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浅谈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通过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相关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环境问题分析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优化,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报告、社会实践、视频资料、学生分组展示环境与健康热点问题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把控和学生课业结束后的考核方式,达到大学教育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及参与社会活动所需技能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环境污染与健康;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前言

通识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也提倡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即是在古代我们的学者就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很古老,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自由人教育”,实行对话式、散步式和讨论式的多学科教育。到了近代,通识教育最先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其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及参与社会活动所需技能等内容。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也逐步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推行通识教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学生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因此,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也越来越受学生们喜爱,高校对此类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但是,课程的开设过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课程内容偏理论,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传统;授课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轻实践等。改革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提升高校本科生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意义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对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健康是人类生存之本,幸福之源。研究发现,单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癌症大约仅有5%,而80%的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我们不能改变基因,但可以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学生可通过学习和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合理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也逐渐开设了环境与健康类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环境毒理学,环境中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因素,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目标是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环境和健康问题的浓厚兴趣[1]。

二、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通识教育课程存在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近20年的文化素质教育使我国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育过程的重心也从知识转移至学生,同时,逐渐意识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知识和素养的重要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课程设置不合理、实施制度不够完善和教学方法存在不足[2]。近年来开设起来的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专业性强;内容偏理论,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传统,还以过去填鸭式教学為主;授课内容不能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轻实践等。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足是阻碍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教师的素质偏低,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进行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很难开展深入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期末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影响通识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3]。

三、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优化课程理论知识,将环境与健康相关理论与实际环境问题分析相结合;改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报告、社会实践、视频资料、学生分组展示环境与健康热点问题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成效;更新考核方式,使其更能综合反应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近年来,公众对环境污染与健康的话题越来越关注,更多的专家和学者把科学研究也集中在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上。每年新英格兰杂志、柳叶刀、JAMA等医学权威杂志均发表多篇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研究论文和综述。在环境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中逐年增加最新的研究报道和内容,使学生了解并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进展,提升学生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浓厚兴趣。

2.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并重。在环境与健康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并加入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我们可以雾霾作为主题,先讲解其概念、来源、形成原因、健康危害及防治技术,然后介绍最新的研究数据,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烟雾事件。同时,带领学生在校园不同功能分区采集大气细颗粒物并进行浓度测定。课后则让学生自行查阅家乡的相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及防治情况,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样可将环境污染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革教学模式。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讲授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通识教育课程,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报告、社会调研、视频资料、学生分组展示环境与健康热点问题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PPT、视频和音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式,结合实际的环境问题进行知识传授,通过提问与抽查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行学生参与的讨论式教学。课堂上还将开展环境污染问题案例分析与讨论,将多方面环境污染案例展示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讨论过后提交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根据课程理论知识,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的最后几次课将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分组展示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热点问题来培养学生独立收集资料、语言组织、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的能力。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查阅最新的研究结果和相关资料,最后通过PPT汇报的形式,在课堂上将所选的热点问题进行充分展示。

4.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本研究将改变过去以开卷、闭卷或写论文等形式的考核模式,将学生课堂上提交的案例分析讨论与环境污染与健康热点问题的展示情况作为考核模式,更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及其团体协作等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通识教育课程在高校已受到学生的极大关注,教师可通过对多学科交叉知识的涉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当代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环境污染与健康类通识教育课程也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断扩展相关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增设多个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互动网络,并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达到拓展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等目标。

参考文献:

[1]章丽萍,何绪文,侯嫔,张凯.浅析环境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103-104.

[2]王路,程翠林,赵海田.中国高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二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48-49.

[3]梁伟东.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2):130-132.

作者:信丽丽

第2篇:关于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几组数据

▲新华网2009年3月曾報道,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

▲卫生部组织的室内空气污染国际研讨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所导致的超额死亡达11.1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由装修污染导致的。

▲卫生部2007年公布的全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俗称“中央空调”)抽检结果显示,其合格率仅为6.2%。空调通风系统由于长期运行、清洁不当等原因,已经成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的又一主要污染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2009年5月提供的一项调整结果显示,目前我国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程度高出室外5410倍,有300多种污染物威胁着人们健康。(文章代码:1816)

责任编辑

赵 柠

作者:赵 柠

第3篇:海洋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介绍了常见海洋污染物的分类并根据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分析了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生存的危害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污染物;迁移转化;人体健康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在这个孕育了生命的地方生活着种类和数量繁多的海洋生物。人类也在海洋生物和海洋能源等方方面面与海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地球的表面积中海洋约占70%里面有着无尽的宝藏其中不仅有鱼、虾、藻和贝类等生物资源还有海上油田、潮汐能和海洋生物能等。随着人类活动空间和范围的扩大海洋污染源也在不断增加。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防治难、危害性和持续性强等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程度。本文拟从海洋污染物的分类、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和海洋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使公众意识到海洋污染的严峻性最后结合海洋污染的研究现状提出对策和展望未来。

1海洋污染物定义

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可能会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质量、海水正常使用价值甚至是人类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这些有害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海洋污染物[1]。

2海洋污染物分类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方式等把常见污染物分为以下几大類:

2.1石油

指石油在开采、运输、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泄露和排放引起的污染包括原油和从原油分馏成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以及经裂化和催化过程重整而成的各种产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的开采、炼制及海上运输等海上作业日益繁多海底油井管道泄露、船舶碰撞溢油事故等过程中污染物流失而直接排放或间接输送入海洋[2]。这是当前海洋中主要的量大、面广的污染物一次石油泄漏可将几万乃至数十万吨石油暴露海面这让海洋生物生存和海上活动都面临影响[3]。

2.2重金属

海洋中重金属来源有岩石、土壤的风化侵蚀和工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这两大类主要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和磷、硫、砷等非金属。绝大多数污染物来自人类发展工农业产生的废水、废料和煤与石油燃烧生成的废气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径流输入和直接排放等方式进入海中[4]。这类物质入海后往往是河口、港湾及近岸水域中的重要无机污染物[5]或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或蓄积于海洋生物体内而影响其利用价值。

2.3农药

有汞、铜等重金属农药、六六六等有机农药和多氯联苯等。主要是森林、农田等施用农药的残留不经过处理而随水流迁移入海或逸入大气后经搬运而沉降入海[6]。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的性质不稳定[7]极易在海洋环境中分解并能在海水中长期残留对海洋的污染较为严重并因它们疏水亲油易富集在生物体内对海洋生物危害尤大。

2.4放射性核素

主要来自核武器爆炸、原子能工业、核动力船舰等的排污和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包括铈-114、钚-239、锶-90、碘-131等其中锶-90、铯-137和钚-239的排放量较大半衰期较长对海洋的污染较为严重[8]。由马树森研究鱼类受放射性物质影响可知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影响极大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9]。

2.5微塑料

塑料是一种持久性聚合物[10]化学性质稳定极难降解以至于可在环境中存在数百年乃至更久。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物[11]主要是人类或船舶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和雨天冲刷进海洋中的陆地掩埋的塑料垃圾等。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在太阳光的辐射下会发生光降解并破碎从而形成微粒直径小于1 cm甚至更小的碎片[12] 21世纪初Thompson[10]首次用“微塑料”来定义这种碎片。海洋中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碳酸酯这7种常见的微塑料[13]。微塑料自身的毒性会对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渔业资源产生较大的危害。2016年欧洲统计局[14]公布了全球塑料生产总量报告该报告指出全球共累计产生3.35×108吨塑料这么多的塑料一但进入海洋其产生的生态效应不容忽视。

3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

3.1迁移转化定义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迁移的结果导致局部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综合毒性强度发生变化使之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这一过程就叫转化。

3.2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2.1石油作为一类成分复杂的混合物石油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也较为复杂石油在海洋中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迁移[15]。颗粒物通过吸附、沉淀石油污染物将其带入到海底沉积物中颗粒物的表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其对石油的吸附作用石油迁移的速率与颗粒物的沉积速率有关。海洋中石油的转化包括海洋生物的摄入和微生物的降解两个方面。汪守东等人建立的双层数学模型指出石油的迁移包括对流、扩散、附着、沉降等转化包括挥发、溶解、降解等[16]。

3.2.2重金属重金属在海洋中分为溶解态和悬浮态大部分重金属迁移转化以溶解态的形式在生物体内富集。重金属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可通过海水介质、生物介质、海底沉积物的途径生物介质途径是低等生物富集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累积对高营养级生物造成危害。生活在不同水层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的来源不同生活在上层水体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来源主要是水体生活在底层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来源主要是海底沉积物[17]。

4海洋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及对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海洋生物的食入逐年增长但这却成为人类暴露于各种化学污染物中的重要途径之一[18]。以下通过几种海洋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环境方面的影响来介绍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1石油污染

海洋表面的油膜覆盖会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19]浮游植物作为生物链的最底层它的减少就会造成其他高营养级生物数量的下降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石油污染还会直接影响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和鸟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20]。受到污染的水质会损害海洋生物的身体质量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同时海水具有的流动性特点会使石油在风浪和潮流的作用下四处扩散从而损害人类的其他正常合法活动。

4.2重金属污染

海洋中的重金属主要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富集。有研究表明当鱼类以浮游动植物为食时体内Cd含量较高;以固着藻类为食时体内Cu含量较高;以底栖生物为食时体内Zn含量较高;以杂食为食时体内Pb含量较高[21]。Tessier等[22]指出, 如果海洋生物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则往往会造成富集。当人类摄食海洋生物的时候它们体内的重金属便会随着能量流动进入人类体内影响人类的健康[22]。

4.3放射性污染

海洋中的放射性污染物释放出来的放射性辐射通过改变海水中的营养成分来改变生物的细胞结构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23]。人类如果摄食了被放射性污染物污染的海洋生物则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在海上作业的人员如渔民、养殖人员等也会因放射物的直接辐射而对身体产生危害。

4.4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粒径较小极易被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海洋生物误当成食物而摄取。研究发现[24]微塑料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及代谢系统、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其存活率降低并且还会导致生物的组织发生病变和炎症反应。且微塑料可沿食物链传递较高营养级的海洋生物可通过捕食低营养级生物而间接地摄入微塑料[25]。所以人类如果食入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则微塑料就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参考文献:

[1] 李云峰刘欣娜韩丽娟.海洋污染物的分类标准及包装运输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3(10):74-77.

[2] 何松涛闫凯.石油污染生物降解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190.

[3] 陈建秋.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影响和防治[J].节能与环保2002(30):15-17.

[4] 吴俊霖.浅谈有机色素化学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危害[J].世界有色金属2016(24):216-217.

[5] 李荣林李优琴沈寿国等.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05(4):1-3+25.

[6] 王未黄从建张满成等.我国区域性水体农药污染现状研究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3,39(5):5-9.

[7] 刘一飞董彬.海洋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J].绿色科技2017(8):56-57.

[8] 饶苗苗郑立莉.放射性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及展望[J].江西化工2018(4):29-33.

[9] 马树森.海洋放射性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与人类的关系[J].环境科学丛刊1983,4(5):22-27.

[10] Thompson R C,Olsen Y ,Mitchell R P,et al. Lost at sea:where is all the plastic[J].Science,2004,304(5672):838.

[11] 王维徐桂亮.海洋中的塑料和微塑料污染[J].科技风2019(13):123+126.

[12] 张凯孙红文.(可降解)微塑料颗粒吸附有机污染物及对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8,37(3):375-382.

[13] 李文环金尚忠陈玲玲等.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常用塑料快速鉴别[J].塑料工业2016,44(12):124-127+137.

[14] 驻乌克兰经商参处.全球塑料生产创新高[N/OL].(2018-05-22)[2018-07-10].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805/20180502738977.shtml.

[15] 刘月峤丁爱中刘宝蕴.地下水位波动带中石油烃污染迁移转化规律综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24):172-178.

[16] 汪守东沈永明郑永红等.海上溢油迁移转化的双层数学模型[J].力学学报.2006(4):452-461.

[17] 李小超岳小龙张永慧.水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风险评价[J].广东化工2018,45(21):70-71+77.

[18] 高振会杨建强崔文林等.海洋溢油对环境与生态损害评估技术与应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4.

[19] 高振会杨建强王培刚等.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的理论、方法及案例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2.

[20] 于占国.日本海洋溢油迁移与转化研究概况-Ⅱ海洋溢油的乳化 [J].海洋环境科学1988(3):61-66.

[21] 赵红霞詹勇许梓荣.重金属对水生动物毒性的研究进展(二)[J].内陆水产200328(2):36-38.

[22] Tessier L,Vaillancourt G,Pazdaernik L.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admium and mercury kinetics between the short-lived gastropod Viviarus gorgianus(Lea) and Peecypod Elliptio complanata(Lightfoot),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1994,85(3):271-282.

[23] 張秀茶.海洋放射性污染对鱼类的危害[J].海洋科学1984(4):40-43.

[24] 武芳竹曾江宁徐晓群等.海洋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J].海洋学报2019(2):85-98.

[25] 刘强徐旭丹黄伟等.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7,37(22):7397-7409.

(收稿日期:2020-04-02)

作者:代婧炜 陈澳庆

第4篇: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较为重要的有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卫生保健服务因素四大类,其中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一、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

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对有毒物质的富集放大是惊人的。研究表明,工业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镉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种植的水稻等农作物含镉量超标,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粮食、蔬菜等,导致体内镉负荷逐渐增高,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急性或长期吸入含镉烟尘可引起肺部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乃至肺癌。长期、低剂量接触镉污染主要产生的肾脏病变,表现为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尿中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镉中毒时,肾脏对钙、磷的吸收率下降,对维生素D的代谢异常,长此以往,可导致镉接触者的骨质疏松或骨质软化。镉还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睾丸的肿瘤。都是由于食物链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结果。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1692年由于患严重的失眠、消化不良、健忘、忧虑及妄想等症状而与世长辞。100多年后,人们分析了这位大物理学家的头发样品,

发现牛顿死于铅、砷、镉中毒,这些元素都是牛顿用金属做炼丹实验时泄露出来的。牛顿当年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身体吸收了他的炼丹元素,并因此而丧生。

三、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般来说,重金属往往分布在人体的骨骼内,而有机农药则往往分布在脂肪组织内。毒物长期隐藏在组织内,并能在组织内富集,造成机体的潜在危险。人体的肝、肾、胃肠等器官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生物转化作用。其中,以肝脏最为重要。污染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氧化还原和水解,这一代谢过程主要与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有关;第二步是结合反应,一般经过一步或两步反应,原属活性的有毒物质就可能转化为惰性物质而起解毒作用。各种污染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经肾、消化管和呼吸道排出体外,少量经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种分泌液排出,也有的通过皮肤的新陈代谢到达毛发而离开机体。不同的污染物对身体危害的临界浓度和临界时间都是不同的,只有当环境污染物在体内蓄积达到中毒阈值时,才会发生危害。

近年来连续不断的新型疾病,让我们不得不担心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否还能让我们继续生存下去。据不完全统计,自1977年在扎伊尔出现的埃博拉出血热,到2003年中国出现的SARS,世界各地已经爆发了十多次疾病大流行,加上最近肆虐欧亚的禽流感,让人们忍不住要问:问何现在传染病爆发的频率如此之高呢?其中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拥有大片热带雨林的南美洲和亚洲如今已难见到往昔的景象,而人类活动的破坏,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的也受到了大量破坏。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不平衡,需要想土地索取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南美洲大量贫民窟也逐渐融入城市,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各种疾病和瘟疫的发生。对1998年在马来西亚爆发的由尼帕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表明,这场疾病的爆发与砍伐森林密切相关。由于森林面积大量减少,食物不足,迫使狐蝠从世代栖息的森林迁移到农舍果园觅食,而马来西亚的很多养猪场和果园相邻,猪吃了被狐蝠污染的的果实,从而把致命的病毒带到人类社会。其次,人口流动使疾病传播速度加快。疾病很可能会随着人们的四处活动而传播。世界流感大流行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瘟疫。其首发地是美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远征军带入法国而在法国大流行,次年1~5月传遍全球;还有2002年在我国广东首发的SARS,在短时间内大量传播,人的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么,这些污染主要都来自哪里呢,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占主要因素。

我看过一则十分惊人的报道,各个国家的学者,一致认为80%的癌症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之中的有毒污染物增多是我国近来各类怪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我国河南林州每年因食道癌死亡人数为15万左右,而同时发现当地的鸡也有很高的食道癌发病率17.5万;江苏省启东县肝癌发病率很高,而当地鸭子肝癌发病率也很高。这些人畜共患的问题,

更加揭示出健康对环境的依赖性。因此,制约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往往造成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当污染物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常会造成急性危害。历史上的公害事件,都是急性危害的例子。当污染物长期以低浓度持续不断地进入人体,则会产生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例如,大气低浓度污染引起的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及低剂量重金属铅引起的贫血、末梢神经炎、神经麻痹、幼儿脑受危害而引起学习和注意力涣散等智力障碍等。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远期危害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资料表明,人类癌症由病毒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超过5%,由放射性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在5%以下,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90%。而致癌的化学物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污染物。例如,砷化物、石棉纤维、煤烟中的苯类、二氧化硫、农药等。如位于包钢北部偏西约20公里的沙德格苏木,许多牧民都患有腰背部及四肢关节疼痛,部分人出现骨骼变形,据包头医学院在该地区的调查,儿童牙齿斑釉率为97.63%,成人为89.57%,严重的氟污染不仅损害了沙德格百姓的健康,而且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危机。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大队有万余头羊,后来只活了不过4000头,牧民们生活极端困苦,纷纷洒泪离乡,逃荒到达茂旗等地。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很重视,指派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去调查核实,结果情况基本属实。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的疾病。如电视病、空调病、风扇病。电脑病、以及电磁干扰、核辐射、化学污染等等。仅就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含磷洗涤废水对人体的影响来看,其副作用十分明显。由于高磷洗衣粉的直接、间接刺激,手掌灼烧、疼痛、脱皮、起泡、发痒、裂口,成为皮肤科的多发病,并成为接触性皮炎、婴儿尿布疹、掌跖角皮症等常见病的刺激源。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面对的不仅仅是来自室外的污染,室内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记得有调查表明,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65%的时间在家里。眼下,家庭装修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使儿童的呼吸道疾病陡增。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 污染物的侵害,一方面,因为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中,呼吸量按体重比成人高。另一方面,儿童有大多数的时间是生活在室内。从美国专家对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哮喘病调查中可以看到,在美国儿童中,患哮喘病的占美国总人口的12.4%。此病影响到每个年龄段的儿童,一半以上的儿童不同程度患有哮喘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而其中35%为儿童。据统计,我国儿童哮喘病患病率为2%~5%,其中1~5岁儿童患病率高达85%!环境污染使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智力大大降低,无论从儿童的身体还是智力发育看,环境污染特别是室内空气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室内烟尘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及肥胖症等被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报告指出,尽管空气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室外,但是人们长期生活在室内,因此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空气污染。另外,做饭和吸烟等室内燃烧和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极其复杂,目前已经分析出的3800多种物质。它们在空气中以气态、气溶胶态存在,其中气态物质占90%,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畜牧污染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就拿我国出现的禽流感来说,就上由鸡身上传染到人的身上,从而演变为可怕的疾病,最值得一提的最早出现在英国牛身上的疾病——口蹄疫,这场危机起源于英国,当前,在中东、拉美地区也发现患口蹄疫的牲畜。英国的疫情令人触目惊心:自口蹄疫爆发以来,至今已在国内200多处发现病例,受到侵害的至少达到15个国家。尽管口蹄疫不会直接传染人类,但可以通过人和交通工具传播病毒,使疾病在畜群中迅速蔓延,病畜表现为虚弱无力,无法发育或产奶,直至死亡。

食品污染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1999年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鸡”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

认识到了人们的健康与环境密切相关后,我们就要更加的去善待环境,不能纵容各种破坏环境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与我们的身体健康相互联系、息息相关,只有人和自然和平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切实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第5篇:固体废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Hg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和贝类的体内,人们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鱼、虾和贝类,甲基汞就会引起以脑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孕妇体内的甲基汞,甚至能使患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变形。第二,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 (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

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如图),以及生活垃圾。应当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但是,这些“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6篇: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辨证关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当天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巨大海啸,地震同时引起核电站事故,发生了威胁全球的核泄漏。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中国,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 “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为什么环境污染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关心,特别是21世纪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环境优化的投入,掀起了一轮环境保护热。那是因为历史和现实太多证据表明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娱乐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污染能够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环境致病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各种细菌、病菌);物理因素(噪声、震动、辐射);化学因素(有毒气体、农药、重金属)。下面从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上三个方面来谈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危害人体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1997年6月北京某写字楼暴发军团病,一时间内大楼内有108位人员患病,患病率34.62%,患者出现浑身疼痛,部分人扁桃体发炎、腹泻、高烧。军团病是嗜肺军团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主要来自土壤和污水,由空气传播,自呼吸道侵入。是一种典型大气的生物污染。研究表明,军团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约1年,在河水中存活约3个月。军团病的潜伏期2~20天不等。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伴有寒颤、肌疼、头疼、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病死率高达15%~20%,与一般肺炎不易鉴别。对人体健康威胁极大。

生物污染种类繁多大体可分大气的生物污染、水体生物污染、土壤生物污染、食品生物污染、室内生物污染。它们时刻危害着人体健康。 巴西杀人蜂:据统计因巴西杀人蜂害死亡的人数已达200多人. 艾滋病: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 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人。 霍乱: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外来船只将受污染的压舱水排放到秘鲁海港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造成了1万人死亡。截至2011年1月7日,海地因霍乱死亡3759人。海地全国已有18.1万人感染过霍乱病毒,其中10.1万人在医院接受过治疗。

而今流感、肝炎、霍乱和英国的疯牛病等依然在许多地方扩散和流行。 这一组组数字,这一件件案例无不表明,生物污染极大的威胁人体健康, 物理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物理污染包括光线、噪音、电磁波、核辐射等等方面。可分为视觉污染、听觉污染、触觉污染等。物理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视觉污染,环境颜色太多,太杂乱、太艳、太眩可能造成视觉污染,造成视觉疲劳等问题,影响人体健康。听觉污染也称噪音污染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触觉污染,触觉污染带来的可能会是直接的人身伤害,能太翘、太锋利,择线条过于硬朗的家具,墙面太粗糙,都会使人接触时感到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人体的一些伤害。

还有近期全球关注核污染问题。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核污染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产生放射性气溶胶等放射性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及人体体表产生危害;另一种是随风向扩散产生的污染。

一次次和事故告诉我们核辐射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1986年4月26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当场造成31人死亡,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俄罗斯大约4300个城镇和村庄坐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遭受放射污染的区域。成为引起世界震动的一次核电站事故。截止2006年,还有 超过150万俄罗斯人住在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联合国卫生机构评论说,大约9300人可能死于由放射性污染引起的癌症。

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化学物质(化学品)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因化学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这些化学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也有二次污染物。在现今的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无一不被化学物所包围: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吃着合法或不合法色素染过的食品;有些动物性食品中可能含有药物和农药,还可能食入有害动、植物毒素等;走在街上,不可避免地吸入由于天然气燃烧或从家具、装修材料中溢出的化学物;吸烟过程可使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吸入多达几百种化学物混合的烟雾,其中包括致癌物;化妆品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这里以甲醛和重金属为例说明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刺激作用。甲醛对人体的眼睛、嗅觉、呼吸道的刺激影响较为严重,吸收过量甲醛容易造成嗅功能减退、嗅敏感降低。

2、毒性作用。长期慢性吸入甲醛浓度0.45 mg/m³,可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增加。中毒症状包括头疼、衰弱、焦虑、眩晕,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吸入高浓度(>60~120 mg/m³)甲醛可导致肺炎,喉和肺水肿,支气管痉挛,喘息,泡沫痰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3、致癌作用。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甲醛的癌症发病率(97.13/10万)显著高于没有接触甲醛的癌症发病率(33.46/10万),P<0.01,相对危险度为2.90。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如日本的水俣病,铅污染、镉污染、汞污染、砷污染、铬污染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推动社会进步,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今天,身体健康被所有的人提上了关注的日程,不管是家庭还是个体,都非常爱护自己的身体。 这二十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们的体魄却越来越虚弱,时刻受到卫生环境的威胁,动不动就是癌症、SARS、禽流感,搞得心神不定,时刻防备危险物质、关注饮食的安全性。

生活在城市,每天都要与这么多的有毒物质亲密接触,被污染在所难免,致癌的几率可想而知。人,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要想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卫生环境,因此人体健康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得不到保障,人的健康也无从谈起。

当今,环境问题已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到了不可不治,不可不议的地步。环境污染时刻威胁着人类健康,让我们饱尝愚蠢破坏自然,破坏环境的代价。在中国这个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大时代背景下,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俨然更是成为了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事关人类健康,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推广使用环保产品,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将保护环境的热情转化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对自己对他人的健康多一份尊重,多一份责任。

第7篇:易经与人体健康 之三

4、按摩经络助长寿《内纲·经脉篇》中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功能,具有“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每天按摩手上五个穴位:商阳、合谷、列缺、内关、外关,一天三次。只要按摩这五个穴位,就能祛病保健康。按摩经络,是人体健康的源泉。以上这些,都体现着易经的养生保健之理,是易经养生保健原理的大放光彩。二关于医药的治病保健,易经寓其理于《否》、《剥》、《未济》、《豫》等卦之中。《天地否》卦的象传说:“天地不交,否。”否为闭塞,邪气入,正气退,则病生。《山地剥》卦说:“剥,不利,有攸往。”剥卦刚柔相杂,阳将剥消,阴长变刚,阳刚剥落,阴盛阳衰,则病生。《火水未济》六三象传说:“未济征凶,位不当也。”未济火在水上,外阴内暗,不相为用,故病生。而有病则须治,《雷地豫》卦六五爻辞说:“六五,贞。疾,恒不死”。意思是六五的疾病,因乘九四元阳之刚,恒久不死。柔而得中道,所以不亡。这里的“中道”,即医疗施治,祛病而康复。人有了病,就要治,因病之不去,健康安在?!中医的医疗之法,由按摩而针灸,汤剂而丸剂,皆理原于《易》。西医的医书,虽不言《易》,但它的成就,也离不开易经的一阴一阳之道。它的发展背景与中医不同,发展的过程也与中医不同,治法也有区别。中医的医疗施治与中药药物的炮制和运用,均系易理的发挥。古时,还专有易医,以易卦测病,以易卦处方,现代也有。皇宫的太医,深通易道。易经的易理不仅内藏于中医的内、外、妇、幼科之中,而且内藏于祖国的武林武术之中。也包括传统的养生技术之中,特别是其点穴之术,解穴之术,更是易理的运用发挥。也是对人体经络、穴道、生理及十二时辰的综合运用。易经《同人》象传说:“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意思是天健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而巽,巽而同也。武林之人以类歌,是审异而致同也。又《同人》卦:“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大川指经络、武林人,以行人体身内之经络,穴道为用。”中医学还以人体主要器官活动的规律,指出在某时辰,因某经的部位穴道不能受伤损以保健。或以某经所属的疾病,以某时服药治疗为好。即:子时胆经,丑时肝经,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同时,养生保健还有食疗法,服用营养品,如健身茶,四季延寿茶,健身蜂蜜蜂胶,国珍松花粉,以及长寿的丸剂,长寿药酒等。近年来,又有五行蔬菜汤,称为防病治病的神汤。由红、白、黄、绿、黑五种不同颜色的蔬菜组合而成,基本原料为(两日量):白萝卜(大约三两,白萝卜叶(三两),胡萝卜(二两),牛旁根(干品约0.5至1两);香菇(三至五枚)。其制作方法,萝卜、萝卜叶及浸水二小时洗净使用,以免中农药残毒。放蔬菜三倍量的水,用不锈钢锅或玻璃烧锅,大火煮至沸腾后,再以小火煮一小时即可。喝不完的蔬菜汤需放入冰箱内冷藏,两天后喝完。应注意的是:熬者时浮在汤水上的泡沫不可去除。饮用蔬菜汤,如果还要饮糙米茶,需间隔15分钟以上,如果服中药需间隔1小时以上,如果服西药需间隔2小时以上。此茶能治癌等二十种疾病。蔬菜汤的创立,体现了易经的五行论,中医源于易经的五行论。河图就是五行论图式,可量化为五行数。以白色入肺,青色入肝,红色入心,黄色入脾,黑色入肾。五色滋润五脏,通过五行合一,产生生化反应,且营养不重复,有二百多种营养产生不可思议的神奇功能。《皇帝内经》有记载:人要健康就要吃五色、五味、五香食物。现代科技的发展,有人破译了“疾病密码”,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肝病的密码为0407,胃溃疡密码为1924,高血糖密码为0709,肺病密码为0004.,心血管病密码0914.中医李山玉医师,根据易经象数原理,创立了数术疗法,又名“八卦象数疗法”,以象数配方,对症施治,以一组一组的数字,让病人默念而生效,可为奇观。民间流传一种特异功能人治疑难杂病的方法,即阳病阳治,阴病阴治,阴阳结合施治等也有特殊的典型效果。现在,我国在医疗方面,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互相取长补短,有效地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大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在医药卫生事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将每年八月八日定为全民健身日,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了保证,因此,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逐年不断提高。三防御意外灾厄与事故的保健,易经也是不乏其论述。《地火明夷》卦的象传说:“明入地中,明夷。”即指阳气光明,入于地中,地在上,火在下,是明受其伤了。《水火既济》卦的象传说:“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将预防意外灾厄与事故的发生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意外灾厄与事故,能使人致残,能使人丧失生命。人致了残,则健康伤损了,丧失了生命,没有健康的基础,无从谈其人的健康了。所以从古至今,人们对此非常重视,重要的问题是难于先知其信息。在古代,古人主要是以易学预测手段的测算,易经的《系辞上传》中说:“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特别是信息事业发展,为做好意外灾厄与事故的防御,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但是在今天,易学的预测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且祖国的易学,在世界上已享有崇高的声誉与地位,国外的易经热有时还高于国内。某些意外灾厄与事故的发生,计算机还未能先知,还要靠探测后取得信息,方能判断。而我们华夏民族的太乙、奇门遁甲、大六壬与大六壬金口诀,以及六爻预测法,只要求向有动,或预测者见动机之发,均能立课预测,这方面体现着易经的“研几”论述。再如四柱预测学,能根据一个人的生辰,测出其带有的灾厄信息,其中是明显的车祸等信息。中华姓名学,以数化卦,也能测出其灾厄,以及健康的大约寿年。《甲子易》时空学,立课后,以行事的年月日时的五行生克冲及其奥义,能测出其吉凶信息。比如,交通事故往往发生于天翻地覆时,截路空亡时。《阳宅集大成》中有两句警言:“出行最忌天翻地覆时,出行最忌截路空亡时。”天翻地覆时为:正月巳亥;二月辰戌;三月申酉;四月巳申;五月丑卯;六月子午;七月亥酉;八月戌辰;九月卯酉;十月午辰;十一月寅未;十二月巳卯。截路空亡时,指每日的壬癸二时,犯之大凶。壬癸不单指时辰,也指壬癸日。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全球十大民航中,有七件事故发生于壬癸两日。如1985年10月3日,秘鲁当地时间凌晨零点四十二分,一架秘鲁航空公司波音757客机,从马利起飞不久,即因机件失灵,在利马西北约八十公里的海上失事坠毁,机上70名乘员罹难。时为丙子年丁酉月癸酉日壬子时。壬癸截路空亡,地支又子酉相破。现有易学研究者研讨出“怎样运用人的生辰数字避免交通车祸的发生”中总结出交通事故断卦诀,车牌号码数相克,路上行驶必有灾,司机生辰见绝数,肇事伤身多不测。天时、地理、人时叠,车祸伤损自然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与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安全。一旦某地发生灾害之后,国家元首立即亲临灾区,指示抢救一切可救的生命。灾后,又着力进行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安全,在交通、运输、井下作业、高空作业、潜水作业,食品卫生,药品质量等等各个方面均立法成章,依法而治,谱写出了关怀民生的光辉篇章。四养生保健还需要安全,这就是要遵纪守法,趋吉避凶。易经《地 师》六五爻辞说:“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真尸,贞凶。”意思是,六五天位,阴柔得中,真阳聚多。内卦九二爻,震为长子,以震帅师众以执法。三爻、四爻,坎,震为弟子,不能执法。真阳走失,如车载尸,则凶危。“六五象传说:”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真尸,使不当也。“意思是长子帅师,柔以济刚,能执法,以中道而行。弟子独柔不刚,不能执法,以载尸,驱使他们,就不当了。易经这些论述,说明了我们要有法律观念,对立:以法治国”的理念,从法律观念出发,行事办事。这是因为遵纪守法,大则利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安定,小则利于己身的平安。古人有言:“平安即是福”。在平安的条件下,才能养生保健。《天水讼》卦的象传说:“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这进一步说明,行事办事,首先要考虑事后的影响、后果。慎终。自觉遵守法纪,排除外来伤身因素,获得平安以养生,只有平安养生,健康才有保证。五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易经广义地论述了人体养生保健的问题。慎起居,养精神,乐心身,活气血,戒利欲,重道德,以调和自身阴阳为主,祛病延年;以重视安全为辅,趋吉避凶。安全以保健康,健康需要安全。易经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相联系的关系。有易经养生保健的易理,才能出现养生保健的实践。有养生保健的实践,才能结出易学养生保健的硕果。今天,我们是在祖国兴盛的时代里,养生已成为全民响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4]46号,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同时全民落实《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2018年健身气功发展五年规划》,往后进一步以易学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实践全民健康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弘扬中华悠久文化。

第8篇: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慢性荨麻疹综述

摘要: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科疾病,再此对其发病机制、当前的治疗方法等做了综述。其中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得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的治疗。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组胺药物,中医则有药物治疗和体外诸如针灸、自血注射等疗法。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荨麻疹在临床上划分在皮肤科,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定义是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周。慢性荨麻疹可分为物理性荨麻疹(例如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主要表现为风团伴随瘙痒。前两者常存在明确的诱因或基础疾病, 后者常常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 占慢性荨麻疹的70%~80%, 人群中发病率为0.1%~3.0%【1】。虽然不威胁生命,但其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相不可轻视。 一. 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认识

1.当前西医的研究和认识

1.1自身免疫

大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IgE的高亲和力受体,该抗体浓度与组织胺释放活性相平行【2】。患者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释放组织胺活性。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 导致真皮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聚集, 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类物质, 迅速出现风团【3】。

1.2 Th

1、Th2细胞失衡学说

CU患者存在Thl、Th2细胞失衡的学说已得到许多实验证实。体外实验证明,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在无IgE参与的情况下活化。而且临床也发现有些患者体内的IgE水平正常。非IgE依赖性的荨麻疹中, Th2细胞可直接通过分泌IL-

4、l0等细胞因子促进肥大细胞增殖、分化, 并释放组胺, 引发风团。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 且以Th2反应占优势【4】。

1.3假应变原

调查发现, 确有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很难明确变应原的存在, 但其疾病反复发作与某些药物、食物或食品添加剂有关, 避免这些因素可使慢性荨麻疹症状消失或减轻, 这一类荨麻疹占慢性荨麻疹的5%~15%【5】。将这些药物或食物做皮肤点刺试验并不能激发皮肤过敏反应, 血中也检测不出相应的IgE抗体, 体外组胺释放试验亦呈阴性, 故称假变应原。

1.4幽门螺杆菌感染

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黏膜血管的渗透性,使机体与食物变应原接触会增多,慢性感染刺激免疫系统后,释放炎症介质,增加了皮肤血管系统对血管渗透性促进因子的敏感性,导致风团样损害的形成,引起荨麻疹。

1.5遗传及环境因素

遗传背景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对大量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研究显示,该病在患直系亲属中明显增加【6】,表明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总之,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 它们互相牵制, 互相影响, 构成一个复杂的免疫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 2.传统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2.1外感风邪

“风邪客于肌表,郁闭经络,留聚于肌肤,导致营卫不和,加之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而数变”,从而出现相应的风团发无定处,消退后再起等临床症状【7】。

2.2表虚不固

素体虚弱之人,气不足则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血不足则肌肤失养,虚风内生;气血亏虚,表虚不固,外邪阻滞肌肤膝理,营卫失和!气血失调而发为瘾疹【8】。鉴于这种病因的病人就要注重营养和补体。

2.3饮食内伤

早在明代就有医家指出饮食与该病有密切的关系【9】。现在的中医也都特别注重在医治该病时让病人忌口,最常强调的一类是辛辣刺激之物,另一类是鱼虾等海产品、猪肉、动物内脏和头部、以及韭菜等“发物”。

2.4脏腑失调,情志内伤

七情内伤导致本病的机理“脾肺气虚,卫外不固,易受风寒!风热之

【10】邪,血虚内生燥热风邪,肌肤失养,内外邪气阻于肌肤”。现在也有医生在医治此病时会告诫病人要注意情绪,生活中保持缓和的心绪。

2.5察赋不耐

金元时期张从正指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原因【11】。这种解释大致就是现在的先天或遗传的理论。 二. 当前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有药物治疗,有非药物的治疗,有西医治疗,有中医治疗。相对来说,目前多数的病例会用到西药。此外,也常常将几种不同的疗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1.西医疗法和所用药物 1.1第一线用药

组胺Hl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慢性尊麻疹最常用的药物,通过阻滞和拮抗H1受体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达到防止症状出现的作用。第一代抗组胺药有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种类较繁多,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阿伐斯汀、特非那定、贝托斯汀、依巴斯汀、咪哇斯汀、非索非那定、诺司咪唑、阿司咪唑等。一般来说,具体的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态和个体反应等而定。对妊娠期患者,一般认为扑尔敏最安全,它没有任何诱导机体突变作用【12】。有些药物对特定的尊麻疹有较好疗效,如羟嗪类适用于胆碱能性尊麻疹,赛庚啶用于寒冷性尊麻疹等【13】。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中枢系统镇静作用和心脏毒副作用由于结构上的改进或纯化比第一代都明显降低,多数病例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抗H2受体阻断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另外,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上市,只是在国内的使用还不太广泛(也有文献把左旋西替利嗪划为第二代)。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比第二代疗效更好而且更安全。

1.2其它用药

除了使用最多的抗组胺药以外,视患者具体情况还有其它较多的用药。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外用的炉甘石洗剂、环孢素A、卡介菌多糖核酸、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葡萄糖酸钙、维生素类以及抗生素类等。这些药物多配合抗组胺药物或其他药物使用。值得强调的是,激素类药物见效快但易复发,尤其是对于慢性荨麻疹。

1.3部分主要西药疗效及比较

西替利嗪与左旋西替利嗪

作为盐酸西替利嗪的左旋对映异构体,左西替利嗪保留了西替利嗪高效、高选择性H1受体拮抗的优点,并且体内外试验证实有较好的抗组胺和抗炎作用,并显示较西替利嗪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14】。郝氏【15】等所做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研究组每例病人每日一次5mg左旋西替利嗪,对照组每例病人每日一次10mg西替利嗪,于用药后28天随访,发现研究组有效率89.06%,对照组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6%和18.18%,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

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对比显示,前者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与盐酸西替利嗪相似【16】。张氏【17】等所做临床系统评价也显示地氯雷他定是一种口服、有效、安全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

向氏【18】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并无明显副作用。这表明,复方甘草酸苷虽然本身无抗组胺作用,但是作为辅助药物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19】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

应氏所做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用卡介菌素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西替利嗪能有效地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

雷尼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作用比西咪替丁强数倍。根据张氏【20】所做临床实验,用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和有效率都略高于单纯用西替利嗪。 2.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单纯的中医疗法往往都是见效慢,治愈率较低,但是其复发率也低。往往将几种不同疗法结合使用,也常配以西药治疗荨麻疹。

2.1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常根据不同症状配药,多从风、虚、湿、瘀入手,多以益气固表、养血疏风、调和营卫之法,兼湿者除湿,久病入络者活血化瘀,部分医家注重补肾、健脾疏肝、泻肺等法。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常加镇静安神药,虫类药等,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2.2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

针灸治疗

除了最基本的针刺,针灸治疗还常常采用穴位注射或埋线,可不断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还有针罐结合,针刺放血等。涉及到的穴位主要有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大椎、合谷、脾俞、肺俞等【21】。

自血穴位注射

同针灸一样,自血穴位注射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且常配合其它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众多资料和临床经验都显示,针灸或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抗组胺药物或中草药能达到良好的疗效和提高治愈率。 三. 慢性荨麻疹的其他疗法及治疗途径总结 1.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尊麻疹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中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治疗慢性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但单用中药起效较慢,中西药结合治疗,逐渐减药,长疗程用药,则会发挥西药见效快、中药作用持久的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提高疗效,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体可以中药配合抗组胺药,针灸配合西药或中药,自血疗法配合中药或抗组胺药等。 2. 脱敏仪辅助治疗

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出现了脱敏治疗仪器。根据生物共振技术的理论,过敏原所拥有的物质波共振信号在生物系统中可以表现出来【22】,经过脱敏仪器的多次脱敏治疗,达到脱敏效果。

除以上,还有将人体胎盘组织液注射到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以改善患者某些方面的体质的疗法。

总之,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 , 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 而在抗组胺药方面,已经研制出安全、高效的制剂,但一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荨麻疹复发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荨麻疹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荨麻疹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5】郝飞.慢性荨麻疹某些病因学问题的探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2):861-862 【2】【3】【4】吴伊旋等.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2):136-137 【6】谭志建等.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3,22(3):222 【7】【8】【9】【10】【11】【12】【13】【9】韩雪.中医治疗慢性尊麻疹的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5:6-7,24,27 【14】【15】郝飞等. 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6,37(6):320 【16】刘恩让等.地氯雷他定和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对比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4):246 【17】张小敏等.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7):796 【18】向耘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及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12,24(12):1173 【19】应华亨等.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J].临床医药,2010,19(3):50 【20】张立斌. 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N]. 中国医药导报,2010,1,7(2):64 【21】陶莎. 针灸治疗尊麻疹概况[J]. 中医杂志2007, 48(12):1128-1129

第9篇:茶与人体健康教案

茶与人体健康

马店中学 朱武雄

【摘要】: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之一,本课题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课堂演说,体验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体会获取知识财富后带来的成就感,更深刻得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应用网络平台使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图片、视频等素材;鼓励学生对茶城茶舍实地考察作为学习素材,通过实践获取素材;鼓励学生利用调查调研等方法获取有关信息,完成自己的课题;引导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运用实验探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指导思想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通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化学与生活模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①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②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

③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 理论依据:

①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② 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二、设计思想

1. 立足新课标,贴近生活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之一,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得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本课题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课堂演说,体验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体会获取知识财富后带来的成就感。

3.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本课题教师主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角度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在繁杂的信息中寻找自己的着重点;和学生探讨完成各组的汇报材料;帮助学生把好演示文稿制作关,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4. 信息渠道多样化

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网络平台使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图片、视频等素材;鼓励学生对茶城茶舍实地考察作为学习素材,通过实践获取素材;鼓励学生利用调查调研等方法获取有关信息,完成自己的课题;引导学生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运用实验探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渊源与内涵;了解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原理与方法;了解茶叶的分类与鉴别方法;了解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

2. 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每小组协作完成一个有关茶叶选题材料的整理和汇报,深刻得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搜集整理资料、有效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汇报表达能力;

4. 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相互了解,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分享成就。

四、教学流程 l 搜集整理资料 l 初步形成研究思路 l 发放调查问卷 l 回收问卷调查 l 进行实地考查 l 深入实验探究 l 制作展板和ppt l 组内汇报展示成果 l 调整呈现顺序形式 l 补充完善展板和ppt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分组并选择课题

选修课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茶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关于茶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个话题一提出,学生的兴奋度很高,有关茶他们想知道的非常多,比如:茶的起源;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关于茶的诗句和故事;中国人什么时间开始饮茶;茶艺茶道;茶的种类;各类名茶的产地;茶叶采摘后一般经过多少道工序;喝茶都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喝茶能提神;一天中什么时候适合喝茶;喝茶有什么讲究;不同体质的人适合什么茶;如何鉴别茶叶的新陈;怎么选购好茶等等。教师及时将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围绕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主要确定了四个选题:①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渊源与内涵;②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原理与方法;③了解茶叶的分类与鉴别方法;④了解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每组认定选题后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主要制作演示文稿和科普展板,以便更有效得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第二阶段:搜集整理资料

确认课题后,学生开始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针对课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自主获得科学认识,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认识的形成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要不断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一组研究的进展情况,适当调整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法与呈现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研究茶文化渊源的第一组学生一开始对自己找到的素材都有兴趣,不舍得删减,所以看起来感觉平平淡淡没有亮点。经过一次又一次组内交流,学生明确了研究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自己的亮点,最终将重点放在了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上,并确定以茶诗、茶趣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根据文献,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在查阅大量文献后,教师引导第二组学生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多实验方案的摸索,分别进行了溶剂、加热方法、加热时间的对比实验。茶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第三组学生一开始面面俱到,按色泽分;按制茶工艺分;按外形分;按产地分;以季节、节气分等等。如何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过同组学生的多次交流讨论,最终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茶叶的发酵过程上。关于茶与人体保健,网上的信息非常庞杂,学生在阅读大量资料后认为如果突出茶叶中化学成分和人体保健的密切联系,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第三阶段 制作演示文稿,准备汇报

经过交流,教师首先肯定了同学们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材料很丰富,图片很漂亮,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大家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海选素材的过程中容易过分注重有关素材的全面性,从而造成材料文字冗长、内容浅表,从而造成汇报乏味,难以吸引听众。如果希望你的演说和你们的材料能够吸引听众,就要进行舍弃和补充,舍弃大量的直接下载的文字,让每一张幻灯片都配以美图,结合美图的欣赏讲你们的素材讲解清楚;同时,在很多细节上还需补充你们自己观点、调查结果、小建议等,另外,精彩的演说也是吸引听众的法宝„„经过一番交流和讨论,学生们有了新的看法和主意,接下来修改作品,为最终的汇报做准备。第三组学生为了解茶叶的分类与鉴别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考察,收获颇丰。但是如果只是内容介绍就过于枯燥,平淡无味。经过组内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与嘉宾互动的形式,使这组的汇报更吸引听众。第四组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为使汇报更生动,她们还自己编排了短小精悍的小品,使大家眼前一亮。 第四阶段:正式汇报 教师引言: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饮品之一, 自古就有人说饮茶可以长寿,很多古籍中还提出茶有“醒酒”、“明目”、“止渴”、“消食”、“除痰”等功效。茶为何有如此多的作用?这主要和它的化学成分有关。它们真的能对人体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吗?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也许能帮我们揭示一些茶的奥秘„„ 学生汇报:

第一组:中国茶文化的渊源与内涵(任思雨组)

主要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体系的内容,茶文化的社会功能等,优美的诗句和精彩的传说把大家带进中国茶文化的世界„„ 第二组: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陈傲寒组)

主要介绍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方法与化学原理;通过实验比较加热方式、加热时间、提取溶剂的不同对提取产率的影响;向大家介绍文献中提到的几种更有效的提取方法„„ 第三组:茶叶的分类与鉴别(严宇晨组)

根据发酵工艺的不同介绍茶叶的分类,现场教大家学会区分生活中常见的茶,教大家学会如何鉴别新茶陈茶„„

第四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崔晓纯组)

主要介绍茶叶中含有什么化学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与人体健康保健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科学饮茶,不同类型的体质应该喝什么茶„„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分享了大家学习的成果,虽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某些方面甚至仅仅是某些细节的整理和展示,但我们所有的同学为了准备今天的汇报都不同程度的奉献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搜集整理资料、亲身实践、市场调查等等,虽然牺牲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但也获得了一次丰富的体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更自信、更成功、更精彩!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它在促进人体健康、提供生活材料、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六、课后小记

1.学会求知,是师生面对时代变化的新要求。

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化社会的最终结果是学习化社会。"学会求知"是使师生融入学习化社会的通行证,它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更自由、更灵活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求知方法。从课堂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堂的学习进展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感受到以下几点:(1)天下没有不求知的孩子;(2)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兴趣、能力和教育需要;(3)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4)发现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很重要;(5)没有闲暇和自由怎么有机会学习;(6)试试,你就知道了;(7)在"做中学"与"玩中学";(8)学习是建立在"渴望"之上;(9)计算机和互联网能给我们带来许多;(10)合作使人愉快,合作更容易出成绩。

2. “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3. 学生的感受。

课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以下信息:问卷显示约有1/4的学生表示想了解茶的更多知识,90%以上的同学认为化学很有用,初步达到了预期“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目的。所有的学生都愿意思考并与同学讨论,90%以上的学生愿意以这种方式来学习化学与生活,8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都有与同学交流或者争论的欲望,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或老师,课后还有2/3的学生有问题要与老师交流, 达到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过程”的目的。此外还有学生表达了一些感受:

(1)这样的课挺生动,挺有意思,很喜欢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的钻研过程; (2)我深深地感觉到:只有经过亲身的体验,才会获得深刻的体会。 (3)感谢老师给我们一个做小老师的机会;

(4)让我丰富了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令我明白了化学对我们日常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5)让我们对化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并让我学会学习,懂得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每节课都这么上就好了,很有意思。

上一篇:高三化学高考模拟试卷下一篇: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