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B/CIF贸易术语在进出口实务中的适用选择》课程教学设计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课程简介

以FOB/CIF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术语是《国际经济法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学生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国际贸易术语的来源、法律性质和基本作用,也了解了各个贸易术语对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划分和界定,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法初步形成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拟解决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究竟该如何选择适用贸易术语、尤其是实务中适用频率比较高的FOB和CIF,如何正确、适当的选择适用才能给贸易实务中的自身一方带来利益最大化,往往是我们学生难以理解、又是贸易术语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重要知识。本教学案例的设计即是针对这一知识难点进行的,以期达到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FOB和CIF等贸易术语的各项规定与实务操作的衔接、与国家贸易政策的对应,从而灵活应用于进出口贸易实务中的效果。

三、课程大纲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FOB、CIF的相关规定及特点,我设计了“问题引导+比较分析式”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相互探讨和比较分析,按照以问题导向为路径的方法,逐步剖析路径上的各个问题,最终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案例主题所蕴含的所有可能性的答案。鉴于此,本案例课程的主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层次展开:

(一)在切实理解FOB和CIF的具体规定之后,深入探索这些规定在贸易实务中的具体操作;

(二)归纳、总结FOB和CIF中时间、地点和行为的重要法律节点;

(三)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区分FOB和CIF在法律权责和实务操作上的不同;

(四)拓展性探索FOB和CIF在实务操作中涉及的行业或领域、国家对这些行业或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国家给予这些行业或领域的政策或措施、这些政策或措施在具体市场行为中的表现;

(五)综合上述理论规定、实务操作、国家政策以及市场要求,全面、准确地区分和选择适用FOB或CIF。

四、课程教学的措施和过程

本案例将以事先设计完成的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在对每个设定的问题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层层递进式地揭开案例课程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的基础性知识,最终达到以一点而知多方面知识的教学效果。

(一)过程一

1.准备阶段一:温习

这一阶段,我首先简要回顾和梳理了上一堂课已经讲授的FOB和CIF的重要知识点;

2.准备阶段二:确定讨论模式

为便于组织和监督讨论的效果,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参差搭配,将所有学生分成5至6人的小组并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组长的职责是主持本小组的讨论、维持讨论秩序以及监督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正式阶段一:巩固性自决学习阶段

我开始向学生们提出三个引导性的问题:(1)“FOB和CIF的每一项具体规定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各项规定在贸易实务中的具体操作究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FOB和CIF中哪几个时间、地点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法律节点意义?”(3)“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区分FOB和CIF在法律权责和实务操作上的不同。”同时要求这个环节的问题必须自学解决、可以查找资料但禁止讨论,并规定了该环节的时间。

4.正式阶段二:发言、总结阶段

时间结束,我开始随机点取一名学生上台汇报自决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心得。第一名学生汇报结束后,我就让有补充意见或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自由上台发言。在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我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补充和总结。

(二)过程二

在完成第一过程之后,学生们应该就FOB和CIF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此基础,我就可以引导学生向更进一步的理论和实务领域拓展性的去探索和学习了。

1.阶段一:拓展性自决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包含四个层次性问题的预设问题,同样要求自决学习、可以查找资料但不能讨论。问题是:“FOB和CIF在实务操作中可能涉及哪些行业或领域?国家对这些行业或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是怎么样的?国家有无相应的政策或措施给予这些行业或领域?如有,这些政策或措施又是怎样表现到具体的市场行为中的?”同样也规定了学习的时间。

2.阶段二:发言、总结阶段

时间结束,我开始随机点取一名学生上台汇报。第一名学生汇报结束后,有补充意见或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可以自由上台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我认真听取和记录下学生已经获得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该阶段我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我们学生所掌握的国家的战略性经济政策以及对这些政策的理解是非常欠缺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外贸实务操作之间的关联。鉴于此,在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我进行了最后的补充、说明和总结。

(三)过程三

在完成了上述两个探索性学习过程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案例主题问题的探讨了,即“立足于买方、卖方或进口方、出口方的利益需求,综合FOB和CIF的理论规定、实务操作、国家政策以及市场要求,全面、准确、灵活地选择适用FOB或CIF”。

1.阶段一:分组讨论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按照事先的分组就提出的案例主题进行讨论和辩论。要求每组、每个学生必须加入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异议,最后论证和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旁听了所有小组的讨论情况,但绝不发表任何修正或补充意见,以免主导学生讨论的思路和范围。综合旁听的基本情况发现,前两个过程的自决性学习对于最后的主题探讨是有很明显的帮助作用的,但仍有部分学生依然无法综合运用之前获得的各种知识,考虑问题顾此失彼、带有片面性的色彩,说明我们的法学教育在平时还要不断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阶段二:发言、辩论和总结归纳阶段

在这个阶段,首先安排各小组一名学生代表其小组发言,阐述其小组讨论的情况以及其本人最终的观点。其次,在所有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让其他学生针对某个或某些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双方进行辩论。我把学生的发言和辩论进行记录和整理,逐渐总结、归纳出学生对案例主题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在辩论结束之后,我把学生们的各种合理观点加以认同,对认识偏颇、不尽合理的进行排除性地解释,起到最后总结归纳的作用。

五、对课程教学效果和特色的反思

通过这种“以问题引导为主线、学生自决学习和讨论为手段、适当辅以教学互动为模式”的特色教学活动,给我在教学上带来的反思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所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专业、年级、已学专业知识等,精心设计案例、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以最大地可能性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环节之一是教师本身应对所授课程中哪些知识点比较适合开展这类案例教学要有个深刻的认识;其中环节之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引导性和、层次性和合理性;其中环节之三是必须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定的各教学过程中去。

(三)除非在总结归纳环节,否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不要发表任何评议性或纠正引导性的言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FOB和CIF是国际经济法学课程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一部分知识,在我国的进出口外贸实务中使用的频率也很高。传统的教材只是简单罗列它们对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划分,并不能正确揭示其实践差别和意义。如何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讲授,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其中蕴含的知识精华并精确地运用于进出口外贸实务之中,便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FOB,CIF,贸易术语

参考文献

[1] 曾宪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3] 吴百福主编.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动漫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下一篇:关于地下室设计中常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