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伤害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预防伤害(精选8篇)

学校预防伤害 篇1

(一)组织对学生及生活老师进行用电安全知识辅导。

(二)学生不得擅自从插座内引出电源接入其它用电器。

(三)组织学生进行用电安全防范知识竞赛。

(四)定期检测宿舍区触电保护器是否正常工作。

2、应急预案。

(一)遇有突发性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包括总电源)。

(二)遇有紧急情况立即用绝缘棒或非导电棒、棍击打,将触电人员与电源脱离,(不得用手拉触电人员。)

(三)对触电受伤人员视情形及时组织自救或他救,必要时拨打120急救中心求援。

(四)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以便组织施救。

(五)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六)对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的危急伤员在采取紧急救护措施(人工呼吸、吸氧等)的同时,立即送往医院或直接向120急救中心呼救。

(七)立即向学部领导报告事故发生情况,以便决策。

(八)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四、食品卫生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一)定期请校医务人员对师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辅导.(二)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商标、无出厂日期)。

(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一日三餐的用餐习惯,不挑食,少吃零食。

2、应急预案。

(一)发现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立即送往医务室诊疗。

(二)一旦发生三人以上同时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立即向学部领导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意外。

(三)发生上述第二条款情况,即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共同研究对策。

六、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一)要求体育老师牢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学生上课及活动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二)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后实施新的活动项目。

(三)按规定学生跳箱、跳马、长跑等课程项目必须事先做好防护工作。

(四)高温时段学生体育课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室内,以防学生中暑。

2、应急预案。

(一)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立即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

(二)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阴凉通风处,并给予补充水份。

(三)发生上述第一、第二条款情况立即向学部领导报告。

(四)分析原因,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七、教室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一)教育学生甬路上靠右行,不得拥挤,不推人。

(二)学生在教学区,不得打闹,不得撞击玻璃栏板或攀爬树木。

(三)严格禁止学生攀爬教室窗台,并在每个教室玻璃贴上“别上来,危险!”的安全警示。

(四)定期检查教室及宿舍内各种设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应急预案。

(一)遇有发生安全伤害事故,伤情严重的立即送往校医务室诊治。

(二)一旦发生学生安全伤害事故,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学校预防伤害 篇2

1.1影响社会安定。全国学生每年因意外伤害受伤或死亡的有14 000余人。在这些意外伤害中, 体育运动伤害占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88.52% 。可以看出, 学校体育意外事故是导致学生意外伤亡的头号杀手, 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学校体育意外事件的发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1.2学校取消“危险性”运动项目。如今学校体育课中的跨栏、长跑、单杠、双杠、跳箱等“危险”的项目已经取消, 甚至连铅球、标枪、铁饼等器材成了体育器材室里的摆饰品, 理由是这些项目带有危险性, 学生容易出意外伤害。

1.3增加体育教师心理压力。体育课中体育教师是学生安全的主要负责人。在体育教学中, 尽管体育教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也时难以每时每刻看管好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一旦发生体育意外事故, 体育教师要承担主要责任, 遭受学校、家长、社会的谴责, 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上的压力。

1.4增加学生对运动恐惧。众多学生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1.4.1怕苦怕累。1.4.2惧怕发生危险。1.4.3怕不成功。

2. 发生学校体育安全事件的原因

导致体育安全事件发生的因素有众多。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体育教师的原因, 学校管理的原因, 天气原因, 这些原因都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学校体育意外事件发生的因素。

3. 学校体育意外事故的预防

有专家认为:绝大多数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是可预防的, 甚至预防率可达80%。因此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措施做足, 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大胆开展。

3.1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增强学生体质。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从小就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一旦兴趣被激发,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甚至这个兴趣会伴随他们一生。

3.2建设校园体育安全文化。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在校园营造浓厚体育安全文化氛围, 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师生安全法制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水平, 逐步影响和转变师生的价值观, 有效地预防体育与意外事件的发生。

3.3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在学校体育中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因此, 体育教师体育安全意识要强, 能运用各种形式坚持做到课课讲安全, 增加模拟实践环节, 把安全意识培养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主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3.4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和检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好坏关系这体育教的安全性高低。因此学校应注意以下几点:3.4.1定期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进行全面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3.4.2保持场地的平整和清洁卫生, 积极做好养护工作, 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材合理布局好场地。3.4.3对器材的发放、领取、送还等等,

3.5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校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 以便了解学生体质状况, 同时可对有特殊体质或患有疾病的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注意,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6将体育意外保险引入学校。风险无处不在, 加强教育和管理等方法难以消除风险, 只能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利用商业保险制度, 转移学校风险, 降低经济损失, 解决学校及师生的后顾之忧。

3.7天气问题。面对严寒、酷暑、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 避免学生在室外活动, 可采取在室内进行体育课。一来避免坏天气, 二两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新鲜感, 三来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是可以进行的, 四来减少其他科任老师的占课现象。

4. 小结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事件是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 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体育老师, 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事故可防可控”的思想, 着力建立校园安全文化, 并通过广泛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 处处营造校园安全氛围,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提高师生避险、自救能力, 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认识到体育课程的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无论预防措施如何周密, 意外事故总是难以根本杜绝。所以, 首先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三方都应对学校体育意外事故有足够的重视, 任何一方的轻视、失职或大意均会导致严重的伤害事故。其次通过做好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安全工作, 积极的地进行预防减少或杜绝学生的伤害事故发生;最后科学制订意外伤亡事件应急预案, 并加强演练, 合理的措施快速处置意外伤亡事故, 真正保证师生生命安全, 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5. 建议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是体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无论预防措施如何周密, 意外事故总是难以根本杜绝。因此学校体育意外事故一旦发生, 学校要争取在第一时间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救治。第一时间通知发生事故学生的家长学校, 有必要时与公安机关联系, 确认受伤程度或对已经认定死亡的, 由公安机关处理后面事宜。学校在处理这类事件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 依法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体谅家长的心情, 给予安抚和慰问, 难以满足的家长要求时应给以耐心解释和说明, 请求家长的谅解。其家长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理智行为要及时制止, 必要时应争取司法机关的配合, 避免相关人员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力争所有经费一次性解决。

参考文献

[1]朱珂.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意外事件伤害归责问题的实证分析[J].山西青年.

[2]杨文轩, 杨霆主编.体育概论[W].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3.

[3]韦江华, 徐孝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安全困惑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05) :72-73.

学校预防伤害 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

受场地、器材、环境及自身因素等条件限制和影响,学生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锻炼中难免会受伤,不加注意,造成伤害事故,可能危及生命。面对体育教育存在的风险,学校有苦难言,体育教师担忧,学生害怕。因此,必须重视校园体育安全。

一、事故原因

(一)学校因素

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标准低;体育器材日久失修且不符合体育运动的安全标准;体育配套设施不完备。这些都会给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埋下安全隐患。

(二)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责任心不强,制度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未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课余训练及比赛组织不够严密;课堂组织松散,纪律松懈,安全事故趁虚而入。

(三)学生因素

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校园体育安全制度;未按体育常规和要求进行锻炼、训练和比赛;出于学生身体原因且学校毫不知情时出现伤害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的长跑猝死和球架砸人事件都是学生麻痹大意造成的校园悲剧。它以警钟警示体育运动参与者要遵循运动规律,注意人身安全。

二、预防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建立校园体育安全制度

学校要建立校园体育安全制度,成立安全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体育教师安全意识,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定期对体育器械和场地进行检查和保养,防止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发生。课堂上,体育教师通过反复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让学生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班主任应结合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日、班会课及讲座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和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学校要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确保学生茁壮成长。一是安排学生每年都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通报子女健康状况。二是在新生入学时,统一由学生家长如实填写学生健康登记表,尤其要写清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班主任及时通知体育教师,让体育教师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三是学生每年体质测试结果除了上报市、省教育部门,还要反馈给学生家长,让家长知道子女的体质状况。

3.加强体育教师安全培训

体育运动技术复杂,战术多变,过程竞争激励,对抗频繁,肯定会有危险。实际上,无论怎样精心准备,周密组织,意外体育伤害都是不可避免,无法杜绝的。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事故处理才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培训,尤其是对学生突发疾病的应急救助和创伤急救的处理训练。

(二)教师方面

1.提高体育教师责任意识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要克服侥幸心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忧患意识。课前要检查运动场地、体育器材是否安全;学生在使用危险器材或练习有一定难度动作时,必须做足安全保护措施;控制好课堂教学秩序,对体育教学要有一种“感觉”,留意顽皮学生,及时阻止其“练”抓篮圈、扣篮、空翻等危险动作;教会学生自我医务监督,学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告知体育教师,避免悲剧发生。

2.及早识别高危学生

体育课的高危学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有急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其他严重疾病的学生。课堂上,体育教师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殊照顾,重点保护。第二类是有发烧、感冒、例假、不舒服的学生,要及时请假,注意休息。第三类是运动中出现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同时伴有出大汗、心率不齐等现象的学生,一定要立刻停止运动,及时通知医务室,以防不测。

3.加强场地器材管理

加强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及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师生使用安全。户外的体育设施日晒雨淋,生锈变形,要及时更换;部件松脱,要及时维护;断裂有危险,要及时拆卸;跑道渍水,球场湿滑,要及时清理。体育场馆要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要保持活动场所有序,场地清洁;定期对器械设施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三)学生方面

1.端正安全认识,提高安全意识

体育锻炼必须在安全基础上进行。然而,有相当多学生认为做准备活动是浪费体力,准备活动草草了事,急于参加运动,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一方面是因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突然增加活动量,心脏负荷增加,心血管功能极易出现紊乱,很易出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机体其他系统都没有调动起来,肌肉力量差,反应迟钝,关节不灵活,动作不协调,运动起来既难受又易伤。因此,确实要提高学生体育安全意识。

2.抛弃麻痹大意的思想

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其心中有数,在运动时会量力而行。有疾病的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会很注意适可而止。反倒是那些身体健康、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运动时喜欢逞强,往往容易出事。另外,现在的学生习惯了熬夜上网,对身体是很大的消耗,第二天不能进行大运动量,应该适当休息。再者,空腹或饭后不宜过度运动已是人人皆知,但仍然有很多学生明知故犯。

伤害事故只不过是偶尔事件,学校应积极投保校方责任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减轻学校的经济理赔压力。体育教师为了学生身心健康要大胆工作、锐意进取。学生要掌握身体锻炼的正确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实质上,绝大多数校园体育伤害是人为疏忽、麻痹大意造成的。因此,只要学校思想重视,制度落实;体育教师规范教学,尽职尽责;学生遵守纪律,规范行为,提高警惕,有效预防,就能减少和防止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EB/OL].http:∥www.gdhed.edu.cn∕.2013-12-02

[2]郭艳菊等.中小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成因及预防措施[J].体育科研,2012(1).

[3]武传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因素及防范措施[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4).

学校预防伤害 篇4

(2015年11月20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依法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适用本条例。

前款规定以外的活动、区域和设施内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应当坚持安全优先、多方配合、各司其职的原则。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应当坚持依法、公正、合理、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水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依法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导,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学校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与学校、有关部门共同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学生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报道应当客观、公正。

第五条 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制度。

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指导、协调设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评。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进行指导。

第六条 建立健全学校风险防范和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学校购买校方责任保险及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提倡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自愿为学生购买学生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校方责任保险及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及其理赔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被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权益。

第二章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

第七条 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是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举办者、学校、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的共同责任。

第八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部署、指导和检查,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制度和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监督机制,落实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

(二)指导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建立教师安全培训制度,组织、指导教师安全知识培训;

(三)定期组织对学校的校舍、场地和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

(四)制定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调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应急处置;

(五)指导和监督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制度和措施;

(六)指导和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构建校园内部治安防控网络;

(二)加强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工作,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设置警务室或者治安岗亭,安装监控设施,及时制止和依法查处扰乱学校秩序、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校内消防工作,定期对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学校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四)加强学校及其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依法在学校附近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并在学校门前路段设置车辆禁停、警示、限速等标志标线,施划人行横道线,上学、放学时段维护交通繁忙路段学校出入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五)加强对校车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校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定期将校车交通事故信息和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抄送其所属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

(六)协助学校开展治安、消防、禁毒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第十条 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学校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监督检查学校饮用水和其他教学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及时向学校通报传染病疫情等相关情况。

食品药品监督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的指导和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对学校食堂及周边地区餐饮、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水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建设、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制止和查处下列行为:

(一)进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项目建设或者项目的建设、生产会危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

(二)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

(三)在中小学周边两百米范围内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

(四)在学校门前及其两侧五十米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杂物,设置影响学生安全或者正常通行的设施、设备的;

(五)学校及其周边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不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的;

(六)进行有污染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和学生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学校及其周边存在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安全隐患,不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的;在学校及其周边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未设立明显警示标志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行为。

第十二条 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的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

学校不得在教育期间将操场等教学场地用于停放机动车辆;将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用于其他用途的,不得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将学生安全纳入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下列安全教育:

(一)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二)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

(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增强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四)开展防溺水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游泳安全知识;

(五)开展心理、生理健康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防性侵、防拐卖知识和毒品危害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

(七)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学生避险、逃生、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下列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学生卫生保健工作;

(三)建立食堂物资索证、登记制度以及饭菜留验制度,保证食品安全;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四)建立门卫管理、校园巡查等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安排专人担任门卫和其他保卫工作,加强进入学校区域来访人员和车辆的登记和管理,负责校园内安全值勤,防范和制止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违法行为;

(五)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加强消防设施和器材的日常维护,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六)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定期对实验室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检查;

(七)建立学生请销假制度,对学生请销假进行登记,发现学生未到校、擅自离校、旷课的,及时告知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八)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校学生管理制度,做好住校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护工作,对违反校规擅自在校外住宿的学生,应当告知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九)建立校内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落实以下安全管理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一)印发标准格式的入学须知,告知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学校负责管理的区域范围以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和程序,并要求如实填写血型、疾病史以及过敏食物、药物等情况;

(二)寒暑假前,印发安全告知单,明确寒暑假起止时间及假期安全注意事项等;

(三)组织学生参加实习、考察、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军事训练、文化娱乐和其他集体活动,应当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符合安全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

(四)对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疾病不适宜参加特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给予必要照顾,发现学生有身体和心理异常状况,及时救护、告知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五)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拥挤踩踏;在易发生拥挤的通道、场所,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六)教职工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或者其他工作的疾病的,应当及时将其调离相应的工作岗位;

(七)学校选用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建立查验记录制度,查验产品标签、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或者服务提供者的资质证书,保证产品和服务可追溯;

(八)建立安全工作台账,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九)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防护、抢险、救助等措施,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十六条 除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外,中小学校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合理安排学生上学、放学时间,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二)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应当组织门卫和保安人员在校门口在岗值守,组织教职工和成年志愿者在校门口维护秩序;

(三)按照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四)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提前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

(五)建立健全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对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事项,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六)重视学校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的沟通联系。

第十七条 除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规范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习管理制度,配备责任心强、熟悉安全生产常识的实习指导教师,为学生参加实习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二)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的实习环境;

(三)与实习单位或者实习基地依法签订学生安全保障协议或者安全保障条款,明确双方对学生安全保障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八条 除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外,高等学校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按照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和干预机制,对入校新生进行体检和心理健康测试;

(二)引导学生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提高学生自主进行安全防范与安全管理的能力;

(三)与合作办学者或者实习基地依法签订学生安全保障协议,明确双方对学生安全保障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九条 学校教职工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者学生遭受侵害时,应当及时进行告诫、制止、保护,并及时报告学校或者有关部门;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生理、心理有异常的,应当及时处理;

(三)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学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侮辱、歧视、殴打、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利用学生惩罚等其他人身侵害行为。

第二十条 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保护措施,保障未成年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人身安全,制止未成年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

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并将委托监护情况告知未成年学生所在学校、村(居)民委员会,保持与委托监护人、未成年学生及其所在学校、村(居)民委员会的经常性联系。

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的学生,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应当向学校提供医学诊断证明或者书面报告;涉及学生隐私的,学校应当保密。

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和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进行可能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游戏,不得进行赌博、吸毒、酗酒、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擅自攀爬学校建筑物、构筑物等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 为学校、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习和生活设施设备、场地,以及其他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物品和服务的学校举办者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所提供的设施设备、物品、场地和服务应当符合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或者安全要求。

在学校内施工作业或者开展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学校的安全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保险人、保险代理人应当积极参与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定期为学校提供风险诊断、风险排查、风险化解等风险管理服务,及时提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结果并协助学校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第三章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四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学生,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通知受伤害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出现重伤、死亡的,学校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对学生死亡的事故,应当依法及时对死亡原因、死亡性质作出结论。

医疗机构对受伤害学生应当及时抢救和治疗,不得拒绝、推诿或者拖延;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转诊。

第二十五条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育主管部门接到学校报告后,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的,学校应当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六条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并通知保险人参与;学校无法调查处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发生重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由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教育、公安、卫生计生、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有权了解学生伤害事故及相关调查处理情况,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当如实告知。第二十七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成立事故纠纷处理小组或者指派专人负责事故纠纷的处理工作。负责事故纠纷处理的人员应当听取受伤害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代理人意见,告知学生及其监护人或者抚养人、代理人事故纠纷处理的途径、方法和程序。对出现情绪失控,有过激行为的学生及其监护人、抚养人、代理人,应当及时采取心理危机干预等方式稳定其情绪,并视情况报告公安机关。

第二十八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选择下列途径解决:

(一)自行协商;

(二)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请行政调解;

(三)向学校所在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二十九条 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第二节 协商与调解

第三十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当事人可以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协商不一致的,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

第三十一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学校主管部门组织行政调解。

学校主管部门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指派专人调解,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调解终结。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或者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当事人起诉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发生后,学校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三至九名具有教育、法律、保险、医疗、心理等专业技能或者调解工作经验的委员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根据工作需要,委员会可以聘任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作为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委员的产生、人民调解员的聘任等事项,由司法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确定。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调解工作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三十三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查。决定受理的,及时答复当事人;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告知双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代理人从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代理活动应当出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属于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还应当出示执业证。参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解活动的学生监护人、抚养人或者其代理人不得超过5人。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学生或者其监护人、抚养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

(一)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的;

(二)一方当事人申请行政调解,学校主管部门已经受理的;

(三)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终止调解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五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三十六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调解终结。调解期限不包含鉴定时间。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调解不成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调解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需要鉴定的,鉴定费用由相关当事人按照责任比例承担。

第三十七条 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一致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八条 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协助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节 应急处置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制定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发生重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态扩大。

第四十条 学生及其监护人、抚养人或者其代理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经劝阻无效的,学校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等工作:

(一)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教职工、学生或者非法限制教职工、学生人身自由的;

(二)围堵学校或者进入学校拉条幅、设灵堂、焚香烧纸、摆花圈、散发传单、喧闹、张贴大字报等聚众闹事的;

(三)侵占、破坏学校房屋、设施、设备等寻衅滋事行为的;

(四)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停尸或者拒不按照规定处理遗体的;

(五)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和管制器具进入学校的;

(六)制造、散布谣言等其他扰乱学校教学、生活秩序行为的。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接到学校报案后,应当依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开展教育疏导,劝阻过激行为,经劝阻无效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

(二)将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参与人员带离现场调查,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十二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接到影响社会稳定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报告后,应当协调、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做好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处理工作。

学生监护人、抚养人、代理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要求其参与处理纠纷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指派有关人员赶赴纠纷现场,配合教育、公安等部门开展教育、疏导和劝返工作。

第四章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承担和损害赔偿 第四十三条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和给予损害赔偿。

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第四十四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和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或者安全要求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和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明显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药品等不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学校教职工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

(七)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教职工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八)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患有需要隔离治疗的传染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九)对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未发现或者已经发现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学生发生伤害的;

(十)学校因故放假、学生提前离校,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

(十一)学校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职责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教育、管理职责,且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因学生自杀、自伤等自身故意或者身体疾病造成的;

(三)因学校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

(四)学校组织的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学校不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第四十六条 学生监护人或者抚养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疏于或者不配合学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管理、教育和保护,或者没有及时将未成年子女的身体和心理异常情况告知学校,导致其他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实施危害他人或者自身行为的;

(二)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并要求纠正,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违反学校规定擅自租住房屋,学校、教师已经告诫并要求纠正,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八条 因学校以外的第三人实施侵害行为造成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责任。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四十九条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适用有关法律和国家、本省相关的规定。

第五十条 因学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赔偿损失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教职工进行追偿。

第五十一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引导学校办理校方责任保险及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校方责任保险的保险费由学校举办者承担,禁止向学生摊派。

学校可以为学生参加意外伤害等商业保险提供便利条件,但不得从中收取任何费用。

第五十二条 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保险人应当将其所参与签订的自行和解协议书、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主管部门行政调解协议书以及人民法院判决书、调解书等作为保险理赔的依据。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依法应当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的,由保险人根据校方责任及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合同赔偿,不足部分由学校赔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安全管理和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二)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

(四)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导致损害加重的;

(五)瞒报、谎报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

(六)伪造、隐匿、转移、销毁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证据的;

(七)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处分的情形。

第五十四条 学校教职工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予以开除、解聘。

第五十五条 学生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校可以按照学籍管理的规定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卫生计生、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水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相应职责,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或者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尚不构成犯罪的,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学校及其教职工、学生及其监护人、抚养人及其亲属或者其代理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学校,是指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

(二)学生,是指在学校中全日制就读的受教育者;

(三)学校举办者,是指举办学校的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者群众团体)以及民办学校的出资人;

(四)学校以外的第三人,是指除学校教职工、学生以外的人员;

(五)教职工,是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校的其他职工;

(六)人身伤害,是指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益造成致伤、致残、致死等后果;

(七)校车,是指依照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

学校预防伤害 篇5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自己对安全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生命如同含苞花骨,娇嫩脆弱;学生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为了让学生安全、幸福、健康成长,我们再次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通过培训学习,明确了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为创建安全和谐校园奠定了牢固基础。现将我个人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责任重于泰山。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建立安全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确保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既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家长们的愿望。作

为教师的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职责。安全工作是一个学校的首要事情,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在现实中,很多教师认为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殊不知,我们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工作是一个特殊的事业。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肩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并且,教师自身的言行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校园安全工作方面,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并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安全工作的

教师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要努力增强安全责任感:首先要认真学习一些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施教的意识,自觉杜绝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等侵权行为。其次,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制度的学习,认知学校事故出现的类型,结合以前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发生的原因,掌握意外事故的防范对策和应急措施,保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且全方位地实施安全保护。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安全职责,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者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或及时上报。

另外,了解安全事故的范围,做好预防和处理。作为学校教师的一员,平时要对学校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方面了如指掌,并做好预防措施,通过会议、墙报和座谈等方式及时和反复向学生宣传,教会学生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事态的扩大,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通过学习,更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使我更加会把学生的安全放首位,要加强责任心,让学校、教师及其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平安,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让我们的校园变成安全校园,幸福校园,和谐校园。

预防校园伤害事故教案 篇6

陈天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学校里,受到老师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学校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下面就谈谈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五、体育运动安全

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六、防盗

保管好个人财务。在上机、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住宿人员要遵守宿舍条例,禁止到他人宿舍乱串,坚决杜绝外来陌生人员进入宿舍。在外乘车或外出期间要看管好自己的钱财,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警。

七、防校园暴力 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八、食品卫生安全

住校人员一律在校内就餐,外出购物时一定要检查购买食品是否存有质量问题,对来路不明有卫生问题的食品不要购买,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要及时上报,饮食后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九、小结:

1、结合个人情况,让学生讲一下自己如何注意安全,针对具体事项提出自己的防范措施或建议。

如何预防学生自我伤害 篇7

日前, 某校一学生因家庭纠纷而在校跳楼自尽, 一学生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割腕自杀。类似此种自我伤害行为, 若不予重视, 那么其所衍生的伤害事件后遗症是很严重的。为此, 我们应该如何来预防学生自我伤害的产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生命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孔子曾说:“天地之性, 人为贵。”可见, 重视生命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而近年来, 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我们往往忽视了生命教育。一些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生活情感的困惑, 精神苦闷、忧郁, 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来。年轻生命的离去, 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想这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家庭、学校、社会应该运用各种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并学习充实生命内涵的方法。

二、结合家庭、学校与社会, 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防治网络

我们知道, 学生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在学校, 因此在建立防治网络时, 应该以学校为主体, 由学校管德育的老师带领及协调, 结合家庭、学校及社会整体资源与人力, 形成一个有效的防治网络, 共同商议并制定青少年自我伤害防制的方案与实施方法, 来进行事前的预防, 危机的调适及事后的处理。这套防治网络建立的重点应在事前预防, 比如可以建立心理热线和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干预。

三、进行日常生活教育, 努力培育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今日之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大部分娇生惯养, 每天除了功课, 还是功课。即便是周末也会上各种补习班, 从钢琴到书法、绘画, 从外语到奥数、作文, 可以说在忙碌的学习和长辈的宠爱中, 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蒙台梭利曾说:“唯有透过行动, 才能表现出更高生命的层次。”因此, 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教育, 帮助其成为生活的自主者、行动者。而当他们进入新校时, 我们更要培育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面对陌生环境, 有的学生会变得茫然无措。这就需要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 对他们进行生活辅导, 培育其适应能力, 让他们尽早适应

赵伟建

新环境、开始新生活。当他们拥有了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 也就有了处理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自我伤害事件的发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可以舒缓人身上的压力。比如学校可以举行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各类比赛、郊游参观等活动, 社区可以在节假日进行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这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认识和评价自己, 也利于培养他们自立自理的能力, 并在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疏解心中的压抑、焦虑, 在交往中培养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实践证明, 经常参加集体文体活动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 抑制焦虑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常人。因此, 学校和社区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努力营造温暖接纳气氛, 使当事者有被尊重被关怀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 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 是前进的动力, 是向上的能源, 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对于曾有自我伤害想法的学生, 一定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我们得接纳他们所采取的不当行为, 因为他们本身正处于情绪的低潮, 他们需要尊重并谅解, 而非批评与指责。对自我伤害者的尊重与谅解,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可以拉近彼此间距离, 从而营造出一种温暖接纳的气氛。在这样的情况下, 再来找出他们自我伤害的原因, 并提供你认为可行的观点或处理方法。当他们感受到了尊重与关怀后, 也许会放开心胸去接纳不一样的观点或处理方法, 那时事情或许也就有了转机。

学校预防伤害 篇8

【关键词】运动伤害;预防;急救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study has an investigation and visit on 600 students and 60 teachers from 2 universities, 2 high schools and 2 middle schools in Xinxi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68% of the students have suffered injur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78% of th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prevent sports injuries, 82% of th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first aid when suffering injuries and 98% of th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first aid when suffering or encountering shock and sudden death. The statistics is worrying. It is urgent to have sports injury, shock and sudden death prevention and first aid training for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first aid

引言

学校体育活动是指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运动会、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学校体育比赛和课外体育活动等。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学生、家长和学校只对文化课分数重视,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足,体育课随便都可以被挤占或挪用,导致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再加上近年来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师生伤害情况经常出现,而休克和猝死现象也屡见报端。 仅2014年一年之内在新乡市学校体育活动中和活动后死亡人数就达到9人,这给本已脆弱的学校体育蒙上了阴影。很多学校目前不敢设田径、体操和游泳等危险性的体育项目,不敢让学生进行大运动量和带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就是对体育考试和体育测试中的800/1000米的学生跑步都有顾虑。〔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新乡市2所高校(河南师范大学和新乡医学院),2所高中(新乡市一中和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所初中(新乡市十中和铁路中学)的在校生和高校体育老师。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每所抽取的学校中分别随机抽取在校学生100名,共600名,其中男生和女生各300名,并在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体育教师(高校18名、高中18名,初中4名),对其进行损伤情况、预防知识和急救措施等调查和访谈。抽取的学生样本中,每所学校男、女生各50名,合计男生和女生各300名;男教师41名,女教师19名。收回学生有效问卷568份,有效率94.67%;收回教师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96.67%。

1.2.2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损伤和运动猝死相关的资料进行期刊查询、搜集、整理、阅读、汇总和归类分析。

1.2.3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调查有效问卷回收数据,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对统计结果和访谈记录进行汇总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2014年全国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猝死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4年一年之内全国学校体育活动中猝死9人,虽然这只是个案,但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触动很大,影响则更加深远。从发生的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中学。初中出现4例占44.4%,高中2例占22.2%,中学占66.6%,高校3例占总数的33.3%,不难发现问题主要发生在中学阶段。原因主要受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中学阶段学生升学压力大,学生、家长和学校只对文化课分数重视,而忽略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2〕因此,造成今天的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也是造成一年猝死9名学生的罪魁祸首。从全国学生的总量上来看,猝死人数不多,但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则比较大〔3〕。

2.2学校体育活动中损伤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头部和颈部受到伤害的比例比较少,仅占总数的0.96%,经过了解得知主要是因为场地和器材安全因素造成的伤害(其中一起是因为排球挡网年久失修,学生越过挡网去捡球时候不慎头部受伤),也有两起是技术动作不规范造成的(其中一起是学生在学习高尔夫球的时候,手没有握好球杆,结果球杆飞出去击到一位在其他项目上课的体育老师)。头部受伤不多,但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大。手部受伤主要集中在大学阶段,约占总人数的30%。因为中学阶段的体育课要么不开,要么就是广播体操和队列队形,但大学体育课一般是以球类项目为主,球类项目中,特别是没有前期基础的学生学习排球和篮球项目最容易使手部受伤。〔4〕手臂受伤也是集中在大学阶段,而且集中在对排球项目的学习中,垫球技术不规范时,手臂最容易受伤。腰部受伤在各阶段都有,所占比例为1.91%。膝关节受伤初中和大学相对稍高一些,初中时候学生顽皮受伤比例高一些。从踝关节受伤结果看中学相对多一些,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

nlc202309040207

2.3 体育活动中造成伤害原因、预防知识掌握情况

表3统计结果显示,总受伤人数为138人,其中学生为131人。受伤原因主要集中在技术动作不规范和准备活动不充分上面,各占66.67%和64.49%;其次,引起受伤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保护措施不当和自身缺少安全意识。〔5〕然而,从这些引起学生伤害的安全因素来看,大多都是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使伤害得以避免和减少,这也应该引起学生、体育老师和学校的重视。

从表4可以发现,学生对体育活动造成伤害原因不了解的有510人,占总数的89.79%,体育教师主要集中在基本了解和了解,分别为37人和15人,占总数的63.79%和25.86%;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方面不了解学生人数为458人,占80.63%;了解一点的有94人,占16.55%,体育教师集中在基本了解和了解,分别为32人和13人,各占55.17%和22.41%,但仍然有2人不了解和9人了解一点;对拉伤、扭伤的预防和急救知识认知情况如下:学生主要集中在不了解有508人,占总数的89.44%,体育老师主要集中在基本了解和了解各有25人和12人,分别占总数的43.10%和20.69%,精通的仅有2人,占总数的3.45%;对骨折预防和急救知识的数据显示:学生不了解人数高达526人,占总人数的92.61%,但数据显示还有2人了解和1人精通,通过专访得知这3名学生为医学院的医学生,并且父母都是医院临床医生,老师的数据主要集中在不了解和了解一点,分别为32人和17人,各占总数的55.17%和29.31%;在中暑的预防和急救方面,学生主要集中在不了解为489人,占总人数的86.09%,老师主要集中在不了解和了解一点,分别为12人和32人,各占20.69%和55.17%;对休克和猝死的预防及急救方面的学生,不了解人数为551人,占总数的97.01%,仅有1个基本了解和1个了解,老师不了解人数为53人占91.38%,而老师仅仅有1位基本了解,了解和精通人数为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师生对体育活动中的常见伤害的预防和急救知识非常欠缺,这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良性发展,也关系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感,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6〕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恐惧感,阻碍着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4 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件对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影响情况

从表5可以发现,体育活动中伤害事件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主要是基本不影响、有点影响和不影响,人数分别为170人、123人和113人,各占总人数的30.08%、21.77%和19.99%,并且还可以看,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对体育伤害事件的看法也有一定的变化,随着学历的增长,影响也逐渐减小。家长对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件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基本不影响、影响和有点影响上面,分别为165人、141人和134人,各占总人数的29.05%、24.82%和23.59%,认为有点影响和影响的人数合计275人,占48.42%;体育教师对其看法有点影响的比例最高为21人,占36.21%,其次是基本不影响的19人,占32.76%;教学管理者的看法是有点影响和影响,分别为9人和6人,合计占总数的83.33%。以上数据反映了不同身份从各自的角度看待体育活动中伤害事件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

2.5正确的伤害预防和急救方法

2.5.1伤害的预防措施

体育活动前根据参与的体育项目不同,进行充分的常规和专项准备活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老师需要反复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及时进行错误动作的纠正;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根据项目的需要采用合理和科学的他人保护和自我保护措施;加强协调性训练;体育项目的学习尽量进行系统的、长期的、连续性的学习和训练。

2.5.2急救方法

2.5.2.1拉伤、扭伤急救方法

关节韧带拉伤、扭伤后,早期因受伤部位出血、渗出,可造成局部肿胀、疼痛,随后可出现皮下青紫。急性损伤发生后,应避免再次活动,造成二次损伤,加重损伤部位出血。尽快用冰块局部冷敷或冷水冲洗损伤部位以达到止血、减少渗出的目的。然后可给予绷带加压包扎,既可固定受伤关节缓解疼痛,又能局部加压减轻肿胀。

2.5.2.2骨折急救方法

骨折发生后,闭合性骨折,应及时给予妥善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夹板外固定、支具外固定等。急救时不必脱去患者衣裤、鞋袜,以免过多搬动患肢,造成二次损伤,如患者肿胀严重,可用剪刀剪开衣袖裤脚,避免压迫。如骨折有明显畸形,有损伤附近重要血管、神经危险时,可适当牵引患肢,使之变直后再予以妥善固定。如有开放性骨折,应尽快给予止血处理,目前最常用的是伤口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各种伤口,是一种比较可靠的非手术止血法。如伤口表面污浊,尽量清除干净,然后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包扎力量要均匀,范围要大,尽量做到既起到止血目的,又避免远端组织缺血坏死。如没有无菌纱布,可临时使用消毒卫生巾、清洁棉质布料等。包扎固定后将伤肢抬高,以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

2.5.2.3中暑的急救方法

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给予淡盐水口服,通常短时间内可恢复。当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体温超过40℃等中暑高热症状,应迅速将病人转移至空调房间,脱去外衣,将冰块放置在腋下和腹股沟等大动脉搏动处冷敷,或用酒精全身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同时拨打120求救。

2.5.2.4休克和猝死急救

休克是指在剧烈运动、饮水不足、体内水分丢失过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对于休克现场急救措施应迅速将患者取平卧位,可抬高双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以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同时拨打120求救。猝死主要是呼吸心搏骤停,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同时拨打120求救。〔7〕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由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缺失,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学生猝死的新闻屡见报端;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伤害事件;师生对体育活动中的健康知识掌握严重不足;在体育活动中师生的伤害事件对学生、老师、家长和校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活动中掌握常见伤害急救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3.2建议

提高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校园安全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体育老师安全意识和健康保健知识培训,使体育老师首先掌握体育活动中常见伤害事件的预防和急救处理知识;利用雨雪天气的室内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知识培养,提高学生体育活动中常见伤害事件的预防和急救处理知识,以及健康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易南,李帅星,殷燕.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对心理影响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8):19.

〔2〕Corn JM. Annest JL, &Gilchrist, J.Sports and recreation re-lated injury episodes in the U.S.population, 1997-99〔J〕.Inju-ryPrevention,2003(2).

〔3〕万国华,宋军,杨小勇等.大学生课外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13(1):35.

〔4〕Pluim B,Stak J,Windler N.TenmsinJuries:occllll℃nce,aetiololgy,and Prevention〔J〕.Br J S Ports Med,2006(40):22.

〔5〕周志鹏,钟亚平.田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因素的评估与对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5):10.

〔6〕田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经济学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24.

〔7〕朱鹤颖.中学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情况调查〔J〕.运动,2013(60):17.

(责任编辑:李远伟)

上一篇:焊接技术的操作与要点下一篇:幼儿科学在线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