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奇葩——扎染》课程设计的课例分析与民间传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探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 美术教育已然成为学生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现有的材料工具, 培养学生一定的基本动手、审美意识和对生活中的美好的感知能力。而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历史悠久, 积淀深厚, 独具魅力。它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生活需求, 就地取材生产出来的手工美术品。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大众和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 各地区都有不同种类的艺术风格, 所以民间美术进入了美术课堂深得学生们喜爱。

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基本学习认识, 借用传统工艺品展示, 用分步讲解的方式, 让学生深入认识传统民间工艺, 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利用简易的工具, 独立制作一些简洁而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的作品。通过对成品的赏析, 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工艺及文化的热爱, 弘扬与传承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宝贵遗产。学习了解扎染的基本制作方法, 主要有捆扎法, 点染、折叠扎法, 夹结法、包扎法, 任意皱折扎法, 等让学生了解与掌握“捆扎法、点染法”的制作方法。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将其中的不足挖掘出来, 希望能为改善当前美术教育提供一点参考意见和如何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 保护并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深厚的传统民间美术文化, 从而找到适合民间美术自身传承的发展道路。

选择传统民间美术进行教学探索研究, 是因为现代化进程飞速, 越来越多的人更多的是在探索创新, 很少人去传承传统文化的和重视文化内涵保留。在广西这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各民族文化相融融洽, 更应该注重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让其发展延续。坚持关注民间美术传统、关注民间文化传承。我们国家完成了民间剪纸的世界非遗名录申报工作, 但是还有很多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需要我们去抢救, 如何解决好继承延续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 使得民间文化融入今天的现代生活, 是任重道远之路。

一、当前的美术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阻碍民间文化传承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民间美术受美术教育的专业固有的教学模式影响。学校比较注重基础素描、色彩、设计、造型的教学实践。并没有能深入认识传统民间美术, 甚至不愿意接触这类学习。很少机会请民间非遗传承人进行指导教学, 比较缺乏师资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2) 学习深度不够。仅靠课时非常少的课程教学, 很难真正地让学生学习到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

3) 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不足, 学生学习相对被动。民间美术和制作工艺是紧密相连的, 大部分的学校开设的有关民间美术的课程, 仅仅侧重于传授理论, 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 忽视民间手工艺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学习。很少有比较简单的实践内容, 例如, 停留在简单的扎染工艺学习。

与其他课堂知识渗透到该领域的民间和民间元素, 结合教学。在该地区更为突出的传统工艺品, 如绣球花, 在工艺课程中展示和教授。两者的结合不仅解决了民间美术教学中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增强了工艺课程的文化内涵。其次, 民间手工艺品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制作过程不是很复杂, 适合基础美术教学。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简单而个性化的形象和设计体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智慧。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扎染的印记。结合教材讲解蜡染的相关内容, 即蜡染的历史, 制作方法, 以及蜡染的主要特点等。学生理解并掌握民间手工艺。未来, 基础艺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制作艺术作品的同时, 加深对当地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促进了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而且还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这种新的融合, 可以让散落在民间的珍宝再度散发光芒。

也可以从多角度多媒介多形式同一主题的创新性艺术实践。采取班级小组的形式, 组织教师、学生到博物馆艺术参观、讨论, 回学校进行艺术创作, 全面、深度表现民间工艺美术。并举办艺术展览。

1) 收集、暂借现存各类民间工艺品, 传播民间美术优秀传统文化。

2) 非物质文化活态表演。邀请一组工艺大师及其传人走进校园, 与师生互动, 增强城乡文化的互动, 实现民族及文化的身份认同。

3) 传统与现代性绘画的对话。将传统艺术作品与学生创作作品同时展出, 提供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二、美术课例的问题与展望

如何保护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何引导它通过低谷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作者的艰巨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存方式演变的不断变化, 加上近年来科技不断发展, 民间美术越来越来面临被取代, 这种变是必然的, 不可逆转的。需要我们及时作出调整。

民间美术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现状。我们在美术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反思发现, 民间美术的危机, 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手工技能的传承的消失,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有耐心学习长期承担这项任务。为了不断延伸和发展民间艺术, 首先要改变原有的传播方式, 把个人和家庭的遗产改为人人享有的社会遗产。中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张道一讨论民间艺术时, 他说:“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来说, 传统文化的积累不是一件坏事, 它应该继续发展和延续, 至少能保护传统文化的“火种”不会中断。”

由于传统文化中保留着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优秀的基因, 一旦发挥作用, 就会产生无限的力量。它的意义是深远而不可估量的。

三、总结

本文的写作动机, 最初始于对民间美术的热爱。然而, 随着了解的深入, 有关民间美术的生存状况及其日益严重的危机引起了我的忧思。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民间美术难以为继的生存状况, 如何保护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资源, 传承并弘扬民间美术之精华, 使其在新的条件下焕发生机, 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 成为我愈益关心的问题。我逐渐认识到, 要想实现上述愿望, 单凭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的一己之情或单一的抢救、保护措施显然不够, 那种博物馆式的保护抢救也不具备活态文化的意义。因为民间美术不仅具备艺术形态, 同时它还是民众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劳动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诸多方面。它基于人的存在。它基于人们的生活, 甚至是人民的生活。因而, 我们只有将民间美术还原到民众生活的环境中去, 将它视作“活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才能真正找到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症结, 找到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上一篇:高危型HPV感染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下一篇:临汾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