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

2022-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先行者

吴明,长沙留学人员创业园里一家园林公司的老板。他说:“我的美国同学打电话来时,常常很疑惑地问我,中国一般都是一个城市对应一个长途区号,为什么拨打我的办公室电话,会同时显示三个城市(湖南长沙/湘潭/株洲)?问我是不是在三个不同城市都开了公司?我告诉他们,长株潭是中国唯一统一区号的城市群,这是长株潭一体化的成果之一,我的公司在长沙。”

抱团发展优势明显

所谓长株潭一体化,就是指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1.5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省辖市在内的城市聚集区,在区内交通、能源、信息、环境等方面协调共治,主要是为了在产业经济方面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彼此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长沙与湘潭、株洲40公里,湘潭与株洲20公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已进一步缩小,以各自城市边缘来测量,湘潭、株洲与长沙距离20公里,而株洲与湘潭只相距10公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彼此接壤指日可待。

现在,长株潭城市群城际铁路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之中,预计2015年底完工。吴明说:“等到城际铁路完工,从长沙到湘潭、株洲都不到半小时,我完全可以把湘潭、株洲都纳入业务范围,跟在三个不同城市开公司没两样了。”

湖南省没有一个副省级城市,长株潭一体化是用抱团发展的方式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长株潭区域和湖南省在全国经济区网络中的地位。三个城市组合在一起,产业规模、效益等经济指数超过中部的武汉、西部的成都,在全国经济圈排名中跻身前十行列。

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地理空间的统一布局,也有利于分工协作,促进各自经济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益阳市市长陈忠雄对于益阳在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定位非常明确,他说:“要主动对接长株潭,主动服务长株潭,主动配套长株潭,接受长株潭的辐射,甘当配角,扬长避短,错位发展。”

正如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湘平所说,打破行政壁垒,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

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列为促进中部崛起重点发展的城市群之一;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两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在长株潭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到了2013年,长株潭城市群被纳入长江经济带规划之中,成为中国中部发展的重要一极。

金融界也在助推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王学东说:“国开行湖南省分行将重点支持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具体而言,推进城市群之间的综合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阻碍生产力要素流通的瓶颈,助推长株潭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彰显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地位。”

曲折的一体化进程

吴明说:“长株潭一体化起步很早,在中央政府刚刚批准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时候,1982年12月,就有政协代表在湖南省政协会议上提出了长株潭一体化的构思,比开发上海浦东的提议整整早了8年。”这位敢为人先的政协代表就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萍。

当时,长沙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30位以后,三市工农业总产值和总人口可以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排第9位,城区工业总产值排第11位。同时,三个城市面临许多需要共同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诸如克服能源限制、湘江水域污染治理、城镇体系和重大项目的合理布局、现有工业的联合和技术改造、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等,客观上都需要统筹规划解决。

然而,长株潭一体化的构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到了2002年6月,湖南省政府下发《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要求三地“统一政策,避免恶性竞争,形成良好的产业一体化发展软环境”。

2005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随后正式公布了规划内容,这标志着中国内陆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正式出台。接下来,从2006年起,湖南在长株潭陆续实施了四个“一”的政策:同一个规划、同一个财政政策、同一个环保政绩考核标准、同一支环保执法队伍。

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湖南省政府试图通过具体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比如在“环境同治”的要求下,2011年,8个城市携手冲破行政条块束缚,宣布联合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2012年10月,《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出台,描绘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纲要提出,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70%,长株潭将作为一个“超级城市”的形态出现,进而带动全省城市化进程。

“长株潭一体化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张萍说,长株潭就是湖南经济的龙头。长株潭一体化就成了一个打造龙头的创作过程。“湖南就是缺少一个特大中心城市,长株潭一体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用“两型社会”建设统领一体化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到2009年1月,湖南省委决定撤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设立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开始走上用“两型社会”建设统领长株潭一体化的道路。

“两型社会”建设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总的来说,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促进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和发展水平的协调推进。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就是倡导和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两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采用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推进机制,在全国率先为“两型社会”进行地方立法、发布两型社会建设标准,形成了“两型社会”建设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的创新之路。

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6年来,湖南推出八大类制度创新,106项原创性改革,前后关停并转1300多家企业,否决了数百个不合门槛要求的发展项目。2013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综改试验区专家总结评估组组长迟福林给出了“深入人心,走在前列”的高度肯定。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两型”产业成为撬动湖南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两型”产业纷纷落户长株潭试验区,产业升级带动全省循环、低碳的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形成。

2014年1月14日,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长沙举行主题为“生态文明与转型发展”的湖南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对接会,共同启动可口可乐-WWF全球水资源保护项目“长江美丽家园计划”的浏阳河示范项目。

湖南的“两型社会”建设还得益于群众的积极参与。6年来,湖南以“两型”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两型社会建设进入机关、学校、企业、城镇、社区、家庭、村庄、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门店、旅游景区,让群众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主体,谱写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新篇章。

徐湘平说:“人人共建‘两型’,每一个人都承担着推进‘两型’的责任和义务,‘两型’理念应贯穿到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环节。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强‘两型’理念的渗透,用这种理念来指导社会各个层面的行为。”

作者:骆元军

第2篇: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对商务英语高端技能型人才大量需求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对长株潭经济建设一体化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调整长株潭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成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长株潭地区的贸易产业群、重工机械产业群、汽车工业产业群、IT 制造业和网络信息产品产业集群大多是外向型的涉外企业,需要既懂英语语言知识又能操作外贸业务流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实训实习方面,长株潭地区的企业单位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具有地域特点的合作空间。长株潭地区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可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要求及特点,在校内模拟实训及外派学生到企业实训两条线结合,让受训学生能切身体会具体各位的工作要求与职责,将商务英语实训与具体岗位技能要求有机结合,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很快适应用人单位对岗位能力与技能的要求,缩短职业适应期,从而实现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链接。

二、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数据分析、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走访长株潭地区相关企业和进行商务与外贸行业交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商务英语专业定位模糊,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往往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旅游管理、涉外文秘等专业界限模糊,造成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不准,专业思想不确定,从而给专业教学和实训带来困难。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带有浓重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科课程设置的痕迹,以培养学生语言理论知识和能力为主,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训教学力度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

3.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薄弱,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要求教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一线的数量不多,在职教师在企业锻炼的机会少且不深入,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偏弱。因此,在实训项目设计和专业技能指导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经验,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匮乏,商务英语专业受到学科体系发展的限制,其培养模式还未能实质性地转变到高职特色“工学结合”模式。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未能给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以及功能的开发带来变革。此外,校企合作缺乏机制保障导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和支持,校企合作仍在探索之中,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成规模。

三、人才培养模式三要素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把握人才培养三要素。(Who:培养什么人、How:怎样培养、What:培养什么)。

1.人才定位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根据长株潭地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既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又要与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相适应,面向区域涉外的机构、企业、个人来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方式问题,“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需要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推进项目课程改革;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才是解决人才培养方式问题。

3.解决培养什么的问题。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长株潭区域就业岗位群为导向,在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习实训等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符合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鲜明的专业特色。具体来说要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长株潭经济发展五个对接:即岗位群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湖南,服务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熟悉国际贸易等行业中外贸易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商务助理等岗位群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具备一定的外贸知识和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涉外活动能力、办公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依据长株潭区域经济的特点,商务英语专业要突出“商英结合、商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实现 区域化“零距离”就业。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订单式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的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为主体,依托湖南省外贸行业、湖南省培训行业联盟和湖南省翻译协会,依据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商务助理等职业岗位标准,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打造项目教学、工学交替、职业考证、技能竞赛、社会服务、顶岗实习等为载体的实训教学体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由“课证融合”“课赛融合”“项目教学”组成的商务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深度融合,优化毕业和就业质量,培养符合长株潭经济建设的商务英语一线技能型人才。

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不仅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适应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长株潭区域人才需求为导向,采用“英语+商务+技能”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英语应用为平台,将英语学习贯穿全过程,注重商务实践环节,强化商务操作训练,贯通教学、实习、实训三个环节,融合英语交际和商务业务两项技能。具体来说,商务英语专业要建立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三个版块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把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和要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习实训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通过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合作,准确把握长株潭区域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如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和商务助理等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同制订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实训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模式的培养下,从英语中学习商务,从商务中体会英语应用,从理论走向实践,体验职业技能。专职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外聘教师在指导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要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按照工作流程设计教学任务,编排训练项目,使学生的主要技能能够在循环实习实践中得到强化和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实习实训效果,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职业能力。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商务英语为主体,以商务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知识和技能的有机整体,形成专业课程模块、知识与技能模块、理论与实践模块的有机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三大模块: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视听说、综合英语、商务阅读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口语等。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传统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把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删减-些重复或是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

4.职业资格证书。为符合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湖南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实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突破口,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和企业资格证书融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取以下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证书(一级)、湖南省计算机一级证书、普通话二乙及以上证书、全国外贸业务员证书或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

5.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是解决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当前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介绍国外相关理论的表象上,实践研究也徘徊于经验介绍等萌芽状态。只有培养专业教师扎实的英语学科和商务学科知识、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法、系统的商务领域知识和一定的商务实践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和商务专业素质、掌握相关的商务实践技能,并能够运用自身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商务实践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商务实践。其次,健全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宏观层面上,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本科院校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进行系统的商务学科知识和商务英语教学法的培训,也可制定计划安排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在国内外商务培训机构进修。中观层面上,高职院校要积极展开校企和校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微观上来说,商务英语教师要具有专业教师发展意识,即多维度的立体化吸收商务英语专业学科知识。此外,商务英语专业理论课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承担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根据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特点和对省内相关行业企业的调查,以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根据对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按照工作任务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训体系,推进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实现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深艳.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6).

[2]向俊峰.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1).

[3]董广钧.高职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之研究[J].教育周刊,2002(5).

[4]陈国宏,岳文.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向俊峰

第3篇: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摘 要 本文对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就如何建立符合长株潭社会、经济、文化等特点,建立高效的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方向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长株潭 体育产业 一体化

全球体育产业年增加值2013年接近9000亿美元,我国仅为3100亿元人民币(约合500亿美元),占GDP比重仅0.56%。差距明显[1]。为此,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11月22日发布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中国政府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同时,2015年4月5日国务院同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些政策的出台,为长株潭体育产业化和商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如何向纵深发展,促进内需,就必须审时度势。

一、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目前,体育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生力量,国家对体育产业已做了远景发展规划。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长株潭城市群早已通过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保五个网络一体化规划,有效促进了城市融合[2]。然而在体育产业一体化方面确有些缺乏。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就应对体育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包括体育产业的布局、功能以及门类,以便形成体育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自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复“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三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GDP总量2014年达1155.88亿元,占湖南省GDP的42.7%[3]。这为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奠定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长株潭体育产业发展在面临一系列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对于长株潭体育产业化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长株潭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乏力,缺少引导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法令法规。

作为发展中的体育产业,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投融资门槛较高,而体育产业大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从而导致体育产业投融资的软环境不理想。

在税收政策方面,缺少对体育产业发展支持,特别是体育健身娱乐经营上缴的营业税平均达10%以上。此外,体育赞助、体育广告等收入均要征收的所得税更高,造成了各种资本及游资对长株潭体育产业投资的市场前景看淡以及信心降低。

在长株潭地区,虽然政府存在有主管体育产业部门,但这些主管体育产业部门人员缺乏对体育经营管理的专门知识,仍然按其它商业的经营模式的惯性思维进行管理,而忽略体育产业其特殊性。

二、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思路、目标及重点

(一)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思路

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三市体育产业应适应三市的经济结构,主动适应三市第一、二、三产业的调整,主动适应三市一体化的社会统筹。主动应对自身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充分把握各种矛盾,对此进行正确判断,化解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把三市体育市场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成为三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我们认为,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发展战略思路应以提高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国内竞争力为中心。以培育体育产业作为三市经济为新增长点,提升其在三市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深化体制改革,走发展创新之路。

(二)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目标及战略重点

经过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收入和消费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升了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进而提高人们对健身娱乐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目前,长株潭城镇化率为64.54%[3],而进入城镇的人口的数量受教育程度水平比較高,这对于扩充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群体都起到重要作用。预示着体育健身娱乐业较之体育产业的其它部分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三、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实施计划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大力倡导发展创新经济和第三产业。制定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和计划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在经济新“新常态”下思考,明确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位置,明确政府在体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职责,对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三市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与开发要协同;积极引导社会消费,把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

(二)建立具有长株潭区域特色的体育市场体系

长株潭城市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中部。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点城市。因此,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的体育市场体系也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充分利用地域特点等优势发展体育市场,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体育市场。

体育健身娱乐应作为长株潭重要的体育市场来培植。从全民健身运动为出发点,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产品的市场供应为重点。坚持常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与新兴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并举的开发方针。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中老年养身康复保健、青年青春美容健美健身市场、青少年幼儿体育培训市场等。同时还应根据长株潭区域特点对体育市场进行开发。如:体育健身红色旅游、民族特点的体育健身娱乐产品。长株潭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白领阶层人数众多,人们教育程度高,也应发展多功能高档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者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需要。

(三)大力培养长株潭体育市场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长株潭体育市场,不断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4]。根据长株潭目前的情况,可采取以下几种人才培养方式弥补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其一,在已有体育产业单位,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联合办学或委托培养方式,由用人单位与体育院系合作,培养某一项体育经营人才,重点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转化。其二,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发现和培养体育经营人才,可从体育院校引进一批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长株潭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其三,建立评聘制度,完善有关激励、竞争等经营管理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从事体育产业开发,以严格的制度、优质的服务、先进的管理水平促进长株潭体育产业发展。

总之,长株潭政府及体育部门要充分运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国家的有利时期,以及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难得历史契机,实现长株潭体育产业一体化的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类课题,编号:14WTC3。

参考文献:

[1]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Z].中商情报网.2015.03.27.

[2] 长株潭城市群崛起有望问鼎“中国经济第五极”[Z].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11.2.

[3] 湖南统计局编.2014年湖南经济年鉴[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4] 俞继英,鲍明晓.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03.

作者:宋伟 曹金凤 彭大伟

第4篇:长沙市公安局关于落实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

长沙市公安局文件

长公办[2007]371号

长沙市公安局关于落实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

市局有关处室、支队、各分县市局: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关于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湘公通[2007]127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将进一步调整长沙市户口迁移政策,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放宽购房落户条件

(一)办理对象:凡在长沙市通过合法购买、受赠、继承、自建等途径获得住房所有权,并实际居住的公民,需将本人及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户口迁入购房所在地的。

(二)提供材料:房产证(含市内五区房地产管理局核发的房产证)、购房发票、税票(二手房提供契税票据)、要求迁入人户口簿、身份证及相关亲属关系证明(结婚证、出生证、独生子女证、父子母子关系证明等)。

银行按揭房需提供房产证复印件、购房合同、抵押合同;

自建房需提供房产证、建房许可证、用地许可证;

(三)办理流程: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到长沙市公安局户口、身份证受理中心办理,经审核后发给《准迁证》。

二、放宽长株潭三市之间户口迁移条件

(一)未成年人投靠祖(外祖)父母

1、办理对象:未成年人及其祖(外祖)父母户口均在长株潭三市范围之内,未成年人需投靠祖(外祖)父母的。

2、提供材料:申请人户口簿、身份证、投靠人户口簿、投靠人与申请人亲属关系证明(由派出所、单位或居委会出具)。

3、办理流程: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到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所辖区、县(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门办理,经审核后发给《准迁证》。

(二)父母投靠子女

1、办理对象:父母及其子女的户口均在长株潭三市范围之内,父母需投靠在城市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成年子女的。投靠人不受年龄限制。

2、提供材料:申请人户口簿、身份证、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房产证、单位证明)、投靠人户口簿、身份证、投靠人与申请人亲属关系证明(由派出所、单位或居委会出具)。

3、办理流程: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到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所辖区、县(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门办理,经审核后发给《准迁证》。

(三)直系亲属投靠

1、办理对象:夫妻一方户口在长株潭三市农村地区,另一方户口在长株潭三市,需办理夫妻及未成年子女投靠的。

2、提供材料:申请人及投靠人户口簿、身份证(未成年子女可不需要)、申请人户口所在地乡、村、组证明意见、直系亲属关系证明(结婚证、出生证或独生子女证等)。

3、办理流程: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到申请人户口所在地所辖区、县(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门办理,经审核后发给《准迁证》。

(四)大中专学生回原籍“非转农”

1、办理对象:原籍为长株潭三市农村地区的大、中专学生,毕业或肄业后,要求将户口迁回原籍“非转农”的。

2、提供材料:申请人毕业证或学校肄业证明、原籍乡、村、组证明意见、学校所在地户口迁移证、身份证。

3、办理流程: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到落户地所辖区、县(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门受理,由区、县(市)公安局人口管理部门报市局审批,经审批后作出批复决定,下发给区、县(市)人口管理部门,通知群众凭市局批复办理有关手续。

三、简化相关办事手续

(一)逐步推行网上户口迁移。待省级户籍业务平台完善后,逐步实现长株潭三市网上户口迁移和一站式审核登记制度,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

(二)办理居民身份证“一体化”。长沙已开设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服务点,株洲、湘潭两市居民可在长沙通过异地受理办理居民身份证。

(三)跨市区暂住不需办理暂住证。常住户口所在地属株洲、湘潭两市市区的人员,在长沙市市区范围暂住的,不必办理暂住证,只纳入暂住人口登记管理。

湖南省公安厅

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5篇: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优化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运输服务结构,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率,是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交通建设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任务。为认真落实省委书记周强同志的重要批示,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按照《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有关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发展规划及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服务”为宗旨,围绕全面推进“四化两型”战略目标,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主题,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宜居城市、促进社会和谐。以长株潭公交一体化为核心,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加快推进长株潭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目标,立足于高标准、高起点,大胆创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整合三市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形成三市一体、城乡统筹,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功能齐全、管理高效,运营规范、服务优质,经济便利、安全有序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科学构筑“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广大群众出行需求。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贺仁雨 副组长:徐正宪 李晓希 胡建新 文树勋 肖文伟 杨 广 成 员:徐 建 陈健强 刘 见 陆增富 刘国林 罗 可 李建斌 谭衡鸣 陈新发 罗丽萍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正厅级)

省交通运输厅总经济师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长沙市政府副市长 株洲市政府副市长 湘潭市政府副市长

省交通运输厅副巡视员

省地方海事局局长 省财政厅经建处处长

省长株潭两型办发展处副处长 省机场管理集团副总经理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处处长 省交通运输厅城市交通处处长 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 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主任

省交通运输厅引进外资项目办主任陈国辉

湖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刘明理

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刘玉平

株洲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章礼华

湘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蒋自雄 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处(电话0731—88770138,传真0731—88770033),罗可任办公室主任,彭建涛、李鸿德任副主任,负责推进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日常工作。长株潭三市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三、工作大纲

(一)实施范围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两型”发展。注重交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与自然和城市风貌相和谐的交通环境,以零换乘、无缝对接为目标,为长株潭城市群人们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多层次、多功能的交通服务,提高污染少、占地少、能耗低的交通方式所占比重,大力发展和使用公共交通。

2、坚持统筹协调,突出工作重点。城市群对外通道与内部设施协调发展,突出城市群内部体系的构建;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突出城际快速干道的构建和枢纽换乘中心的建设;城市交通与农村交通统筹发展,突出城市交通,以城带乡。

3、坚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突破

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定位,加强政府投入和引导,加快推进交通建设与管理上的制度创新,在投资、营运、管理、组织、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构建适应三市经济和人民群众出行的理想模式;加强区域间、城乡间及各类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互补,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的整体运行效率。

4、坚持科学发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当超前,实现跨越式增长,交通设施建设总量要适应并适当超前于城市群发展需要,交通体系布局要适应并引导城市群生产力布局。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以长株潭公交一体化和智能交通、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重点,通过5年的努力,优化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运输服务结构,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率,形成“布局完善、功能协调、衔接顺畅、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效低耗” 的综合运输体系,为长株潭城市群提供充分、优质、可持续的交通运输服务,促进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2、主要任务

(1)准确掌握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

(2)有效认识长株潭城市群当前及未来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宏观环境,并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较准确地预测长株潭综合运输需求;

(3)提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4)优化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明确如何从点、线、面(即枢纽、通道、网络)三个层次统筹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之间的基础设施衔接与协调;

(5)分析长株潭城市群推行“公交优先”与“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提出长株潭城市群道路运输和城市公交运输融合三市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研究内容包括:三市城际交通运输统一管理体制、三市城际公交运输企业模式、三市城际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三市城际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考核机制、三市城际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等。

(6)科学确定建立长株潭城市群高效的运输组织保障系统,探索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统一的客服标准和运行监管机制。解决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运输组织、市场与信息、技术与标准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的问题;

(7)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确定政府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制定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交通规费政策、票价政策、财政政策、市场政策等。

(8)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理想模式,并提出相关组织、运营、管理及支持保障系统。

(四)研究重点

1、制定长株潭公交一体化方案。积极搭建长株潭三市公交一体化运作平台,整合长株潭三市现有的公交、城交客运资源,进行公交化、公益化改造,对现有的长株潭城际一体化公交线路进行提质改造和优化调整,积极构建智能公交和“两型”公交。

2、研究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市地铁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协调发展问题。并根据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市地铁建设情况,给出常规公交线网与长株潭轨道交通协调的方案与营运组织的协调策略。

3、以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为抓手,加强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无缝衔接”和旅客 “零距离换乘”。着重考虑如何强化道路客运衔接铁路、机场等枢纽、港站的集疏运功能,如何加快完善道路旅客集疏运服务网络,科学安排班次密度。

4、提出改造提升客运服务体系,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策略。重点研究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如何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区城之间及城乡之间客运组织与市场的衔接,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

5、深入研究长株潭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加快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既自成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又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格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改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四、工作步骤

(一)2011年7月,召开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讨论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工作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2011年8月,课题组与“研究机构”完成调研工作,收集有关资料,提交《实施方案》(初稿)。

(三)2011年9月,领导小组邀请世界银行“中国城市群两型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项目专家对《实施方案》(初稿)评审,并根据修改意见完善。

(四)2011年10月,课题小组提交《实施方案》(修改稿),领导小组再次组织专家审查。

(五)2011年11月,提交《实施方案》最终稿并报省政府审批。

(六)2012年元月,按《实施方案》推进长株潭综合交通一体化。

第6篇:对“长株潭警务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建设以来,三地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群已具一定规模,现代化交通四通八达,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在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下,三地之间的社会关联度越来越强,地区治安问题也日益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区域内跨区流动犯罪增多,地区间的犯罪相互影响、关联程度加大,治安管理对象发展迅速等等,区域治安问题已成为维护长株潭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推动长株潭警务一体化势在必行。

一、三地接壤地区刑事发案的基本情况

天元区与长、潭两地接壤的派出所有马家河派出所、栗雨派出所,随着三地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天元区与长、潭之间的人、财、物流量不断增大,一些犯罪分子趁机利用三地交界的特殊地理交通条件,跨地区作案,跨地区销赃、藏匿的现象逐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两抢”案件成为直接牵动刑事发案总量升降的最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该类案件占到刑事发案总数的六成以上,且犯罪呈现快速、机动的特征,犯罪分子运用先进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做到快速传递信息、快速纠集同伙、快速作案、快速转移,有时在株洲作案,随后快速到湘潭、长沙藏匿和销赃,在湘潭、长沙作

1 案又到株洲藏匿和销赃,其机动能力增强,使警方打击难度不断加大,直接影响了三地的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三地警务一体化的基本目标和重点协作项目

1、信息领域的协作。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建立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长效机制。设立热线或专线电话,遇重特大警情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时进行区域内协调配合处置。交流违法犯罪动态信息和工作经验,相互通报突出的社会治安情况,相互通报治安管理部门开展的专项行动,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区域转移,实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步开展,形成打击整治的工作合力。

2、打击违法犯罪领域的合作。查处在接壤地区的“黄赌毒”及“销窝赃”等违法犯罪活动时,相互支持配合,相互提供违法犯罪线索,配合调查赃物流向和追缉违法犯罪嫌疑人,必要时,协作地可出警支援,实施共同打击。

3、重点地区治安整治工作领域的合作。对接壤地区治安复杂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适时组织统一行动,集中警力开展专项整治,实施清查打击。

4、人口管理领域协作。实现人口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公安信息系统中的常住人口、境外人员、流动人员和出租屋、重点人口和监外罪犯等信息系统通过授权机制互相开放查询权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加强三地区警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

推进长株潭警务一体化,要遵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同作战”的原则,充分发挥多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构建合作平台,积极探索联合打击、防范跨地区违法犯罪活动的新方法,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区域联动、整体作战能力。

(一)加快实现信息共享。要紧紧抓住公安“大情报”系统建设的有利时机,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转变思想,迅速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治安管理工作新模式。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将各地各部门的旅业、民爆、枪支管理以及常住、暂住、重点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等系统数据跨区整合,治安视频监控与通信网络系统有效整合,尽快建成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信息平台。二要加强周边区域治安情况分析研判。要建立常态化的社会治安情报分析研判机制,根据本地和周边人员、物品的流向,大型活动的层级以及110警情的多少等情报信息来分析判断当地和周边区域治安状况,及时掌握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

(二)以“人(流动人口)、屋(出租屋)、场(娱乐场所)”为重点,建立治安要素管控协作机制。一是完善通报协查机制。对流出本辖区的重点人员、危爆物品要及时通报给流入地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并由流入地治安部门落实协管措施;对下落不明的,要通报到周边地区,同时启动协查

3 机制。二是建立协管工作机制。对涉及三个地区甚至多个地区的治安要素,如工作地和居住地分属两个区域的重点人口、关注对象和跨区连锁经营的场所、行业等,应共同研究管控方案,互通动态管控情况,分头落实管控责任。

(三)构建社会面巡逻联防机制。一是建立联合巡逻机制。边界地区公安机关双方互派警力加入对方的巡逻组,或联合组成巡逻队,对边界区域开展联合巡逻。二是跨区域打击现行犯罪。在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中,三地公安部门可根据各地治安形势的复杂性和地理特点划定协作区,一旦发生重大警情,需要对嫌疑人和嫌疑车辆进行围追堵截时,案发地公安机关可以迅速越过行政区划线追击犯罪分子,同时,可根据事先确定的指挥层级和联络方式,第一时间向协作区公安机关通报嫌疑人、嫌疑车辆的具体特征和可能逃跑的路线,按照一定的协作规范和操作流程,调度协作区警力开展布控、堵截和抓捕工作。

(四)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对跨区域的矛盾纠纷(如山林、土地纠纷),同一行业的不稳定因素(如出租车行业)等,可建立联合调解机制,形成跨区域的调解网络。通过召开排查矛盾纠纷的联席会议,共同摸排联防区域内的各种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形成大排查格局,对排查的信息进行联网,互相通报。尤其是对可能引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的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预防、早治理。

(五)建立区域警务协作保障激励机制。一是树立全局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长株潭区域内的治安问题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也难有长期稳定的治安环境。因此,治安警务合作,必须要跳出行政区划的框架,通过反复协商、沟通,共同制定合作机制,弥补单一城市的治安控制局限,共同提升警务效能。二是建立科学评价激励机制。对经常协助其他地区开展工作的单位,以及周边地区社会治安整体效果良好的单位,要明确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并在工作绩效考核时,一并予以考虑加分。

(六)建立警务协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由长株潭三地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年召开1次联席会议,通报社会治安管理情况,总结警务协作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提出工作建议,必要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本协议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长株潭各市设立治安管理警务协作的办事机构和联络机构,每半年召开1次工作例会,通报社会治安工作情况和协商区域警务协作事宜,协调推进合作事项,并向三市治安管理警务协作联席会议报告警务协作落实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工作例会由三市轮流举办,如一方有重大事项或行动需要协商,可提议并经其他方同意召开临时会议。

第7篇: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决策咨询报告12期)

2010年,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的42.2%、38.4%、43.2%和45.9%,日益成为湖南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区域。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点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这标志着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区域内国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2%。到2010年末,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集中了全省3/4的研发人员、80%的科技成果。自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该区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区规模逐步扩大。最新数据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6.3%,比2005年提高11.3个百分点。随着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拓展,城市群呈现融城之势。长沙形成了一主(河东主城区)、两次(河西新城和河东星马新城)、四组团(暮云、捞霞、高星、含浦)式发展布局,并积极向株洲、湘潭方向拓展。株洲在河西向湘潭方向拓展,天台—粟西组团,规划建设成13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并沿长株潭高速公路两侧发展,北上与长沙对接。湘潭则向北朝长沙方向拓展,沿江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东面则与株洲对接。融城格局使得三市联系更为紧密,互补性日益增强。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实现财政总收入7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总量占到全省的38.4%;实现GDP 6715.91亿元,增长15.5%,总量占全省的42.2%,增速分别比上年和当年全省平均水平快1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历史悠久,工业门类齐全,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一些领域的优势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在农业发展上,传统的粮棉油和具有特色的蔬菜、水产品、林特产品等品种繁多,附加值高,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21.9亿元,占全省的18.0%。在工业发展上,建筑、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等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681.87亿元,占全省的50.3%。在服务业发展上,以长沙为中心,商贸、运输、邮电、金融、科教、旅游、房

地产、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发展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612.14亿元,占全省的41.8%。在第二产业保持对国民经济有力支撑的同时,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增大,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3:54.8:38.9,而全省为14.7:46.0:39.3。这说明长株潭

二、三产业相对全省而言比较发达。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8.4%,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占全省的45.9%。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6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先后建成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公路交通、通信、电力、饮水和水利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长沙市亿元以上的在建项目(不包括房地产)达374个,计划投资规模2632.87亿元。随着轨道交通工程、湘江过江通道工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长沙的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株洲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7.3亿元,增长46.1%。新开工5条高速公路,武广高铁株洲西站投入运营,干线公路改建提速,炎帝大道、时代大道等建成通车,湘江风光带建设顺利推进,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湘潭市交通、通讯、电力、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城际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启动和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长株潭市际市域两个“1小时经济圈”加速形成。随着长株潭三市通讯升位并网、金融同城和城际轻轨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三市经济融合,为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四)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1201元和9296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635元和367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17.9%,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快2.8个和3.4个百分点。其中,长株潭三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4069.74元、12965.65 元和 11951.08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7%、19.5%和10.9%。随着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居民就业渠道拓宽,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长株潭三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为5354元、3793.64元和3600.4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22.6%和25%。加上“新农合”广泛覆盖、“新农保”逐步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减免等政策的实施,推动农民进一步增收,为长株潭城乡居民提高生活水平、拓展消费领域提供了内在动力和有力保障。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4452元和63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9.3%。

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优。长株潭城市群总体人口超千万,但总体实力与人口相当的北京、上海相差甚远,与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的差距也较大。2010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48.7%和39.8%、63.3%和70.6%。由于总体实力不强,难以发挥城市群的带动、辐射作用。从产

业结构看,长株潭优势产业链尚未形成,传统产业比重偏大,区域内钢铁、机械、有色等传统重化工业比重较高。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企业个数和重工业总产值占了全省70%以上,而优势产业仅占全省优势产业的43.9%。

(二)城镇功能拓展不够,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制约城镇扩容提质。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和发展有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资源整合差、功能不全、配套落后、产业薄弱等不足,城市群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制度和服务发展不够完善,制约了城镇扩容提质和城市化进程。最新数据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为56.3%,相比珠三角的70%还差13.7个百分点,离2015年实现城市化率70%以上的目标任务还比较艰巨。

(三)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缺乏强大带动力的产业集群和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

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8.9:45.3:45.8调整到2010年的6.3:54.8:38.9。呈现“

二、

三、一”的产业结构,区域内一些支柱产业并不切合本地的资源或区位条件,对当地发展带动不强。化工、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空间有限,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对引领未来的战略性产业开发不够,已有的科技优势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四)资源节约压力较大,湘江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湘江流域云集了电力、冶金、化工、煤炭、建材、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这类工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并使景观生态不断受到侵袭和损害的过程。湘江近年枯水频发,沿江城市的供水、航运交通、工农业生产等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国外主要城市群的发展经验看,各城市间密切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特征,政府的规划协调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当前来看,长株潭协同发展的规划虽已颁布,但有效实施仍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三市及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也一定程度存在。另外,城市群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不强,降低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利益协调、补偿机制。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要形成合力,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协作形成的共同进步的基础之上。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主体功能定位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地方收入的差距,特别是要使产业在区域内的转移、能源资源的转移以及环境的保护治理都会改变各市的成本和收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

利益共享、补偿机制,实现地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从而实现各方共赢。

(二)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投入,提升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力,才会有强有力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带动力与发展力。目前,长株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总体实力较强,高层次科技人才优势明显,但是科技转化能力不足,未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效率,推动各城市经济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对长株潭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快交通、公共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通过综合制度创新,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加快城市群吸纳资金、技术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能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依托重点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化是城市群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长株潭城市群要以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从目前城市群的现状来看,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分工协作不紧密、产业链不够长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各城市要打破地区、行业界限,站在经济一体化高度,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要针对这一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对经济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的弱点,进一步拉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加强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产业整体优势。要充分发挥各城市产业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经济总量。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型”建设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培养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理念,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和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淘汰落后技术和生产方法,开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长株潭试验区。

承办:地方调查队管理办公室

执笔:雷芙蓉 赵海军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湖南统计信息网

第8篇:长株潭城市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不与中部六省争龙头,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 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议颇早。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年代初长株

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1997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2006年,湖南省对长株潭城市群扩容,首次提出以长株潭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车程为半径、囊括环长株潭的另外5个城市,形成如今的“3+5”格局。

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战略。即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

1.5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5个省辖市在内的城市聚集区。在原“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

同享、环境同治”的基础上形成“新五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1]

2007年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2009年,长株潭三市长途区号统一为0731,成为全国唯一统一区号的城市群;由省领导挂帅的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协调委成立,开始制度的顶层设计;长株潭城际铁路动工;8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举行。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2011年,8市携手冲破昔日的行政条块束缚,宣布联合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十二五”,长株潭吹响号角,力争率先建设好“两型社会”,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2012年7月16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征求意见稿)描绘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纲要提出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体系。到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70%,长株潭将作为一个“超级城市”的形态出现,进而带动全省城市化进程。[1]

“启动„3+5‟城市群建设,可以迅速提高湖南城市化水平。”省政府参事、湖南商学院首席教授柳思维表示。而在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吕斌看来,城市群是解决大中小城市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最好空间尺度,“它可以提高城镇整体的发展能力”。

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曾表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有助于探索符合湖南省情的新型城市化路子,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有序的新型城市体系。[1]

中国改革开放34年,长株潭城市群极有问鼎“中国经济第五极”之势。

第9篇:长株潭两型社会调查

长株潭两型社会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状况,和变化;了解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调查背景: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被列为中国的第四批试验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2008年年底,试验区改革总体方案和城市群区域规划方案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1月,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2009年正式迈入新征程。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一、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两型社会”为中心,我们对经常往返于长株潭的群众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市民都知道“两型社会”的含义,并且知道长株潭正在建轻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方面

长株潭的一体化虽然提高了市民往返于三地的频率,加快了市民的生活节奏,但湘江沿途接纳了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城市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核心区河段水质污染较严重,再加上城市规划滞后,以及审批体制与法律规定之间的不协调性,环保法律意识淡薄,致使湘江水质、城市环保、空气污染等污染较严重。

1、区域水质性缺水矛盾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威胁在不断加剧。一是工业的水质污染。一些污染汇集湘江,严重威胁三市居民的饮水安全。二是污水的处理率低。包括省会城市长沙,几乎没有对生活污水进行二级处理,而是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现在三湘四水的芙蓉国度,很难找到一条未被污染的溪河,湖南不缺水,但湖南缺乏干净的水源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地方的水污染已经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威胁。相

关部门可以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配置核心区各河段最小流量,开辟新的供水水源,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

二)城市规划方面

虽然从2008年1月1日起就施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但仍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其中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房屋规划最为典型。许多道路绿化建设都是由临时工实施,完工后没有对该项目进行管理,使得在该片土地上一遍又一遍的栽树种花,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湘潭的房屋规划也有点过于密集。

三)中部崛起研究中心主任吴永保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素质。

资源方面: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而是要实现发展方式的改变

四)文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湖湘文化底蕴来发展文化产业,发挥体现湖湘文化的伟人和名人优势,把历史文化培养为经典文化,把伟人和名人文化发展为特色文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尤其要注重培育科技文化、倡导合作文化、培养创新文化、规范生产文化和健康消费文化,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注入强大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动力。

自主创新支撑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对策研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型产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两型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两型社会建设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研究;发展“两型”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强节约型经济体系构建,实现长株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两型社会发展;人文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证研究;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基础;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资源节约对策研究;长株潭一体化土地使用机制研究;长株潭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五)加快湖南经济发展

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地处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十一五”期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湖南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省工业化水平提高6.2% ,城镇化水平提高

7.4% ,

三、总结

自主创新支撑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对策研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型产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两型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两型社会建设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研究;发展“两型”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强节约型经济体系构建,实现长株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两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两型社会发展;人文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证研究;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基础;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资源节约对策研究;长株潭一体化土地使用机制研究;长株潭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电信1101班马存禄

201156110108

上一篇:驾考宝典科目一试题下一篇:商品房预售证办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