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共9篇)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摘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系统被认为是应对事故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构建该类系统的现实需求,并根据其关键模块所采用的.技术,分类别地介绍了现有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系统的开发情况和服务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尚未解决的同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作 者:茅学玮 廖振良 Mao Xuewei Liao Zhenliang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所,上海,92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10, 35(5) 分类号:X507 关键词:应急管理系统 构建需求 地理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 模型1 事故现场概况
2010年10月28日21:40,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郭镇309省道距芋家垭隧道30 m处, 一辆载荷32.7 t苯乙烯的槽罐车翻入路边河沟, 造成苯乙烯泄漏, 无人员伤亡。10月29日16:30, 事故车辆被拖上公路, 苯乙烯全部泄漏。苯乙烯进入宽2~4 m的小河沟 (李家沟) 。车载苯乙烯全部泄漏到河沟内, 现场仍有气味。从事发地点距李家沟汇入乐素河的入河口约2 km, 乐素河是嘉陵江支流, 李家沟汇入乐素河后, 大约经66 km汇入嘉陵江, 再经约70 km便是川陕交界处。
2 污染物特性
苯乙烯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比水轻, 不溶于水, 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其对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可造成急性中毒。高浓度时, 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 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 可致灼伤。同时, 也产生慢性影响, 常见神经衰弱综合症, 表现为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症状。其蒸汽和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 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3 应急监测方案
省、市应急监测人员到达现场后, 及时了解污染事故现场情况, 了解苯乙烯泄漏量、泄漏时间以及乐素河、嘉陵江水流流速、周围敏感点、饮用水源地等信息, 根据苯乙烯的理化性质, 制定应急监测方案。该方案主要对事故点芋家垭沟、乐素河、嘉陵江进行地表水监测, 对郭镇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以后又根据事态的发展, 对嘉陵江沿岸3个水源地进行监测。
3.1 地表水监测
监测断面布设以捕捉污染带前锋抵达时间、峰值及出现时间、尾部通过时间为监控重点。在监测方案实施过程中, 由于筑围堰、采取草垫和活性炭吸附等措施, 不断调整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为苯乙烯, 监测点位布设见图1。
3.2 环境空气监测
事故发生地距郭镇街村不足2 km, 镇上有镇政府、交警队、小学以及居民点等, 由于苯乙烯具有挥发性, 首先在事故发生地和距其最近的交警队设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随后又增加了镇政府和中心小学等敏感点进行监测, 监测因子为苯乙烯, 监测点位见图1。
3.3 地下水监测
嘉陵江沿岸有3个饮用水取水口, 分别是阳平关铁路职工取水口、阳平关二中取水口和八一铜矿取水口, 本次应急监测对这3个取水口取样监测, 监测因子为苯乙烯。
3.4 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的选择
监测因子为苯乙烯, 监测方法为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US EPA 8260B) , 监测分析仪器为HAPSITE CH1438便携式气质联用仪, 检出限为0.05μg/L。水中苯乙烯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表3标准限值0.02 mg/L。空气中苯乙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1 mg/m3 (一次值) 评价。
4 监测结果与评价
4.1 地表水监测结果与评价
围堰外入乐素河断面苯乙烯监测结果变化趋势见图2, 乐素河入嘉陵江断面和嘉陵江出省断面监测结果见图3。
由图2可知, 事故点围堰外入乐素河断面苯乙烯浓度值到11月1日6:00才下降到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标准限值。由图3可知, 乐素河入嘉陵江断面苯乙烯监测结果一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标准限值, 只是在30日1:00—3:00, 苯乙烯浓度监测值略有升高, 但远远低于地表水标准限值;嘉陵江出省断面苯乙烯浓度监测值一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标准限值。
4.2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与评价
因为苯乙烯具有挥发性, 事故点周围是略阳县郭镇。所有本次应急监测在郭镇布设4个环境空气监测点, 各点位监测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 事故点和距事故点最近的交警队环境空气中苯乙烯浓度直到11月1日10:30左右才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1 mg/m3 (一次值) 限值要求, 其他2个点位环境空气中苯乙烯未检出。
4.3 地下水监测结果与评价
本次应急监测共监测了嘉陵江沿岸阳平关铁路职工取水口、八一铜矿取水口和阳平关二中取水口, 连续监测3 d。3个取水口水质监测结果均低于方法检出限, 为未检出。
5 应急监测方案实施效果
5.1 快速响应, 为事故处理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污染事故就是命令, 接到任务后,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 由业务副站长带领技术人员携带仪器设备于17:10出发赶赴事故现场, 于当天22:00到达宁强、略阳, 及时了解事故现场及周围苯乙烯泄漏量、泄漏时间以及乐素河、嘉陵江水流流速等信息, 制定科学的应急监测方案。到达现场30 min后, 监测人员即报出第1批数据, 让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对污染物状态有了初步了解。在接下来的48 min内, 监测人员不分昼夜连续奋战, 每隔1 h报出1批数据, 有力地支撑了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对此次事故的处理。
5.2 完善应急监测预案为事故的妥善处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切工作都得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的《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中对应急准备、事故预警、应急响应、应急监测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3,4,5], 并组建了应急监测小组, 制定了24 h应急值班制度, 所有应急监测人员及仪器24 h处于待命状态, 随时应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每1台应急监测仪器均设定有专门的保管人和使用人, 令每次应急响应时, 能够及时召集相应的技术人员, 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应急监测的及时性。
5.3 应急监测演练为污染事故的妥善处置提供了实战经验
为了应对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全站职工进行过多次应急监测演练, 通过应急监测演练, 协调了各应急参与部门、人员间的工作;提高了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增强了职工应对突发环境应急监测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正是平日积累起来的技术储备, 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之前开展的应急监测演练有力地保证了此次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5.4 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大比武活动的开展为妥善处置环境污染应急事故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必须要有技术过硬的监测人员队伍。近几年来, 陕西省已经组织了2届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 通过比武, 提高了监测人员专业技术,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监测技术人员。同时, 该站注重不断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通过参加2011年的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 为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锻炼出2名熟练掌握便携式GC-MS的监测人员, 他们在现场监测中能够快速排除仪器故障, 并及时准确的上报数据, 保障了事故处置的科学监测数据[6,7]。
摘要:对一起突发的典型有机物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突例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事故现场概况、污染物特性以及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 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 并总结了应急方案实施的效果, 以期为快速、正确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提出新思路和新理念。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2]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EB/OL]. (2006-01-08) [2006-01-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08/content_4024011.htm.
[3]国务院.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EB/OL]. (2006-01-24) [2006-02-16].http://www.chinasafety.gov.cn/zhuantibaodao/2006-02/16/content_154247.htm.
[4]陕西省政府.陕西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EB/OL]. (2004-06-01) [2006-09-30].http://shaanxi.cnwest.com/content/2006-09/30/content_317309.htm.
[5]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预案[S].西安: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0.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关键词: 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 现场组织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000-00
突发性和随机性是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特征,因此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普通的环境监测存在区别,它要求监测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能力。只有反应迅速和准确的现场组织才能确保应急监测可以及时有效的完成。
一、现场勘查
监测站应急监测指挥人员在的得知环境污染事故的第一时间内,应当首先了解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种类、污染物和事故发生的具体地址,然后立刻采用应急监测方案,集合应急监测成员,准备好相关应急监测设备和装备奔赴事故发生地点。指挥人员应当选用可以迅速得出监测数据的监测仪器,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性。另一方面,指挥人员要确保监测站内至少安排一辆监测车等待其他的命令,这样可以确保现场有新的需求时,监测站能够提供迅速及时的增援。
应急监测队伍到达事故发生地点后,监测指挥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内与事故现场总指挥沟通,熟悉污染事故的整体情况,尽快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定位。对于空气污染事故,监测人员应当穿戴防毒装备并针对风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监测。在所有监测信息明确之后,监测指挥人员需要将监测人员合理分工,确保所有监测点位都有人员负责并要保证各个组别之间实现顺利通讯,保持信息畅通。
二、筛选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的筛选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量。
在已经知道突发性环境污染的污染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污染物判断监测项目,同时监测人员还要对污染物是否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
如果突发性环境污染是由固定源产生的,监测人员则需要重点与导致事故的固定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个固定源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监测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该固定源的生产设备、原材料等问题,并对污染源进行样品采集和鉴定,从而判断出环境污染物和明确监测项目。
如果突发性环境污染是由于流动源导致的,则监测人员需要注重同流动源相关联人员进行重点沟通,诸如快递员、司机等。如果确定流动源属于危险物品,则需要鉴定是否有运输许可证等信息。
在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物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监测人员需要综合考虑事故现场的特点,例如气味、污染物的颜色、对周围实物的影响等对污染物和监测项目进行初步的判断。其次,监测人员再结合事故发生地点周边的潜在污染源进行排查,最终确定污染物和监测项目。如果事故发生地点出现人员或者动物中毒的现象,则监测人员可以根据中毒病症情况对污染物和监测项目进行初步判断。
监测人员需要做好污染源样品采集,通过化学实验和监测仪器等分析污染物,明确监测项目。
三、确定监测点位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现场组织要求监测定位必须合理和全面,这样才能确保样品采集能够体现事故环境的实际状态。监测点位一般集中在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同时,指挥者要尽量在能采集到充分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减少对周遭人和事物的影响。
(一)环境空气污染事故中确定监测点位
由于环境空气污染事故中,事故发生地点小范围区域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因此应当就近进行样品采集。此外,空气污染的特殊性需要考虑风向的影响。在没有风向的情况下,则要以事故发生地为圆点,通过等距同心圆在周边确定监测点位,还要同时考量到不同污染物的特征确定定位高度。在有风向的情况下则需要同时考虑上风向和下风向区域确定监测点位。监测人员需要时刻关注风向,并根据风向进行监测点位的调整。
(二)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中确定监测点位
地表水环境污染确定监测點位需要同时考虑到水的流向、速度和水域的地理环境等。例如对于江、河污染,需要考虑在事故发生地点、其上游、下游位置设立采样点,此外对于饮用水源还需要实行重点监测。对于湖泊、水库环境污染的检测,则应集中在事故发生地点,依照扇形或者圆形的模式设立采样点。对于沿海和海水环境污染监测则需要综合考量海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性质等确定监测定位,它需要综合多点的采样汇集成总样本。
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则需要使用网格法或者辐射法设立采样点,同时还需要重点监测提供饮水源的部分。
四、确定监测频率
为了达到及时了解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的污染情况,监测现场需要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测。但是由于污染物浓度随着其扩散、分解或者发生其他反应而降低,因此在事故发生的各个时段监测的频率也有差异。在事故刚刚发生时,监测频率应当增加。而事故发生后随着污染物浓度的降低,监测频率可以适当的减少。
五、上报监测数据
监测人员需要及时将监测数据和结果上报给现场指挥部,这样才可以确保现场指挥能够根据数据信息进行决策,确定是否需要增援、疏散人员群众等。这就要求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及时性都要高。在紧急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口头传递模式进行报告,在事故发生中期和后期,监测人员需要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定期的提供监测报告。在事故应急监测完成后,则应当提供汇总监测报告。
参考文献
[1]李春生.如何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快速响应[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2]李世龙.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草案)
1.1总则
1.1.1目的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
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
1.1.2工作原则
1.1.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市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1.2.2全面覆盖。对区域范围的污染源、水系河流、城镇居民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1.1.2.3突出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1.1.2.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新闻发布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环境公示、听证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建立举报制度,健全“12369”投诉系统,确保公民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
1.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理》
《成都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1.4适用范围。
凡属我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1.4.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1.1.4.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1.1.4.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1.1.4.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1.4.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2.1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我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市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市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应急防治、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督查等五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防治组: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监督指导、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根据突发环境事故发展形势和预防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全市策略和措施的建议。
物资保障组:由市经贸局牵头,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
信息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收集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有关信息,报道应急工作动态。
治安工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的隔离封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管制、保障运输;协助污染现场处置等。
督查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应急措施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纠正,对违法违纪和渎职行为进行处理等。
1.2.2环境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时 间:2012年10月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1. 目的
预防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能迅速、有效、妥善处理,防止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损失和影响。
2. 组织
2.1机构名称:环保污染事故应急小组 2.2组长:总经理
2.3副组长:副经理、总工、副总工。
2.4成员:安保部、工程部、质检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必要时聘用相关专家。
3.事故分级
3.3.3 重大环境事件(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死亡3人及以上,或中毒(重伤)5人及以上;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3.4 较大环境事件(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死亡1人或2人,中毒(重伤)3人及以上、5人以下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3.5一般环保事故(I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无人员死亡,有3以下人重伤,有多人轻伤。2)引起部分群众不满。4. 预防和预警 4.1 预防工作
1)建立污染源台账。加强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掌握项目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2 预警
1)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已发生的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影响其他区域时,进入预警状态。
2)进入预警状态后,发布项目预警公告,同时由组长决定是否通知地方政府政府环保管理机构。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4.3 本项目可能性事故
1)最大可能污染物:工程废水污染
2)可能原因: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灾害(溶洞突水)或者工程高峰期,废水突然出现增多
4.3.1控制工程废水污染事故的措施
1)现场负责人应尽可能阻止或减少工业废水的泄出。对已泄出工业废水进行堵截,尽可能纳入事故池。
2)对未能堵截的污染物要先期处理,而后再处理已堵截部分。4.4一般可能性事故 1)事故名称:粉尘污染
2)可能原因:在遇到特殊天气,施工场地的料场生产过程中、材料运送过程中,会引起大量的粉尘飘散,对现场施工人员与下风向居民带来严重影响。
4.4.1控制粉尘污染事故的措施
1)施工现场粒径比较小的材料,在遇大风天气,应采取遮盖措施。
2)材料运送过程中严禁超高,并加以遮盖。
3)施工现场场地比较干燥时,必须洒水,避免2次扬尘。5. 应急响应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5.1 分级响应
I、II级 由项目应急小组响应。III级 由所在工区响应。5.2 响应程序
1)保持各部门、应急小组成员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相关专业人员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2)必要时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 5.3信息报送与处理
由现场工作人员随时将情况报告现场指挥,现场指挥随时将情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报告相关部门,紧急情况可越级上报。
5.4 指挥和协调
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是事故初期的现场负责人和指挥协调人,应急小组组长可根据事态决定现场指挥和协调人。
6. 安全防护
1)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护镜、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2)如有化学伤害发生,要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措施,必要时通知120急救中心或送伤员到医院抢救。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3)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或警示岗,防止不了解情况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4)受灾或受污染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小组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b.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c.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7. 污染监测
事故发生后,环保管理部门要制定污染监测计划,对可能污染进行监测,直止无异常方可停止监测工作。
8. 信息发布
应急小组长组长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其他人不得无组织发布信息,防止造成恐慌或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所有人员不要听信谣言,以讹传讹。
9. 应急保障 1)物资准备
编织袋200条,铁铣20把,镐头10把,水桶5个; 2)通讯保障
所有相关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3)人力保障
应急响应后所有部门配合现场指挥给以人力支持,服从调配。10.应急结束
污染源已得到控制,污染环境物已停止外排,排出污染物已得到合理处置,污染影响已消除,应急小组可宣布应急结束。
11.后处理
应急结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事故责任人要受到处理和教育,有功人员要得到表彰,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的污染影响进行监测,对事故受害者进行理赔,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估和汇总,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综合科在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协调、高效有序地进行事故污染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降低对环境、生态及社会的影响,结合我部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工作原则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实施,处置该施工域内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故。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立即赴现场调查,并上报市级环保部门,由市级环保部门
对事故的性质和危险做出恰当的认定,在24小时内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市环保局、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协调行动。事故应急应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必须依靠科学的决策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3、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4、现状
我部环境污染多为现场施工引起,如河道的占用,现场冲孔、钻孔泥浆的排放,柴油、汽油、机油等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的泄露,加之我部施工便道路况较差,弯多道险等特点,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较大,加强施工、材料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工作,使企业日常环境管理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大幅降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发生。
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4合同段域内发生一般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分级如下: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1万元)的。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①由于污染与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②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
③因环境污染引起冲突事件;
④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4合同段环境保护、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由绥遵高速公路青檬段TJ-3合同段杨胜杰任组长,秦超为副组长、安全科、环保科、质检科、工程科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组员。质安科分析、判断确定应急工作方案,联系地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污染现场调查、控制及处理,质安科主要职责:汇集、上报事故处理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科室的应急工作,起草项目部文件,由质安科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应急指挥小组日常事物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项目部应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由质安科牵头,其他科室配合处理;
(二)、项目部指挥小组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切断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
(三)、评价水质状况,必要时报政府相关部门及自来水厂,控制取水和供水;
(四)、对严重中毒者经现场分类处理后应迅速护送到定点医院或就近医院救治,项目责任人及时联系医疗部门,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床位等;
(五)、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工程,由绥遵高速青檬段TJ-4合同段工程科制定应急方案由制定。
(六)、必要时,租用水车为污染区供应生活用水。
(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件现场,应严格按照行业防护程序和操作规范配备防护装备和规范操作。
(8)、群众的安全防护
如发生重大污染,应急小组应及时上报污染情况,如必要,由政府下达群众疏散的指令,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疏散撤离方式、程序、范围、线路、紧急避难场所,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及医疗救助。
(9)、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动用社会力量实施应急救助应政府部门决定,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确定社会力量的动员范围和人员组织。
(1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检查和后果评估,应急指挥小组负责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明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和处理后的遗留问题;明确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分析近期和远期的社会危害影响等,并及时向上报污染事故处理报告。
(11)、应急结束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应急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商有关专家并报请应急委决定结束应急行动。
四、善后处理
由应急指挥小组组织安置人员,恢复事故区域内人员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制订污染的收集、清理和处理方案,由污染事故发生责任人负责污染物的收集、清理和处理。发生污染事故后,项目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或补偿)。
五、调查和处理
由项目部环保科负责或配合地方环保局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及时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作出恰当的认定。提出污染事故的处理意见上报集团公司和市环保局。
六、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指挥小组建设并完善通讯网络,项目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存储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应急相关单位的通讯录并定期更新,各工区应保持通讯畅通。
(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A)、现场救援和工作抢险保障
项目部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储存项目部应急救援队所有救援设备的性能和存放位置等数据,并随时更新。
(B)、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资源及组织保障方案
应急队伍 二期处置队伍 增援队伍
现场监测队伍 项目应急小组 市环境监测站
市卫生防疫站 市疾控中心
现场抢险队伍 当地消防部队 市专业抢险队
环保部门 驻遵义部队
现场应急队伍 市环境污染处理 市环境污染处理
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
现场管制队伍 当地公安、交警、市公安、交警、武警部队
医疗救援队伍 市级急救医疗队
污染物处理队伍 市环保部门专业队伍
(C)、交通运输保障
项目部部要制定有关的应急预案,保证救援人员、设备、物资及时到达现场。备有疏散污染现场居民的运输工具,项目部环境事故应急指挥小组应储存可用于污染事故的交通工具的数量、分布、功能和使用状态的数据。
(D)、经费保障
项目部财务室负责应急资金预算和应急拨款的准备资金发放。
(3)、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专业队伍和配备应急救援队必要应急处置装备。
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由质安科、工程科等科室组成,提供应急指挥必要的服务,由政府相关部门对事故处理和污染物处置进行技术指导,项目部负责事故抢险、污染处理和污染物处置工作。
(4)、宣传、培训和演习
①公众信息交流。通过公示牌,向项目附近居民宣传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报警电话和报警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向施工队伍宣传应急法律法规。普及农民工对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
②培训。定期对救援队伍进行岗位培训和救援技能培训,不定期对应急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提高相关单位的协作效率。
③演习。项目部不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和公众参与,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演习。
(5)、监督检查
项目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措施按照《贵州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各项措施到位。
制定与解释部门,本预案绥遵高速公路请檬段TJ-4合同段工程科制定,由质安科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负责解释。
联系人:赖元伟 电话:***。
1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及危害
通常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与突发性污染事故是不同的, 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无固定排放方式和途径的特点, 但就其危害来说要远大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甚至可以污染整个河流水系, 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常见的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金属污染事故
重金属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重金属开采、冶炼和加工时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 由于没有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进行处理而是偷排或不达标排放, 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水环境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吸附, 产生食物链浓缩效应, 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2 有毒化学品泄漏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或排放等过程, 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泄漏会对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引发水环境污染事故。这不仅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还会造成空气和土壤等的严重污染, 对人身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1.3 生产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
地表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类事故或操作不当使高浓度污染水进行地表水体中。这种事故发生后, 耗氧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会消耗大量的氧, 导致水体中的鱼虾死亡, 还会导致水体发臭, 产生的有毒气体同样危害巨大, 对附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 也影响工业供水。
1.4 溢油污染事故
原油、燃料油或其他油制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 因意外或者故意造成的泄漏会引发污染事故。如油轮在运输时发生碰撞导致的溢油事故, 这些事故对水体的污染严重, 占海洋石油污染的50%左右, 造成海洋生态的严重破坏, 还有可能发生爆炸等事故。
2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为了更好的满足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工作, 应急监测技术也随之发展, 国际上应急监测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形成了小型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应急监测设备, 我国的应急监测技术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1 应急监测车
应急监测车的作用就是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移入车内, 形成一个流动的实验室,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监测车配置, 监测车内包括:实验室操作平台、通风装置、冰箱和仪器等, 通信接口、电水气的接口;此外, 还设置了采集与传输图像视频、传输与处理信息采集的单元, 数据收集设备等;还设置了发电机和供排水设备。当发生水环境突发事故时, 这种新型移动实验室可以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 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得出准确的数据资料。
2.2 快速检测箱和检测管
我国目前已经生产出70种毒物化验箱, 试剂总数在80种左右, 可以对含磷毒剂、氢氰酸、氯化氢等氰化物和重金属等进行检测。检测管是通过洗气瓶将水中具有挥发性的污染物提到检测管中, 在对检测管中变色长度进行对比, 进而确定污染物浓度。
2.3 生物技术分析法
生物技术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单芯片免疫分析的方法、单细胞生物传感器分析的方法和DNA单芯片分析方法。生物技术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 生物技术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优点。例如:生物技术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能将有毒物质全部检测出来, 很少遗漏有毒物质, 而化学分析方法则容易遗漏有毒物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那就是生物技术检测方法无法测出含有的有毒物质具体为哪种物质。
2.4 实验室仪器分析法
发生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事故时, 通常污染物的成分都十分多样, 污染范围较广, 持续时间较长, 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 通过认真的分析可以对饮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污染程度更清楚的了解。实验室仪器分析法常用的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种方法的不足是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但是通过严谨的定性定量检测的数据才较为准确。
2.5 便携式多功能水质分析仪
水质检测箱中有很多不同的试剂包和光电比色计, 可以检测多种化学成分。例如:美国生产的便携式试验箱, 箱内包括分光光度计、数字滴定仪、电导仪和试剂包等, 该仪器可以对水质总硬度、电导率和酸碱度等指标进行测定。
3 结语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产生, 这种事故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针对这种污染,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并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 不断强化对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提升对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 已经成为环境监测与保护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楠.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 2016 (06) .
[2]刘兵.氰化物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0) .
[3]阮志华.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J].环境工程, 2014 (S1) .
【关键词】供电局;事故应急管理;应急预防;应急准备;认识不足;改进
0.前言
以前不少职工对事故应急管理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事故应急管理等同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与恢复行动,现在这个误区未必能完全根除,实际上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贯穿于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包括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与应急恢复四个过程。过去基层电力企业对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的认识不足是所有不足的重灾区,现对基层电力企业过去的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的管理不足与缺陷进行辨识与分析,达到警示和改进的效果。
1.对应急预防的认识不足与改进
应急预防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减缓、降低事故后果和严重度。
以前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或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而疏于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某110KV变电站刚开始综合自动化改造,当时管理和安装与施工条件不完善,造成变电站后台监控电脑经常误发信号或漏发信号。特别是下雨天就会误发10kV各出线TV断线信号,而10kV出线没有设置线路TV。即便故障发出信号,相关人员也会习惯判断为误发信号。
后来在后台监控电脑发现,正在运行的该站仅有一台主变110kV侧开关指示灯由红色变为绿色,经现场检查确认开关在运行状态。经上报缺陷检修人员粗略检查就习惯性判断为下雨天导致后台监控电脑误发信号的结论,经过值班人员深入检查查出主变110KV侧开关跳闸线圈断线,由于当时某110kV变电站是枢钮站,一旦主变出现故障,将出现越级跳闸,导致某110kV变电站和另一某110kV变电站全站失压,随后值班人员立即上报缺陷消除了这一隐患。
后来公司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安全管理制度上的不断改进,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对设备缺陷及时消缺,值班人员积极巡视检查与维护,最大程度防止事故发生和降低后果的严重度。
可见预防是防止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第一防线,在电力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要不断的加强和深化,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技术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本质安全,把好安全第一关。
2.对应急准备的认识不足与改进
应急准备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做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责任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等,其目的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过去基层电力企业在预案的编制、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存在严重的不足。
2.1应急预案编制的不足与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大致有6个过程:一、成立工作组;二、资料收集;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四、应急能力评估;五、应急预案编制;六、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不足一:片面编写或照抄照搬。
过去基层单位预案编制没有招集各部门人员成立编制工作组,而是指定某个部门或某个人负责编写,造成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风险分析严重不足,遗漏了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扩大事故的分析,缺少对应急队伍的能力、应急准备的评估,导致编制出来的预案严重脱离实际,应急措施严重不足,致使应急能力建设严重滞后,这时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不符实际,将产生事故扩大的严重后果。应急预案编制应当由企业负责人召集各部门人员成立编制工作组,而不是简单的由一个部门或某个人编制。另据查证:有的单位甚至把应急预案列为机密文件,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是应急要求所不允许的,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和应急处置方案的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有的单位则是照抄照搬,前几年有的基层单位把南方电网公司的专项应急预案如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换了公司和人的名称,其余内容照抄照搬。南方电网应急预案规定损失1亿元启动Ⅰ级响应,基层单位应急预案也规定损失1亿元后启动Ⅰ级响应,导致应急响应形同虚设,甚至在填写备案过程中,基层单位也向南方电网“学习”,文字注明把应急预案报安监总局、国家电监会备案,正确做法是应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以上现象表明该预案当年并没有备案。总之该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只是做个形式,起不到应急预案防止止事故的发展,降低危险的效果,反而会因为应急处置不当扩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当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其他单位资料仅做参考。
不足二:有的预案没有经过招集相关部门的人员评审与改进即发布,在响应中出现的问题也没修订,例如前几年某变电站在台风灾害中,门窗渗水,导致某变电站控制室大量积水,而之后数次台风灾害该变电站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整改,修订应急预案。经过数次教训后来得到了改进,也对预案进行修订。
另外单位领导人员的变动,新技术、新设备、新法规的应用也应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经招集各部门人员评审合格后发布,才能使应急预案贴近实际,人员职责到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虽然以上现象目前已得到很大改进,也应以史为鉴,防止新单位新预案中出现类似问题。
2.2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与维护的不足与改进
应急设备与物资完好与充足在应急处理中非常重要,是应急处置成败的关键。很多单位在编制应急预案后便束之高阁,疏于对应急设备与物资的管理与维护,导致应急设备与物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几年前有的变电站灭火器没有设置检查卡,或检查流于形式,导致有的灭火器指示压力失效没有更换,一旦发生火灾,该灭火器不但起不了灭火作用,还会耗费人力,延误灭火时间,导致火灾事故扩大。有的物资部门灭火器设置位置不当。例如过于靠近注油设备等易燃物质,一旦发生火灾,火焰可能覆盖灭火器使应急人员拿不到灭火器导致其作用失效。有的灭火器和用于变压器油灭火的沙子被锁在铁箱子里,而锁头日久生锈很难打開,导致以上应急物资远达不到应有的灭火效果。另外应急预案列入的防汛物资清单中,抽水机已经被盗,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补充,连就近的电源插座因年代久远无法提供电源等问题,导致因为物资不足起不到应有的防汛应急处置效果。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查找管理的不足,对现场处置方案及时进行修订。
后来经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应急物资维护责任加强,以上问题已消除,但是应急物资的准备与维护要不断的加强与更新才能适应新环境、新发展的应急处置要求。
2.3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足与改进
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足甚至没有进行培训和演练是很多生产经营单位的通病,在突发事故情况下丧失或降低快速应急处置能力而导致事故扩大,甚至在模拟事故时发生事故并扩大。
前几年某单位在进行模拟灭火演习时,就近取材收集毛草和树枝,就在草丛附近放置毛草和树枝点火燃烧,火焰扩大,而灭火人员用灭火器错误对准火焰的中部喷射,而不是正确喷射火焰的根部,用了3瓶灭火器没能扑灭火堆,忽然一阵风吹来点燃附近草丛,付出2人受到轻微烫伤的代价扑灭火源才勉强避免一场火灾扩大。这一事件表明该单位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严重不足,应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远不能适应应急处置要求,一旦出现突发火灾事故,将有可能应处置不当导致事故扩大化。该单位应当召集各部门人员,制定详细有针对性的、符合安全要求的应急预案演练。
以上情况警示我们,对应急预案进行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十分重要,模拟演练不应设置在容易引发事故的区域,不能对参演人员构成伤害,在演练暴露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学问题要加强培训、学习、改进。只有通过对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演练,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项,加以评审和改进,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3.结束语
为建立长效、科学应急管理系统,按照南网公司及海南电网公司的要求,对可能出现的灾害事故进行分析,各部门应紧密配合,按专业化的要求,按照科学规范、合理布局、统一标准的要求,建立统一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稳步推进儋州电网的建设,使其网架结构更趋合理,电力设施、设备质量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逐年提升,抗灾救灾指挥科技含量也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逐步建立乡、村(社区)信息联动传递及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做好日常应急突发事件的宣传发动,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当地的应急预案,确定符合实际的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各相关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乡党委、政府发出应急指令,各级指挥机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做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二、等级划分
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分为三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一般)
(一)I级(重大供水安全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供水安全事件。
1.因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集镇5000人以上7000人以下(不含7000人,下同)或分散农户1万人以上(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3人死亡或50人以上80人以下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农村5000人以上7000人以下的突发性停水事件。
(二)II级(较大供水安全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供水安全事件。
1.因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集镇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不含5000人,下同)或分散农户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2人死亡或30人以上50人以下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农村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突发性停水事件。
(二)III级(一般供水安全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供水安全事件。
1.因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造成连续停水48小时以上或严重缺水72小时以上,影响范围为集镇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或分散农户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2公里范围内找不到替代水源)。
2.因供水水质不达标等原因致使1人死亡或5人以上30人以下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造成农村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突发性停水事件。
三、应急预案体系
(一)应急机构及职责
一、水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与技术工作组
组长:胥渊(金山乡党委书记)
副组长:贾萍(金山乡政府乡长)
成员:王培德(金山乡卫计办主任)
吴晏勇(金山乡卫生院院长)
马良武(金山乡水厂负责人)
向子昂乡卫生监督协管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技术服务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贾萍兼任办公室主任,王培德为副主任兼任技术服务组组长。
(1)领导小组职责:
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重大供水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②及时了解掌握本乡范围内重大供水安全事件情况,协调和组织实施供水应急措施;
③负责向县政府、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供水安全事件的准确地点、影响范围、程度及应急措施
④审定全乡各村区重大供水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⑤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公安、水文、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⑥负责指导、督促、检查下级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负责村社区供水突发性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组织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负责协调公安、水文、气象、环保、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技术服务组的有关工作;负责对有潜在隐患的工程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传达和执行县政府、县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媒体导向及新闻发布工作。
(3)技术服务组
技术服务组由水利设计、交通、建设、卫生、疾病预防等有关方面的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参加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
2.村民委员会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及职责
各村成立相应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本辖区供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处置。主要职责包括:拟定本村社区供水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地供水安全信处,及时向乡政府和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事故情况;协调本辖区供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供水单位应急机构及职责
根据乡政府的抢险应急预案,供水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供水应急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预防和预警
(一)监控机构
农技服务中心向子昂负责我乡供水安全事故的监控、检查、预警工作,供水安全事故报警电话:4566003。多渠道获取全乡乡相关供水安全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乡政府及县供水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供水单位、群众发现供水工程取水建筑物,输、配水管网等发生垮塌或人为破坏事件时,有责任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向上一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
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并随后补报详情。
五、应急响应
(一)总体要求
出现供水安全事件,供水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乡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和乡党委、政府报告,并先期进行技术处理;乡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在获取信息后,应在2小时内向县村镇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和县政府报告,并派出应急技术服务小组进行技术支持。
(二)I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重大供水安全事件时,启动I级应急响应预案。
1.乡应急机构派出工作组,协助配合省、市、县级工作组和乡政府共同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2.乡级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先期进行处置,并在市、县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Ⅱ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较大供水安全事件时,启动II级应急响应预案。
1.乡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在接到应急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服务组进行会商,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并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县救灾办报告,并立即派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当地政府做好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和处置工作。
2.乡级有关部门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先期进行处置,并在县级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事故处理完毕后,由乡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报县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备案。
(四)Ⅲ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一般性供水安全事件时,启动III级应急响应预案。
1.应急事件发生后,乡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应立即向县应急领导机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先期进行处置,在县级工作组抵达事发地后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事故处理完毕,由县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报市村镇供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备案。
(五)应急处理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推荐阅读:
电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1-04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应急预案10-03
10 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01-02
环境污染应急处理06-02
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制度06-20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题11-02
《河北省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11-17
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11-11
现场环境管理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12-25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制度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