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环境现状与治理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域性环境现状与治理(精选8篇)

区域性环境现状与治理 篇1

摘要:区域性环境是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治理环境问题应以点带面的进行。区域性发展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保护区域性环境迫在眉睫。影响我国区域性环境的因素众多。本文分析我国区域性环境污染产生现状与治理,对我国区域环境保护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关键词:区域性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公众参与

环境除具有整体特征外,还具有区域性特征。区域性环境问题,即指区域性内的环境问题,它是特指某一区域或是某些区域性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按功能和性质可分:自然区域环境、社会区域环境、农业区域环境、旅游区域环境等。比如说某某区域工厂排放有毒气体严重超标,严重恶化了此区域环境污染现象。如厂矿排出的有害废水对水系的污染影响多局限在下游沿岸一定地区范围的环境和居民,而厂矿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影响则多以厂矿为中心波及一定范围(尤其是下风向地区)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又如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和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也都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征,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由于病原体与所处地区内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及宿主生活习性的选择性生存特点决定了自然疫源性地方病区域性特征。化学元素性地方病的地域性特征则由地质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分布所决定,且因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外壳的分布并不均匀,故它们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环境问题区域性的特点

当代环境问题,与过去任何时期的环境问题相比,由于受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了新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六大表现:

1.1 全球化

过去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影响的范围。对象还是产生的后果,都具有局部性、区域性特点。而当代环境问题则表现了明显的全球性,这是因为: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

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间尺度已远非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可比,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球的共同努力。1.2 综合化

20世纪中期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曾引起世界的震惊,但它们实际上都是由污染引起的损害人们健康的问题。而当代环境问题已远远超出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如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沙财大、土壤侵蚀、物种减少、水源危机,气候异常、城市化问题等,已刚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问题的综合化,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整治的措施,才能减轻或控制其影响,预防其发生。1.3 社会化

由于当代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当代环境问题已绝不是限于少数人、少数部门关心的问题,而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当代环境问题仍在向恶性方向发展,但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部门、各学科关注的焦点。1.4 高科技化

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由高新技术引发的环境问题日渐增多。如核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电磁波引发的环境问题、超音速飞机引发的臭氧层破坏、航天飞行引发太空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技术含量高,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后果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5 累积化 虽然人类已进人现代文明时期,进人后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但历史上不同阶段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在当今地球上依然存在。同时,现代社会又滋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这样,形成了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各种环境问题在地球上的积累、组合,集中暴发的复杂局面。1.6 政治化

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各国国内政治的重要问题。其表现在:

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合作和交往的重要内容;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导火索之一,如各国在环境义务的承担、污染转嫁等问题上经常产生矛盾并引起激烈的政治斗争。2 规划原则与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2.2 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区域环境安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规划、布局城镇和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着眼未来,科学谋划: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分析未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制约因素,正视当前的环境状况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的差距,探索新思路,谋划新发展。完善机制,强化调控: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明确职责,落实分级目标、任务,建立机制,采取措施,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2.3 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被大幅度削减,环境保护综合指标达90分以上,所有城市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所有城市达到生态市要求,建成生态城市群。3 战略任务

3.1 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3.1.1 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差异性等。3.1.2 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体系

对大型自然斑块以及湿地进行保护、抚育及自然恢复,保护相对孤立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保留地,建设成区域生态体系中的结构性生态控制区。3.1.3 保护重要与敏感生态区

保护水源涵养区,合理调整和优化水源涵养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控制水污染源,加强生态培育和建设。建设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占陆地面积的比例稳定增加保护河口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自然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以上,坡度大于25度的陡耕地全部还林还草,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3.1.4 实施生态保护分级控制

按照对生态保护要求的严格程度,将其划分为严格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建设区,以此作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管理的基础。3.2 优化水环境安全格局

调整取水排水格局,调整和优化各河段水功能,实现高、低用水功能之间的有序协调,确立水环境总量控制目标,确保区域持续性供水安全。3.3 绿线提升,引导经济持续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的生态转型为核心,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3.3.1推广生态农业

(1)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在西部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东北部生态防护与水土流失控制区,采用丘陵山区立体农业、庭院立体经营等模式,以沿河流两岸和沿海岸生态农业带建设、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户用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开展以生态防护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2)建设生态农业体系

以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带、生态农业圈建设为重点,发展都市型农业、观光休闲型农业,建成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体系。3.3.2 发展生态工业

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九大支柱产业为重点,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产业生态转型。(1)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制定园区环境规划,规范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并制定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污染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工业。(2)促进产业生态化建设 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升制度,促进产品生态设计,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3)合理引导重大产业的布局及开发

必须合理引导,促进开发区产业生态化和清洁化,构造产业发展优势。3.3.3 推进生态旅游

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保护,依托区域优势,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和跨市生态组合旅游。3.3.4 促进可持续消费

以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引导可持续消费。3.4 蓝线建设,保障环境安全 3.4.1 重点解决水污染问题(1)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2)综合整治河道(3)控制面源污染

3.4.2 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1)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控制可吸入颗粒物(3)防治氮氧化物污染

3.4.3 防治固体废物环境污染(1)安全处置危险废物

建设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中心。(2)综合处理工业固体废物 强化源头控制。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建立示范,促进各类废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3)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处置

建设无害化处理系统。焚烧与填埋相结合,区域联合,集中处理。(4)资源化利用电子废物 组建废旧电子电器收集网络。4 保障措施

为实现规划目标和任务,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重点解决综合决策、区域协调、管理体制和能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4.1实行综合决策,加强区域协调 4.1.1 建立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4.1.2 加强区域协调,从严统一区域环境保护要求 4.1.3 深化环境保护考核制度

4.2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保机制 4.2.1 明确政府职责

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狠抓目标和任务的分解落实,在规划实施、组织建设、投资、政策引导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4.2.2 强化政策引导

按照“污染者付费”和“投资者受益”的市场经济规则,建立相应的环境政策体系。4.2.3 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环境政务信息公开,创造条件方便公众查询。制定实行企业环境行为分级标准体系,公示企业的环境行为信誉等级。4.2.4 推进环境科技进步

加大人才、科技、教育支持力度,对重大环境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加快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环境预警及其应急体系建设。4.2.5 鼓励公众参与

推行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群众创建活动,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生态文明。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行环保监督员制度。4.3 改革环境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效能

4.3.1 强化环保机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环保部门机构建设,制定和实施各级环保机构编制规范化建设方案,充实环保管理队伍力量,并将其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

4.3.2 加强乡镇环境管理有条件的市可设立独立建制的乡镇环保管理机构,实行委托执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提高环境管理效能。

4.3.3 提升环保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区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污染监控系统、环境污染应急系统,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4.4 加大环保投入,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4.4.1 拓宽环保融资渠道

将环境保护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每年在预算中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全面推行促进民营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垃圾处理收费、危险废物处理收费政策。

4.4.2 重点抓好五大建设环境工程(1)区域污水处理工程

区域性环境现状与治理 篇2

一、东北城乡环境污染的表现与危害

1.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污染了环境, 传播了疾病。

当前, 东北城乡每天要产出大量的生活垃圾, 尤其是城市垃圾产量更大。很多城市对垃圾的处理很不规范, 不但影响了市容, 还污染了环境, 而且传播疾病, 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 企业废液排放, 直接污染农田与果树。

一些企业废液直接排放到农田、果树园、江河等多种水域, 造成了庄稼减产, 粮食、水果恶变, 鱼虾死亡。污染的农田产出的红薯、水稻、芋头等作物变质变味, 无法食用。有的鱼塘一夜之间, 上万斤的鱼死于工业污水, 可谓触目惊心。人、畜由于吃了污染的粮食, 患了怪病的事例时有发生。

3. 企业排放的烟尘气味污染令人窒息。

很多重工业企业的巨大烟囱每天要排放出大量毒性很强的烟尘和有毒气味, 造成了环境污染。尤其是一些化工厂排放的烟尘和气味污染性更强。有的烟尘直接污染农民的庄稼和果树。有的苹果由于受到化工厂烟尘的污染, 无法出售, 损失惨重。有的玉米叶子由于受到有毒烟尘污染而变黄, 产量大幅度减少。在化工厂附近的居民, 有的人由于呼吸了有毒烟尘和气体, 气管、肺部等内脏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有的花草树木已被熏死。

4. 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令人忧虑。

在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城市, 汽车排放的尾气高峰的时候已经让人们呼吸感到困难了, 这种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 不但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 而且还是助推地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5. 家畜家禽放养成了疾病传播不可忽视的途径。

在农村, 很多地区家畜和家禽沿袭着放养的习惯, 不但使家畜家禽之间相互传播疾病, 而且人类也受到无法躲过的灾难。

6. 农药、化肥与除草剂的使用, 污染了土壤。

很多地区的农民种田使用除草剂, 土壤遭到了破坏, 土质渐渐恶化。不论是除草剂还是化肥和农药, 最终都要沉淀到土层底下或是随水排放到江海河流, 污染后患无穷。

7. 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近些年来, 矿山污染不但危害着当代人的生活、生产和人身安全, 同时已经危害到子孙后代。如有的矿山产生的有毒物质, 一方面污染周围的村屯和庄稼, 而且还深深地污染到地下土壤和地下水, 产生了后患;有的矿山污染治理难度相当大, 已经不是几年时间所能解决的问题。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污染表现外, 燃放的烟花鞭炮、美容美发店、洗浴店等排放的有害气体和有害化学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

二、造成东北城乡环境污染的根源

1. 认识不到位, 宣传滞后, 造成公众环保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 许多地方领导对《环境保护法》宣传教育认识不足, 认为搞得好与不好无关紧要。有的环保部门领导认为宣教工作投入大, 见效慢, 抓与不抓差距不大。还有的领导只注重作表面文章, 不注重实效,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致使《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始终漂浮在表面上, 没有深入人心。

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不到位, 办法不得力。

有的城市垃圾乱堆乱放, 清除不及时, 没有一项很好的治理措施和办法, 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治理机制。

3.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一些工业企业废液肆意排放、有毒烟尘到处飘落,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环保部门心慈手软, 不肯下决心予以治理。有的职能部门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致使不法企业我行我素。

4. 对农村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耐心的宣传教育。

农村的家畜家禽放养,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人去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尤其没有人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的耐心宣传教育, 没有向农民讲清楚家畜家禽散放的危害和弊端, 致使农民随心所欲地散放家畜家禽。

5. 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专项资金和管理队伍。

近些年来, 有的地方对于污染严重的问题也比较重视, 并采取了一些有利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但是常常工作受制于资金的限制, 没有专项资金, 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也有的地区, 由于重视不够, 虽然设有环境保护部门, 但是没有深入基层抓管理的专业队伍, 污染问题严重了, 找不到具体管理人员。往往是谁都管, 又谁都不管, 推诿扯皮情况严重。

6. 对农民科学教育不到位。

由于缺乏对农民耐心、细致的科技教育, 促使农民无节制地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化肥等。农业科技部门没有将农民科学教育作为工作职能和责任。

三、治理东北城乡环境污染的对策

1. 提高认识, 强化宣传教育。

各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尤其是环保部门更应该把环保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在学法、守法上作表率、当模范, 做到依法行政, 这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 要千方百计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全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 制定措施, 严格实施。

环保部门要联合地方各级组织, 尤其要联合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环保措施, 如关于城乡生活垃圾的管理, 要根据实际,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并在工作中严格实施。

3. 严肃法纪, 违者必究。

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执行者, 首先要强化法律意识。对于执法犯法的环保部门有关人员, 要严格惩处, 绝不手软。

4. 建立机构, 常抓不懈。

要在县 (市、区) 和乡镇、街道建立环境保护与治理常设机构, 机构隶属于环保局领导。机构的职能除了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之外, 还要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5. 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队伍素质。

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 搞好环保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可以采取定期办班培训等多种形式, 进行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对权利较大的部门要经常进行党风廉政教育, 避免贪污腐败、为虎作伥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6. 建立专项基金, 确保工作开展。

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各级组织应建立专项基金, 基金来源一部分由财政拨给, 另一部分由管理机构自行创收解决。专项基金要严格管理, 做到专款专用。

7. 联合国土资源部门, 强化矿山管理机制。

环保部门必须要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实质性的联合,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对于矿山开采的各种手续都要严格把关, 对于矿山开采做好监督检查。

8. 加强汽车管理, 降低汽车流量。

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浅析 篇3

【关键词】矿产资源环境采矿三废破坏

概述

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仍与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用了一大问题来阐述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注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而在生态环境中,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可以说是中为严重的,所以说矿山环境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地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甚至于使得我国改革开放35年的成果毁于一旦。所以我们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坚决摒弃唯GDP论英雄的观念。强化环保意思,使得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矿山开采中“三废”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矿山及周围地区的地质环境。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下面我们分别阐述:

1、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在管理和生产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小铁矿,小煤矿问题,由于企业的规模小,开采技术落后,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意思淡漠,所以加大了森林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严重。

2、侵占土地和水均衡遭受破坏

据国上资源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毁土地约166万公顷,其中尾矿堆放占地约91万公顷,露天采坑占地约52万公顷,采矿塌陷占地约20万公顷,以及为采矿服务的厂房、矿区、交通设施(公路、铁路)等所占用的土地。除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外,采煤排出的矸石、废渣、尾煤也侵占了大量土地。矿山建设免不了要征用土地、砍伐森林,直接破坏植被、农作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导致绿地面积缩减。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矿坑需要疏干排水,导致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破坏了整个地表水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步枯竭以及河水流断、地表水入渗塌陷坑灌入地下等问题,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平衡。

3、废水、废气、废渣污染

现在我国的三废污染十分严重,不仅仅是矿山企业,只是矿山企业更为甚之,由于矿山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在市场经济中紧俏地位,所以矿山企业只注重生产效率,不注重生产质量和环境保护,在开采的过程中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4、破坏地貌景观

我国的矿山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技术相对落后,环保意思淡漠,且大多是采用粗放式经营模式,所以在开采过程中,对山体和自然景观的破坏严重比如,建筑石材的开采、天矿石的开采、小煤矿的开采等等,造成大量的森林植被破坏严重,使得往日的青山秀水变成了今日的荒山秃岭。甚之更有甚者,对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历史遗迹、风景名胜造成严重破坏。

矿山环境问题是老生常谈,只是近些年来日益加剧,甚之触目惊心,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矿业长期以来实行的粗放型资源利用模式,以牺牲矿山环境为代价进行大规模超强度矿产资源开采。这种情况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影响矿山企业于当地居民的和谐关系,影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降低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做到废气不上天;废水不入地;废渣装入袋的清洁生产。为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更好的矿山资源,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1.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立法

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了法治中国,依法治国思想,习总书记到辽宁视察时讲了三句话9个字: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中,有6个字强调法治。所以说我们在治理矿山环境工作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完善环境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矿山主管部门和本地区政府严格的矿山环境保护责任制,绩效考核与问题责任追究制;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治理方案、保证费用;健全矿山环境保护的监管体制,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力度,以坚持从源头上防治破坏矿山环境和扭转矿山生态恶化的趋势。

2.全面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准入制度

我们在审查矿山开采方案时更应该对矿山环境影响报告、环境保护和恢复工程计划的审查;对未按规定如期足额缴纳保证金的不予登记发证;有效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确因审批不当,造成的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的,追究有关人员及领导的民事、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3.经济手段和激励措施并用

借鉴大多数国家的经验,在矿山环境管理中,应把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与经济措施密切结合起来。矿业企业应尽快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的保证金制度,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能够接受的能够保证环境恢复的保证金额度。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矿山环境防治专项基金,形成多渠道的资金筹集体系。对新建矿山实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对老旧废矿山的治理可以应用矿山环境治理基金,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矿地复垦和矿山周围环境要素恢复的问题上,贯彻“谁开发,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并对环境保护义务履行较好的企业给予税费上的优惠政策,以调动矿山企业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的积极性。

4.促进建立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机制

增强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我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矿山企业的做法。建立“矿业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由矿山企业管理层对矿山环境管理作出全面的承诺,并把对矿山环境管理的承诺落实到组织战略和日常规划的运作中,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在矿山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目标评估程序和决策模式,鼓励企业发扬主人翁精神,对自身的环境保护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治理矿山环境,恢复矿山环境生态系统。

结束语

区域性环境现状与治理 篇4

刘光华王一纯

(山东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 兖州 272100)

摘要: 本文从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入手,较为详细的分析了煤矿地质环境治理现状以及治理工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谁开发,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真正使煤矿地质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

关词健:煤矿;地质环境;现状;治理对策

煤炭资源开发常伴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等地质环境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国每采1万t煤炭就有近4亩的耕地被毁坏[lj;目前仅安徽两淮地区采煤塌陷面积已超400km,固体废弃物堆放占压土地47kmZ川。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危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工程实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一7〕。截至2005年底,我国年生产能力在30万t以下的小型煤矿有24055座,占煤矿总数的95%;其生产能力为n.04亿t,占全国煤矿总生产能力的48.8%川,小煤矿在国民经济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环境意识、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小煤矿在矿山地境保护和治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小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指出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小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2....地质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地质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地质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地质环境治理的紧迫性 2....1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小煤矿开采煤层大多在浅部,开采后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地表塌地裂缝、地表水渗漏等。小型煤矿开采资源多为大型煤矿的边角、独立块段或各种煤柱,这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同时上部岩层已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形,从而造成对地表土及地下水的巨大破坏。部分小煤矿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实行掠夺式开采,采富弃贫,乱采滥挖,煤、等任意堆放,使得矿区及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2....2社会影响巨大社会影响巨大社会影响巨大社会影响巨大 小煤矿大多集中于老矿区,矿区人口相对密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常引发一系列社会问如采空塌陷造成土地损毁、民居损坏,使本就积贫少地的当地居民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研石等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大量有害物质在雨水淋滤等作用下溶出污染空气、土壤、水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矿区地质环境破坏已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个关系类存加质境恢复和治理工作,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区生产和生活用地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及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3....环境治理现状环境治理现状环境治理现状环境治理现状 3.1历史欠账较多历史欠账较多历史欠账较多历史欠账较多 小煤矿大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大量需求的背景下建设的,受经济利益驱动,小煤“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普遍存在,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对地质环境破坏的严重果认识不够。小煤矿数量众多,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矿区地表塌陷、水体污染、土壤植被等质环境破坏,根本不进行矿山环境恢复,现在许多小煤矿已经停产,遗留下来的矿山环境坏问题严重;同时由于资金投人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展缓慢,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欠账得不到有效偿还,新的矿山环境破坏现象又在加重,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我国小煤地表塌

陷复垦率仅10%左右。3.2资金不足资金不足资金不足资金不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往往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目前,小煤矿作为集体或股份制企业,强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投人看做企业负担,不愿也大量资金投人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而目前国家投人的有限资金主要放在国有大中型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上。这样就造成国家资金投不到,企业资金投人不足;加之小煤矿开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具有点多、面广和量大的特点,导致治理速度缓慢,矿山环境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3.3技术障碍较多技术障碍较多技术障碍较多技术障碍较多 目前,我国小煤矿普遍存在各项基础地质资料调查研究不够以及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匾等问题。多数小煤矿没有专门的地质环境专题调查和地质环境监测资料,使得治理工程计依据不够充分。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情况,地质遗迹赋存情况,地面塌陷情况等急需通过详细的、系统的调查,摸清底数,并通过认真分析评价,找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体方案和措施,为地质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小煤矿数量众多,地质条件复杂,采滥挖,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基本无规律可寻,这些都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带来不便。小煤矿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时还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如环境治理时,在土地复垦、植被修复等工程中无经验环境修复和治理效果差在矿山表土剥离时往往忽略了需要保存原有表层、亚层土壤问题,给后期的土地复垦带来技术和经济困难。3.4责任不清责任不清责任不清责任不清 小煤矿大多建在国有大中型煤矿矿区范围内,矿区受大矿长期开采影响,地表产生了大面积塌陷和土地占压,小煤矿在此基础上开采,进一步加剧了塌陷范围和深度,因此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就存在责任如何分配的问题。小煤矿认为地质环境破坏主要是由大矿开采造成的,应由其承担主要治理任务,因而存在依赖心理,不愿承担地质环境治理任务。且在同一矿区范围内往往存在多家小型煤矿,虽然其开采范围、深度和开采煤层不同,但对同一范围内的地表塌陷、水体、植被和土壤等地质环境破坏重复影响,因此也存在责任不明确和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此外在小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还发现,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区内土地所有权不归小煤矿所有,造成它们一方面不敢轻易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另一方面也担心治理后得不到收益,从而不愿投资。4....对策及建议对策及建议对策及建议对策及建议 4.1统一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思想、、、、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目前小煤矿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得不理想,主要是由于矿山业主环保意识淡薄,思想重视不够。因此应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过去重经济、轻保护的狭隘意识,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①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②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③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4.2完善保证金制度完善保证金制度完善保证金制度完善保证金制度、、、、拓宽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收缴制度。尤其是在目前煤炭行业经济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催缴矿山环境保证金时机已成熟;对于少数流动资金紧张的企业,可以实行有计划地分期交纳。这样就保证了煤矿生产及后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需要的大量资金有了保证,为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矿山地质环境特别是采空塌陷土地的恢复和综合治理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应建立多渠道资金投人机制,分门别类探索不同的投资方式。如:对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采矿权人灭失的,则以政府投资为主;现在仍在生产的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新建和正在生产的其他矿山企业,由企业单独承担治理责任;也可制定一系列鼓励投资治理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按比例享受收益分配,以解决资金投人这一难题。4.3建立技术保障机制建立技术保障机制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篇5

在说到环境污染的时候,很多人的目光在聚集在城市的环境污染,当然,城市的污染情况确实是比农村厉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了。而且在中国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是生活在农村或者在城镇结合部的。现在就让我们把农村污染关注起来。

农村生活污染的现状:提起水乡农村,首先想到是晴天、碧水、清新的空气。我是来自广东东北部山区的学生,我敢说在我小时候的我家乡确实是如此的,甚至比这里描述的更美,但如今走进部分乡村,印入你眼帘的却是深绿色的水,水面、水边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垃圾流连不去的场所,臭味扑鼻,蚊蝇滋生„„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如今的农村不再是山清水秀,世外桃源,造成这个原因有很多,就比如在我的家乡虽然经济发展没有其他乡镇一样飞速,我的家乡仍然是贫困县,工业化发展缓慢,现代化程度不高,但是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特别是工业商品所带的包装及其一些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并且这些垃圾大部分是难于降解的,所以农村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加,远远超过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这是内部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沉重的国家.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底5.0亿吨垃圾中,中国城市就占到1.4亿吨,仅北京市,日产生活垃圾总产量已达2.09万吨,相当于两座半景山的体积,每年运送这些垃圾就耗去市财政6.8亿元.我国日常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是填埋,由此导致城市历年的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侵占35亿多平方土地,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有114的城市不得不把垃圾堆村到乡村,由此造成城市垃圾公害变成乡村公害,这是外部原因。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是:农村的环保意识低,在很多情况下,是他们自己造成了自己生活环境的破坏,就比如,以前在我的家乡,对于有病死去的牲畜,最妥当的做法是在果岭或者菜地等贫瘠的土地填埋加之石灰粉,这样做既能增加有机肥料,又能避免污染,现在很多人的做法是将死去的牲畜随处丢,或者丢在河溪里,以为可以让河水带走污染,要知道在以前家乡的河溪是取水的重要来源,现在几乎没人敢用那里的水,连洗衣服都不敢去河溪边了,这种情况很多见,农村人一边制造、漠视着垃圾污染,一边承受着垃圾污染给自己的生活,健康所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下面我来讲讲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水系、地下水和自然景观,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目前,由于处理水平落后,农村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垃圾的处理方法,这样就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破坏大自然的优美景观,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如塑料袋等不可生物降解物 质,在土地中的残留率高达20%~30%,这种“白色污染”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其透气、透水性,又造成化学污染等,危害着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危及农业生产,影响农民增收。

2、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害农民健康。众所周知,垃圾是疾病源的滋生地和主要传染源,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化和长期简单堆放,易产生恶臭物质,垃圾堆放场成为多种微生物,病原菌的繁殖场所, 蚊绳孽生,老鼠猖狂,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遇上大雨或洪灾,由于洪水的冲刷,可以造成最大限度的病原扩散,导致疾病迅速传播,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在我的家乡里有个地方在近几年来的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都说跟水污染有关系,因为他们那里的水源主要靠一条小溪,而且这条小溪近年来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水面上经常漂浮着各类生活垃圾和死去的牲畜。

3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

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往农村倒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危害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垃圾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卫生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原本被城市人羡慕的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缺乏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农村垃圾处理难,已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农村垃圾处理可借鉴的模式

各地可根据经济实力、发展需要、地理位置的不同特点,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选择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合、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1、清洁工程治理型。就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沼气能源工程等项目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比如利用沼气技术集中或分散处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加快“器、沼、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和可降解垃圾采用沼气池净化,农民做饭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能源生产模式,这在我所在的农村也是有的而且在这方面国家是有补贴的,我记得我那边的政策都是小型沼气池补贴2000,大型的例如养猪场的就是补贴10000,但是这一模式有个缺点是现在农村人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去做。

2.义务清扫治理型。就是通过实行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和成立义务保洁队等形式治理垃圾。即要求每户农民做好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并且定期检查公布清洁户、卫生户、尚清洁户及不清洁户。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村村可以搞,缺点是组织难度大,长期坚持难,废物难降解。

3.在我的村里采用的有偿包干治理型。就是借鉴城区垃圾管理办法,根据不同村镇经济实力,采取有偿包干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村多样化保洁。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基本与城区保洁接轨,比较容易坚持,缺点是经济实力不够,居住比较分散的村暂时办不到。我村里的环保资金都是靠农民自愿捐赠的,财源有限而且不确定高,我知道的是我村里的这项工作就是因为承包人不干而又停止了。

4.依托城市治理型。就是近郊农村地区通过推进城区垃 圾处理网络向农村延伸,这一模式有地域局限性,非近郊村庄难以实现,我所在县城的垃圾处理都没有处理好,如何能确保农村的垃圾处理得益于城市呢?。

四、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推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法规来进行保障,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是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其实分析了最根本原因的就是:农村垃圾无人管,农认为这个属于政府管,所以,政府需要发挥推动作用,通过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的领导机制(以村支书为主的村委担责制)、目标、内容、方式等,规范村民行为规范,并为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体制提供法律保障。

2、以人为本,建立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农村垃圾面临着范围广、任务重、清运处理困难的难题。科学高效的垃圾处理网络是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的根本保证。就目前农村实情分析看,农村垃圾运送关键是深化完善户集和分类运送网络。“户集”要求每户农民自觉落实垃圾入袋装桶,并定点倾倒存放。这个环节的发展趋向是将食物垃圾与非食物垃圾分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离。“村收”要求每个行政村按要求将村域内垃圾清扫收集运到中转站,这个环节的重点难点是实行垃圾分拣处理。“镇运”要求每个乡镇定期将分类后的垃圾集中运至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实现垃圾运输全覆盖,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逐步建立健全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和村民集资为辅的形式投入,落实长效管理

一个项目的实施是要先预算的,但是这一笔钱靠财政投入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大多数的农村是没有固定的收入的,必须采取投入方式:一是市、乡镇财政投入一部分;二是发动热心人士捐一部分;三是村委会转移支付的一定比例用于垃圾处理保洁经费;四是村委会通过“向农户收取一定的垃圾代运费。只有经费有了保障,垃圾处理工作才能实行长效管理,这个是数额不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实施,我村里就是存在出钱的钱太少没人干的情况,四、强化宣传,营造垃圾综合利用的氛围

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的整治。要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加强村民的保洁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个工作还是要政府主导。

科学处理农村垃圾,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随处乱扔的千年陋习,不仅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相信,只要我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有配套的政策法规,通过积极地探索实践,随着大胆破解垃圾处理这道难题,必将有力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高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文献:

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郑好,梁成华

2、《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应届毕业生网

3《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某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篇6

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即由保护“小环境”扩大到“大环境”;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综合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先进典型,为当前综合整治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作出了示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存在问题

1.农村污染超过城市工业污染。据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市工业污染排放量为7527万吨,废水处理率为82.7%,农村仅畜禽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项就达到9425万吨,且基本上未作处理直接排放。这些废水和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农业环境。

2.工业“三废”污染仍较严重。据原**县环保局监测结果,1999年排放工业废水276.94万吨、废渣4.49万吨、废气147048万立方米,废水中化学耗氧量1694.34吨,比1989年分别增加了1.15倍、64.6倍、35.0%和76.6%,近两年来原**县范围内工业“三废”排放量仍呈增加的趋势。工业“三废”的排放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

3.粪便污染日趋加剧。随着养殖业发展,粪便对环境污染问题也趋严重。**市常年生猪饲养量都在400万头左右,役食两用牛8万多头,山羊30万头以上,奶牛2.5万头,家禽饲养量2000万羽只,还有兔、鹌鹑、鸽子、七彩山鸡等特种畜禽。这些畜禽一年中粪尿排泄量至少有250万吨,能综合利用的占69%,其余31%是直接排放的;畜禽养殖产业的污水总量为786万吨,处理率仅为0.3%,几乎全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体。**农村一年产生的人粪尿总量311万多吨,有27%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全市37718公顷水面,53.3%的水面用于水产养殖,一年投放精饲料8.68万吨,肥料10万吨,流失率分别达到23%和30%。

4.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随着塑料业、食品包装业的进步和农民“重洋轻土”重化肥轻有机肥 思想的发展,垃圾污染已成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中一大公害。据测算,**市农村年产生生活垃圾75.2万吨。这些生活垃圾污染分为两种,一是“白色污染”,即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据调查资料显示,**市农民年使用塑料及其制品约2000吨左右,回收率不到1/4;每年使用农膜3500多吨,可降解的只占5%左右,回收率也只有46%。这些难降解的塑料及其制品和农膜,成为农村农业环境一大污染源;二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连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烧,不还田,而是乱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

5.农药、化肥污染触目惊心。农药作为工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有害物质或不科学合理施用,施用后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渗入到地下,污染了井水,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乱用、滥用农药,过多单一地施用化肥,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显示,**市去年施用农药5887.1吨,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30公斤,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化肥中用量最大的氮肥标准量计算,下同 一年要用32万多吨,其中近1/3被流失。还有施用磷肥7万多吨,复合肥5万多吨,钾肥2.5万余吨。由于大量又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不仅造成环境被严重污染,而且使农药药效下降,化肥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下降。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乱用农药,滥用激素,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品质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因乱用、滥用农药和化肥,致使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了城乡居民的餐桌,曾多次发生了食用蔬菜而中毒的事件。

6.山区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优劣不仅影响到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直接制约着平原和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市区在保护山区和半山区生态环境上做了许多有益于城乡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事,如通过构建沙畈水库、下山脱贫等举措,既保护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又给**市居民喝上“有点甜”的一级水。但近几年来,山区还有一部分农民以发展食用菌主要是香菇 为由,将大片的阔叶灌木林砍掉,使原来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了一片狼籍的山地;一部分山民为了生活,不惜砍伐阔叶林出卖。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年外运阔叶灌木8000多m3;全年采伐木材1.7万m3不包括毛竹、杂竹和未

审批砍伐的木材,加上300多家大大小小木材加工厂共砍伐木材约3万m3。由于大量砍伐木材和不时发生森林火灾,部分山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八十年代前洪峰到达婺城区安地水库的时间要12个小时,最近几年缩短到6-7小时;2000年发生的“8·17”等数起洪灾都与过量砍伐树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息息相关。

二、对策措

根据**市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因此,从宣传《环保法》着手,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讲用会、表彰会等,把《环保法》讲深讲透,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公民道德规范》改变农民的生活陋习,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章立制,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必要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配备清洁员,建造垃圾坑、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强化监督和管理。环保工作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3.根治工业“三废”污染。为了解决工业“三废”对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首先要对现有“三废”污染源的厂矿企业加强管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彻底根治“三废”污染源;不准在农田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兴起工矿企业和其他有化学污染的工程,以法保护农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良好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持续农业的发展。

4.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场。以一村或几个村为单位,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场。养殖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筹资金,分户建造”,建成一个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治气或有机肥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养殖场。鼓励“公司出资办场”,农户进场养殖”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企业又有了稳固的源料基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5.兴建有机肥料厂。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中宝贵的生产资源。由于近几年来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化肥使用的方便,淡化了畜禽粪便的利用,使肥料源变成污染源。要使污染源变成肥料源,除继续推行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外,建造有机肥料加工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公益产业。

6.制订激励政策,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出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和部门创品牌和争创“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标志,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获得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同时又取得“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aa级 ”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要给以重奖;建议将农业标准化的内容纳入科技进步奖的范围,对实施农业标准化成绩显著的乡镇、部门和个人给以奖励,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提高,使广大农民成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力军,提高农业标准化的到位率、产出率和生产力。

7.多途径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对已污染的农业农村环境,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农业环境本身的自净作用消除污染,如建造污染水塘、库,种植水生殖物来净化污水;利用林木绿化净化空气;通过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料等农业综合栽培措施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或是改变重金属毒物的化学形态;②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病虫时,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并采用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要严格执行新制订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禁用清单》,从源头上抓好“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等工程的实施;③搞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并法律给以保护,付诸实施。

区域性环境现状与治理 篇7

关键词:投资效益,面板数据模型,区域对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攀升.如今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得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为保证可持续发展.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上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空气质量指标好于二级的天数明显增多。

面对我国在环境上取得的成效.我们不禁要问.在影响环境的众多因素中.治理投资对环境污染改善发挥怎样的作用。已有文献在环保投资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分析.但深入研究环境治理投资效益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想通过实证分析明确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益.并就此方面进行区域性比较。

二、理论模型的构建

已有文献对我国环境治理投资效益的测度尚有一些不足.一是忽略了投资效益的区域性差异研究.;二是已有文献的解释变量选取有很多具有多重共线性;三是已有文献多数没有考虑制度因素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

本文理论模型的构建的基本思想是力求改进上述已有文献存在的不足.在模型中要包含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得出在其他因素得到控制下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益值。对于环境治理投资区域性效益差异通过使用面板数据系数模型来体现;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变量或多个解释变量提取主成分来解决;对于制度性因素没有合适的数据量化的问题.通过加入虚拟变量解决。

依据上述建模思路.首先分析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规模、技术水平.、环境治理投资以及制度因素。假定环境污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线性关系.由于面板数据有着时间和截面两个方向的数据资料.这很好的契合了本文主旨.故理论模型设定为如下面板模型:

理论模型 (1) 式中.“Y”表示环境污染程度;各解释变量分别代表上述影响因素。

三、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选定将SO2排放年增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在模型尝试阶段.选择了与SO2排放量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总体指标.但由于此类变量之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使得模型回归效果并不理想.故从中选择一个对二氧化硫排放量有重要影响的煤炭消费量作为规模指标。污染治理投资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完成额.政策制度发生改变用虚拟变量反映。反映技术进步因素的能源利用效率由于没有数据.该因素没能选进模型。

制度虚拟变量的引入是有其必要性和现实依据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本文以2006年为界定义虚拟变量.2006年以前虚拟变量等于0.以后虚拟变量等于1.以此来表现2006年之后政府在环境管制与治理方面的政策制度等对环境的影响。

此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搜集了2003年—201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除西藏外) 的各变量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SO2排放年增量与煤炭消费年增量是由SO2排放量和煤炭消费量各自进行差分得来。模型中的投资额是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缩减过的2003年价格的实际值。

(二) 模型估计及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回归之前.需要对参加回归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模型所选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SO2排放年增量与煤炭消费年增量是平稳的;而对于废气治理投资完成额.5%的显著性水平虽然Fisher-PP检验没有通过 (5%显著性水平) .其他检验方法都通过。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仍然认为它也是平稳的。

(2) 模型估计

本文研究目的是在模型中考虑了被解释变量必要的影响因素.并控制影响环境其他变量的前提下.重点突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益.并进行区域间比较 (回归参数的不同) .所以模型的形式设定为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因为用于此次分析的面板数据时间跨度较小且截面单位较少.为了修正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在估计时我们选择了截面加权广义最小二乘法法。最终模型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其中“α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β2i”表示第i个个体的投资效益系数。括号中分别为模型中各变量回归系数所对应的的t值。个体效应αi和虚拟变量X3it的定义为: (见表2)

各地区个体效应αi与个体投资效益系数β2i的估计结果如表3与表3所示:

(3) 结果分析

如表3所示.污染治理投资效益系数为负且通过检验的省份共有14个;四川、重庆系数虽然表现为负值.但并未通过检验;而其他各地区投资系数表现为正数且通过检验。但由于受一些无法避免的因素影响.使得投资额效益不是特别明显.对SO2排放年增量的解释作用就没有达到理论状态.呈现出虚假的正相关。好比用前后两个方向的力拉动小车.向前和向后的力同时增大.但是向前的力绝对值和增量都更大一些.如果我们只看到向后的力.则会得出越向后用力小车越向前跑的错误结论。

制度虚拟变量作为政府在环境污染方面政策制度的代表.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影响机理。其回归系数为-66762.95.一方面.系数为负说明相关政策制度确实起到了降低环境污染、抑制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另一方面.较大的绝对值说明政府的这一举措对降低环境污染所起的作用是较为显著的。

四、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 在污染治理投资方面.各地区政府应当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投资治理决定。投资效益比较高的地区应在原来投资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更大程度的减少环境污染。而不显著地区.政府要完善污染治理投资结构.建立起一定的投资监督机制。

其次.政府应积极制定有关环保的政策措施来防止与减少污染、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出台可行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引导企业改变封闭僵化的老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后.煤炭消费仍然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力度.提倡和鼓励新能源的使用.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比如进一步扩大集中供热面积。

参考文献

[1]Dora Marinova.Modeling pollution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s provinces[J].

区域性环境现状与治理 篇8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59-01

目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引起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强化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降低粪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畜禽养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以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1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当前,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粪便污染。很多农村畜禽养殖户没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养殖过程中粪便四处堆放或者丢弃于河道之中。此外,还有一些畜禽粪便在没有合理处理的情况下就直接用于农田种植之中,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导致农作物晚熟甚至减产,同时会影响土壤的质量。②水质污染。畜禽的粪便、污水之中含有很多的氮、磷、钾,还会产生明显的恶臭气味,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就进入河道,造成水质恶化。同时,水体还会出现黑、臭的情况,呈现永久性污染,后期治理难度较大。③大气污染。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异常的气味,且其中含有氨、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轻则造成动物应激,重则导致生态失衡。同时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④病原微生物以及药物残留污染。养殖废弃物中,存在很多的寄生虫卵且易滋生蚊虫,在没有及时处理的情况下会成为传染源。另外,动物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等,不但会造成耐药性问题,还会造成病毒的变异,导致新的疾病产生等。

2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的综合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与养殖场规划以及选址上的不合理、粪便处理不当、养殖方式不合理以及配套设施不全等有关,所以需要从根源着手进行综合治理,在改善畜禽养殖环境的同时,实现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

2.1 强化相关法律宣传工作

农村养殖户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并没有较强的意识,所以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帮助养殖户走上科学养殖道路,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养殖户自身做起,降低污染几率。

2.2 合理选址

为了保证养殖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选址上就需要遵循诸多原则。如养殖场应该选在下风向位置,还要远离生活用水区、居民住宅区。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对生活用水造成的不良影响,还能保障周围居民的健康生活品质和环境状态。

2.3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沼液综合利用

畜禽养殖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为了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养殖场的建设必须遵循干湿分离以及雨水分流的原则,结合养殖需求完善配套设施。如建设专门的堆粪棚以及沼气池等。在粮食种植区可以配置沼液储存池。另外,养殖场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来扩大沼液的利用途径。

2.4 实现饲料营养搭配

对饲料进行合理的搭配能够降低营养物质被排泄的几率。在配料时,要对各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以明确掌握饲料的营养水平。借助理想蛋白质概念来进行饲料配制能够从根本上优化饲粮氨基酸指数,最终降低氮排放量,同时并不会对动物的成长造成影响。这种配料模式不但能够保证养殖户的正常收益,还能降低饲料所需成本,保障畜禽的健康生长。

2.5 优化饲喂技术

以猪为例来说,猪的性别不同,其所需要的营养也不尽相同。以肥育阶段为例,虽然进食量相同,但是公猪此阶段的体重增长态势明显要超过母猪,可公猪的瘦肉率不如母猪。所以,养殖户在饲养时要将不同种类的猪分开饲养,然后结合其所需营养来配制日粮,这样才能保证日粮的成分与猪的营养需要符合,降低饲料成本。

2.6 完善生态健康养殖

传统的养殖方式不利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必须逐渐实现生态健康养殖。首先,可以建立农牧结合模式。如可以根据土壤情况,建立“畜-沼-果”或者“畜-沼-菜”模式,还可以在林地中养鸡或者养鸭,最终实现养殖、种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不但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还能够提高经济收入。其次,改传统水泥地面养殖模式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是典型的生态环保养殖,其能够对动物粪便进行发酵,成功消除动物粪便所产生的难闻的恶臭味,还能够对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所产生的糖类可以有效增强畜禽抗病能力,不但能够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还可实现养殖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2.7 创建违法排污惩罚条例

上一篇:世界的美丽作文500字下一篇:和领导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