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管理(共8篇)
首先打开文档。点击图标
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o,或者点击菜单栏
并选择“打开”,选择需要翻译的文件。如图5标记处所示:
图 1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翻译的文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选择被翻译文件的文件格式(如图6)。目前,Transmate单机版支持打开的文件格式有:Word(2003和2007)、Excel(2003和2007)、金山办公软件、RFT文件、XML文件、纯文本文件、PDF文件和UTX文件(Transmate自定义格式)。
图 2 对导入文件进行设置:选择打开的文件后单击确定,系统会自动弹出导入文件的设置向导(如图7),包括语言、术语库、记忆库3个部分。其中术语库和记忆库就功能使用户既可有效的利用已有的记忆库和术语库,在减少了工作量的同时又保持译文的一致性。
图 3 语言:语言中选择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是为了确保翻译文档和记忆库的一致性而设置的,设置后,在翻译过程中系统根据设置进行翻译记忆和模糊匹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源语言和目标语言选择不当,会影响到模糊匹配的结果,影响翻译效率。
导入术语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导入自己本地已有的术语库。首先在图7中勾选“导入自己的术语库”,然后点击“导入”按钮,在导入术语库文件的对话框中(如图8),目前设置了四种Transmate支持的TXT文件格式即:中英左右、英中左右、中英上下和英中上下。选中对应的格式后点击“浏览”按钮,选择要导入的术语库文件,即可完成导入。如下图所示:
图 4 记忆库设置:Transmate单机版的记忆库存储在用户本机上,用户可对当前需要翻译的文件的记忆库进行设置。它包含3种形式即:软件默认记忆库、用户自建记忆库和导入已有记忆库,如从图7中可以看出所以。
(1)软件默认记忆库:在翻译过程中,程序实时记忆翻译过的内容,并自动保存已翻译的内容到软件默认的本地的记忆库中。若下文遇到相同的句子,系统自动在翻译提示区域显示出来,并自动粘贴到译文输入,避免重复劳动,确保了译文的一致性。(2)用户自建记忆库:当用户需要提交记忆文件或者需翻译的文件将来会有参考价值时,可以新建一个单独的记忆库文件并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3)导入已有的记忆库:导入具有参考性质的记忆文件,既可减少工作量也可提高译文的一致性。目前,Transmate单机版只支持导入软件自身的记忆文件,即自定义的.uetmx 格式。
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完成上述设置后,点击“确定”按钮。需要翻译的文件在软件中打开(如图9),鼠标单击译文区域就可以开始进行翻译工作。
图 5
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与记忆库或术语库中匹配的词或者句子,该词或者句子会在翻译栏的翻译提示区显示出来,点击该词可查看译文,鼠标点击译文,软件会将译文自动粘贴到对应的译文行中。如图10,“九寨沟”在术语库中找到,则“九寨沟”在译文提示区域内以蓝色带下划线方式显示出来,单击“九寨沟”查看译文,再单击译文,译文自动粘贴到相对应的译文栏中。
图 6
优译信息简介
]成都优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立足于语言信息处理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是一家专门从事分布式智能翻译系统开发的服务机构。优译信息的前身是成都市优译翻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机辅翻译系统研发部。由于业务的需要,于2011年单独划出,成立独立法人资格公司。优译集团公司是成都多语中心会员单位、ISO9001认证单位、美国翻译协会ATA成员单位,成都翻译协会会员单位。
本公司产品Transmate是第一个由民族企业自主研发的机辅翻译系统(CAT System)。Transmate 翻译系统可供各地语言专家组成的翻译团队同时进行一个稿件或一个项目下的多个稿件实施翻译、校对工作。实时上传并保存每个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进度到高性能服务器,一方面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不断更新该项目的数据库,以减少重复劳动并且提高项目的统一性,同时本系统自带的IM工具方便项目参与者及项目管理者之间的及时沟通交流,因此极大提高了翻译的精准性、协同性、记忆性和高产性。该产品的问世不仅一举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同时也打破了该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少数软件企业手中的垄断局面。
优译信息坚持“效率与质量并存”的服务宗旨,努力打造专业化的、规范化的智能翻译系统第一品牌。秉承着“客户与世界的沟通桥梁”的理念,以高效、精湛、低成本为服务原则,优译信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国际化的语言解决方案。
优译信息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奉行诚信经营、规范管理,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最为专业规范的服务。实现理念、制度、经营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并开放我们优质的资源,让客户享受我们的最真诚服务。
一、竞赛与竞争
竞赛是计划经济时期常见的工作评比方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长期以来,竞赛也较多地用于档案工作之中,强调奉献、甘于清贫、默默无闻几乎就是档案工作全部。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于是考核流于形式,你优我良,今年你优,明年我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彰显了。竞争正在逐步取代竞赛。竞争就是要优胜劣汰,不胜任工作的、工作未干好的要赶出去,要有“鲶鱼”来吃“沙丁鱼”、来赶“沙丁鱼”,要比赛第一,友谊其次。通过竞争,奖勤罚懒,打破铁饭碗、铁座椅,适者生存,能者上,能者多得。竞争就是要营造一个争“利”环境、争“利”氛围,要有“利”可争,有“场地”让大家来争,要用“马”带“牛”,鞭打慢“牛”。遗憾的是不少档案部门目前尚没有一种争“利”的机制和氛围,以致工作推进得慢,落后与其他各项事业发展,有边缘化的趋势。档案部门怎样从“三线”到“一线”,由“冷部门”到“热部门”,必须依靠相互督促、争先恐后的竞争,通过“有为”获得“有位”,以竞争来推动我们工作的发展。
二、奖励与激励
何谓奖励?你参加比赛,我给你发“奖”,希望能起到“励”的作用,主体的需要考虑不多,能否达到“励”的目的就说不清了。可以说,奖励与竞赛相互孪生,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四年表彰一次;各级档案部门差不多一年才有一次年会来表彰先进;各部门档案馆(室)年终给员工发几百块过年钱,这些都是奖励。激励是什么?斯蒂芬.P.罗宾斯在他的《组织行为学》中如此定义:“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1]166。这样看来就清楚了,奖励与激励都希望实现目标,只是实现的途径不同,激励把满足个体需要作为途径,奖励则是甲方立场,主观化、官僚化更浓。这也说明,不需要几百块过年钱时,钱就未起到“励”作用;不认为先进集体是自己需要时,这个先进起到的作用不明显。“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大干社会主义,服从组织分配的激励口号;“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励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激励制度的要求。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变奖励为激励,让人看到蛋糕有多大,通过多少努力可以得到,而且这个蛋糕也正是大家所需要的。
三、关系化与制度化
竞争要有实实在在的“场地”,激励要让人看到自己想要的“蛋糕”。靠什么来“圈定场地”、“烘烤蛋糕”呢?制度。制度是有形的。制度的一个主要功能在于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它可以减少人们交易的费用,相互限定了选择的范围。制度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不是嘴上随便说说而已。从当前档案部门工作开展的实际来看,制度的刚性还不突出,关系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一来,“场地”变样了,“蛋糕”变味了。当前,档案工作的外部条件继续在变化,档案工作的内在需求在不断发展,档案事业有许多新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有许多急迫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如此高的成本运作,怎么能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用制度化来取代关系化、用制度化来规范人情味时不我待。
四、技术现代化与工作现代化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直接推动着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但档案工作技术的现代化只是档案管理高效率的手段和工具,不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全部。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应该是:档案工作技术与设备现代化、档案管理机构布局与馆(室)藏结构合理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2]139。我们认为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对等级科层制的重构,建立一个能吸收新兴管理科学精要、真正适合档案工作需要的全新工作体系,组织管理科学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保证。欣闻安徽正在试点实施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模改”,成绩突出。能否将这一模式进行复制急需得到国家法制层面的组织保障。档案是原始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信息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应当把搞好服务放在档案工作的首要地位。只有革新工作体制,明确工作重点,档案工作现代化才会有真正进展。可以说,我国的档案工作现代化才刚刚开始,档案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五、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
造就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富有创新能力的档案干部队伍,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队伍呢?简言之,就是要创造性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中,档案工作要科学发展,必须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真正落实“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战略,用好现有人才、挖掘潜在人才、吸引外部人才、更要大胆淘汰不称职人员,用我们的事业来凝聚人才,用多样的方法来激励人才,用真挚的感情来关心人才,用良好的待遇来吸引人才,要有真正的举措,实实在在的动作,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适才适所,以档案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档案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推进事业人是根本,档案工作现代化是标志,用有章可循的制度来规范竞争和激励是途径。我相信,经过档案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必将建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档案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摘 要]术语翻译和术语管理是翻译流程中重要的环节。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通过创建和应用术语库,有效地进行术语管理,既可以保证术语的一致性,提高翻译效率,又可以将术语资源转化为语言资产,用于日后的翻译实践。本文探讨了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和工具,创建、应用术语库及进行术语管理等实际问题,可为翻译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术语;术语库;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管理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3-0107-04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rminology database and the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KANG Ning1, WEI Ying2, QU Le1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2.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rminology is important part in translation process. Using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tools to construct and apply terminology database and manage terminology helps to achieve consistency and efficiency, and transform the terminology resources into language asset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rminology data base and issue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hoping it would be helpful for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Key words:terminology; terminology database;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 terminology management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翻译工作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英文简称CAT)观念应运而生。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有别于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英文简称MT)。相较于机器翻译的目标是使翻译过程实现完全自动化,人的工作只涉及少量的译前和译后编辑[1],计算机辅助翻译则是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人工的作用仍然是主要的。广义上讲,计算机辅助翻译是指对所有有助于译员完成翻译工作的技术和工具的运用;而狭义上则专指以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和术语管理(Terminology Management)为核心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如SDL Trados、Word Fast、Déjà Vu、雅信CAT等。
术语问题是翻译流程中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直接关系译文的质量。本文通过探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如何创建与应用术语库,以及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的术语管理,从而提高译员的翻译效率,保障译文质量。
一、术语与术语库
术语是用来表达某一专业或学科领域中的概念的词语,具有明显的专业化、标准化特征,被视为“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2]。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术语包括为了内部沟通、外部沟通、企业宣传、品牌一致等目的所约定俗成的一套用语规范,故而,术语被视为全球化企业语言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使用术语数据资源可以降低产品内容设计及产品本地化和翻译的成本。在翻译实践中,术语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原文本出现的高频词语,并且需要在译文中保持统一译名,如说明类或操作类文献中经常使用的“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也可作为术语提取出来。
术语库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层出不穷的术语而创建的术语容器,术语条目一般为多语种对应。许多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及国际化企业都建立大型术语库,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创建的WTOTERM、欧盟的EuroTermBank、微软公司的LanguagePortal、法国标准化协会术语库(NORMATERM)等。
对于职业译员来说,处理术语是翻译工作的基石,翻译项目的开展是从整理和翻译术语、建立原语和目标语对照的术语表开始的。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可将术语表导入到已创建的术语库中,以便于在翻译过程中自动识别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并在译文中插入术语的译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翻译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同一术语在译文中的一致性。
二、在计算机辅助环境中创建和应用术语库
(一)术语库条目与术语库条目结构
术语库条目是承载术语数据的基本单元,每个条目至少应包含一个术语。面向翻译的术语库中一个典型的术语库条目可包含一个术语、与该术语对应的多种语言的译文,以及有关整个条目和单个术语的说明性信息。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每个条目中的术语数据信息组织在术语库字段中,以SDL MultiTerm为例,常见的术语库字段包括:
1.索引字段—用来记录条目中不同语种的术语,每个索引对应一种术语语言;
2.说明性字段—用来说明和描述整个条目或单个术语的相关信息;
3.条目类字段—用来指定条目所属的条目类;
4.系统字段—由系统创建和维护,用于存储条目整体或单个字段的跟踪信息,如条目编号、创建日期、创建人、修改日期等。
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创建术语库,首先要定义术语条目结构。根据ISO 30042-2008标准[4],术语库条目结构包含三个层级:条目层、索引层和术语层,如图1所示:
图1 ISO 30042-2008术语库条目基本结构层示意图
条目层包含了系统字段以及应用于整个条目的其他说明性字段;索引层也称语言层,包含了含有多语言术语内容的索引字段;术语层包含用于描述术语的说明性字段,如术语的定义、缩略形式等信息,甚至还可以是有关该术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术语条目结构定义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创建术语库的工作了。
(二)根据术语来源创建术语库
1.翻译实际中的术语来源
(1)客户提供术语表。客户提交待翻译的文献资料的同时,可能会提交与之相关的术语表,以保证译文中术语翻译的统一。这样的客户往往来自正规企业或组织,其机构本身、产品及服务已形成完备的机制,拥有自身的术语资源。客户提交的术语表往往比较权威。然而调查显示[5]国内客户提供的术语资源大多是利用Access数据库或Excel电子表格形式存储,有的甚至以Word等文字编辑工具存储,因此无法直接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中使用。
(2)译员通过互联网资源等渠道,自建术语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资源极大丰富,译员根据所译文献所属的学科专业,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获得多语言对照的术语资源。然而网上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译员仔细甄别。而且网上获得的术语资源对所译文献的针对性不强,往往不能完全覆盖原文中的所有术语,需要译者后续补充。从互联网上得到的术语表也多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存储。
(3)译员根据原文件整理术语。译员拿到待翻译的文献后,先要通读原文本,将其中的术语一一整理出来,并通过查询权威性的专业词典、与学科专家合作等手段,将术语译成目标语。这是一般翻译项目流程中常见的做法。术语表建立之后,在翻译过程中就可以保证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尤其是当一个翻译团队处理同一个翻译项目时,术语表的作用就更为明显。相对而言,这种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但针对性强,术语翻译的准确性也较高。
2.创建术语库的步骤
以SDL MultiTerm工具为例,对于上文中前两种来源获得的术语,创建术语库的步骤分为四步:第一步,在Excel表格中对术语进行校对、整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所有数据位于同一工作表上,且列之间不能有空列。不同语言的术语排在前几列,术语列的首行需加标题,并作为术语库的索引字段名称。因此标题要标明语种,如English,Chinese等。其他列的内容可为关于该术语的说明信息,列标题将作为描述性字段名称,如“定义”“注释”等,如表1所示:
表1 存储于Excel电子表格中的术语及术语信息表
ABCDEF
1ChineseEnglishGerman英文缩略描述图片
2三维
对象3D object3D-Objekt 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
3活动
脚本active scriptActive Script 微软公司制定的一种脚本语言,能使见面出现各种动态的交互式的效果
4适配
器adapteradapter 接口转换器,可以是独立一个硬件接口设备,也可以是一个信息接口
5端口portportieren 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
6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rafische Benutzeroberflǎch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
第二步,用SDL MultiTerm Convert工具将Excel格式的术语表转换为术语库定义文件(.XDT)和术语数据文件(MultiTerm XML)。以表1为例,转换时注意将“Chinese”“English”和“German”三个列标题指定为索引字段,“英文缩略”“描述”和“图片”指定为说明性字段。
第三步,利用上一步中转换的术语库定义文件(.XDT)和SDL MultiTerm Desktop工具创建一个空的术语库。术语库定义文件将该库的术语条目结构定义如图2所示:
图2 SDL Multi Term 术语条目结构示例图
第四步,将术语数据文件(MultiTerm XML)导入到上步中创建的术语库,生成术语库文件(.sdltb)。
对于译员根据原文件自己整理的术语,可以先在SDL MultiTerm程序中建立一个术语库文件,然后逐条手动添加到库中。或将术语数据整理到Excel表格中,然后按照以上示例,进行转换和导入。
此外,SDL公司推出的术语提取工具SDL MultiTerm Extract可以自动定位并从现有单语和双语文档中提取术语,而不必费力地手动选择术语,在此不做详述。
(三)术语库的应用
与Excel等格式保存的术语表相比,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所创建的术语库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嵌入到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并在翻译过程中自动搜索和识别源语中出现的术语,有助于译员将该术语的目标语迅速插入到译文区中。而且大多数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都支持边翻译边添加和修改术语的功能,从而做到了对术语库的实时更新和维护。除了上文提到的SDL MultiTerm工具外,Déjà Vu软件的术语功能也十分强大,而且极具特色,其术语搜索和识别分为两级进行,即术语库(terminology)和项目词表(lexicon)。项目词表功能可以让译员从当前进行的翻译项目中提取、加工术语,形成与当前项目直接相关的专用术语库,其针对性更强。翻译进程中,Déjà Vu首先搜索项目词表,进而搜索术语库[6],翻译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术语库除了应用于翻译过程中外,翻译结束后还可以用于检验译文里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许多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本身带有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模块,对照嵌入的术语库自动检查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生成质检报告。此外,术语库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加载到专门的翻译质量保证工具中,如QA Distiller,Xbench,用于检验多种格式的双语文本中术语使用问题。
三、面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术语管理
广义上讲,术语管理是“系统化地收集、描述、处理、记录、存贮、呈现及查询特定专业领域中专业词汇的活动”[7]。对公司和组织而言,术语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或组织机构所使用的有关其产品、服务和商标的专业名词,能够确保在源文档和所有目标语文档中保持一致”[8],从而使术语资源成为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资产。为了有效管理术语资源,使企业语言资产最大化,面向企业的术语管理系统应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例如Acrolinx推出的Terminology Manager,SDL的MultiTerm,STAR的TermStar等。而翻译实践中的术语管理与企业术语管理在宗旨、流程和手段上都有所不同,翻译项目管理者和个人译者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其术语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翻译流程,是保证翻译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翻译实践中术语管理的宗旨与要求
在翻译实践中,术语管理的宗旨是适应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确保术语在译文中使用准确并且一致,以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在翻译流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好术语管理工作。为此,学界和业界提出了基于“全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术语管理理念[9]。
翻译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阶段[10],术语管理工作在翻译项目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在翻译项目启动和规划阶段,翻译项目管理人对术语管理进行全面规划。根据客户对术语管理的要求、翻译稿件的性质和评估术语的难度,制定术语管理策略,明确术语工作的整体进度与分工、术语定义与抽取规则、术语翻译规范、术语验证流程,以及术语库标准、术语条目结构、术语库更新和维护规范等。在项目执行和监控流程中,术语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1.译前准备阶段。包括从源语中采集和整理术语、翻译原语术语、校验术语准确性(术语质量控制)、建立术语库。2.翻译进行阶段。包括翻译团队中术语库实时共享、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术语自动识别与插入、添加新术语和术语修正等。3.译后校对阶段。包括新术语和问题术语讨论与确定、术语一致性验证等。4.项目收尾阶段。在此阶段,术语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利用专门工具对术语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备份最终的术语资源,将其转化为语言资产,用于后续的翻译项目和译员培训。
在翻译实践中,将有效的术语管理流程融入到翻译项目管理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翻译项目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二)面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术语管理技术和工具
传统的术语管理不论是客户方还是翻译服务提供方,主要是依靠Excel、Access或文字编辑工具来管理术语,这种方式会带来很多问题,诸如术语数据更新、术语检索、处理效率、术语发布与共享等。随着翻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市场与客户的需求,国内外很多翻译技术提供商不断开发专业化的术语管理技术和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的术语管理工具一般分为两类:独立式工具和集成式工具。前者独立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专门对术语进行管理;后者则作为功能模块或组件,集成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常用的独立式术语管理工具有SDL MultiTerm,AnyLexic,TermStar,以及国内语智云帆公司研发的在线术语管理工具“语帆术语宝”等。独立式术语管理工具功能更为齐全,管理更趋专业化。集成了术语管理模块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有Déjà Vu、WordFast、雅信CAT等。这类工具使用更为方便灵活。在翻译实践中,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和翻译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术语管理工具。
术语管理工具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1.术语提取功能(包括从单语文件和双语文件中提取术语),2.术语数据库创建、管理与维护(包括术语条目结构、数据模板和属性字段等),3.术语数据编辑功能(术语录入、修改、合并等),4.术语检索和筛选功能,5.数据交换功能(格式标准支持导入和导出,支持不同术语库之间数据交换),6.用户使用权限管理(数据安全性设置),7.术语共享与发布(客户端、局域网及互联网)。
随着信息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术语管理系统呈现出标准化、网络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11],功能也更为强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对术语管理的不同要求。然而在具体的翻译中,有些术语还需要译者根据语境,分析其语义的内涵与外延,而不能简章地从术语库中识别和插入译文。
Bowker L,Fisher D.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M]//Gambier Y,Van Doorslaer L. (eds.).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Vol. 1),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71.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
崔启亮.企业语言资产内容研究与平台建设[J].中国翻译,2012(6):65.
ISO 30042:2008. Systems to Manage Terminology, Knowledge and Content-TermBase eXchange(TBX)[M]. BSI Standards Publication, 2009:75.
王华树.浅议实践中的术语管理[J].中国科技术语,2013(2):12.
朱玉彬,陈晓倩.国内外四种常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比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3(1):71.
梁爱林.术语管理的意义与作用[J].中国科技术语,2012(5):11.
Muegge U. The Vital Role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Life Sciences [R]. CSOFT White Paper, 2009:2.
王华树,张政.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J].上海翻译,2014(4):66.
蒲欣玥,高军.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介绍[J].上海翻译,2014(2):36.
王华树,张政.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4(1):22.
2.知识:包括概念,经验和洞察,可以形成一个框架用来生成、评价并使用信息。知识可以隐性的或显性的。(10章)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1章)
4.信息系统:是相互联结的部件的集合,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分发,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制定和控制,还可以帮助进行问题分析和创造新产品。从技术的视角看,信息系统收集、储存、分发组织的环境及内部信息以支持组织的功能、决策、通信、协调、控制、分析和设想。信息系统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输入、处理和输出。从企业的视角来看,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和管理解决方案来应对环境赋予的挑战。信息系统是一系列增值活动的一部分,包括收集、转换、分发信息以改善管理决策,提高组织绩效,最终增加企业利润。(1章)
5.电子商务:电子化进行商品的买和买的过程,它使用因特网或其他数字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化的企业业务处理,包括市场营销、顾客支持、递送和支付。可以分为B2B、B2C、C2C(4章)
6.ERP: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 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把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9章)
7.CRM:即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根据客户终生利润贡献能力的大小,在营销、销售和服务等业务领域,采用一系列过程和技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关系以及业务伙伴关系进行多渠道管理,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收入以及客户满意度。(9章)
8.SCM: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9章)
9.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和工具,应用决策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人机交互系统,主要面向组织管理的战略计划中的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向用户提供获取数据和构造模型的便利,辅助决策者分析并做出真确正确的决策。
或决策支持系统:针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等方式,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11章)
10.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 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的过程。(11章)
11.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二十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巨大(Dramatic)改善。(12章)
12.整体拥有成本:用来识别和测量超过购买和装配软硬件的初始成本的信息技术开销的那一部分。包含购买计算机硬件的成本、购买软件或软件许可证的成本、安装的费用、培训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的费用、技术支付费用、软、硬件升级、维护费用、基础设施费用、宕机费用、空间与能源费用等。(5章)
13.数据仓库:是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集成的、不可更新的、并且随着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或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及包含历史数据的数据集合, 它用于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11章)
14.结构化决策是指经常发生,能够按原有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案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多属于日常活动的决策和规范化的技术决策(11章)
15.信息技术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可以从两个认识角度来看,从技术聚合的角度可以定义为为企业特定的信息系统应用提供平台的共享技术资源,是运营整个企业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集合。从服务聚合的角度可以定义为整个企业范围内由管理层所决定的包括人和技术能力的集合,是整个企业所共享的硬件、软件和服务。(5章)
16.企业模式:就是描述企业如何生产、运送、销售一个产品或服务,指出企业如何递送价值给顾客和它如何创造价值。(4章)
(1)项目管理定义
项目管理定义 : 将 知识, 技能, 工具 与 技术 应用与项目活动, 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2)现代项目管理
现代项目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区别 :
--传统项目管理(风险): 只关心 项目计划 和 项目实施, 很少考虑 风险;--现代项目管理(风险, 内涵): 现代项目管理则强调对项目目标的 主动控制, 对项目实现过程中遭遇的 风险和干扰因素防防患与未然, 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现代项目管理的内涵已经扩展到了 项目前期 和 项目后期;
现代项目管理特点 : 全球化, 多元化, 专业化;
(3)项目管理的特点
项目管理特点 : 目标管理, 系统工程, 创新与应变, 协作与共享;
(4)按项目方式管理
项目方式管理简介 :
--管理方式 : 把日常运作的 许多方面 视为项目, 并运用项目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优点 : 组织灵活, 分散的管理责任, 以目标为导向的解决问题过程;--示例 : 研发过程中, 分为 设计 和 编码工作, 将 设计 和 编码 分开管理;
2.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简介 :
--项目管理独有知识 : 关键路线法, 工作分解结构, 项目声明周期;
--一般管理学知识 : 系统科学, 行为科学, 组织学, 金融与会计, 市场营销, 战略规划, 沟通, 激励, 领导, 谈判;
--应用领域知识 : 软件开发, 医药, 能源, 交通, 军事, 航空, 环保, 金融等;
(2)PMI 与 PMP
PMI 简介 : 全称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A Guide of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由 PMI 开发, 是 IOS10006 的前身;
(3)PMBOK 概览
项目整合管理 :
--启动 : 制定项目章程(4.1);--规划 :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4.2);--执行 :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4.3);
--监控 : 监控项目工作(4.4),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4.5);--收尾 : 结束项目或阶段(4.6);
项目范围管理 : 该管理在 启动, 执行, 收尾阶段没有执行的过程;
--规划 : 规划范围管理(5.1), 收集需求(5.2), 定义范围(5.3), 创建 WBS(5.4);
--监控 : 确认范围(5.5), 控制范围(5.6);
项目时间管理 : 该管理在 启动 执行 收尾阶段没有执行的过程;
--规划 : 规划进度管理(6.1), 定义活动(6.2), 排列活动顺序(6.3), 估算活动资源(6.4),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6.5), 制定进度计划(6.6);--监控 : 监控进度(6.7);
项目成本管理 : 该管理 在 启动, 执行, 收尾阶段没有执行过程;--规划 : 规划成本管理(7.1), 估算成本(7.2), 制定预算(7.3);--监控 : 监控成本(7.4);
项目质量管理 : 该管理在 启动 和 收尾阶段没有可执行的过程;--规划 : 规划质量管理(8.1);--执行 : 实施质量保证(8.2);--监控 : 控制质量(8.3);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该管理在 启动, 收尾 和 监控 阶段没有可执行的过程;--规划 :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9.1);
--执行 : 组件项目团队(9.2), 建设项目团队(9.3), 管理项目团队(9.4);
项目沟通管理 : 该管理 在 启动 和 收尾阶段没有可执行的过程, 启动 和 收尾阶段就不需要特别关注沟通了;
--规划 : 规划沟通管理(10.1);--执行 : 管理沟通(10.2);--监控 : 控制沟通(10.3);
项目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 只在 规划 和 监控阶段才有;
--规划 : 规划风险管理(11.1), 识别风险(11.2),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11.3),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11.4), 规划风险应对(11.5);--监控 : 控制风险(11.6);
项目采购管理 : 启动阶段不需要特别关注采购;--规划 : 规划采购管理(12.1);--执行 : 实施采购(12.2);--监控 : 控制采购(12.3);--收尾 : 结束采购(12.4);
项目干系人管理 :
--启动 : 识别干系人(13.1);--规划 : 识别干系人管理(13.2);--执行 : 管理干系人参与(13.3);--监控 : 控制干系人参与(13.4);
(4)过程
过程简介 :
--过程概念 : 旨在创造最终结果的 系统化的系列活动, 以便对 一个或多个或多个输入 进行加工, 生成 一个或多个输出;--区分 : 项目管理过程 和 产品导向过程;
--特征(ITTO): 输入(Input), 工具(Tool), 技术(Technology), 输出(Output);
(5)十大知识领域
十大知识领域 :--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
串联 : 先进行 项目整合管理, 之后考虑 三重制约因素 范围 时间 成本, 制约因素保证 质量, 对人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和 沟通管理, 项目执行时进行 风险管理 和 采购管理, 最后 项目干系人管理;
(6)五大过程组
启动, 规划, 执行, 监控, 收尾;
逻辑关系 :
--顺序关系 : 启动-> 规划-> 执行, 监控-> 收尾;--监控关系 : 规划 <=> 监控, 执行 <=> 监控;
--注意 : 收尾必须由监控进行, 不能由 执行 进行, 否则项目会被执行 架空, 而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3.项目及其特点
(1)项目与运营对比
项目与运营的相同点 :
--战略相关 : 与组织战略相关;--执行者 : 由人来做;--制约 : 受制约因素的限制;--过程组 : 需要计划, 执行, 监控;
项目与运营不同点 :
--关注重点 : 运营 关注 维持, 项目关注 改变;
--任务特征 : 运营 持续 进行重复性 的工作, 项目 执行 独特的和相对独立 的工作;
--操作规范 : 运营 现有系统和工作程序, 项目 一次性资源配备 团队激励 和 创新指导;
--驱动力 : 运营 效率 和 效果, 项目 最终可交付的成果(最终产品);--评价标准 : 运营 根据 收入临时性
项目临时性解析 :
--起点终点 : 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 起点 和 终点, 即项目的生命周期;--发起原因 : 机遇或市场机会;--项目团队 : 项目团队的临时性;
--注意 : 项目的 持续时间不一定短, 可能项目持续数年或十几年, 项目 成果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不会是临时的, 可能会持续数百年;
(4)项目的特点(二)渐进明细
渐进明细解析 :
--逐步完善 : 产品特征的 逐步完善应 与 正确的项目范围定义 相协调, 特别是在项目据合同实施的情况;
--规划类型 : 滚动波浪式规划;
(6)项目制约因素
进度, 预算, 质量, 资源, 范围, 风险;
(7)制约因素 与 约束条件
制约因素 : 对 项目, 项目集, 项目组织 或 过程 有 影响 的 限制性因素;--特点 : 任何一个变化, 都 影响其它因素;--渐进明细 : 波浪式规划;--积极沟通;
(8)项目集 与 项目组合
项目集 : 一组 相互关联且被协调管理 的 子项目, 子项目集 和 项目集活动, 以便获得分别管理所无法获得的利益;
项目组合 : 为了 实现战略目标而组合在一起 管理的 项目, 项目集, 子项目组合 和 运营工作;
(9)项目, 项目集 与 项目组合 关系
项目组合-> 项目集-> 项目 关系 : 选择正确的事;--战略与优先级;--渐进明细;--处理请求的变更;
--其它项目组合 项目集 或 项目的变更所带来的影响;
项目-> 项目集-> 项目组合 关系 : 正确的做事;--绩效报告;
--对其它项目组合, 项目集, 项目 有影响的变更请求;
4.项目声明周期
(1)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简介 :
--定义 : 项目 从启动到收尾 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提供框架 : 为管理项目提供最基本框架;--方法论记录 : 通常记录在项目管理方法论中;
--确定调整 : 可根据组织, 行业 或 技术特征 确定 和 调整;
(2)项目阶段
项目阶段 :
--定义 : 一组 具有逻辑关系 的 项目活动的集合, 通常以 一个或多个可交付成果 的完成为结束;
--时间限制 : 开始点, 结束 | 控制点;
--公共特征 : 各阶段不同, 需要独特的控制 或 独特的过程, 阶段结束以工作产品的转移 或 移交为标志;(3)项目阶段划分
项目阶段划分 :
--定义 : 将项目划分成 合乎逻辑的子集, 有助于项目的 管理, 规划 和 控制;--财务 : 财务资源可用性;--职能 : 职能目标 或 分项目标;--交付物 : 中间结果 或 可交付结果;--标识 : 特定里程碑;
(4)阶段间的两种关系
顺序关系 : 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 编码与测试;
交叠关系(快速跟进): 设计-> 建造-> 交付;
(5)项目生命周期特征
成本积累曲线 : 开始阶段投资少, 执行阶段投资多, 结束阶段投资减少, 投资 与 时间 曲线是抛物先形, 成本积累-时间曲线是 S 型;
项目声明周期特征 : 成功完成项目的概率 和 变更纠错成本 依赖与 风险和不确定性 项目干系人的影响 改变项目产品最终特性的能力;
(6)预测型生命周期
预测型生命周期(完全计划驱动型生命周期): 项目声明周期的一种,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 早期, 确定 项目范围 及 交付此范围所需的时间 和 成本;--工作不同 : 各个阶段的工作通常有 本质区别;--团队不同 : 团队 组成和所需技能 因阶段而异;--范围变更 : 需要仔细管理范围变更;
(7)迭代型生命周期(增量型生命周期)
迭代型(增量型)生命周期 :
--定义 : 在项目生命周期 早期, 基本确定范围, 但是要随项目团队 对产品理解程度的逐步提高, 例行 修改 时间估算 和 成本估算;
--迭代方法 : 迭代方法是通过一系列 重复循环来开发产品, 而增量方法是 逐渐地增加产品功能;
(8)适应型生命周期
适应型生命周期(变更驱动 | 敏捷方法):
--特点 : 该生命周期 方便变更, 获取 干系人持续的高度参与;--与 迭代型生命周期比较 : 适应型生命周期 包含 迭代型生命周期 概念, 不同之处是 适应型生命周期迭代很快, 大概 2 ~ 4 周迭代一次, 所需的时间 和 资源 是固定的;
(9)迭代(增量)型生命周期 与 适应型生命周期
迭代型 : 制定 高层框架计划 指导整体实施, 一次 针对一个迭代周期 制定详细的范围描述;
适应型 :
--确定范围 : 将项目的整体范围 分解 为一系列 拟现实的需求 和 拟执行的工作, 由团队确定哪些 最优先项 在下一次迭代中交付;
--客户审查 : 每次迭代结束时 应该准备好产品供客户审查, 客户只确认 没有未完成, 不完整 或 不可用的功能, 而非接受交付;
(10)生命周期选择标准
预测型 :
--了解产品 : 充分了解交付的产品;--实践丰富 : 有厚实的行业实践基础;
--利于干系人 : 整批一次性交付产品 有利于 干系人;
迭代|增量型 :
--范围变化 : 需管理不断变化的目标 和 范围;--降低复杂 : 需要降低目标复杂性;
--利于干系人 : 部分交付有利于干系人, 而且不会影响最终 或 整批可交付成果的交付;
适应型 :
--快速变化 : 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范围不定 : 难以事先确定需求 和 范围;
--利于干系人 : 能以有利于干系人的方式定义较小的增量改进;
(11)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简介 :
--产品生命周期定义 : 产品生命周期 开始于 经营计划, 经过 构思, 到 产品, 到达 日常经营 和 产品 退出市场;--生命周期注意点 : 这里的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的 市场生命, 经济生命, 而不是 使用生命, 物质生命;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 研发 10%, 获取 30%, 运营管理 60%;
4.项目干系人与项目治理
(1)项目干系人
项目干系人定义 : 能 影响 项目决策, 活动 或 结果 的 个人, 群体 或 组织, 以及会 受 或 自认为 会受 项目解决, 活动 或 结果的个人, 群体 或 组织;
(2)项目经理(PM)
项目经理定义 : 由执行组织委派, 领导团队实现项目目标的个人;
项目经理, 职能经理, 运营经理 关注重点区别 :--项目经理 : 满足 任务需求, 团队需求 和 个人需求;
--职能经理 : 专注 管理 和 监督 某个 职能领域 或 业务单元;--运营经理 : 保证该 业务运营的高效性;
(3)项目经理的职责与能力
项目经理职责 :
--管理干系人 : 管理干系人期望,平衡干系人利益;
--团队管理 : 确保项目团队以专业 和 合作的方式与干系人打交道;--范围管理 : 确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边界, 在批准的基准内完成项目;
项目经理的能力 :
--能力需求 : 知识能力, 实践能力, 个人能力;--行为有效 : 决定项目经理行为的有效性;--平衡 :平衡道德因素, 人际技能 和 概念技能;
(4)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简介 :
--定义 : 支持项目经理 执行项目工作, 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组人员;--领导者 : 项目经理作为 团队领导者 的角色固定不变;--项目经理组成方式 : 兼职, 全职;
--团队角色 : 项目管理人员, 项目人员;支持专家;用户 | 客户, 卖方, 业务伙伴;
(5)Sponsor 发起人
发起人简介 :--定义 : 为 项目 项目集 或 项目组合 提供资源 和 支持 的 个人或团体, 负责 为成功创造条件;
--来源 : 可能来自组织 内部 或 外部;
--作用 : 从提出概念 到 项目收尾, 一直 推动项目进展;--交付 : 保证项目结束后, 项目可交付成果 顺利移交;
(6)项目管理办公室(PMO)
项目管理办公室简介 :
--定义 : 对与项目相关的 治理过程进行标准化, 并促进 资源, 方法论, 工具 和 技术 共享的一个组织部门;
--建立联系 : 在 项目组合, 项目集, 项目 与 公司考评体系 间建立联系;--三种类型 : 支持型, 控制型, 指令型;
(7)PMO 与 项目经理区别
PMO 与 项目经理区别 :
--关注重点 : PM 关注特定项目目标, PMO 关注项目集范围变更;
--职责 : PM 控制分配给本项目的资源, PMO 优化利用所有项目共享的组织资源;--管理对象 : PM 管理单个项目的制约因素, PMO 站在组织高度, 管理方法论, 标准, 整体风险|机会, 测量指标 和 项目间的依赖关系;
(8)客户与用户
客户定义 : 客户是为项目产品, 服务, 或成果付钱的个人 或 团体, 可位于执行组织内部或外部;
客户与用户区别 :
--客户(出钱): 批准 和 管理项目产品, 服务 或 成果;--用户(使用者 VIP): 使用项目产品, 服务 或 成果;
(9)其它干系人
其它干系人 : 卖方, 业务伙伴, 职能经理, 运营干系人;
(10)项目治理
项目治理简介 :
--目的 : 为了保证 项目目标 符合项目发起人 和 项目团队所在的 组织的战略 而做的努力;
--确定 : 应根据项目集 或 发起组织的 大环境来 定义 和 调整对项目的治理;--区分 : 应把 项目治理 与 组织治理 分开对待;--生命周期 : 一种符合组织治理的项目监管模式, 覆盖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治理的好处 :
--规范 : 规范管理项目, 最大化项目价值, 保证项目符合业务战略;
--框架 : 提供框架, 便于 PM 和 发起人制定即满足干系人需求 和 期望, 又符合组织战略目标的决策;
--纠偏 : 便于及时 发现和应对偏离;
5.组织级项目管理
(1)组织级项目管理
组织级项目管理定义 : 是一种 战略执行框架, 以实现组织战略;
批准项目的原因 :--市场需求;
--战略机会, 业务需求;--社会需要;--环境考虑;--客户要求;--技术进步;--法律要求;
(2)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简介 :
--普遍性 : 每个组织 都有其独特的 商业价值, 其中包含了 有形 和 无形 的成分;--商业价值作用 : 通过有效应用 项目管理, 项目集管理, 项目组合管理 方法, 组织就能够使用使用 可靠, 确定的流程 来实现企业目标, 并从投资中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商业价值类型 : 有形价值 vs 无形价值;--商业价值周期 : 短期, 中期, 长期;
--商业价值实现 : 商业价值的成功实现 始于组合战略规划 和 管理;
--商业价值 与 管理 : 应用项目, 项目集 和 项目组合管理技术, 在 组织战略 和 商业价值 间建立起桥梁;
(3)项目集管理 与 项目组合管理 项目集管理 : 在项目集中运用 知识, 技能, 工具 和 技术 来满足项目集的要求, 获得 分别管理所无法实现的利益 和 控制;
项目组合管理 : 为了实现战略业务目标 而 组合在一起管理的项目, 项目集, 子项目组合 和 运营工作;
(4)项目集管理 与 项目组合管理 区别
项目管理管理 与 项目组合管理区别 :
--相关性 : 项目集中的项目通过 产生共同结果 或 整体能力 而相互联系, 项目组合中的项目 或 项目集 不一定 彼此依赖 或 直接相关;
--关注点 : 项目集管理 关注 项目间的依赖关系, 项目组合管理 确定 资源分配优先顺序, 确保与组织战略协调一致;
--内容 : 项目集管理 协调项目及它的组成部分的 依赖关系和控制, 从而实现既定收益, 项目组合管理 选择正确的项目集 或 项目, 对工作进行优先排序, 提供所需资源;
(5)组织驱动因素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组织技术, 人力资源实践
(6)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Founctional Organization)矩阵型组织(Matrix Organization)
--弱矩阵型组织(Weak Matrix Organization): PM < FM;--平衡矩阵型组织(Balance Matrix Organization): PM = FM;--强矩阵型组织(Strong Matrix Organization): PM > FM;项目型组织(Project Organization)复合型组织(Composite Organization)
(7)职能型组织优缺点
职能型组织优点 :
--责任简单 : 简单, 责任 和 授权清晰;--层次明确 : 向一个上级汇报;--沟通明了 : 直线沟通;--培养方便 : 专业人员培养基地;
职能型组织缺点 :--管理混乱 : 不是单一负责制(没有 PM);--优先低 : 部门工作优先, 项目驱动力低;--沟通差 : 横向沟通差;--项目局限 : 项目管理难以展开;
(8)项目型组织的优缺点
项目型组织优点 :
--权限高 : 项目经理全权管理, 有专门资源, 能专心于项目;--驱动高 : 项目驱动力高;--沟通高 : 沟通有效, 决策快捷;
项目型组织缺点 :
--职业性 : 缺乏专业的职业规范;--利用率 : 资源利用率低;--管理难 : 项目后期难于管理;--集权 : 项目经理权力过于集中;--成员归属 : 项目结束后成员归属不定;
(9)矩阵型组织的优缺点
矩阵型组织优点 :
--目标清晰 : 项目目标清晰;--资源控制 : 改善了资源控制;
--解决问题 : 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培养管理 : 利于项目管理技能积累 和 项目经理培养;
矩阵型组织缺点 :--领导不明 : 多头领导;
--责任不明 : 责任不明确, 忠诚度低;--容易冲突 : 易发生项目间的冲突;--制度无效 : 奖励制度往往不起作用;--组织困难 : 组织资源贡献困难;
(10)弱矩阵型组织
项目促进者(Project Expeditor): 没有决策权, 员工助手;项目协调这(Project Coordinator): 向高级别经理汇报, 有一定的决策权;
(11)基于项目的组织
基于项目的组织 :
--定义 : 创建 临时机构 来实施项目的各种组织形式, 把大部分 活动当作项目 来做, 把 项目凌驾于职能工作之上;
--好处 : 减轻组织中的 层级主义 和 官僚主义;
(12)组织文化
文化规范简介 :
--定义 : 组织成员的共同经验长期积淀形成的群体现象;--启动规划 : 既有项目启动 和 规划的方法;--执行手段 : 可接受的工作执行手段;--决策影响 : 公认的决策制定者, 影响者;
文化规范好处 : 可以学习, 多元文化能力;
(13)事业环境因素
事业环境因素 : 团队 不能直接控制的, 将对 项目, 项目集 或 项目组合 产生影响, 限制 或 指导 作用的 各种条件;
(14)组织过程资产
组织过程资产 :
--定义 : 执行组织所特有的并被其使用的 计划, 流程, 政策, 程序 和 知识库;--来源 : 来自任何项目参与组织;
1、“4+4工作法”:是指在基层队推行坚持做好“四项工作”、推广“四重覆盖”的一种工作方法。
“四项工作”是指:一是坚持开展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执行落实情况的梳理,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二是坚持开展基层队管理提升活动,即检查实施设备管理责任制,提高设备运行整体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工作思路,以SOP为基础开展“言、传、帮、带”培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三是坚持开展“一种精神、两身功夫、三个自觉、四项意识”:即发扬团队精神;练就过硬的岗位技能和外语沟通能力;自觉执行国际标准、自觉执行钻井监督指令,自觉坚持自查自改;强化安全意识、超前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
四、坚持开好班前、班后两会,利用一切机会加强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四重覆盖法”是一种以多屏障风险防控理论为基础,用于现场设备风险管理的方法,指在钻修井作业现场平台经理、机械师、带班队长、司钻四个岗位在落实设备管理责任时,分别逐一对活绳头、死绳固定器、防碰天车、绞车、刹车、井架固定等重点部位进行独立检查,达到“四重检查,四重覆盖”的风险防控作用,确保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
2、井控“155”:
“即一条主线,五个突出,五个到位”: 一条主线:落实属地《井控实施细则》,制定属地《关键工序井控实施方案》,实现井控达标。五个突出:
突出完善井控管理网络和制度;
突出《防喷器失控和井喷着火风险着火风险防控预案》; 突出极端工况防喷演习; 突出开展井控培训活动; 突出井控绩效管理;
五个到位:
底线执行《井控管理规定》到位;
刚性落实《井控十大禁令》到位;
带班队长制执行到位; 承包商管理到位; 隐患整改到位。
3、井控十大禁令:
一、严禁无有效证件人员上岗操作。
二、严禁未经地质风险评估和预案制定开钻。
三、严禁发现溢流不立即关井。
四、严禁“Ⅰ级风险井”无“科级驻井”。
五、严禁未经批准揭开油气层。
六、严禁坐岗观察脱岗。
七、严禁揭开油气层后不测后效起钻。
八、严禁起钻抽吸。
九、严禁揭开油气层后空井等停。
十、严禁井控装备不按规定试压。
4、集团公司反违章六大禁令:
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
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
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5、领导开展“四个一”活动:
进行一次安全观察与沟通,观摩一次基层单位的教育培训,参加一次基层单位工作前安全分析,跟踪一次作业许可的签发。
6、“三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素质。
7、HSE事件的定义:
Near Miss:险肇事件。任何发生的有可能产生对人的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造成损害但实际上没有出现任何后果的事件
First Aid: 急救(箱事件),指人员收到轻微伤害在现场挤手简单医疗处理又马上回到预案工作岗位的事件
MTO(Medical Treatment Only)医疗处理事件。是指人员收到伤害经过专业医疗处理后还能回到原岗位工作的事件(误工不超过一个工作日)
RWC(Restricted Work Case):工作受限事件。是指人员在收到伤害后,虽然不能能继续从事与原岗位工作但经过医疗处理可以从事其他岗位工作的事件。
LTI(Lost Time Injury):损失工时的受伤(误工超过一个工作日)。FTI:(Fatality):死亡。RCRD(Recordable):可记录事件,是指人员收到伤害或对财产或对环境造成损害的事件。TRCF(Total Recordable Case Frequency)总可记录事件发生率。即(MTOs+RWCs+LTIs+FTLs)×1000000/total Manhours
8、STOP卡:是由四个单词(SAFETY,TRAINING,OBERVATION,PROGRAME组成,即安全、培训、观察程序
STOP安全观察循环周:决定→停止→观察→行动→报告。
运用STOP卡的目的:
1、大幅度减少伤害和意外事故;
2、降低事故赔偿和损失成本;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增强相互沟通的技巧;
5、培养监督与管理的技巧;
6、传达管理阶层对安全的承诺等
9、JSA(Job Safety analysis)工作安全分析:用于识别工作过程中每一阶段的风
险因素,开发保护措施已消除风险,或者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工作安全分析通过分解工作程序和作业步骤,来对工作进危害及风险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重要风险因素的系统和设备进行独立的安全工作分析。
10、“两书一表”:作业指导书、HSE作业计划书和现场检查表
11、“三分之一”工作法:每一名管理者每天要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不低于3小时)来思考、量化安全生产工作;用三分之一的精力抓HSE制度与责任的落实;拿出三分之一的薪酬与HSE业绩挂钩。
12、HSE六级风险防控:就是按照公司现有的管理构架,以逐级落实防控责任为主线,明确局、处、科、队、班组和岗位六个层级的风险防范重点和防控责任,梳理每一层级的风险管控流程,实施分层、分级、分类、分专业的风险防控管理,提升各层级的人员素质和规范队伍资质管理,逐步建立“分层管理、分级防控”的风险管理体制。我项目应该实施项目部、职能部门、基层队、班组和岗位的五级风险防控
13、“一岗双责”:即岗位职责和HSE职责
设备库最基本的一项功能就是存储功能, 具备完好备用设备、闲置设备、待修设备、待报废或已报废设备之中某一类设备的基本存放条件, 同时担负着设备处置、调剂和调拨、清查、数据分析等职责。
1. 设备入库管理
辽河油田设备库按其规模和能力分为A、B、C、D四级, A、B、C级设备库入库设备要求必须有调拨令方能入库, 而且必须有标记, 包括新增设备、报废设备、待报废设备、闲置设备、备用设备等。标记要求项目有设备编码、使用单位 (或计划使用单位) 、中心站队、车牌井号。
2. 设备出库管理
各级设备库出库物资必须凭借出库设备调拨令进行调拨,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使用和调出设备。设备库出库设备必须登记调出原因、安装地点、使用单位、设备状况等所有设备及物资参数, 确保信息完整。
3. 设备保管管理
设备库资产、物资管理按照分类摆放、标注清晰、账物相符的原则进行管理。库内设备、物资按照技术状况、属性进行分类摆放。库房物资按照“库、区、排、位”, 料台、料场物资按“场、区、排、位”摆放。对库存设备按“备用、闲置、封存、封库”进行分类管理, 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认真进行维护保养, 保证固定资产设备在库存期间不发生或少发生腐蚀或损坏现象, 做到防火、防盗或防止自然灾害侵袭等。
4. 设备库清查管理
A、B级设备库每半年要进行一次清查盘点, C级设备库每季度进行一次清查盘点, D级设备库每月进行一次清查盘点, 并形成签章齐全的清查盘点报告及报表。各级设备库在每次进行设备处置以后, 要进行一次盘点, 重点是清查回收旧件及剩余的待处置和待报废设备情况。
二、设备库管理及设备管理现状
目前, 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的设备库占地面积10 000m2, 属于C级库, 各作业区通过站区、仓库临时存放点共20余个。面对待存储设备众多、临时存放点众多的情况, 要充分发挥设备库的职能面临很多问题。
1. 设备资料不完整
临时存放点管理人员不足, 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设备资料不完整、管理效能差、设备利用率低下, 影响全厂设备的宏观调控。
2. 设备难清查
由于设备存放点分散, 清查工作难度较大。
3. 出库、入库难管理
临时存放点因无专人负责, 设备使用情况及库存情况无法及时掌握, 入库设备数据不能及时纳入管理系统, 出库设备登记制度无法落实, 造成设备管理困难。
三、实施设备库网络化管理
1. 建立健全设备库网络化管理制度
成立管理组织, 明确管理责任, 划分管理范围。由二级单位设备管理中心统一领导, 按照分级管理的办法, 从科室主管领导、设备库负责人、三级单位设备管理人员三级进行统筹管理, 职责范围明确, 层层落实, 从而实现台台设备有人管、层层管理有人抓。
2. 对现有库存设备进行彻底清查
按照管理制度规范及要求对库存设备资料进行数据汇总, 建立基础数据库, 主要包括存放点位置、设备型号、技术状况、使用情况、负责人等。按照三级管理原则, 三级单位进行数据上报, 科室负责人进行数据汇总, 科室领导进行工作监督和总体工作部署, 最终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完整、可靠。
3. 建立网络平台, 制定网络管理制度
制度包括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要求、调剂和调拨管理、出库入库管理、基础数据库的修改、资产盘库等内容, 保证有设备流动的同时, 数据库做出相应调整, 保证网络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并为设备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4.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打造专业型管理队伍
人员是管理的基础, 网络管理更是需要专业型人员的支持, 通过例会制度或者其他管理方法, 给管理人员创造学习和交流的空间。通过网络化管理制度的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的讨论等形式, 逐渐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设备库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设备库网络化管理的优势
1. 加强设备库的统一管理
网络化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管理的平台, 设备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平台, 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台设备存放点的设备基础信息, 从而对现存设备进行监管, 为更有效地制定设备管理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例如:设备的储备情况为购置新设备提供依据;现存闲置设备、备用设备为生产需要调剂和调拨提供依据等, 为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提供了保障。
2. 降低设备清查工作量, 提高设备数据的准确性, 防止资产流失
通过网络平台基础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 使数据库更新速度和现存设备流动情况保持同步, 把每一次设备清查的总体分化为每个日常工作点去完成, 不但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而且提高了设备清查的准确性, 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3. 通过网络化办公, 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译者术语管理,普通术语学,交际术语学
中图分类号:N04;H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1-0005-0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ad hoc terminology management has been realized by the translator trainers. The translator training programs need more systematic study on communicative theory of terminology to support their courses.
Keywords: ad hoc terminology management /translatororiented terminology management, general theory of terminology, communicative theory of terminology
引言
《术语管理手册第一卷术语管理的基本方面》[1]是一部面对术语工作者、译者、词典编纂者、领域专家、标准化工作者等职业角色的实用著作,以上工作者的共同特点是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着手术语问题。该书有着宽广的研究视角,聚焦的三大问题是:术语管理的基本方法、术语工具的使用和创造(术语数据库、在线词典等)和术语的应用。书中将terminology management(术语管理)定义为any deliberate manipulation of terminological information即对各种角色术语活动的统称;区分了systematic terminology management和ad hoc terminology management两个概念,前者用于“一般术语管理”,后者指的是“针对译者的术语管理”,简称“译者术语管理”。鉴于在现代语言服务产业中,术语翻译已经同计算机技术、翻译项目管理相融合,具有较宽的研究外延,笔者认为使用“译者术语管理”来代替“术语翻译”,更能体现研究领域的系统性。
一普通术语学无法为译者术语管理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欧根·维斯特(E.Wüster)是现代术语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提出的普通术语学理论是指导术语研究的权威理论。维斯特认为“普通术语学是语言学中一门重实效的学科,它在国际水平上,通过对概念、意义形式和拼写法的相互适应,从而使各民族的专业语言之间得到协调……”,“从目标设定的角度来看,普通术语学的任务是为术语语言研究和术语词典编纂制订基本的原则”[2]。
笔者认为,普通术语学无法为译者术语管理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以下从普通术语学的3个基本特点入手进行阐释。
1.普通术语学要从概念的研究出发
这一特点是术语标准化的理论基础,但是译者术语管理不同于术语标准化[3]。例如,在《术语管理手册》中指出译员的术语管理有别于传统的术语管理,其流程差异如表1所示。
可见,针对译者的术语管理并不是以概念的研究作为出发点的,而是首先要解决如何在碎片化的专业文本中识别术语。
2.普通术语学只研究词汇
维斯特指出,术语学不研究单词的“变格变位”(flexionslehre),也不研究“句法”(syntax) [3]。但是最初从事术语翻译的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认为只有单词可能是术语,而实际上译者在翻译中会遇到单词、词组、句子等不同语言形态的术语单位。
例1:Concrete should always be placed in horizontal layers which are compacted by means of high frequency powerdriven vibrators of either the immersion or external type, as the case requires, unless it is placed by pumping[4].
误译:一般情况下,除使用泵来浇筑外,混凝土都应在水平方向分层浇筑,并使用插入式或表面式高频振捣器捣实。
分析:it is placed by pumping应译为“泵送混凝土浇筑”,系“用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通过管道直接将混凝土送入基础或结构模板内浇筑”的一种浇筑方法。“泵送混凝土”一般表达为pumping concrete、concrete pumping,而此处it指代concrete,是被动句结构,同样承载“泵送混凝土”专业概念。
方梦之先生认为:“翻译合成科技术语时,常常需要对科技术语做结构和语义分析,所有这些需要译者具有语言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双重功力。许多译者常常因为缺乏这种能力而得出拙译和误译,这主要体现在对修饰语与被修饰语语义关系理解的混乱上”[5]。总之,在译者进行术语识别时,不仅要研究术语,还要研究其他句法表达的专业概念。这些问题都不在普通术语学的讨论之列。
3.普通术语学要进行共时的语言研究
普通术语学仅关注术语现在对应的概念,而在翻译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就是“翻译错误”,大量术语翻译错误需要从历时的角度考虑术语误译的原因[2]。
例2:“焊缝”是否应译为weld[6]?endprint
分析:在焊接领域,“焊缝”一词常与“焊接接头”混淆,尽管GB 150—2011中为保持焊接术语的一致,已将过去所称的“焊缝”改为“焊接接头”。但由于术语的约定俗成,在业内“焊缝”仍按两种意义在使用:一种是“焊接接头”,另一种是“焊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区域”。持前一概念的“焊缝”可译为weld或welded seam(参阅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但后一概念如何译?是否如网上讨论仍译为weld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百度百科对“焊接接头”的定义: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参考专业信息源,我们发现作为“熔化凝固区”的焊缝(或焊缝金属)概念,其常用英文术语为fusion zone,只偶见weld的用法。因此,由于历时原因,“焊缝”和“焊接接头”的混用,导致译者在译名选取时会犯错。
还有一些术语有约定俗成的名称,如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对应的中文术语为“甚高分辨率辐射仪”,该中文译名虽不符合汉语习惯,但因为约定俗成,不能另创新译名。
因此,普通术语学从概念入手所进行的静态术语研究,不能为译者避免术语约定俗成造成的错误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对于译者术语管理来说,研究如何在“碎片式的文本中识别术语”应成为译者术语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与标准化术语工作者不同,译者往往不是领域专家,他们甚至对所翻译的文本属于什么专业领域都无法辨别;他们所能检索到的原语和译入语的平行文本数量可能非常有限;他们无法接触到领域专家;由于交稿时间所限,他们没有时间进行广泛的检索;虽然获得了所需的信息,但是他们没有时间来进行广泛和全面的术语词条创建。针对译者进行术语管理的种种不利条件,建立相应的理论支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译者术语管理需要加强交际术语学研究
冯志伟先生在评价维斯特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这本著作时,提出了其美中不足之处,如“这部著作对于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工作具有重大贡献,但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难免存在各种局限性。根据近年来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我们认识到,除了像维斯特那样从概念出发来研究术语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知识本体的角度来研究术语;除了像维斯特那样在术语学中只研究词汇之外,我们在术语学中也可以研究句法和语义;除了像维斯特那样进行共时的术语研究之外,我们也可以进行历时的术语研究”[3]。笔者认为交际术语学可以弥补普通术语学不足,为译者术语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笔者基于张鹏《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对普通术语学理论(TGT理论)的批判》[7]一文,从译者术语管理第一步——“术语识别”角度浅议交际术语学对术语翻译过程的理论指导作用。
1.术语的一词多义
如果一个术语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又有某种语义上的联系,那么这个术语就叫作多义术语(polysemous term)。多义术语可以出现于同一概念系统中,也可以出现于不同的概念系统之中[8]。
例3: Another aspect is related to chemical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plants growth: aluminum toxicity is a problem in low pH soils, where it may reduce plant growth[9].
分析:aluminum toxicity具有农业科学中的“铝毒”和医药科学中的“铝中毒”等两种以上的词义。当多领域共享同一术语词时,译者需要对语境进行辨别,识别应选择哪一领域的术语译名。根据普通术语学,处于不同概念体系的多义术语,可根据其概念体系或所属学科的不同来区分其意义。
2.日常词汇术语化问题
术语生成主要依据三种方法:“利用现有的术语资源”“对现有术语资源的修改”以及“创造新的语言单位与之匹配”。“利用现有术语资源”的方法在术语生成中很常见,即对现有术语进行词义的延伸,使其同时能够表达新概念。在翻译中,一个利用已知术语资源的方法是利用日常词汇的多义性。可以用与它最相像的东西来定义它,命名理据可以在形态、位置、功能的相似性中找到,如dovetail back saw,gooseneck clamp。但有时使用的是完全暗喻,独立存在,这时就分不清生活词语和专业含义了,如在土木工程中的一些词:furring、anchor、apron、bleeding、pocket[10]等。
这时译者需要分析语境,判别具有专业意义的词汇,继而断定其术语性。如:
例4:Under some conditions this vibration will reach and maintain a steady amplitude whilst under other conditions the vibration will build up and unless cutting is stopped considerable damage to both the cutting tool and workpiece may occur. This phenomenon is known as chatter.
译文:在某些情况下,振动将保持稳定,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振动将加剧,除非停止切削,否则刀具和工件可能发生相当严重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作“刀振”。
分析:考虑到原文谈及切削中刀具的振动问题,根据this phenomenon is known as...可以判断clatter是具有专业意义的词汇,因此在翻译时就会寻找其专业含义,而不会取其普通含义。
根据学者张鹏的研究,交际术语学的目标是收集在特定话语场合下,关于某个话题具有术语价值的单位,提出与该场景相匹配的“术语变体形式”。研究语境和术语的关系规律对译者术语管理具有直接指导价值。endprint
3.翻译中的术语单位
交际术语学认为,在表达专业概念时, 专业语言单位可以构成语法的不同成分, 如形态学(语素)、词汇学(词汇单位)、短语单位和句法单位。短语单位可以词汇化, 变成一个词汇单位, 此时这个词汇单位内部可能有句法结构可循。词汇单位的总和(单一词词汇、多词词汇、短语性词汇)就是术语系统,术语系统中最典型的类型是称名性术语(名词居多) [9]。大量科技翻译实践表明,交际术语学对于术语词形的观点与翻译文本中的术语形态描述是一致的。交际术语学如果能使用语言学手段对不同专业语境中使用的术语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必将为译者的术语识别提供很好的理论参照。
4.术语的多词一义
科技文献中的同义术语主要来自同义术语的存在以及作者在篇章内使用的临时同义表达(这种临时同义关系脱离篇章后不复存在)。
例5: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TIG)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
译名: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分析:“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指用不熔化极钨极来完成焊接的工艺,其焊接区域由气体通常是惰性气体来阻止周围环境空气的有害作用。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TIG)和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都是其对应英译名,意义完全相同,在上下文语境中可互换使用。但如果译者不懂专业,容易望文生义,将gas tungsten arc welding直译为“钨极气体(保护)弧焊”,造成术语概念差错(因为气体保护包括惰性气体保护和活性气体保护两种,对GTAW来说,其工艺特征是惰性气体保护),导致同义术语不能统一。
又如医学中的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简称ICD)主要用于预防各种心脏疾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传统ICD”植入多通过锁骨下静脉植入电极与心内膜接触,也称“经静脉ICD”。这项技术有从不同角度表述的两个名称。
以上同义术语产生的原因可以在普通术语学中得到解释:主要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而误造术语;不同的学派、学科分支以及不同厂家的标新立异,使得同一个概念用不同的术语来称说;或者由于标准化工作没有做好,对于新产生的同义术语未能及时处理;还可能是由于地域差异导致的同义术语,如简体和繁体的术语差异。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在翻译中“同义术语不统一”的现象是由于另一原因造成的,即作者考虑到避免措辞的重复,习惯用上下义词、替代词等各种语言学手段来指代同一术语概念,而译者并未察觉。如下例所示:
例 6:Heat treatment is thermal cycling involving one or more reheating and cooling operation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steel,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product, and the properties desired ar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duction cycles to use.
The object of heat treating metals is to...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y heat treatment it is desirable that... so that a method of treatment...to determine the correct procedure to be followed.
分析:文章中作者为避免多次使用heat treatment,使用了 thermal cycling这样的上义词、 heat treating metals 这样的动词词组以及不带有专业含义的名词词组,如production cycles、treatment和procedure来重复所指,译者翻译时都要识别并译成“热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多词同义的现象分散在整个篇章中,对译者识别术语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对于此种现象,交际术语学解释说“术语应用于专业交流,它最重要的特征是语言学因素(包括语义、词汇、语篇)和语用因素(包括发话者、中介者、话语接收者、场景)”[7]。从交际术语学角度研究术语在篇章中的使用问题对术语翻译工作者和技术写作人员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总之,从译者术语管理的第一步——“术语识别”角度来看,交际术语学需要与普通术语学齐头并进,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为译者术语管理提供实用的理论支持。当前全国翻译硕士培养MTI在中国发展迅速,许多学者已经关注到术语翻译在翻译产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如2013年1月在《中国翻译》上发表的《高校MTI术语课程构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的教材《术语翻译研究导引》等。但目前来看存在的问题是术语翻译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介绍的翻译方法仍局限在“准确性”“可读性”“约定俗成性”等从概念到命名的普通术语学角度,脱离语境地去指导术语翻译实践。笔者对比了译者术语管理和传统术语管理流程的差异,从普通术语学的三大特点证明其不适用指导以术语翻译为核心的译者术语管理,然后从术语识别的角度探讨和证明了交际术语学研究应该成为译者术语管理的重要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赖特S E,布丁G. 术语管理手册第一卷术语管理的基本方面[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 冯志伟.术语学与语言学的关系[J].中国科技术语,2007(3):11-15.
[3] 冯志伟.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J].中国科技术语,2012(4):54-57.
[4] 冷冰冰.从“言语术语”之语言属性释术语误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4(1):3-4.
[5] 方梦之,范武邱.科技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00.
[6] 冷冰冰.科技翻译典型翻译症之分析[J]. 中国科技翻译,2012(3):8-11.
[7] 张鹏.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对普通术语学理论(TGT理论)的批判[J].中国科技术语,2011(2):15-21.
[8]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7.
[9] 冷冰冰.科技术语在线检索策略的实证探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