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家长座谈会变成学校与家庭之间良性心理循环的加油站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 如果会开得好, 它的确能够起到老师与家长达到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的作用, 但是如果单纯地发布考试成绩和向家长揭学生的短, 忽略对学生成长的展示, 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而会造成家庭对学校教育抵触的恶性心理循环状态, 其表现如下。

使部分家长大伤自尊, 对学校与自己的沟通望而生畏。目前一般的家长座谈会以发表考试成绩、指出学生的缺点为中心内容, 加之学校情况介绍、班级情况介绍等, 形式多以教师说教为主。品学兼优、挑不出毛病学生毕竟是少数, 老师与家长沟通时多半是强化缺点, 弱化优点, 大有“孩子哭抱给他娘”的趋向。家长的心情随着孩子成绩的好坏而起落。只有极少数的优秀生家长才对孩子充满信心, 自己没有伤自尊, 连中等生的家长也觉得没面子灰溜溜, 学习品质双困的家长简直就是无地自容了。因此, 不少学生家长参加过一两次座谈后, 就觉得孩子没希望, 不争气, 给自己丢脸, 越来越怕与学校沟通, 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使部分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 使学生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家长座谈会大部分内容是“揭短”, 家长在学校把面子丢光, 同时对孩子失去了信心, 憋了一肚子的气, 回家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对孩子充满了否定, 学生认为这是老师在和自己过不去, 因而对老师产生抵触对立的情绪, 至使家长座谈会后教师教育反而失效。也出现了不少学生不传达开会通知、谎说父母不在家、甚至求邻居或雇人当家长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那么, 怎样才能消除家长座谈会的负面影响, 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呢?

变“揭短”为“报喜”, 展示学生的发展与特长。家长座谈会不以发表考试成绩为主要内容, 而是以全面展示近一阶段学生的进步为主要内容, 把前一个阶段某个时期如上学期期末的品学情况做基点, 展示每个学生这个学期以来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强化和亮化学生的长处, 这里不只是学习方面进步才得到表扬, 其它方面有进步也要大张旗鼓地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的弱点与不足, 不要以“揭短”、“告状”的形式与家长交流, 而是要用希望的方式提出。虽然这种沟通交流与过去相比, 在内容上无多大区别, 但是从表现形式上, 批评变成激励, 否定变成肯定, 得到的肯定为主流, 给每个家长的感觉与过去大有不同了。每个家长不但保住了自尊, 而且对孩子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同时, 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对孩子的前途满怀希望, 他会全力支持老师的教育, 认同教师的观点, 这样老师和家长之间形成良性的相互认同的“共情”的良性心理循环。

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教育孩子的问题, 以出谋划策代替责备。虽然家长和老师共同拥有教育学生的责任, 但是家长的素质和老师不同, 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受过教育专业的培训, 只有少数人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虽然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 但教育结果不理想属于正常, 而老师受过专业训练, 在通常情况下, 教育学生的能力应该比家长高一些。这种差异导致学校和家庭教育有时不能协调一致。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异, 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家庭教育的失误, 才不至于报怨、批评责备家长, 也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才能真心诚意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 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品学进步快慢的原因, 帮助家长出谋划策, 共同完成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虽然这种做法与过去相比, 在内容上也没大差别, 但是从分析问题的角度上充分体现了对家长的尊重, 这样每个家长都愿意和老师交流, 也会最大限度地与老师配合, 教育好孩子。

把“家长是听众”的角色变为“参政议政者”的角色。家长座谈会应该是学校与家庭平等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的平台, 而现在一般的家长座谈会的主角不是家长, 家长只有老老实实坐在孩子课桌前听的义务, 而没有发言权利, 想对学校的教育提点意见却没有机会也没有情绪。

办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学校既然开的是家长座谈会, 就应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作用, 学校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 树立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 从“谁服务质量高, 谁就能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 以求贤若渴的心态在座谈会中倾听家长的需求, 征求办优质教育的意见, 设计“学校发展大家谈”环节, 点燃家长们的热情, 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最终实现“学校发展增活力, 孩子发展环境优”的双赢目标。当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家长的需求互相融合的时候, 学校、家庭形成合力的高潮定会到来。

把学生“请进”家长座谈会。一般的家长会是老师一言堂的形式, 让人实感乏味。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每位家长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表现和自已的想法有人听, 自己的问题有人答。从家长的需要出发, 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应该设计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读老师给学生写的以肯定性、激励性为主的贴心评语, 让学生找到自信, 让家长找到自尊;二是让孩子当主角, 设计特定的活动来展示他们的发展和进步情况, 比如说想要展示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进步, 可组织孩子们根据所学知识自编自演英语剧, 可当着家长的面当一回小老师等等。这与老师说某某英语有进步相比更会强烈地打动家长, 使之对孩子来讲会产生信心, 同时, 学生也会由此产生更加强烈的自信和自豪感觉, 这又是一个“双赢”的设计;三是设计学生与同家长互说心理话环节, 让学生和家长在日常生活情况下无法向对方表达的感情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表达出来。这些环节会使家长与孩子实现心与心的相通, 而且也会对学生感到十分的满意, 对学校也充满感激, 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良性心理循环的最广义、最完美的境界。

总之, 如果家长座谈会实现了以上四个转变, 就一定会走进家长和学生的心灵, 并成为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良性心理循环的加油站。

摘要: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实践证明, 如果会开得好, 它的确能够起到老师与家长达到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的作用, 但是如果单纯地发布考试成绩和向家长揭学生的短, 忽略对学生成长的展示, 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而会造成家庭对学校教育抵触的恶性心理循环状态。

关键词:教育,座谈会,老师

上一篇:还原型谷胱甘肽配伍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临床分析下一篇:公证程序规则中的公证管辖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