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方案

2023-03-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方案

关于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信息技术也日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业中,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对于高校党建网络工作来说,要充分意识到网络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众多优势,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建设高校的党建网络阵地,使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更加完善,更符合当前时代发展形势,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高校党建网络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针对这些不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内容,同时信息传递也更加便捷,已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是当今社会变得更加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现代网络型发展社会。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是其发展的新机遇,为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优势条件,积极加强建设党建网络阵地,既要保持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严谨性,同时还要勇于创新,开拓全新党建网络工作模式,将党的思想与方针更好的弘扬下去,全面建立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关于高校党建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建网络阵地缺重视

目前,许多高校存在与党建网络工作了解不全面,认识不够深刻,缺少对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思想意识,没有足够的重视党建网络,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巨大改变并没发掘到。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网络世界对人们的价值观、道德思想以及观念意识等都产生较大影响,但很多高校党建工作人员却主观的认为,开展党建网络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只不过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而已,没有人会对党建网站过多关注。

(二)网络党建功能不完善

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党建网络工作形式,并有学校官方的党建网站,但在这些网站当中,对于信息交流、党员互动等方面,整体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网站之所以受到很多人们的喜爱,主要一大特点及优势就是方便交流,但在很多高校党建网站当中将这部分重点功能所忽视掉了,只能单纯的点击相关信息,没有搜索引擎功能,更没有在线互动功能,下载等方面也都不完善,没有积极将党建网络阵地变为开放式的新工作模式,学生以及教师想要请教具体问题,没有可寻途径,有的虽然具备留言板模块,但是却更像是摆设,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党建网的发展。

(三)网络党建管理及欠缺

还有一点在高校党建网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网络党建没有详细的管理制度,更多情况,这些党建网站只是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存在的网站,主要是很多高校对于党建网站上的信息内容、功能使用以及系统维护升级等工作都没有及时进行,导致很多内容陈旧,甚至是几年前的旧新闻、旧政事,很多功能也出现反应不灵敏,网站系统整体处在瘫痪的边缘,对于高校的师生而言,更像是一张放在电脑屏幕里的图片。这样的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没有任何真实能效,对党建工作的发展不仅没有起到促进推动作用,反而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二、关于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策略分析

(一)加强党建网络阵地建设意识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高校的党建工作内容要充分体现出时代的发展性与党政阶级性,在党建网络阵地建设过程中,也应首先大力坚持弘扬马列主义精神、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建主要思想内容及建设中心思路,这是我国党中央的重要发展根基,在此思想前提下,才能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建设新时期和谐稳定的政党环境。此外,还要在党建网站当中的首页上方添加具体视频播放,主要将国家发展领导人的重要思想发言内容,以及有关马列思想的代表性历史画面循环在首页滚动播出,加大党建思想内容的宣传力度,为建设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新党建网络阵地功能内容

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人员必须要明确当前网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互动,信息的传递及时,是全面开放型发展社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进行党建网络阵地的建设工作,全方位优化网站各功能使用感以及内容内容方面,让党的思想、党的精神与党的政策方针融入到高校每个角落中,发挥党建网络工作的积极意义。高校可以多开设重点互动功能、党建信息管理功能以及党建网上发言视频能功能内容,有效进行互动,可以帮助党组织留住大量党内成员,解决高校党员流动快而弱化党组织力量的问题,所有党员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党建网站进行在线实时交流,也可以对其全国各地的党员进行教育指导,将党员的个人资料纳入到网络电子档案中,大家可以把想说的话发布到个人档案留言板中,其他党员看到可以随时进行回复,真正将党的思想、党的工作以及党的教育扩展到党员身边。

(三)建立党建网络阵地管理制度

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配备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以及党建网站管理团队,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网站的系统维护、软件更新以及各功能的流畅使用,在确保整个网络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可以与技术研发人员共同探讨党建的网站主题设计,以及开发更加适合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功能,使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更具创新性以及独特性。管理团队则要负责党建网站的信息管理工作,及时进行信息更换、严格筛选信息内容、对网站互动平台的留言与问题要及时回复与解决,对党建网站身份验证以及重要资料的保护工作要尽职尽责,发现问题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以免影响网站正常运行,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安全管理意识,严格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确保高校党建网络阵地稳定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工作要深刻意識到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到党建网络阵地建设当中,推动党建网络阵地建设的持续发展。同时要在党建网络运行中,加强系统维护、内容及功能及时更新完善,增强网络互动环节与活动组织安排,加强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宣传弘扬党的思想理念与发展方针,全面建设当代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将党的精神发扬光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静;, 张国启.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网络阵地建设的策略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 (02): 26-27

[2]杜林. 高校学生党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及可行性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4): 23-24

党建项目:2016年度“一院一品”和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项目“具有物联网特色的现代信息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长大组发〔2016〕13号。

作者:徐振平

第2篇:高校学生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学生社区不仅是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阵地。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已成为高校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学生社区的多样性特征与社会化进程,建设学生社区党建阵地对于加强校园安全稳定、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强化社区育人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党建阵地建设

学生社区亦称作学生公寓或学生宿舍,是高校校园的重要区域之一。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起居休息的场所,更是学生获取信息、增进交流、促进成长的延伸课堂。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不断加大对学生社区的建设与投入,除了健全配备学生的基本生活硬件设施,还注重弘扬社区多元文化,强化社区育人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在学生社区开展党建工作、建设党建阵地是巩固高校学生党建基层组织的迫切需要,也是稳定高校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学生社区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生社区是高校学生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大学生真实表达思想情感、表现行为举止的活跃场所之一。学生社区没有专业、班级、年级的明显界限,也没有年龄、地域、民族的区别,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进行沟通与交流。调查显示,一名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天在宿舍要待10个小时以上。可见,学生社区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社区的发展建设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学生社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社区成员相近

居住在学生社区的一般都是18岁至25岁的在校大学生,成员年龄相近。而且,学生社区要求按照男女性别分开入住,所以居住在同一社区的成员性别一致。

2.学生社区功能齐全

为方便学生学习生活,学生社区除了宿舍楼宇之外,一般都会配备生活服务、娱乐休闲、运动健身等设施或场所,社区的社会化建设模式有利于学生不用跨出校门便可获取基本的生活所需。

3.学生社区管理严格

为确保学生安全,维持社区秩序,学生社区一般都受所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统一管理,而且各高校都会出台学生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并选派管理人员入驻学生社区,加强社区监管,确保学生安全。

二、學生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党建工作是我党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与中小学差异较大,因此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与途径也有所不同。中小学的“班级”概念很强,党建工作可以通过班级党支部开展;而进入高校后,学生可自选课程,同班学生很可能一周只有几节课是全部一起上的,而且同一幢学生公寓或同一层学生宿舍可能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居住,“班级”概念的淡化意味着学生集体意识的弱化,这对于传统的党建工作来说增大了工作难度。而且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大力推行,大学生拥有了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意味着学生个体意识的凸显,这在一定层面上也会扩大党建工作的“盲区”。

学生社区一般位于高校校园的生活区,而党建工作相关部门的办公地点大多集中在高校校园的教学区,学生社区的多样化特征、学生社区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区域差距,以及学生个体强大的自主性等,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无疑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仅凭学校党建工作有关部门的日常管理模式以及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直接影响党建工作的成效。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队伍与学生骨干队伍的能动性,构建覆盖学生社区的党团学生组织,以学生队伍为依托,将党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区。

三、学生社区党建阵地建设的思考

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建设学生社区党建阵地是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有利于推进高校的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

1.建立党建阵地组织体系

学生社区覆盖面广,学生数多,个体差异显著,党建阵地要涉及的范畴也比较广,如社区文化、文体活动、卫生服务、安全稳定等。因此,党建阵地的组织构建也是一个比较庞杂的体系,它应该涉及到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等。首先,发挥高校党组织的主导及核心作用,设立学生社区党工委,统筹协调学生社区党建阵地的各项工作。学生社区党工委主要成员一般由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担任。其次,以学生公寓楼为单位设立党建阵地,党建阵地工作人员可以由学生党员来担任。比如:以楼宇为单位,每一幢公寓楼建立一个党建阵地,凡是入住该幢公寓楼的学生党员都可以参加党建阵地主要负责人与其他岗位的应聘。党建阵地负责人一般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其他岗位人员除了可以选取学生党员,还可以选取入住该公寓楼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入党申请人。总之,要以学生党员为中心,将学生骨干队伍作为党建阵地的组织核心。

2.明确党建阵地工作职能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开展党建工作、建设党建阵地的根本保障,也是明确工作职能的体现方式。为使党建阵地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应该建立如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等系列长效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完善党建阵地的制度建设,还可以引导党建阵地工作人员明晰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范畴,做好自查互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实效。

3.强化党建阵地育人作用

学生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一个职能是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党建阵地也不例外,服务学生、培育学生是建设学生社区党建阵地的主要目的。党建阵地不仅能为学生党员队伍提供实践平台,又可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党建阵地工作人员可以深入学生宿舍,征求学生喜好或者学生需求,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区活动,为社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在发挥学生党员与学生骨干模范作用的同时,也能引导社区学生树立服务奉献意识,凸显党建阵地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郝达富,戴跃侬.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2).

[2]黄炯华,孔燕群.高校党建进学生社区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11).

[3]姚鹏.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探索[J].高教与经济,2012,(06).

作者:陈姗珊

第3篇:推进“第二课堂”建设 拓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新阵地

摘要: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优秀学生骨干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高等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当契合学生个性特点和现实需求,大力拓展“第二课堂”,构建能够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常态化的实践锻炼平台,真正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效能。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一、引言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文化素养和较好的精神追求,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高等体育院校里,大学生党员更是属于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可靠、综合能力突出的一群人,毫无疑问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这批优秀学生骨干的成长成才和全面进步,不管从国家社会长远发展还是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看,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得到有力关注和高度重视,高等体育院校的党建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建工作担当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3]。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剧烈变迁,大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多,社会各种思潮对于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冲击也有增无减,直接反映在大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上。例如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党员意识淡化、党性修养弱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这些现象在部分大学生党员身上时有发生。另外,高等体育院校易于在“运动技术中心论”的影响下,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过度重视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缺少对运动项目多元价值的挖掘,忽视大学生党员综合素养的多元培养,从而给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良性开展造成阻碍。

因此,高等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当契合学生个性特点,构建能够发挥和提升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培养培训体系,大力拓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育人、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高校党建工作在育人工作中贯穿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影响着课堂和课外学习,把握着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水平,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效果[2]。要把教育、管理、服务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常态化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大学生党员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巩固服务奉献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大学生党建工作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1.服务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当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衔接,将育人育才作为主要使命。一方面,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先导,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建工作绝不可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割裂开来,应当与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求相结合,同时注重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向各行各业输送能力全面、素质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造就坚实的人才支撑。这就需要从“第二课堂”入手,将大学生党建工作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局中,为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引导、服务和保障。

2.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種主观客观的条件所限,部分高等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党的组织生活重形式轻内容,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亟待改进[1]。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活动和实施项目,尤其是侧重于策划开展一些回应大学生实际成才需求的活动,从而能够帮助青年学子实现个性化成长、多元化发展。此外,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和巩固也显得非常迫切,要通过政策杠杆的力量增加学生党支部的活力和创造力,让党组织生活、主题党日、党课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与“第二课堂”的衔接和结合无疑可以丰富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增强体育院校党建带动团建的有效途径。要着力增强高等体育院校党建带团建,促进两者共同发展。共青团是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的明确职责是团结教育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团学组织所承担的社会实践、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科技创新等“第二课堂”内容完全可以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资源,让大学生党员在“第二课堂”中不断历练和成长进步,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形式,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形式,将学生的思想引领、素质拓展、专业知识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等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

三、在“第二课堂”中构建党建工作体系的目标追求

1.将“第二课堂”打造成为大学生党员先锋作用的“示范田”。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完整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党员固然没有办法像先烈那样用自己的生命去书写对党的忠诚,却可以在日常工作、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而不是“泯然众人”。“第二课堂”的活动面广量大,涉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大学生党员应当对自己严格要求,追求高水准的目标,不仅仅满足于参与“第二课堂”的普通活动,更要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感,成为“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和建设者,充分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

2.将“第二课堂”打造成为大学生党员全面素养的“孵化器”。党员这个身份不仅仅意味着对于党的发展历史、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的掌握和理解,更意味着综合能力和精神追求应当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大学生党员不仅仅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还要利用各种方式锻炼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若能与大学生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则一定能够成为高素质拔尖创新型大学生党员的重要“孵化器”。

3.将“第二课堂”打造成为大学生党员日常表现的“成绩单”。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除了常规的教育管理培训体系外,还需要有科学客观的考核机制。不管是对于正式党员的年度考评,还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考察,都应当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高校党建工作质量高不高,仅靠学校党建牵头部门自己评定远远不够,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为标准。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科学素养、职业技能、科技创新素质及能力、实践能力、身心素质等协同发展指标,科学地对指标进行量化评价[2]。引入“第二课堂”成绩单,记录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和效果,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来评定日常表现,更有依据,也更加科学系统。

四、讨论与思考

1.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充分考虑工作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才能将党建工作真正做实、做细、做全。因此,在谋划工作和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充分探讨研究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类别区分,有层次地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确保实际成效和预期成果,切不可出现“一刀切”、“一锅炖”、“一勺烩”的现象。必须要尊重大学生党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规律,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党建活动。同时,建立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的以点带面的网状结构,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4],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辐射效应,用优秀分子去带动其他学生群体的整体提升。

2.统筹规划,协同创新,充分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大学生党建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尤其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涉及校内许多部门和机构,要善于整合资源,寻求相关职能部门(例如学生工作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的支持和配合,真正形成有效合力,保证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成材率。在大学生党建工作系统中,需要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团委等子系统以及院(系)副书记、专兼职辅导员等要素,发挥出相互协作的功能,才能使系统产生新质的“涌现”出现,即不断地探索以何种方式的协作,才能达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系统的优化[5]。在党建工作队伍方面,要积极发动班主任、辅导员、教师支部书记、离退休老党员全员参与,共同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在“第二课堂”的生根发芽。

3.善于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近年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交往习惯和传播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既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在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包含着不少碎片化的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而且敌对势力也将“触手”伸向了网络,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散播,给校园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而機遇则在于网络新媒体也为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大学生党建的组织动员方式也多了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必须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出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服务[6]。一方面,要建设好党组织的主流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一切以学生为本,增加具有吸引力和创新力的内容模块,将青年大学生凝聚到党的旗帜指引下;另一方面,要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及时清理各类有害信息,敢于向网络上一些不负责任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言论“发声”和“亮剑”,真正为广大青年大学生营造一个成长成才的良好网络环境。

五、结语

高等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当契合学生个性特点,构建能够发挥和提升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培养培训体系,要把教育、管理、服务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常态化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大学生党员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巩固服务奉献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冯飞芸.大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56-58.

[2]韩博.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2014,(06):43-44.

[3]沈春华,张加军.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04):131-133.

[4]沈春华,张加军.关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4):71-72.

[5]王丽.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8(04):120-123.

[6]伍辉燕.复杂性科学视角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4,(06):12-13+21.

作者:王盛琳

第4篇:夯实基层堡垒强化阵地建设

----湫头乡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近年来,湫头乡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六有”(办公桌椅、有工作制度、有学习资料、有电教设备、有档案资料柜、有室外公开栏)标准和“一室多用”、“一场多能”的要求,对全乡7个村级阵地先后投资400多万元,新建楼房4处100间,平房9间,统一为各村部配置了办公设备,规范了各种规章制度、党建资料和活动器材。并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广泛开展经常性地党员远程教育、党员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及各类文体活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改善,为开展党员活动搭建了平台,极大丰富了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党员群众的致富本领,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全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有效提升。(编辑:张强)

第5篇:我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七里河区利用农村文化阵地优势用

“六个加强”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

农村文化阵地是传播、推广、培训、教育基层党员的重要基地。用“六个加强”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对促进我区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和谐昌盛的新农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各村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召开专题教育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革命先烈、英雄人物、本地乡贤、当代公仆、各行各业贡献突出的精英等先进事迹,激励村民和年青下一代爱国、爱乡、爱民情怀。至8月份为止共召开座谈会74场,讲座65场,专题教育47场,共1500人次参加。

二、加强宣传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

各村干部深入群众,通过对基层党员进行教育,起到广泛宣传国家对农政策的作用。包括计划生育、土地管理、耕地保护、退耕还林、山林改革、低保医保、村镇规划建设、水面土地承包等有关农村政策,宣传改革开放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帮助基层党员了解政策,贯彻落实政策。使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设立专题宣传板报360块,制作标语横幅1250条。

三、加强培育文明新风尚

在农村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广大党员群众起到培育文明新风尚的作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的重要作用,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通过开辟好人好事表扬栏和后进典型警示栏,倡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拾金不昧、捐资助学修路等传统美德和文明新风尚。共安放表扬栏120块,播放弘扬正气教育影片86场,专题座谈会287场。

四、加强民主法制宣传

建立民主管理、村规民约等章程,狠抓法律知识、消防知识、卫生防疫知识普及和教育,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护村队(巡逻队)、民事纠纷调解中心,通过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起到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共组建护村队65个,完善村规民约章程85条,播放教育警示影片694场。

五、加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收集、整理村落传说、衍脉与变迁、谱蝶文化、历代名人传记等资料,修复、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一村一品”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自身的历史自豪感、荣誉感。各村党员干部自筹资金,利用文化阵地开展书法比赛,共621人参加,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

2名、三等奖2名。

六、加强优秀人才的培育

各村党员干部应用本村文化基地的便利条 件,对村民进行科学种植培训,传播先进的生产工艺,由基层党员中的致富先锋对村民致富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培育新的科学致富能手,从而引导村民自主创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树立、宣传一批自主创业、科技致富、高考升学的典型例子,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聘请农业专家12人,进行农业科普讲座268场,参加人员4900多人次。

第6篇:打造支部阵地 创新基层建设

——记东风股份汽车分公司制造技术党支部 制造技术党支部现有党员35人。几年来,按照“在继承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工作方针,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结合政治学习教育活动,积极构建阵地文化,把支部建成阵地,把阵地建在实处,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支部的履职和服务能力,支部成为党员活动的主阵地。

一 、支部为根,党员为本,把支部建成组织活动的阵地

该支部坚持制度建设先行,建立积极作为的工作机制。实行支部工作集体研究决定制和组织生活轮流主持制,制定支委工作职责,不断增强领导成员的责任意识。组建参政议政工作组、社会服务工作组、学习联络工作组三个党员小组,促进了支部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提倡快乐工作,支委一班人不仅快乐地兼职干好支部工作,还有意识地把这种快乐传导给广大党员,营造“快乐工作,工作快乐”的活动氛围。近年支部连续被被评为东风公司“模范党支部”、东风股份“优秀党支部”。

一是倾心打造活动阵地。制造技术党支部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支部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把支部建成党员政治诉求的平台、情感倾诉的场所、能力提高的基地为目标,积极培育支部文化,创建党员的精神家园。去年512地震募捐活动中,支部缴纳特殊党费七千多元,

二是形式生动,灵活多样。把增强活动吸引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作为组织活动的出发点。重视研究每位党员的需求,让党员在组织活动中有所感、有所知、有所得。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寓教于乐,寓情于乐。先后开展联谊会、聚餐会、春游踏青、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制送端午饭、节日生日亲情卡和短信祝福,互相帮助,增进友谊,体现制造技术支部团结友爱、温暖一家的和谐氛围。在政治学习教育活动中,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你的生日,有我相伴”爱心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和襄樊福利院结对,定期和孩子们同乐生日会,这些活动加深了支部每位同志的归宿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是开放式活动,积极走出去。该支部技术人员承担着新品生产准备、现场服务、适应性产品自主开发等重任,因此该支部突破“读书念报听报告”活动模式,极大激发了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党员一致反映支部活动富有新意,有吸引力,真正开展到了党员心里。新党员金晓栋动情地说“在去年孝感双峰山进行的书写亮剑精神,打造技术巅峰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极大地使我感受到了在企业中,每个人都是整体价值链中的一员,信任、守诺、负责、协作、纪律是一个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党员们热爱组织,热心支部活动,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支部活动策划主题、提供支持,人人都愿为支部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二、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把支部建成参政议政的阵地

制造技术支部坚持以党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其联系面广、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创新活动方式,开拓履职途径,不断夯实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的基础。增强参政意识,提高参政能力,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部情民意,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成为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

一是用制度作保障,建立表彰激励机制。积极发挥好支部委员的作用,广泛整理搜集群众舆论信息,设立建言献策“功劳簿”,量化考核,评比表彰,有效调动了全体会员的参政积极性。在每季度的党员先锋岗评比中,业绩突出的党员和群众同上公司光荣榜。

二是发挥人才优势,形成整体合力。率先尝试以支部为主体,以支部名义独立开展调研。先后深入各作业部,就生产中技术问题,组织党员明察暗访,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并得到落实,在公司党委和群众中留下很好口碑。

三、责在人先,利居众后,把支部建成社会服务的阵地

制造技术党支部坚持把社会服务的目光放在最迫切需要帮助的人群和地方,贴近农村,贴近弱势群体,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做出了应有贡献,切实把支部建成了民建组织亲和群众、扩大影响、服务社会的阵地。2004年,该支部党员吴培等和保康一特困家庭结对,帮扶家庭二姐妹读书,党支部了解后部署周密,统筹安排地持续供给保康姐妹读书开支。目前,已初步形成“支部为依托,党员为主体,落实为核心”的工作格局。

李泽华/报道

第7篇: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阿克苏地委、行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把建设文化大区作为地区总体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谋划,把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动地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抓手去部署,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去落实,使全地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效推动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地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全地区基层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基层文化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加强全地区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起了阿克苏文化艺术中心、地区图书馆、地区青少年宫、阿克苏博物馆、体育馆、地区艺术学校教学楼,歌舞团排演厅,以及各县市的文化广场和文化艺术中心。新建的文化场所成为城乡各族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乐的艺园、求富的良友,更成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固阵地。

(二)基层文化阵地形成网络。全地区各县(市)区依托广场、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积极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的开展。在农村,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投入1亿多元,新建和改建一大批文化设施。目前地区83个乡镇建有文化中心,1123个行政村有970个建有文化室,并创建了1200多户文化中心户,

1 基本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共建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

(三)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依托文化阵地建设,在地区上下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在城市,文化活动始终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上着力。以重大节庆日为主线,举办各种书画展、集邮展、奇石展、社火、文艺演出等活动,连续多年在全地区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在农村,围绕“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文化”的要求,在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农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专业团体送戏下乡、对口扶贫单位文化扶贫活动,每年为农民送戏下乡800多场。特别是在冬季农闲季节,在县、乡、村三级积极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极大充实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调研中了解到,部分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一致,认为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是主线,只要抓好经济这个重头戏,“一好可以遮百丑”,文化建设也就很容易被忽视,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农村,由于迫于考核、检查等工作压力,党委、政府干部忙于催收催种工作,群涌而上搞农业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文化工作无法兼顾,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力度,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工作发展的阻力。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

(二)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县(市)城区无电影院、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基础文化设

2 施,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不对称的现象。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虽然全地区乡镇文化站普及率达100%,但是部分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只有一间房、一块牌子,缺乏吸引力,无法开展文体活动,急需重建或改建。在文化阵地融资渠道上,“等、靠、要”思想严重,投入渠道单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仍然依靠政府,管理机制僵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有不少文化站(室)除了按规定征订的党报党刊外,其他藏书极少,即使藏书较多的图书室,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科技、文化、农业、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也寥寥无几,利用率很低。

(三)文化阵地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镇文化站长专职不专用现象比较突出,农忙季节,乡镇政府安排每名干部包大队,文化站经常是几个月关门,文化活动开展无从谈起。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文化站基本达到了每个乡镇都配备了至少一名文化专干,文化专干的考核、培训由县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活动经费由各乡镇解决。自2003年乡镇文体站的管理权限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后,文体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业,本职工作变成了“副业”。总的来说,乡镇文化站存在着体制不顺、设施不齐,人员流失,经费难以落实等诸多问题。村级文化室工作人员均为村干部兼任,多忙于本位工作及农业生产,村级文化室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四)基层文化干部队伍薄弱。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县、乡两级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人才匮乏、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水平低、组织协调能力欠佳等诸多问题。有的县(市)文体局、广播电视局等相关单位,年轻干部少,学历层次不高,

3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和系统的教育,很难满足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需要。由于疏于管理,乡(镇)文化站干部更是存在知识更新慢、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文化建设方面往往满足于每年搞几场文体活动、参加几次上级文艺汇演等应付性的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在追求日益增长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大发展基层文化事业,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社会和政治大局的稳定,事关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一)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文化的认识问题,事关文化兴衰,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文化发展的程度,因此,要引导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纽带,文化阵地是文化工作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在“四个多样化”的背景下,坚持文化的正确导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没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就没有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就难以推进。二是要深刻认识文化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缺乏强大文化支撑的经济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承载着宣传、育人、启智、娱乐的功能,只有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基础设施,才能引导和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启发,素质得到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创新机制,增强基层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常抓不懈能出成果,持之以恒才能见实效。一是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要求,加大对县、乡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议建设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支持文化下乡经常化工作;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二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文化资源。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电、司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文化活动与当前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通过举办科技讲座、文艺进村、道德论坛、读书交流会、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变单项灌输为活动参与,最大限度带动农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合利利用,如农村学校的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网络、体育设施设备等,可由所在地政府协调,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偿或无偿方式在双休日、节假日、教学之余向广大农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三)创新思路和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搞好文化下乡活动和文化扶贫。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形

5 式应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思想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基层文化单纯搞文娱活动的模式,创新采取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建议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和巴扎天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文化活动经常化,群众广泛参与。同时,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应常抓不懈,文化经营单位要继续深入农村,积极主动地为农民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科技、卫生和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发挥各自职能部门作用,在农村开展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帮助农村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缺乏问题。建议结合当前“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特色化、体育特色化、科普示范村、文化主题社区、文化示范户等创建活动,推动先进文化进村居、进社区、进家庭。二是继续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电影是深受农民喜爱的一项文化艺术,对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与科技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创新农村电影“2131”工程激励机制,实施电影放映场次补贴办法,由地区县(市)两级同时对各村(社区)实施补助,推动“2131”工程的深入实施。大力改善农村电影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更新改造技术和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发行放映网络,增加农村电影放映场次,提高放映质量。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数字化工程建设,全面巩固和提高“2131”工程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四)加强基层设施建设,筑牢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阵地。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方面,进

6 一步加大投入,着力建设完善文化基本设施网络。地区应加大部分县市广播电视塔的改扩建力度,提高覆盖率。至少要保证每个村都能收到本县(市)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央实行的“电视进万家”工程基本解决了地区贫困户电视机的问题,但是部分贫困户仍然没有能力支付收视费,只能收看1-2个频道,不能充分发挥电视机学科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建议出台有关政策对部分贫困户免除收视费,免费送极顶盒,实行电费补贴。同时,建议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个人、私营企业主等兴办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积极扶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维护和利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满足广大农民文化活动需要。

(五)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素质。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工作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文化队伍的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机构建设。建议尽快解决乡(镇)、街道文化站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待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发展。二是提高文化工作者素质。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文化队伍,通过组织大培训、调训等形式,扩大基层文化干部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县、乡两级文化队伍的培训,积极培养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三是积极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加强对农村业余剧团和业余艺术团的组织和管理,鼓励、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发挥其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作用。积极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鼓励农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文化建设走

7 向大众、走向社会。四是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加强义务辅导和技术指导。建议把有组织和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将乡(镇)文化站归口县(市)文体局直接管理,解决文化站长的专职专干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精心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重点抓好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新、选拔和推广。文化馆、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要立足基层文化建设实际,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辅导补助当地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提升文化活动档次的同时,以点带面,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

第8篇:发挥基层党校阵地作用推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

**街道因位于**而得名,总面积1.6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总数达4.8万,8个社区,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1560家。近年来在上城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湖滨地区各单位的支持下,街道全体干部职工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使街道先后获"中国街道之星"、"浙江省文明单位"等荣誉。湖滨街道党校被评为“全国基层党校示范点"和“浙江省先进党校”,成为湖滨地区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精神文明的主阵地,为提高党员群众认识,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强化阵地意识,夯实办学基础。

搞好党员教育,必须有固定的教育阵地作保障。1987年,涌金街道党工委专门为党员教育建立起了350平方米的的涌金街道业余党校。1999年,因为行政区划的调整,涌金街道归并湖滨街道,党校的去留也成为党员们心头的一个问题,在每年损失300万的经济状况下,如果把党校出租,40万的租金也可以稍做弥补。但班子认为,抓好党员教育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头脑中想法也大不同以往,党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坚定对党的信念,紧跟形势,紧跟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街道工作千丝万缕,只有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社区建设搞好。因此,党校作为固定的教学阵地千万不能失去。于是,街道班子会议在讨论党校的出路时明确表示,湖滨街道党校作为党员素质提高的主阵地,千万不能失去。在党校建设中,街道要做到“四个有”——“思想上有位置,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布置,经济上给票子"。

坚定了办学思路后,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原来"一桌一椅办党校"越来越不能吸引党员,要使党校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档次,吸引党员积极接受教育,首先必须改善办学条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近年来,街道先后投入37万元资金,三次对党校进行装修,先后添置的桌校椅、书刊、彩电、VCD、电脑、投影机等教育硬件,使这个“小巷深处的党校”的呈现出以往没有整洁、幽雅、现代风貌,大大增添了党校对学员的吸引力。社区党员的教育阵地和硬件设施在社区重组后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目前8个社区都有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室、电化教育室,配备彩电、VCD等必要的教学设备,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范管理、完善党校制度。办好基层党校要有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为了使湖滨街道党校教育规范有序,我们从制订计划、健全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三年教学规划》和《培训计划》。校务委员会做到职责分明,分工落实,教学计划、课程提纲、学习总结规范完整。我们还建立了"两会、两则、两考、两评、两制度"。"两会"即“党工委议教工作会”和“校务委员会例会”;"两则"即《学员守则》和《教师守则》;"两考"即学习考勤和结业考核;"两评"即学员评优和支部评选;"两制度"即《财务管理制度》和《卫生、安全门卫制度》。每年我们还举办开学典礼,在典礼上对先进支部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极大地调动了支部和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各社区分校则根据自己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了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

——精配强将,保证教学质量。要真正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离不开一个热心办学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在校务人员的配备上,我们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党群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党校专职人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其中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党校校长负总责,党群副书记抓落实。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发挥名师优势,聘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华新担任街道党校客座教授。其次,聘请市、区一批既热心又有一定水平的党政干部、理论工作者或学有专长的人才担任党校兼职教师。我们还充分利用湖滨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多方挖掘,使之成了党校三级教育网络的丰富资源。为了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我们还邀请了省委党教处领导担任党校顾问,上城区委主要领导担任名誉校长,以拓宽党校办学思路。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极为有效的,党员比较系统的学习到了理论业务知识,党校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

二、强化创新意识,拓宽办学思路:

时代在飞速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作为基层党校更是如此。只有不断拓宽办学思路,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成为党员心目中的“长青树”,从而达到提高党员素质的目的。

——教育内容上把握"三个重点":(1)学习中的疑点。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觉悟、形成共识"为目的,我们在全地区组织开展了"三讲"、"双思"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对党和国家的信念;以十五大报告为基点,结合《邓小平文选》《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基本材料的学习,我们组织党员开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等专题的讨论,普及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基本知识;紧跟社会动态,让党员居民及时了解、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最近我们又通过举办"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专题讲座,解除党员思想上的疑惑。(2)工作中的难点。新社区成立后,针对部分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党员对社区建设认识问题上的疑惑,我们特地邀请了杭州市社科院研究社区建设的专家讲解什么是社区、社区建设以及党组织、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又请浙江大学教授分别在街道党校、地区单位分校向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党总支书记、地区单位负责人中开办了《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知识讲座,收到了很大的效果,特别是社区,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创建了一些为民办实事的载体,引起了很大反响。(3)生活中的热点。除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等知识的讲解外,我们还注意针对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一些讲座,讨论。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我们组织了“入世给中国带来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等知识讲座,使党员增强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针对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职工下岗、社会治安、党风廉政等问题,我们开展了分组讨论,使广大党员群众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正确认识。另外,我们还根据党员的要求,开展一些特别的教学课程,如

插花、绘画等以满足党员的精神文化需要。

——教育形式上注重"三个结合"。(1)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除定期的培训、专题讲座、讨论外,我们还组织举办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如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观看录像、学习测验、专题调研、外出参观等,创造了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今年街道党校利用杭州市第三届"我看杭城新变化"活动,组织了100名机关、社区党员参观了杭州的建设成果,许多党员在观看杭州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后,深有感触,纷纷表示要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为社区建设出力。结合党校培训,我们经常组织观看如电影《生死抉择》、电化教育片《第二次飞跃》、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等方式,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又提升了党员学习的兴趣。(2)典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去年“三个代表”、“双思”教育中,街道党校专门组织党员听了上城区“双思”巡回演讲团的报告会后,并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大讨论,比照先进典型,找出了自己不足,推动了党员的带头作用。(3)办班培训与支部生活相结合:平时的总支、支部书记培训班结束后,各支部都通过每月一次的支部学习生活,巩固学到的内容,加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三种教育形式,创造出了党校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很高,老党员胡福仙双目基本失明,但学习积极性很高,不时让孙子搀扶来党校听上一课,李玉琴拆迁后要坐上近一个小时车才能到党校,但参加培训从不迟到早退。

——教学网络上建立“三个层次”。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区内党员急剧增加,我们完善了党校教育阵地网络,并根据不同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教育。

1、以街道党校为主阵地,坚持教育的规范化、现代化。

街道党校的办学方针是"三个为主":学习对象以社区党员、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为主,学习目的以提高学员政治理论和思想认识为主,学习主要以集中培训和分组讨论为主。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性、针对性、灵活性并举,使教学面向基层,紧贴实际。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因人而异:(1)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要求他们以普通党员的身份积极参加街道党校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做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练运用,并要求他们做到每年有:一篇思想理论文章,一篇分管工作心得体会,讲授一次党课。(2)对机关党员和社区党总支、支部书记要求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自觉性,学习中有:一本专用学习笔记本,一篇工作体会,一次交流发言。

2、以社区党校为分支,加强教育的渗透性。社区党校主要通过支部生活、党建活动、例会学习、电化教育、每月一谈等方式,要求社区在职、离退休党员正确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并在社区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文明现象劝一劝,不卫生地方扫一扫,邻里间纠纷劝一劝,有困难邻居帮一帮,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

3、以地区单位分校为补充,实现教育的多样性。地区单位分校主要通过单位内部自我教育、不同时期形势、任务教育地区党组织之间经验交流等方式,增强党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共建意识。根据上述方式,有效保证了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和教育质量。据统计,近年来街道共举办了基层支部培训班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1期,党员理论读书24期,党建知识辅导班13期,各类业务培训班48期,党课教育27期,每年参加学习培训受教育人数达1.6万余人次,参训面达90以上。

三、注重实效,党校办学出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胆创新中的湖滨街道党校,培养出了一批批创新意识、奉献意识、先锋模范意识极强的学员。怀者对党的热爱和信心,他们为湖滨地区的两个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街道机关、社区干部树立人本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去年3月,街道班子成员和全体机关干部在党校接受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双思"教育后,在上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两项大胆而富有成效的创新——以街道为单位的文明社区创建和试点建立新型社区,为杭州市乃至全省的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相继落成了一大批便民的设施,如我们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湖滨社区教育服务中心、湖滨社区休闲健身中心、湖滨社区科普画廊,设立了16个居民健身点,整治出两个颇有成效的韶华巷、学士路小区,创建了10条文明巷弄,广受居民好评。今年我们又结合上城区委开展的"做人、做事、做官",以"双满意"单位评比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机关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社区党组织、党员服务居民、奉献社区意识大大提高。通过长期教育,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形成了群众至上的良好工作作风。从岳王路社区党总支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到青年路社区党总支的"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8个社区的党组织密切注意新情况、新问题,他们纷纷以谈心角、话疗站、民情信箱等方式,通过监督、信息反馈,切实解决社区中存在的热点难题。社区党员在社区确立了三种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共创家园意识。他们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自发成立为民服务队、宣传教育队,义务巡逻队、文化娱乐队,环保护绿队等,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党建、服务、教育、文化、环境、治安等各项工作中,为社区建设增添精彩的篇章。青年路社区党员徐法庆退休后拒绝了高薪工作,当了社区的义务法律咨询和调解员,长生路离休党员章兵虽然关系不在社区,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他义务兼任社区市民学校教员不说,又协助社区创办了专解老人心理疙瘩的“话疗治心站”。

——社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单位党员联建共建意识显著增强。许多地区单位形成了同创共建美好家园的意识,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在众多文明单位的支持下,街道建立了帮2万多元的帮困基金,22个特困生、特困家庭、残疾孤老分别在地区单位结对帮助的情况下解决了困难,许多社区单位党组织更在社区留下了同创共建的佳话,如去年人民路社区韶华巷整治过程中,社区单位元华广场、浦东发展银行等单位去年出资近8万协助安装了电子防盗门、翻新花坛、整修墙面等。今年杭州市商业银行官巷口支行、天荷时装公司党团员以交纳特殊党团费的方式,为洪福里社区的特困孤老建立了社区爱心银行。

在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湖滨街道党校以其教学优势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一茬又一茬党员走入课堂,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并深受上级肯定,去年又被中宣部定点为国家基层党校示范点。这和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办学思路上拓宽和改进,使湖滨街道党校真正成为"理论武装的课堂,党性锻炼的熔炉,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

第9篇:城关镇党支部阵地建设方案

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作为规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必备物质条件。近二年来,我镇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切实贯彻“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将阵地建设作为解决村党组织突出问题,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标准、节约、实用,不增加农民一分钱负担”的原则,把全镇20个村党支部全部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活动阵地,并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20个行政村,原有的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大多破旧不堪,面积最多的有80多平方,少的只有20多平方,房屋的总价值最多的也只有2万余元。由于条件的简陋,村干部有时办公,处理事务只能在家中进行;党员正常的“三会一课”也因场地的原因不能正常开展,针对这些情况,我镇党委经过充分论证,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决定。2010年,我镇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把全镇20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现代化的村级活动阵地。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我镇党委站在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高度,把阵地建设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和永褒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实事工程来抓,坚持做到“三到位”。

1、思想认识到位。2010年初镇党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发现,我镇村级阵地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镇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感到,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推进力度,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村级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必备物质条件,党组织活动阵地是引领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搞好农村扶贫致富,更好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有效载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党委一班人统一认识后,又召开全镇的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各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充分认识到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管理、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原则,把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实。动员会后,各村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会议,进一步统一村支部一班人的思想,着重从本村实际讨论研究了本村的阵地建设问题。

2、责任落实到位。党委明确由政府办负责全镇阵地建设,插村组长负责搞好所联系村的督导指导工作,确保精力、

力量到位,同时明确党委书记作为阵地建设的总指挥,分管书记和各村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党委还及时下发文件,把村级阵地建设列为2010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明确了当年阵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制订了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确保当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3、考核督促到位。我镇将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纳入年终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专项内容进行考核,并同镇村相关干部的奖金进行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各村阵地建设开工以后,镇党委每周一次听取各村阵地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

(二)加强管理,规范运作

农村阵地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切实加强管理,运作过程要规范,我们是具体做好了以下工作:

1、高标准设计。我镇专门聘请资深设计师,按照建造楼房的标准设计施工图,同时参考其他乡镇阵地建设的优点,最终形成我镇阵地建设庄重、简练的风格。

2、严格资金运作。为了严格监管好阵地建设资金,我镇专门成立了由纪检、组织、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的阵地建设办公室。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对各村所筹措的资金全部实行镇财政统一管理,按需结报,保证了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用足用好。

3、严格质量管理。为了确保阵地建设的质量,党委专

门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职监理,每天到各建设工地进行巡视。同时我们还充分调动有一定建筑专业技术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作为阵地建设施工的义务监理员。

通过全面监督,全程跟进,我镇阵地建设过程中做到,按标准施工,严把质量关,最终所有村的阵地建设顺利竣工,并且没有一封人民来信,成为一项优质放心工程。

(四)强化功能,凸现作用

1、为了充分利用村级阵地建设,我镇党委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有的党员提出将村办公室、党员群众文化活动室、村卫生所、社区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建设规划思路,我镇党委及时吸纳了这一建议。把阵地建设与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文化、教育、医疗和农资供销等公共服务整体考虑、一并规划、同步推进,并且我镇把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最终确定了“位置适度居中,方便群众办事,便于新农村建设”的阵地选址原则。

2、实行“实用”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我镇统一了阵地建设的功能布局,尽量合并和压缩村干部办公用房,建立规范的档案室,开辟了书报阅览,文化活动,民间调解等室,开设了有80多平方,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活动室,通过合理设置来最大限度发挥阵地建设的作用。

三、下阶段打算

继续落实阵地建设二期工程的资金,力争年内完成场地浇筑,围墙建筑,室内布置,电教设备添置等配套工程建设。着力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阵地建设的作用。

上一篇:建筑工地劳务分包合同下一篇:农业站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