌用湿布去抹电线和日光灯管、电扇上的灰尘,如果有必要进行彻底清扫,也要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空中架有电缆、电线,不要在下面放风筝和进行球类活动,不要高抛物体,否则不小心碰着电缆,便会发生事故。

5.利用消防队,组织学生灭火疏散演练,进行关于火灾突发起因、后果、预防措施以及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讲座,使全体师生对火灾的严重危害性、如何有效预防、如何及时扑灭火灾和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请消防官兵们向大家演示如何使用灭火器灭火的全过程,并让师生们现场进行操作演练,使全体师生及时、准确地了解灭火的实际操作方法。

6.适时邀请医护人员来校给师生讲解饮食卫生知识以提高师生在食品卫生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给食堂职工上相关的卫生知识课,以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和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

7.对学生进行体检。对患有各种疾病的急性期学生,应当遵照医嘱服药和休息,停止参加体育运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不能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竞赛。课外活动也要在体育老师指导下,参加运动量不大的保健活动。患肝炎、肾炎、肺结核等刚病愈学生,不能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感冒发烧的学生也不宜参加体育锻炼。饭后不宜立即参加剧烈运动。

8.正确使用体育器械。在进行单、双杠活动时,先要检查一下器械是否完好,是否会晃动、器械下面必须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体操垫。在做跳箱、跳山羊等跳跃活动时,器械前要放起跳板,器械后要铺海绵垫,同时老师要在器械旁站立保护。在动作未掌握时,当老师不在或器械前后缺乏保护设施时不要跳跃。进行投掷时,如投铅球、实心球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可有丝毫的马虎。跳远时,必须严格按体育老师的技术指导,跳跃前必须掘松沙坑并耙平,防止落地蹬伤或扭脚。背越式跳高,要备好厚度、宽度与长度符合要求的海绵包,防止落地时受伤。

三、切实建立保障持续安全的长效机制

树立持续安全观,使安全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学校要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等规章制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将安全文化、安全理念落实在各项管理制度中。“润物细无声”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写照。我们常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身正何谓范?一位教师,哪怕学富五车,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何谈敬仰?作为教师,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会引以为荣,减弱学生的正义感。面对学生,教师要“肚里能撑船”。宽容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当我们的孺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弄清事情的原委,给他讲清楚“错在什么地方”,并指明“他应该怎样做”的方向。只有学生认识到错误,才会心服口服地改正错误。切不可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好恶来评价学生,一旦学生与教师处于对立面,教育只有失败,更谈不上安全教育了。学校安全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建立安全防患共同体,严格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各自做好安全防患工作,才能确保校园安全。

【参考文献】

[1]《创建和谐校园学校安全教育读本》陈露晓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作者:贾乃明

第二篇:安全发展 预防为主

2010年8月31日下午,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暨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参加论坛发表讲话并参观展览。

张德江副总理在论坛上指出,促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事业发展,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指出,这次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主题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研讨、交流和展览活动,对于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不断落实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加快促进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和根本好转,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届论坛和展览会以“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展会为期3天,展览内容包括劳动防护用品、个体防护装备、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阻隔防爆技术与设备、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设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安全文化产品等,是亚太地区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专业性最强的国际性技术交流展示活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捷克、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200余个科研机构和生产经销企业单位参加了展会。

展览现场还组织了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推广应用、职业健康现状与对策分析、高空作业防坠落安全技术等研讨会,以及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

编辑 余茂君

作者:本刊编辑部

第三篇:论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

[摘 要] 不同于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具有独特意蕴。就含义而言,欧盟风险预防原则的规制对象是欧盟及其成员国机构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阶段的裁量性行政权力,启动条件的事实基础是存在科学上不确定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观要件是“认为将威胁高水平的保护公众健康而采取措施”;而我国分别是行政机关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监管行为与生产经营行为、食品安全事故隐患与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以及“依法采取措施”。就实现机制而言,欧盟风险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司法审查制度;而我国则是责任约谈制度、生产经营者自查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度。就理据而言,欧盟风险预防原则的理据是有效回应作为技术性风险的食品风险规制需要以及协调高水平保护公众生命健康与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则是有效回应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以及实现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立法宗旨。阐释、检讨和改造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应秉承科学的学术立场,不能简单地以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为范本或坐标,而应立足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

[关键词] 食品安全;预防原则;食品安全风险预防;欧盟食品安全预防原则

[

于2015年修正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①(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首次正式规定了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应当遵循预防原则。国家立法机关将预防原则纳入食品安全基本法中,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对诸如该原则的确切含义、实现机制、法理依据为何等基本问题,立法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倘若不能从学理上科学回答此类问题,那么该原则极有可能流于形式,它所具有的正面功效将难以显现。可是,反观学术界关于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却相当薄弱,远没有到达理想高度。现有成果通常以2002年《欧盟食品安全条例》对风险预防原则的规定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盟法院围绕风险预防原则的相关指令、判例为坐标来解读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进而提出增强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实效性的各类对策和建议2。鉴于欧盟食品安全法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卓越声誉和强大影响力,以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为参照来检视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确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對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存在一定误解或认识不全面,同时对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不甚了解,那么试图以欧盟经验作为范本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则会陷入理论研究的误区,进而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践造成不利影响。对此,一种较为科学的比较法研究思路是:“不应仅关注不同国家的制度之同,还应关注不同国家的制度之异,更应关注不同国家间制度的‘形同而实异’。”[1]本文将遵循这一逻辑进路,重点考察我国与欧盟的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在含义、理据和实现机制等基础性问题3上的不同,并分别对其加以评价,以期为充分理解和高效适用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提供“有区分的选择”[2] 102。

一、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含义之比较

如果以欧盟食品安全法上有关风险预防原则的基本原理为参照,可对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含义做如下注解[3]: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显示某种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食品安全风险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时,欧盟机构或者成员国行政机构认为此类风险对于公众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就可以采取预防性的保护性措施,而无须等到此类风险成为现实或者其危害性显露无遗之后再采取行动。就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含义而言,该项原则是指“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要关口前移,不要等到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再查处、追责,要通过加强日常的监管工作,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4] 8。由此可知,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含义与欧盟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规制对象”之异

所谓“规制对象”,是指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对哪些主体的何种行为产生约束与规范作用。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规制对象是:欧盟机构以及成员国行政机构在科学不确定性条件下行使行政裁量权的行为。这恰如有学者指出的,预防原则“规制的是关于科学不确定情况下行政裁量权如何合理行使的认识”[5] 297。欧盟机构或者成员国行政机构之所以会行使裁量权,原因在于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如果用2002年《欧盟食品安全条例》的术语来表述则是:欧盟机构或者成员国行政机构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时涉及到运用裁量权。这就表明,欧盟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并非对欧盟机构或者成员国行政机构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上的所有裁量权予以规制,其限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领域内的裁量权,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领域是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上一个环节,尽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欧盟机构或成员国行政机构的裁量权,主要包括四种情形[5] 301-305:一是欧盟机构依据欧盟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条例和指令所行使的裁量权;二是成员国行政机构执行欧盟食品安全方面的条例或指令、标准或许可方案所行使的裁量权;三是成员国希望借助于预防原则减免在欧盟体制中需要承担的义务时所行使的裁量权;四是欧盟机构履行国际食品安全保护义务时所行使的裁量权,如世界贸易组织颁布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所规定的义务。可见,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规制的裁量权涉及多个层次,既包括欧盟成员国的裁量权,也包括欧盟的裁量权;既指向主权国家内部,也指向主权国家外部。

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规制对象仅限于我国的国家主权之内,不涉及国际义务履行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规制对象既包括国家食品安全行政机关的监管行为,也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4。行政机关的监管行为既包括行使裁量权的行为,也包括行使羁束性权力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所规制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关的行为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涉及食用农产品销售和管理环节、食品生产环节、食品销售环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贮存和运输环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中的各类行为。

(二)“启动条件”之异

启动条件也称为触发因素,是指特定主体运用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应当具备的情形或标准,它包括事实基础和主观要件。在欧盟,启动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事实基础是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观要件是欧盟机构或成员国行政机构认为此类风险将威胁欧盟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高水平保护公众健康的立法宗旨,影响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6]。所谓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意指,依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欧盟机构或成员国行政机构难以判断某种食品安全风险是否会确定无疑地危害社会公众生命健康安全。比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爆发于90年代的英国“疯牛病”,由于依据当时的科学研究水平所提供的证据尚不能确凿地证明“疯牛病”是否会经牛肉传播给人类,但也缺乏可靠的证据排除这种传播的可能性[7]。换言之,依据当时的科学证据,“疯牛病”经牛肉传播给人类的风险处于科学上的不确定状态。这种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就为欧盟或者成员国启动风险预防原则提供了事实基础。所谓“威胁社会公众生命健康”意指,尽管此类食品安全风险是否确实会对社会公众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在科学上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然而,欧盟或者成员国出于高水平保护公众健康的目的,依然采取保护性措施来遏制风险。换言之,科学上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并不是一种“假设的”风险,而是必须得到分析且被证明是现实存在的,并具有重大公共利益后果[8]。仍以英国“疯牛病”为例,为高水平地保护公众健康,欧盟采取了一项全面禁止英国牛肉出口的紧急措施。英国政府认为欧盟的禁令违反了比例原则,遂向欧洲法院提起诉讼。结果是欧洲法院支持禁令,理由是威胁人体健康的风险是否存在或者范围有多大,对此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各机构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而无须等到此类风险的现实性和严重性变得十分明显的时候5。从表象上而言,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启动条件比较确定,却在实质上授予了欧盟机构或者成员国行政机构较为宽泛的裁量权,即对于那些在科学上存在不确定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否对社会公众健康构成威胁以及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问题,它们享有广泛的裁量余地。对此,有学者指出,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是一项政治性原则[6]。

反观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启动条件,同样包括事实基础和主观要件。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事实基础是有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食品安全隱患。所谓“食品安全事故”,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事故6。所谓食品安全隐患,是指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与食品安全事故风险[4] 9。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主观要件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关或者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应当采取相关措施7。

与欧盟相比,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启动条件存在极大差异。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启动条件的事实基础是存在科学上不确定的影响社会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风险,它强调存在科学上不确定性。所谓科学上不确定性,根据欧洲法院的判例,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资料匮乏或数据差距,而要区分不同类型的科学不确定性:可接受的限值、动物研究、产品残留物的数量、气候条件、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和科学研究的局限[5] 317-318等。换言之,作为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启动条件的事实基础其实非常狭窄,即存在科学上不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比如,转基因食品、存有荷尔蒙的食品等依据目前的科学知识难以确凿判断是否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风险。基于此,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仅仅关注“风险”[5] 297-320。而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启动条件的事实基础则是食品安全事故隐患、食品安全事故风险以及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风险。考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说明》)[4] 456可以发现,立法者强调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隐患的预防,而非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并且对食品安全风险没有区分科学上存在不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与科学上存在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而是突出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风险,实际上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隐含着科学上确定的重大的食品安全风险之意。可见,作为欧盟风险预防原则启动条件的事实基础——科学上存在不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在我国食品安全立法者那里并不是重点需要防范的风险。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立法者而言,需要重点防范的是食品安全事故风险以及重大的食品安全风险。由此,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启动条件的事实基础完全不同于作为启动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事实基础。另外,就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主观要件而言,欧盟与我国也存在不同。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凸显欧盟机构及其成员国行政机构的裁量权。这是由于科学不确定性与保护性措施之间的距离必须通过裁量权来桥接。对此,欧盟委员会宣称,预防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决策,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它可以包括任何作为或者任何不作为8。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虽然也享有一定裁量权,比如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发现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可以选择不同的监管措施来应对,但此类裁量空间是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所授予,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和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或义务,而且必须履行到位且卓有成效,而不是一种依据行政经验可以选择的裁量权。因此,它完全不同于欧盟及其成员国所享有的“富有政治性色彩”的裁量权。

二、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实现机制之比较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预防性原则具有相对独立的含义,套用欧盟食品风险预防原则的含义来解释我国食品安全预防性原则含义的做法存在一定局限性。然而,揭示含义仅是科学认识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基础和前提,并不能实现“比较法研究”自身所应达成的功能使命[9] 28。因此,笔者将继续探讨该原则的实现机制。

(一)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

考察欧盟关于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各类条例9、指令、判例10,以及中外学界关于该论题的研究成果11,可将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划分为以下三类:

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由于作为欧盟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启动条件的事实基础是存在科学上具有不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那么如何判断某一食品安全风险具有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而不是一种假想的或者臆测的风险,从而能够启动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则是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来完成的。根据《欧盟食品安全条例》第3条的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过程,由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组成。为确保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欧盟食品安全条例》在序言中规定,风险评估应当在现有的科学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之上以独立、客观和透明的方式进行。为此,欧盟专门成立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实施风险评估时独立于作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者的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有学者将这种独立性称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分离,并认为是欧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重要特色[10]。根据欧洲初审法院的意见,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特定产品或工序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盖然性以及此类不利影响的严重性进行评估12。当风险评估发现某种食品安全风险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时,风险预防原则就开始发挥作用。在欧盟委员会诉丹麦一案中,欧洲法院认为,由于评估结果不充分、不确定或不精确,从而不可能确切地判断风险的存在或程度,但假如风险显现,有损人类健康的可能性仍然继续存在时,风险预防原则为采取限制性措施提供了合法依据13。

2. 食品安全風险管理制度。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对于存在科学上不确定性的、却又不是“纯粹假设的”14食品安全风险,欧盟及其成员国为了高水平地保护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将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性措施,从而来防止此类风险。那么如何确保欧盟及其成员国采取的保护性措施能够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如何制约它们毫无正当理由地诉诸风险预防措施并使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伪装,如何防止风险预防措施被用来作为恣意决策的辩护15,进而顺利实现《欧盟食品安全条例》的初衷,并与它们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相协调,则是由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来完成的。欧盟委员会宣称,食品安全预防原则主要针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16。根据《欧盟委员会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的规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其实是透过一系列规则来指引和规范欧盟及其成员国理性地实施诸如:全面禁止、信息通报、研究项目资助、减少暴露、临时性的限制等各类保护性措施的。这些规则共有五条17:一是符合比例性,即保护性措施应当能够达到期望的保护水平,不能追求罕见的零风险;二是非歧视性,即应当平等使用保护性措施,类似的情况不应当受到不同的对待,而不同的情况不应当受到相同对待,除非有客观理由;三是一致性,即保护性措施应当与类似情况下已经采取的措施保持一致;四是考察作为或不作为的成本与收益,即在采取保护性措施之前,应当考察作为或不作为的成本与收益;五是与科学发展同步审查,即保护性措施应当受制于定期的科学审查,随着科学知识的更新,保护性措施将重新评估。

3. 司法审查制度。如果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视为实现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第一层次机制,那么司法审查制度则是第二层次机制,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保障机制。原因在于,所谓的科学上存在不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非假想的食品安全风险以及保护性措施要符合《通讯》所规定的五项规则等问题是存在很大争议的。这些争议需要由欧盟的司法审查制度来解决。事实上,欧洲初审法院、欧洲法院以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法院不负众望,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一系列涉及风险预防原则的食品安全案件中[11],它们不仅澄清了该原则的适用范围和启动条件,而且还审查欧盟及成员国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的合法性,从而有力保障了风险预防原则的顺利实现。比如在欧洲自由贸易协会调查机构诉挪威一案中18,法院认为恰当地适用风险预防原则的前提是:对拟议的保护措施可能造成的不利健康后果进行识别;根据最新的科学信息,对健康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如果从上述考虑之中得出的结果是不充分的、非结论性的、不精确的以至于不可能确定地判断风险或危害物,然而,倘若发生不利事件,巨大损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风险预防原则便可以作为采取限制性措施的正当理由。此类限制性措施必须是非歧视性的、客观的,必须在以任何特定时间的最佳可得科学为依据的政策框架内适用。风险预防原则不能用来为恣意的决策辩护,追求客观的“零风险”只能在最例外的情形之中。

(二)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

类似地,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事故隐患、识别重大食品安全风险以及有效遏制和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和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我国《食品安全法》也设计了相应的实现机制[4] 456-457。

1. 责任约谈制度。责任约谈制度的法规范依据是《食品安全法》第114条和117条,它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责任约谈;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约谈;三是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约谈。从制度构造层面而言,它由以下三个要素所组成:一是法定的约谈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责任约谈的法定事由是,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属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约谈的法定事由是,其未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未及时消除监督管理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隐患。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约谈的法定事由是,其未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未及时消除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隐患。二是法定的约谈对象。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约谈对象是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下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约谈对象是部门或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三是责任约谈的法律后果。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下级地方人民政府而言,责任约谈的本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层级监督行为,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一种行政命令,被约谈的主体应当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整改,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被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评议和考核记录。

2. 生产经营者自查制度。生产经营者自查制度的法规范依据是《食品安全法》第47条。它是指,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的义务。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通常而言,生产经营者需要对下列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故隐患;问题食品是否及时召回;食品标签是否符合规定;生产经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生产经营的记录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食品设施、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和安全的运行状态等等。

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的法规范依据是《食品安全法》第14条、15条和16条。它是指,法定主体系统要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中有害因素等相关数据信息,并应用医学、卫生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测量和检查。该项制度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内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通报。其中,监测内容主要指三个方面:食源性疾病,诸如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等;食品污染,诸如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诸如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的有害物、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有害物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會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则是法定的技术机构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的通报是指,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调查。

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法规范依据是《食品安全法》第17条、18条、19条、20条和21条。它是指,法定主体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四个阶段。该项制度包括如下内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情形、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配合协助、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以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其中,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的由医学、农业、食品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但风险评估结果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情形则涉及六个方面: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接到举报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配合协作是指,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农业行政等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评估建议,并提供风险来源、相关检验数据和结论等信息和资料。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是指,国务院卫生行政、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等信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作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依据;二是作为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5.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的法规范依据是《食品安全法》第109条。它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等,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该制度包括确定风险分级管理的依据、制定年度监督管理计划、确定监督管理重点事项等内容。确定风险分级管理的依据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则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农业行政等部门制定。监督管理重点事项则是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风险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事项,以及保健食品。

(三)比较与分析

以上论述表明,至少从规范层面而言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与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存在较大差异。

1. “权力监督制度”之异。在欧盟的实现机制中,司法审查制度是有机组成部分,这可以视作司法权力制约行政权力的一种形式,即欧盟运用司法权力来确保欧盟及其成员国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法的宗旨。司法审查制度是欧盟实现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极为重要的机制,为此,英国学者伊丽莎白·费雪将欧盟的风险预防原则称为司法性原则[5] 297-329。而在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者并没有专门将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作为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相反将行政机关层级监督形式的责任约谈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实现机制,即运用上级食品安全监督机关的行政权力来确保作为下级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关的行为符合食品安全法的宗旨。这是一种行政权力监督行政权力的机制,它完全不同于欧盟的司法权力监督行政权力的制度。

2. “风险管理制度”之异。在欧盟,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实现预防原则的重要机制。它为欧盟及其成员国行政机构行使裁量性的保护性措施设定了标准。而我国采用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从性质上而言,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属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畴,因为它的功能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机关的行为与食品安全风险严重程度成比例,合理分配监管资源。由此,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与欧盟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在功能上存在类似之处,但它们之间依然存在明显差异。欧盟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中的合比例性规则其实包含着成本与收益分析。它要求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保护性措施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确保收益大于成本[12]。而成本与收益分析是一种实现保护性措施符合比例性的更为具体的方法。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防止欧盟及其成员国行政机构滥用裁量权。而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下,食品安全监管机关的裁量空间将大为缩小。它们只能依据食品安全法事先规定的分级标准来选择监管措施,不存在运用成本和收益分析方法来权衡监管措施。

3. “风险评估制度”之异。虽然欧盟与我国的实现机制中都具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而且我国的立法者也宣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客观的过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4] 48,但两者在如何确保风险评估的独立性上依然存在差异。在欧盟,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是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它在组织上严格独立于作为食品安全管理者的欧盟及其成员国。而我国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建,依赖于作为食品安全监管者的国家行政机关。换言之,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在组织上并不严格独立于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此外,《欧盟食品安全条例》以及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的内容指引还规定了多项机制来保证独立性:诸如中立的专家遴选机制、客观的风险评估科学方案采纳机制、利益声明机制、潜在的利益冲突解决机制、禁止兼职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13] 84-85。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来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计划、获得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论等各个方面依赖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即评估任务由卫生行政部门下达、评估计划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评估方案需要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评估信息和数据由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评估结果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由卫生行政部门公布评估结果。

4. 我国特有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中包含食品生产经营者自查制度。这是我国的立法者引入私方主体来预防食品安全隐患,体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念。而在欧盟的实现机制中,食品生产经营者并没有作为风险预防原则实现机制的承担者。此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实现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等提供信息。而欧盟风险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并没有专门规定监测制度。

三、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理据之比较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预防性原则的实现机制是有其自身特色的,不能简单地以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为蓝本来简单地对我国的实现机制加以评判和改造。由于在以制度改革为目的的比较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忽视域外制度的形成背景,对制度形成所依赖的经济社会因素加以考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得出的结论便经不起法律现实和生活经验的核检[14] 95。因此,为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我国食品安全预防性原则,有必要揭示欧盟与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背后所蕴含的理据。

(一)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之理据

虽然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西德的环境政策,要求决策者对因科学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给予特别关注,但2002年欧盟却从法律层面规定了该原则,并且还专门发布《通讯》来规范该原则的具体运用。欧盟的此种做法并不是简单沿用环境领域的风险预防原则,其有着更为深刻的理据。

1. 为有效回应作为技术性风险的食品风险规制的需要。根据伊丽莎白·费雪等学者的观点19可知,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兴起与欧盟技术性风险规制兴起是同时发生的。虽然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欧盟就对技术性风险实施规制,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明确认识到,欧盟的技术风险规制体制已经是欧盟市场一体化过程中的常态,欧盟的各类条约、指令承认了欧盟风险规制的合法性,欧盟还建立了各类机构或者委员会来实施技术性风险规制。其中,风险预防原则是规制体系发展的核心,它日益为决策者所依赖,也一直是诉讼标的所在。需要指出的是,在所有技术性风险规制中,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无疑是最重要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欧洲法院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典型判例几乎都涉及食品安全风险[11]。质言之,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回应食品安全风险所引发的规制难题。在欧盟风险规制语境中,食品安全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范畴,是欧盟及其成员国所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技术性风险。技术性风险具有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行为上的不确定性和接受上依赖于文化环境等特征[5] 6-10。作为技术性风险的食品安全风险给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规制带来诸多挑战:欧盟层面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的规制与成员国层面关于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冲突、成员国层面之间关于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的冲突、欧盟层面关于食品安全风险规制与欧盟需要履行国际食品安全保护义务之间的冲突等等。此类冲突的产生固然有诸多原因,但因食品安全風险具有技术风险的属性所引发的规制难题则是一个重要原因20。由此,为回应具有技术性风险属性的食品安全风险所带来的规制难题,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应运而生,并得以不断完善。其中,欧盟成立专司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则是实现风险预防原则的重要举措。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以追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卓越的科学性、服务于公共利益作为唯一使命,在组织上与履行食品风险管理职责的欧盟机构保持严格独立,并通过了严谨的利益声明规则[15],独立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便确保自身所做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结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之上,具备“一锤定音”的效果。

2. 为有效协调高水平保护公众生命健康与欧盟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欧盟一直致力于建立统一市场,消除服务、贸易、产品(食品)等技术或关税壁垒,促进经济发展。食品作为欧盟及其成员国的重要产品,在欧盟形成统一市场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但食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既涉及到欧盟及其成员国公众生命和健康,也涉及到欧盟及其成员国经济利益。在这里,食品(包括潜在风险的食品)市场的欧盟化与食品安全规制框架的成员国化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这种矛盾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成员国之间食品安全法律的矛盾以及成员国食品安全法与欧盟食品安全法之间的矛盾。《欧盟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序言明确指出,安全和健康食品的自由流通是内部市场的重要方面,欧盟政策要确保高水平地保护公众生命和健康。而《欧盟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同时指出,只有当成员国之间的食品和食品安全要求不存在巨大差异,食品才能在欧盟内部自由流通,但现实却是成员国食品法的概念、原则和措施存在巨大差异。如此一来,便妨碍了食品的自由流通,建立了不平等的竞争条件,直接影响了欧盟内部市场的功能。此种局面在食品安全风险规制领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食品进口国通常以某种食品风险具有科学上不确定,但依然可能对本国公众生命和健康——为了高水平保护——造成危害为由,援引预防原则来采取保护性措施。食品出口国则认为其所出口的食品符合本国或欧盟的食品安全科学性标准,反对进口国采取保护性措施。而成员国之间的争议最终将由欧盟来解决。这在早期的英国“疯牛病”案例中就体现出来21。也正因为此,围绕着“疯牛病”风险规制的关键问题就自然产生了:欧盟机构通过何种机制能够比法德行政机构就“疯牛病”风险做出更为科学的结论;欧盟机构通过何种机制来确保规范法德行政机关所行使的保护性措施不是出于贸易保护,而是真正保护公众健康;又如何确保欧盟机构自身不滥用行政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及其实现机制就是在不断回应此类问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欧盟通过建立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发布《通讯》,以及制定统一食品安全条例,欧洲初审法院和欧洲法院则通过审理一系列涉及风险预防原则的判例,使得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具有统一的规范效力22。显然,欧洲法院对风险预防原则适用条件的阐释不仅夯实了《通讯》的规范效力,而且对欧盟机构及成员国行政机关统一适用该原则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这就有效协调了欧盟及其成员国高水平保护公众生命健康与欧盟建立统一食品市场之间的矛盾。

除上述两个最为重要的理据之外,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理据还根植于欧盟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良善治理的要求[6],也体现了欧盟“更佳规制倡议”[11]等。

(二)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之理据

与欧盟相比,我国食品安全预防性原理的理据呈现出自身特色。综合学界研究以及《食品安全法》相关说明,可将其提炼为如下方面:

1. 为有效回应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和频发的现实。与欧盟为回应作为技术性风险的食品安全风险不同,我国立法机关规定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回应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和频发的现实。对此,既有来自官方的权威判断,也有来自民间的客观研究,还有来自公众的切身体验。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于2014年6月23日在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所作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国食品企业违法生产经营现象依然存在,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4] 455。这是我国官方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权威判断[4] 513。从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到2015年修改《食品安全法》的短短6年间,我国学者对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安全管理作了大量研究,既有针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深度研究,也有针对食品安全现实的专题研究。梳理既有研究不难发现,虽然2009年我国实施了新《食品安全法》,但并未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现实[16]。此类食品安全事件23,有的是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所为,但更多的是小型企业、甚至是食品摊贩所为,给行政机关的监管造成相当大的难度。对此,社会公众对我国严峻的食品安全现状也有直观感受。比如在《食品安全法》实施的前两年,国人对国产奶粉依然缺乏信心。调查显示,2008年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之后,国有品牌奶粉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2011年进口奶粉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10年我国亏损的乳制品企业有181个,亏损面达21.9%[17]。而此时又发生“蒙牛乳业致癌物超标事件”[18],可谓是雪上加霜。又如在《食品安全法》实施的第4年,也就是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的“2012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表明,2012年城镇居民最不满意物价水平和食品安全[19]。立法机关的调研、理论界同仁的研究以及社会公众的直观感受都指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一个基本事实,即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我国依然处于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和频发期。那么如何回应这一严峻现实?社会各界对国家行政机关实施“马后炮式监管”“消防员救火式监管”给予了诸多诟病。因此需要转变行政机关的监管方式,从片面注重事后惩罚式监管到注重事前的预防型监管,突出“预防为主”“监管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在消除隐患和防患于未然”。由此可见,2015年全面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植入预防原则正是为了科学回应我国严峻的食品安全现实。

2. 为有效实现保证食品安全、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立法宗旨。与欧盟为协调欧盟统一市场与高水平保护公众生命和健康之间的矛盾有所不同,立法者确立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目的显得比较纯粹,即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和生命健康与安全,并没有将促进食品产业经济的目的纳入进来。需要指出的是,欧盟食品安全法以及涉及风险预防原则的判例都强调“高水平地”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在我国《食品安全法》语境中,并没有特别突出“高水平保护”的用意。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安全”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仅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主要考虑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和维持可持续意义上的食品安全。申言之,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安全是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意义上的安全,其与欧盟的风险预防原则所强调的“高水平保护”存在一定差距24。不难预见,此类事件如果发生在欧盟,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并不会简单以“没有标准而认定牛奶中的硫氰酸钠对人体健康无害,不存在超标问题”加以回应。而我国立法者之所以没有选择类似于欧盟那样的高水平保护,主要出于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即“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4] 3。可见,立法者并没有追求超越我国食品安全现实的保护,而采取一种符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实际情况的保护。那么如何实现这样一种满足需求和維持可持续意义上的保护?《食品安全法》在明确规定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之外,一项重要的新规定就是实行“预防为主”。立法者认为,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是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来消除隐患,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 6。然而,仍需指出的是,虽然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并不追求如欧盟风险预防原则那样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保护,但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追求全过程的食品安全保护,它贯穿于食用农产品管理、食品生产环节、食品销售环节、餐饮服务环节等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除上述两个最重要的理据之外,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还体现了社会共治与最严格保护食品安全理念。

(三)比较与分析

通过阐释欧盟与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所蕴含的理据,可知它们之间同样存在较大差异。这也为合理解释欧盟与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在含义和实现机制等方面的不同提供了支撑。进言之,在阐释与检讨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时,不能简单地以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为范本或坐标,而应立足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现实。

首先,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方面而言,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欧盟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由专门的机构即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来实施,而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在组织方面严格独立于欧盟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机构。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则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它在组织、人事、任务等方面均依赖于作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家行政机关。于是,提出以欧盟经验来改造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的建议[12]。笔者认为,如果考虑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实际,那么前述观点在科学性上将大打折扣。原因在于,欧盟之所以建立一个具有科学卓越性和组织独立性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是为确保该组织做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决定具有极高权威性。而这种极高权威性对于欧盟建立统一的食品市场,防止欧盟成员国片面依赖本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论而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确保欧盟机构科学地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决策,推行统一的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极高的权威性还根植于欧盟食品安全法高水平保护公众生命和健康的宗旨。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所要预防的并不是那些在科学上已知的食品安全事故,而是科学上存在不确定性、但极有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风险”。如何客观地判断此类风险且不受政治的不当干预,就需要在组织上独立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反观我国,由于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所关注的重点并不是科学上存在不确定的风险,而是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各类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而能否有效判断食品安全事故隐患以及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是否独立于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相反,在组织、任务等方面依赖于行政机关,可能更有利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高效地履行自身职责。此外,为有效发现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我国还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而在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中并不存在该项制度。

其次,就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而言,我国学者十分欣赏欧盟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五项规则以及相应的司法审查机制,并以此判断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实现机制的“不完善性”[20]。的确,相对于欧盟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及其相应的司法审查制度,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似乎显得单薄和“僵硬”。然而,据此得出欧盟的实现机制“先进”,我国的实现机制“落后”的结论可能并不准确。因为两者背后的理据存在极大差异,欧盟之所以通过《通讯》规定调整风险管理措施的五项规则,并以司法审查制度来确保其合法性,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其赋予欧盟机构及其成员国行政机构宽泛的裁量权。这种裁量权对于欧盟及其成员国维持食品贸易自由流通与高水平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又是必须的。毕竟科学上存在不确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它的风险是否能够被公众所接受,不仅仅取决于科学的风险评估,也依赖于公众的认知。欧盟机构及其成员国行政机构在实施风险管理决策时,还需要考虑与食品安全风险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易变的、不稳定的,在不同成员国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为防止欧盟机构及其成员国行政机构滥用裁量权,欧盟便规定了规范裁量权的五项规则,并以独立的司法审查制度来审查裁量权的合法性。由此可见,在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逻辑中,欧盟的制度安排无疑是科学的。反观我国,由于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宗旨比较单一,不用考虑食品贸易和食品自由流通因素,因而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并没有赋予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宽泛的裁量权,相反,它是一项严格的法律制度,规定了行政机关应当如何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分级,以及如何采取不同措施来对分级之后的食品进行监管。可以说,这是一种奉行严格规则主义之下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因此,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对于防止我国行政机关滥用权力具有重要意义,更加契合于单一保护公众生命和健康的立法宗旨。

最后,我国学者在论述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时,多从风险预防原则视角来分析,并将关注重点置于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风险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诸如改造比例原则、精细化成本与收益分析方法等25。不难发现,此类观点深受欧盟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原则的影响,甚至直接借鉴了欧盟风险预防原则的实现机制,其本质是将食品安全风险作为技术性风险来规制。然而,如果能够客观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与欧盟的各自理据,则会发现此类观点并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现实。因为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所规制的重点是食品安全事故隐患,而非作为技术性风险的食品安全风险。

四、结语

研究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应当秉承与科学研究方法相勾连的学术立场,毕竟“理论的核心即为方法,无方法即无理论,不同理论必有不同的方法与之相匹配”[21] 1。正如费雪所言:“如何型构、解释和运用预防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文化的产物”[8],因而试图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预防原则为坐标来批判或代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预防原则是愚蠢和幼稚的,这一提醒可以作为本文论旨的一个重要注脚。笔者借助于比较法学的研究视角和思维逻辑,争取满足“问题土产、理论自立”[22] 452的学术要求,分别从基本含义、实现机制和存在理据三个方面重点考察了欧盟与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差异,进而揭示出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所具有的独特意蕴,这一过程既是全面理解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努力,也是澄清误解的尝试。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体,它所奉行的风险预防原则较好地适应自身政、经、文和社等条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然而,由于孕育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政、经、文和社等条件与欧盟存在巨大差异,因而试图以欧盟的风险预防原则作为范本来改造我国食品安全预防原则的后果极有可能被费雪所言中。

[参考文献]

[1] 宋华琳.中国的比较行政法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3).

[2] 大木雅夫.比较法[M].范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 张华.论欧盟食品安全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问题与前瞻[J].欧洲研究,2011,(4).

[4] 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5] 伊丽莎白·费雪.风险规制与行政宪政主义[M].沈岿,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6] Patrick Jiang.A Uniform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Under EU Law[J].2 Peking U. Transnat'l L. Rev.(2014).

[7] Christian Joerges.Law, Science and the Management of Risks to Health at the National,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 Stories on Baby Dummies, Mad Cows and Hormones in Beef[J].7 Colum. J. Eur. L.(2001).

[8] Elizabeth Fisher.Precaution, Precaution Everywhere: Developing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J].Maastricht journal of European and comparative law 9(1):7-28,(2002).

[9] K.茨威格特,H.克茨.比較法总论[M].潘汉典,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0] 戚建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之重构[J].清华法学,2014,(3).

[11] Elen Stokes.The EC courts' contribution to refining the parameters of precaution[J].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Vol. 11, No. 4, June 2008.

[12] Yu li.Critical Thinking About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China's Food Safety Law[J]. 11 Frontiers L. China,No.4,(2016).

[13] 杨小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4] 吴敬琏,江平.洪范评论:第2卷第2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15] 戚建刚,易君.论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科学顾问的行政法治理[J].浙江学刊,2012,(6).

[16] 戚建刚.食品安全风险属性的双重性及对监管法制改革之寓意[J].中外法学,2014,(1).

[17] 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不选择国产奶粉[EB/OL].中国新闻网,2011-02-28.http://www.chinanews.com/life/2011/02-28/2871580.shtml.

[18] 蒙牛称饲料霉变导致原奶致癌物超标[EB/OL].新浪网,2011-12-27.http://health.sina.com.cn/2011-12-27/09292

3702177.shtml.

[19] 调查称城镇居民最不满意物价水平和食品安全[EB/OL].環球网,2013-01-02.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Jyqvv.

[20] 崔立群,王传干.论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预防原则[J].学术界,2015,(3).

[21] 李可.法学方法论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2] 秦晖.问题与主义:秦晖文选[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汪智力]

作者:戚建刚 兰皓翔

第四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得到稳定运转。建筑工程想要更好的进步,就应该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将安全事故有效预防,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工程建设更加安全获得稳定性支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成为工程建设中的关注点,为了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就要加强事故预防工作,这是保证工程建设更加有力的支持。创设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做好预防对策的有效实施,不断的优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也会从综合性角度入手,实现工程建设的稳定落实。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前言: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实施当中要结合整体视角,将安全作为重要的思想支持。通过项目施工安全保障,能够让工作人员以及工程建设处于良好安全的状态之中。在安全生产管理以及安全事故预防当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将安全有效控制之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在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当中,要明确施工活动的相应任务,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安全事故预防的重要性。不断的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稳定实施,也会从多个角度入手,保证建筑工程在建设当中拥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现状分析

现阶段,建筑施工现场在施工安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第一,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对施工安全防范和管理没有引起十足的重视。施工现场在安全规范制定等方面没有形成全方位的管控,有些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依旧出现。管理人员未能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稳定地将管理工作有效落实,而且在施工安全技术和安全检查等方面往往以经验为主,缺少规范性的检查落实。第二,工作人员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的问题。在防护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影响之下,导致工程建设陷入一定的困境之中。有的企业在建筑安全设备上未能使用先进的设备,导致生产当中蕴含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来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三,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并没有针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落实,力度不充足的情况下,导致安全责任管理体系落实有待完善。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建筑工程开展当中涌现出一定的安全影响,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全方位的整合。

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形成安全生产管理政策

安全生产管理政策有效制定,保证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管理的时候拥有一定的支持和前提。所以企业必须将安全生产管理质量大大提高,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策略,以此做好相应的指导。管理工作人员要把握重要资源,实现工程生产安全性能的保证,然后在优化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将建筑工程之中呈现出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分风险有效降低。在贯彻落实管理政策之下,将内部组织结构有效的优化,形成完善的管理计划之下,保证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逐渐提高。

(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地做好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的控制,这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跟随时代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手段上更新,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安全生产管理自身出现的生产安全问题,往往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缺乏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施工企业就要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让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逐渐提高技术水平。将生产管理模式实行科学化处理之下,做好管理控制工作。

三、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防对策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有效预防,能够为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带来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相应的预防对策制定,让工程建设人员在人身安全上获得相应的保证。所以要不断地落实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保证管理人员接受相应的管理培训。然后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将材料管理工作稳定运转,最终形成合理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将安全预防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引。

(一)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提升管理人员培训效果

建筑工程开展施工之前,必须针对管理工作人员实施安全教育。这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才能够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所以从一线工作人员入手,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在做好专业技能提升的情况下,能够在思想意识上有所升华。针对新入职工作人员要做好安全培训,从能力审核等角度入手。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培训的重点,也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视为重要方面。施工队伍素质提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结合现阶段施工队伍素质不足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培训工作,以定期创设安全培训入手,不断的做好技能技术的升华。实施良好的安全培训工作,在提升力度的过程中让施工人员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着手于提高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从建筑工程中产生的安全事故作为案例分析,能够让施工人员在其中总结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之后把握安全管理培训内容之下实行全方位的提升。针对安全培训工作要实行有效的抽查工作,保证培训工作更加严肃深入。不断地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有效促进,也会在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实施当中发挥出作用。

(二)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完善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可以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逐渐提高。所以要做好现场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把握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在此情况下,在工程建设之前要预先创设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在发送给相关管理部门之下,能够将施工全过程有效控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程序之下,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程序有效开展。在监督与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时候,让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实行有效的安全生产现状检查,防止出现形式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提升监督管理力度的情况下让安全生产拥有一定的保障。

除此之外,要针对材料质量全方位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是十分重要的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从根本上规避安全风险。这一环节当中,要加强施工材料的有效监测和管理,首先从施工材料的来源入手强化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进行材料选购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以正规企业、质量标准符合的建筑材料入手,由此为采购带来相应的严格标准。这样让施工材料更加安全,拥有质量支持。施工材料和施工的要求必须全方位吻合,做好审查工作。施工单位要加强材料质量管理,还需要做好材料规格、大小等对接工作,以此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在此情况下,施工材料能够得以合理运用,工作人员借助抽样检查的形式,将施工材料全方位的审查。在材料质量上过关,让安全生产应有一定的质量支持。

(三)确立工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加强安全预防指引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当中要拥有较大的力度,形成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地将施工当中的各项工作提供安全保障。与此同时,明确安全责任的情况下,也防止施工安全隐患发生。在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当中,由于责任落实不明确而发生逃避责任、工作松懈等现象,这必须引起关注。将施工当中的重要环节加强落实,必须明确安全责任,然后在出现安全隐患的时候,能够拥有相应的责任承担者。这样的情况下,会将问题解决效率逐渐提高,所以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必须要拥有安全责任管理体系,为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引。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落实和完善,相应部门要将安全宣传工作全方位的释放。在加强监督管理的情况下,拥有一定的管理体系和模式,明确每一个人的职权,树立较强的安全思想意识。在把握建筑工程的实际内容之下,将其安全有序的落实,从而为建筑工程带来良好的施工环境。结合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阐释了安全事故的预防对策,希望能够真正地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准备和参照。

参考文献

[1]谭经刚.分析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控及安全事故预防[J].四川水泥,2021(03):235-236.

[2]王雪妮.解析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的防御措施[J].科技资讯,2019,17(17):58-59.

[3]谭经刚.分析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控及安全事故预防[J].四川水泥,2021(03):235-236.

[4]张维生.探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4):141.

作者:沈伟

第五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成为建筑工程生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建筑工程生产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不安全因素较多,常常会发生各种事故,而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环境、灾难这类不可控因素,另一方面是内部安全的管理缺陷和人员安全意识缺乏所导致的可控因素。基于此点,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以及安全事故预防的各种相关对策,希望引起行业相关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内部管理;事故预防

随着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工作者对于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生产安全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与预防措施,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创建新的建筑行业管理模式,以此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建筑工程生产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

一、建筑工程安全的现状

(一)外部因素

在建筑工程生产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目前大部分企业中缺乏对建筑工地的环境考察与天气灾难的预防措施,大大增加了死亡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现存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外国的建筑工程法规相比较,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还尚未完善,更有一些法规发布时间过早,已不适用于现在的建筑工程中的安全要求。最后,政府的监督与管理方面相对薄弱,突击检查与管理监督都相对缺乏,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根本问题,例如检查事先通知、管理监管人员工作态度马虎、只进行会议探讨等,难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生产的安全。

(二)内部因素

在一些建筑工程企业中,自身对于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方面的认识较为薄弱,准备防护措施不足,没有较强的安全自主意识,使得整个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第一,目前部分建筑企业为了使得企业利益最大化,利用不正当手段,对建筑安全设备偷工减料,使用陈旧设备,导致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大幅增长。第二,建筑企业普遍轻视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造成普遍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的现象。与此同时,企业不进行安全教育的集体培养,无法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第三,建筑企业中的权责不分明,造成发生事故时,各个责任人互相推脱,对于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轻,难以降低建筑事故的发生率。

二、建筑生产安全管理与预防的措施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建筑生產安全的有力工具。一方面,国家需要及时根据现阶段建筑市场的行情更新与制定相关安全的法律法规,以此规范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减少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与此同时吗,还需要加强政府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突击检查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定期对企业中的施工人员进行检查,规范操作人员的专业性,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管理建立一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减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伤亡事故,使用质优物廉的安全设备,增加安全保障系数,尽可能做到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也保障建筑企业的利益增长。

(二)提高人员安全素养

安全管理的工作需要从工作人员自身出发,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宣讲与培训,使得他们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于操作人员需要针对地进行施工技术的专业培训,以此规范施工中的操作要求,培养他们的施工安全意识。在建筑生产初期需要全面渗透安全的意识,从而起到时刻提醒的作用。此外,企业需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团队,实施监管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前期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还需要时刻关注天气环境因素,防止各类不可控现象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例如台风、大雨、风雪等自然灾害,及时停止施工进程,规划对应措施,以此降低死亡率,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进程。

(三)确保责任分管制度

在建筑过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分管的部门相对较多,需要建筑企业明确各个环节的相关负责人,制定明确的责任处罚制度,在事故发生时,责任人需要及时承担自己的职责,不可推脱责任,以此提升建筑企业各个人员的责任意识,稳定建筑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还需加强相关的责任处罚制度,对于失职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以此警醒建筑企业各个负责人需要时刻保持责任态度,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做好充足准备,进而促进建筑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彻底解决建筑工程生产安全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长期的奋斗。建筑企业分别从安全管理制度、权责分明、安全意识等方面抓起,使得建筑工程能安全有效地进行下去,进而为建筑工程行业创设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严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38):202.

赵东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生产问题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8,(07):162-163.

作者:王稳 袁启峰

上一篇:本科会计学毕业论文下一篇:保险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