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南亚教案(精选11篇)
北面高山屏障作用,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山地阻挡抬升,造成迎风坡降水(地形雨)丰沛。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世界最多。背风坡降水少。[剖析原因]南亚的西北部有哪些沙漠分布?为什么? 热带沙漠(塔尔沙漠、印度沙漠)。其原因是:
A.西北部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区,降水稀水,气候干燥; B.原始森林遭人为破坏而形成。
[剖析原因]德干高原的景观为什么是热带草原而不是热带季雨林?
德干高原处在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无法生长高大的热带季雨林而形成草原景观。
②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剖析原因]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何重要影响? 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降水,保证农业灌溉和利于作物生长;
但西南季风年际变化很大,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到影响最大。(5)三大河流:
[读图]中部平原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注入孟加拉湾。(6)宗教:
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发源地。
目前,印度和尼泊尔主要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7)人口
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之一,印度人口最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超过1亿。以白色人种为主。(8)经济
都是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工业发展较快,大多以纺织、食品等传统的轻工业为主。2.印度
△(1)自然条件与农业 ①自然条件
A.耕地面积大(占一半以上、亚洲最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015届高考区域地理复习
B.气候(降水)条件差异,地形不同,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C.但水旱灾害频繁(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因此,发展河流的水利灌溉系统和防旱的储水池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②农作物 粮食:水稻和小麦
经济作物:棉花、黄麻、茶等。
[读图]印度的农作物(水稻、小麦、甘蔗、棉花、黄麻、茶叶)分布在哪些地区? [剖析规律]对比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和南亚地形图,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何关系?(见疑难探究)△(2)矿产资源与工业
①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锰等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东北部。②发展
独立前:采矿业和纺织业比较发达
独立后: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纺织工业以及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
③工业中心与城市:新德里 加尔各答 孟买 班加罗尔 传统工业区:
德干高原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位于德干高原东北部)区位:接近原燃料(煤、铁、锰等矿产)产地;铁路交通方便。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位于恒河口)
区位:接近原料(黄麻)产地;接近消费市场(人口最多城市);交通方便(重要海港)。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位于德干高原西北部的西部沿海)区位:接近原料(棉花)产地;交通方便(最大海港)。新兴工业区:
一、巧用经纬线, 掌握区域位置,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在复习某一具体区域部分时, 一定要讲位置, 这就涉及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绝对位置即数理位置, 通过经纬度的“十”字定位法可以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但教师不能为了位置而讲位置, 一味地叫学生死记硬背经纬线, 应该更加侧重于讲位置对其区域特征的影响, 如北回归线经过印度半岛北部,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热量条件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气候) , 对海陆相对位置的分析, 印度半岛三面环海, 更容易受到海洋水汽的影响。再者, 教师可以联系其他重要区域来记经纬线, 如半岛东部的90°E经线, 经过孟加拉湾也经过中国西北的“三山夹两盆”地区, 通过比较加深记忆。
二、把握核心特征, 运用高中地理原理进行深层次探究
从考试大纲要求和高考命题趋势来看, 区域地理的考查已经从传统的掌握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为主, 转变为形成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为主。因此高三阶段区域地理复习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高初中地理的结合, 即初中的“地”和高中的“理”结合, 用高中的地理原理、理念统领区域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内容多, 但知识体系大多雷同, 即认知位置、把握特征、解决问题。而且区域地理的特征无外乎就是自然特征、社会经济特征, 千篇一律。教师应当精心备课,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提取本区域的突出区域特征, 设置问题, 提供材料, 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运用高中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在《南亚》教学中, 把握突出特征:水旱灾害频发。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或图片引入。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 设问“为什么水旱灾害频发?”, 然后以这个问题统领本节课的教学。在接下来的环节当中, 化繁为简, 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各个击破。如气候因素中对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可以先讲降水必须满足的条件:充足的水汽和水汽凝结所必需的温度条件。总结常见四种降水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有了这些知识铺垫, 学生就比较容易根据材料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如在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差异上, 为什么热带季风降水更集中且丰富, 学生会懂得从水汽与气温两个因素去分析:首先, 雨季时水汽丰富, 因西南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 遇地形抬升, 多地形雨;其次, 本区地处热带, 多对流雨;最后, 源自北印度洋的飓风带来降水。
三、授之以渔, 掌握区域的分析和研究的思路、方法
复习某个区域时, 可以归纳为区域地理复习的简单方法与思路, 便于学生复习, 提高复习效率。以个案分析推出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便于学生复习归纳总结。1.自然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是:位置特征 (包括经纬度、海陆位置) →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特征和矿产资源。引导学生认识, 一个区域的位置和地形, 往往决定这个区域的气候特征, 而区域气候和地形又往往决定区域的水文和植被, 水文和植被往往决定区域土壤的形成。2.人文地理特征。复习的思路与内容依次是: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人口与城市特点。对区域地理的复习, 方法看似简单, 但复习时掌握复习方法, 理清复习思路显得尤为重要。要熟悉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基本特点和成因, 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如本节课, 以“水旱灾害频发”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及人口分布和农业等社会经济因素来分析, 并总结规律, 构建模型框架。
四、“无图不地理”, 强调地图教学
①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运用相关资料,探索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活动
1.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过程与组织 设计依据与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1分钟) 放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东南亚的水果更多的出口到中国的视频,便宜的视频东南亚与中国联系更密切。 学生观看,感受身边的变化。 就发生在身边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探究埋下伏笔,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展示
(约8分钟) 【自主学习展示】
位置和范围
方法点拨:
一般来说,描述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回答。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方法点拨:
描述区域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地势,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
气候
方法点拨:
注意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
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气温(最高温、最低温和气温年较差等)和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
河流
自然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和城市
小结:人口、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
农业
工业
完成学案中的填图,根据填图总结描述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参考东南亚地形图总结东南亚(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描述)地形特征并注意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思路。
参照东南亚气候类型图,读出东南亚的主要的两种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及成因。
完成学案,了解东南亚河流特点和主要资源。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分析东南亚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通过阅读完成学案初步了解东南亚工农业主要特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读图、析图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探究活动(约25分钟)
【探究活动1】
出示泰国香稻种植相关资料。
点拨提示:
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思路(除题目中提到的有利条件外还要注意不利条件)
总结点拨: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引入新课 我们在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及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再来看一下它的居民构成和经济状况。
学习新教材
一、居民: [读图]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提问] 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及居民构成情况?(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 这里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可达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如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马来群岛的一些大岛上。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达1.7亿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居民构成绝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
1.人口稠密
[提问] 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宗教?亚洲以哪几种宗教为主?(世界上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亚洲)
2.宗教信仰多样
[教师讲授] 东南亚居民的宗教信仰可以说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佛教。如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柬埔寨国旗上的吴哥窟图案,就是著名的佛教建筑,它已成为柬埔寨的象征。而泰国则规定佛教为国教,它深入到了泰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家庭和个人。其次还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菲律宾的天主教等。
3.华人与华侨聚居
[教师讲授] 东南亚地区还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尤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居多。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也聚居了100万以上的华人。其中新加坡华人占了全国人口的76%。
[阅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一段。
[教师归纳] 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对当地及我国建设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对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及矿产的开采更为突出。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呢?
二、经济状况: 1.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读图、提问] 在东南亚主要农产的分布图上,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国家?(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此外椰子、油棕、咖啡及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的水稻。)东南亚已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阅读课文“读一读”。
[提问] 东南亚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和稻米产区?(东南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条件优越,不仅有高温多雨的气候,而且还有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生长。
2.主要的矿产
[读图、提问] 读东南亚主要矿产分布图回答,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矿产?分布在哪些国家?(包括煤、石油、铁、锡、铜等多种矿产,尤以石油和锡最为著名。石油主要分布在印尼和文莱,锡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
[指导学生读表] 读东南亚主要矿产表格。
3.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总路咀高级中学 孙文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力利用地图说明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学生能够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
廓和分布特征;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的具体位置。2.能力目标:
掌握各大洲大洋的分界线,学会利用经纬网对地球上的大洲大洋进行定位,培养识图用图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球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探索,激发学生的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相对位置和所跨经纬网。
2.教学难点:利用经纬网图对大洲和大洋进行定位。
三、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开展学生读图,拼图的活动。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学生讨论地球的名称是“地球”还是“水球”,从而引入新课。
(一)、海陆分布不均匀:
给出地球海陆分布饼状图,学生读图,得出: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由此得出:地球的海陆分布不均匀。不均匀的表现:
给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学生观察得出: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 但南北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学生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观察得出: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于东半球,海洋集中于西半球。
由地球海陆分布不均,将地球划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
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在学习七大洲之前,先了解四个概念:
1.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洲?
出示一幅海陆分布图:学生读图,说出箭头指示的地方的名称:
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与大陆连接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四面环水;
大洲:是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
2.认识七大洲:
展示世界大洲分布图,学生找出七大洲说出它们的名称;
并思考: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给出东西半球大洲分布图,并回顾东西半球的划分:以160°E和20°W为界。
学生回答: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赤道横穿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给出南北半球大洲分布图,学生回答: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3.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学生读七大洲面积直方图和轮廓图,比较得出,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给出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开展活动一:出示各大洲的轮廓图,让学生认一认各大洲,记住它们的轮廓,并动手画一画。4.主要的大洲分界线:
展示欧亚非三大洲界线图:根据图示,得出: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
读亚洲和北美洲的界线图,得出,亚洲、北美洲界线:白令海峡。
读南、北美洲的界线图,得出,南、北美洲的界线是:巴拉马运河;
并指出: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
读欧洲、非洲界线图,得出,欧非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5.根据地图的“关键”经纬度进行定位:
给出地球上关键经纬线,学生回答,这些关键经纬线,经过的大洲:
重要的纬线:
如:赤道通过:南美北部、非洲中部、亚洲东南部、大洋洲;
30°N通过:北美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亚、中国中部);
40°N通过:北美中部、欧洲南部、亚州中部;
30°S 通过:南美南部、非洲南端、澳大利亚大陆南部。
重要的经线:
如:90°W通过:北美东部、南极洲;
60°W通过:北美东南部、南美中部、南极洲; 0°
通过: 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南极洲; 30°E通过: 欧洲中部、非洲中部、南极洲;
60°E通过: 欧洲东部、亚洲西部、南极洲;
90°E通过: 亚州中部(中国西部)、南极洲;
120°E通过:亚洲东部(中国东部)、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南极洲; 150°E通过:北亚东部、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南极洲。
随即检测学生利用经纬网的读图能力,展示只有经纬线的图形,学生确定图中A、B、C、D、E五点的所处的大洲,并请同学回答:
A位于北美洲,B、C位于南美洲,D位于亚洲,E位于非洲。6.各大洲的关键经纬线:
北美洲的关键:三线:90°W、30°N、40°N
两点:(90°W、30°N)、(90°W、40°N)南美洲的关键:三线:60°W、0°、30°S
两点:(60°W、0°)、(60°W、30°S)
欧洲的四个关键点:(10°E、40°N)、(0°、40°N)
(10°E、50°N)、(0°、50°N)
非洲的十字坐标经纬线:20°E、0°
东亚的四条关键线:90°E、120°E、30°N、40°N
四个关键点:(90°E、40°N)、(90°E、30°N)
(120°E、40°N)、(120°E、30°N)
大洋洲的两个关键点:(120°E、30°S)、(150°E、30°S)
学生记住这些关键经纬线,并能够在经纬网图中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认识了七大洲,我们再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在认识四大洋前,先来了解以下概念: 1.什么是洋?海?海峡?内海?陆间海?
展示相应图片,总结出:
洋:指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指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两个海区之间的狭窄水道;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只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海;
陆间海:介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大陆之间的海。2.认识四大洋:
展示世界地图,学生找出世界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读四大洋面积饼状图,可知: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给出记忆口诀:太大印,小北冰。3.四大洋之轮廓图:
(1)出示太平洋的轮廓图,太平洋: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学生判断太平洋周围的大洲,如:西北是亚洲,东北是北美洲,东南是南美洲,以南是南极洲,西南是大洋洲;
欣赏太平洋中夏威夷风景图。
(2)从世界海陆分布图中,找到大西洋,它是世界第二大洋,轮廓略象“S”形。
学生判断大西洋周围的大洲,如:以西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以东是欧洲和非洲,以南为南极洲;(3)读印度洋轮廓图,确定印度洋的位置:
如:以北是亚洲,以西是非洲,以东是大洋洲,以南是南极洲;
展示印度洋海啸图。
(4)展示北冰洋位置图,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从中读出:北冰洋周围是北美洲、欧洲、亚洲。
欣赏北冰洋景观图。
学习完了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开展活动检测一下学习效果。
(四)、活动二: 1.拼图: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图中各大陆分别为不同的颜色,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各大陆和大洋的位置,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拼图。2.拼一拼:
出示只有赤道、回归线和极圈五条线的东西半球图,图中只有南极洲和大洋洲的位置,给出另外五大洲轮廓图,学生先判断,轮廓图分别对应的大洲;后讨论五大洲轮廓图应在的位置,并请一位同学来拼图。3.练一练:
展示中国海南岛区域图,学生判断图中对应序号的名称:
海南岛
琼州海峡
雷州半岛 4.知识的运用:
给出“金砖五国”分布图,学生说说它们的海陆位置。
如: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它的南部是印度洋;
俄罗斯位于欧洲,它是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它的北部是北冰洋,并复习亚欧的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南非位于非洲的南端,以东是印度洋,以西是大西洋。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南美洲以东是大西洋,以西是太平洋,它与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等等。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了世界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认识了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学会了确定它们在经纬网中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经纬网确定世界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六)、作业: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问题:
判断PQ是哪个大洲? P点以西是哪个海洋?Q点以东是哪个海洋?
(七)板书:
大洲和大洋
1.地球的海陆分布: 2.七大洲:
(1)了解以下概念: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2)认识七大洲
(3)七大洲面积的比较(4)大洲的分界线
(5)根据经纬网进行定位(6)各大洲关键经纬线 3.四大洋:
(1)学习以下概念:
洋、海、海峡、内海、陆间海(2)认识四大洋
(3)四大洋的面积大小(4)四大洋的轮廓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假期中有的同学外出探亲或跟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哪位同学能够从中国地图中大致确定你去的地区,你看到的景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有没有不同,具体有哪些差异?
学生谈论各自外出的见闻。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看“不同的地理区域”图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尝试区域划分,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举例:活动2:(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同学们请看中国地形图: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中国地形图换成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同学们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界限。
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活动,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侯方面的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小结:通过学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们发现,地形与气候的差异是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各个区域都有自己较明显的地理特色,当然也决定了每个区域内部有着其相似的工农业发展状况。
板书设计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1.区域的概念
2.区域的划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
2.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3.秦岭—淮河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开始,比如从邮政号码、汽车牌照、电话号码、等入手,来感受区域划分的存在与对生活的便利,葱烤南瓜贴近生活入手,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内容。
思考题
截止0年,南亚地区约有15.64亿人口,其中,印度人口1亿(1年),巴基斯坦1.64亿(0年),孟加拉1.41年),尼泊尔0万,不丹69万(9年),斯里兰卡0万(0年),马尔代夫35.9万(7年)。
南亚裔族群是一个由二千多个不同种族构成的多元族群。南亚裔人口的组成主要有来自以下地区的人口:巴基斯坦、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这二千多个种族包括有小至数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亿人的庞大族裔。这很可能与这地区历史上多次受到邻近的外族入侵有关。这地区上最早的民族都属于达罗毗荼人,之后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并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为多个新的混血族群,继承了各自的传统及信仰。
历史文化
南亚文化——泰姬陵
南亚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0左右,恒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现过一些繁华的城市,公元前3世纪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囊括次大陆地区的大部分版图的四个统一的国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在这一过程里,南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4,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达·伽马首航印度之后,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这一地区。到1757年,除“高山王国”尼泊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外,南亚其它地区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缅甸合称为英属印度。在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南亚悠久的文明历史被中断,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使南亚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长达年的殖民统治体系[1] 面临瓦解。为了维护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于1947年6月抛出了“蒙巴顿方案”。
所谓“蒙巴顿方案”是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一项“印巴分治”的具体计划,主要内容是:把英属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1947年8月15日,印巴实现分治,成为两个自治邦,其后又于1950年和1956年分别宣布为独立的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但均留在英联邦内,197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
印、巴分治以后,由于东、西两巴被印度领土一分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势力的影响,1971年,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
不丹在历史上曾为一个独立的部落,177国侵犯不丹,1865年,英国同不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地区。191月,英国又强迫不丹签订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印、巴分治后,印度于1949年8月8日强迫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使不丹实际上沦为印度的附属国。多年来,不丹王国政府对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满,要求独立自主,随之不断要求有直接同外国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锡金原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内陆小国,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从19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对锡金进行武装侵略,1890年锡金沦为英的`“保护国”。1947年,印度刚独立不久便强迫锡金同它签订了《保护现状协定》。1949年6月,印度派军队进驻锡金。1950年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除在内政上享有“自治权”外,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军队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后又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除上述国家外,印度洋上原为英属殖民地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原名锡兰)和马尔代夫也先后于1948年和1965年宣布独立。从此南亚国家全部独立。
由于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以及后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恶果,南亚国家从取得独立起,就存有许多综综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如克什米尔问题、俾路支斯坦问题、印中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各国的种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在南亚的渗透和争夺,使本区战后几十年来长期动荡不安。40多年来南亚各国虽然不断进行双边谈判,但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着南亚各国的稳定与安宁。
南亚是印度教,佛教, 耆那教,锡克教的发源地。印度居民多数信奉印度教[3]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
经济发展
农业
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农作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水稻、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黄麻
(1)农业生产三大有利条件:高温多雨,地形平坦,耕地辽阔。
(响农业生产三大不利条件:水灾、旱灾、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三个措施:白色革命、绿色革命、计划生育。
(4)三大农作物:小麦、水稻、谷子。
(5)三大经济作物:棉花、茶叶、黄麻。
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200多千米,南北纵贯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
6、-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1.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 ( B )
A.泰国 B.老挝 C.印度尼西亚 D.缅甸
2.东南亚与中国陆界相邻国家的首都分别是 ( C )
A.仰光、曼谷、万象 B.河内、金边、曼谷
C.河内、万象、仰光 D.万象、金边、河内
3.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C )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谷子
4.关于马六甲海峡叙述错误的是 ( A )
A.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
B.是欧洲、非洲东行到东南亚、东亚,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C.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D.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5.东南亚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 ( C )
A.菲律宾 B.马来西亚 C.泰国 D.印度尼西亚
6.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 ( C )
久伊洛瓦底江 B.红河 C。湄公河 D.萨尔温江
7.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 A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崎岖,火山众多
C.南高北低,以高原为主 D.东高西低,以山地为主
8.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是 ( D )
A.巴西 B.泰国 C.印度尼西 D.马来西亚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1、要熟悉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学地理知识,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势、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续所讲的知识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学好地理。
2、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3、学会归纳总结
①找出知识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②将差异性较大的地理知识进行对比梳理
1位置和范围
(1)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细长陆地部分叫马来半岛。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共有0多个岛屿,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和菲律宾等国。
东南亚共包括十一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面积约457万平方千米。
(2)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3.5°N~10°S
海陆位置:东南亚北连中国的陆地部分,南邻大洋洲,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该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约1080千米,最窄处仅有37千米,可通行载重约15万吨的巨轮,太平洋西岸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东岸、欧洲等沿海国家之间的航线多经过这里。新加坡位于海峡最窄处,是“十字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尤为重要”。
2地形
中南半岛:地形北部山地,南部冲积平原,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马来群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崎岖,平原狭小,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3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大部。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11~次年5月)、雨
(6~10月)两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界线:大致以10°N为界
知识拓展
热带雨林气候每天对流雨的形成(注重积累)每天上午气温很快升高,水汽在空中大量凝结,几乎每天午后两三点钟,天空即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急骤的对流雨。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因为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赤道气团,所以形成高温、多雨、潮湿、微风的热带雨林气候。
4河流
中南半岛:河流以南北流向为主,多大河,上游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水流平缓,流量大,季节变化明显。
中南半岛的河流进入下游后,水流平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是东南亚的重要的农业地区。
马来群岛:河流短小流急,水量丰富。
中南半岛的河流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主要河流:红河、湄公河、昭披耶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湄公河是中南半岛最长的河流,流经6国,被誉为“东方的多瑙河”
东南亚主要国际性河流概况
5东南亚多自然灾害
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原因主要有:
(1)东南亚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由于三大板块再次碰撞挤压,使得地壳发生巨大形变,形成破碎的陆地分布,也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2)东南亚降水充沛,地形坡度大,加之植被湿地破坏等原因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
(3)东南亚地处热带洋面的大陆东岸,加之受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集中的影响,多洪涝、太丰富等气象灾害。还有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
6矿产资源
锡矿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形成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文莱
>>>返回目录
高中人文地理特征
1居民、建筑
居民:4亿多人口,黄种人为主,华人、华侨集中,多信佛教。
佛教建筑: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
2农业
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为主
中南半岛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壤深厚肥沃;
③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传统经验;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椰子——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焦麻——菲律宾;
金鸡纳霜、胡椒——印度尼西亚。
粮食作物:稻米——泰国、缅甸、越南。
城市分布
东南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岛屿沿海平原。
原因: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利于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河流是水运通道,提供便利的对外交通;为城市工业生产和生活提供水源;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发达。
东南亚热点问题
1、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东盟共有10个成员国(截至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观察员国: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总面积约444万平方公里,人口6.01亿。
2、泛亚铁路
泛亚铁路起于新加坡,止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将可能途经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彻底使中国与东盟从交通运输上联为一体。“泛亚铁路”的概念最早是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东盟第5届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当时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种设想。
3、大湄公河的水能开发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出境后称为湄公河,再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注入南海。
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河长1240公里,天然落差达1780米,它的中下游尤其具备大规模开发梯级水电站的优良条件。湄公河目前的开发主要在水利资源方面。
4、克拉地峡
设想中的克拉地峡运河将横贯泰南,初步测算需耗时,耗资280亿美元。运河开通后,船舶无须经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
中国(支持态度):开凿后可以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安全性提高。
新加坡(坚决反对):一旦开凿成功,将会影响马六甲海峡国际运输地位,进而影响新加坡经济。
泰国(积极态度):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开凿后,不仅可以为泰国的石油贸易提供快捷,安全的路线,还可以带动泰国的经济发展。
>>>返回目录
学好高中地理的八种方法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2.2东南亚
【学习目标】
1.阅读东南亚图,识记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3.了解马来群岛地形特征及成因。
4.了解中南半岛的地形及地势特征,理解它们对该区域河流、人口、城市的影响。【重点难点】
1.为什么马六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位于亚欧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之间,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有关中国的能源安全与泰国的克拉运河计划的问题 ①克拉地峡在什么位置?(马来半岛最狭窄处)
②克拉地峡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有什么重要性?(缩短运距,实行能源通道多元化)
③克拉地峡对泰国和新加坡各有什么影响?(利于泰国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国际影响;使新加坡收入减少,国际影响力降低)【课前预习】
了解区域内的地理事物,并能在地图上了解其分布。例1.读东南亚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大写字母所表示的海、海湾、海洋、海峡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G______,H______,I________。2)将图中小写字母所表示的岛屿、半岛、群岛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a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_,g______,h_______,i______群岛,j______群岛。
3)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及其首都名称分别写在下面横线和括号内: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⑪_______(________)。
其中惟一的内陆国是______,有“万岛之国”之称的是_______,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的国家是______。
4)C岛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这里经常受_____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例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岛、C____半岛、D____岛、E____岛。
2)A岛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气候,这里经常受____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3)近年来,因厄尔尼诺现象影响,A岛出现持续干旱,发生森林火灾,1997年7、8月,南半球
____风越过A岛,随后受____力的影响,偏转成____风,使该岛大火的烟雾严重污染了B、C两地。
4)B地是____(国家),有____海峡沿岸最大的港口,其支柱产业有石油化工、造船、31((((((((____和____。
【考点探究】
例3读东南亚地区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是我国____ 山脉的延伸。
2)A是____河,该河下游流域栽培有一种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A河的水文特点是______________。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城市所在国家积极引进外资,计划在该市新建的工业区布局在该市的__________位置。下列外商投资企业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A.钢铁厂 B.服装加工厂 C.石油化工厂 D.造船厂
4)B所在国家近年来吸引大批中国人到此旅游,该国优势的旅游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本区居民大多信仰____教。
5)该地区有大规模的热带作物种植园,目前大规模种植的著名的两种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油棕 C.烟草 D.香蕉 【随堂演练】
1.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②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③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④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关于东南亚自然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的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B.中南半岛上大部分地区每年6~10月吹西南风,为雨季 C.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和地震
D.伊洛瓦底江是东南亚最长、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3.下列四项组合中正确的是()
A.越南一湄南河一河内一热带季风气候B.缅甸一红河一仰光一热带雨林气候 C.泰国一湄南河一曼谷一热带季风气候D.老挝一湄公河一金边一热带雨林气候 4.东南亚地区享誉世界的农产品是()
A.水稻 茶叶 蚕丝B.小麦 棉花 黄麻C.水稻 天然橡胶 油棕D.小麦 棉花 剑麻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示区域物产丰富,盛产()
A.铜矿、小麦 B.亚麻、锡矿 C.煤矿、天然橡胶 D.水稻、锡矿
6.该地区地壳活动剧烈,其成因的图示正确的是()
7.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与M地的气候特点最相符的是()
【学后反思】
32(((((例1(1)南海 安达曼海 泰国湾 北部湾 孟加拉湾 印度洋 太平洋 马六甲海峡 琼州海峡
(2)海南岛 台湾岛 苏门答腊岛 加里曼丹岛 爪哇岛 新几内亚岛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菲律宾 马来(3)越南 河内 老挝 万象 缅甸 仰光2005年,缅甸政府将首都从境内最大城市仰光迁至新都内比都 泰国 曼谷 柬埔寨 金边 马来西亚 吉隆坡 新加坡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文莱 斯里巴加湾市 菲律宾 马尼拉 东帝汶 帝力 老挝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4)热带雨林 赤道低
例2(1)苏门答腊 中南(马来)加里曼丹 爪哇(2)热带雨林 赤道低(3)东南信 地转偏向西南季(4)新加坡 马六甲 电子工业 旅游业
【区域地理南亚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案12-04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06-11
区域地理日本教案新人教版11-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09-30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重点07-21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10-06
区域地理高效学习方法12-11
复习区域地理的几大方法07-24
小班美术区域活动教案07-08
大班主题性区域活动 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