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共4篇)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篇1

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xxx大学我的名字叫xxx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课后总结与反思几个方面来讲解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教育学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于陷入抽象和概念之中。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得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3)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鉴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概念分节,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得出难点。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

二、教学方法

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根据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做了以下了解:高一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自我实践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而老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践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图片的形式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第一感官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2)分组讨论法: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并和老师沟通,也可加深师生感情。(3)活动探究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马斯洛心理学提出的:平等对话,创设探究氛围是非常符合当今教学理念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学习方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就得吸引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学习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同时,符合高一年级的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分以下几个过程来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课题。

通过播放过年回家的动画视频及春节广告等以剪纸和皮影方式呈现的艺术形式,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2)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同学感受到视频音画气息,产生兴趣。并播放图片幻灯片,并激发学习热情,完成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并播放多媒体板书,板书采用提纲式,简单明了,让同学清晰易懂。

(4)自主探究,合作探讨

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请同学翻开第92页认真欣赏92—97页相关民间美术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然后进行抢答。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资料和阅读相关文字说明,然后按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交流准备抢答问题,学生先自主探究后讨论,为体现小组的智慧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探讨是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她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所以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欣赏图片开始,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欣赏民间美术,并大但提出想法,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如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寓意性、象征性)学生回答。必答题是一个带有辨证关系的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一定能在课堂上解决得很完美,但会在探究中感受到学生会较为尖锐地挑出其他小组的缺点,而引起争论的激烈程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加深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密切关系。在交流讨论中,能体现出合作的意识,对能力弱的组合,教师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5)影像展示。老师播放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影像资料。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如:剪纸、刺绣、年画。学生认真欣赏影像资料,并听取老师的讲解。让课堂的知识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后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学习:

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4、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民间美术的与民俗的依存关系。

布置作业:理解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的前提下解决课后拓展问题,面对民间美术的逐渐消失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开阔视野,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篇2

一、以意象造型, 形象简括夸张

民间剪纸是主观而自由的, 不受物象自然形态的束缚, 可以自由而随意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象进行安排设计, 用主观造型替代物象真实的自然形态, 因而其作品中的形象, 是心中之形, 而非现实之形。民间剪纸非常重视主观对物体多角度、多瞬间认识的造型处理, 为了完整地表现自己所想要表现的事物, 民间剪纸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规律和时空的限制, 大胆采用主观意象的多点透视, 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物体与事件同构于一体, 主观而随意地表现自己所想要表现的一切, 使事物的多层次、多角度和多瞬间, 在看似“无意”的状态中得以“合理”体现, 使一切都按表意的需要而构造, 天地万物皆可溶为一体。民间剪纸中所有的形象都是在平面中展开和表现的, 面对视觉无法看到的物象, 不是采取遮掩的方法来处理, 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 凭借主观经验进行推理的方法, 突破现象表层而深入其内部, 直接反映表象掩盖下的物象实质和客观必然, 将看不到的部分予以反常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剪纸中, 经常可以看到母鸡腹中有鸡蛋, 母猪腹中怀小猪, 石榴、瓜类显出内部的籽, 房屋不仅有外形还画出室内景象等, 如同X光透视效应的造型, 生动而美感。

民间剪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为适应工具、材料条件的限制以及意象造型的需要, 形成了高度简洁、概括的艺术特点, 此特点集中表现在讲究神似, 注重删繁就简的表现思想上。人们在剪制作品时, 往往从特征入手, 概括提炼出最能体现物象本质和情感色彩的特定的外在形态, 然后通过剪刻外轮廓的办法, 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 尽力表现强调, 并对物象进行神似地刻画, 使主体一目了然。而在进行剪纸造型时, 仅仅表现物象的形态是不够的, 要做到活灵活现, 还需要加入作者的情感, 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主观的改造, 使原来的典型特征变得更加生动、鲜明、合理。因此, 在塑造剪纸形象时要抓住对象最富有表现性的特征和便于装饰的因素, 加以有意识地夸大、强调, 从而使其更为醒目、突出, 使整体设计富于趣味性和装饰性。在这里自然物象已被超越, 人的主观创造性得以夸大, 作品中的形象已不再是自然之形, 而是心中之形。民间剪纸重于表意的造型规律和丰富而自由灵活的表现手法, 扩大了画面的容量, 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 使民间剪纸艺术独具魅力。

二、善用装饰纹样, 形象丰富生动

民间剪纸受工具材料性能特点的限制, 只能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塑造形象, 为突破这种局限, 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创造出了一系列的装饰纹样来装点民间剪纸, 使剪纸作品中的形象, 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景物, 均可刻满各种装饰纹样。民间剪纸的装饰纹样是极为丰富的, 常见的有锯齿纹、月牙纹、涡纹、水纹、云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具体运用中, 这些纹样还可根据各个物象的特征和形状, 进行长短、宽窄、曲直、疏密、钝锐…等变化, 以丰富形象, 表现物象的质感、量感和结构特征。民间剪纸中的这些装饰纹样, 一般都是采用镂空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其目的一是加强装饰效果, 二是便于做窗花时透光。此镂空技法的运用, 使人们可以更好地对作品的局部进行有效而深入的精细刻划, 使剪纸艺术突破了依靠外轮廓来塑造形象的限制, 增强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力。

三、作品布局匀称, 结构紧密

镂空技法的使用, 要求剪纸作品的结构要紧密相联, 要具有整体性, 不会散落。因为剪纸要剪刻镂空, 拿取粘贴, 如果没有很好的整体连接性, 就不便于制作和使用。因而在构图时要尽量布局匀称, 避免出现大面积留白, 以加强作品的整体连接性, 并设法把形象的各个部分巧妙的连接起来, 使整个作品完整、自然而不生硬、不出现断接现象。例如, 人的面部五官本身是互不相连的, 但在剪纸中可以把眼睛连接在两颊上, 把眉毛、鼻子、嘴巴、鼻唇沟都连接在一起, 使形象既美观合理, 又具有整体性, 互相连接不散, 从而充分体现民间剪纸“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艺术特点。

四、具有刀味纸感, 风格独特鲜明

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应具备剪纸艺术自己应有的风格和特点。因为在各艺术门类中, 由于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性能的不同, 每一种艺术都会形成和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中国画注重笔墨, 油画强调色块, 木刻讲究黑白, 剪纸则是讲究刀味和纸感。那些用刀在纸上摹仿版画刻出来的剪纸不能算作是好的剪纸, 而用剪子对着绘画图案临摹下来的剪纸也不能称为佳作。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应该是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形象, 并能充分展现剪纸艺术“刀味纸感”的魅力。

民间剪纸是我国艺术园林中特有的一朵奇葩,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生存于民间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点而创造的, 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它丰富和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湖南美术出版社, 长沙, 1996[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湖南美术出版社, 长沙, 1996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 长沙, 1992[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 长沙, 1992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篇3

[关键词] 民间美术;文化内涵;艺术形态;特征;意义

一、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中国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时期,由于缺乏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自然界的一切,包括其本身。于是把自然界的一切都看成与人一样有生命力,产生了灵魂的观念,将人的特性赋予了自然界。当时的人们认定每种自然现象的发生是神力所为,想求助于这种神秘力量,他们经历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图腾崇拜的阶段,这一“灵”的观念使人们幻想各种神灵的存在,各种物的形象的图形就被不断地幻想和创造出来。在今天很多的民间美术如在民间刺绣和剪纸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艺术痕迹,而原始的艺术就产生在这些图腾崇拜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原始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结合,也是民间艺术的源头。

(二)民间美术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使民间美术的分类多样化。从古至今,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发展的状态,并融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其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作为我国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在现今民间美术正承受着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己经衰落了的民间美术进行了研究保护与重新整理就成为了艺术家和文化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民间美术的传播

文字的出现奠定了深厚的传播媒介基础,如《考工记》、《工艺之法》、《天工开物》等一些古代时期民间手工艺著作;同时期还有一些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民间艺人所作的艺谱,如年画版样、剪花样谱、影戏谱、画谱等这些来源不一的程式化的民间艺术范本。这些通过文字传播的民间艺术的范本都是经过不断完善和创作,积淀了许多代人的心血而完成的,非常有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播和民间艺人之间的经验交流。

言传与身教是中国人民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样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与身教体现在师徒、父子之间比较直接的传授方式。因为很多民间艺人是农民,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其创作经验很难通过书面文字来传承他们的创作经验,只能通过口头这一直接俭朴的方式,自然随性,但却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再一点,很多民间艺人由于受到自身能力和文化的限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髓,故选择以身示教的方式来传授其创作经验,所以身教要比口传多得多,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和内涵及其价值

(一)民间美术的特征

民间美术的随意性基于“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主观真实,其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感情,在创作上显现出了“得意忘形”的特点,忽略细节的处理,并让情理服从于意念。在造型中不但有物象的直观反映以及对自然生活的观察,还有创作者结合其记忆力进行创作,如老虎身上长刀、莲花生出胖娃娃等等。民间艺人以抽象性的手法在物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表现出自然、质朴的面貌。抛开细节,用简单的线条来抽象的概括现实物象,这种造型能力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几何纹样。民间美术在程式化造型上还表现出了概括性,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河北武强木版年画、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这种大胆夸张的取舍和提炼其本质,弱化细枝末节,合理的省略手法,很好的体现出了中国艺术的言未尽而意已明。

不同的民族和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文化,这种区域性的艺术文化不但影响制约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又塑造着区域民族的文化性格和地域形式的丰富多彩,如河南朱仙镇年画、陕北剪纸、西藏唐卡、东北皮影等等蕴含着各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美学观念,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各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追求。

(二)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统一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生活文化,其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充满着吉祥寓意和喜庆图案,融合了大众的美术观念,给人以祝福和喜庆之意,体现出中国人民善良健康的情感,蕴藏在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之中,如福寿双全、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等,都是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情景相融合,构思巧妙,主题鲜明,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浓烈的民族色彩,形成了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三)民间美术在当代的价值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观念意识和文化情感合为一体的智慧结晶,包含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诉求和民族气质,也展现出了区域历史文化的渊源风貌。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智慧的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美术形式,是为生活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灵魂。令人欣慰的是民间美术的内涵在现代设计美术中广泛传播,走进了现代城市的时尚生活,丰富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相信在未来民间美术依旧绵延亘久,永远美在民间、娱乐大众。

参考文献:

[1]黄宗贤 《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3]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4]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6]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

[7]黄雅峰 《年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出版

[8]雷礼锡 《艺术美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9]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出版

[10]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

谢坤(1989.4-),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济南,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中国画写意人物),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雷锋:时代精神永不朽 篇4

“雷锋”无疑是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在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众多的英模中,雷锋算得上是最深入人心、影响最深远的“第一英雄”。

雷锋,原名雷正兴,入伍不到3年,就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并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雷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指挥助手倒车时,被一根刮倒的木桩击中了太阳穴,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1963年3月,《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出版《雷锋专辑》,毛泽东为该专辑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学雷锋活动长盛不衰。《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也成了之后很长时间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雷锋的这些话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上一篇:城南旧事的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建筑施工文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