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维修管理

2022-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设备的维修管理

大型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演变及相应的维修模式

【摘要】现代设备维修的技术在日益变得复杂,受到的影响来自各个因素,各个企业在设备管理维修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体系。工业的发展慢慢的经历了从手工业直至电气化、机械化及电子化的发展,科技在进步,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在提升,维修管理的模式也不断变化。文章介绍了设备维修管理的演变及相应的维修模式。

【关键词】大型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维修模式

当今世界,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尤其工业发达国家,无不重视企业管理。有人说,技术和管理是发展经济的两个轮子,足见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同其它管理,如生产管理、计划管理等相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它的管理对象是设备。为了搞好设备管理就要研究设备,研究科学技术对设备的影响,以及设备管理中的特殊问题。设备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根据设备生命周期而进行的活动。设备管理时,在设备产生以前叫做规划管理也叫前期管理;之后的阶段叫做后期管理。设备的规划管理关系到设备是否有缺陷;设备的使用管理关系到设备的是否有劲的问题。企业的设备维修具有非常的重要性。

1、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演变

工业的发展慢慢的经历了从手工业直至电气化、机械化及电子化的发展,科技在进步,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在提升,维修管理的模式也不断变化。从设备管理的演变来看,是有规律的。主要有以下基本方式:

1.1事后的维修

就是说设备已经发生故障后的非计划性的维修。在18世纪1760年工业革命工业化的生产以后,长期以来,设备的维修都是事后维修为主。这种维修方式比较原始,通常是操作人员也做维修,是凭经验进行的,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也叫做“兼修”。特点是设备简单,科技水平低,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设备的管理意识比较弱。当今社会设备管理的要求中,事后的维修仍然存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非重点的设备,有多余配置的设备以及从经营上用其他方式不经济的设备,;另一种是突发事故不得不用此方式。

1.2预防维修

从19世纪后开始,重工业的系统慢慢形成,工业发展为流水线的生产,逐步的实现了机械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科技飞速发展,设备慢慢的实现了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管理也在推行预防维修的管理方式。操作和维修有了分工,进入了“专修”的阶段。我国的设备预防维修中,分为:

(l)有计划的预维修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民族工业落后,设备的维修管理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建国后,我国开始学习前苏联计划预防维修的模式,规定设备的修理周期,并且按照计划的周期表进行设备维修。严格地讲,设备自出厂起,维修的周期就已经定了。这是有时间规定的维修,是强制的维修。这种维修模式下,国有企业保持了非常庞大的维修团队各个分厂配备,一个国企容量虽然不大,但是职工上千人很正常,造成了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更重要的是,运用这类维修的方法充分的暴露了大量的过维修的现象,费用高并且综合的效率低。同时,也没有完全避免欠维修。

(2)全员的设备维修

预防维修的形式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日本引进后,借鉴了英国的综合工程学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成为全员的设备维修。全员的设备维修就是以点检为基本的维修。制定非常严格的点检过程,根据点检设备发现问题,同时很快编制检修的计划,适时的对设备维修。这样的维修方式,防止了设备的过维修以及欠维修。通过国内的部分企业的实践,认为此维修模式是适合的,适合我国国情。这种维修模式要求:较高的设备制造质量,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企业的多专业综合,实施企业内部的系统专业管理。

1.3预知的维修

从20世纪50年代起,第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生产走向集约化,发展为高参数大容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及信息化,并向智能化的大系统和控制的自动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并向微型、巨型、智能化网络的方向发展,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损失及影响会很重大,设备状态的检修应运而生。状态检修也就预知维修是以设备的状态为基础进行维修。这种维修的方式要有很多种管理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需要可靠监测以及诊断的技术作为后盾。设备的管理也向着专业化、社会化甚至国际化发展,并且出现了操作人员参与到维修中的趋势。这种维修的模式要求:设备要在设计时广泛的采用自动的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在线的监测。维修时利用高级的诊断技术,進行离线的监测,依照状态监测及技术诊断所提供的参数判断是否异常,来预知设备是否有故障,抢在故障发生之前维修。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维修形式。然而,状态的监测以及设备的诊断,需要投人的费用很大,通常会用在关键的设备、重点的部位。需要指出:全员设备的维修同预知的维修是一脉相承的,点检能够确定运行过程中设备的情况,点检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修也可以认为是在进行状态检修。在性质上两者十分接近,只是对状态的把握程度有区别,同时后者有着更加准确的手段进行检测,对设备的状态确定有更多的把握。所以,许多学者认为点检定修是状态检修的初级。

1.4社会大系统设备维修

是指基于设备一生的管理理念作为基础的,跳出了企业内部的专业的维修圈子,把研究设备技术的开发研究、制造设计、调试安装、维修使用、更新改造以及报废整个寿命的过程维修管理作为重点。把设备安装过程、使用过程、维修过程、生产过程、社会支援的过程、更新废弃的过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新的社会的大系统的维修体系。过去基本上可以做到技术及备件能够依靠本系统自身能够解决,21世纪以后,特别是有了国际化的先进的设备后,只靠企业的自身的维修体系,难以继续的维持发展设备的先进水平,朝着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去发展,同时也是不经济的。社会的大系统维修便成为了维修管理的改革方向,也是维修市场化的目标。

1.5维修预防

是指设备的设计及制造的阶段就开始认真的改进它的可靠性以及维修性,从设计和制造的方面提高质量,根本上防止事故及故障的发生,也叫做无维修的设计。应用这类的设备,维修的概率近似于零。应用维修预防,其设备的可靠性会特别高,同时费用也会特别的高。现在,用在航天设备上比较多。在其他国有企业的设备中,也有一部分用在先进设备或关键部位、重要控制设备以及关键设备上。建国以后,我国的工业的到飞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建成了许多大容量、高自动化、高参数的企业,综合的效率在提高。然而总体来看,设备的维修管理许多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特别是老的企业,仍然需要进行维修的体制改革。新建的或者引进国外设备的企业,已经实施或者正在进行预防维修体系的建立。

2、设备维修模式

2.1日常维护

在某些行业也称其为例行维护。日常维护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清洁、固件润滑、安检松动件、确保各个零部件的完好。日常的维护是最基本的维护,也是保养的基础环节,其维护的方向以及维护的种类,都要根据不同设备的各个特点进行不同的规定。在考虑其设备工艺的生产、复杂的结构成、固件的规模的大小以及结构的复杂程等具体备件的各自特点的同时,还要深刻注意到不同的工厂对同一种部件的维修方式的不同、维修的行为习惯的不同。

在设备的科学管理中,专业的对其设备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设备的维修管理应该是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对较大的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起专业化的维修管理体系就更加重要。专业化的维修是要在日常维修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加持续努力的维修管理,做到设备更加专业化的、高效化的维护。由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专业的检测,将检测的结果进行专家分析,以专家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剖析,不要遗漏任何的不该失误的遗漏点,确保维修的切入点的正确以及维修的方式方法是否是科学合理的,找到该设备修护最好的切入点,进而更好的完成设备的检修任务和目的。

2.2运修合一

建立健全的维修体系,是要将企业的维修工人进行良好的专业性的培训,将维修保护的实施的主流力量转向设备的操控人员,使设备的操作工的设备操作环节、维护设备的保养环节以及日常的行为规范都要进行时时刻刻的检查与监督。在此基础上,使操作与维修两者进行良好的衔接,做到操作与维修的一体化发展,确保设备的维护做到最好的管理模式,并且能够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此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设备出现故障处理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2.3社会协力维修

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往往还不能够十足的满足一些重大的设备的维护,因此使社会的力量良好的介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利用社会的良好的资源环境,更大的社会背景,结合有实力的部门将设备的维修做到最好。另外利用社会的力量,使设备的维护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减轻企业自身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是的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也能够借助社会群体的力量,使维修的期限大大减少,使其更快的进行再次运转。随着设备供应商售后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专业维修队伍的快速成长,一些大型企业按照全员设备管理的要求,对设备维修采用运修合一和专业状态监测的方式,确定设备的最佳维修时点,通过社会协力进行设备维修。既保证了维修质量,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结语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備水平的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线的设备组成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探讨设备维修管理方式及相应维修模式是企业设备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除国家强制推行的特种设备周期检测维护外,一般而言,在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中,以全员设备管理为基础,实行运修合一辅助以专业状态检测为保障推行社会协力进行设备维修的方式对企业设备维修来说,可以收到人员少速度快费用低质量好的效果,对大型企业的生产线是保证其以低故障率进行高效生产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艳萍.企业设备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2):58-61.

[2]张志彬,岑德宏.冶金机械企业设备维修管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6(z1):103-106.

[3]韩勇.浅析企业设备维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

[4]郭红武,李军.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方法研究与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111-112.

[5]张宏伟.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24):112.

作者:宋功平

第2篇: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保障铁路网的完好通畅以及机车车辆的良好可靠性是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基础。由于铁路机械设备是铁路运输生产中重要的辅助生产设备,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基于此,本文则主要就铁路设备的管理维修重要性及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加以探究,最后找出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优化对策,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引言

对资产进行合理优化以及充分将设备效能加以发挥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些都已经成了对铁路机械动力设备进行管理的重要课题。铁路作为是国家支柱性的产业,对其它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铁路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维护占据着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所以加强对铁路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重要性及主要问题分析

1.1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的铁路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铁路机械设备的种类也比较多,从近些年根据相关的规定能够看到,为能够有效的将铁路行业的政企得以分离,并将相关机械设备资产加强管理,以此来实现国有资产经营效益提升的目的,铁路企业就要对技术进步促进经营和预防为主的机械设备管理方针能够认真贯彻[1]。要能够将机械设备的内部调剂及市场处置紧密结合,以及将维护保养和针对性的检修得到有机结合,在实际的管理内涵上要能实现技术以及实物型管理向着经济价值的管理进行转变,以及纯技术管理向着效益管理的方向进行转变,对机械设备资产运用的效益得以重视,这样才能将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效率最大化提升。

1.2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主要问题

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过程中还存有诸多的问题,在设备管理的弱化问题愈来愈突出,在生产经营和安全问题得到了充分重视,但在设备的管理重视度上没有充分体现。再有就是缺乏专业的专项管理人才,对铁路机械设备重运用而轻管理,在管理技术水平方面还是依靠着以往的经验。而在机械设备的基础档案的记录上也较为缺乏,以及资料管理的混乱等,这样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得不到落实。

另外就是机械设备资产在实际的利用率方面相对较低,存在着限制浪费的现象,在铁路装备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下,机械设备的加工性能也相应得到了提升,一些设备由于技术问题被逐步的淘汰。而在铁路机车车辆以及线路维修使用零部件的生产化程度的加强,对部件维修的工作量也相应的减少,一些设备有的在每月使用的不足一次,这样就出现了设备的限制,造成了资产而对浪费问题出现。

再有就是机械设备的资产重复配置以及资产存量相对较大,在布局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状况,还有就是机械设备的资产专用性相对比较强,调剂处置存有很大的困难,部分的特种设备例如锅炉以及起重机等,这些都需要有严格的规定,而铁路企业则不具备相应资质,所以在调剂方卖面有着很大的困境[2]。而在机械设备的检测方面没有合理化实施,尤其是对需要更新的设备,没有安排专人进行定期检测,这样就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2.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问题成因及优化策略

2.1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问题成因分析

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问题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对有偿使用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建立,以及唯有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对设备单位加以制约所造成的设备闲置,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成因。另外铁路企业的内部也比较缺乏科学完善的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生产利润考核,再者就是投资计划和生产效益相脱节,这样也就造成了设备布局的不合理。对铁路机械设备管理定位的失当也比较缺乏统一有效管理,这样就使得机械管理的工作得不到效率的提升。

2.2铁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铁路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要能够从机械设备的购置关着手,铁路机械设备的最为主要的特征就是将设备的服役寿命作为是系统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对其进行前期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对机械设备规划布局等采取的行动,这也对企业的创造效益大小起着重要决定作用,所以要能在设备投资时,进行综合性的对企业设备的实际保有情况进行考虑,将机械设备的购置要能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3]。

第二,要对铁路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主要是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从具体的实施措施上来看就要能够实行专业化的集中式管理。在这一管理模式下,铁道部就对间接的管理得到了突破,从而对机械设备进行直接的管理经营,对铁路局的管理权力有了削弱,从而使得铁道部集中管理力度有了强化,这样就比较有利于统一管理,从而促进了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的各方面水平提升。

第三,对铁路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测工作要能得以完善,由于特种设备有着较大的危险性,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这就要进行对其定期或者是巡回检测检验,在故障的维修方式上要能合理化的选择。有的是偶发性的随机故障,有的则是磨损性的规律性故障,所以针对不同的故障要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另外就是要将认识进行提高,也要能对强制保养的原则进行明确,开展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教育,从而使得各级的领导以及设备管理者对机械设备的完整性充分重视。

第四,对铁路机械设备的保养技术管理要进一步得到加强,并要能够及时的维护和强化技术管理思想,要能进行精心的修理以及保障设备能及时的修复。并且要能够在设备维修的工作当中配备技术水平高以及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将预防性和针对性得以突出,同时也要能对设备生产厂家的联系沟通得到重视,将设备的保养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体现出来[4]。

第五,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后期管理费用进行积极优化,设备使用阶段考虑设备的经济性,结合设备的安装及试运行以及使用维修更新的特点等,将故障得以及时的排除。对设备的更新也要能结合生产布局进行及时调整,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来对运行的成本得以降低,从而有效将设备的使用效率得以提升[5]。对机械设备的资产运用效率要能努力提升,积极的将机械设备的资产效率充分发挥,这也对铁路企业努力提升机械设备利用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就是要能够采取集约化的经营管理,集中精良设备并对高技术人员加以选取,将机械设备的维修也以集约化的形式进行体现,从而最大化的减少不必要浪费。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铁路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的措施实施还是要和实际相结合,安全生产是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所以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就是关键的举措,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完善才能夠真正保障铁路设备的健康长久发展。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单炳云.试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J].管理观察.2014(15)

[2]宋晶晶.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浅析[J].硅谷.2014(05)

[3]邬志强.化工机械设备维修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1)

[4]邬志强.化工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

[5]王婧,张素.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科技传播.2012(24)

作者简介:

姓名:孙志勇,专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学历:专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措施,单位:中铁十九局六公司张呼运架分部

作者:孙志勇

第3篇: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探析

摘要:地铁运行中机电设备起着重要作用,一旦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直接影响到整个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分析地铁机电设备常见问题,给出针对性的维修管理措施。

关键词: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措施

1、地铁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现状

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其相关的维修管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异,但我国的地铁建设项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不断累积经验开始不断增加。相关单位在地铁的建设中应对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维护,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科学的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发生故障时进行维修,另一种则是进行一般性维护。这两种维修方式都存在缺陷和问题,同时还导致维修工作量的增加并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此外,上述两种维修技术的应用还导致了维修成本提高以及备件更换不当等问题出现。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快地铁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的模式的改进,同时使用现代化理论和手段来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2、地铁机电设备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维修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地铁公司对车站机电设备维护管理采用逐层管理的方式,即总部维修中心—分部车站机电部门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其实地铁机电设备保养过程中还会涉及到监控中心、车站控制室等部门,由于部分地铁公司所建立的维修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同时地铁机电设备维修工作所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因此各部门之间有可能出现协调不及时、推卸责任、信息传递错误等诸多问题,导致维修人员在进行机电设备检修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跨级、无效维修等现象。

2.2 管理模式缺乏规范性

由于地铁公司总部维修中心和分部车站机电部门管理人员并没有针对维修人员制定约束性、规范性的管理模式,因此导致部分维修人员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虽然地铁公司制定了惩罚制度,但是考核成绩过于形式化,相关制度编订内容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造成检修人员工作不积极。

2.3 维修管理严重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部分地铁公司为了保证地铁机电设备可以安全、稳定运行,将按照专业性对机电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工作进行划分,并对其进行细化管理,造成了一台机电设备有一名专业性的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浪费投入的经济成本。另外,不同设备均是有不同专业性维修人员负责,由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维修质量,在此过程中却明显存在一个弊端问题,机电设备得不到有效的总结,一直呈现出被动管理的模式,欠缺前期预防管理内容。

3、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对策

3.1 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原则

地铁建设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要,同时地铁作为重要城市交通轨道系统,其机电设备的有效管理和维护充分完善了交通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和体系。其还在保障人口安全流动、改善服务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地铁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应以相关原则为基础来强调维修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具体包括整体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地铁运行中的气机电设备具有独立性和聯合性的特征,其在独立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合理地与其他机电设备形成配合,并以此构成为一个安全有序运行的地铁运营系统。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时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修工作的全面性以及覆盖性。2)安全性原则。作为地铁重要组成部分的机电设备,在其检修维护工作中可能会存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地铁维修人员必须充分遵循安全性原则,以确保检修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保障地铁安全稳定运行。

3.2 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

预防性维修管理理论通过对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条件和设备易腐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来规划小范围的维修区域,改变传统的周期循环检修方式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维修工作在设备运行中的应用,可以说预防性维修管理理论相对于其他的地铁维修管理理论来说科学性较强。文章在此基础上根据地铁的运行需要将预防性维修理论引入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的维修中,通过预防性维修理论的运用有效减少地铁运行中的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范围及工作量,同时保障了人们乘坐地铁出行的安全性。现代地铁運营管理者应该以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运行环境以及预防性维修理论为基础,来制定预防性维护内容来完善预防体系,以科学合理地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3.3 建立维修数据库

当前阶段的地铁机电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凭借这计算机信息数据库技术可以对地铁机电设备实际维修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地铁运行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预防性维修管理的效率。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护管理部门应设立一个以地铁实际运行信息为基础的数据库,通过此种形式对地铁实际运行信息进行分类和归档的同时将其作为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以及备件更换情况的依据,并未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的未来提供发展方向。

结语

总之,地铁机电设备维修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安装部门和维修部门,就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通过科学的管理能够更好的统筹这些部门之间的协作,统一的管理将会为地铁机电设备及维修的质量带来全面的提升,促进地铁自身更加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王东.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9(22):130-131.

[2]文龙.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07):147.

[3]刘嘉.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析[J].民营科技,2013(07):93.

作者简介:王晓东,男,汉,河北省张家口,研究方向:轨道交通机械设备方向工作

作者:王晓东

第4篇:设备设施的管理及维修维护

1.0目的

保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公共设备设施(含机电、消防、清洁及保安等),满足服务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范围内各分公司管理部设备设施的管理。 3.0设备设施管理内容定义 3.1日常维护保养

指经常性的保养工作。包括定期检查、清洁、防腐、紧固和润滑,对不经常运行的机械装置进行盘车、试车(正压风机、消防水泵、发电机),发现小故障及时排除,作好记录。 3.2定期保养

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清洗、调整,根据实际需要部分解体检查和局部修理,更换易损件,进行噪声、振动、泄漏检测,发电机带负荷试车;对电机进行绝缘摇测,抽芯检查,清扫、轴承上油;对电气设备全面清扫,母线、导线、电器端子压接面除氧化,电器参数整定,耐压绝缘测试;对电子设备除尘、插接件接口清洗,系统功能、参数测试,工作点调整,软件维护;对管道、风道部分除锈、防腐、刷漆;对各种主要阀门(含风阀、防火阀)渗漏、故障处理或更换。 3.3中修工程

中修工程是指对设备进行正常的和定期的全面检修,对设备部分解体修理和更换少量磨损零部件,保证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使设备能正常运转到下一次修理。更换率一般在10%--30%,周期3-5年。 3.4大修工程

大修工程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全面检修,对设备要求全面解体、更换主要部件或修理不合格的零部件,使设备基本恢复原有性能。更换率一般超过30%,周期6—10年。

3.5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是指设备使用到一定年限后,技术性能落后、效率低、耗能大或污染(腐蚀、排气、粉尘、噪音)问题日益严重,须更新提高和改善设备的技术性能。 3.6故障维修

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失效、损坏部分作针对性的维修。 3.7状态维修

通过监测设备状态参数的变化,出现明显劣化后实施的维修。 4.0设备分类

根据设备设施对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将其分为三类。

4.1 Ⅰ级设备设施:火灾中央报警控制系统、消防联动控制柜、消防泵、喷淋泵、稳压泵、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低压配电柜、发电机、生活水泵、电梯、中央空调冷水机组、中央空调冷却泵、中央空调冷冻泵。

4.2 Ⅱ级设备设施:正压风机、可视对讲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智能化停车场系统(或交通道闸)、排烟风机、自动抄表系统、IC卡门禁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红外线防盗系统。

4.3 Ⅲ级设备设施:除Ⅰ、Ⅱ级以外的所有设备。如:防火卷闸门、小型控制箱(配电箱)、维修机具、潜水泵、中央空调地柜、中央空调吊柜、中央空调盘管风机、防火门、避雷系统、巡更系统等。 5.0设备标识管理 5.1设备标牌

未隐蔽的设备应当在明显示位置贴设备标牌,注明设备名称、型号、设备编号等。对新入伙的物业,管理部应按公司要求制作设备和张贴设备标牌。 5.2 设备状态标识

重要危险设备的工作状态必须标识(如配电柜挂“禁止合闸”等),报废、封存的设备必须张贴报废或封存标识。 5.3设备颜色标识

设备设施应当根据功能标识不同的颜色,以区别其功能。 6.0设备管理模式

6.1采用运行管理、点检、日常维护保养、定期保养、中修、大修、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与状态维修、故障维修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6.2对于符合磨损规律的Ⅰ、Ⅱ级设备(水泵、正压风机、电动机、柴油发电机、冷水机组、道闸等),进行定期保养,定期中修、大修。

6.3对于Ⅰ、Ⅱ级电气设备(高压柜、变压器、低压柜、控制柜等)、电子设备(火灾报警控制柜、放大器、计算机等)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状态维修。 6.4对于Ⅲ级设备,采取故障维修,每年一次保养。 7.0设备的运行、保养和维修

7.1设备运行、保养和维修计划的制定、审核、批准

公司各管理部于每年12月18日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编制下年度各小区的《年度机电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和《年度机电设备设施大中修(更新改造)计划》,汇总至品质管理部并按各小区分类统计,分公司各管理部经理审核、品质管理部经理审批、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7.2设备的运行、保养和维修的实施

7.2.1分公司各管理部应当根据《年度机电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和《年度机电设备设施大中修(更新改造)计划》,负责组织对机电设备设施实施日常保养、点检和故障维修;负责对机电设备设施实施定期保养、中修、大修和故障维修;

7.2.2管理部所有的设备设施的运行、保养和维修均应当进行记录,运行、保养记录根据不同的设备设施情况设置,具体见各操作、保养作业指导书要求。设备设施的大中修和故障维修需填写《设备(设施)维修记录表》。 7.3设备的运行、保养和维修的品质监督检查

8.3.1管理部负责对设备设施的运行、保养和维修情况进行检验。

7.3.2公司各级体系检验单位应当根据《体系检验程序》及作业指导书的检验周期,按公司《管理部现场检验指南》的要求、设备设施管理相关的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标准进行检验。

7.3.3公司品质管理部检验结果应当每月汇总至品质管理报告中,作为考核管理部设备设施管理质量的依据之一。

8.0设备的新置、更新和改造及设备的报废管理

8.1需购置设备时,分公司各管理部应当组织专业工程师提出新置设备的功能、参数、价格等要求,按公司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8.2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时,分公司各管理部应当组织专业工程师提出更新改造的原因,改造的施工组织方案,改造后的效果等,按公司采购程序或外委工程管理程序要求执行。

8.3对不能修复或维修后检定不合格的设备(设施),由分公司各管理部必须填写《设备(设施)报废申请单》并申报,价值较大的应当知会业主委员会。价值在十万元以下的,管理部经理签字后,由公司品质管理部组织鉴定,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报废;价值在十万元以上的,由管理部经理签字后,公司品质管理部组织鉴定,公司总经理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报废。报废的设备应在设备档案中注明报废日期并有相应的批准文件。

8.4报废设备的处理:《设备(设施)报废申请单》必须报公司会计核算部后管理部方可自行处理报废的设备,相应的收入必须进入管理部的收入。 9.0设备管理的报告和评估 9.1设备管理月度报告制度

每月度的3日前分公司各管理部应当分析上月度业主请修和小区的设备设施运行数据及小型维修保养情况、分析统计大中修项目情况,形成各个小区的《机电设备设施月度管理报告》,汇总至品质管理部。 9.2公共用水用电和物料季度分析报告制度:

每季度的第二个月16日前,分公司各管理部应当根据抄表记录的数据及物料使用情况编制上季度的《公共用水用电和物料季度分析报告》。 9.3设备状况年度评估制度:

分公司各管理部于每年12月28日前应当对各小区的设备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评估,确定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和维修状况,为设备设施的改造提供建议,形成《设备设施状况年度评估报告》汇总至品质管理部,由分公司各管理部经理审核、品质管理部经理审批、公司总经理批准。 9.4设备设施的年度技术改进制度

每年12月28日前,分公司各管理部应当根据收集的新技术和设备设施信息,按各小区为单位形成下年度的《设备设施年度技术改进建议书》汇总至品质管理部,由分公司各管理部经理审核、品质管理部经理审批、公司总经理批准。 9.5测量仪器检定制度

每年12月28日前,分公司各管理部应当制定小区下年度的《年度测量仪器检定计划》。

10.0设备设施的建档及资料管理:

10.1管理部应当建立设备设施档案及设备台帐,设备设施的档案分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实物档案存放在分公司各管理部,电子档案存放在品质管理部。 10.2如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为外委项目,应当由管理部要求分包方编制《设备(设施)档案台帐》并在管理部永久保存。品质管理部和分包方只保存电子档案。 10.3机电设备设施档案内容:应当包括小区的竣工图纸(和光盘)、Ⅰ级机电设备设施的资料、Ⅱ、Ⅲ级机电设备设施资料、《设备(设施)档案卡》、大中修记录、更新改造(外委工程)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相关随机文件和资料,并按机电设备设施管理级别分类进行归类存档,同时在规定的存档期内保存。 10.4 每月的机电设备设施的所有现场表格记录文件应当于次月3日前按各小区将其归类存档在管理部。

10.5管理部应当对已经更新改造或增加的机电设备设施资料十个工作日内进行更新资料。

第5篇: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摘要: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阐述了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和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定,并对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煤矿机电 设备 维修 管理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无论多么完美,一旦发生故障,还必须由人来完成设备的修理、恢复工作。而这就无法排除人为因素,如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情绪、心理等影响。因此未来的设备将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按既定的程序来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出现免维修的机电设备。

一、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

(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4)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

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四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二、机电设备维修的方式

(1)故障维修。又称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2)定期维修。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3)改进维修。又称技术维修,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4)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三、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1)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设备维护检修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推行绿色维修。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4)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①设备的更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②设备的改造。主要途径有: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5)企业设备维护管理。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手段,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是生产费用支出的主要部分。我国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是与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目前已建立了设备维修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并逐步引入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

浅析煤矿机电设备 的维修与管理

闫海亮

第6篇:设备外协维修的管理制度

1、目的:本制度规定了使用中出现故障需要外协维修的设备管理办法。

2、范围:适用于需要外协维修的设备。

3、内容:

3.1正在使用的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人无法排除故障,应及时通知本部门设备管理员和维修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3.2本部门设备管理员和维修人员到现场处理,仍然无法排除故障时,及时上报部门领导和设备科领导处理。

3.3经部门领导和设备科领导协商后决定,该设备需要外协维修时,则由设备管理员填写“设备外协维修申备请单”, 设备外协维修申请单一式四份(可复印),交送分管矿长、矿长签字。 3.4设备外协维修申请单应详细注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年限、故障原因、请修内容及要求完修日期,修复返还时间等要求。

3.5维修后的设备,交付使用单位时,应由使用单位和设备科相关人员进行验收。该设备经验收确认合格后,由使用单位和设备科相关人员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

3.6维修后的设备应满足周期保质的要求,凡维修后的设备在保质周期内或正常运行、维护状态下达不到性能要求或损毁的,视为维修不合格对在维修质保期内的不合格的设备,由合同签订单位按协议或合同向外协单位索赔。

第7篇:安检机构管理制度_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调试、维修、报废程序

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保管、报废程序

为确保仪器设备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应制定程序严格控制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 使用、保管和报废。

工作程序

各部门提出仪器设备需求计划,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审批。 仪器设备由技术部门统一组织采购、验收、使用、保管、报废。使用人员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提出仪器设备的报废建议,经鉴定后由站长批准

1、采购

各部门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仪器设备需求计划,由各部门负责人汇总,经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核准后报总经理批准,然后组织定购。

2、验收

新购置的仪器设备由技术负责人、采购人员、销售方代理到场交接验收。

(1)准备 仪器设备到货之前,应充分作好人员、技术、物资方面的准备。验收人员应对仪

器性能有充分的了解,仔细阅读有关资料。安放仪器的实验室应符合仪器要求的技术条件。包括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电源的负荷及电压的稳定情况,仪器运转所需要的设施。

(2)开箱 仪器设备到货后,应放置在合适的地点,仔细检查包装箱外部,确定仪器在运输

过程没有破损。如果包装箱有明显破损应通知有关部门和厂家,视情况再转入下步程序。

(3)清点 开箱后应根据定货合同、装箱清单对仪器设备应带的配件、零件、附件,逐一清

点,检查装箱清单与物品是否相符,是否与定货合同一致,规格、质量是否合格。

3、使用

仪器设备使用前应安装调试,安装工作一般由供方承担。 调试时应反复验证各项指标、参数、线性关系及仪器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有质量问题,应与生产厂家联系。进口

仪器要在索赔期内通过商检部门向国外厂商提出索赔。验收后,要形成验收报告,凡参与人员都应签字,验收报告及随箱一切资料存档。

技术人员应对设备进行保养,设备投入使用随即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并记录使用中出现的情况。仪器设备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应停止使用,记录故障原因和现象,及时通报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查明原因,排除故障。若无力维修,则由技术人员负责联系外修。

4、保管

新购买的仪器设备(含标准气体)统一由技术部负责保管。

5、报废

仪器设备若某些部件老化造成精度下降,但仍有使用价值的,由仪器使用人和仪器管理人员提出降级申请,由技术负责人组织鉴定核实,经站长批准后实施该仪器降级使用。若仪器设备已经无法修复,没有使用价值,则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报废鉴定,填写报废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按资产管理权限核销,资料全部归档。

瓜州县宏达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瓜州县宏达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第8篇:设备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检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检修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在检修工作过程中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检修。 3.工作程序

3.1本厂检修工作的组织形式为混和组织形式;具体有: 3.1.1检修计划由经理批准。

3.1.2生产科负责编制检修计划、准备大修项目技术资料并负责进行技术指导。

3.1.3安全环保职卫科负责检修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财产保卫工作。 3.1.5大修项目由生产科、安全环保职卫科完成。小修项目由岗位自行组织安排时间完成。

3.2检修计划管理

3.2.1操作人员根据设备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资料以及故障计划好检修的具体内容上报生产科。

3.2.2生产科制定检修技术任务书、工艺文件资料、检修质量标准和检修方案。

3.2.3经理落实检修负责人、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安排检修时间。 3.2.4任务科提出需换件明细表及图纸、专用工检具、研具的图纸和清单。准备好备品、备件、材料、工用具和检修设备。

3.2.5上述文件和资料交相关部门落实。计划组织备品、备件、工具、器材、安排检修时间。上报经理审批。

3.3检修的安全措施和规定。

3.3.1大、小修检修项目有生产科会同安全环保职卫科对检修现场进行安全风险系数评估。制定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并由安全环保职卫科指定安全负责人进行现场监管。

3.3.2小修项目由岗位安全员,维修工、操作工严格按设备安全操作、检修维护规程进行检修作业。做好安全检修记录。

3.3.3科负责人是本科检修第一负责人,对安全负总责,安全员负具体责任。各检修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第一负责人,对检修项目的安全负总责。专职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的安全具体责任。

3.3.4专职安全员对本项目检维修的所有工用具,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做好记录交安全科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3.3.5检修项目科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票证。 3.4检修类别和时间

3.4.1小修:对设备的个别零件进行检修,基本上不拆卸设备的复杂部分,一般利用空班或交接班时间,由岗位组织实施进行。内容包括:

3.4.1.1更换已磨损的个别零件和填料。 3.4.1.2清洗不需大拆卸的个别部件。

3.4.1.3更换部分润滑油和油脂,调整串动和间隙尺寸。 3.4.1.4对电机进行吹灰和干燥。 3.4.1.5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3.4.2中修: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内容包括小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3.4.2.1更换成套部件。 3.4.2.2清洗复杂部位零件。

3.4.2.3更换部分磨损过限的轴承和轴瓦。

3.4.2.4更换电机个别线圈和部分绝缘,对电机线圈进行涂漆烘干。 3.4.3大修:为使设备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和达到额定能力而进行全面解体检修。内容包括中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3.4.3.1更换或加固重要的大型部件。 3.4.3.2全部重绕电机线圈。

3.4.3.3调整整个机械和电气操作系统。

3.5检修时间一般根据生产设备设施运行实际情况确定检修时间:大修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年底或年初进行。中修每季度进行一次。小修一般根据设备设施使用具体情况随时随地进行。

3.6检修规定和原则:

在整个检修过程中坚持文明修理。做到;五不乱用、三不见天、三不落地、三条线。

五不乱用、不乱用大锤,管钳,扁铲;不乱拆,乱拉乱顶;不乱动其他设备;不乱打保温层;不乱拆其他设备的部件。

三不见天、润滑油脂不见天;洗过的机件不见天;拆的设备、管口不见天。 线、设备的零件摆放一条线;材料物资摆放一条线;工具机具摆放一条线。 3.7在整个设备检修过程中,要配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按步骤进行检查。严把工序质量关。前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保证检修质量。

3.8检修项目完成后,检査人员应会同检修任务科、班组员和操作工人共同检查。进行载荷试验,达到检修质量标准。作好检查记录。

3.9检修任务完成后,必须清理干净检修现场。做好检修记录备案。 3.10在检修过程中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造和淘汰落后老设备。

3.11验收:

3.11.1大、中修检修项目完成后,由经理主持有生产、设备、安全环保、车间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系会议组织实施验收。主要设备由主生产科长主持,一般设备由主操手主持。

3.11.2验收人员应有岗位操作工、检修部门(维修工)、主管技术员和安全环保检查员。

3.11.3验收时应对设备做空、负载试验,并记入交工验收记录。检修部门要做好检修记录,将检修情况详细记录并做好交工资料交车间存档备查。

3.11.4检修项目未达到工艺要求和质量技术标准不予验收。

设备安全检修管理制度

利津德达顺工贸有限公司

第9篇: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全厂设备的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及时修复,减少停机时间,确保全年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标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厂区所有设备的维修。

三.职责

1、本制度由工程技术人员编写或修改,由分管经理审批

2、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协同岗位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执行

3、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四.内容及要求

1、依据设备故障、事故等发生的不同情况,将设备维修分为三大类:定期维修、紧急维修和设备更新及系统改造。

2、定期维修

2.1 坚持预防为主的设备维修原则,进行定期维修,并制订相应的大修、中修和小修计划。

2.2相关人员必须认真执行维修计划,以便尽可能延长设备正常使用寿命,并减少紧急维修的机会。

2.3 设备管理部负责建立设备维修档案,维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必须完整、真实,以便分析故障原因,确定责任。

2.4 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后,由生产部和设备部共同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共同填写设备维修验收单,双方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投入生产。 2.5进行正常系统定期维修时,如对生产使用造成影响,必须提前三天通知生产部,以便做好充分准备。

3、紧急维修

3.1 必须进行紧急维修时,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部,由设备管理部安排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3.2 如因紧急维修,对生产使用造成影响时,必须立即通知生产部,同时,需考虑尽量减少影响范围。

3.3 如发生故障的设备在保修期内,应做出适当的应急处理,以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并立即通知有关供应商的保修负责人。

3.4 紧急维修结束后,须由设备管理部填写维修记录及更换零配件记录,并以书面形式将事故障原因、处理方法、更换零配件之名称、规格及数量、品牌等、处理结果、事故发生时间、恢复正常时间等向分管经理报告。

4、设备更新及系统改造

4.1 出于技术更新、提高效率、安全运行、减少污染及降低能耗等方面考虑,设备管理部有责任提高对现有设备做出更新或改造的建议。 4.2 设备更新及改造建议,必须向分管经理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 4.3 由于此类工作通常没有迫切性,故须尽量安排在最有利及对生产影响最小的时间进行。

上一篇:城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初中教师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