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民间组织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顺义民间组织(精选6篇)

顺义民间组织 篇1

北京市顺义区民政局 2009年4月16日

提 要

 顺义区民政局全力做好社会组织安全管理工作  顺义区2008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启动  顺义区摄影协会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  顺义区交通培训学校对拆迁农民进行就业培训

【管理要闻】

顺义区民政局全力做好社会组织安全管理工作 日前,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安全管理工作,区民政局社团办集中对京顺医院、求实外语培训学校等全区较大规模、人员较密集的民办养老机构、幼儿园、学校、医院等社会组织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抽查。经查,各单位基本能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高度重视,建立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到位;二是加强工作人员、学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增加自查和巡查次数,做到不留死角、不漏隐患;三是完善预案,细化了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应急措施,健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保证出现特殊情况反映迅速。但部分单位也存在应急照明灯受损、疏散通道堵塞等现象。对存有安全隐患的单位,检查人员当场督促其负责人立即整改,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加强隐患排查力度,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刊)顺义区2008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启动 2009年2月18日,顺义区民政局组织召开2008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动员会,正式启 动年检工作。顺义区现有社会组织234个,应检229个,其中社团9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7个,并对连续两年年检合格的52个社会团体免检一次。会议首先总结回顾了2008全区社会组织工作,宣读了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表彰北京市社团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对顺义区获此殊荣的3家社会组织和7名个人予以表彰。会上还部署了《2009年顺义区社会组织工作重点》,对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会议还强调,全区社会组织要抓好“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关注大局,服务发展”两大载体,积极发挥社会组织“桥梁纽带、宣传发动、服务保障”三大作用,强化五种意识,切实提高五种能力,即: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强化品牌形象,提高合作竞争能力;强化战略意识,提高协调能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强化机遇意识,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社会组织自身健康协调发展,在建设顺义新城、举办第七届花博会、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重要作用,为顺义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刊)

【组织风采】

顺义区交通培训学校对拆迁农民进行就业培训 新年伊始,顺义区交通培训学校与顺义区天竺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合作,对当地拆迁农民进行就业培训。经过培训考核,70名学员全部取得从业资格证,并陆续走上了运输工作岗位。近年来,顺义区民办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民办教育机构97家,2008年开展各类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75000余人次,提高了当地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本刊)顺义区摄影协会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09年新春,区摄影协会组织28名会员到顺义区光荣院和老年公寓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会员们利用自己的摄影专长,义务为孤老优抚对象和休养老人们拍摄艺术照,为他 2 们送去温暖,带去祝福与慰问。日前,600余幅爱老敬老照片已送到老人们手中。(顺义区摄影协会)

顺义区大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积极开展“春风行动 温暖农民工”活动近日,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在转移就业时掌握一技之长,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大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积极响应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业务主管单位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免费向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职业推荐等服务。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将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培训费用,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后,由大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推荐工作,帮助这些农民工实现就业。

(顺义区大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顺义区社区义工联合会组织开展“绿色行动 共建平安美好家园”活动 日前,全区2280名义工共清理卫生死角1500余处,擦拭公告栏、楼门邮箱1700余处。

(顺义区社区义工联合会)

顺义区饮食服务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迎花博 顺义区餐饮业美食推展月活动” 此次活动从3月18日开始至5月20日结束,将把民俗、文化、旅游与餐饮产品展示交流活动相结合,共有150家餐饮企业报名参加,为推动顺义区餐饮业良性发展、迎接第七届花博会召开、促进顺义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顺义区饮食服务行业协会)

顺义区戏剧爱好者协会月末戏曲专场演出启动 自2009年3月开始,区戏剧爱好者协会将于每月末的周六、日在区文化馆小礼堂组织会员开展戏曲专场演出,戏曲爱好者们可以免费观看。

(顺义区戏剧爱好者协会)

【短讯】

顺义区张镇农民用水协会召开2008工作总结会并对荣获“北京市优秀农村管水员”荣誉称号的3名同志予以表彰。

(顺义区张镇农民用水协会)

顺义区张镇金旺果品产销协会组织召开“转变思想观念,做新型农民”培训会。

(顺义区张镇金旺果品产销协会)

顺义区建筑业协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顺义区建筑业协会)顺义区望泉寺文学社编辑出版《向着太阳笑》宣传册和《我们向着太阳说》作品集。

(顺义区仁和镇望泉寺文学社)

【审批动态】

北京市顺义区中西医结合结石病防治研究所注销登记 北京市顺义区英才培训学校地址变更为北京市首都机场京林大厦5层

【社会关注】

杨澜委员:重视社会组织蕴含的就业潜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2007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473万人,2008年大学生达559万人,就业率仅为35%,而2009年新增的毕业大学生又将达到610万人,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未就业的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在全球经济危机严峻挑战下,这一问题尤显突出。

2008年以来,国家从政策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措施。然而,有一类就业市场目前还没有引起政府和毕业生的足够重视,这就是日益成长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蕴含的就业潜力非常可观。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组织可创造占社会总 量10%的就业岗位,而目前在中国这个比例还不到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社会组织的数量处于400至800万之间,以每个组织有3-5名工作人员计算,就蕴含着1200万至4000万就业机会,超过民政部两年前作出的300万人的估计。

社会工作是由政府或民间组织提供的一种规范化的、专业的服务,它也因此而被纳入现代社会的制度系统中,成为贯彻政府福利政策、确保社会稳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度。社会工作可以在福利保障、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司法矫治、残障康复、社区建设、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等众多领域广泛开展。社工并不等于义工。他们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需要资格的考评。此外,义工是义务帮助他人,社工是以服务社会而“谋生”的人。在香港,截至06年9月注册义工已达12970人。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但是他们的地位和收入并不比公务员低,有着良好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北京市,根据《社会建设发展纲要》,在社区就业的社会工作者,将保证年薪3.4万左右。

目前,民政系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约有45.3万人,平均每人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急需社工队伍的补充。现有从业人员的总体学历水平较低,70%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社会组织工作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如能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向该领域发展,这样既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压力,又能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

在这方面,上海市和深圳市等地政府已经开始了尝试。上海市民政部门正着手在“社会组织”这一区别于政府、企业的“第三领域”中挖掘更多岗位。同时将举行“公益创投大赛”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组织创业。充实到民族宗教、计划生育、卫生、教育等领域的社会组织中去。25周岁以下、符合招考条件的应届和历届大学毕业生都可以参加报考。被录用的大学生见习时间为一年,见习期生活补贴费为每月1500元。

深圳民政部门今年将积极开发社工岗位,有计划地培养和配备社工人才,其专攻项目分别是“照顾孤寡老人”、“学龄儿童托管”、“青年劳务工的性与生殖健康”、“境外家长培训”和“边缘青少年帮教”等5项服务。根据《深圳市推进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政府转变职能,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对于政府分离出的或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政府采购等法定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在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和社区社会组织等近期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扶持项目进行试点,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组织架构、程序、监督机制等,以差额、全额和部分补助等三种方式,向社会提供资助。

因此我建议:

一、构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给予社会组织在法律登记、税收等方面更多便利与政策倾斜,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在社工的工作待遇与社会保障方面完善相应法规。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建设,分阶梯地实行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投入机制。按照政府转变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对政府分离出的或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通过政府采购等法定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预算单位在预算中申报购买服务项目预算,财政部门审核安排。

三、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向社会组织方向转变。

目前的就业市场并没有饱和,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可以与学校一起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社会工作的知识普及与就业辅导,并组织运作正规的社会组织开展招聘会等见面活动。

四、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

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和公众投诉制度,健全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和诚信制度,形成对社会组织的有效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建立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服务承诺等管理制度,提升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建立职业化、专业化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社会结构转型的客观要求。在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鼓励引导更多高素质大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让他们取得合理收入和职业发展的满足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树立服务社会的良好价值观。同时此举也能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走上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促进社区安定和谐;也利于政府部门逐渐转变职能,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面向基层疏导社会矛盾,更有效地使用配套资金和资源,可谓一举多得。危机也是机遇,此举能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及社会的更和谐发展。(全国政协委员 杨澜)来源: 人民网

报: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

区委副书记胡尚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雷显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海臣,副区长陈卫东,区委政法委,区委社工委。

送:区属社会组织,有关业务主管单位,各镇、街道办民政科。

顺义民间组织 篇2

关键词:中华国民拒毒会,民间组织,拒毒

清朝初期国外鸦片开始输入中国, 到清朝末年鸦片泛滥成灾。 鸦片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进入民国时期, 鸦片泛滥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观。越来越多的民间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中国的烟毒状况, 逐渐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社会, 必须从禁烟开始。 而要彻底禁绝鸦片必须唤醒民众、推动和监督政府的禁烟政策。从清末开始一些民间组织开始致力于禁烟运动, 到1924年中华国民拒毒会成立达到高潮, 为推动近代禁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华国民拒毒会成立前民间禁烟运动的发展

清末民初, 政府实行了较为严厉的禁烟政策。1906年清政府发表禁烟上谕, 决定十年内禁绝鸦片。清末政府推行禁烟以来, 民间就出现了许多致力于宣传教育民众、督促政府禁烟的团体, 如苏州的拒烟会、广东的戒烟总会等。到了民国初年, 由于帝制被推翻, 民间结社日益增多, 各种民间禁烟团体纷纷出现。1916年, 中国政府声明已完全肃清国内鸦片的种植, 英国也履行禁烟条约义务, 停止向中国输入鸦片。但禁烟成绩并没有保持多久, 中国又陷入了鸦片的再度泛滥之中。原因有三:其一, 军阀的纵毒。1916年袁世凯死后, 禁烟政策逐渐废弛, 烟禁大开, 各地烟苗遍地。大大小小的军阀拥兵自重, 为争夺地盘与鸦片烟税发起的战争此起彼伏[1]370。其二, 国际的戕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医治伤兵所需要的鸦片及麻醉毒剂的数量大为增加, 国际各鸦片出产国大肆种植、制造, 以供需求。一战结束后, 遗留下无穷的祸患。过量的毒物被销往世界各国, 特别是中国。其三, 民众的无知。中国吸食鸦片的人群众多, 遍布社会各个阶层。“一般殷实的富商, 或是文人雅士以及家中富有的二世祖都有这个癖好”[2]146;下层贫苦群众由于病痛、劳累、精神苦闷等种种原因, 误食而上瘾者也日见增多。各地烟馆堂而皇之地挂起了招牌营业, 大多数人对此麻木不仁。1918年, 北京的一些中外人士为阻止“鸦片复活”, 筹备组织禁烟委员会, 因参加的人数众多, 改名为中华万国禁烟会 (又称万国拒土会) 。总会设在北京, 总干事为英国人韩济京, 全国各地如上海、天津、沈阳、山东、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等都相继成立了分会。总会与分会互不统属, 若有国际交涉由北京总会出面。万国禁烟会成立后,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报各地禁烟情况, 向世界组织发出禁毒呼吁, 积极号召在华中外官民共同帮助中国政府禁绝鸦片, 敦促各国尽快批准《海牙禁烟公约》。禁烟会还致电巴黎和会, 陈述中国禁烟的决心和民意, 请各国取缔鸦片出口, 使中国得以扫除国内烟毒[3]。

二、中华国民拒毒会的成立及其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毒品大肆蔓延,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舆论要求联合禁毒的呼声日益高涨, 国联从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23年国联特别设立了鸦片及其他毒物贸易委员会。 该会成立后决定于1924年召开解决关于远东鸦片问题及世界毒品问题的国际禁毒会议。国际会议召开在即, 中国国内舆论呼吁除了政府代表外, 还应该有代表民意的全国性禁烟团体派代表出席, 表明中国民众的禁烟决心, 反对各国毒品输入中国。当时在国内有很大声势的万国禁烟会由于组成人员大都为外国传教士及在华信徒, 政治上偏袒英国, 对中国烟禁批评较为尖锐, 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利益。于是, 1924年8月5日中华国民拒毒会 (以下简称拒毒会) 在上海成立。该会由代表社会各界的三十余团体联合组成。拒毒会成立后, 立即向社会各界发出公开信, 呼吁在全国发起新的禁烟拒毒运动, 号召各地民众“或开会演讲, 或游行示威, 总期唤醒社会, 作严重之表示, 造坚强之舆论, 对外显国民群众之决心, 对内促政治代表之诚意……尤当监督各地行政长官, 实力奉行禁令”[4]112。拒毒会的大力号召得到全国各地普遍响应, 仅数月之间“, 已有普遍全国之势, 如日本及南洋等处华侨亦起响应”。据统计, 到1924年11月“, 各地成立分会已二百二十五处、举行运动计有七百六十四起, 而签字于日内瓦提案者共二千一百团体、二百三十一万零零二十三人”[5]。

从当时的史料来看, 拒毒会最初是为应付国际禁烟大会的召开而成立的。然而国内民众禁烟运动的高涨, 远远超出了拒毒会意料, 这为拒毒会继续领导民众拒毒运动鼓足了动力。另外, 在国际禁烟大会上, 中国烟毒泛滥的状况遭到了与会各国的同声谴责, 国家声誉大受损害, 而中国政府与民众代表均无言以对。拒毒会认识到只有彻底禁绝境内毒品, 才能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拒毒会做好了为拒毒事业长期努力的准备。1925年制定了《拒毒会五年内进行事业大纲》, 从禁种、禁吸、禁运禁卖、国内外毒况调查统计等各个方面规定了拒毒会五年内具体的禁烟计划, 期望禁绝鸦片及其他麻醉毒品, 以应付下一届国际会议。第一个五年之后, 并没有如拒毒会所愿。拒毒会并没有妥协, 又制订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 为实现国内鸦片及其他毒品的完全禁绝不懈奋斗。

三、中华国民拒毒会领导的民众拒毒运动

拒毒会以“联合全国各团体, 设法肃清国内鸦片之种植、国外鸦片及一切复制毒品之输入”[6]为宗旨, 广泛开展拒毒运动。

1.在社会层面, 拒毒会注重对民众的拒毒教育与宣传。当时社会普遍对鸦片及麻醉毒品的认识非常浅薄, 拒毒会认为只有唤起人们对鸦片毒品的正确认识, 共起拒毒, 才能实现禁绝毒品的最终目的。拒毒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方式, 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行业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

在中华国民拒毒会存在的十几年里1, 每年举行一次的拒毒运动周2影响甚大, 成为拒毒会发动群众、宣传拒毒, 表明拒毒主张、造成拒毒舆论的重要舞台。拒毒会分别制定每一日运动的宗旨、办法, 如宣传日、教育日、法律日、戒烟日、妇女日、分会日、商民日、工农日、救灾日、国际日等, 联络相关团体, 分别举行。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如演讲, 游行, 张贴标语, 分发传单, 召开拒毒大会, 演出拒毒新剧, 放映拒毒影片, 请愿政府厉行烟禁等。从电台中的拒毒演讲到汽车、电车、飞机上的散发传单, 从琳琅满目的拒毒展览到大街小巷张贴的拒毒标语, 从学生的拒毒演讲比赛、化装游行到剧院里拒毒新剧、拒毒影片的放映, 每年一次的拒毒运动周使社会舆论因之改变。

为了推动各地拒毒运动的发展, 拒毒会还举行了全国巡回拒毒运动。拒毒会把全国分为江苏区、东北区、华南区、长江区四个巡回运动区。全国巡回拒毒运动期间, 各地在拒毒会的指导下, 发行拒毒运动特刊, 张贴拒毒图画标语, 举行拒毒运动大会, 表演拒毒新剧, 扩大宣誓运动, 推销拒毒月刊;调查毒况, 搜集实地宣传材料;学生举行拒毒演讲、论文比赛;并且联络当地法院焚毁烟土、惩办烟犯、 取缔烟馆、张贴布告、搜查私运私贩等;请愿政府切实禁烟;并举行拒毒展览大会。全国巡回拒毒运动由大都市扩展到周边各县。此外, 拒毒会还通过出版拒毒期刊、图书、图画、电影、唱片, 编辑拒毒教材、提倡拒毒教育进一步扩大宣传, 使广大民众逐渐认清了鸦片的本质及拒毒运动的方向, 同时也以巨大的舆论压力督促政府禁烟。

2.从政府层面, 拒毒会不遗余力地督促监督政府禁烟。拒毒会在对社会宣传教育中, 同政府积极合作, 力图发挥政府的权威作用, 扩大拒毒运动的影响力, 实现全民拒毒的良好氛围。同时拒毒会也认识到政府对禁烟的态度与政策是中国鸦片能否禁绝的关键, 于是拒毒会始终对政府的禁烟政策进行监督。

拒毒会积极同政府要员联络, 敦促政府把禁烟事业提上议事日程;向政府提出具体的禁烟主张, 为政府禁烟提供有效指导;推动政府禁烟机构——禁烟委员会成立, 促进一系列禁烟法规的出台;组织市民大会数次向政府请愿, 召开反对鸦片公卖联席会议, 组成抗议鸦片公卖委员会, 反对政府鸦片公卖政策;监督各地重大烟案, 进行深入细致的毒况调查, 对各省当局迫民种烟、抽收烟税的情况, 要求政府严肃惩处。对各地查获的党政人员贩土、运土案件, 号召民众监督到底, 要求政府坚决严加惩治。此外, 拒毒会派员参加各地法院、海关将查获的鸦片毒物定期焚毁的活动, 并将焚毁后的废弃物取回一部分进行化验, 以加强对政府禁烟的监督。

3.从国际活动层面, 拒毒会积极为中国禁烟事业宣传、抗争。 拒毒会非常重视通过国际活动推动中国的禁烟事业。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中国政府及民众的禁烟决心, 引起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另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呼吁, 中国毒品泛滥的严重问题与某些国家的肆意“纵毒”密切相关, 只有通过合作禁毒才能使中国的烟毒完全肃清。

为了表明中国民众的禁烟决心, 介绍中国新的禁烟政策, 拒毒会出版了大量英文出版物;通过外国报纸媒体发表中国的禁烟政策与民众拒毒呼声, 揭露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在中国纵毒贩毒的事实, 呼吁取消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 收回租界、租借地;拒毒会积极向国联表明中国的禁烟主张, 抗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 并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来扩大宣传。此外, 拒毒会关注南洋各殖民地鸦片泛滥及政府鸦片公卖情况, 在广大华侨中进行拒毒宣传, 推动当地拒毒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斌.禁毒史鉴[M].湖南:岳麓书社, 1997.

[2]陈存仁.抗战时代生活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3]万国禁烟会开会纪[N].申报, 1919-2-12.

[4]罗运炎.中国烟禁问题[M].上海:上海大明图书公司, 1934.

[5]拒毒会开会纪[N].申报, 1924-11-29.

民间组织检讨书1 篇3

尊敬的民政局领导:

我书画院是于年 月日经民间事务管理局批准成立的以为主营业务的文化组织,经主管单位领导批评教育和正确指导,我单位充分认识到了到未按规定参加年检的严重后果。为此给民政局领导带来的麻烦及造成工作上被动,我们深表歉意和深刻的反省,经深刻反省和自我检讨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一、对有关的法规认识不深,自身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详细规定了具体的年检流程及年检日期,对未年审的单位可视情节予以不等程度的处罚,直至注销。长期以来,我单位全体员工未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相关规定认识不深刻,有愧主管部门对我的期望,有愧领导们的谆谆教导。分析原因,自身的法制观念淡薄是主要原因。

二、对社会团体登记证书管理工作的制度未健全,自身思想麻痹大意。在书画院运营期间,对委托全权对登记证书管理的人员未进行有效的沟通,显现出了我书画院在日常管理中的工作失误及纰漏。分析原因,管理工作不健全,管理制度缺失。

但总言之,未及时参加年审全部责任在于我单位的日常管

理。经民政局领导们的耐心教育,如今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坚决改正以上问题。现在申请补申,并郑重承诺

并保证今后坚决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认真履行自身义务。

一、认真学习《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领会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法规知识,做到知规守法,依法合规经营。不做有违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二、坚决按照章程及有关管理规定,按时年检。积极组织文化促经济的交流活动。在今后的运营过程中,多做社会公益活动,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组织。

检讨人: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环保活动20例 篇4

一、保护藏羚羊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一(即濒危的,严格禁止贸易的物种)。由于藏羚羊皮质优价高,盗猎藏羚羊的行为十分猖獗。

1992年7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批准成立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负责保护藏羚羊工作。1995年,治多县委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在抓捕盗猎行动中牺牲,震惊了全国。1995年5月,玉树州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扎巴多杰主动辞职,重建西部工委,并于 10月7日成立了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野牦牛队”。

1995年,环保民间组织“绿色江河”的创始人杨欣策划了“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得到青海省有关部门和国家环保局的支持。1996年1月4日,“自然之友”集会,为杨欣保护长江源和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活动进行动员。

1996年5月27日,由考察队员和五道梁兵站官兵、青藏公路道班工人一起,在长江源头可可西里东侧为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奠基。

通过杨欣义卖《长江魂——一个探险家的长江源头日记》一书所积累的资金,1997年9月10日,由杨欣筹资策划的“青藏高原的红房子——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一期工程完工。保护站成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12月,在“自然之友”和“地球之友”的资助下,“绿色江河”与西部工委反偷猎巡逻队合作,以保护站为基地,在长江源可可西里开展反偷猎巡逻。1998年初,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志愿者服务机制启动。第一批志愿者承担了保护站日常的观察记录、设施的维护、协助科学家的环境调查、对当地牧民、游客、青藏铁路建设者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培训、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等工作。

为了避免青藏铁路施工对藏羚羊的影响,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志愿者、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裘丽倡议下,1998年8月8日~8月18日,环保志愿者采用拦车的方式,促使铁路施工单位在相关路段每天早晚各为藏羚羊迁徙让道1小时。

1998年10月5日,“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应邀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并向他当面提交了一封公开信,为了杜绝盗猎,保护藏羚羊,吁请他更有效地制止英国国内藏羚绒的非法贸易。布莱尔于次日复信表示同情和支持。

从2001年开始,经过3年的调查和统计,2004年3月,“绿色江河”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了《关于藏羚羊迁徙期间在青藏公路上进行临时性通道试验的报告》。2004年6月,经“绿色江河”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争取,世界上第一组为野生动物而设的太阳能红绿灯历史性地亮了起来。在青藏线上设立红绿灯为藏羚羊提供安全迁徙的通道,是中国首次为野生动物的通行设立红绿灯。

十余年来,民间环保力量与志愿者一起,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动了可可西里乃至整个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使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和长江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重视和认同。藏羚羊保护被誉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一面旗帜。

二、保护滇金丝猴

1995年5月,云南德钦县准备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的一百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森林中生活着约200只滇金丝猴,砍伐将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滇金丝猴与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同为我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物种。

从事野生动物摄影工作的奚志农向“自然之友”反映了这一情况。“自然之友”发出了“支持奚志农,保护滇西北原始森林”的呼吁书,组织媒体进行了大量相关报道,并把呼吁书送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同志。

1995年12月20日,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召开了“保护滇金丝猴大会”。首都8所大学的环保社团代表、动物专家、新闻媒体、主管部门代表以及林业大学环保社团“山诺会”近300名人参加了集会,并点燃了200支蜡烛,为滇金丝猴的命运祈祷。

其他学校的学校环保社团也纷纷响应这一行动,几所大学的学校环保社团就保护滇金丝猴联合举办活动,并建立了“大学生绿色营”,到金丝猴的栖息地考察、收集信息,探求如何保护金丝猴的栖息地问题。保护滇金丝猴的活动被推向高潮。

保护滇金丝猴的活动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很快对奚志农的信件以及“自然之友”的呼吁书做出批示,肯定了他们的行动。云南省政府做出了制止砍伐滇西北原始森林的决定,保护了滇金丝猴。

三、保护怒江,慎重开发

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审查通过《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批准在怒江中下游修建两库13级梯级水电站。

9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云南大学教授、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主任、河流专家何大明对怒江建坝表示了强烈的抗议,由此引发全国对怒江建坝的争论。

怒江是中国目前两条没有开发的天然河流之一,生态系统保持得相对完整,有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云南是多民族地区,建坝还可能导致土族文化的消失。

云南环保民间组织“绿色流域”对云南省政府的移民脱贫说法提出了质疑。“绿色流域”对漫湾电站移民作了调查,发现移民并未因建坝生活得以提高。

“绿家园志愿者”、“自然之友”、“绿岛”等环保民间组织也纷纷组织讲座、论坛,反对修建怒江大坝。国内多家媒体连续报道怒江问题。

10月25日,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征集了62位各界知名人士反对建坝的联合签名,并通过媒体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3年11月,“第三届中美环境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议题在“绿家园”等组织的坚持下,转向了如何保护中国最后的生态江——怒江。这次会议让环保民间组织反对建坝的声音得以广泛传播,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2003年11月底,在泰国举行的世界河流与人民反坝会议上,“绿家园”和“自然之友”、“绿岛”、云南“绿色流域”等中国环保民间组织为宣传保护怒江奔走游说,最终促成60多个国家的NGO以大会的名义联合为保护怒江签名,并把签名递交给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专门回信,称其“关注怒江”。

2004年2月,来自北京和云南的20名新闻工作者、环保志愿者和专家学者一起,对怒江进行了为期9天的采风和考察。大批关于怒江两岸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报道出现在媒体上。

2005年4月初,由何祚庥、陆佑楣两位院士领衔,司马南、方舟子、张博庭等人参加的怒江考察团,前往怒江进行考察。4月8日,“自然之友”的薛野和“绿色流域”的于晓刚、奚志农、史立红等环保人士应云南省政府邀请,前往参加与考察团对话的座谈会。会上,薛野等人就质疑怒江建坝的“十点意见”做了发言。

从敬畏自然到开发怒江的争论,是环保民间组织第一次面临社会不同声音的挑战。《中国水危机》一书作者马军发表了一封《民间呼吁依法公示怒江水电环评报告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征集了99名个人及61个环保组织的签名呈送给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委。

怒江开发之争是环保民间组织第一次大规模介入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决策,可谓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破冰之举,意义非凡。

四、“26度空调行动”

2004-2005年,“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自然之友”等环保民间组织连续两年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

据统计,盛夏时北京市空调用电总负荷约400-500万千瓦。如果将空调温度调高1度,就可以节约用电量的6-8%,节约电费至少1.1亿元,减少发电用煤16-2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400-3500吨。

行动倡议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6月26日~9月26日),将空调温度调至不低于26℃,并特别对政府部门、驻京领使馆、跨国公司、国有民营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商贸公司、宾馆饭店等空调用户送达了呼吁书。

2004年的行动只限于北京市。在对北京市居民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显示,41.9%的人知道“26度空调节能行动”,60%的人受到了此次活动的影响,88.5%的人认为发起公众节能行动有价值。

2005年6月26日,“绿家园志愿者”、“香港地球之友”、“保护国际”等组织加入这一行动,共有9家环保组织再次提出节能倡议,发起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2005我们承诺”活动。2005年行动的主要目标是与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的主管部门形成“26度联盟”。此次行动获得全国50多家环保民间组织的支持,行动范围扩大到全国。

五、质疑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

2004年9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开始实施。2005年3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春教授到圆明园游览,发现了防渗工程,质疑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破坏园林生态。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者赵永新的报道——《圆明园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保护还是破坏》,首次把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诸于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05年3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表示,该工程未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该立即停止建设,依法补办环评审批手续。

2005年4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举行听证会,就圆明园遗址公园湖底防渗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等问题,听取专家、社会团体、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自然之友”总干事薛野、“地球纵观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李皓、“北京地球村”负责人廖晓义等人作为环保组织的代表在听证会上发言,明确表态反对防渗工程,并提出环保民间组织应介入圆明园环评。

2005年5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下发关于“圆明园管理处限期补办环评报告”的通知,要求圆明园管理处必须在40天内上交环评报告。

2005年7月15日,由民间组织发起的“圆明园生态与遗址保护第二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环保民间组织代表、环保界专家学者就圆明园防渗工程及相关问题再次进行了探讨。

2005年8月15日,圆明园防渗湖整改工程启动。9月7日,圆明园防渗整改湖开始注水。9月27日,圆明园水面恢复。

这是环保民间组织深入参与环保行动的重要事件,也是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典范事例。

六、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设立“中华环境奖”和“中国野生资源保护奖” 2002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全国人大环资会、全国政协人资环委、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上海东方卫视等国家十三个部门和社会团体,设立“中华环境奖”,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牛玉琴、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香港“绿色力量”等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获此殊荣。

2004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共同发起了“中国野生资源保护奖”,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民间组织发起的保护中国野生资源的荣誉奖项。多次破获濒危物种走私大案、要案的乌鲁木齐海关缉私局,引进并培育成功野生麋鹿种群的北京-石首麋鹿重引进项目组,为保护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而拼搏的云南农民张春山,多年坚持不懈地推动长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的杨欣等为保护我国野生资源的集体和个人获奖。

七、反对金光集团APP云南圈地毁林

2004年11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了一份《金光集团APP云南圈地毁林事件调查报告》,披露印尼金光集团旗下的亚洲浆纸业总公司(简称APP)在云南省大量砍伐天然林,对该地区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

2004年11月18日,浙江省饭店业协会向省内417家会员饭店发出《关于抵制APP纸产品的通知》,要求全省会员饭店拒绝采购APP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联合抵制APP的纸产品,并以此作为创建和评定绿色饭店的一项要求。这是国内第一起由行业协会公开采取的支持环保的抵制行动,得到了浙江省多家饭店的支持和响应。

2004年11月30日,金光集团APP以“侵犯金光纸业与金光集团的名誉权”为由提出法律诉讼,要求浙江省饭店业协会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索赔220万元人民币。

2005年1月9日,“绿家园志愿者”、“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等12家环保民间组织联合发出《声援函》,明确支持“绿色和平”和浙江省饭店业协会的行动,呼吁金光集团APP立即停止在云南省的圈地毁林行为,并表示“期待着更多的消费者团体抵制APP产品”。中华环保联合会也加入环保支持方,明确表示“我们不能让保护环境者独自站在被告席上!”并派出了法律专家援助小组支持浙江饭店业协会的维权应诉。

法庭开庭前夕,金光集团撤诉。

2005年3月30日,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印尼金光集团旗下APP公司“确实存在毁林行为”,中国政府对此将予以彻查,并依据法律严惩责任者。

八、保护母亲河行动

1999年1月,大型环保公益项目“保护母亲河行动”启动。这项活动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基会联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绿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等政府部门共同发起,中国青基会负责捐款筹集和资助项目管理。

“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黄河、长江及其它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为主题,依靠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在江河流域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中国青基会建立了“保护母亲河行动专项基金”,在黄河、长江中上游及其它生态恶劣地区,以区域内的贫困农户和其他营林组织为资助对象,采取有效方式大规模建设绿色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000年6月,“保护母亲河行动”共建有全国重点项目13个,共计1.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甘肃、重庆、四川等西部地区黄河、长江中上游。

2001年3月底,中国青基会在西部12省(区、市)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广东等省开展资助造林项目24个,完成作业面积10多万亩,植树1200多万株。

中国青基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洞庭湖流域实施的“长江湿地恢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项目”,资助当地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改变当地农民的传统耕作方式,从事水产养殖业。参加项目的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800多元。

截至2004年,“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了 3亿多人次的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行动,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在江河流域造林近400万亩。

九、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起“两岸四地环境论坛”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 2004年1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香港公开大学在香港联合举办了“两岸四地环境论坛”。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梁智仁先生和来自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共107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参加了论坛。

2005年11月10-12日,第二届“两岸四地环境论坛”在澳门举办,两岸四地200余专家、学者出席。

论坛形成了一个两岸四地友好协商,共同保护中华大家园的环境优美的良好氛围。2004年10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起的“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在内蒙包头启动。2005年3月至10月,“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走进新疆、云南、宁夏、青海,通过举办干部培训班、为当地农民和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农村环保科普展等形式,提高了对农村环保科普工作的认识,使农民、中小学生获得了环保科普知识。

十、公开征集对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活动

2005年4月至7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组织了公开征集公众对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活动。

此次活动采用了报纸、网站刊登问卷,专家直投问卷,手机短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征集公众意见。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海外中国留学生。全国420多万公众以不同形式表达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这在我国是首次在民众中开展此类活动。

调查形成了《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归纳了9个方面21条约6万字的综合建议,呈送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务院。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新浪网、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调查结果和建议报告进行了详细报道。十六届五中全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以《420余万人参与“十一五”规划制定》为题重点报道了此次活动。

此次调查,为国家编制“十一五”环保规划提供了广泛的民意支持。国家环保总局、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此项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十一、“自然之友”开通“环境教育流动教学车”

2000年5月,“自然之友”第一辆环境教育流动教学车——“羚羊车”启动。“羚羊车”是德国汉堡“拯救我们的未来基金会”和“自然之友”的合作项目。“羚羊车”主要面向城市和农村的中小学生进行参与式环境教育、环境游戏和实地调查等教学活动。

“羚羊车”自启动已来,得到了北京、天津、山西、河北等地学校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和200多所学校两万余名中小学生共同感受自然、关注环境,并因此荣获2001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至今,环境教育流动教学车已经发展到四辆:“羚羊车”、“野马车”、“海豚车”和“家园守护者”。

十二、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开办“绿色青年课堂”和创办“环境文化节”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投资百万元开办了旨在普及科学发展观,增强大学生环保实践能力的“绿色青年课堂”,两年来已成功举办九期,免费培训了全国各地186所重点高校的2000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已成长为各地高校环保社团的骨干力量。各地高校环保公益活动从内容到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还创立了“在校大学生环保社团(志愿者)环保公益项目小额资助基金”,对大学生社团组织的优秀项目予以资助。目前已有中国地质大学“蔚蓝”环保社的“风动计划”、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的“首都大学生最关心的十大环境问题”调研、北京师范大学“绿色行动”保护环境系列活动等35项由高校环保社团发起的环保公益项目得到了资助。

2004年,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成功创办“中国环境文化节”和“绿色中国”论坛。环境文化节荟萃了热爱、支持环保的演艺界、文化界名人,文化节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形式走进学校、社区和乡村,宣传环境文化、传播环保理念。

十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SEE守望家园行动”

2004年6月5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这是国内以企业家为主体首次创建的环保民间组织。作为发起人的80位企业家共同承诺:连续十年,每年投资10万元人民币,以减缓阿拉善的沙尘暴为起点,致力于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2005年初,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出资300万元人民币,启动 “SEE守望家园行动”。其中,50万元用于首届“SEE生态奖”项目,250万元用于启动“SEE生态基金”,资助各地环保民间组织到阿拉善地区从事环境保护。

截至2005年7月底,基金共收到33个项目申请,专家委员会批准了其中11个项目,总计金额158万元。目前有6个项目已签署了协议,进入执行状态,一期资金72万元拨付到位。

“SEE生态奖”评选范围涉及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参评项目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其宗旨是鼓励各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活动,呼唤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生态责任,共同实现维护人类美好家园的梦想。

首届“SEE生态奖”共设有“家园奖”、“田野奖”、“胡杨奖”、“滋根奖”四大类共40个奖项,从实效性、献身与投入、可持续性等方面来衡量参评项目。其评选方式结合公众参与、专家评价、出资人意愿于一身,通过资料审核、实地考察、项目展示等方式产生出获奖项目。

2005年11月3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文化部和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绿色中国评选”活动中,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荣获“绿色中国”特别奖。

十四、中华环保联合会举办“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和“九寨国际环境论坛” 2005年4月22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坛主题为“中国环境战略问题”,分设“中国环境发展战略规划”和“维护环境权益与环保NGO发展”两个专题论坛。

600余位各界人士出席论坛,28位嘉宾在论坛上发表演讲,20篇论文分别在《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等媒体和党的理论刊物《求是》杂志上发表。论坛形成了《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建议书》,上报国务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其中“完善环境法律建设,加强环境法律援助”的建议被写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浪网、《求是》杂志等80多家媒体报道了论坛盛况和主要成果。

2005年10月28日至29日,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在四川省阿坝州成功召开。论坛主题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战略”,专题研讨了水环境、能源与环境和环境投融资战略。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宋健以及马来西亚、南非等国环境部高层外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中外专家共450人出席论坛。论坛共收到论文162篇,62人作了演讲。论坛期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500亿元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支持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项目实施;发布了《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倡议书》,组织编写了四份《首届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建议书》,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等媒体作了报道。通过论坛,团结和凝聚了国内外更多的环保民间组织和各方面力量,为国家环境保护出谋划策,宣传了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所作的工作。

十五、“绿色和平”抗议惠普公司在华销售有毒电子产品

2003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检测中发现惠普公司型号为PavilionA250NL的电脑内,溴化阻燃剂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

溴化阻燃剂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具有很高的持久性,极易累积在人体内,妨碍大脑和骨骼发育、危害荷尔蒙系统,焚化处理时释放的气体易导致癌症。目前,在国际上,溴化阻燃剂已被列为停止释放、发散和损耗的化学物质。

2004年,“绿色和平”就此问题与惠普公司交涉,惠普表示认可,但没有给出确切的改进时间表。

2005年6月20日,“绿色和平”在惠普庆祝进入中国20周年的活动场地外,向首次访问中国的惠普全球新任CEO马克·赫德送上“礼物”及公开信, 呼吁惠普尽快公开承诺在产品中停止使用有毒物质。“礼物”是“绿色和平”在电子废物污染重灾区广东贵屿收集的被废弃的惠普电脑和打印机配件。

2005年11月,惠普承诺在2006年12月31日后推出的所有新产品外壳中不再使用溴化阻燃剂,但并未承诺在其他部件中不使用。

11月21日,“绿色和平”中国有毒污染防治项目组向惠普公司转交了一封公开信和一块写有“戒毒尚未成功,惠普还需努力”的牌匾,以敦促惠普按照清楚合理的时间表,在其所有的产品中逐步停止使用有毒物质。

十六、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创设“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和“地球奖”

2003年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拜耳(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创设“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届。2005年,中国经营报崔毅的《河套平原试点水权交易,求解中国水资源困局》、人民日报赵永新的《圆明园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中国日报秦川的《水坝建设应听取公众意见》、经济日报王玲的《治污不能“单打一”》等10篇环境新闻的作者获此殊荣。

2006年1月15日,中国环境记协与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合作的“地球奖”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地球奖”作为环保领域内最早的政府大奖,主要是表彰在环境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内新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及青少年集体。

2004年3月,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共同组织了“绿色中国筑长城”系列环保公益活动,活动在北京、南京、福州、乌鲁木齐等几十个城市同时开展,以大学生为主的十万青年环保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十七、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中国国际环保展及开展“绿色之星”产品推广工作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成功举办了9届中国国际环保展,展会被公认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环保专业品牌展览会。中国国际环保展成为企业展示形象、拓展国外市场、寻找合作伙伴的有力途径。

自2003年起,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开展了旨在鼓励支持环境友好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绿色之星”产品验证和推广工作。目前,已有地温利用空调技术、不用洗衣粉的海尔洗衣机等60多个产品获得“绿色之星”标识使用证书。

例十八“绿色列车——生物多样性公众教育”

2005年初,“北京地球村”发起了以火车为载体进行宣传教育的“绿色列车”项目。这一活动先后得到全国铁道部团委、铁道部节能环保处、昆明铁路局团委、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的支持和参与。

“地球村”首先选定全国级“青年文明号”昆明客运段T61/62次列车为北京“绿色奥运”首列宣传列车,对列车队8个组399名列车员和乘警进行环保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由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义务担负起环保志愿者的角色。

旅客在“绿色列车”上可以看到由“北京地球村”编制的环保专题光盘,内容包括西南地区生物物种、民俗传统文化、绿色奥运知识、趣闻、故事、歌曲等。车厢里还摆放宣传小册子,供旅客浏览、阅读。

“绿色列车”项目将已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和绿色奥运理念转化成公众语言,在列车上进行有效宣传,推广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讲环保意识和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理念。列车成了宣传绿色生活和绿色奥运的流动课堂。例

十九、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阻止九龙坡电厂扩建工程

2002年,为了解决电力短缺,节约电力建设成本,重庆市政府决定对坐落在主城区的九龙坡电厂扩容,新建一台3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

知悉这一消息后,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组织了对电厂周边单位及居民进行意见调查、广泛开展宣传、公开建电厂的信息、游说重庆市规划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的一系列行动。

2003年6月26日举办了“火电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座谈会,会上通过了“火电建设,环保先行”的呼吁书。2003年7月5日,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关于不宜在重庆主城区建火力发电机组的建议书”呈报到全国人大、国家环保总局等8个有关部门。

2003年8月,九龙坡电厂扩建工程因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而下马。《中国电力报》用《草根NGO拷问电厂》为题对此作了详细报道。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用自身行动阻止了这项以牺牲重庆主城区空气环境为代价的工程,有力地维护了当地人民的正当权益。

二十、“树葬”倡议

2005年3月16日,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老年报联合发出倡议书,倡导全社会推行以树代墓的“树葬”新风尚。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777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仅0.106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43%。以树代墓,推行“树葬”,把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既可以满足人们去世后入土为安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绿化国土。

民间组织合法性问题研究终稿 篇5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年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民间组织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2013年8月5日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作者声明

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作者学号 作者签名

(手写有效)

****年**月**日(手填时间)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民间组织合法性问题研究

××× 13年8月5日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目录

引 论..........................................................................................................................................................一、民间组织的合法性概述..........................................................................................................(一)合法性与组织合法性...........................................................................................................(二)民间组织合法性分析...........................................................................................................二、中国民间组织合法性困境分析..........................................................................................(一)内部合法性不足....................................................................................................................(二)外部合法性不足....................................................................................................................三、增强民间组织合法性的措施...............................................................................................(一)理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营造有利于民间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二)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社会公众对民间组织的认同感................................................(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规范民间组织内部管理..............................................................结 语........................................................................................................................................................主要参考文献........................................................................................................................................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从社会学研究来看,社会现象由于得到了承认,才见证它具有合法性。这种以承认为指标的研究方式,对我们理解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具有方法论的借鉴意义。因此,只要弄清楚“谁承认”“为什么承认”和“怎样承认”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就从根本上理解了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因此,从以下几方面对民间组织合法性展开分析。

1.民间组织的内部合法性

民间组织内部合法性是指组织的权威结构所获得的组织成员的承认、支持和服从。绝大部分民间组织在创建之初,内部的运转总是和谐和高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组织中的成员发现其在组织内的选择并不能最好的满足自己的理性要求时,他们就不再无条件的承认、支持和服从,或者是消极怠工,要么干脆退出组织。在缺少组织成员的支持的情况下,民间组织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也就是说民间组织出现了内部合法性危机。

2.民间组织的外部合法性

民间组织的外部合法性是指组织内的权威结构获得组织外,与组织相联系的社会成员的承认、支持和服从。从外部合法性的最基础的意义来理解,只要一个组织被组织外的社会成员认可为一个合法的组织,它就获得了外部合法性。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组织兴起的时间较短,发展也不成熟。大多数的社会成员对民间组织的性质、功能等认识还很肤浅,也就是说社会尚未形成一个主流的理性或是说这种社会理性处于多元化。

在我国,经民政部门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都会具有基本合法性,并得到政府的承认。这种最基本的合法性是相对其他缺乏合法登记管理的民间组织而言的。而那些缺乏合法登记管理的民间组织想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活动,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就要首先获得外部的最基本的合法性,否则,将会与行政的、法律的或政治的力量发生冲突。然而,能够在民政部门实行登记管理的民间组织得到的只是一种必要的合法性,并不意味着其获得了充分的外部合法性。政府对民间组织的认可和支持除了登记管理制度之外,对民间组织活动的各方面的支持,如资金、法律、政策的支持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获得政府充分的支持,才能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生存与活动的空间,才能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正如同民间组织会随着自己的发展不断面临内部合法性危机一样,也同样会不断给组织制造外部合法性危机。一个组在没有了内部合法性,也没有了外部合法性时,这个组织就会彻底消亡。3.民间组织的合法化过程

“合法化”的最基本的意思是显示、证明或宣称是合法的、适当的或正当的,以获得承认或授权。“韦伯的合法性概念”①本身就包含着一方对合法性的宣称和另一方对合法性的相信。因此,合法化本身就是从合法性引申来的,合法化表示的是主动建立与特定规范的联系的过程,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性。还可以理解为在合法性被否定的情况下对合法性的维护。因此民间组织必须通过合法化的过程来确立自己的合法性。民间组织实现合法性主要 ① 马克斯•韦伯第一次对合法性问题作出了系统的探讨。由命令和服从构成的每一个社会活动系统的存在,都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建立和培养对其存在意义的普遍信念,这种信念就是其存在的合法性。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制、资金等方面与政府部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使得它们在职能行使上更多反应于政府方面的激励,或多或少存在着组织自治运作能力的欠缺,存在身份定位的困惑;行为层面上,民间组织大多受到政府行政指令的干涉,缺乏自主治理完成社会公益事业的机制;在功能和社会角色层面上,部分民间组织又行使一定政府的职能,如有些在强烈政府行为色彩下形成的行业组织,由于得到某些行政权力而成为“二政府”,①甚至带来比政府直接运作更多的问题。这些都是导致组织成员对所在组织所倡导的民间性、自治性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对组织的认同与支持。

3.民间组织自身能力不足

除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制约之外,资金、人才等资源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民间组织向前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组织自身的能力不足,即民间组织动员多种社会资源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方面,大大削弱了组织成员对所在组织的认同感。目前,我国很多民间组织因缺乏有力的领导和管理、无法获得必须的经费资助已,有的民间组存实亡。有的是因官员意志而设的组织,在官员调离后没有人管理了;有的组织对公民缺乏号召力,导致负责人的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没有输入新鲜血液,而处于停顿状态;有的是组织涣散,无人过问,使工作限于停顿;有的组织是从设立的时候就不符合民间组织的基本要求,无法起到民间组织应该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些民间组织尽管活动开展正常,但较少考虑新的发展方向,处于“半休眠”的状态,这样的组织多半在运作中采取因循守旧的工作方式,它往往是依附于某个政府部门,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部门领导兼任组织的领导,领导无心或有心无暇顾及民间组织的管理,但又无法取消这样的组织。有的组织因内部财务、人力资源、活动管理等缺乏科学性,甚至财务混乱,成为个别人从中牟利的手段。如此种种原因大大削弱了组织成员对所在组织的认同感,也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的社会公信。

(二)外部合法性不足

1.制度建设不适应民间组织的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和机制,民间组织在我国被众多学者称为建构“市民社会”②的重要力量。我国对民间组织的管理是采取“预防制”。③一方面登记门槛过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组织获得合法地位。另一方面,一个组织一旦登记成立,除了象征性的接受财务管理方面的“年检”之外,没有任何日常性的评估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约束,同时也难以落实有关公益类事业的减免税待遇,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真正的公益型组织。①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社会组织虽属民间团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挂靠在不同的政府部门,而许多“掌门人”,或由现职官员,或由退休官员担任,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较浓的“官办”色彩,也就有了不同一般的关系和背景。其能量,当然也绝非只是一个民间的团体。—本意为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利益服务的企业自发自愿成立的“行业协会”,却成了接纳政府庸员,增加企业负担,政会不分的“二政府”。

② 市民社会,在古代西方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是指政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③ 刘艳艳《中国民间组织合法性探析》2010年04期,第4页。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社会文化方面的支持,包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意识、自治观念、公益精神等。对具有明确价值取向的组织在对公众宣传的方面也被忽视了。

三、增强民间组织合法性的措施

(一)理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营造有利于民间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

1.摆正民间组织和政府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方向是要进一步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政府应把更多的事交给民间组织处理。政府要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从部门到社会的转变,推进管理制度变革,把对民间组织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服务型管理转变。一是必须改革现行登记制度。最大限度的拓宽民间组织的准入范围,最大范围的解决民间组织的外部最基本的合法性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培育服务为主,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制度环境。二是需要从现行政府管理的体制和机构设置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建立直接隶属于民间组织监管委员会,由民间组织监管委员会统一行使对民间组织的备案、登记和监管的职能。三是促进各级政府与民间组织构建合作的伙伴关系,推进各级政府逐步在更多领域的公共服务上与民间组织之间展开合作。鼓励地方各级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与有关的公益型民间组织之间签署合作协议,努力规范政府的行为,同时推进各级政府逐步在更多领域上与民间组织进行广泛的合作。

2.逐步完善民间组织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专门针对民间组织的全面、严密的法律。因此,应加强对民间组织立法的研究,抓紧制定民间组织的法律、法规,形成配套的、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抓紧制定《中国民间组织法》,对民间组织的基本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有关立法中加强对民间组织的调整。新法的重心应该是对民间组织行为的规范和指引,明确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为需要接受何种法律限制,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倡导的,以及不同违法行为所承受的不同惩罚等明确清晰的信息。其次,对民间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修改。例如在民法中有关法人分类中,关于民间组织应有更详细的规定,同时也应在民间组织相关的法律中充实有关民间组织的内容,使得民间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必须做到精当具体,不能过于抽象与概括,必须明确划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同时,还必须保证立法的权威性,法律应是整个民间组织的硬性约束,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因此,必须由足够级别的立法机关来颁行,而不是各个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制定的法规。

(二)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社会公众对民间组织的认同感

1.倡导志愿理念,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权利迄今仍受到很大限制,国民普遍存在的奴化意识,和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他们对政府只是一味的服从,而没有参与政府决策过程的要求。他们相信政府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用不着自己操心。因此,我们既缺少成熟公民社会条件,也缺乏对公民意识的正确理解,更不能很好地处理作为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关系,从而导致人民群众普遍缺乏公心和公共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提升公民的道德品质,使公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认同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不能只承担义务而无法行使权利,否则就是专制,也不能只行使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否则就是特权。因此,要在一个充满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公民意识,保证他们的合法权利。正确引导公民了解国家发展历史,培育民族精神,认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熟悉参政议政的方式,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使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否则,培养公民意识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规范民间组织内部管理

1、树立民间组织的理念和价值观

当前,中国民间组织存在的诸多问题,除与制度环境相关外,很大程度上也与民间组织自身的认识和定位不明确密切相关。民间组织不明晰自己的权利和社会责任,使得组织缺少内在的行动动力和目标方向,明显激励不足,导致组织发展后劲不足。民间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组织理念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获得组织成员真正从内心对组织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与支持。就要致力于解决那些对中国的发展影响大,政府感到难办的问题(如计划生育、基础教育、扶贫、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在这些领域能够对政府伸出援手,就会从政府那里得到鼓励和支持,也会大大增强其生存与活动的空间,并且容易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样,也获得组织成员的支持,并获得充分的外部的合法性。

2.加强民间组织自身的独立性

加强民间组织的独立与自治,就是要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同政府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民间组织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进行合法登记,依法依规办事,接受政府合法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各种渠道努力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和理解,争取和有效的利用从政府得到的支持和帮助,加强自身的活动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和市场为民间组织提供的机会,积极开展公益性活动,参与社会决策,更好的执行自己的职能,履行自己的使命。

总而言之,民间组织在独立与自治的前提下与政府之间保持着互动、互补的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并通过双方努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关系。

3.加强民间组织自身的建设与治理

民间组织的发展固然受到社会外部生存环境的制约,内部的治理机制同样决定着其发展前景。一个有效的组织治理机制可使其充分利用其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积极因素,较好的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2013届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结 语

综上所述,组织合法性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并维持持久生命力的基础,民间组织也不例外。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民间组织的发展还不完善,不健全,面临着上述诸多合法性问题,但是民间组织的壮大和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将通过其自身改革,创新监督机制,加强社会公众的认同感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以便于民间组织获得充分的合法性。

鼓励民间组织参与海归服务 篇6

近年来,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 海归人才人数增加, 海归人才对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何弥补政府服务中的“难以顾及”或服务低效?有专家近日撰文建议, 鼓励民间组织参与为海归服务。

专家认为, 我国大多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海归人才服务的方式过于单一, 这产生了“政府难以顾及”难以满足不同海归群体的需求问题。而且对海归人才的服务方式缺乏人才测评机制, 这也将直接导致服务缺乏针对性。由于海归不等于就是人才, 没有人才测评机制, 不可能因人而异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将高层次海归和普通海归统一服务标准, 无法实现服务体系建设的初衷。在服务主体之间未形成明确的分工, 容易产生重复性的服务内容, 缺乏多样性。

上一篇:《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学反思下一篇:鹧鸪天,鹧鸪天朱熹,鹧鸪天的意思,鹧鸪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