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改论文]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课改论文]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精选13篇)

[美术课改论文]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 篇1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在教美术教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艺课上要“超越”

小学工艺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这只

[美术课改论文]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 篇2

一、目前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

1、过分重视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

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文化教育, 有三个层面组成, 即审美形态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 这三个层面实际上已经概括了整个美术功效, 并且呈现出从高到低的递进关系[2]。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在实践上却侧重甚至一直停留在第一层面, 在教学中直接表现在具体技能、技巧的传授, 很少有人文教育的培养, 更没有进行系统理论的学习。这不利于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的人格, 并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情感的真正美术人才。

2、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是美术学院毕业的, 因此他们在教学观念上依然保持的是美术专业院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而且他们对多年形成的学院规范定式已经内化为习惯, 对目前现代形成的美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缺少必要的认知和研究。从而呈现出课程脱离学生主体, 用接受式甚至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狭窄, 甚至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另外, 美术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还是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授法, 以灌输式教育为主, 教学效果不理想。

3、美术教学内容陈旧, 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有过几次改革,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 我们的美术教育的总体框架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盲目的去模仿甚至照搬照套专业美术院校, 美术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不符合美术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3]。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和单一, 理论和实践结合少, 不够多元化。这些都在影响甚至阻碍了美术人才的培养和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1、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人为本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与生俱来的人文性质, 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让人文精神回归到美术课堂, 人类的教育最终目的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理想、拓展人的心灵, 而美术教育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师美术教育要回归到人文精神的轨道上来, 不但要重视美术的技能性教育更要重视其人文教育, 要真正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合格的美术教育者, 从而也更好地培养优秀的美术爱好者和从业者。

2、改革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

美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美术教育与文化的结合, 把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融入到真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情境中去。在内容上要把生活经验设计到内容中, 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教育, 与音乐、舞蹈、写作、表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可以使人表达自我。因此要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增加趣味性, 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美术技能知识更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审美情操。此外, 除了采用以往的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外, 还可以采用直接感知、实践、陶冶情操和指导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如参观法、欣赏法、情景法、实践写生等途径,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

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有着天然的创新属性, 因此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战无往而不胜。要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的思维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开阔学生的视野,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潜能, 从而把这种意识和理念转变为实际能力。

4、加强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美术学科实际上是所有学科中素质要求最全面的, 他不但要求掌握成熟的美术技能, 而且要求具备广博深厚的人文知识, 因此要让美术教育者加强中外文学、美学、民俗学、哲学、地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的学习, 夯实理论基础, 提升人文素质, 从而真正成为合格的美术专业教师, 要提高美术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要让美术老师有用武之地, 不能仅仅把美术当做一种其他课程的补充, 在其他方面不让美术老师有后顾之忧, 要让他们真正的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下高师美术的教育改革, 可以通过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人为本;改革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加强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最终推动高师美术教育的创新式发展, 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领域人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美术的教学也得到了全面的改革, 但是高师美术教育却不容乐观, 所以, 我国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目前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探究新课改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高师,美术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宝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初探[J].艺术教育, 2011, 5 (5) :58-59.

[2]张叶露.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24 (24) :178-179.

[美术课改论文]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 课程改革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03

高中美术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达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课标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定位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实现。以往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对美术课堂不感兴趣是常见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以前的教学已经不能符合要求,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其次,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明显,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例如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灌注,并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考什么才教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完全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转变这种思想,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且教学效果和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重视美术教学,还要考虑教法,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教师讲、学生听。高中美术本来是一门欣赏性很强的科目,可是被很多教师上成了讲解课,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讲解不感兴趣,课堂氛围也就变得沉闷枯燥。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直观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讲解,但是不要讲得过多,否则学生容易失去兴趣。教师要善于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教学法,可以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回答;也可以由学生向教师提问,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找到重点和难点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通过教师进行示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又是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很多教师把知识口头传授或者进行图片展示,做不到在示范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美术教学,教师要重视示范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示范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学习中国画的知识时,教师单纯讲解水墨画有什么特点,学生没有真切的理解和感受,这时教师就可以边示范边讲解,在黑板上简单画一幅山水画,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山水画的特点和美。

当然这一点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要求很高,作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还要掌握一些教育理论,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课堂教学只有让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进行示范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作。如在学习剪纸这门艺术时,教师可以在传授学生一些基本方法之后,让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并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张贴,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课堂教学是双向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言,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当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学生自己的答案。教师要多使用引导性的语言,随时向学生进行提问,例如“为什么是这样的?”“你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等等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会因为回答错误而尴尬,也不会因为自己回答错误而感到灰心,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能够看到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学习中,也会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美术课改二级论文 篇4

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美术教育也不另外,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很多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新知识。我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上半学期的美术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课堂上也努力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我的启发下主动地去体验美术课程的美感。但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说说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地备教材、专心地备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穿插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我的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受欢迎课。

二、转变教学观念,善于发现美。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性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合作互动”的方式,勇于创造美。

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四、明确课堂课题的学习领域,注意课堂量化的比例。

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的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教师要明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美术教学过程的比例要恰当,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 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美术,掌握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理解的方法。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乐于装饰美。

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标准。例如: 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由此想到,我们的教师在课改实验中设计一堂课时,仅仅注意到概念上的课改是不够的,要反复学习课程改革理论,领会课程改革精髓,体味他人经验中的本质,让课程改革之树真正在我们学校生根,在我们的课堂上开花,在我们的每一位学子身上结果。和鼓励,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即使作业画得不好,也要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去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的自由意识。

六、在现有美术教材中对新课标理论的探索运用

一)、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安排学生在美术教室内按小组团坐,营造一种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满足学生的需要,力求让学生在活动的乐趣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在活动过程的安排上,我设计为五个环节,并且都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概述,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因素上入手,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猜一猜:内容安排为人物模仿表演与猜测。老师准备一些你画我猜(如“踢足球”、“狮子吼”等),让每组代表抽出并且表演,本组同学进行猜测,迎合学生好奇心理,使学生在表演与猜测中体会“形”、“神”塑造人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观察力与竞争意识。

2、想一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引出“形”、“神”,展示课题;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美。

关于高中美术课课改的教学体会 篇5

作者:徐杜鹃 发表时间:2010-3-31 8:45:55 点击次数:57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美在术课中有所获有所悟,这是每一位美术老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关于如何根据课改的精神上好高中美术课,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首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白为什么要上美术课,增强理性认识

学习的过程,第一层是学习动机,第二层是学习兴趣,再向上依次是爱好、习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最后一层是世界观。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高中生比初中和小学生更具有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因势利导,把美术与世界发展、与个体发展、与历史发展、与科学发展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要告诉学生,学习美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虚心和耐心;美无处不在,要随时随地注意感受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上好美术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学生对所学科目或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时,积极性就会高涨,效果好;反之,则无精打采,效果也差。

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尤为重要。在我国现阶段,高考压力是每一位高中生都不可避免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严格的学校管理,使得大部分学生把美术课作为放松课、休闲课。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来组织教学。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愿望,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那么对学生再有用的东西学生未必会接受,那么美术课将会在枯燥的说教中失去意义。所以,我认为上好美术课,兴趣是关键。

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方法很多,我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的开篇很重要。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引入能充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述印象主义绘画时,如果课一开始,教师就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印象主义美术,那么,学生的兴趣马上受到打击。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设计了引入:我问同学们暗部有没有色彩,有的学生说有,有的学生说没有,只有黑色。我评论道:说没有色彩的同学适合做古典派画家,说有色彩的同学适合做印象派画家,学生很开心。这个细节一下子把印象主义与学生拉得很近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再因势利导:你知道印象派吗?学生就此各有说法。教师加以总结推出课题。

2、课堂中要时时关注学生情绪,注意兴趣激发,学生注意力才不会转移。这种兴趣激发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并进行精心设计。另外,依据实际情况课堂发挥也很有效。例如:在讲艺术语言一课中,由于是理论课,学生多半很厌倦,觉得这些知识离自己太远了,又不是搞美术的,没多大用处。于是凭直觉就没兴趣。这种课哪怕再好的开端,如果课中不注意兴趣激发,直接讲解理论,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经过寻找适合本节课知识的学生兴趣点,我把激发点放在实用这个角度。我把色彩、构图、形的搭配与同学们穿的衣服的颜色、款式、上下比例等结合起来讲解,并要求一些穿着有代表性的学生到讲台上实例分析,另外我还把学生周围的、学生极熟悉的事物如校舍、食堂等进行分析,学生的认识一下子改变了,觉得这个知识很有用,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再加上课的活泼,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3、课的小结不能不做,而且还要做好。这个部分主要是总结课的主要知识点,并进行考核,考核的方法灵活多样。我多半是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如设计填空题或选择题,让学生抢答;或者,让学生就身边的一些事物进行分析;或者,出一些设计题,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进行设计,并口头表达出来,既巩固知识,又开发思维,提升兴趣,提高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以教材为根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

高中美术教材以欣赏课为主,学生实践课较少,这在基础教育较好的城市学校实施起来要顺利一些,但在一些基础教育较弱的地区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因为有些农村小学、初中没有开设美术课或没有开足美术课,开了美术课的学校课也上得很敷衍,这使得很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没有作画体验,进行欣赏就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安排一些实践课,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头像写生、人物速写、简笔画及创意课等,让学生体会空间、平面、用笔、用色、观察、创意等,这样有了体验再来进行高层次的欣赏,学生感受要深刻一些,也轻松一些,也感兴趣一些,教学效果也好一些。

四、升华美术课,育人很重要。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最佳动力,兴趣激发为美术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如果只强调兴趣,会使学习停留在浅层次上,就不能把兴趣上升为爱好和习惯,不会形成他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更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影响他将来的发展。所以兴趣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提升。美术是一门感性艺术,在育人方面有着很大的可开发性。高中生对于未来有着比初中、小学更多的思考,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思想影响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很重要。通过对一些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及对一些优秀美术家的了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教育他们,即便将来当不上博士生,成不了爱因斯坦,也要做一个“下岗不哭的工人”、“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科学致富的农民、重质量守信用的商贩、见义勇为的公民、焦裕禄式的公仆、雷锋式的战士,成为自立于社会、奉献于人民的高素质人材。

浅谈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 篇6

赤峰市宁城县苏木皋民族联合小学

温富德

――――――――――――――――――――――――――――――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教学教学理念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焕发出新活力。

――――――――――――――――――――――――――――――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1.“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其实怎样蹲、怎样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极力维护孩子这种天性的充分发挥,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种美术教育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精神价值的同时也会认识自我,当我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就会尊重他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怎样培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里往外拿东西,总有一大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教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这就如同不断地往房间里装东西。在学生画画时,教师不应催促他快画,或者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画,而应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u,/“能否得奖”、“能否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教师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的画相比,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细节和更多的情趣,不难发现这其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画自己周围一些常见的事物。因为创造力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在画周围事物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人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总之,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更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美术教师更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学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使学生得以更生动活泼地。

创 造 与 想 象

——美术课堂教学琐谈

赤峰市宁城县苏木皋民族联合小学

温富德

――――――――――――――――――――――――――――――

摘要:很难想象没有创造社会将变得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争取他们有更多的创造,培养人才。

关键词:兴趣激励想象

――――――――――――――――――――――――――――――

在今天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我们的社会生活不知会变得怎样。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一、兴趣的激励。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课《神奇的口袋》中,我故弄玄虚的带了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去到教室,我问:“你们会隔袋猜物吗?”“会”这时学生的情绪已经高涨,我立即请一名学生上台摸袋子中的物品,其余学生则负责猜物品。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上台,学生的兴致当然高了。在展示用不同材料的绘画作品时,我没有采用教参中的建议拿大师的作品来欣赏,而是拿前几年学生的优秀作品来欣赏,大大使学生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下降。

为什么美术课就一定要在教室里上呢?其实有的时候将孩子们带出教室那样会更有趣。《泡泡飞呀飞》中的泡泡会在阳光下显得五颜六色,一阵风吹来,数不清的泡泡慢慢飞远,飞到树上、楼顶上„„泡泡飞到天上去干嘛呢?来来来,大家再围在一起做一个泡泡浴池。这些不光让孩子们有了真实体验,更让美术课别具一格。

二、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营养素。

如《闪烁的烟花》时,正值国庆节,布置学生在国庆期间去观赏烟花表演,学生一听这个消息,愉快的接受了任务。在节后上课时,学生们象一群无拘束的小鸟,共同分享自己观赏烟花时的乐趣。在作画时,学生不仅从教师的课件感受烟花的生动形象,亦让学生对烟花形象产生联想,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改变教学方法,变照葫芦画瓢为引发。照葫芦画瓢——即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谁画得像谁的分就高。这些传统的,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我在讲一年级的《彩线连彩点》一课时,就是通过引发而运用了类比联想,类比联想是指由这一事物的形象联想到另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形象。首先我给学生们看一张画满了线和点的范画,然后让孩子们联想你觉得像什么,由此联想到其他物象。学生积极动脑筋,学生:“像下雨一样”“还像密密麻麻的小蚂蚁”“又像小蝌蚪”“也像树纹”“有点像远处看上去塞住的车”“像一大群正在飞行的小蜻蜓”“像星云”„„我高兴地说:“太好了,太美妙了。”又如在讲一年级《美丽的印纹》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这个印纹,联想有什么其他物象并把它画下来,想到多少就画多少,到最后结果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的画面真是好丰富,有皮球、太阳、苹果、西瓜、橙子、纽扣、鸡蛋人、轮子、钟、风扇、救生圈、花、瓢虫、各种小动物„„等各种样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酝酿出理想的构思,在随意的拼搭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媒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讲一年级《鱼儿游游》一课时,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小电影和课件,孩子们被那生动有趣的电影画面和精美的课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而且思维也很快跟着活跃起来,在接下来装饰可爱的鱼儿时,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鱼儿身上的图案和色彩,到最后当学生把一条条的鱼儿“游”到黑板上老师特制的大海里时,呈现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群活灵活现的美丽的鱼儿,这时你一定会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竟是如此特别与丰富。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课程, 选择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 以培养人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出发点。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 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 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 民主和谐, 师生交往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初中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时期。因此, 以“情趣性、游戏性”为特点, 倾心教学情境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 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具体来说, 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欣赏课时, 当我们看到画家塞尚画的《水果静物》, 有些同学会感到很吃惊:这算什么大师的杰作?我也会画!风景画和静物画还可以这样随意的画?面对学生如此多的质疑, 教师要耐心的引导, 帮其解或。对风景画和静物画不一定再现, 不一定逼真, 只是画出景物的美, 画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要鼓励学生以后留心自己身边的景物, 再对照大师的作品, 是不是有奇特的感觉?说出来, 与同学一起分享心得。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开而不达, 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 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当学生登山畏惧时, 教师不是拖着走, 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 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例如在黑白木刻版画教学设计中,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版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欣赏、教师演示、学生提问等使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 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上, 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二、教材的灵活运用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 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 是广泛的, 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 “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八年级美术下册“走进经典”, 展示名家作品。让学生感悟艺术的魅力, 同时了解画家高超的技法。这幅作品歌颂了爱与美的融合,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的美与爱。 (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 以培养人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出发点。将美学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乃至融合, 引发了美育系统的结构的重构.要教学生探索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黑格尔说:“说到本领, 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 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 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 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 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 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 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是由内向外的生长, 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 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 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了解他们已知的, 分析他们未知的,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游戏,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欣赏课教学设计中,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编成了一个故事:故事本身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 再加上绘声绘色的描述, 穿插其间的活动参与, 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好玩、好动, 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 因此, 在串讲故事的过程中, 我注意到了动静的搭配, 收放的调控。这样, 从学情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 螺旋式上升, 化解了难点。

四、科学的评价学生作品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内容这样写道: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们的美术教育评价:

(1) 淡化考试的功能, 淡化分数的概念, 使“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 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 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 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 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 会不断的追求, 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课改后的美术教学探索 篇8

一、杜绝简单的示范,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自由探索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范画欣赏和画法指导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降低创造性成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并通过记忆、想象与理解,将它们反映到绘画中。如:在教学《会动的小纸人》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我手中的小纸人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观察认识了纸弹簧后(如右图)再给每一张桌发一个两头一样大小的纸弹簧,让他们感受一下纸弹簧的弹性及活动特点并通过拆、装来剖析纸弹簧的制作方法,找个别学生来介绍纸弹簧的制作方法,最后对比自己的彩色纸弹簧和教师发的白色纸弹簧有何不同,并分析为何要是一头大一头小呢?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对比、观察、自己动手拆装的氛围之中,并且还制作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小纸人。再如:有一次有名学生画了这样一幅画:红色的大沙发,绿色的小书桌,上面摆了一个黄色的台灯,还有各种颜色鲜艳的家俱,可到最后,他把这幅画涂成了黑色,我不加思索地急忙问他:“为什么要涂成黑色呢?五彩斑斓多好看呀”小家伙一抬头瞪着眼睛毫不示弱地对我说:“我把灯拉灭了!”此时,我被这天真而好奇的想法震住了,咳,我差点……他的画的确不是一幅好画,作为教师的我决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要张扬其个性,要用发展、创造的方法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于是,我俯下身子爱昵地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你真棒,老师欣赏你,因为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只要肯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大画家。”稍停片刻,我用委婉而惋惜的口吻对他说:“黑暗的环境下怎么能表现出你家的那些颜色鲜艳漂亮的家俱呢?

二、启发学生自由想象,画出自己的天空

教育心理学中指出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诸如情感、意志、动机、信心、自尊心、兴趣、习惯、性格等。从一个具体人来说,事业的成功与否,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有时甚至大大超过了智力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强化学习动机,促进和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的成果往往蕴含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非智力因素,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我在美术教学中,力争做到每节课都根据题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以恰当的方式导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打开学生智慧的窗口。如:《我在空中飞》教学过程中,首先问学生怎样才能飞起来,教室内一下子像炸开了锅。

——“长一对翅膀”

——“我变成神仙”

——“钻到氢气球中”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得不亦乐乎。我话锋一转,“那你们能不能把刚才想的说的画出来呢?”这一下,小家伙们都知道该从何下手了,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行动起来了。

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构图方面的问题,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他们自己体验、认识。如:事物的遮挡关系。教学时,先拿几件物品重叠放置,引导学生观察哪些部分能看到,哪些部分看不到。然后找些优秀的学生示范画出。把那些线条流畅的,主体突出的,构思大胆内容丰富的作品挑出来逐一表扬。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学生作画有时会有一种恐惧心理,怕画不像。我就鼓励他们大胆的画,画画没有像不像,只有好不好。如在画《我的新朋友》中,一位学生画了一个穿了一身黑衣服,大大的欧版鞋(特别大、比身体还要大)我问他:“这是谁呀!”小家伙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说:“我画的是你,冯老师!”我忍不住笑了,并说:“那你为什么把老师的脚画的这么大呀!”“因为你的鞋子跟我妈妈的鞋子一样大!”

对学生的作业,我从不打分,总是用我们的小暗号。“★”你用心了!”你真棒!“☆”你的作品是星级作品。“”有你这样的画,我为你骄傲!

四、适当改变教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按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阶段,在小学生眼里,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适当的变换教学环境,学生会更有学习兴趣。如在《美丽的印纹》一课中,课前先让学生把课桌两个两个地并为一组,六人一组,每组分一张大白纸,让大家先互相看一看同学们收集的凹凸不平的印章,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连那些平时不太喜欢绘画的同学也参加进来了。开始拓印时,大家一会儿印自己刻的萝卜,一会儿印同学的树叶或瓶盖,有个别同学兴趣浓的印自己的小手,甚至把鞋子脱下来印一印自己的可爱的小脚。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跑过来对我说:“这节课太有意思了,像在做游戏,真好玩!”看到学生一个个乐此不疲的样子,我心里真有点感谢这次课改。

新的课程改革给当今的教育带来新的气象,全面的素质教育正得以逐步实施,我和我的学生们都真实地感受到创新教育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前面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沿着课程改革的道路走下去。

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9

(吉林省敦化市红石学校)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改;教学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美术课程具有生机和活力,是提高美术课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美术欣赏中的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推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彰显生机和活力呢?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积极运用教学中的自主表现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少讲,即使讲也要精讲,要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如让学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上台演讲、展示作品等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社区》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社区,还可以从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的.社区面貌出发,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社区是我们的家,也意识到要好好学习的心态。

二、构建开放课堂,激发课堂的生机活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艺术创作不应该规定格式,小学观察和认识事物与一般成年人一样,他们在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对于形形色色的事物有不一样的了解和想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有趣的造型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创作一幅作品,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三、运用游戏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小学生爱玩爱闹,喜欢竞争,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充分运用游戏和竞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入游戏教学,如智力抢答、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脑经急转弯等游戏可以让学生突破课堂传统模式的限制,进而高高兴兴地投入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竞赛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你争我抢中实现创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春天的色彩》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让每组学生代表上黑板默写古诗,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春天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也为之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美术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篇10

发布者:周传辉 发布时间: 21/9/2011 PM 8:33:0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以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近教学,感到学习的快乐。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以领域?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美术学科于自然界紧密相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现象,一些具有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新课改后高中美术的困境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美术 困境与对策

在高中美术教学上,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可以切实地进行鉴赏与感受,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表达欲望,帮助其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美术审美观。从这一层面而言,高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之后,高中美术教学出现了一些困境,要想真正发挥出美术教学的审美作用,就必须要寻求出这种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新课改后高中美术的教学困境

(一)课时数量较少

在改革过程中,美术教材中增加了一定的内容,究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学校都未增加课时数量,很多美术教师都认为新课改之后,美术教材的难度与数量都较大,没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二)重理论轻实践

高中美术新课改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美术文化的渗透,教材的很多话题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依然属于应试教育的附属学科,教师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传授美术文化,导致学生美术知识水平较差,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开始产生厌学心理,放弃美术学习。

(三)配套资料不齐全

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工作对于美术教学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不仅需要硬件的配合,还需要相应的软件配合,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学校的硬件与软件都跟不上要求,无法满足美术教学的需求。

(四)形式化问题严重

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多年的发展,高中美术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呈现出了缤纷的景象,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如果严格按照教材教学要求开展教学,就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美术课也缺乏完善的考核标准,教学质量主要由学校重视程度与教师敬业精神来决定。由于缺乏制约,很多教师平时仅仅布置一下作业,解答一下学生的问题就草草了事,这就严重地影响着高中美术的教学成效。

二、高中美术教学优化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要想有效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导入措施,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在“书法·篆刻”这个学习模块的教学中,即可采用导入教学法,先提问,看学生是否了解书法·篆刻的相关知识,再请了解的学生进行回答,由大家共同进行点评,完成后,再为学生播出相关的音频资料进行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美,为感受美术美奠定基础。采取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必然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适当调整与扩充教材内容

高中美术新课改对于教师教学自主权有了新的定义,要想优化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应该局限在教材中,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与扩充。

例如,在关于现代美术作品的教学上,其专业性很强,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感到晦涩无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可以使用其他简单的西方美术流派来替换,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美术,也可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再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类型的古代风俗画,可以将齐白石与现代画家中其中一部分合并起来,并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绘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十分有益。

(三)提升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设置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让学生不仅能够把握好美术节奏,还能够对其产生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此,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美术带给自己的魅力。

例如,在中国古典绘画这一课的教学中,考虑到其内容是美术与古典知识的混合,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回味中学阶段学过的古典知识,这种教学节奏明快,在短时间内,学生即可有效地融入到这种欢快的情景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现状科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出多层次、立体性的美术氛围,让学生在感性的氛围中欣赏美术美,在选择教学软件时,需要严格遵循优化性与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绘画·雕塑”这一板块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系列的雕塑图片、视频,还可以播放影视作品中的相关雕塑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到美术与电影的关系,再鼓励学生回味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创作。

(五)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注意因材施教

高中美术课堂应该是艺术性课堂与创新性课堂,应该鼓励学生释放出个性,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创意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学模式的开放性、自由化与多元化,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天资潜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与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要意识到,美术创作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蕴涵着创作者的个性特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扩展学生的眼界,不要给学生划定特定的条条框框。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充,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特征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景,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生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好美术学习活动节奏,适当应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突破高中美术教学的困境,循序渐进地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黎忠.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

[2]周玮.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美术课改论文]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 篇12

一、提高文化素养, 做“学者型”教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教的主体, 一个优秀的高中美术教师, 首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高度的教育智慧, 向“学者型”教师转变。随着艺术教育市场“空前繁荣”, 教师重技法轻理论, 缺乏人文交叉学科的理论学习、知识领域和视野狭窄, 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1.多元文化的聚集。美术课程的独特魅力在于集中地展现艺术与人、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学科, 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更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 如文学、历史学等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 略通天文地理, 他既是专家, 又是杂家, 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

2.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普遍来说, 美术教师只注重美术专业技能而忽视与教学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 研究意识较为薄弱, 21 世纪合格的美术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育与教研两方面的素质。

(1) 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策略”, 我们应深入开发课程资源, 撰写校本教材, 建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2) 要有现代的教学手段。我们并不能对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模式一概否定。比如, 介绍作者, 介绍作品时代背景等都是必要的。只是,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该如何运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多媒体在美术鉴赏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功不可没。多媒体辅助教学, 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 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 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 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探究多种课堂途径, 做“研究型”教师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仅教授知识是不够的, 也非教育的终极目标, 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尊重学生人格,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 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 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

1.分组交流。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探索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再探索———解决问题。”笔者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组6 至8 人, 要求他们共同完成一些既定目标。例如, 在《中国民间美术》鉴赏一课时, 学生可以小组到农村、集市中去搜集旧的剪纸、年画、民间玩具等, 也可以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 编辑成册。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在熟悉的家乡寻美, 在取材中欣赏美, 凸显提升主题——“美在人间永不朽”。

2.自主探究。在鉴赏教学中, 学生三五人自组学习伙伴, 研究不同课题,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如, 《中国古代雕塑群》一课, 学生自制课件, 从材料的搜集、图文的链接、画面的设计等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促进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我来当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与评价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 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张扬个性。其他学生可大胆质疑, 发表不同见解, 教师适时掌控、指导、评价, 完成美术鉴赏活动, 获得充分的审美欣赏。

美术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心得体会 篇13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的执行,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成了学天生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发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增进者。我们教师不但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还要有驾驭学生的思惟、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情感心理,指导学生情感实践,由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是知识产生气力的桥梁的纽带。首先,教师本身要具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由于情感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经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熟悉活动的动力和调理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缘由就是很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甚么是真实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情感教育。因而可知,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有真实、强烈、深入、稳定的情感,要有益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因此,进步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那末我们怎样丰富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建立当代教育观,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会。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情感,真诚的对待学生美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教学中要多想想、谈一谈、看一看等语言,与学生互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爱好。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以利于情感的沟通。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考试科目,很多美术教师常对学科轻视有情绪,上课时不够投入;又加上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理自己的情感,把美术课上好,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题目。有很多美术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在上课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豪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遭到感染,产生情感鼓励。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思考、鉴别、判定来努力进步自己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放得开,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发挥了自我,又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判定等方式加深了对作品的熟悉,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进步了美术素养,丰富了情感。作为一位美术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美术素养,还要有一定教学机灵。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氛围及学生学习情绪等因素,进行灵活多变教学:如巧设情境,激起情感;以知育情、深化情感;加强情感与品德、意志等其他因素结合,拓展情感阈限等。如在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放映一些抗日画面,巧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当时国破家死亡感受,激起学生的护国情、爱国心,心灵遭到震动,深化了情感,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沉甸甸的收获初二作文下一篇:XX年度镇计划生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