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污染调查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洋环境污染调查(精选8篇)

海洋环境污染调查 篇1

烟大铁路轮渡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

分析烟大铁路轮渡南、北两港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将之与环评阶段生态环境现状监测数据相比较,并结合项目施工期、试运营期采取的施工方式和管理措施,分析该工程在建设和试运营期间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补救及减缓措施.

作 者:王志勇  作者单位: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实验室,天津,300456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2009 9(12) 分类号:X145 关键词:竣工   环保验收   海洋生态  

海洋环境污染调查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外采样方法

根据附近海域的潮流特征、海洋功能区的划分, 于2013年5月布设12个水质大面调查站位、6个沉积物质量大面调查站位和8个海洋生态质量大面调查站位, 进行水质、沉积物及生物大面采样, 另外设置2条潮间带断面, 具体位置见图1。

1.2 调查项目[3,4]

(1) 水质。温度、盐度、SS、p H值、DO值、COD值、无机氮 (包括NO3-N、NO2-N和NH3-N) 、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重金属Cu、Zn、Pb、Cd。

(2) 沉积物质量。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以及重金属Cu、Pb、Zn、Cd。

(3) 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

2 调查结果与评价

2.1 水质现状调查结果

普陀山海域水质调查结果如下:盐度26.0~26.7, p H值8.08~8.34, DO值9.26~9.60 mg/L, 悬浮物39.6~1 432.0 mg/L, COD值0.48~1.09 mg/L, 无机氮0.683~1.105 mg/L, 活性磷酸盐0.008~0.037 mg/L, 石油类0.001 4~0.020 0 mg/L, 铜0.000 96~0.002 20 mg/L, 铅0.000 16~0.002 50 mg/L, 锌0.006 4~0.074 0 mg/L, 镉0.000 034~0.000 100 mg/L。

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 普陀山龙湾登陆艇码头升级改造工程附近海域海洋功能区划为农渔业区, 按照海水水质保护要求, 海域水质现状评价按《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 》中的第2类要求执行。除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锌外, 其他监测项目均能满足《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中第2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00%, 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8.33%, 锌超标率为16.67%。

2.2 沉积物质量现状调查结果

由表1、2可知, 评价海域沉积物中, 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铜、铅、锌、镉等监测项目均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 (GB18668-2002) 》第1类评价标准的要求。

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和评价

2.3.1 种类组成和分布。

调查期间, 浮游植物有4门25属46种。其中, 硅藻门19属35种, 占76.1%;甲藻门4属9种, 占19.6%;金藻门1属1种, 占2.2%;金藻门1属1种, 占2.2%。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 出现频率分别为100%。

有大型浮游动物11类39种, 其中桡足类13种, 占33.3%;浮游幼体10种, 占25.6%;水母类6种, 占15.4%;毛颚动物3种, 分别占7.7%;糠虾类、磷虾类、十足类, 被囊类、介形类、多毛类和端足类各1种, 各占2.6%。浮游动物主要种类为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中华假磷虾、百陶箭虫等沿岸低盐类群种类。

大型底栖生物有三大类13种, 其中多毛类8种, 占61.5%;软体动物4种, 占30.8%。;甲壳类1种, 占7.7%。底栖生物种类为长吻沙蚕、小头虫、尾索沙蚕、彩虹明樱蛤等。

潮间带生物有二大类12种, 其中软体动物11属11种, 占91.7%, 甲壳类1属1种, 占8.3%。潮间带生物主要种类为短滨螺、齿纹蜒螺、单齿螺、锈凹螺和紫隆背蟹。

2.3.2 数量分布。

调查期间,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250~296 0ind/dm3, 平均细胞数量为1 326 ind/dm3。浮游植物细胞数量高值区位于S12, 细胞数量低值区位于S8。

浮游动物数量为20~152 ind/m3, 平均个体数量为111ind/m3。最高数量位于站位S4, 最低数量位于站位S7。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6.2~354.6 ind/m3, 平均生物量为117.3 mg/m3。最高数量分位于S12, 最低数量位于S6。

底栖生物总个体数量在40~140 ind/m2。平均个体数量为73 ind/m2, 最高数量分布在站位S6, 最低在站位S1。底栖生物量在0.26~8.51 g/m2, 平均底栖生物生物量为3.21 g/m2。最高底栖生物生物量分布在S9, 最低在站位S7和S8。

调查潮间带岩相平均栖息密度为104个/m2, 平均生物量为33.4 g/m2, 泥相平均栖息密度为80个/m2, 平均生物量为19.3 g/m2。

2.4 生物多样性指数

2.4.1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

物种多样性指数是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也是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的有效指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见表3。可以看出,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为0.422~1.417, 平均为0.889,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0.774~2.202, 平均为1.521, 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011~1.748, 平均为1.240。表明浮游植物种类较单一, 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种类较丰富。

2.4.2 潮间带生物。

潮间带T1和T2断面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67和1.633,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00, 潮间带生物种类较丰富。

3 结论

(1) 除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锌外, 其他监测项目均能满足《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中第2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00%, 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8.33%, 锌超标率为16.67%。沉积物的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铜、铅、锌、镉等监测项目均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 (GB18668-2002) 》第1类评价标准的要求。

(2) 调查期间浮游植物4门25属46种。其中, 硅藻门19属35种, 占76.1%;甲藻门4属9种, 占19.6%;金藻门1属1种, 占2.2%;金藻门1属1种, 占2.2%。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 出现频率分别为100%。

(3)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89,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521, 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40, 潮间带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500。浮游植物种类比较单一, 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种类较丰富。

摘要:2013年5月对普陀山附近海域的水质、沉积物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 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水质、沉积物监测项目中的无机氮、磷酸盐和锌部分站位超标, 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较低, 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种类较丰富。

关键词:水质,沉积物质量,生态环境,普陀山海域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1-20.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1-103.

[3]孙军, 刘东艳.多样性指数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学报, 2004, 26 (1) :62-75.

海洋环境污染调查 篇3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治理方案

引言

通过对我国海洋区域环境的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可知,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我国海洋环境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及政府单位理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污染治理工作,不仅仅对污染情况进行治理还需要对海洋环境内诸多不合理开发情况进行管理和约束,通过区域化的治理与管控,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研究

20世界末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程度得不断提升,国内主要江河海域都已经被大量污染物所影响,国内重要城市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也已经受到营养盐污染[1]。通过国内相关部门的整体调查可知,国内辽河入口、胶州湾、长江入口、大连湾区域、杭州湾、闽江口、珠江口以及乐清湾等海域环境的污染情况较重,且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率的不断加快,这些重点海域的污染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大部分海湾以及河流口的海域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经过海洋污染调查相关部门对我国主要入海口的海域污染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入海口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直接导致其将会受到沿江、沿海居民城市生活污水、人畜粪便、造纸工业废物以及食品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影响。其中造纸工业废物等富含有机物的污染物对于入海口海域的污染影响较重,是导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2]。

从2004年至2012年我国海洋沉积物质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国内大部分海洋区域环境的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部分海域在持续性的海洋污染治理工作下仍旧保持着较好的生态样貌,但是,仍有部分海域环境及近岸海域遭受着较为严重的沉积物与污染物的影响,一些重要海湾与河口更出现沉积物污染严重的危害性情况。通过对我国近海、近岸以及远海海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查可知,海洋沉积物主污染海洋环境的主要危害性因素之一,其中所包括的铅、砷、滴滴涕、汞、铜、镉、、石油类、硫化物、多氯联苯以及有机质等物质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我国锦州湾、珠江口海域以及大连湾,近几年来都出现了严重的沉积物污染情况,并且污染情况仍在持续加重,部分区域内残留的铅、镉、砷、滴滴涕以及大肠菌群更达到较高的层次,严重危害海域附近的生态环境,更会对海域附近居民造成极大的影响[3]。

2.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案研究

2.1提高海洋环境的监测水平

有关部门及政府监测单位应当积极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化技术,在海洋环境探测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利用新型遥感仪器,实现水生探测以及卫星遥感遥测,在传统海洋环境及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海洋环境的监测水平。针对我国传统的探测方式,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对技术手段进行改进与创新,实现自容式、直读式、拖曳式、坐底式以及船载式的水生探测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探测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与回收,利用这些先进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对区域环境内的垂直剖面上的海流分布进行监测,为今后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2.2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建设

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重点污染区域的管理与整治工作,对于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充分提升海洋污染治理的复合性与累积效应。针对我国不同海洋污染环境的治理情况,相关部门及政府污染治理单位应当抓住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海洋环境内积极建设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通过治理实验以及关键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加强有关部门对不同污染情况的治理效果,通过对重点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区域环境进行封闭保护,建立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以此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2.3健全海洋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

自1987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多个涉及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多项行政法律法规的保护措施,通过对涉海领域进行资源与环境保护,充分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的整体安全性,促进了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管理工作的综合治理。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法律法规所未曾涉及到的问题内容,这就导致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很多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在海洋环境资料的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与破坏,严重影响着我国海洋环境的整体平衡,致使沿海居民与重要港口海岸遭受污染问题的影响,严重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我国政府单位及相关组织部门应当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进行调查,根据不同区域内的海洋污染情况及企业单位违法开采与生产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改革与处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保证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进一步提升我国法制工作的实施力度。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是我社会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将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纳入我国法制化的轨道,更是我国政府部门现阶段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任京民.沿海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2(09):23-24.

[2]胡广宇.近岸海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与实践[J].海洋信息,2012,23(07):23-25.

[3]周静,赵志靖.海域使用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13(07):23-25.

海洋调查实习报告 篇4

学院:海洋学院专业:海洋科学姓名:学号:

年7月6日

201

3一、前言

海洋调查是用各种仪器、仪表对海洋中的表征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特征要素进行观测和研究的科学。海洋调查的基本目的是运用各种方法和方式了解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由于海洋中发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综合性的海洋调查应该包括海洋水文观测、海洋气象观测、海洋化学要素的测定、海洋地质调查、海洋生物调查等方面。它的具体任务是:探索海洋各水文现象的特性,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阐明产生这些现象及引起它们变化的原因,为航海安全保证、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海洋调查与观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本次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是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常规观测项目的观测方法、仪器使用;了解新型观测仪器的原理和应用进展。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应海上(或者近岸)的观测生活。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3年7月1日—7月5日

地点:天津北塘附近海域、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三、实习具体安排

7月1日下午两点,实习带队老师进行实习动员,讲解实习内容和海上调查的安全事项。

7月3日,早上八点从学校东门集合,步行至北塘实习海域,乘船出海,进行相关调查与观测。

7月4日,早上9点在院办门口集合,乘车前往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参观海洋生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7月5日,整理采集样品,整理数据,书写实习报告。

四、海洋调查实习内容

(一)海上安全知识

1、人身的安全:讲授海上避险和逃生的基本知识,树立海上安全意识。熟悉海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掌握保证安全和紧急避险的方法。

2、仪器的安全:维护仪器的安全,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3、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的原始性,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性与真实性。

(二)海洋水文要素的调查与观测

1、海水盐度的测定 仪器:便携式盐度计

根据不同浓度的液体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这一原理设计而成的,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浓度的精密光学仪器。使用步骤:

(1)将折光棱镜对准光亮方向,调节目镜视度环,直到标线清晰为止。(2)调整基准:测定前首先使用标准液(有零刻度的为纯净水,量程起点不是零刻度的,得使用对应的标准液)、仪器及待测液体基于同一温度。掀开盖板,然后取2~3滴标准液滴于折光棱镜上,并用手轻轻按压平盖板,通过目镜看到一条蓝白分界线。旋转校准螺栓使目镜视场中的蓝白分界线与基准线重合(0%)。(3)测量:用柔软绒布擦净棱镜表面及盖板,掀开盖板,取2~3滴被测溶液滴于折光棱镜上,盖上盖板轻轻按压平,里面不要有气泡,然后通过目镜读取蓝白分界线的相对刻度,即为被测液体的含量(大都是百分比,0-10%盐度计为千分比与比重)。

(4)测量完毕后,直接用潮湿绒布擦干净棱镜表面及盖板上的附着物,待干燥后,妥善保存起来。

注意事项及维护:

(1)使用完毕后,严禁用水直接冲洗,避免光学系统管路进水。

(2)在使用与保养中应轻拿轻放,不得任意松动仪器各连接部分,不得跌落、碰撞,仪器要精心保养,光学零件表面不应碰伤、划伤。

(3)本仪器应在干燥、无尘、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保存,以免光学零件表面发霉。

本次调查海域表面盐度值为:19.2

2、海水温度的测定 仪器:表面温度计

将取上的一桶海水放于阴影处,把表面温度计放入桶内搅动,感温1—2分钟后,将海水倒掉,再重新取上一桶海水并把表面温度计放入水中(此时必须注意,在把温度计放入桶内之前,应将温度计桶内的海水倒尽)。表面温度计在桶内感温3分钟后,即可进行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可离开水面。第一次读数后,过一分钟再读数一次,当气温高于水温时取偏低的一次;反之,取偏高的一次。

用水桶测温时,水桶应以木质、塑料等不不宜传热的材料制成,其容积约为5——10 L。注意事项: 感温或取水应避开船只排水的影响,读数时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本次调查海域海水温度:27.4℃

3、海水透明度的测定 仪器:透明度盘

透明度盘是一块漆成白色的木质或金属圆盘,直径30cm,盘下悬挂有铅锤,盘上系有绳索,绳索上标有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记号,绳索长度应根据海区透明度值大小而定。

在甲板的背阳光处,将透明度盘放入水中,沉到刚好看不见的深度,然后再慢慢地提到隐约可见时,读取绳索在表面的表计数值。读数到一位小数,重复2—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观测的透明度值。注意事项:

1、透明度盘应保持洁白,当油漆脱落或脏污时应重新油漆。

2、观测结束后,透明度盘应该用淡水冲洗,绳索需用淡水浸洗,晾干后保存。本次调查海域透明度值为:80.1cm

(三)生物要素的采样

1、浮游植物采样

仪器:浅水Ⅲ型浮游植物网

待船停稳后,从甲板迅速将拖网垂直缓慢放入水中,直至完全沉入海底,然后拉出水面,此过程始终保持采水器与铅锤垂直,一般采水量为500ml。

2、浮游动物采样 仪器:小型浮游生物网

使用方法同浮游植物的采样。

3、底栖生物采样

仪器:抓斗式采泥器,采样面积0.1m2,首先将采样抓斗和绳拉好,将采样抓斗张开,再张开的同时将一杆放入一塔钩内(保证采样抓斗不会紧闭),通过拉绳缓缓将采样抓斗放入海水中,到达海底时,拉绳、支杆和塔钩在弹簧的作用下会自动松开。用力提拉抓斗采泥器,这样抓都会自动关闭,在关闭的同时会将海底污泥采入抓斗采泥器中。

(四)海水的采样

1、海洋表层水的采样

自制矿泉水瓶取样器,将矿泉水瓶绑在竹竿上进行海洋表层水取样。注意事项:取样过程应注意船体自身漏油的影响,尽量远离船只取样。

2、海洋深层水的采样

仪器: 球阀采水器(开—闭的工作原理,避免表层水体污染)

待船停稳后,缓慢将采水器放入既定水深,水充满采样器后,放下铅锤使球阀关闭,然后把采样器拉出水面,收集水样。

五、海洋馆中海洋生物的观测

1、伪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

鲸目,海豚科,伪虎鲸属

伪虎鲸体长为5米左右,体重665千克左右。全身的体色均为黑色。头圆,但不像领航鲸那样膨隆,而是由前端起呈圆弧形过渡到头顶。口大,口裂朝着眼睛的方向切入,使得它的面孔变得十分可怖。没有喙,上颌比下颌略微前突。上颌的牙齿一般略少,牙齿大而尖,长度为8厘米,直径为1.5一2厘米,横切面呈圆形。

伪虎鲸是快速,活跃的泳者。当它浮升时,经常将整个头部与躯体的大部分扬升出水;有时甚至连胸鳍都看得见。浮现时,经常张开大口,露出成排的牙齿。喜群居,同伴间眷恋性很强,很少单独活动。

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经常被水族馆饲养驯化作观赏动物。

2、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

鲸目,一角鲸科,白鲸属

白鲸属海豚科,通体雪白,身长3.7~4.3米。白鲸成年白鲸体长约3到5公尺大小,体重约0.4到1.5公吨。幼鲸体长约1.5到1.6公尺。体重约80公斤。白鲸的头部较小,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却很宽阔,喜群居。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

白鲸具高度群居性,会形成个体间联系极为紧密的群体,通常由同一性别与年龄层的白鲸所组成。白鲸能发出多种变化多端的声音,包括旋转的颤音、嘎嘎叫、似钟声、尖锐的啪啪声(可能由拍击颚部所产生)、与近似推动生锈门板的声音。白鲸具折皱的嘴唇在觅食时可产生吸力,也能对海洋世界的观众喷水。

3、黑鳍鲨(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又名乌翅真鲨,脊索动物门,软骨鱼纲,真鲨目,真鲨科,真鲨属。

乌翅真鲨的胸鳍及背鳍的顶端是黑色的,而下部是白色。身体上半部的皮是呈褐色。最大的乌翅真鲨可达3.5米长。前端是呈圆钝的。一种称为灰珊瑚鲨的鲨鱼外形与它很相似,但从其较粗状及灰色的身体及没有黑端的背鳍,就能分辨它们。

乌翅真鲨并非群居的,但却有时会一小群出没。一般乌翅真鲨都是较害羞的,但却会对潜水员及水肺潜水员感到好奇。与其他鲨鱼无异,当它们感觉到危险时,会把身体卷曲成S型。除非是感到愤怒,否则它们是无害的。一些情况如用手喂食或以矛捕鱼,加上低视野,都会令乌翅真鲨感到愤怒。乌翅真鲨主要猎食珊瑚鱼,但它们也会捕猎鲟鱼及乌鱼。

4、千手佛珊瑚(Cerianthus membranaceus)

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六放珊瑚亚纲,花巾著目

分布在澳洲南部、新几内亚,此种珊瑚色泽丰富多变,喜欢独居,不过如果将它养在水族箱中,或是当它被鱼类骚扰时,它们就会聚集在一团,如果温度过低时,它们会在沙地上挖掘一个恰巧可藏身的洞穴躲起来,水质状况良好时,可以存活很久。喜欢吃小块的冷冻饵料,每周喂养1-2次即可。会分泌黏液,在砂中形成长达数十公分的深色管鞘,一旦受到侵扰时,便会快速地缩入管鞘中。和一般珊瑚不同的是,它们有两种触手:位于口盘四周的触手较短;外围触手则明显长出许多。触手一般为透明白色,末稍细尖如针,由于触手质地十分柔软,因此常随着水波摇曳,体态非常优美。

5、海百合(Crinoidea)海百合总纲,棘皮动物门

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石炭纪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

海百合是海洋动物,是类海百合的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它们有一个U形的肠道,并位于他们的肛门口旁边。均为雌雄异体,没有固定的生殖腺,生殖细胞来源于腕近端的羽枝或腕部体腔上皮细胞。

海百合一辈子扎根海底,不能行走。它们常遭鱼群蹂躏,一些被咬断“茎”,一些被吃掉“花儿”,落下悲惨的结局。在弱肉强食、竞争险恶的大海中,曾有一批批被咬断茎秆,仅留下花儿的海百合,大难不死存活下来。因为它们终归不是植物,“茎”在它们的生活中,并不是那么生死悠久关。这种没柄的海百合,五彩缤纷,悠悠荡荡,四处漂流,被人称做“海中仙女”。生物学家给它另起美名——“羽星”。羽星体含毒素,许多鱼儿不敢碰它。可仍有一些不怕毒素的鱼,对它们毫不留情,狠下毒手。为了生存,它们只好大白天钻进石缝里躲藏起来;入夜才偷偷摸摸成群出洞,翩翩起舞。它们捕食的方法,还是老样子——腕枝迎向水流,平展开来,像一张蜘蛛的捕虫网,守株待兔,专等送食上门。

6、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

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部是口腕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在3-20米,海蜇为生活在近海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水母,自泳能力较弱。靠发达的内伞环状肌有节律的伸缩,挤压下伞部的海水而获得前进的动力,依伞顶部的方向作缓慢游动,随波逐流。喜栖息于半咸水、底质为泥、泥沙的河口附近海域,对淡水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干旱的年份可随潮进入河道。

7、鹿角菜(Chondrus ocellatus Holm)属红藻门,杉藻科,角叉菜属

自然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 种重要经济海藻。

藻体红紫色,软骨质,强韧。丛生,高5-12cm,基部亚圆柱形,逐渐向上则扁压成楔形,上部叉状分枝2-7次,腋角宽圆,扇形,扁平,顶端舌状或二裂浅凹,钝形,边全缘略厚,或有简单分叉、楔形、舌状、短或长的小育枝。髓部由许多纵走与表皮平行排列的长形藻丝组成。四分了解子囊散布于分枝上部的两面,呈不规则的圆点状。成熟的囊果椭圆形,于藻体的一面突出;另一面凹陷。固着器壳状。

8、花园鳗(Taenioconger hassi)

主要栖息在珊瑚礁沙质海底,属糯鳗科(Congridae)鱼类,是群栖的动物,体型细长,平常白天下半身埋在砂地,只露出上半身在水层中啄食浮游动物,随着海流晃动,摇曳身姿,远远望去好比花园里的草在随风摇摆,所以称为花园鳗。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中热带到温带的海域。

身体长条形,颜色很美丽。通常下半身藏在沙子里,如果感到危险,会迅速钻到沙子里。

9、帝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

鸟纲,企鹅目,王企鹅属

帝企鹅,也称皇帝企鹅,是现存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可达50公斤在南极以及周围岛屿都有分布。帝企鹅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

10、鳐鱼(Rajiformes)

软骨鱼纲,鳐形目

吻三角形,突出或钝圆,边缘无吻齿。胸鳍扩大前伸形成中大或宽大体盘,鼻孔距口远呈原始型。背鳍2个,无硬棘;尾柄粗大,尾鳍发达。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近岸海区。鳐鱼和魟鱼非常相象,因为它们都有扁平的身体。幼年的鳐鱼以生活在海底的动物如蟹和龙虾为食。当它们长大以后,主要猎捕乌贼等软体动物。捕食的时候,鳐鱼主要靠嗅觉捕猎。鳐鱼卧在海底时利用特殊的闭口呼吸法尽量避免吸入泥沙。鳐鱼在呼吸时,水通过头顶的管路吸入最后穿过腹面的腮裂流出。

六、结语

通过本次为期一周的实习,我们对海洋调查与观测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了解了海洋调查的方法,学会了仪器的使用,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其次,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我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了专业兴趣。另外,要特别感谢老师在这次实习中的付出和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在他们细心地帮助下,我们才圆满完成了本次调查实习,学到了作为一个海洋科技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参考文献:

[1] 侍茂崇,髙郭平,鲍献文.海洋调查方法导论[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2]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 篇5

姓名:张悦

学号:201305071106

院系: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班

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

据1998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年近岸海域水体污染严重,局部海域环境质量仍呈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严重。总之,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未见好转,主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重金属。

渤海污染继续加重。海域内90%的监测站位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铅。其中辽东湾局部海域无机氮已超过三类标准。另外,渤海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和渔业资源衰退。据调查,10年来渤海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大大下降,经济鱼类低龄化、个体小型化、生长周期缩短。

黄海污染总体较轻。海域内的45%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其中胶州湾和大连湾无机氮分别超三类和二类标准。

东海污染严重。海域78%的监测站位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汞。

南海水质较好,局部污染严重。海域内28%的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珠江口海域污染突出。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年代以来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 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 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但2004 年的数据显示 ,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我国近岸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范围增加。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 ,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 1/ 3 ,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黄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受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东海主要污染区域相对集中且污染程度较重 ,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比重相对较大;南海总体污染程度较低,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汕头和湛江港近岸局部水域。2、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 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 2/ 3 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对我国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入海口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其直接承受沿海、沿江居民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及残渣、造纸工业废物等富含有机物质及其他污染物,是污染物最为集中,密度最高的区域。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3、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对象,并且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底栖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从1999到2004年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在我国近岸、近海和远海海域中,海洋沉积物主要污染物为汞、铜、镉、铅、砷、滴滴涕、多氯联、有机质等。其中,大连湾、锦州湾和珠江口海域沉积物五年来污染持续加重。部分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砷、滴涕及粪大肠菌群等有毒物质含量数年居高不下。

(二)海洋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很不乐观,不仅是由于多种污染和不合理开发等原因造成的,而且还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观念有关。

1、海洋污染源的形成 ① 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总量的 85 %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物,其成分主要是化学需氧物质、氨氮、油类物质和磷酸盐四类 ,合计占总量的 95 %以上,还有硫化物、锌、铅、铬、挥发酚、氰化物、铜、镉、汞等。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畜粪便等。因此,陆地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陆上养殖污染源。② 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

我国曾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80 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两次大规模围海建设热潮 ,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了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下降。对沿海滩涂的破坏面积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海岸工程破坏自然滩涂,我国沿岸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有160个。许多海湾已建有大、中型港口,小型海湾普遍为天然渔港。但是,在大城市毗邻的海湾,由于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自然程度降低。再加上海水养殖业的盲目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中天然生长的鱼、虾、蟹、贝普遍衰退。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可分为四类:海水养殖、围海造地、海岸工程、深海开发。

③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海洋污染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正常作业污染,即海洋油田的勘探和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二是突发性污染,即海域油井意外泄漏。④ 倾倒废物污染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加大了对海洋倾倒区的使用力度,其中倾倒的废物主要是疏浚物、渣土等。进入21世纪,我国海洋倾倒区的个数由2001年的61个增加到了2004年的80个,签发的倾倒许可证数由2001年的541份增加到2004年的602份,倾倒的废物量从2001年的8965.2万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4661万立方米。国家海洋局对部分海洋倾倒区的全面监测结果显示:与倾倒区选划时的环境质量状况比较,个别海洋倾倒区的环境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部分倾倒区及周边底栖环境的总生物量略有减少,底质环境状况局部倾倒区恶化,但尚有底栖生物存在,其优势类群主要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部分倾倒区的水深略有减少。⑤ 船舶排放污染

船舶对海洋的污染主要指船舶在航行、停泊、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相关资料统计表明,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物来自于船舶。特别是海洋中石油类污染物,其中陆上工业排放和城市排放占37%,而船舶操作性排放则占33%。船舶排放物已经成为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扰乱海洋生态平衡系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船舶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民用船舶污染和军用船舶污染。民用船舶污染主要是操作性污染,即船舶有意识地将船舶产生的污染物质排放入海,军用船舶除了能产生民用船舶的污染之外,其核动力船舶还能产生放射性辐射污染。⑥ 海上事故污染

海上事故污染是指运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在航行中因过失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所形成的污染。由于不可抗力致使船舶触礁、碰撞、搁浅、爆炸等事故,使有害物质进入海洋,对局部海域造成重大污染。这类事故 多发生于近岸海域,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特别大,主要有溢油污染、化学危险品污染、液化气船重大事故污染等。

2、海洋污染的深层次原因 ① 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资源的供求量相应增加。陆地资源的稀缺性,使人类不得不到海洋去获取资源。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大问题,主要依靠海洋。② 社会公众海洋环保意识的淡薄

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极其薄弱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被破坏。由于社会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资料表明,受陆源排污影响,约80%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③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也随着沿海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对海洋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岸养殖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对海 洋环境的污染、来自海洋石油勘探的污染、海洋开发活动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污染、港口建设对海洋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等方面。④ 现代海洋科技的应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于大量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药、石油等所导致外,还有海洋放射性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通过生物体富集或食物链富集辐射整个海洋环境,危害人类或其他生物。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现代海战武器(如激光炮、电磁炮、微波武器等)之中。此外,目前一些国家建立了海底核基地,其海底核实验活动直接或间接对我国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⑤ 海洋监察手段落后和执行力不足

国家海洋局每年承担常规海洋环境监测,以及两次污染基线调查、陆源污染及重点排污调查、几个海湾的海洋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调查,以对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目前,海洋环境容量的大小和污染源的对应关系仍不清 楚,还不能有针对性地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另外,在监测的空间和时间覆盖范围方面体现出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实施对策

第一,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制定新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统筹部署全国的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来指导各部门、各地区和重要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划与协调管理,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全国一盘棋”。

第二,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提高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在一些关键地区尤为如此。

第三,加强各级政府在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协调,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局面。生态系统管理的成功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有效协调,取决于各类社会团体(企业、社区、NGO等)的广泛参与。

第四,推进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增强对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长期投入。近十多年中央政府的工程项目投入和财政补贴在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加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提高对生态系统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开展5年一次的国家生态系统状况评估,推动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的监测、研究与示范,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第六,营造海洋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目前,我国海洋开发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等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因此,要提高全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治理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七,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优化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所产生的“三废”绝大部分通过直接入海,河水和地表径流、酸雨等形式流入近海,影响着近岸海域的环境,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和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海洋被污染作文 篇6

原来美丽的我

在几十年前,我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富饶:我的身上有数不清的鱼儿,长着颇像分叉的鹿角的珊瑚,我身上的微生物为我洗刷污渍,也生活着海洋最顶级的肉食者。我喜欢看着从我身边升起的朝阳,看着前面酷似心形的小岛,更喜欢看着孩子们在离我很近的沙滩上玩耍、嬉戏,听着他们的笑声我很高兴。

人类的迫害

可是,几年后,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他们开始产生工业垃圾,数量数也数不清,我的孩子伤亡过半:我的大儿子海龟因为把白色塑料袋当成水母吞进肚子里,使它们的食道和胃遭到堵塞,使得它们无法进食结果被活活饿死。二儿子鲸鱼也被抓去,人类把它们的胡须拔下做成了小提琴的弦。三儿子鲨鱼也不能幸免,人类把它拖到岸上用刀子拨开它的皮肤,挖出它新鲜饱满的鱼翅…

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孩子们就这样被人类无情的杀害,就连每天找我聊天的海马家族也被抓去做成中医的药材,我的孩子们数量每天都在减少,使得它们到处寻找庇护所,躲了起来。无人陪我说话,我孤零零的看着每天的朝阳和落日,看着人类在我的身体一进一出。我成天以泪洗面,也被迫换上了黑色的“旗袍”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我身上打油井,开采矿石,弄得我千疮百孔,还把污水排到我身上,现在的我已经变得体弱多病就拿1987年那次对我们海洋生物造成伤亡惨重的卡迪兹号油轮事件来说吧,那次,我的邻居——鱼类被油污污染的每天都在减少数量,我的身上漂着黄色的油污,也漂着成群的尸体,我的衣服因为微生物的减少一直没有洗净。于是,我发誓要向人类报复!要让他们尝尝我失去孩子的痛苦,尝尝海洋的痛苦与愤怒!

我们的报复

我们的报复开始了:只要有游轮过来,我就发起海浪让它翻船,让儿子们吃掉他们,这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失去亲人的痛!我引发海啸,引发火山爆发和地震,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我的儿子们再也回不来了。

海洋环境污染调查 篇7

关键词:莱州湾,三山岛,生物监测,水质评价

莱州湾东自龙口屺姆岛, 西至黄河口。中国对于莱州湾三山岛的调查研究开始较早, 主要集中于莱州湾三山岛的地质沉积动态和地貌演变, 金矿的构造和开发等。庄振业等[1]于1994年对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嘴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和演化进行了研究, 陈力群等[2]于2005年对莱州湾海洋环境评价与污染总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马绍赛等[3]2006年对莱州湾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 郭春影[4]2009年研究了胶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相对来说, 莱州湾三山岛的生态调查还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日益加剧, 莱州湾主要污染物为COD和无机氮存在超标现象, 并表现出时空差异[5]。及时查清莱州湾三山岛海域的生物量并对其进行水质分析, 将有利于保护、开发、利用莱州湾三山岛海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站点设置

本次海洋调查范围为以三山岛矿井水排放口为中心半径4.5km范围, 其面积约为33km2。矿井水排污口位置见图1。

2007年6月29~30日大潮期 (农历5月15~16日) 和2007年7月6日小潮期 (农历5月22日) , 对该海区的海洋生物进行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区域站位布设示意图见图1。图中C0点为远离本项目排海口所在海域的背景对照点。

1.2 海洋生物调查

1.2.1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样品用浅水Ⅰ、Ⅲ型浮游生物网自底至表垂直拖网取得, 浮游植物换算成个/m3细胞, 浮游动物的数量换算成个/m3, 浮游动物非饵料生物挑拣后称重换算成mg/m3, 为浮游动物现存生物量, 作为调查水域的现存量指标。

1.2.2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样品系用0.05m2蚌式采泥器采集, 每站采泥2~3次。生物量根据酒精固定的标本重量计算, 换算成g/m2。

1.2.3 潮间带生物

结合生物自然分布和潮汐特点, 分别在调查海域潮间带设两条断面C1和C2断面, 每条断面3个取样站 (分别在高、中、低潮区各取样两个25cm´25cm´30cm) , 取样均在低潮时进行。沙泥样用上层网目孔宽2.0mm, 中层1.0mm和下层0.5mm的套筛分选生物。

1.3 评价方法

生物环境质量评价均采用单点单要素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1.3.1 浮游植物的定量计算

采用显微镜视野法进行计数[7]。

1.3.2 浮游动物的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方法

技术方法是将样品摇匀, 吸取0.1m L样品, 置于0.1m L计数框内, 盖上盖玻片在200倍显微镜下进行全片计数, 每个样品计数2次取平均值, 再换算成每升水样中的数量。桡足类及浮游动物幼虫幼体计数是采用40倍放大镜进行全部计数, 乘以浓缩倍数即为每升水样的个体数目。

1.3.3 底栖动物的标本处理

依据《海洋调查规范》之底栖生物标本处理, 从而推算出水底每平方米内的底栖动物数量 (个) 和生物量 (g) 。

1.3.4 生物多样性指数

应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出海区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 (H) ;Pielou均匀度指数 (J) ;Simpson多样性指数D[7]。

2 海洋生物分布现状调查结果与评价

2.1 浮游植物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数、总细胞密度和优势种的细胞数量见表1。

2.1.1 种类组成

在大潮期和小潮期的浮游植物有44种, 其中大潮期出现29种, 小潮期出现38种。

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中, 大潮期硅藻出现的种数26种, 甲藻种数3种。大潮期硅藻出现细胞数量占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99.996%。

小潮期硅藻出现的种数19种, 甲藻9种。小潮期硅藻出现细胞数量占浮游植物细胞总量的99.97%。

C0点浮游植物的种数介于调查海域各监测点浮游植物种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说明在调查期间, 该站的浮游植物种数同调查海域基本一致。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其中1998年种数仅有20属5种。与此同时,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系数、均匀指数以及种群的相似系数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优势种类的优势愈来愈明显, 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

2.1.2 细胞总数量及优势种的分布

细胞数量的分布:C0点浮游植物的种数和总细胞密度无论大潮期还是小潮期均略少于调查海域各监测点浮游植物的种数和总细胞密度的最小值, 差别不大, 说明在调查期间, 该站的浮游植物种数、细胞密度同调查海域各监测点基本一致, 见表1。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大小潮期细胞数量的平面分布见图2。

C0号站出现的种类数与其他站区别不大, 而在细胞数量方面, 大、小潮期均低于调查海域其他站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平均值。

优势种的细胞数量分布:调查海域大、小潮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均为垂缘角毛藻、短孢角毛藻和缢缩角毛藻。

2.2 浮游动物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饵料和非饵料生物丰度见表2。

2.2.1 种类组成

大潮期和小潮期有浮游动物27种和幼虫、幼体15类。其中大潮期出现21种, 幼虫、幼体15类, 小潮期出现20种, 幼虫、幼体13类, 大、小潮期共同出现的浮游动物有14种, 幼虫、幼体13类。

2.2.2 生物量的分布

大潮期、小潮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都不均匀 (表2) , 平面分布见图3。

2.2.3 丰度的分布

饵料生物丰度的分布:大潮期、小潮期浮游动物饵料生物丰度的分布见表2和图4。

C0号站浮游动物饵料生物的丰度无论大潮期还是小潮期均低于调查海域其他各站浮游动物饵料生物的平均值 (见表2) 。

非饵料生物丰度的分布:大潮期、小潮期浮游动物非饵料生物丰度的分布不均匀, 其值和平面分布见表2和图5。

C0号站浮游动物非饵料生物的丰度无论大潮期还是小潮期均低于调查海域其他各站浮游动物非饵料生物的平均值 (表2) 。

2.2.4 优势种的分布

调查海域饵料生物的优势种是强壮箭虫 (Sagitta crassa Tokioka) 、鸟啄尖头蚤 (Penilia avirostris Dana) 和幼虫、幼体。

2.3 底栖生物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各类群种数、生物量和密度分布见表3、表4。

2.3.1 种类组成

在调查海域采集底栖生物10种, 其中多毛类4种, 甲壳动物3种, 软体动物3种, 优势种是菲律宾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 (栖息密度60.00个/m2, 站位出现率33.33%) 。

2.3.2 生物量的分布及组成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的分布见表5、图6。

生物量的组成以软体动物最高, 平均生物量为15.93g m2, 占总生物量的92.24%;其次是甲壳动物, 平均生物量为0.93g/m2, 占总生物量的5.39%;多毛类居第3位, 平均生物量为0.40g/m2, 占总生物量的2.32%;棘皮动物和其他种类本次调查没有采集到。

同1997年7月历史同期资料 (表4) 相比, 多毛类和甲壳类生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基本不变。虽然只是调查了莱州湾三山岛海域的底栖生物, 但反映了近10a来莱州湾的底栖生物的生物量下降。

2.3.3 栖息密度的组成

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组成以多毛类的栖息密度居首, 平均为93.33个/m2, 占总栖息密度的40.00%;其次是软体动物, 平均栖息密度为86.67个/m2, 占总栖息密度的37.14%;甲壳动物居第3位, 平均栖息密度为53.33个/m2, 占总栖息密度的22.86%。

与1997年7月历史同期资料 (表4) 相比, 莱州湾三山岛海域的底栖生物多毛类密度今本保持不变;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的底栖密度上升。

2.3.4 栖息密度的分布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栖息密度的分布见表6。

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分布的波动范围在120~360个/m2之间, 平均为233.33个/m2。构成高栖息密度的种类主要是4种多毛类, 其中刚鳃虫 (Chaetozone setosa) 的密度为80.0个/m2, 其他3种的密度均为40.0个/m2。

2.3.5 底栖生物的生态指数

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见表7。

计算结果所示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是1.6788, 波动范围在0.9183~2.4194之间, 仅有33.3%的站多样性指数大于2。丰富度的变化幅度在0.6309~1.5773之间波动, 有33.3%的站丰富度大于1.5。均匀度的变化幅度在0.6696~0.9697之间波动。计算结果表明, 底栖生物生态指数值偏低。

与胡颢琰[8]1997年莱州湾海域H′ (0.48~1.87) 、D (0.37~1.75) 、J (0.12~0.57) 相比, 多样型指数基本保持不变, 丰富度指数基本保持不变, 均匀度指数有所上升。说明10a间,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莱州湾三山岛海域的不断开发, 莱州湾底栖生物多样性并未受到严重影响, 但物种均匀度下降。同时, 州湾三山岛海域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与海域污染和底质不均匀有关[8]。

2.4 潮间带底栖生物

调查海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生物量的组成分布见表8。

本次调查在沙质泥潮间带共获底栖生物10种, 其中多毛类2种, 软体动物7种, 甲壳动物1种。在岩石海岸潮间带。底栖生物9种, 其中多毛类1种, 软体动物5种, 甲壳动物1种, 其他动物2种。

2.5 海洋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

本次调查采集到牡蛎、菲律宾蛤、螃蟹和海螺4种动物, 分析其体内的重金属富集含量见图7。可知该海域生物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小于《海洋生物质量》 (GB18421-2001) 中的一类生物质量标准, 海洋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的污染指数皆小于1。

(单位:无量纲;海洋生物质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分界线, 小于0.5, 生物未受到污染;在0.5~1之间, 生物受到污染;大于1, 表明生物已受到该因子污染 (GB18421-2001) )

3 结论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密度的分布, 无明显异常, 符合中纬度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分布的一般规律[9]。浮游植物中的优势物种主要是角毛藻属, 该藻类是鱼类的重要饵料, 有利于当地渔业的发展。同时, 作为一种赤潮藻, 该物种的明显优势表明莱州湾海域存在发生赤潮的可能。浮游动物中占优势的主要是一些鱼类的饵料生物, 为该海域成为重要渔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生态指数值偏低。调查海域作为受污处不可避免的受到陆域污染物的影响, 这些污染物质部分已经沉积到海域底部, 并对底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10,11,12]。

该区生物重金属含量指数都小于0.5, 这表明该处海域的生物未受污染, 也间接证明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庄振业, 鞠连军, 冯秀丽, 等.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嘴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和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14 (4) :43-52.

[2]陈力群.莱州湾海洋环境评价与污染总量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5.

[3]马绍赛, 赵俊, 陈碧鹃, 等.莱州湾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 2006, 27 (5) :13-16.

[4]郭春影.胶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09.

[5]崔毅, 宋云利.渤海海域营养现状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 1996, 17 (1) :57-62.

[6]李广楼, 陈碧鹃, 崔毅, 等.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J].中国水产科学, 2006, 13 (02) :292-299.

[7]王俊.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 2000, 21 (03) :33-38.

[8]胡颢琰, 黄备, 唐静亮, 等.渤、黄海近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J].东海海洋, 2000, 18 (04) :39-46.

[9]罗民波, 沈新强, 徐兆礼, 等.长江口北支水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 2006, 25 (04) :43-47.

[10]夏江宝, 李传荣, 许景伟, 等.黄河三角洲滩涂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数量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368-1373.

[11]张高生, 王仁卿.现代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J].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 (04) :380-384.

海洋环境污染调查 篇8

【摘 要】 为改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利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海洋污染损害赔偿有关国际公约的研究和发达国家的立法现状分析,指出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损害赔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引入海洋环境保护领域,设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和完善船舶油污责任保险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赔偿基金;公益诉讼

0 引 言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环境。现阶段,由于人类活动频率的增加及活动范围的扩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急需建立科学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对海洋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在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领域中,由于船舶油污造成的损害巨大且清理费用高昂,因此,与之相关的国际公约、民间协定和各国国内立法最多,同时也被理论界学者研究最多。有关海洋环境保护和船舶污染控制的国际公约主要包括被称为“海洋宪章”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69年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国际公约》(以下简称《油污责任公约》)及其议定书和《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公约》(以下简称《油污基金公约》)及其议定书,这些公约构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油污损害赔偿制度。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内外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1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 制度现状

1.1 适用范围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适用哪些油类和船舶。船舶油污损害适用范围的明确,不仅关系到受害方将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赔偿,同时也关系到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问题。

我国有关调整船舶油污民事法律关系的现行法律体系由我国《海商法》 《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共同构成。油类的解释从《海洋环境保护法》“任何类型的油及其炼制品”到《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持久性油类物质,是指任何持久性烃类矿物油”可以看出,我国相关法中对适用油类的定义己从笼统的界定发展到目前的日趋明确和细致。

1.2 赔偿主体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主体是指船舶油污损害发生后,权利义务相对的双方,即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在事故发生后,首先应明确权利主体和赔偿义务的主体。

我国没有专门的油污法,对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的规定,散见在不同的法律规定中。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条规定,海域为国家所有,权利由国务院行使。因此,国家是油污损害赔偿的权利人。海域为国家所有,但并不影响个体的使用。按照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原则,个人或者法人也可以申请对海域的使用。由此可见,我国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规定非常模糊,而美国对此规定更为明确、全面。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是指在油污引起的侵权责任事故中应该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额的人。一旦发生了船舶油污事故,确定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人是处理事故首要解决的事情。

1.3 赔偿范围

我国相关法律如《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商法》等都没有专门规定油污损害赔偿范围的篇章,但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公认的赔偿范围包括直接经济损失、清污费用、自然资源的损失等。由于此种赔偿请求的计算相当严格,应谨慎考虑相关因素,使之符合合理性原则。

2011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明确规定了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范围,具体包括:(1)清理污染和防止污染的各种费用,以及由清污防污所导致的相关损失;(2)船舶油污事故造成该船舶之外的财产损害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3)因油污造成环境损害所引起的经济损失;(4)基于合理性原则对受污染的环境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及研究费用。我国第一次将纯经济损失包含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范围之内,通过规范举证责任对单纯因环境污染所遭受的收入损失予以适当保护,这无疑是我国在明确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范围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

1.4 赔偿限额

我国法律对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规定,采取不同情况适用不同方式的原则。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适用《油污责任公约》的规定;国内案件则适用我国《海商法》和《关于不满300吨船舶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限额的规定》。我国对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相比国外要低,美国、加拿大两国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要远远高于民事责任公约和基金公约,使受害人的权利得到了很好的救济和充分的赔偿。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较为完善,对责任限额的规定要高于公约,受害人更容易得到充分赔偿。我国应尽快完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赔偿限额。

2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 制度不足之处

2.1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无论是与国际公约还是与美国《1990年油污法》相比,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首先应明确各种概念的定义,再进一步制定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美国《1990年油污法》规定,责任方的“损害赔偿责任”中的“损害”包括6个方面:自然资源损害、税费损失、利润和赢利能力损失、生计损失、不动产或个人财产损害,以及公共服务支出。“损害赔偿责任”的“清除费用”则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印第安部落依法支出的油污清除成本和任何人根据国家应急预案支出的油污清除成本。[1-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1条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显而易见,与美国相比,我国仅规定了原则性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不仅没有提出损害有哪些具体的方面,而且也没有提及“损害赔偿责任”的“清除费用”,明显缺乏可操作性。

2.2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公共环境利益的损害,同时也能起到救济的作用。虽然我国环境损害问题十分严重,但我国现行相关法规体制中却没有建立起与环境损害及其赔偿相关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原油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例如,发生在1989年的“美国威廉王子海湾油轮溢油案”,该案经过了几轮的诉讼之后,直到目前还有人提出其造成的危险还继续存在。但是,按照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民事诉讼时效规定,诉讼时效逾期就再也不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由此可见,在我国海洋生态损失赔偿诉讼中,由于与环境公益诉讼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了程序法运用的混乱。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许多有关涉及环境公共利益损害赔偿已经通过环境公益诉讼这一重要途径获得了合法救济。

3 建 议

3.1 设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

2012年之前,我国虽然已经加入《油污责任公约》,但未加入《油污基金公约》,也没有建立任何国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一旦发生重大油污事件,赔偿额不足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在油污损害赔偿方面,世界上主要有3种类型的法律机制:国际条约体系、美国《1990年油污法》模式,以及加拿大的两套并存机制。我国作为世界上少有的石油进口大国之一,是唯一一个既未加入油污国际公约,又未设立国内油污基金的国家。

2012年7月1日,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正式启动。为进一步做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工作,2014年5月,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从而维护了受到环境污染损害却无法得到实际赔偿的受害人的权益。

3.2 建立完善船舶油污责任保险制度

由于油污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巨大,不仅受害人往往得不到赔偿,而且船舶所有人也常常因巨额赔偿而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破产倒闭。在海事领域的国际海上保险立法中,强制责任保险有日益强化的趋势,自《油污责任公约》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以来,该制度积极促进航运业的健康发展,保护了海洋环境,并逐渐为国际公约和国内法所采用。我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也于2010年10月1日生效,该办法对我国船舶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对船舶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新的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ZHU L,DONG B Y,LI K X.Compensation for oil Pollution Damage from Ships in China: A way towar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J].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2013,44(1):93-94.

上一篇: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案2 苏教版必修下一篇: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