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通用12篇)
2、要想庄稼好,管理要趁早。
3、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4、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甲。
5、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6、地里谷茬拾干净,来年少生钻心虫。
7、早黍晚麦不归家,从来不收晚地瓜。
8、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
9、夏至风从西北起,瓜田园里受熬煎。
10、羊喂盐,夏一两,冬五钱。
11、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12、猫怕过冬,狗怕过夏。
13、先打雷,后下雨。
14、噶厦粮仓若想满,要为禾苗多除草。
15、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16、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17、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18、乌云往东,有雨稀松。
19、马牛猪羊都爱吃,还可节省精饲料。
20、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
21、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22、谷雨栽早秧,节气正相当。
23、春到三分暖。春天三日晴。
24、过腹还田禾苗壮,经济效益大提高。
25、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26、买种省了钱,减产后悔晚。
27、白露防霜冻,秋分麦入土。
28、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29、水荒头,旱荒尾。
是说羊在放牧时, 要掌握“多吃少消耗”的原则。放牧羊群在草场上, 吃草的时间应超过游走时间, 超过的幅度越大, 吃的草越多, 走路消耗相对地越少越好。多吃少走的内容包括“走慢、走少、吃饱、吃好”八个字, 走是措施, 吃是目的, 走慢是关键。
2 四勤三稳
“四勤”是指放牧人员腿勤、手勤、嘴勤、眼勤。腿勤是指每天放牧时, 放牧员一边放羊一边找好草, 不能让羊满地乱跑, 也要防止羊损害庄稼, 因此放牧员应多走路, 随时控制羊群, 使之吃饱吃好。手勤是指放牧员不离鞭, 以便随时控制羊群, 放牧地有烂纸、塑料布等应随手拾起, 以免羊食后造成疾病。遇有毒草、带刺植物等, 要随手除掉。发现羊的蹄甲过长、羊毛掩眼, 被毛挂有钩刺时, 应及时处理。嘴勤是指放牧员应随时吆喝羊群, 使全群羊能听使唤, 放牧中遇有离群或偷吃庄稼的羊, 都应先吆喝, 后打鞭或投掷土块, 以免伤羊。眼勤是指放牧员要时常观察羊的举动, 观察羊的粪尿有无异常变化, 观察羊的吃草和反刍情况, 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配种季节观察有无母羊发情, 做到适时配种。产羔季节观察母羊有无临产症状, 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三稳”是指放牧稳、出入圈稳、饮水稳。放牧时只有稳住羊群才能保证羊多吃少走, 吃饱吃好, 才能抓膘。出入羊圈稳, 目的是不让羊拥挤, 否则会造成母羊流产或难产。饮水稳是防止羊急饮、抢水呛肺或拥挤掉入水中。
3 放羊打住头 (即头羊) , 放得满肚油, 放羊不打头, 放成瘦子猴
指放牧时要打住头羊, 让其多吃慢走, 便于全群控制, 使羊只吃饱膘肥体壮。如果让头羊乱跑, 羊群会紧随其后, 使整群羊只食草少、消耗多, 羊只会越来越瘦。放牧羊群应有一定队形, 放牧员领羊前进, 掌握行走速度与方向, 同时挡住走出群的羊, 控制羊群慢走多吃, 队形不乱。为了控制好羊群, 平时要训练头羊。头羊最好选择体大雄壮的阉山羊, 山羊走路昂首阔步, 便于眼观四方;绵羊走路常低看, 盲从性大, 一般不宜作头羊。训练时要用羊喜欢吃的饲料做诱导, 先训练来、去、站住等简单的口令和它的代号, 再逐渐训练其他如向左、向右、阻止乱跑等口令, 使头羊识人意, 听从人的召唤。
4 春不啖 (喂盐) , 夏不饱, 冬不啖, 不吃草;九月啖盐顶住风, 伏天啖盐顶住雨
盐是羊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有助于维持体细胞的渗透作用, 能帮助运送养分和排泄废物。钠和氯不仅是血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也是胃液中胃酸的组成部分, 有助于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羊食盐供给不足, 可导致食欲下降, 体重减轻, 产奶量下降和被毛粗糙脱落等, 适当补给氯化钠可提高其采食量和增重。给羊啖盐, 能增强食欲, 促进健康。
给羊啖盐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将食盐直接拌入精料中, 每日定量喂给, 种公羊每天喂8~10克, 成年母羊5~8克, 一般应占日粮干物质的1%。也可以自由舐食, 将盐块或盐水放入食槽内, 让羊舐食;也可以用食盐、微量元素及其他辅料制成固体盐砖, 让羊自由舐食, 即补充食盐, 又补充微量元素, 效果较好。
5 山羊怕交九, 绵羊怕打春
“交九”是指农历的冬至。“交九”以后就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这时候是饲养山羊的困难时期。入冬前要搞好羊舍和产圈维修, 敝圈围墙要用树枝或秸秆夹严, 防风保暖。立冬时拆去羊炕, 并起出舍内羊粪, 以后不再起粪, 以利羊舍冬季保温。晚春产羔的羊群, 在“小雪”前后开始配种, 翌年4月“谷雨”前后晚春产羔, 有利于羔羊成活。种公羊在配种前1~1.5个月, 除加强放牧外, 逐渐增加精料喂量。到配种开始时, 每天饲喂玉米、豆饼等混合精料1~1.5公斤。此外, 要补饲优质人工牧草、胡萝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还要喂食盐、骨粉等矿物质饲料。有条件的每只种公羊每天喂2~3枚鸡蛋, 以提高种公羊的配种能力。除大风雪天外, 每天都要坚持放牧, 加强补饲。做好保胎工作。
而对于绵羊来讲, 春季是一年当中最困难的时期。经过漫长的冬季, 营养消耗大, 体况消瘦, 如果饲养管理得当,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羊只死亡。春季要给除怀孕母羊外的羊群集中驱虫1次。及时补硒, 保证补盐和饮水, 防止跑青, 防食有害物。警惕羊误食有毒的植物青苗、废旧塑料、霉败饲料等。放牧要远离刚播种的耕地, 防止误食种子、化肥、农药、种衣剂引起中毒, 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及时补喂草料, 保持圈舍卫生。
6 三五一百五, 小羊离了母
是指母羊的妊娠期为5个月, 即150天左右, 前3个月为妊娠前期, 后2个月为妊娠后期。要保证小羊安全出生, 在母羊150天的妊娠期内, 要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死胎、流产。
母羊多在秋季发情配种, 妊娠前期正值秋季, 胎儿发育较慢, 只占出生重10%~20%, 母羊维持配种前体重即可。仅放牧就能满足母羊营养需求, 不必补饲。
妊娠后期胎儿发育较快, 80%~90%的胎儿体重是在妊娠后期形成的, 除正常放牧以外, 还需供给较高的营养, 否则会影响羔羊出生成活率和母羊泌乳能力。此时的母羊营养中能量比空怀期增加30%~40%, 蛋白质增加40%~60%, 钙、磷增加1~2倍, 维生素增加2倍。在放牧的基础上, 每天应补饲干草0.5~1公斤、青贮料1公斤、混合精料0.5~1公斤 (其比例为玉米52%、豆饼25%、糠麸18%, 食盐、石粉、骨粉、小苏打、预混料各1%) 。
其实,在我国广泛流传的养生民谚俗语中,有许多都是世代劳动大众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经验结晶: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与哲理;历经千百年实践的检验、过滤、提炼、传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瑰宝,更是强健体质、防治疾病的灵丹妙方,十分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把它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选择项目是再好不过的。而且,这些养生民谚俗语琅琅上口、好记、实用、易掌握。
防寒养生民谚俗语
冬季,人体机能新陈代谢缓慢,体温调节能力降低,易受寒引发心脑血管、肺、肾等方面的各种疾病,尤其是老人、小孩与体弱者发病率更高。寒冷时节,常能听到许多防寒保暖的民谚俗语。
“寒从脚下起,热从头上散”,“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这类民谚俗语提醒我们,防寒首先要重视脚和头的保暖。“寒从脚下起”,是因为,脚部一旦受凉,会通过神经反射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机体防御能力降低。这样,病毒、细菌乘机而入,在鼻咽部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病复发。所以,防寒必须注意穿保暖的鞋袜,不能冻着脚。“热从头上散”,是说头部保暖很重要。据研究,人如果不戴帽子,在15℃的气温中,头部散热占人体总热量的30%;在4℃的气温时,头部散热占总热量的60%。寒冷的环境中若不注意头部保暖,由于头部大量散热使血管急速收缩,很容易引发头痛、感冒、鼻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还容易诱发脑梗阻、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这则民谚把冬天戴帽子保暖的作用说得透彻极了。
“太阳是个宝,晒晒身体好”、“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睡前洗脚,胜服补药”、“梳头十分钟,轻松防中风”、“常搓脚心,防病健身”等,这些言简意赅的民谚俗语,听起来很平常,用起来很管用,可谓冬季养生的基本要则和方法。
运动养生民谚俗语
生命在于运动。宋代《圣济总录》中有言“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及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与疾病和灾难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运动养生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创立了无数门派各异的运动养生技巧和方法,留下了繁多的民谚俗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孩子不蹦跳,必定有病闹”,“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大家一听就明白,这些民谚俗语强调运动是何等的重要,并给人以警示与告诫。
不仅民谚俗语如此,战国后期秦国所著的《吕氏春秋》一书,在专论养生的篇章中,明确提出了“养生三患”。第一患就是“好逸恶劳”:“出则以车,人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意思是说,有些人出入总离不开车,自图安逸,四肢不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如同行尸走肉的人,不可能健康长寿。可见,运动养生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
值得提及的是,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上楼有电梯,出行有汽车,不动手脚,不费力气,就能轻松获得各种生活享受。在此条件下,更要重视运动养生。特别是那些“网上一族”和“有车一族”,更有必要加强体育锻炼。
坚持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调养、提高心肺等各脏器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对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项目很多,诸如步行、太极拳、瑜伽功、游泳、跳舞等不少运动已有研究成果证实其养生功效。目前,一些在口头广泛流传的民谚俗语,如“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早晨晃晃腰,一天精神好”、“要想腿不老,常踢毽子好”、“甩甩手,疾病走”、“搓胸捶背,能活百岁”、“读书用脑,延缓衰老”、“要想心情好,不妨跑一跑(即到外面逛逛)”、“常爱书画人增寿,笔墨绘出健康来”、“观景爱花又摄影,能做百岁不老人”等等,都能作为运动养生的可选项目。大家只要能做到因人而异,选择适合个人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的锻炼科目,并根据气候条件,因时、因地调节得当的运动措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对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必有显著收益。
饮食养生民谚俗语
“民以食为天”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为至极之大,饮食是人的生存基础,既然被当着同“天”一样大,必定在生活实践中极受重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生活与大众日日相伴;吃的喝的东西对身体祸福与否,天天被人亲身体验。因此,流传于民间的饮食养生民谚俗语,不仅极为繁多,而且大都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品位与实用价值。
“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冬季,尤其三九严寒天气,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尤以感冒、气管炎容易发作。民间在人九后,常以炖母鸡汤来增加体质和预防这些疾病。据研究,母鸡脂肪具有增强支气管黏膜分泌和化痰的作用;鸡肉中有一种物质,能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黏膜分泌,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感冒鼻塞及治疗咽干、咳嗽等病症很有益处。
“一日吃仨枣,百岁不见老”。自古以来,枣就被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无论对男女老少,还是病体虚弱者都有十分理想的食疗滋补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枣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环磷酸腺苷、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维生素c是人体内的一种强还原剂,能清除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促进胶原再生,有防皱美容功效;能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降低结石的患病率;枣中富含钙和铁,有防治骨质疏松、贫血的重要作用;枣所含的芦丁,能使血管软化,对高血压有防治功效。枣中的丰富营养成分能促进白细胞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的物质;枣还有抗过敏、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等功效。可见,吃枣能延年益寿的民谚并非夸张。
1、东闪空,西闪雨。
2、蚯蚓堆粪,雨淋地湿。
3、白蚁灯下飞,大雨洪水至。
4、大搞棉花营养钵,适时早播还省种。
5、急雨易晴,慢雨不干。
6、柱石脚下潮有雨。
7、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
8、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9、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10、冰断麦根,牵断磨坑绳。
11、蛇过河,大雨滂沱。
12、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13、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14、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15、春分春分,麦苗起身。
16、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
17、泥鳅静,天气晴。
18、秋天西风雨,东北晴。
19、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20、日落黑云接,风雨不可说。
21、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22、云交云,雨淋淋。
23、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24、桐树叶子往下垂,两三天以内雨纷飞。
25、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26、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27、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28、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29、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30、鸡愁雨,鸭愁风。
天气谚语汇总2
1、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2、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3、泥鳅跳,风雨到。
4、还细偷针,大哩偷金。
5、有雨亮四边,无雨顶上光。
6、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7、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8、将下雨:春看海口,冬看山头。
9、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10、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11、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12、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13、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14、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5、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16、冷得早,暖得早。
17、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8、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19、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20、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21、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22、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23、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24、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25、头发响,风一场。
26、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27、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28、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29、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30、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天气谚语汇总3
1、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2、看田选种,看种.种田。
3、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4、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5、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6、烂苔浮水面,不久风雨见。
7、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8、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流浇不成。
9、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
10、冷收麦,热收秋。
11、蜻蜓低飞有雨。
12、麻雀囤食要落雪。
1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14、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15、乌鸦唱晚,风雨不远,乌鸦头顶风。
16、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7、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8、黑猪过河,大雨滂沱。
19、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20、长虫过道,下雨之兆。
21、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22、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23、风静郁蒸热,风雷必震烈。
24、电光乱明,无雨风晴。
25、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26、蚂蚁搬家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
27、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28、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
2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
3、清洁是健康基础,劳动是长寿源泉。
4、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5、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6、消灭四害,造福万代。
7、少吃长寿,多吃多灾。
8、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带干粮。
9、不脏不净,吃了生病。
10、肚子八分饱,不用把医找。
11、吃得快、咽得忙,伤了胃口伤了肠。
12、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
13、丰收要靠劳动,强身要靠卫生。
14、扫地可爽心,清洁养精神。
15、饮食不检点,疾病在眼前。
16、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17、吃饭不言,睡觉不语。
18、天热莫把生水喝,免得肠胃受折磨。
19、奉洁身体净,不得皮肤病。
20、太阳是个宝,常晒身体好。
21、饥不乱食,渴不暴饮。
22、脑子不怕用,身子不怕动。
23、美食不可尽用,贪吃使人生病。
24、饭前便后洗净手,细菌虫卵难进口。
25、防病无别窍,卫生要搞好。
26、烫衣洗袄,虱子不咬。
27、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28、不喝隔夜茶,不饮过量酒。
29、云来云去晒好米,病来病去病死人。
韩家照
辑
自
然
类
(含时令、天文、气象、物候)●朝发红云夜落雨,夜发红云晒破土。●大晕风,细晕雨,大细兼并风和雨。●一日阴西三日雨,三日阴西无米煮。●冬雾干,春雾湿,夏雾走莫及。
●三月北风是雨媒,四月北风送雨回,五月北风高吊船,六月北风雨台来。●蚂蚁搬家雨骤来,晴蜒群飞兆洪水。
●东闪日头红,西闪雨重重,北闪长江水,南闪大飓风。●未雨雷唱歌,落雨亦无多。●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日沤。●雨水有雨,春春有。●六月十二,瓜棚倒地。●无怕重阳雨,只怕九月十三阴。●秋前热十日,秋后热十日,想想热十日。◆大噪有祸,风噪有雨。●东虹风,西虹雨。
●日暮天拉缆,红的是风,黑的是雨。●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虹霓出东,有雨不凶;虹霓出西,大水冲堤。●朝看东南黑,势必午前雨;暮看西北黑,半夜有风雨。●风静郁蒸热,雷电必震烈. ●竹根抽子,天大旱。
●日落须向上,岭项能插身;日落须向下,水田可跑马。●黑猪过河,大雨滂沱。●乌云接白头,半夜雨稠稠。●无风起长浪,不久狂风降。●风向回南台风息。●台风不转南,三日探一探。●潮水乱,网翻肚,风如虎。
月上山,潮满滩。
●上半月,潮领月;下半月,月领潮。●双日无起子,单日无减流。●日晕风,月晕雨。●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衫裤。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寒风,冬雾雪。●久雾即收,旭日可求。
●冬天日落泛红霞,明早霜雪到人家。●落雨见星,难望天晴。
●出日头,落鬼雨,打烂沙煲无米煮。●病人怕肚胀,下雨怕天亮。●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鱼是反水面,大雨将浸田。烟窗不出烟,一阴雨天。●秋东风,晒死湖底老虾公。●春南夏北,无水磨墨。●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雷声宏亮,下雨不长。●六月雷公叫,没有多少料。●闪电天项,大雨过境。●白蚁飞,雨淋漓。●涨潮水发红,将要刮大风。●台风不转西,三日又回归。●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夏夜星眨眼,不久雨泛滥。●浓积雨云升银河,不久大雨落滂沱。●天上云交云,地下雨淋淋。
●峰岭呈青,天空朗晴;远山发白,会有雨落。●立春雨淋淋,阴湿到清明。●未到惊蛰就打雷,连续阴冷有雨水。●月亮长毛,大雨淘淘。●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六月峨谷,老奶哭。
●鱼入是笼,预兆台风。●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一年打两春,老牛死断根。
生
产
类
(含渔、农、牧、副)
●二月清明鱼似草,三月清明鱼似宝。●三月黄鱼一包针,十月黄鱼头戴金。●四月八,西南发,西南起,鱼沉底。●赤鱼起“黑水”,快推艇下水。
●墨鱼引来,鱼或鱼听来,门鳝钓来,飞鲚打来。●四月八,虾虻发。●四月廿六,虾起屋。●九月初三,爱蟹去担。◆黄鱼看子(卵),鱼或鱼看鳞。
●腊冬正月黄鱼旺。五月又有回头黄。●立春早,回暖早,赤鱼过港早。●雨多墨鱼多,落雨墨鱼旺。●海捞(蜇)多,小虾多,墨鱼多。●十月蟹,一肚蛋;五月蟹,一包水。●第一鱼亡,第二鱼仓,第三第四马鲛郎。●细雨绵绵,一网两船。●赤鱼怕西南。
●带鱼要捕两头红,早晚带鱼旺。●春雾当日晴,船家好鱼汛。
●虾熟虾腰勾,蟹熟蟹壳红,螺熟螺开口,鱼熟鱼眼凸。●鸟叫山到,浪叫有礁,混水泛泡,趁早抛锚。●早起三朝当一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犁田过冬,好过担粪雍。●天早瓜,落雨麻。●粟出火烧洲,禾出雨淋头。
●白露过三朝,高低一总标。●霜降降禾黄。
●立冬过三朝,垌里无青苗。●芒种油麻,夏至豆。●三月无栽瓜,四月无点麻。●蔗须要短,竽须要长。、●春雷打得早,收成一定好。●懵懵懂懂,清明下种。●山空垌众,山众垌空。
●四月初八,水推垃圾;天旱无过四月八。●小满有雨雨水足,小满无雨旱五谷。●雷打芒种,谷子满仓送。●白露水浸坡,霜降虫咬禾。●秋分白云多,处处歌好禾。●寒露带来北风雨,眼见谷黄仓库虚。●干冬湿年,稻谷满田。●大寒牛浴窝,早禾种上坡。●六月六,托芋督。
. ●六月六,念子红头又红督。●日头倒照,有谷无粜. ●天红红有禾虫,天花花有大虾。●农家要致富,地里开个“杂货铺”。●科学种田,越种越甜。●牛要满肚饱,马要吃夜草。
●“三九”、“四九”天地冻,保护耕牛好过冬。●养猪有三利,利国利民利自已。●正月种竹,二月种木。
事理类
(含思维、真理、实践、知识、是非、爱憎、训教、生活、修养)●路远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上无难事,最怕有心人。●有五里走五里,无五里扯直行。●士急马行田。●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木出有根.水出有源。
●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顾公婆齐全,无顾外家死绝。●乌鸦无识背黑,野狸无知身臊。●乌龟无讲鳖,大家都犁头铁。●一山还有一山高,强中又有强中手。●吃盐不知盐咸淡,吃米无知米价高。●逢桥先下马,有路无登舟。●老虎屁股摸不得。●逼虎跳墙。●过桥拆板。
●指鸡骂狗,指桑骂槐。●牛头无答马嘴。●挂羊头,卖狗肉。●花言巧言,口乖舌滑。●一竹篙打死一船人。●掩死鸡,无用啼。●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无菜饭难吃,无理话难讲。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有钱深山有远亲,贫穷路边无人问。●有歌无唱沤烂肚,有马无骑沤烂鞍。●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要想身体好,吃饭莫太饱,饭后走一走。●臭鱼烂虾,健康冤家。
●经常浴洗冷水澡,抵抗强身体好。●四害除干净,人畜少生病。●乐观使人长寿,愁闷容易消瘦。●一餐省一口,一年一大斗。●学好千日,学坏一时。●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生意太“咸喉”,好景不长久。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针无两头尖,人无没缺点。●好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人越老越精,姜越老越辣。●南瓜越老心越红。●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身边人。●饮水要思源,为人不忘本。●成才不忘师长,成人不忘爹娘。●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军师多,驶沉船。●船沉还有三斤钉。●家有一个老,胜过一件宝。●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话不讲不明,艺不学不精。
●一个和尚担水吃,二个和尚扛水吃,三个和尚无水吃。●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国家将兴必有忠臣,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借风拗笋,混水摸鱼。●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人心隔肚皮。
●狗多扯死羊,仔多累死娘。●久病床头无孝子。
●人前教子,枕畔劝妻。●天子难使病君。●人怕呓(乞求)、米怕筛。●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怕失时,狗怕夏至,生(鹌)鸡最怕年初二。●皇帝女,无忧嫁。●黄牛过海各顾各。●平时无烧香,临时抱佛脚。●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打仗占高山,捕鱼占上水。●驶船驶上风,捕鱼捕上局。●身摇一尺,桅尾摆一丈。●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船上无三声。●一脚不能踩两船。
一、日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1.直译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我国文化传到日本后, 日本人不仅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谚语, 其日语表达或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汉语, 或是删减、增加、更改个别字, 或是根据日语的表达方式借用汉语相应谚语的部分用词或通过释义创造出来, 因此这些谚语在形式虽然与汉语不尽相同, 但意思基本上是完全对等的, 此类谚语在翻译时可采取直译的方法。
2.意译
日本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谚语。此类谚语的构成受到了日本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此类谚语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成汉语的话, 有时会使中国读者无法理解或接受。这时就不要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对等而影响内容的正确表达, 而应该采用意译的方法, 将其喻意翻译出来。
3.等值译法
如直译和意译一样, 等值译法也是日语谚语翻译时常被使用法。等值译法又常被称为借用法、代替法或对译法, 是将源语谚语翻译成与目的语相似或意思相近的谚语。有一部分的日语谚语与汉语谚语无论在文化内涵、形式还是感情色彩等方面都很相似, 这时若采用等值译法, 保留源语的风格和形式, 较易为读者所接受。但是采用此方法的话必须慎重考虑, 一部分的日语谚语虽看起来和汉语谚语相似, 但实际上在语感细微之处可能是存在着差异的。而且在翻译日语谚语时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征。因此, 在翻译不太包含有民族特征和历史典故的日语谚语时可以采用等值译法。
二、日语谚语翻译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说, 文化作为社会现象, 是一定的人的群体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认为文化可分为表层、中层、深层这三个不同的层面。表层文化, 又称器物文化, 指的是有形的、可感知的物质及精神的产品, 如饮食、服饰、器具等;中层文化又称制度文化, 指的是人际关系中的礼仪风俗、行为准则等;深层文化指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翻译谚语时, 译文大都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犯了就词译词的毛病, 没有很好的进行文化处理。这也成为学生学习日语的一大盲点。因为翻译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转换过程, 它涉及到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 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也负载着社会意识和文化传统。因此, 可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翻译的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翻译的过程。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那么在某种程度上, 谚语、流行语就更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
1.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念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 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由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的差异, 中日两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比如, 中日两国对“鬼”的感觉是有所不同的。活跃在日语谚语中的“鬼”与中国的“鬼”是不同的, 它不是死人的灵魂, 而是一种妖怪, 在日本人的心中, 鬼有邪恶的一面, 但同时也存在神的一面, 它在给人类带来灾难, 对人类进行惩罚的同时也会保护人类。所以在日语谚语中鬼的寓意虽有负面的成分, 但也有富有生活情趣, 让人感到温存亲切的成分, 它的寓意具有混合性、多元性。
此外, 从有关“猫”等有关动物的谚语中, 我们还可以窥探出中日两国人民对其价值的评价是不同的。在日语中, 有关“猫”的谚语基本上都是贬义的, 猫或被当做目不识珠的无能之辈, 或被当做馋嘴贪吃的无用之才, 或被当做素养不高的庸才, 或被当做忘恩负义的不耻之徒。而在汉语中对“猫”的评价并没有如此强烈的负面色彩。
2.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指主体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方式, 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一般说来, “中国人习惯于从宏观上、整体上看待事物, 注重抽象、概括能力的应用, 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环境。重辩证思维、重意合, 表现在语言上, 汉语常用大量涵义概括指代笼统的抽象名词去说明事物, 阐述道理。而日本人重形合, 注重即物性、直观性、实用性, 对具体事物较为关心, 常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思想。”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谚语中有明显的体现。
另外, 中日两国也都擅长形象思维, 但中国是以农耕或畜牧为主的大陆国家, 而日本是靠海为生的岛国, 孕育汉语和日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 使同一事物在双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给人的具体形态是不一样的。这在自古流传下来的充满智慧的谚语上有明显的反映。
3.审美情趣的差异
审美情趣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审美倾向, 既有个性特征, 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中日两国的民族文化同属东方文化, 总体说来, 两个民族的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审美情趣方面两国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中国文化的审美心理是宏大取向, 而日本特有的岛国风土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情趣, 芳贺绥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归纳为:追求小巧细致, 崇尚简洁、余韵, 爱好残缺美, 喜好风流与风雅。日本人钟爱樱花, 樱花花期一般只有十天, 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是日本人审美意识最合适的象征, 同时它也体现了日本人的无常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谚语是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化的浓缩。通过对日汉谚语翻译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只有了解了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谚语的正确含义, 准确地做好翻译等工作, 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记录和储存文化, 并使文化的传播成为可能。总之, 不同的民族之间,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 使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角度也不同, 所以, 译者永远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处理是否得当至关重要。译者应当是了解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使者, 不懂文化就不能真正领会语言, 更不用说把它译成另外一种文字了。
摘要:谚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类智慧的闪光, 是各民族文化的浓缩。通过对日语谚语翻译的分析, 可以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并从中折射出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汉语谚语是人们的口头创作,它可以让每一个人铭记于心,千古传诵,这主要是因为汉语谚语内容浅显,很容易讓人明白。因此,通俗性是汉语谚语的一个重要性质。
一、谚语的通俗性
汉语谚语是人们群众口头上通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汉语谚语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大千世界各个角落无时无刻不闪现着谚语的光华。几千年来,谚语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流传,最重要的原因是它通俗生动,含义深刻。
1.汉语谚语用词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并且贴近现实生活
汉语谚语是广大群众喜闻乐道、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民族风格的语句。这和汉语谚语的遣词造句密不可分。人们总是从表现实际生活的词汇或富有民族传统色彩的词汇中,选用那些生动活泼的字眼儿做为创造谚语的材料,从而使汉语谚语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汉语谚语在词语选用上富有生活化气息,大多数谚语都是选用广大群众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并为群众习知惯用的词语,并且能精确地表达出令人信服的事理或事态。如:“抓了小事,丢掉大事”这个意思,在成语里有“因小失大”的说法,这样说来,文字虽然简洁,语感却失之抽象。谚语就说“拣了芝麻,丢掉西瓜”。这些来自日常生活的寻常词语。显示了不寻常的表达效果。
2.汉语谚语具有明快的节奏
人们学习汉语谚语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论多么陌生的谚语,人们一经接触,便一见如故,过目不忘。这是因为它的说法流畅,节奏明快、抑扬顿挫。说来既然琅琅上口,记来也就容易深刻。自古“谣谚”并称,正如“谣谚之兴,其始上发乎语言”[6],汉语谚语也像歌谣一样富有声韵美、旋律美、节奏感。这些是由汉语谚语的平仄、节拍、押韵综合表现出来的。如:“六月——六,看谷——秀” 、“细水——长流——,吃穿——不愁——”。这说明三言或四言的谚语有两个节拍,同时还押韵。这和诗歌的情况大体一致,平仄、节拍、押韵有机地综合起来,使汉语谚语的语音错落有致,节奏鲜明,声韵和谐。这就大大地加强了汉语谚语的旋律美,有助于人们记忆、讲述和思想内容的表达
二、谚语通俗性中所蕴含的谚语的基本特征
汉语谚语是人们的口头创作,它在通俗的语句中反映一定的道理。正因汉语谚语通俗,才让人们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汉语谚语也是语言的一种,尽管它通俗,但它同样也具有语言的艺术性,在通俗的语句中流露出丰富的艺术魅力。正因如此,我们从汉语谚语的通俗性中可以看出汉语谚语具有哲理性、口语性、俗传性的特征。
1.通俗性中所蕴含的哲理性
汉语谚语反映着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概括着一定的道理。同时,汉语谚语通俗易懂,所以,汉语谚语在通俗的语句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这也就体现了汉语谚语具有哲理性的特征。这说明谚语的通俗性中蕴含了哲理性。
有些谚语直接或比较直接地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揭示真理。这些深奥的道理,富有哲理的思想,在汉语谚语中通过形象生动、朴素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通俗易懂,富有教育意义。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给它以高度的评价:“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论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这说明这句谚语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汉语谚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的表现出深刻的哲理,让人们千古传诵,铭记于心。每条谚语都或多或少蕴藏着一些哲理,谚语的总和或每一片谚海,简直就是一部神奇的哲学大典。
2.通俗性中所蕴含的口语性、俗传性
汉语谚语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并且谚语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说明谚语具有口语性的特征。谚语通俗,常被人们传诵,这又说明谚语具有俗传性。但无论是口语性还是俗传性,都离不开两个字“通俗”。因此,在汉语谚语的通俗性中蕴藏着汉语谚语的口语性和俗传性的特征。
汉语谚语琅琅上口,通过口耳广为流传,部分谚语被引入书中,亦保持着其“口语”原形,少数谚语来自格言警句,同样要求上口,否则必受到使用者的改造。俗传性指谚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来传诵,即谚语所云:“话要俗才能传得远”。无论是什么民族,年龄大小,文化高低,只要非聋非哑,就一定能被传诵。汉语谚语可以说是无边无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它就会在流传。
无巧不成书。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青一黄是一年,一黑一白是一天。☆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月有圆有缺,人有聚有别。☆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朽木不可为柱,坏人不可为伍。☆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粒米度三关,三粒米爬过山。☆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经一师,不长一艺。☆艺高人胆大。
☆一日练,一日功,十日不练十日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买卖不成仁义在。
☆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水滴石穿,坐食山空。☆功成由俭,业精于勤。
一根木头难成排,一根稻草难捆柴。
☆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丝线扯断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对人要宽,对己要严。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人有志,竹有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小人记仇,君子感恩。
☆宁可明枪交战,不可暗箭伤人。
☆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艺高人胆大。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看云识天气”的民间谚语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一日东风三日雨 东虹轰隆西虹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燕子低飞要下雨 鱼跳水,有雨来
雨中鸣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东虹轰隆西虹雨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1. 赶路赶早不赶晚,时间能挤不能放。
2.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3. 宁可今天抢一秒,不可明日等一分。
4. 一人不会活两世,一天没有两个晨。
5.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6. 万金买爵禄,何处买青春。
7.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下酌酒且高歌。
8.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
9.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
10. 光阴一去难再见,水流东海不回头。
11. 一青一黄是一年,一黑一白是一天。
12. 一生身是寄,百岁去如飞。
13. 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一场空。
14.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
15.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的更有价值。
16.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17. 河水泉源千年在,青春一去不再来。
18.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 时间会使钢铁生锈。
20.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1.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22.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23. 冬去春又来,年华似水流。
24.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25. 水流东海不回头,误了青春枉发愁。
26. 时间像弹簧,可以缩短也可以拉长。
27.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过三十不少年。
28.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2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 有钱难买少年时。
31.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32. 好药难医心头病,黄金难买少年时。
33.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34. 百岁光阴如捻指,人生七十古来稀。
35.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36. 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37. 早不忙,晚必荒。
38. 时间就是能力等发展的地盘。
39. 时间好比东流水,只有流去无流回。
40.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41.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42.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43. 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
44. 会过不会过,少养张口货。
45. 卖主怪脚,买主怪鞋。
46.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47. 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
48.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49. 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50. 云彩往南雨涟涟,云彩往西披蓑衣。
51. 宁走封江一指,不走开江一尺。
52.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53.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54.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55.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56.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57. 山大压不住泉水,牛大压不死虱子。
58.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拨就亮。
一娇百病生,浅水溺死人。
不下百粒籽,难打千斤粮。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艺高人胆大。
水往下流,人争上游。
得病如射箭,治病如背纤。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生不恋旦,班子要散;旦不恋生,班子要崩。
财大折人,势大压人。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亏地不结籽,亏人不相交。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敬老得老,敬禾得宝。
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
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
2、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3、冬天把粪攒,来年好种田。
4、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5、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6、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7、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
8、冬天不护树,栽上保不住。
9、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10、下雪不冷化雪冷。
11、雨夹雪,落勿歇。
12、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
13、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14、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5、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16、一年雨水看冬至。
17、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18、霜前冷,雪后寒。
19、大寒小寒要春梅。
20、晴冬至,年必雨。
21、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22、牛羊啃一层,最少减一成。
23、光会用,不会修,到老是个离八头。
24、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25、大雪封地一薄层,拖拉机还能把地耕。
26、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27、大雾可是三,过八天,十八不下一冬干。
28、冬至无雨一冬晴。
29、冬至有霜年有雪。
30、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31、今冬麦盖一尺被,明年馒头如山堆。
32、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33、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34、冬至没打霜,夏至干长江。
35、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36、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37、雪在田,麦在仓。
38、冬至挂虹,一个月雨蒙蒙。
39、一遍生,二遍熟,三遍不用问师傅。
40、雨水泥泞溅一身,冰地摔倒伤骨筋。
41、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42、冬在头,冷在节气前;冬在中,冷在节气中;冬在尾,冷在节气尾。
43、冬看山头,春看海口。
44、冬至晴,春节阴。
45、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46、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47、冬至南风百日阴。
48、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49、冬至地干燥,钟响人咳嗽。
50、阴过冬至晴过年。
51、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52、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53、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54、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55、冬无雪,麦不结。
56、冬至打霜来年旱。
57、冬天骤热下大雪。
58、冬至节令天。稼接桃李奈。
59、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60、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61、冬至雨,小寒见霜冻。
62、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63、一年雨水看冬至。
64、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65、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66、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67、冬至无雨一冬晴。
68、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6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民间谚语】推荐阅读:
与天气经典民间谚语06-12
鸡的民间经典谚语07-12
关于小满的民间谚语09-24
大暑节气的民间谚语11-08
下棋钓鱼的谚语-谚语07-18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07-27
经典民间笑话06-08
民间吉祥用语06-10
顺义民间组织07-27
走进民间美术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