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预防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预防

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预防 篇1

学生校外集体活动,顾名思义是在校外进行的活动内容,学生校外集体活动的不确定因素多,突发情况也预料不到。所以在学生进行校外集体活动之前,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势在必行,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安全。

一,学生校外集体活动安全事故预防常识

1、学生外出活动前先告诉父母自己去哪里,大约何时回家,与谁在一起,联系方式是什么。

2、拒绝乘坐车况差,安全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车,超载,超速,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或驾驶技术不熟练、应变能力差的车辆。

3、在外活动时,一切行动听从教师指挥,不擅自离队,要走开上厕所要报告老师,要结伴而行,不因贪玩而掉队。

4、在外活动是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和陌生人搭话,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的吃请。

5、如果发现自己掉队,不要慌张,立刻联系教师,不要随意走动,以免自己迷路,也可以向警察求助,谨记110电话号码。

6、在外集体活动不靠近存在安全隐患的山体,建筑物等。

二.学生校外集体活动常见安全事故

1、安全行车先谨慎

某小学组织学生去春游,在上车前未检查车的性能方面等问题,在行车途中发生了刹车不灵的情况,最后车撞在了道路护栏上,有几名学生因车惯性有碰伤和擦伤的现象出现。

2、擅自离队入迷途

某城区中学组织学生去野炊,生活在大城市的王某来到山水秀丽的地方,只记得看风景,看好奇,不知不觉就掉队了,小王很急,乱走一气,最后迷路了,在电话的联系下通过校方和警方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小王某。

3、勿信他人别掉队

某小学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在行进的过程中,李某边走边看建筑,脱离了队伍一大截。突然一个陌生人走到小李某面前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你爸爸要我来这里接你去吃饭。小李信以为真,跟那个陌生人就要走,幸好远处走来找李某的教师,拉住了小李,那人见势不妙,赶紧溜了。

三.学生校外集体活动常见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1、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时,对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每次外出指派安全责任高的教师带队,班主任自始至终都要跟着班上的学生活动。

2、活动前,校方应到活动场所进行实地查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问题设施和危险地区,禁止学生游玩。

3、要求车队选派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选用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俩为校外集体活动服务,并落实安全检查制度,确保车俩安全状况好。

4、加强对带队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要求教师加强管理。

5、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跟随教师,不得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并加以教育。

四、学生校外集体活动安全事故救护办法

1、发生事故后,保持镇静、沉着应对。绝不能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2、孩子优先,学生优先,先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安全。

3、立即报警、紧急支援。

4、维持秩序、迅速疏散。

学生需要校外集体活动,通过校外集体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让班集体更团结,让学生的全面素质更上一层楼。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学生的校外集体活动可以安全有序的进行。

最后请你谨记安全校外活动,自我保护的招数:

外出活动不要怕,遵守规章责任大;

安全常识须牢记,结伴随队莫有异;

电话钱包手中拿,识清骗子巧策划。

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预防 篇2

目前,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 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等事故灾难约占60%;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等社会安全事故约占30%;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等自然灾害约占10%。从整体上看,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 60%发生在校外, 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 两类事故发生数量占各类事故总数的50%, 其中, 交通事故导致伤害的中小学生人数最多, 占总数的45%;从地域上看,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城市近30%, 约70%发生在农村, 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发生数量、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均明显高于城市。

一、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特征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地域广大、安全事故发生种类较多,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农村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地区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 基础设施不完备, 师生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明显漏洞;道路交通比较落后, 机动车辆与行人并道;相关责任单位对河湖、池塘等疏于管理是导致各类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2.低年级学生易发生安全事故

相对于高年级学生,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 安全意识相对淡薄, 自我防护能力比较低, 这是导致低年级学生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3.校园伤害事故增多

校园伤害事故主要包括绑架、爆炸、持刀伤害、放火、性侵犯等安全事故。校园伤害事故增多的重要原因是学校内部安全管理不健全, 导致少数“害群之马”混入教职工队伍, 以及个别校外非法人员进入校园, 从而酿成校园伤害惨案发生。

4.节假日是事故多发期

暑假和周末等节假日及其前后是各类事故的集中多发期, 尤其是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最多。发生在白天安全事故主要有交通事故、溺水事故、校园伤害事故等;发生在晚上主要是山洪、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

5.事故多发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和学校及周边

各类中小学生事故中, 发生在学生上下学路上比较多, 其中以交通事故为主;发生在江河水库的安全事故, 以溺水事故为主;发生在学校及周边的安全事故, 以持刀伤害、性侵害为主。

多年来, 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居高不下, 应当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创建良好的中小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环境, 提高学生及全民的安全意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类型与成因

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依照发生地可将其分为校内事故和校外事故, 校内事故包括:课内事故、课余事故;依照事故的性质可分为刑事事故、民事事故;依照事故的内容可分为交通事故、溺水事故、自然灾害事故、消防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饮食事故、社会治安事故等。

1.交通事故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些年来, 随着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 拥有车辆的单位和个人数量剧增, 交通事故频频发生。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265 204起, 死亡73 484人。2004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中小学生死亡人数4 423人, 受伤人数20 917人, 交通事故已成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第一位。据统计, 目前,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1.68亿辆;汽车保有量达到了6 289.3万辆, 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的35倍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均超过100万辆。2009年, 全国道路交通流量、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将进一步增长。

中小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较弱、家庭监护缺位等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另外, 机动车司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亦是造成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2.溺水事故

本世纪初, 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约有40余人因溺水死亡, 小学生溺水死亡人数占溺水死亡学生总数的6.2%, 溺水是该年龄段的第一死因。中国卫生部统计全国死亡人数的数据表明:2000~2005年, 溺水在所有儿童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保持在50%以上, 趋势有增无减, 特别是农村更为突出, 农村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率是城市的近5倍。溺水事故已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

3.自然灾害

资料显示:2007年以来, 中国气候异常, 降雨严重不均,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 多灾并发, 点多面广, 部分地区重复、连年受灾, 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记录。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 (次) 不同程度受灾, 因灾死亡2 325人, 紧急转移安置1 499万人 (次) ;造成人口死亡的主要灾种是洪涝和滑坡泥石流, 其次是风雹灾害。因灾致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被洪水冲走 (溺水) 、雷击、山体坍塌和泥石流掩埋、建筑物倒塌。

自2007年以来, 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地震5级以上10余次,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发生8.0级地震并波及多个省和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 仅四川受灾累计遇难68 636人, 1 129人被埋, 17 516人失踪, 其中相当数量为中小学生。目前, 我国中小学校缺少对学生进行有关自然灾害知识的普及教育, 中小学生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应对能力较低, 缺乏逃生和自救能力;较少的学校虽然曾进行过相关的教育, 但是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4.消防安全事故

校园火灾也是时有发生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 校园消防安全事故中近90%发生在学生宿舍内, 且一般受害相对严重。宿舍是人员密集区, 由于中小学生消防知识不足, 对突发火灾应对能力较低, 一旦出现火灾事故, 将对学生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中小学生消防意识淡漠, 致使宿舍内存在安全隐患, 如:易燃杂物堆积、违规使用电器等是发生校园火灾的主要原因。

5.学校体育安全

由于体育独特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容易出现运动性伤害事故。虽然伤害事故造成学生死亡人数不多, 但是, 属于比较多发的伤害事故, 主要为器械性伤害、擦伤、扭伤、创伤、骨折;其次为非器械性伤害, 如:奔跑诱发心肺疾病等。频繁发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管理人员、有关的教学人员以及学生自身对此类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够, 出现思想上的麻痹, 造成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的忽视, 诱发事故发生。另外, 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缺乏, 器械陈旧, 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在客观上形成了诱发体育伤害事故的潜在因素。

6.饮食安全

2008年3月18日, 河南省叶县廉村镇第一初中百余学生发生食物中毒。由于食用了学校供应的不洁食物, 100余名学生陆续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此类事故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 学生食物中毒事故占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故总数的30%。在校学生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的安全意识薄弱, 对学校食品与卫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 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专兼职卫生人员, 学校食堂、饮用水、厕所、宿舍等生活与卫生基础设施与条件简陋, 存在很多卫生安全隐患。

7.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

近年来, 发生在我国中小学校的校园暴力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 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或多或少的都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有着明显的暴力倾向。某省调查表明:近90%的中小学生遭受过校园暴力, 有87.3%的同学曾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在校园暴力事件中, 遭受身体和语言攻击行为的受害者人数最多, 均超过总调查人数的70%以上。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法律意识淡薄、学校管理失策和教育保护不力、社会不良因素与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害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1.完善政策法规及健全安全机制

各级学校要切实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使中小学的安全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可行。根据《纲要》确定的六大教学内容模块, 科学设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程,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进行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和整体规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要逐步建立完善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保障机制, 制订科学的安全教育评价标准, 并将其列入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的指标主要为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安全行为的形成, 以及学校对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各级教育科研院所、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参与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 把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之中, 保证经费, 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特点, 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活动, 形成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实践成果。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政策法规明确纳入到各项法规之中。加大力度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 社区、乡村、交通以及其他各行业应结合地区、行业特点, 通过多种渠道定期展开安全教育活动, 如:利用主题报告、专题讲座、图片展示、现场演习、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 切实将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 在全社会建立安全教育氛围, 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其自我保护知识与能力。

2.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当前, 交通安全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排在第一位的伤害事故, 为此, 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 将学生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规划中, 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 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地走路、骑车、乘车,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开展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包括发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折页、中小学安全知识挂图、中小学应急避险读本等安全宣传材料, 组织观看交通安全录像片、举办交通安全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建议中小学生家长、教育部门与交通、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 广泛持久地开展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活动, 加大社会宣传, 让社区和其他社会成员都对学生的交通安全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开辟学生安全通道, 努力做好中小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学生上下学接送和交接班制度, 在学生上下学时段, 加强道路交通和治安的管理等;在校园周边交通道口完善和增设指示设施、信号灯、治安岗亭、报警点;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可采取弹性放学时间等有效措施来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确保道路畅通。

建议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 加大对乡镇农村中小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的排查整治工作, 积极开展对各类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 积极建立和完善校车和符合条件的营运车辆的管理制度, 确保不让学生乘坐拼装车、报废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客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交通工具。

3.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措施

多年来, 中小学生溺水事故频频发生, 且呈有增无减的态势, 应引起学校、社会和学生家长足够的重视。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预防学生溺水的安全防范制度, 实行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学校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溺水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积极营造溺水安全教育氛围, 通过主题班会、标语、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活动, 使学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通过体育课或举办讲座, 教会学生游泳, 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中小学生体育课要适当增加游泳知识的教育, 以及游泳技能、救生技能的训练, 从而使学生在水中遇到突发情况时, 能够运用所学会的游泳知识和技能妥善地进行应急处置, 最大限度地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建立家校联系工作制度, 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共同做好“防溺水”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致家长一封信》、签订《防溺水安全公约》等形式, 要求家长加强双休日、节假日等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把“游泳安全教育”宣传到每个学生、每个家庭, 促进家校联手, 共筑安全防线。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学生的安全工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良好机制。

4.加强学校体育的安全教育工作

各级学校建立以校长负责的学校体育工作安全领导小组, 要真正做到常抓不懈, 层层负责,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长效的安全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课余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组织学生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方面均能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 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指导体育活动时, 要充分考虑场地、器械等情况, 重视学生练习中的保护与自我保护。要求学生穿适于体育活动的着装, 不佩戴饰物, 不随身携带物品。教师要认真备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安排, 合理搭配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各学校实际条件, 合理选用场地和器材, 对所需要的场地、器材要事先做好检查和维修。对于跳跃、单杠、双杠、滚翻等项目的练习要充分做好保护与帮助的安排。教师要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 建立学生体检制度, 了解学生身心健康档案, 对于有病和体弱的学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安全性, 加快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械的建设, 加强体育运动器材的管理, 为中小学生创造良好体育活动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安全事故和预防知识的宣传, 广泛听取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将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之中, 明确保证课时, 以各类安全知识为教学内容, 以学生进行安全事故预防及应对实践活动为载体, 定期开设体育与安全课, 使体育与安全课真正体现出对意外事故的预防性和实战性的功效, 切实将安全教育制度化。提倡体育课情境教学, 如:将交通、溺水、自然灾害、消防等知识融入体育教学内容之中,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创编安全教育体育游戏, 改编传统体育游戏, 使其赋予安全教育意义。

5.明确各类事故责任制度

建立和健全中小学生交通、溺水、火灾、学校体育伤害、饮食及社会治安等各级各类事故的责任制度, 防患于未然。按照责权一致、责任分明、任务清楚、要求明确的原则, 把中小学生各类安全事故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任职考核的条件之一, 实行一票否决制。坚持责任重于泰山, 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 为中小学生创建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摘要:中小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以交通事故、溺水、自然灾害、火灾、食物中毒等为主。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 60%发生在校外, 农村是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地区, 低年级学生易发生安全事故。预防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需完善政策法规及健全安全机制, 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学校体育的安全教育工作。创建良好的中小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环境, 提高广大中小学生及全民的安全意识。

预防和远离生产安全事故 篇3

200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人。平均起来每天要发生1387起,死亡278人,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是绝对数仍然非常高。去年,我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557起,死亡4202人,这两项指数还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数。因此,如何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天,围绕预防和远离安全生产事故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共求安全。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是很短暂甚至是瞬间的事情,但其所造成的危害是深刻而长久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其危害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对个人而言:健康和生命是追求理想,成就事业的基础,一旦发生事故而导致肢体残损,疾病缠身甚至失去生命,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对个人来说其影响是最直接、最严重的。

2、对家庭而言:个人是家庭的一员,任何人对他的家庭来讲都是唯一的。生产者遭遇安全事故,不但可能使家庭丧失经济支柱,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给家庭成员的感情带来严重的伤害。一个背负沉重债务包袱和残缺的家庭是没有幸福可言的。

3、对企业而言:发生事故则预示着面临巨大的损失,影响生产,损害声誉,严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关闭,相关负责人甚至还要面临法律的惩罚。举个例子:2007年5月5日,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克城镇蒲邓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2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83.44万元。事后,该矿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矿长郝英杰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没收了该矿非法生产销售煤炭所得1314.5万元,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2629万元,两项共计3943.5万元,并依法吊销了该矿相关证照、实施关闭。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企业发生事故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特别对于那些重特大事故,很多企业本身根本无法承受。

4、对社会而言:事故的发生容易导致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激发矛盾和冲突。一个事故频发的社会,必定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

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强调发展固然没错,但很多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落后,甚至有些企业无视法律法规,为了追求利润,不顾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生产,导致事故的频频发生。

二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部分监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对于一些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不及时,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难度大,处罚过轻。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弱化,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使监督检查不到位。例如:2007年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2007年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8.13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这两起事故有个共同的特点,其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严重失职。应当说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三是不少员工缺乏安全培训,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很多生产企业的一线员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再加上企业没有组织他们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缺乏相应的应急技巧,难以自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四是我国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但是目前国内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安全生产立法显得滞后,国家现行的相关安全法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制约作用十分有限,对那些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业主缺乏震慑力。因而我国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企业的自律行为,其安全管理效果因企业素质特别是经营者的素质不同有着巨大差别,这是当前各类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预防和远离生产安全事故

(一)突出重点抓教育总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说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成分,真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不多。而所谓的“人”主要是指领导干部、生产管理者和职工。因此,我们要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重点来抓。

首先,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连,而且与自己的利益也紧密相连,因为一旦出了安全生产事故,领导将被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将受到严厉处分,自己的前途也随之毁于一旦,人生价值的体现也将受到影响。

其次,作为生产者要做到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克服侥幸心理,自觉加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排除安全生产的隐患,防患于未然。

三是要让从业人员和群众真正了解所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危险因素,树立起“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关键时还要有对不安全的生产环境说“不”的气概。

(二)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树立安全监督意识

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搞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一方面要督促企业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安全隐患坚决做到原因清、责任明、整改到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监控职工安全生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设备的更新,要监督企业对日常的作业程序、操作规程进行深入检查和修订,并要求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防止任由员工按“老经验”“老方法”盲目操作,从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同时,还要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根本靠法制。要加强安全执法工作,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彻底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酿成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严惩,以儆效尤。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这些法律、规章、制度都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接受国家法令的约束和监督。作为企业,应当强化遵章守法意识,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作为政府的安全监管部门更应当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加强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应当说,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党政及职能部门、企业、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的通力合作、协同作战、整体联动才能抓好。今年是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的“隐患治理年”,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对此,我们要从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全面排查,深入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隐患,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让“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

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预防 篇4

为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学生因上课下课拥挤发生踩踏或者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制定本制度。

1、凡县一中全体师生员工,在楼道行走、上下楼梯,必须靠右行走,不得在学校各楼楼道集群停滞、拥挤、追逐和使用各种体育器材活动以及高声喧哗,严禁任何人在楼梯扶手栏杆上攀爬、坐、站等。若不按要求在楼内活动、或经值周教师指导、制止、劝阻仍不听从管理出现意外的,当事人自付责任。

2、各科任课教师必需在下课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得拥挤。综合楼每节课的上课教师应对本班学生上下楼梯予以监管和疏导,要对学生上下楼梯故意打闹等不良现象给予制止,防止拥堵现象的发生。上课期间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课任教师负责组织好本班学生,按照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和图示进行合理正确的疏散学生,防止损失扩大。如果出现意外,课任教师负全责。

3、住校生楼道活动、上下楼梯,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疏导。出现停电或楼梯间照明设施损坏时,生活指导教师要及时开启应急照明设备,立即到现场疏导,同时报告学校带班领导;如果出现意外,生活指导教师负全责。

4、学生大课间、放学、集会上下楼梯,由各楼层值周教师负责疏导。在上下课期间,教学楼的所有大小门都要打开,便于学生及时有效地疏散,防止踩踏事故发生。如果出现意外,楼层值周教师和随行教师负全责。

5、食堂工作人员要组织学生排队就餐、不要推、拉、挤,维持好就餐期间的纪律。如果出现意外,食堂工作人员负全责。

6、德育处要在教室、宿舍、餐厅及楼梯间出入口设置指示、警示标

志,完善演练活动。并通过经常、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遵守秩序、相互礼让的文明习惯;掌握正确通过楼道的要求和在拥挤场所自我保护的知识。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组织大型集会前要做好活动安排,要有安全预案,并责任到人,在学生集体活动中不得片面强调快速、整齐。若在活动中出现意外事件,相关人员负相应责任。

7、扫雪或打扫卫生时,班主任必须亲自到工具房组织学生有序拿、放工具,防止意外发生。如果因门未锁,灯未关造成损失或学生在拿放工具时发生意外事故,班主任及值周教师负全责。

8、楼道、楼梯的照明、消防安全疏散指示灯等设备由学校总务负责,每天做好巡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和消除。若因疏忽或延误工作,造成意外事故发生,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9、班主任必须利用班会、晨检时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经常提醒学生上下楼梯注意安全,了解在楼梯间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充分认识到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同时告诫学生上下楼梯要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对有违纪现象的学生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错误行为,并作好教育记录。教育学生若上下楼梯时前面突然有同学滑倒,后面的同学必须立即停步。一旦发生拥挤现象,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领导和教师的安排顺次下楼。班主任做好班级内疏散安排,并做好演练练习,若在教室内发上意外事故,追究在场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

10、一旦发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在场教师要及时组织疏导,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立即报告学校领导,要及时通知学校有关人员在最短时间赶赴出险的地点。同时根据伤情拨打120急救电话,组织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处理。若意外事故发生时,在场教师没有及时进行疏导,错过控制

事态发展的最佳时机,造成损失或使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追究在场教师的责任。

11、将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与文明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工作结合起来。如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班级在考核评比中采用“一票否决制”。

12、学校将教师是否履行教育、防范义务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中,对教师未履行教育、防范义务的,在年终考核中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处理。

13、违反学校纪律,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学校应根据其认知能力作出相应的纪律处分,并告知监护人,要求履行监护人责任。受伤害学生监护人、亲属或者其他成员,在事故处理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侵犯学校、教师合法权益的,学校将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造成损失的,依法要求赔偿。

14、未依照学校要求履行安全职责,违反本规定或其他安全规定出现意外事故或造成损失,情节轻微的,经学校行政会议及有关部门的认定,由学校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罚;因渎职、失职或者管理失控发生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交有关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制度从2010年12月3日起实行,解释权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

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预防 篇5

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西街小学

王敏燕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特殊公共场所,它是否安全就关系着百万家庭的稳定情况,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所以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如何扎实抓好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杜绝学校安全事故发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安全教育社会化

由于学生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不只在学校,学生多数时候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还要和社会各个方面相接触。往往一些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严格的安全教育,可在校园外又会受到家庭的放纵或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功亏一篑,由此可见,校园安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教育工程,不是靠学校单方面就可以完成好的,必须要有社会的参与,家庭的参与,以及当地派出所、法制办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学校一方面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生存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症下药,尤其对于家庭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应给予充分的关爱,切忌简单粗暴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应多和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聘请民警作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学生开展相关的法制讲座,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只有全社会各方面形成共识,综合治理,学校安全教育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二、安全管理职责化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学校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负责安全工作日常管理的人员要集中精力抓,切实负起具体责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从细节上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纪律观念,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制定出《班级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由校长和班主任签定,落实班主任安全工作管理的职责;学校还要参照教育部通过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制定出《学生安全协议书》,由各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签定,明确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安全管理中各自应履行的职责,切实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如此,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使全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效做到杜绝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预防措施细节化

细节决定成败,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要注重细节。学校安全工作单靠宏观上的安排是搞不好的,更需要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从细处着手。学校安全工作涉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食物安全、设施安全以及自然灾害等方方面面,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各个方面的细节。例如:学校应当在校内电源、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发现学生违反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制止并及时教育;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还需要根据地域性或季节性在某些方面进行特别强调,公路边的学校要特别注重交通安全教育,春季应加强对学生的防火教育,夏季注重指导学生如何防雷,防止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要杜绝学生去山塘水库游泳,冬季注意防滑防冻等等。抓好细节性的工作关键在于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接触面最广。学校应以班级为抓手,充分发挥班主任安全管理的职能。争取把每一项细节性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只要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在工作中不要掉以轻心,提高警惕,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一定能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工作任务长效化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学校应当把安全管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应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得以着重体现。学校开展活动的日程安排表中要包括以安全为主题的活动,如安全生产大讨论、安全事故疏散演练等。学校平时要加强安全工作日常管理,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大型集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逢会必讲,班级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学校一定要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安全工作的弦永远都不放松。

预防顶板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篇6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按顶板事故的范围的不同,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型冒顶事故。

(1)局部冒顶事故

特点:这类顶板事故的特点是范围(一般约2-3m)和冒顶高度较小,对生产的影响不是特别严重,因而容易被忽视。局部冒顶事故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事故一般在有人工作的部位发生,加之预兆又不十分明显,因此极易造成人身伤亡。

(2)大冒顶事故

特点:事故的特点是垮落面积大,来势凶猛,时间持久,常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设备、器材遭受大量损坏,往往造成生产中断。

2、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

综放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及巷道翻修地点和已形成的巷道。

3、综放工作面及前后顺槽顶板事故原因(1)综放工作面

★ 支架初撑力低; ★ 移架不及时; ★ 空顶面积大、时间长;

★ 综放工作面放煤高度超规定要求; ★ 工作面过构造带;(2)前后顺槽 ★ 超前支护长度不够;

★ 有连续多棵失效单体; ★ 有连续多棵折梁断柱现象。

(3)综放、综采工作面过空巷

★ 过空巷时揭露空巷面积过大;★ 空巷顶板破碎;★ 支护强度不够。

4、开拓、掘进巷道及翻修地点顶板事故的原因:(1)岩层层理、节理裂隙发育。

(2)巷道存在超挖、超高等现象,支护失效,空顶距大。

5、已形成的巷道顶板事故的原因:(1)巷道失修。(2)受采动影响。

6、综放工作面安装及回撤顶板事故的原因:(1)综放、综采工作面安装:

★ 切眼断面过大,支护失效; ★ 支架不接顶,造成顶板悬空; ★ 扩帮超前支架安装距离过长;

★ 支架安装完后连续多台支架初撑力不够。

(2)综放、综采工作面回撤

★ 铺网质量不好; ★ 工作面支护强度不足; ★ 回撤期间支架不完好; ★ 网漏矸、漏煤没有及时处理。

7、顶板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

(1)局部冒顶事故多发生在巷道和掘进工作面中,采煤工作面的两端,工作面内煤壁、放顶线、断层破坏带附近以及陷落柱也较容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容易造成巷道的堵塞,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破坏巷道内的设备、设施同时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等。

(2)大型冒顶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易产生飓风,导致支架损坏,破坏工作面内的设备及进回风巷道和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等,且容易引起水害事故发生,使工作面无法正常生产。影响矿井的正常通风,致使生产秩序紊乱,瓦斯浓度增大也有可能造成工作面内人员的伤亡。

二、安全技术措施

1、预防综放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综放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内容全面、具体、可行又可靠的、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且必须经矿领导会审、签字方可实施。

(2)尽量采用先进合情、合理的开采工艺、技术和装备材料。

(3)合理确定作业方式和安全生产组织、组合形式,合理劳动组合及人员定岗分工,以人为本,因材施用,从人的第一要素上把好顶板安全关。

(4)必须专门编制回采工作初次放顶,预防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采面收尾结束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和确保措施贯彻落实,确保特殊情况下顶板安全的组织保障措施。

(5)合理确定回采工作面采场布置形式、支护方式、循环方式、回柱放顶步距、控顶及老空区处理方式,并根据采场压力,回柱放顶后老空区冒落情况 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6)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采场的每个细节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隐患、险情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

(7)无论采用何种落煤、运煤工艺及方式都必须执行随采随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8)回采工作面遇地质变化构造带必须编制针对性强的安全技术处理措施,严禁现场工人无规、无序、随意处理而酿成灾难。

(9)回采工作面必须保持三直一平两畅通,支护质量规范标准化,上、下安全出口畅通。

(10)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必须备有使用量10%以上的单体支柱、枕木和背板等备用支护材料。工作面备用支柱、π梁的数量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并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11)老顶来压期间工作面压力较大,煤壁片帮较严重,且伪顶在支架前梁上方破碎易脱落。因此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将支架升紧升牢,并及时打出伸缩梁、打开护帮板,调整支架架间距,减少空顶面积,防止片帮、冒顶的发生。

(12)大力开展顶板观察工作,掌握顶板活动规律,进行顶板来压预测预报。生产技术科成立顶板管理小组,安排专人负责顶板观测和管理工作。利用综采支架压力观测系统,观测采面顶板来压状况、支柱载荷、支柱活柱下缩量及顶板破碎度和支架工作状况。利用顶板离层观测仪观测工作面上下顺槽顶板下沉量,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顶板来压步距、强度压力显现规律进行分析,为我矿采煤工作面预防冒顶、片帮提供科学依据。

(13)为了进一步摸清5#煤层矿压显现规律,为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提 供相应的技术参数和分析研究液压支架工作的状况,并为安全生产和今后

支架选型提供科学依据。工作面的矿压监测,每10架安装一组压力表,工作面平均布置10条测线(即安设10组园图仪),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每班在操作支架结束后都必须将支架升紧,保证支架的初撑力不低于24Mpa。两顺槽的矿压观测,两顺槽的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撑力监测采用单体测力仪进行检测,检修班打完超前维护段的单体后由验收员对单体的初撑力进行测量。

(14)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操作,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消灭顶板事故的发生。

2、预防综放工作面前后顺槽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两顺槽超前支护距离不得小于20m。

(2)当顶板压力增大时,要增加单体液压柱,增加支护强度,保证顶板支护效果。

(3)加强端头支护管理,要保证单体柱的支护效果,确保支护单体柱不漏液,失效支柱及时更换。

(4)加强端头压力观察,发现压力增大或周期老顶来压,及时加强支护,确保支护效果。

(5)两顺槽的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撑力监测采用单体测力仪进行检测,检修班打完超前维护段的单体后由验收员对单体的初撑力进行测量,确保支撑有效。

3、预防开拓、掘进巷道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掘进工作面必须按质量标准要求进行顶板支护管理,支护材料、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工作面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最大空顶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严禁空顶作业。

(3)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班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前,必须由班长由外到里先检查已施工段顶帮情况,对顶帮进行敲帮问顶。敲帮问顶工作必须由班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配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顺序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工作要贯穿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及时清理浮煤活矸,防止片帮、离层、掉矸伤人。

(4)严格按照设计循环图表掘进,每次割煤(爆破)完毕,并敲帮问顶后,立即用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

(5)当顶板下沉严重、压力较大时,根据顶板动态检测情况的变化,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如需改变支护方式应立即停止工作面迎头工作,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作业。

(6)支护巷道的锚杆(锚索)数量、间排距、角度、锚固力必须定期检查,保证符合设计要求。

(7)锚索距迎头的距离必须符合规程规定,严禁滞后。

(8)加强巷道贯通的管理工作,在巷道贯通之前,施工单位必须指定专人在贯通地点5米范围内依据顶板实际情况,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贯通后,必须组织人员维护贯通顶板,防止发生冒顶事故。

(9)对开切眼等大断面工程的施工,必须坚持导硐、二次扩帮等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对巷道的支护状况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失修巷道及时进行维修。

(11)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并及时对揭露的煤岩情况进行收集、编录,指导生产。(12)结合首采面的大断面巷道支护试验性研究,找出适应当前采面

特性的支护方式。

(13)综掘巷道遇地质构造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工作: ①加强巷道掘进地段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包括构造分布、岩性变化等)及时制定具体施工方法与安全措施。

②施工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制度,随时注意观察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及时掌握构造带揭露时间。一旦发现异兆要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③当构造带顶板特别松软、破碎时,要采用前探梁支护的办法管理端面不稳定顶板。

④在顶板岩性突变地段,要及时增加锚索数量,加强支护突变带顶板。

⑤综掘队要安装顶板离层监测仪,要指定专人负责矿压观测工作,并及时填写矿压观测记录。要对所有观测数据进行分项整理、统计分析,最后编制矿压观测报告。

(14)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使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必须对顶板离层进行监测工作,为了确保检测工作正常进行,特作如下要求:

①顶板离层监测工作安排:

1)综掘巷道施工期间,必须按规定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装距离要符合监测要求。

2)目前我矿综放、综掘巷道使用BWY-10型顶板离层指示仪,掘进过程中每隔50米布置一个测点,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一套,安装初期每天由综掘队监测一次。3)工作面开采后,由综放队进行观测。

4)观测数据及时报生产技术科进行分析。②顶板离层监测技术要求:

1)负责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照本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2)进行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BWY-10型顶板离层指示仪的使用方法和读数以及计算方式。

3)安装顶板离层观测仪,第一卡爪必须布置在巷道顶板的老顶中,眼深不小于8米,第二卡爪安装深度不小于6米,安装在眼内的两个卡爪必须牢固可靠,眼口盘必须紧贴巷道顶板安装牢固可靠,严禁松动,防止掉下。

4)安装BWY-10型顶板离层指示仪时,先检查深部和浅部两个横管上的游标是否零活可靠,安装时必须将两根钢丝绳捋顺,严禁将两根钢丝绳绞在一起后安装,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5)检测工作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每次观测的数据必须及时的填写在记录表上,并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巷道顶板下沉量和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反应出的矿压现象,总结巷道顶板应力变化情况,为巷道支护提供依据,进一步改进支护参数。

6)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爱护观测仪,必须将测点保护好,防止将测点喷住或损坏离层观测仪,严禁人为破坏观测仪。

7)技术人员每次收集观测数据后,详细记录观测日期,观测数据,将每次观测所得数据及初始数据及时记录在现场的数据牌板上,并计算各部分位移量。8)技术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观测并及时将数据填入矿压观测表,对所

有数据进行分项整理,报送生产技术科。

4、预防已形成巷道及处理翻修地点顶板时安全技术措施。

(1)已形成的巷道顶板围岩压力增大时,可能出现巷道发生变形、顶板网兜、顶帮漏煤(岩)等现象,甚至发生冒顶。当出现这些情况时都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2)开工前,先检查工作面地点的瓦斯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禁止入内。

(3)施工作业前,要由外向里认真检查,用铁揪和镐处理掉顶帮活煤活矸,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4)整个施工期间,要按先外后里、先支后拆、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顶后帮的方法来进行施工作业,并且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5)当出现顶板掉碴,用长把工具敲击时发出沉闷的声音或岩石有清脆的断裂声,支柱急剧下降,顶板淋水增大等情况,均为冒顶事故的先兆,应立即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6)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退路畅通。

(7)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必须派跟班队长进行跟班,统一指挥,现场把好质量关与安全关。

(8)维修巷道时,应加强支护,必要时应先采取临时支护措施,防止冒顶伤人或堵人。

(9)维修倾斜巷道时,为确保安全,必须停止提升。

(10)维修巷道时,应将巷道内的积水、淤泥、浮煤、矸、木材等杂物清理干净,保持巷道畅通。(11)应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巷道规格质量符合要求。

5、预防综放工作面安装及回撤顶板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安装前必须对切眼的顶板活动进行监测、分析,顶板活动异常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眼断面和支护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工作。

(2)对于破碎顶板,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和施工方式,保证切眼安装期间的顶板安全。

(3)安装前对工作面所有的顶板支护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失效、缺失的锚杆、锚索及时补打,上好托盘及时进行处理。

(4)安装前,技术员、验收员对切眼的顶板离层监测仪进行检查,确保完好正常无失效,如检查发现有存在问题的必须及时更换,保证能够正常监测顶板的变化。

(5)安装期间,每班验收员观测顶板离层仪的数据,并做好数据记录台账。

(6)安装前切眼必须打设起吊大件的锚索,安装过程中起吊大件严禁使用支护锚索、锚杆。

(7)切眼运输过程中如设备有超高或超宽拉烂的顶网、帮网及钢带时,必须及时进行修复更换。

(8)工作面回撤时停采线应避开断层、顶板破碎带和周期来压区等顶板非正常区域。

(9)做通道割煤与移架工作必须配合作业,当拉架速度跟不上割煤速度时,必须停机等待,避免长时间大面积空顶。

(10)割煤期间,移架工作必须由单人作业。严禁多架同时前移,而 出现大面积空顶。

(11)移架后必须将支架升紧,且顶梁与顶板接触后,必须给支架持续送液3-5秒,从而保证支撑有力。

(12)作业过程中发现支架咬架、挤架、歪斜、泄压不接顶时,及时对其支架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13)加强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检修维护工作,确保支架的支护强度和支护质量,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4Mpa。

(14)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两平、一净、两畅通”的质量要求。

(15)严禁随意损坏和拆除矿压观测设施和支架的压力表。(16)回采工作结束后,回撤通道必须保持顶板支护完好,工作面保持最小控顶距。

(17)通道顶板支护采用锚网支护,锚杆的打设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18)打锚杆与割煤的距离不得超过20m,煤机割煤后停机等待,及时打设锚杆、护顶。

(19)安装锚杆时,托盘必须要符合要求,并按照规程要求上齐,紧贴顶板,确保锚杆支护锚固有力。

(20)支架撤出后,必须及时在空顶处打单体支柱维护顶板,防止大面积垮塌,且支柱必须打在π型梁下,严禁直接打在金属网上,而损坏金属网。

(21)空顶单体液压支柱严格执行先支后回操作制度,随时保证3-4m的控顶距,严禁超长度控顶或控顶距不够。(22)人员进入作业地点前,必须由当班安检员、带班班长检查工作

地点的顶板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方可作业。

(23)在支架撤出后按规程规定及时打设单体支护护顶,支柱必须有向老塘侧的迎山角度。规定密集柱距0.3m,第二、三、四、五排柱距0.6m,顶板压力大、破碎时加大支护密度。

(24)人工回柱时遇有顶板变化。离层、大面积悬顶、高冒区等,人工回柱不能保证安全时可使用绞车回柱。

(25)回柱前必须工作地点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并对作业点附近的单体液压支柱进行二次补液,必须清除附近杂物,保证退路畅通。

(26)回柱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严禁在控顶区内提前回柱及单人作业。

(27)支架撤出后发生钢丝绳拉断网破后,要立即对回撤茬口进行加固,控制顶板矸石冒落。

(28)由于顶板压力过大造成单体支柱被推移、挤歪、压断时,及时予以加补。

(29)在降架回撤前,先对破裂的铁丝网进行修补,漏顶的用戗楔与笆片、板皮加固;然后,支架每移出一个行程,再对其露出的金属网部分进行打支撑点柱,直到整台支架撤出。

(30)发生断绳或支架撕裂铺网较严重的,也可在其下面适当加密点柱,或打上小木垛,直到控制住顶板为止。

(31)回撤使用的单体支柱必须完好,严禁使用泄液不完好支柱,支柱初撑力必须符合要求。

(32)回撤期间安排专人对工作区域的顶板进行随时观测,并做好观 测情况记录。

(33)必须保证泵站压力达到31.5Mpa,支架初撑力达到额定值的80%以上。

(34)回撤期间保证支架各供、回液管路完好无破损,严禁出现“跑、冒、滴、漏”或“阀组串液”等现象。

(35)必须保证工作面支架支撑立柱各安全阀完好,立柱不泄压,阀组不串液,且安全阀工作阻力与支架工作阻力相匹配。

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何家堡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暑假学生安全事故预防 篇7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1 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1.1.1 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 可以说, 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

因此, 我们必须对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 从而, 达到改进或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1.1.2 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⑴人的不安全行为,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所谓人的原因, 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人在生产活动中, 具体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 (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 、奔跑作业、送料过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未使用防护用品;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

⑵物 (设备) 的不安全状态, 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对建筑行业来说, “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不安全的情况有:施工电梯的限位失灵, 造成冒顶;塔吊的钢丝绳脱丝;未及时更换, 造成钢丝绳断裂, 掉物坠落;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 造成电线失火等。

⑶不良的生产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也是片面的, 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人的过失的背景条件, 即不安全环境, 如照明光线过暗或过强导致作业现场视物不清;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有油或其他影响环境的东西等。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 就是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现场, 事故发生率较之杂乱的现场低。到处是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 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 不但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而且会引起人的烦躁情绪, 从而增加事故隐患。当然, 人文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业从领导到职工, 人人讲安全, 重视安全, 逐渐形成安全氛围, 更深层次地讲, 就是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 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

⑷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 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 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

由此看来, 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 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 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 并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

1.2 建筑安全的管理措施

1.2.1 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 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 并要定期培训, 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 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1.2.2 加大科技投入, 做好科研合作

鼓励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 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 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和装备, 淘汰落后工艺, 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 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制约作用, 从而把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1.2.3 加强风险评估, 做好重点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 作出评估, 并对每个项目具体化, 做好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1.2.4 编制安全措施, 执行科学程序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 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遇有特殊作业 (深基坑、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 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1.2.5 搞好“五定”, 认真落实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 即定整改责任人, 定整改措施, 定整改完成时间, 定整改完成人, 定整改验收人。

1.3 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1.3.1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

⑴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这种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 因此, 其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安全文化。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 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作为总承包方, 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 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 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形成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形成全员安全文化, 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 保障人员安全。全员安全文化是新的项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⑵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 有四个转变, 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⑶全员参与是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下,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组织, 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 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 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 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 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 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 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1.3.2 安全目标管理模式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 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 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

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 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 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 逐级向下分解, 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 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 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 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目标要具体,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 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 伤害严重指标, 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 目标不宜太多, 以免力量过于分散, 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 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 以便考核和衡量。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2.1 以法治人

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以制度管人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的设置, 要结合建筑安全的特点, 按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 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2.3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体, 实行“一条龙”管理, 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 切实解决“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

2.4 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为了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效果, 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⑴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 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正确引导新门型脚手架按国家建筑安全规范搭设使用;严禁钢管、毛竹混插;淘汰毛竹脚手架。

⑵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 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 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 严惩钢木混支, 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 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⑶高度重视基坑支护。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 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 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潜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⑷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 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水平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⑸规范现场施工用电。重视采用TN-S系统, 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间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 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⑹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如塔吊、井架、物科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等的安全防护。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

⑺规范井字架的搭设。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 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⑻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 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 重视设备的防护, 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动作, 重视接规定要求资料建档。

⑼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装置, 重视现场防火和施工现场标牌的设置。

⑽加强和规范现场文明施工。重视文明施工意识宣传, 抓现场场容场貌、硬地化、通道、材料堆放、工完场清、排水系统、封闭治理, 高度重视和规范生活设施。

⑾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统一采购合格防护用品, 妥善保管,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⑿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季节性施工造成事故的突发性较强, 应从防护、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2.5 应急求援

应急求援措施是指事故发生后为抢救遇险施工人员、消除现场危险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现场指挥、组织救援队、配备抢救物资等。这一阶段要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 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做详细的分析, 按照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随时做好处理各种事故的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还有利于施工项目减少财物损失, 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预防对策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尤其是一起高空作业更是容易出现很多安全事故,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控制,促进安全生产已经势在必行。

二、常见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

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的施工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所组成。而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施组织设计、不同的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技术和不同的施工机械来完成。此外,一个建筑物的各个施工过程和一个建筑群中各个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可以有相同的施工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施工顺序。再者,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的施工地点都是固定的,而施工人员都是流动的,施工环境都是变动的;加之建筑施工露天作业多,高处作业多,交叉作业多,手工操作多,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多,因此,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4-2007年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有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施工触电、起重伤害五大类型,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事故统计表明,这五大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临边、洞口、肚口手架、塔吊、井字架、龙门架、外用电梯、模板、施工机械和施工用电10个方面。而人和物在这些方而的各个环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而,建筑施工中要重点关注人和物。

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探讨

1、承包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在很多工程项目都是低价中标,中标企业为了取得利润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中标企业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施工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分包单位为了抢工期和节约资金,便一切从简,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了投标而编制的,不是用于指导施工的。其他的安全制度,也是能免则免,不能免的也只是走走形式。并且当前,工程项目不论具有多高资质的施工企业中标,基本都是由在劳务市场上招聘来的民工施工。据统计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3 100万,占建筑行业从业人数80. 5% 。建筑业吸收的农民工最多,据调查只有4. 3%的民工进行过不到二周的企业知识与技术培训。这些民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使得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班子这一层,落实不到施工队伍身上,操作人员不了解或不熟悉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又因缺乏管理,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2、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在施工场所和作业项目之中由于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造成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如:电缆绝缘层破坏会造成人员触电;压力容器破裂会造成有毒气体或可燃气体泄漏导致中毒或爆炸;脚手架扣件质量低劣给高处坠落事故提供了条件;起重机钢绳断裂导致重物坠落伤人毁物等。

3、安全管理缺陷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防范措施不当、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等。管理缺陷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

4、缺乏建筑工地安全环境文化

建筑工地的环境色彩在建筑物未装饰装修之前,是以混凝土的青灰色和建筑材料的土黄、土红色等沉闷的色彩为主色调的,其不仅对作业者心理产生影响,而且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95%以上的作业者表示,当离开建筑工地,接触到鲜艳多彩的颜色和绿色植物时心理就会有极大的放松感,看到趣味内容的安全卡通画时紧张的心情和烦躁的情绪迅速能得到缓释。大多数人认为建筑工地的色彩和安全生产有密切关系。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交叉、流动性作业多,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重复单调,长年在此环境中作业,容易使人产生郁闷、烦躁的情绪。当作业者受到生活或工作上意外的刺激时,其视觉和心理再受到建筑工地浮躁色彩及杂乱环境的影响,便更激化了其焦虑、忧郁和不安的情绪,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加强建筑安全事故控制的对策分析

1、规范承包管理体系

(1)建立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层企业结构的建筑业市场,总承包企业要做大做强,提高科技水平;专业承包企业要做精,提高技术水平;劳务分包企业要规范,也要提高技术水平。就目前来讲,要大企业比例关系。

( 2}取消“包工头”交易環节,把农民工直接纳入劳务分包企业管理。“包工头”群体滋生的真正土壤在于专业承包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为了企业利益,用工不规范,专业承包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为了减少工程成本与一线工人的管理成本,尽可能使用廉价农民工,但由于招工渠道不畅通与单一,这些企业只好与“包工头”合谋,一是利用“包工头”的招工“通道”,二是利用“包工头”对同工进行管理,因此取消“包工头”环节,加大对专业承包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的用工违规惩罚力度必不可少。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要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不同属性,从不同侧面去研究和把握,要将其综合起来,并根据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部门和有关管理人员分别主管工作的范围有重点地去实施管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企业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培训体系;设立内部监督检查机构,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措施、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应急响应体系等。

4、优化施工作业环境

用绿色来调节作业者紧张、烦躁的情绪,更可增添其安全作业的信心。根据作业环境的光照,设计适宜的采光。在建筑物室内适当增大照明,偏多采用中性色彩。对光照不足的作业环境,操作工具的色彩要有明亮的色调,以此增强作业人员的信心,对激发作业者的劳动情绪,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外来干扰,抵御事故潜在因素都有一定的作用。在危险作业处使用“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同时,再辅之以色彩鲜艳、活泼逗人的卡通人物画来提示,使有危险行为的作业者在临近不同的危险区域时,被醒目有趣的卡通人物提示或制止,通过情趣调节,诱发人快乐的感觉,在瞬间缓解烦躁、忧郁、紧张的心理.从而使不安全的作业行为在轻松中得到纠正。

五、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建立健全安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隐患,从而促进施工的安全性,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人本效益。

参考文献

[1]耿亚杰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 郑州大学 2009-12-06 硕士

[2]段联保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建筑安全 2011-11-05 期刊

[3]蒲小平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长安大学 2012-09-28 硕士

上一篇:初中物理分层次教案下一篇:中小学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