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移动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

指出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形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安全问题最为突出。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 安全问题 对策

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形式——移动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在“十一五”期间,移动电子商务被列为国家重点引导工程。2008年2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授予湖南省“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称号,这标志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正式启动[1]。

易观智库的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98 625万人,同比增长14.81%,手机普及率超过70%,3G用户超过12 000万人[2],中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潜在用户市场。艾瑞咨询预计2012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将接近2.5亿[4]。根据《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趋势预测2011-2014》的报告,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达742亿元,比2010年增长67.8%;移动支付用户达1.87亿,比2010年增长26.4%[5],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势头锐不可挡。

移动电子商务在吸引业界眼球的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注意,他们对移动电子商务做了诸多研究。其中E.W.T.Ngai和A.Gunasekaran(2007年)对73个杂志中关于移动电子商务的149篇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当前有关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可以分为案例应用研究、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移动中间件、无线用户基础设施、移动商务理论研究这5个方面[6]。我国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始于2000年,目前还没有学者对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系统描述。本文对我国2000年至今的有关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移动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1.1 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于什么是移动电子商务有不同的看法,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黄兴红(2000年)把移动电子商务简单地概括为电子商务在移动因特网上进行的商务活动[7]。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学者们对其认识的加深,移动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得到了完善。邱峰(2002年)提出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移动通信网和Internet的有机结合来进行的一种电子商务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DA等移动通信设备在无线上网技术的支撑下随时随地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8],也就是说,它是在交易主体能够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1.2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匡亚洁和张澄(2011年)根据3G网络的发展情况与及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把移动电子商务分为导入阶段1999年-2001年)、成长阶段(2001-2005年)、发展阶段(2005-2010年)、成熟阶段(2010年-)[9]4个阶段。这个划分未充分考虑移动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被接受程度等多个方面,“移动电子商务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之说还为时尚早。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阶段。

1.3 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

美国冠群电脑公司移动电子商务产品管理总监谢涛玲认为:“只有移动电子商务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真正解决做生意的问题”,移动电子商务以其“随时随地”这一大优势获得了人们的热捧,被誉为“下一个掘金之地” [10]。此外,移动电子商务还有诸多优点,徐春娇(2011年)认为移动电子商务有5大优点:便捷快速;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场潜力巨大;实现定制化的服务;个性化营销方式[11]。

1.4 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移动电子商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储节旺、郭春侠和鲍克忠(2002年)主要从宽带不足问题、安全问题、资费问题、电信市场对外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服务模式的不完全确定[12]这5个方面阐述了移动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以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因为这关系到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的切身利益。安全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是移动电子商务能否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

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

2000年以来,国内学者对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比较全面。

2.1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要求

为明确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必须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要求。姜志、聂志锋(2002年)认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功能应该包括私有性、确认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这4个方面[13],但他们并未提出具体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要求。张浩军、李晓雪、祝跃飞(2003年)对其进行了补充,提出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主要有4个方面的要求:身份验证、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14]。

2.2 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技术方面的,也有非技术方面的。

2.2.1 技术方面

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无线信道问题。刘杰、王春萌和范春晓(2002年)通过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网络结构进行充分分析后意识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移动终端与交换中心之间的空中接口和移动网关与移动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传输网络这两个较容易受攻击的地方[15]。虽然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移动电子商务中无线信道存在的问题,但是还不全面。陈平昌(2007年)针对移动电子商务最常用的终端——手机提出了其所面临的三个问题:手机加密能力低、手机信息在空中极容易被拦截、不法分子千方百计地企图偷盗消费者的账号密码[16]。这三个问题也是其他移动终端用户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2.2 非技术方面

移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非技术方面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田迎华、杨敬松、周敏(2010年)提出非技术方面的4个主要问题是:①来自移动终端的威胁。这主要表现在移动终端容易遗失,不同终端设备之间存在差异,SIM卡容易被复制等。②信用体系不健全。如普遍存在交易抵赖、商家欺诈的行为现象。③相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欠缺。④相关法律保障不完善[17]。李艳、杨拥、涂伟(2011年)除了意识到以上所提出的非技术方面的问题外,还意识到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手机短信的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问题[18]。

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对策

为了发挥移动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使其能够在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针对以上提出的安全问题,研究人员在努力地寻找着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3.1 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对策——技术方面

在技术层上,针对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有许多相应策略。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基于WAP的安全策略

WAP是无线应用协议,它是在数字移动电话、互联网、PDA、计算机应用乃至未来的信息家电之间进行通讯的全球性开放标准。其应用使得Internet的丰富信息和先进的业务被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为移动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姜志、聂志锋(2002年)认为可以利用WAP 2.0中的一套在无线环境中应用的安全策略,有效地通过认证技术和合理的组织策略使移动用户与他的通信伙伴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13]。但他们并未认识到WAP 2.0协议中的WTLS层对数据进行加解密和签名验证,会使整个安全链条在Wap gateway形成断点的缺陷。刘杰、王春萌和范春晓(2002年)发现了上述缺陷,并对此提出改进措施,提出了与基于WAP2.0不同的安全体系——基于WAP的移动商务模型,该模型将WTLS层的功能转移到了安全服务器,实现了端到端的安全。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基于SMS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系统,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15]。李翀(2007年)提出了利用WAP网关来实现不同安全服务的一般安全模式——双区安全模式[19]。

3.1.2 基于WPKI的安全策略

WPKI是指无线公开密钥体系,我们通过其来管理在移动网络环境中使用的公开密钥和数字证书,有效建立安全和值得信赖的无线网络环境。沈郁(2003年)在WAP中引入了WPKI技术,这个技术能够保证交易参与方在端到端安全不再适用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相互认证和信息的安全传输[20]。先强(2006年)也提出了WPKI安全机制,介绍了WPKI的结构和基于WPKI的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框架,还具体介绍了基于WPKI的安全移动电子商务实现的4种方法:①基于无线证书标志的无线数字证书的实现,②无线认证中心(Wireless CA)的建立,③无线应用协议识别模块(WIM)的设计,④加密算法的选择[21]。但是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并不尽相同,同一种技术在不同的地方并不一定完全适用。徐春桥(2011年)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出应该根据移动电子商务所处的环境特点,改进无线公共密钥技术来满足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建立起包括从基础通信、密钥管理到整个支付流程的整体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交易安全[11]。

3.1.3 基于加密技术的安全策略

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技术与非对称加密技术。人们往往仅采用一种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可每一种算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于是能否结合两种算法,取其长避其短,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秦佩君、杨学良、常霞(2001年)提出在数据通信之前,用DES方法对消息明文加密,同时又用DES方法对RSA密钥进行加密和实现数字签名。将DES和RSA两种加密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加密方案,能在综合DES和RSA两个加密算法优点的同时避免它们各自的不足,实现端到端安全的加密技术[22]。在此方法提出以后,吴冬梅(2005年)经过进一步思考研究分析后,提出了新的端到端安全模型——Double Encrypt模型,它不再采用DEA与RSA相结合的加密技术,而是采用会话密钥Key和IDEA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应用模型保证了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4个方面的要求[23]。这比2001年的“双加密方案”[22]更进了一步,但学者们并未止步不前,而是继续进行探讨。崔建琪、姚丹霖(2007年)又对双加密模型进行改进,其修改的思路是移动设备与内容服务器之间先进行加密算法和摘要算法的磋商,双方商定加密算法和摘要算法后进行会话密码的协商,然后用协商好的会话密钥加密通信数据。其主体思路仍然是在应用层级对数据进行再次加密,只是对双加密的实现方式提出修改[24]。在签名认证方面,张丽、杨永健(2009年)提出结合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选取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中的ECMR签名方案对消息进行签名认证,这可以防止信息受到攻击[25],从而有效地保障移动电子商务支付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3.1.4 其他技术策略

基于WAP、WPKI、加密技术是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研究的主流。与此同时,也有其他的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葛波、任伟(2006年)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短信息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平台有效地将短信息服务(SMS)与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安全传输技术结合起来[26]。杨武剑、何梦露(2009年)提出了基于语音识别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模型——客户端读入的语音信息先由移动电子商务企业接收,然后传输给第三方处理,第三方企业再将处理后的语音特征传输给企业。这个模型充分考虑到语音信息的存储、语音的识别、特征的更新和传输的安全这4个方面来保证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安全[27]。何湘岩、赵克宝(2010年)在先前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后,提出通过采用并完善移动IP技术来支持移动电子商务[28]的策略。张海飞、杨宇航(2004年)提出了M-commerce模型,也就是将私钥体系中的Kerberos协议和移动电子商务相结合,在KMSA(Kerberos Mobile Security Architecture)中通过对Kerberos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优化,使系统做到在保证端到端应用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系统对终端设备的要求,为移动电子商务现阶段的发展提供动力[29]。

3.2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对策——非技术方面

假如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技术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但非技术方面的问题却无法得到妥善处理的话,也无济于事。田迎华、杨敬松、周敏(2010年)在提出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的同时,也提出要规范移动电子商务环境,加强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约束[16],以期改善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和法律空白问题。李艳、杨拥、涂伟(2010年)认为通过蓝牙技术的安全使用和WVPN技术可以进一步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但是在管理方面也要加强短信息服务的管理和加快安全管理标准化进程[19]。汪红松、李利强(2006年)提出了“智能卡”的概念,认为很多客户端认证的应用可以通过其实现,而且也是存储移动电子商务密钥和数字证书的最佳选择[30]。

结语

由于移动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庞大的潜在市场。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其中安全问题是制约着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无论是业界从业人员还是学者专家都对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移动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移动电子商务将会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蓝海,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 赵春燕.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经济导报,2011(13):48-49.

[2] 易观智库.行业数据:2012年手机用户数或缓增至11亿,3G用户群扩张将超四分之一[EB/OL].[2013-08-06].

http://www.enfodesk.com/SMinisite/maininfo/articledetail-id-313130.html,2012-02-13.

[3] 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2013-08-06].

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2012-01-16.

[4] 启言.移动电子商务崛起[J].互联网周刊,2010(22):72

[5] 易观智库.行业数据: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742亿[EB/01].[2013-08-06].

http://www.enfodesk.com/SMinisite/maininfo/articledetail-id-316870.html,2012-03-08.

[6] T NgaiE W, Gunasekaran A. A review for mobile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 Decisi on Support Systems, 2007(1):3-15.

[7] 黄兴红.GPRS,WAP和移动电子商务[J].电信科学,2000(5):65-67.

[8] 邱峰.基于个人信任设备的移动电子商务技术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2(7):21-23.

[9] 匡亚洁,张澄.关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及趋势探究[J].中国商贸,2011(14):98-99.

[10]盖雄雄.移动电子商务:下一块掘金之地[J].市场观察2011(6):84-86.

[11]徐春桥.3G环境下个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17):105-108.

[12]储节旺,郭春侠,鲍克忠.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情报杂志,2002(7):16-20.

[13]姜志,聂志锋.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关键技术[J].湖北邮电技术,2002(3):1-4.

[14]张浩军,李晓雪,祝跃飞.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3(10):75-78.

[15]刘杰,王春萌,范春晓.移动电子商务及WPKI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2,25(2):1-7.

[16]陈平昌.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支付解决方案[J].商场现代化,2007(10):104-105.

[17]田迎华,杨敬松,周敏.3G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10,28(10):1487-1490.

[18]李艳,杨拥,涂伟. 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11(2):49-50.

[19]李翀. 基于WAp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模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4):71-72.

[20]沈郁. 基于WPKI的WAP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3):189-192.

[21]先强.基于WPKI 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7):72.

[22]秦佩君,杨学良,常霞.移动电子商务在手机SIM卡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6):68-70.

[23]吴冬梅.基于无线应用协议的一种新的端到端安全模型[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117-120.

[24]崔建琪,姚丹霖.新的基于WAP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J].计算机工程,2007,24(9):99-101.

[25]张丽,杨永健.ECMR签名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38:25-28.

[26]聂捷楠,葛波,任伟.基于手机短信的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9-3):220-222.

[27]杨武剑,何梦露.语音识别在移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38):68-74.

[28]何湘岩,赵克宝.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路径选择思考[J].中国商贸,2011(6):93-94.

[29]张海飞,杨宇航.基于Kerberos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架构[J].计算机工程,2004,30(4):107-109.

[30]汪红松,李利强.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研究问题[J].商业时代,2006,(18):72-73.

作者:黄江玲 陈福集

第2篇:基于文献计量的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所收录的移动电子商务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从论文发表年代、来源期刊、核心著者、论文主题等方面对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文献计量;定量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或C2C的电子商务。它将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完美地结合,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交易活动、商务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等[1]。

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方式,利用了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有益的补充。尽管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开展还存在安全与带宽等很多问题,但是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方式相比,还是具有诸多优势的,因而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和普及速度很快。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移动电子商务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梳理其发展脉络,力图探寻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求对将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基于CNKI的移动电子商务定量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NKI是国内规模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其数据最有可信度。通过对其中所收录的移动电子商务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就统计方法而言,本文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移动电子商务”为检索词,时间为2000年至今。对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650篇。通过对重复文献进行剔除,对文献标题进行分析甄别,删减掉会议记录、目录索引、新闻报道等不符条目,最终得到有效篇目604篇,作为本文进行定量分析的总样本。

(二)移动电子商务文献的定量分析

1.论文发表年度分布研究

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本文统计的604篇论文,其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近10年来,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论文发表数量大致呈上升趋势。2000年前,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仅有20篇;2000年初,全球通WAP服务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深圳、广州6个城市试用,论文数量呈现了井喷状态。从数量上来看,增长速度比较稳定,说明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研究工作进展顺利,规模日益扩张。而近3年来3G网络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普及,更是催热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如今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成熟期。

2.论文来源期刊研究

对论文来源期刊进行统计研究,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期刊,从而可以侧重选择核心期刊进行阅读研究。从对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论文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来源期刊非常分散,数量很大,有270种之多,且涉及范围也极为广泛,包括图书情报、科技、经济、计算机技术、农业、新闻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移动电子商务在当代中国已得到高度重视,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

据统计,刊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达到8本,可以作为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期刊加以重视和利用。详见表1。这8本期刊涉及范围包括经济、通讯、计算机网络。这也证明了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新兴产业。

3.论文著者研究

核心作者在推动学科发展、开拓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统计,在选取的604篇论文中,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共有4位,可视为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的领头羊,具体情况见表2。

4.论文基金资助情况研究

由基金资助情况可以看出移动电子商务在国家及各地的受重视情况。据统计,选取的文献共得到过19种基金的资助。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3个,省部级基金项目11个,市级基金项目5个。而市级基金项目包括2个上海市的,3个重庆市的,足见这两个直辖市对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资助文献数目在4篇以上的见表3。

5.论文主题方向研究

统计分析出移动电子商务的主题分布状况有助于掌握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从而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制定未来的研究目标。结合电子商务的基础教材,并参照其他学者对电子商务的主题分类,笔者根据所统计论文的大致内容,将主题大体分为5项,分别是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与方法、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移动电子商务应用。

如图2所示,理论基础和系统构造的论文并不多,因为移动电子商务毕竟以电子商务为起点。许多理念方法都是通用的,仅在应用的形式上做了一些革新。随着许多新兴技术如二维码、电子支付系统的完善,这些技术如何更好的与移动电子商务相融合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而由于移动电子商务尚属于比较新兴的领域,安全问题还很突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它,这将成为今后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如何更好更快的为用户服务,将永远是研究者的目标。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网络购物,在线支付,商贸金融活动,甚至旅游服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二、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1.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比较欠缺

首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仍很狭窄,许多领域仍是空白。比如对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等移动电子商务的新领域的理论研究都十分匮乏。因此,需要加强理论模型的研究,使移动电子商务和这些领域的服务特征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完善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2] 。

其次,我国对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国内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焦点大多集中在对消费者的需求探讨上。但是,这种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少数几个影响因素的层次上,没有将这种影响因素进一步地扩展。

2.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保障问题

安全问题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就目前而言,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移动通信安全、移动终端安全、支付安全、手机病毒的威胁和移动运营商的商务平台的安全等。同时,我国也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移动电子商务的行为,亟需相关行业准则的治理。

3.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机制不健全

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支撑,只有突破了支付这个瓶颈,移动电子商务才有可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主要有:从话费中直接扣除,手机与银行的支付业务绑定,通过预存费用的方式在移动服务商那里建立专门账户。据统计,信用卡是移动电子商务最流行的支付手段,75%的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通过信用卡支付,而信用卡自身的安全问题至今仍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可。就现今的情形来看,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缺乏用户基础、产品服务单一等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4.移动电子商务的成本及网速问题

2012年550.4亿的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在13 040.0亿的网购整体交易规模占比为4.2%,和2011年的1.5%相比有了大幅的提升。虽然如此,与传统的网购相比,仍然只是极小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智能手机的价格普遍在2 000元以上,对中低收入者来说明显过高;而后续的上网费用更是问题,目前移动运营商多是按照流量或时间来计费的,无论哪一种费用都不低。二是移动网络的网速还不尽如人意,其移定性、覆盖面等都限制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3G网络虽然网速快些,但并没有得到大力的普及。

三、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的发展对策

1.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

首先,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不应该仅停留在移动购物的层面,应鼓励各行各业的学者参与到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将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到诸如医疗,教育,救助等多种行业中。其次,研究的焦点不应只局限于消费者的需求上,如何利用移动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的形象与知名度乃至提升企业的效益,也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一环。最后,研究学者除了大学的教授外,也需要更多的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其中,使研究并不是纸上谈兵,与实际的运营更有力的结合起来。

2.加强安全保障

首先,应该在技术层面上做出革新,参照国外的成功先例,构建端到端的加密机制。并将PKI技术引入到无线网络环境中,建立“无线公开秘钥体系”(WPKI体系) [3]。其次,引导用户或强制终端系统集成商在移动终端安装安全平台,如 360 安全卫士、瑞星手机杀毒软件等,以便优化无线电子商务环境,从而极大减轻病毒及黑客造成的威胁。再次,要完善与移动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借鉴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经验,用有效地法律保证移动电商健康的发展。最后,应加速推行网络实名制,由公安部、商务部或信息产业部等权威机构来共同监督、实施,将移动电子商务从虚拟状态推向了实体化。

3.完善移动支付机制

201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这一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系统化的技术要求,覆盖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各个环节的基础要素、安全要求和实现方案,确立了以“联网通用、安全可信”为目标的技术体系架构。有了系统完善的技术标准,再通过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协同合作,移动支付机制必经趋向完善。

4.完善无线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协同移动运营商加速完善无线基础设施建设。加速3G乃至4G网络的发展。好的无线网络环境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础。另外,移动运营商应逐步降低资费,目前来看与合理价位仍有一定的距离。而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如学校、图书馆、商场等人群聚集地要做好WIFI的覆盖面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陈宇.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1,(10):6.

[2] 赵晨钢.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9):53.

[3] 薛睿,蔡艳.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5.

[责任编辑 王 莉]

作者:胡婧

第3篇:均衡移动模型建模方法及其演化: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均衡移动模型作为重要的政策分析工具在国外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许多经济领域,而在国内使用这一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还很少,并且没有相关文献对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的理论综述。本文从比较静态分析与均衡移动模型的区别入手,系统地对均衡移动模型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以及模型的演变发展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理论综述,其目的是通过梳理这一领域文献的发展脉络和内在演化逻辑,为国内学者研究和应用均衡移动模型提供一些线索。

[关键词]均衡移动模型 理论综述 研究方法

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是许多经济学家的重要研究领域。政策的效果表现为外力作用下经济系统发生的变化,用经济学术语表达就是外生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内生变量发生变化。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经验性研究,一种是模拟研究。前者是事后评价,也就是某项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往往利用政策执行后的样本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后者可以进行事前评价,在政策执行前或执行初期对其效果进行预测,通常利用政策执行前的数据(弹性、边际消费倾向等)设计不同的政策方案,对政策效果进行模拟。经验性研究局限性在于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这些数据往往难以收集。另外,这种方法对政策效果的评价具有滞后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青睐于模拟研究。

均衡移动模型(Equalibrum Displace Moden,EDM)是进行模拟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自Muth(1964)提出均衡移动模型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断改进,使之成为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方法。

一、比较静态分析与均衡移动模型

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市场价格和政策效果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分为具体函数形式的比较静态分析和一般函数形式的比较静态分析。以需求函数为例,如果需求函数有具体的函数形式,例如Qa=a-bP+cW,那么以这一函数形式为基础的比较静态分析为具体函数形式的比较静态分析;如果需求函数没有具体的函数形式,例如Qa=D(p,w),那么此时的比较静态分析被称为一般函数形式的比较静态分析。均衡移动模型(EDM)是一种一般函数形式的比较静态模型(Piggott,1992)。但是目前文献中所使用的均衡移动模型和传统的一般函数形式的比较静态分析(例如Chi-artg,1984)有不同之处。首先,均衡移动模型涉及的是变量的相对变化(或叫做百分比变化,例如弹性)而不是绝对变化;其次,均衡移动模型强调外生变量有限的变化(例如10%增加)产生的效果而不是外生变量无限的微分变化(例如导数)。

均衡移动模型的分析法方最早可以追溯到Muth(1964)发表在Oxford Economic Papers的重要文章,因此有时也将EDM称做Muth模型。这种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以下特征:一是市场均衡由一组非具体函数形式的需求与供给函数(有时也包括其他函数)描述;二是在外生变量的冲击下,市场均衡将会发生移动;三是这种冲击效果可以表示成一些参数(弹性)线形函数。

二、EDM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通过变量变化率的形式,均衡移动模型可以直接模拟或测算外生变量变化1%所引起的内生变量的变化率,进而可以测算社会福利的变化。

考虑一个单一的产品市场,比如牛肉或者小麦;这个市场与其他市场独立,并且不考虑进口与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即一个封闭的市场环境;政府不干预市场;市场完全竞争且市场出清。在这些基本假设条件下,市场的初始均衡可以有以下一组函数描述:

三、EDM的扩展及应用

1、模型的横向扩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商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商品之间或存在相互替代关系或存在相互互补关系。如果将相互关联的商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模型,这就形成了对EDM进行横向扩展的途径之一。例如Piggott(1992)结合两个相关产品市场建立模型分析了澳大利亚政府控制一种商品进口数量的政策对其他商品市场的影响;Kinnucan和Miao(2000)从两种相关联的商品市场模型人手构建了n种相互关联的商品市场的均衡移动模型,并将其应用在了奶产品市场的分析。此外,Jarnes和Alston(2002)放松了产品同质性的假设,建立了同一产品质量不同时的均衡移动模型,并以此分析了税收对澳大利亚不同质量白酒的影响。

另外一个对横向扩展的途径为考虑进出口因素和政府干预。前面基本模型假设市场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政府对市场不干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商品都与国际市场相联系,政府行为几乎遍及各个商品市场(如税收行为),因此对这一假设的放松形成了EDM横向扩展的另一个途径。例如Ding和Kinnucan(1996)分析了在开放市场情形下如何将促销资源合理分配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Summner和Wohlgenant(1985)构建了在开放市场下的均衡移动模型,并分析了消费税的变化对烟草产业的影响。

2、模型的纵向扩展。模型的纵向扩展表现为将纵向产业链上的各个生产环节结合起来进行建模。与横向扩展相比,纵向扩展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Muth(1964)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最早建立了包括两种投入品市场和单一零售产品市场的均衡移动模型,并形成了最初的分析:范式。之后,Gardner(1975)将这一模型引入农业经济领域,并推导了价格传递弹性,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价格边际的变化提供了分析依据。但上述模型中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受到了学者们的质疑,因此许多学者探究如何放松这一假设。首先,Holloway(1991)和McCor-riston(1998)等在Gardner模型中考慮了生产企业存在卖方寡占力量的情形,分析了存在卖方寡占力量的情况下价格的传递。之后,Azzam(1998)又在Gardner模型中引入了生产企业存在买方寡占力量的因素。在之后的应用过程中,Kinnucan(2003)以Gardner模型为基础并同时考虑了存在买方和卖方寡占力量情形,测算了在不同市场垄断程度下最优的广告税率。上述对均衡移动模型的改进都是针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这一假设,对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仍然没有解除。因此许多学者尝试解除这一假设(McCorriston,Morgan和Rayner,2001;Weldegebriel,2004),并取得了成功。王秀清(2007)等以Gardner模型为基础同时解除了规模报酬不变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的假设,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函数形式下价格传递的情况,使得Gardner模型更具一般性。

3、EDM与应用福利分析。当市场均衡在外生冲击下发生变化后,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福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常常被用来评价政策效果的好坏。利用均衡移动模型的模拟结果,我们可以方便的讨论市场均衡变化时各方福利的变化。Sun和Kinnucan(2001)推导了在线性函数形式下的消费者福利与生产者福利变化公式。在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的线性假设下,可分别讨论在需求曲线移动和供给曲线移动两种情况下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变化情况。然而对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的线性假设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例如Piggott(2003)认为均衡移动模型是一种非具体函数形式的模型,若将其模拟结果应用于以线出函数为基础的福利分析会产生偏差。因此,他将概率分布引入到福利分析的框架中来校正这种偏差,但是对概率分布的假定又成为新的问题。所以,尽管Sun和Kirlnucan在线性函数的假设下所推到的福利计算方法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偏差,但仍被广泛的应用。

四、小结

从文献的阅读过程中不难发现均衡移动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越性。首先,利用这一方法可以方便的从市场模型推倒出理论假说。其次,通过EDM可以比较直观的理解经济学关系。例如Muth(1964)关于导出需求曲线的解释以及Piggott(1992)对一般均衡需求曲线的理解。最后,EDM提供了一个应用福利分析基本框架,利用EDM的模拟结果可以方便的测算各方福利的变化。当然,均衡移动模型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为均衡移动模型是局部均衡模型,没有像一般均衡模型那样将所有经济主体考虑在内。在国外,均衡移动模型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与各个经济领域,但国内对于这一模型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见。目前,金融危机蔓延,人民币汇率不断变化,这些外在冲击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及各个经济行业,EDM将会成为分析这些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蔡海龙

第4篇:移动互联时代下电子商务变革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物流94倪建宏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终端的快速发展,结合地理位置、手机支付等等的移动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增长中。伴随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向着规范化、多样化、构建化、平台化、实用化的方向迈进,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而移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热点领域。本文通过上海纽贝滋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作为缩影,对移动互联时代下整个电子商务的变革进行简单的研究,最后提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重点需要变革的方向,为建立我国特色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和应用示范提供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手机购物

http://jw0306.taobao.com/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也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代在变,互联网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普及率的增长幅度相比上年继续缩小。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

4.20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 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网民中使用手机的比例继续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逐步到来,而且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发生,硬件、政策、支付、用户等四大驱动力推动着移动电子商务正在不断发展,虽然移动电子商务刚出现不久,但已经开始有所作为。据美国博斯公司一项针对美国消费者的移动电子商务使用习惯和态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移动电子商务渠道的客户忠诚度正在迅速提升,移动电子商务的老客户回头率是电子商务的三至四倍。由此看来,电子商务转战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最重要的趋势。

虽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十分良好,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企业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直接造成了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相对滞后,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虽然清楚的认识移动互联时代势不可挡,但对如何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来提高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来提高公司的美誉度不是很了解;移动互联时代,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现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手机支付发展迅速。手机支付的“随时随地”和“个性化”服务以及良好的技术破平台等优势,足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购物、炒股、缴费、乘车等多种商业活动的需要。手机支付不仅能吸引。发展新用户,扩大用户基础、拓宽业务范围,增加用户黏性,并且还可提高客户的平均消费额,掌握用户移动通信消费外其他消费行为数据,同时联合不同的商家进行准确的营销,以提高用户消费额。

(2)、高端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推出,带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智能手机的影响,特别是平板电脑的应用,消费者通过电脑访问互联网的数量出现停滞,甚至缓慢下降的趋势。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给消费者带来了先进的手机应用系统,先进的应用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对手机网络的运用,同时也提高消费者对手机应用的广泛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用手机浏览电子商务网站并且进行购物。

(3)、个性化服务的建设,由于移动电子商务是透过手机进行交易的,因此,移动电子商务企业可提供给用户个性化的商务服务,用户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定制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和信息。如可根据手机追踪到的地点来随时更换送货地址等。

(4)、手机交易,随时随地。移动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便是客户与商家的交易,透过手机终端来完成。因此,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交易,大大提高了网购的便利性。

三.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

陈川, 朱孟金, 张海勤, 伍爵博, 段征宇几人发表在《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的论文——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其中有提到(2008-2009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及《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检测报告》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为1.5亿元;2009年为5.3亿元,同比增长248.7%;2010年持续增长,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370%。他们认为

虽然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国内移动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初期,信用缺失、移动支付体系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清晰等众多因素导致前期市场培育受到一定阻碍。随着3G时代到来及用户对手机网购的认知逐步提高,移动商务等增值业务将会越来越受到运营商、服务商、终端厂商等从业企业青睐,同行竞争、异域融合也将成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他们的观点我基本认同但也有几点不同的看法,首先就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信用问题为大家所关注是必然,没人人希望和没信用的人做生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的普遍应用,用户和商家的信用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实名制互联网也逐步完善。其次就是移动支付体系的不完善,随着淘宝旗下的支付宝腾讯旗下的财付通移动端的普及,各大银行的逐步完善,移动支付体系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再者我认为商业模式是不断尝试,不断试错,不断的探索才得出来的,就如淘宝,一开始马云也不知道如何赚钱,只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因此我认为商业模式的不清晰并对市场的培育造成了阻碍。

李安民,陈晓勤,陆音著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概论》从移动互联网的演进特征着手,通过对国内外供应商、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典型产品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解析了移动互联网的内涵,从不同维度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挖掘出产品市场驱动力,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和指出了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运营组织模式。此书在09年出版的,放在当时来看,内容还算新颖,所举的例子也都还比较有代表性,不过,移动互联网世界可谓瞬息万变,三年过去了,移动互联的盈利模式也都出现许多新的变化,移动互联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是受到大家的热捧,不过书中的一些盈利模式概述性的内容还是可以读一读的。梁莹在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第12期发表的文章《浅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认为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行业标准和市场机制需要逐渐完善作为崭新的商务活动模式,国内移动

电子商务产业才刚刚起步,没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和统一管理机构,而且市场机制 还不够规范和完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经济纠纷和法律问题。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仍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2).安全性有待提高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面临着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几个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终端窃取和假冒、无线网的窃听、重传交差异和设备的不安全等。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性问题主要有端到端策略、加密技术、防火墙、严格的用户鉴权、单一登入、无线PKI技术、授权和安全交易流程等策略。

(3).交易成本过高

一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二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三是力争关键技术革新;四是认准特有优势;五是强化企业服务模式。

梁莹是从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出发,结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了目前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并分析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她说的总体是正确的,但是太过于笼统,没有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而且我认为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是不断的实践才能走上正轨

四.总结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这个关键词也逐渐在出现在大家的眼中,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将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一大挑战。同时,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资费的下调、终端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及应用服务的改善等无不为手机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网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个性化的商务服务,让传统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看到了移动电子商务巨大的市场潜力。京东、淘宝、当当和等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说,移动电子商务的将是电子商务企业未来重点关注的一个新领域,那么企业们,又如何在这一新领域上趁着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西风,来分一杯羹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希望我的论文通过对我所在的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的发展状况,它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作为缩影,对移动互联时代下整个电子商务的变革进行简单的研究,最后提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重点需要变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林立鑫,龚慧华.浅谈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J].经营管理

者,2009(11).

[2] 张敏锋,颜展眉.3G时代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

策略[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3).

[3] 陈川,朱孟金,张海勤,伍爵博,段征宇.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2010 (3).

[4] 梁莹. 浅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4).

第5篇:电子书包文献综述

电子书包的应用现状研究

一、背景

1概念:电子书包即继承教学资源、教学系统、教学环境、硬件设备于一体的未来的教学形态。(对于电子书包概念的理解有多家之言,我们根据对文献的梳理和自己的认识,选取了一个认为最具能说明电子书包特点的说法。) 2来源: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并逐渐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电子产品的出现也因为其方便、快捷、适用性广泛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工具,电子书包也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二、现状

1特点:(1)低碳环保,便于携带

(2)具有网络、交互、多媒体等特性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功能:(1)学习终端的选择

这个终端即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电纸书、电子阅读器等“电脑设备”

(2)同终端相连接的功能完善的网络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搞笑的、丰富的数字资源

(3)具有大量的电子书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4)同时,电子书包还兼具阅读和批改作业等功能 3优势:(1)学生不必肩负十几斤的大书包,通过对纸质版的教材电子化处理,并将工具书、教辅书的电子版本放进电子书包即可实现学习与互动。

(2)丰富课堂呈现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电子书包能实现阅读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内容,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3)促进知识共享。借助于电子书包,全校的教师可以共享自己的资源,学生也可以获得教师发送的学习资源。

(4)通过经常对电子书包内的内容更新,还能帮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5)所以得同学能同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胜心。

三、应用:(1)深圳市龙岗区的数字教育应用项目中的五位英语教师是一线教师的优秀代表,率先投入教育信息换的试点热潮,在2013年开拓了英语课堂与电子书包新技术的融合。

(2)2013年春季,南京白云园小学4年级2班全体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开始使用的平板电脑和电子书包软件,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实验,考察在电子书包平台下进行创新学习的变化。

四、不足和展望

1不足:(1)学生接触电子书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对电子书包的依赖性。

(2)学生经常使用电子纸等功能,就慢慢淡漠了对汉字的书写,容易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

(3)由于电子书包的存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都停留在字面上,容易造成学生的沟通障碍。

(4)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对学生的视力造成影响。 2展望:虽然电子书包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必须乐观对待,提出一些推进电子书包的措施。

(1)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2) 加大相关硬件、软件的开发 (3) 教育管理部门的认识和推广

参考文献:有关电子书包发展现状及其推进措施的探析

刘红丽 四川师范大学

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和行为分析

郑娟

贺平 天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电子书包的知识构建学习—四年级小学生的写作分析

张义兵 孙俊梅 陈娟 吴声文 南京师范大学

电子书包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 贺平 郑娟 王济军 天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我国电子书包现状的分析研究 刘倩楠 陈伟杰 华东师范大学 电子书包在初中课堂叫学长应用探究 张彦彦 孙静 首都师范大学

第6篇:电子商务支撑环境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综述-支撑环境

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包括技术和人文社会两大方面,技术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平台与运行平台的层次与功能、基于Web的电子商务拥有系统及其建构技术等;人文社会方面的支持环境包括公共政策、法律法规、社会道德体系、信用体系等。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可能,网络技术是电子商务技术中处于最底层、最基础的技术。

1分类标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 (LAN)、广域网(WAN)和城域网(MAN)。其中现在人们最常用的因特就是广域网。而广域网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即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系统连接形式)可分为星形、总线型、环形、树形、网状、混合型。网形拓扑结构又最为广泛地被应用。

2. 协议

提取网络,就不能不说协议,网络协议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语义、语法和时序。常见的协议是TCP/IP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它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另外,为了减少协议设计和测试过程的复杂性,OSI参考模型按网络通信的功能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7个不同功能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N)、传输层(T)、会话层(S)、表示层(P)、应用层(A)。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而且每层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所有层次相互支持。除TCP/IP协议之外,常见的网络协议还有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UCP)、文件传输协议(F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3. 服务

Intenet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通信网络基础,有多种接入方式,也有许多服务器向访问者提供各样的服务。说到它的服务内容,几乎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WWW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即时通信、电子公告板……近年来,网上还出现了虚拟现实、网络游戏、软件出租、手机短信、远程教育、博客、播客等服务。可谓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能提供的服务也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

(二)关于电子商务系统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为实现商务活动这一特殊产品而对其涉及的相关技术设备进行整合而存在。一般情况下,电子商务系统在运行与开发阶段所需的支撑平台有所不同。

1. 运行阶段的支撑平台

此阶段的支撑平台由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计算机网络平台、系统硬件平台组成。网络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可伸缩的分布式服务体系,一般可包括网络基本服务、安全服务和基础性公共服务等基于开放标准的服务。

2. 开发阶段的支撑平台

此阶段的支撑平台由系统开发所需的硬件网络平台、软件平台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平台组成。 系统开发所需的软件平台包括:高性能的操作系统平台(如Microsoft Windows Server、UNIX、Linux等);Web服务器软件;应用程序服务工具;数据库系统;数据库连接工具;系统建模工具;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如C++、Java等)及这些语言相应的开发环境。

(三)基于Web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及其构建技术

第7篇: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这一具体产业领域的应用。旅游电子商务从诞生之初便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保持了同步性的特质, 为世界呈现了连续多年以350% 以上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的气魄。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了开始时新旧思想的碰撞到后来盲目发展的尴尬再到现在逐渐理智的探索, 使从事旅游电子商务的人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同时也坚定了人们发展好旅游电子商务的信念, 使其为满足旅游市场发展要求、顺应旅游战略创新趋势、探索新旅游业务模式作出更大贡献。 1 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1 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相关阐释

旅游学界对旅游电子商务概念已做出较为详尽的阐释。王欣( 2000 ) 认为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主体, 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 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6]杜鑫坤( 2005 ) 的阐释是, 旅游电子商务就是旅游业以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手段进行旅游系统中各个部门的运营与管理。[10]杨宏伟( 2006 ) 的说明更加具体, 他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旅游电子商务: 一是互联网上在线销售,即旅游网站即时在线为每一位旅游者提高专门的服务; 二是以整个旅游市场为基础的电子商务, 泛指 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商务活动。

1.2 旅游电子商务的特点

旅游电子商务集合了客户信息学、消费者心理学、商户心理学、计算机网络等多门学科, 展现和提升了“网络”和“旅游”的价值, 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户直接交流等特点。旅游产品的交付基本不需要物流环节,使得旅游电子商务摆脱了像电子商务在其他行业中对网下物流环节的依赖而可将其网上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随着网上第三方认证流程的完善, 旅游产品网上交易合同将发挥出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大的对预订行为的约束力。这种新的交易渠道提供的虚拟化交易因不需真实发生或可修正调整, 而为商 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提供了丰富选择。

1.3 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与旅游网站分类

1.3.1 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全球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都秉承了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络站点将自己的数据中心建立在数据服务器上, 把相关信息置放在网站主页上, 选择流行的浏览器作为主界面与消费者进行

1

网上交易, 实现网上制订线路与网上银行收付结算的统一的模式。

1.3.2 旅游网站的分类

现有的旅游网站主要分为第三方公共旅游服务平台、旅游中间商网站、旅游供应商直销网站、政府旅游机构等四类。也有学者将网站分为由旅游产品( 服务) 的直接供应商所建网站、旅游中介服务提供商所建网站、地方性旅游网站、旅游信息网站、政府背景类网站、门户网站六种, 并从服务功能角度将旅游网站内容划分成旅游信息的汇集、传播、检索和导航, 旅游产品的在线销售, 个性化定制服务三大块。 2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 旅游业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随着对旅游电子商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 人们越来越多地将重心转移到了如何将旅游电子商务因地制宜的问题上来。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更增加了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良好基础及迫切需求, 纷纷开始研究本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对浙江省及其重要旅游城市的研究成果较多。詹兆宗( 2005 ) 指出, 浙江拥有较好的旅游电

子商务发展环境, 并且其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新型旅游企业如网络旅行社开始出现, 再加上良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基础, 使这个经济大省也是旅游大省走在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前列。马林( 2005 ) 、陈硕( 2005 ) 则分别对宁波和杭州这两个城市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作出了总结。对于杭州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学者们认为, 虽然近几年来杭州在这方面做了各种尝试, 如杭州旅委的“三网一库”改造, 但总的来说不尽如人意。陈硕( 2005 ) 经过深入调查指出, 杭州的旅游预订在提供优惠、便捷服务上做得不够突出, 且网站之间缺乏资源共享机制, 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对于广州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林卫红( 2000 ) 认为虽然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但也高不出多少, 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还是非常微弱的。林中燕( 2005 ) 则客观分析了福建省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指出其旅游企业网站建设不够成熟、政府指导思路不够开阔。

2.2 旅游业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颁布后, 西部地区的旅游企业纷纷开始在网上寻找商机。一些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省市虽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网站, 但缺少能够迅速抢占网上旅游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现相关旅游企业强大的交互功能的专业性旅游网站。政府应以电子商务大发展为契机采取针对性措施, 克服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腾飞。

2

3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学界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大致从旅游电子商务的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外部环境角度看存在着如下问题: 网络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 旅游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足, 政府引导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政策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范不健全, 网上交流所需的信任机制还没建立起来, 电子支付观念及安全条件有待提高, 因旅游企业委托的网络中介公司对旅游企业服务不精通造成的网络预订系统设计不完备。从旅游电子商务自身发展角度看, 运营机制不完善、旅游价值链系统改革力度不够、行业网络化实施中整合资源不到位、缺乏良性互动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 过分强调技术, 忽视对盈利模式的深入研究,一味追求时尚、与传统产业脱节, 重复建设、内容匮乏也是众多旅游网站易犯的错误。 4 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应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具体地说, 一方面旅游企业在线上较快扩展其影响力, 并与此同时组建网站周边线下单位, 通过采取并购、合作、加盟、自办等手段发挥整体优势, 实现规模效应和收益递增。另一方面, 在保留传统经营长处的基础上, 运用高科技推出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张文( 2005 ) 通过对现存的几个较成功的旅游网站的深入剖析总结出两种具体的盈利模式: 电子商务渗入传统旅游业的“鼠标+ 水泥”模式及依托传统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水泥+ 鼠标”模式。以携程为代表的“鼠标+ 水泥”模式组建的旅游网站主要通过提供开放式合作平台吸纳大量合作伙伴, 以产品品种和定购数量的不断增加来获得更高利润。而以春秋为代表的采用“水泥+ 鼠标”模式的旅游网站则通过提升购买同一产品的客户数量来获得采购规模和较低的采购成本, 并得到较高的利润率和价格优势。 5 旅游电子商务中的新技术应用

在旅游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 一些新技术、新理念也在不断为这一方兴未艾的业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徐素宁( 2001 ) 介绍了具有“3I ”( immersion —— —沉浸、interaction —— —交互、imagi-nation —— —构想) 特征的能将远在万里的旅游景观动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于近十年以来获得迅速发展的新型电子商务营销网络—— —全球分销系统( GDS) , 李云霞( 2005 ) 认为, 如果将其在中国推广应用, 将有利于保护民族产业, 有利于国家对民航业的宏观调控并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吴海珍( 2005 ) 介绍了如何使用网络挖掘技术跟踪网站用户的浏览行为和单击行为,并指出网络挖掘技术与客户关系管理( CRM) 的结合必定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3

6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对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的研究侧重于政府作为和旅游企业自身发展两方面。周霓( 2005 ) 从政府作为角度指出政府应大力推动旅游网站建设, 引导传统旅游企业积极触网, 实现规范化、网络化和特色化经营。赵雪芹( 2005 ) 提出政府应尽快着手设立行业经营的保险与风险基金。林卫红( 2000 )则认为,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乃至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我们突破行政管辖局限、重组旅游市场结构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另外, 各地应由当地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建成、完善当地权威性旅游综合信息网, 从而为目的地的营销提供良好平台。杜鑫坤( 2005 ) 认为政府有责任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观念。吴海珍( 2005 ) 从旅游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提出, 只有创新旅游信息管理工作, 才有可能高效、准确地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发布在网上。对于具体的产品策略, 吴东( 2005 ) 提出,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网上订房系统数据库应与其上游饭店内部的客房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向前集成, 在不改变数据库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 以便及时掌握上游客房状态数据。马林( 2005 ) 也根据旅游电子商务的特性提出了新的“4P ”( Product —— —产品、Price —— —价格、Place —— —渠道、Promotion —— —促销) 策略。 7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 网络旅游新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有赖于众多要素的改善, 但网络旅游的旺盛生命力已开始体现。秦效宏( 2005 ) 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将形成如下发展趋势: 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个性化服务凸现, 规模化经营成为致胜根本, 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覃建雄( 2004 ) 认为未来将出现全新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如XtoX. 另外, 现在正应用于科研的网格技术将很快用于传媒、电子商务、娱乐等必将掀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浪潮。

第8篇: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具体应用,其发展一直与电子商务保持着同步性。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探索的空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坚定了人们顺应旅游战略创新趋势、探索新旅游业务模式的信念。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业;综述

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这一具体产业领域的应用。旅游电子商务从诞生之初便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保持了同步性的特质,为世界呈现了连续多年以350%以上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的气魄。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了开始时新旧思想的碰撞到后来盲目发展的尴尬再到现在逐渐理智的探索,使从事旅游电子商务的人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坚定了人们发展好旅游电子商务的信念,使其为满足旅游市场发展要求、顺应旅游战略创新趋势、探索新旅游业务模式作出更大贡献。 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相关阐释

旅游学界对旅游电子商务概念已做出较为详尽的阐释。王欣(2000)认为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杜鑫坤(2005)的阐释是,旅游电子商务就是旅游业以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手段进行旅游系统中各个部门的运营与管理。杨宏伟(2006)的说明更加具体,他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旅游电子商务:一是互联网上在线销售,即旅游网站即时在线为每一位旅游者提高专门的服务;二是以整个旅游市场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泛指一切与数字化处理有关的商务活动。

1.2旅游电子商务的特点

旅游电子商务集合了客户信息学、消费者心理学、商户心理学、计算机网络等多门学科,展现和提升了“网络”和“旅游”的价值,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户直接交流等特点。旅游产品的交付基本不需要物流环节,使得旅游电子商务摆脱了像电子商务在其他行业中对网下物流环节的依赖而可将其网上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随着网上第三方认证流程的完善,旅游产品网上交易合同将发挥出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大的对预订行为的约束力。这种新的交易渠道提供的虚拟化交易因不需真实发生或可修正调整,而为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提供了丰富选择。 1.3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与旅游网站分类 1.3.1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全球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都秉承了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络站点将自己的数据中心建立在数据服务器上,把相关信息置放在网站主页上,选择流行的浏览器作为主界面与消费者进行网上交易,实现网上制订线路与网上银行收付结算的统一的模式。 1.3.2旅游网站的分类

现有的旅游网站主要分为第三方公共旅游服务平台、旅游中间商网站、旅游供应商直销网站、政府旅游机构等四类。也有学者将网站分为由旅游产品(服务)的直接供应商所建网站、旅游中介服务提供商所建网站、地方性旅游网站、旅游信息网站、政府背景类网站、门户网站六种,并从服务功能角度将旅游网站内容划分成旅游信息的汇集、传播、检索和导航,旅游产品的在线销售,个性化定制服务三大块。 2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旅游业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对旅游电子商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人们越来越多地将重心转移到了如何将旅游电子商务因地制宜的问题上来。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更增加了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良好基础及迫切需求,纷纷开始研究本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对浙江省及其重要旅游城市的研究成果较多。詹兆宗(2005)指出,浙江拥有较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并且其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新型旅游企业如网络旅行社开始出现,再加上良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基础,使这个经济大省也是旅游大省走在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前列。马林(2005)、陈硕(2005)则分别对宁波和杭州这两个城市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作出了总结。对于杭州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学者们认为,虽然近几年来杭州在这方面做了各种尝试,如杭州旅委的“三网一库”改造,但总的来说不尽如人意。陈硕(2005)经过深入调查指出,杭州的旅游预订在提供优惠、便捷服务上做得不够突出,且网站之间缺乏资源共享机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对于广州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林卫红(2000)认为虽然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也高不出多少,电子商务对旅游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还是非常微弱的。林中燕(2005)则客观分析了福建省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指出其旅游企业网站建设不够成熟、政府指导思路不够开阔。 2.2旅游业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颁布后,西部地区的旅游企业纷纷开始在网上寻找商机。一些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省市虽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性网站,但缺少能够迅速抢占网上旅游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现相关旅游企业强大的交互功能的专业性旅游网站。政府应以电子商务大发展为契机采取针对性措施,克服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腾飞。

3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学界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大致从旅游电子商务的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外部环境角度看存在着如下问题:网络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旅游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足,政府引导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范不健全,网上交流所需的信任机制还没建立起来,电子支付观念及安全条件有待提高,因旅游企业委托的网络中介公司对旅游企业服务不精通造成的网络预订系统设计不完备。从旅游电子商务自身发展角度看,运营机制不完善、旅游价值链系统改革力度不够、行业网络化实施中整合资源不到位、缺乏良性互动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过分强调技术,忽视对盈利模式的深入研究,一味追求时尚、与传统产业脱节,重复建设、内容匮乏也是众多旅游网站易犯的错误。 4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应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具体地说,一方面旅游企业在线上较快扩展其影响力,并与此同时组建网站周边线下单位,通过采取并购、合作、加盟、自办等手段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规模效应和收益递增。另一方面,在保留传统经营长处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推出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张文(2005)通过对现存的几个较成功的旅游网站的深入剖析总结出两种具体的盈利模式:电子商务渗入传统旅游业的“鼠标+水泥”模式及依托传统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水泥+鼠标”模式。以携程为代表的“鼠标+水泥”模式组建的旅游网站主要通过提供开放式合作平台吸纳大量合作伙伴,以产品品种和定购数量的不断增加来获得更高利润。而以春秋为代表的采用“水泥+鼠标”模式的旅游网站则通过提升购买同一产品的客户数量来获得采购规模和较低的采购成本,并得到较高的利润率和价格优势。

5旅游电子商务中的新技术应用

在旅游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新技术、新理念也在不断为这一方兴未艾的业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徐素宁(2001)介绍了具有“3I”(imm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imagi-nation———构想)特征的能将远在万里的旅游景观动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于近十年以来获得迅速发展的新型电子商务营销网络———全球分销系统(GDS),李云霞(2005)认为,如果将其在中国推广应用,将有利于保护民族产业,有利于国家对民航业的宏观调控并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吴海珍(2005)介绍了如何使用网络挖掘技术跟踪网站用户的浏览行为和单击行为,并指出网络挖掘技术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结合必定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6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对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的研究侧重于政府作为和旅游企业自身发展两方面。周霓(2005)从政府作为角度指出政府应大力推动旅游网站建设,引导传统旅游企业积极触网,实现规范化、网络化和特色化经营。赵雪芹(2005)提出政府应尽快着手设立行业经营的保险与风险基金。林卫红(2000)则认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乃至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突破行政管辖局限、重组旅游市场结构与企业的组织架构。另外,各地应由当地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建成、完善当地权威性旅游综合信息网,从而为目的地的营销提供良好平台。杜鑫坤(2005)认为政府有责任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观念。吴海珍(2005)从旅游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只有创新旅游信息管理工作,才有可能高效、准确地采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发布在网上。对于具体的产品策略,吴东(2005)提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网上订房系统数据库应与其上游饭店内部的客房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向前集成,在不改变数据库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以便及时掌握上游客房状态数据。马林(2005)也根据旅游电子商务的特性提出了新的“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策略。

7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网络旅游新时代的真正到来还有赖于众多要素的改善,但网络旅游的旺盛生命力已开始体现。秦效宏(2005)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将形成如下发展趋势: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个性化服务凸现,规模化经营成为致胜根本,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覃建雄(2004)认为未来将出现全新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如XtoX.另外,现在正应用于科研的网格技术将很快用于传媒、电子商务、娱乐等必将掀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浪潮。 参考文献: [1]张琳,等.旅游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交流与组织———中美比较的启示[J].情报杂志,2005,24(1):125-127. [2]于干千,等.旅游电子商务信任途径的构建[J].经济问题分析,2005,(11):118-121. [3]陈锋仪,等.网络时代的旅游业[J].西安外国语学报,2001,9(2):98-99. [4]谌亚民.旅游电子商务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J].武汉工业学业学报,2000,(3):33-34. [5]张文.论旅游电子商务市场现状与发展方向[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5):27-29,34. [6]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J].社会科学家,2000,(3):30-32. [7]吴东,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9):10-11. [8]徐素宁,等.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3):92-96. [9]李舟.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新论[J].商业研究,2005,(17):181-185. [10]杜鑫坤.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5,(11A):17-17,23. [11]李运东.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长江航运集团的机遇[J].水运技术,2000,20(9):7-9,23. [12]刘桂芳,等.以旅游电子商务促进西部旅游业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232-234. [13]杨平波.对旅游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探讨[J].江苏商论,2005,(9):64-65. [14]贾滨.发展新疆旅游电子商务的对策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1):10-11. [15]林中燕,等.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05,(9):52-53.

第9篇:有关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文献综述(本站推荐)

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中介作为一种工具已被引入了生产、交换和消费中,人类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是完成电子商务完整交易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实现整个交易过程的最终保证。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面临的配送问题,具体列举了当前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策略和观点。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中心 问题

对策伴随着21世纪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迅速蔓延,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和基础,更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所在。伴随着整个物流过程的配送活动,是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而物流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配送中心系统能否良好地运行

一、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概念

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 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 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本质区别, 就在于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商品、货币和服务交易, 目的在于减少信息社会的商业中间环节, 缩短周期, 降低成本, 提高经营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 使企业有效地参与竞争。与传统商务方式相比, 电子商务具有高效性、方便性、安全性、集成性、快捷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1.2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的概念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是指, 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 针对社会需求, 严格地、守信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 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 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 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这一新型物流配送能使商品流通较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合理化, 使货畅其流, 物尽其用, 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又刺激了社会需求, 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 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物流配送的冲击和影响

1.

1、给传统的物流配送观念带来了深刻的革命。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的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放大了。这样的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1.2、网络对物流配送的实施控制代替了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程序。一个先进系统的使用,会给一个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受人为因素影响和时间影响很大。网络的应用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新型的物流配送的业务流程都由网络系统连接。当系统的任何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可以拟定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这一切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

1.3、物流配送的持续时间在网络环境下会大大缩短,对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比较长,但这个时间随着网络系统的介入会变得越来越短,任何一个有关配送的信息和资源都会通过网络管理在几秒钟内传到有关环节。

1.

4、网络系统的介入,简化了物流配送过程。传统物流配送整个环节极为烦琐,在网络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里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过程:在网络支持下的成组技术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更加淋漓尽致地被使用,物流配送周期会缩短,其组织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计算机系统管理可以使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容易;网络上的营业推广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得更有效率、费用更低;可以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物流配送业的普及和发展,行业竞争的范围和残酷性大大增加,信息的掌握、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其易得性,使得用传统的方法获得超额利润的时间和数量会越来越少;网络的介入,使人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我实现的需求成为多数员工的工作动力。在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中,大量的人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人是机器、数字和报表的奴隶,劳动的辛苦是普遍存在的。在网络化管理的新型物流配送企业,这些机械的工作都会交给计算机和网络,而留给人们的是能够给人以激励、挑战的工作。人类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综上所述,推行信息化配送制,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业是我国发展和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势在必行。

二、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的地位和特征

2.1 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地位

电子商务的主体是商务, 商务的核心是商品交易, 这必然涉及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货币的支付, 相关信息的传递, 商品实体的转移。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这四部分都与传统情况不同。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 信息交换) 、商流( 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和资金流的问题, 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 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 物流) 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 作为整个交易的最后一个过程, 物流配送执行结果的好坏将对电子商务交易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整个电子商务过程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物流的实现,整个商务过程就等于失败。

2.2 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特征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 对整个物流和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 按照用户订货要求, 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 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信息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 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配送发运的现代化水平。②现代化。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配送使用条码、语音、射频、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自动跟踪等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 提高配送的反应速度, 缩短配送时间, 为销售提供服务。③自动化。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中的运送规格标准、仓储货、货箱排列装卸、搬运等均按照自动化标准作业, 并按照最佳配送路线配送商品。④社会化。很多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往往是某企业为给本企业或本系统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建立起来的, 有些物流配送中心虽然也有为社会服务的, 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电子商务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打破以前物流配送的各项功能分别从属于社会各单位、各部门, 条块分割, 导致物流配送功能弱化, 系统不完整等局面, 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加快了物流配送活动的社会化进程。⑤合理化。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 将物流配送各个环节合理地相互衔接, 相互适应, 形成最佳的结构、流程和运行机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各环节的效率, 又能使物流配送整体的效率充分发挥, 实现了物流配送的合理化。在电子商务下, 物流配送合理化是物流配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特征。⑥虚拟性。基于

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特征, 企业可以在网络上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活动进行现实虚拟, 生成各种环境, 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等, 使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配送活动的图像, 而且还可以进行配送的操作演示,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使企业有效地对配送活动进行实时监控, 保证配送环节的合理衔接, 提高配送效率。这一特征是传统物流配送无法比拟的。

三、当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3.1配送成本偏高

电子商务企业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物流成本太高, 成为制约企业开展物流配送服务的主要原因。尽管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相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 并没有自己独立的配送体系和仓库, 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流综合成本最小化的问题。

3.2 商品仓储费用高

尽管电子商务免除了店面成本,但是商品的仓储费用仍然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相比较电子商务其它方面的资金投入,商品仓储的费用支出显得有点无可奈何。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想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更新和市场开发上,而把商品仓储等传统业务交由其它公司去完成;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仓储业的发展跟不上步伐,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从而使得电子商务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与物力去开拓本身并不内行的仓储业务,增加电子商务商品的成本。

3.3配送渠道不完善

现在电子商务企业对商品的配送渠道主要有:①自己建立配送网络,组建配送队伍,独立完成配送业务。但是建立一个社会化的配送网络投资相当巨大,如果每个公司都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整个配送网络,不仅很困难,而且没有规模效应,可能得不偿失。②电子商务企业与其它的配送公司签订配送协议,交给他人完成配送业务。由于电子商务企业与这些独立的配送公司在信息沟通上、账务交易上、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配送操作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的脱节,出现配送不及时,给客户送错货,忘记送货或者无法送货等让商家与客户皆不满意的现象。③ 采取网上购物,网下就近商店付款取货的形式。这种形式,增加了商店的店面成本,而且不能实现“送货到家”,由此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和本质内涵,因而得不到推广。

3.4客户服务无差异

一般商品和关键商品、一般客户和关键客户均不区分对待, 无法做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 而且还打击了关键客户的积极性, 使关键客户毫无优越感而言。这种无差异的服务方式使得物流配送失去了本该有的战略意义。

3.5信息化程度低

电子商务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但是物流配送体系的信息化却远远落后, 许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实现网上作业, 他们的信息主要还是依赖纸质的书面材料, 信息相对滞后、失真, 大大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也影响了物流配送企业的形象, 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3.6政府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特别是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认为物流就是运输,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货运、存储等层面上。因此,人们在对电子商务重视的同时,却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限制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的发挥。

3.7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

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技术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和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配送中心的管理、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也都亟需解决,加之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也不健全,严重影响物流配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9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国的在物流方面的起步较晚,所以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物流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3.10与物流配送相关的制度、政策法规及物流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任何经济活动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来制约和引导, 在我国,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法律制度方面还几乎空白, 在这种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之下, 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也形成物流设施不合理的布局状态, 同时降低了物流系统运作的效率。

四、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发展策略 4.1建立电子商务下的新型配送中心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流通模式和运作结构,其管理水平要求其达到科学和现代化。通过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确保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从而保障相关企业和用户整体效益的实现。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必须配备数量合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组织能力、结构合理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以确保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高效运转。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广泛搜集信息,及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科学的决策模型,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采用现代化的配送设施和配送网络,将会逐渐形成社会化大流通的格局

4.2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

物流企业要投资于现代网络技术,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效的顾客反应(ECR)等的应用,使物流配送朝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增强与电子商务的衔接,使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畅通无阻。

4.3正确地选择物流配送模式, 以改善配送效果、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益 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实践中, 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为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 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 一是建立自己的配送渠道和设施, 依靠自己的能力搞配送; 二是委托专业物流配送机构完成商品配送; 三是与百货商店、连锁店、邮政快递等原有配送网络搞联合、协作, 共同完成物流配送。第一种方式适合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 但这种方式不宜作为国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三种方式将电子商务配送与传统物流一体化, 有利于集中使用物流资源, 优化物流配送网络, 应提倡和鼓励。此种方式可进一步向供应链管理发展, 但应解决传统企业信息化程度低、配送渠道和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笔者认为第二种方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可进一步向独立第三方物流发展, 但应解决好目前矛盾比较集中的商品配送价格等问题。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力量比较雄厚, 地里位置比较好, 有一定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 有遍布全国的物流渠道和物流网络, 适应性强, 能根据客观经济需要, 转变思想提高物流水平, 完成物流配送各项任务。所以选择该模式, 可以实现高效率、高收益的物流配送 4.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 首先, 应加强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道路建设、仓库建筑、场站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于物流配送的计算机网络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其次, 建立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以有效弥补交通等其他条件的不足, 优化配送流程, 选择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或路径实现配送, 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

4.6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关系

电子商务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求最优的物流配送方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客户的信赖,建立良好的供应链关系。供应链连接着上、下游企业,其最终任务就是支持物流从原始供应商,经过多个生产、运输环节到达最终顾客。良好的供应链关系可以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库存量、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增加物流服务水平。Amazon公司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与全球各地的出版商建立紧密的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订购并获得所需的书本,正是得益于良好的供应链关系。

4.7组建物流联盟

对于供应链中其他成员,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拥有完整流通渠道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比ISP、ICP 或因特网站更加方便。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普遍比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先进,这些制造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对这些企业来讲,比投资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资源的合理规划。而批发商和零售商应该比制造商更具有组织物流的优势,因为它们的主业就是流通。另外,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物流网络上的优势,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其业务沿着主营业务向供应链上游或下游延伸,第三方物流企业转而进入网上购物的经营,有着相当的经营优势。因此,组建物流联盟最合理发挥生产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自身优势的一条捷径,在生产企业已有的物流设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物

4.7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从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组织各部门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业创造条件。其次政府要确立物流业发展的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建立科学分布的物流基础设施,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加强在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方面的投资建设,从而保障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顺畅,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

4.8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径主要有自建、改建、联建和代建四种,目前企业普遍采用联建和代建两种,不过联建企业可以利用原有的储存运输设备,减少投资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代建物流中心又称为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委托供应商或配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行方式,从而企业可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上,求得节约和高效。

4.9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技术人才 在培养物流高素质人才方面,首先在政府教育部门要引起重视,着重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层次互补的人才培训体系。其次加快高校的物流教育工程,政府教育部门应该鼓励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各种形式推动物流人才的培养,最后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开办物流职业教育或培训班等。此外,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还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并加紧建立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这两点也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网上交易, 都必须涉及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等这几种基本“流”, 而作为整个交易的最后一个过程, 物流和配送执行结果的好坏将对电子交易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结合具体实际, 建立和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加快实现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 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伟 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分析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08) 2. 张薇 浅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物流技术 2008(06) 3. 刘红红 浅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商场现代化 2008(09) 4. 眭素芳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 5. 林海华 林海英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探讨 物流科技 2010(03) 6. 谭思琪 洪节华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研究 科技信息 2008(12)

7. 于洪杰 构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8. 张志强 浅谈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科技信息 2009(04)

9. 李 昀 浅析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 2009(09)

上一篇:高一6选3选课走班方案下一篇:广告学复习资料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