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工作规程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备管理工作规程(精选8篇)

设备管理工作规程 篇1

目的:通过对设备的有效的综合管理、使用和维护,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满足产品生产要求。

范围:本标准规定公司所有的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设备的管理和管理职责,以及对这些设备的更新、移装、使用、检修、保养、报废、封存等的管理要求。适用于公司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设备的管理。职责:机修人员是设备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生产设备、公用设备的安装、更新、技术改造、维护保养检修等管理工作以及设备的资产管理,设备所需要的能源动力管理等。各车间、工段等使用单位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规程:

1、固定资产管理: 1.1凡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资产为固定资产,具备下列条件者亦可列为固定资产:属于整体之一部分,不便或不宜划分,而其整体总值合乎固定资产标准的(如操作台,管道工程等);凡相同种类规格的设备、使用限期在一年以上,虽单位价值不足2000元,但数量较多,总值较大,又便于集中管理的(如气瓶等)。自制的设备价值在2000

以上,使用一年以上的单台设备,经生产验证合格,图纸资料齐全,也应列入固定资产。凡价值在2000元以下的设备,属低值易耗品,应由使用部门建立台帐管理和维修。

1.2 财务部应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增减及转移做好业务记录,及时进行核对,并会同设备动力处年终核实一次,做到帐物相符。

1.3机修人员设备科对所属固定资产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要逐台编号,贴上资产标牌,建立设备台帐。各部门有分台帐,并做到帐物相符。

1.4 各种仪器、仪表、试验测试设备由使用部门采购申请,使用部门保管和使用,并负责定期检查鉴定和校验工作。2 设备的技改更新:

2.1设备更新的原则是为提高公司装备素质,符合产品生产要求,减轻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公司内正常的设备更新工作于每年10月由各车

间提出申请,报机修人员。机修人员应根据所掌握的设备技术状态,综合工艺、质量的要求,提出下的设备更新计划总经理审批,经批准后纳入公司综合计划中执行。由机修人员负责实施。

3、新增设备的管理:

3.1新设备进厂后,由机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会同仓管、采购人员共同开箱,设备的安装调试由机修人员负责,使用部门配合,重点关键设备或特殊设备由机修人员安排或委托专业安装单位进行。

3.2 新设备安装调试后,经生产工艺验证合格后,由机修人员办理《设备安装验收移交单》。正式移交使用部门,设备档案移交档案室。

3.3自制设备的验收:构成固定资产的设备,在制造完工后,机修人员会同技术处、安全环保处、使用部门进行验收。自制设备验收时必须有相应的图纸、说明书、技术鉴定书等资料齐全。验收合格后,由设备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归档。4 设备的移装、借用和调拨:

4.1设备的移装:应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应由工艺部门或迁入车间提出申请报告,经机修人员部长批准后方可进行。设备的移装过程中的安装事宜,机修人员和使用部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实施。

4.2外借设备原则上是闲置设备,外借设备须经机修人员同意,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机修人员设备科应保持外借设备记录。

4.3设备的调拨:一律按质论价,实行有偿调拨,调拨设备须经总经理审批后,填写设备调拨通知单,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5 设备的封存管理:

5.1对闲置或连续停用三个月以上完好的生产设备,所属车间要填写设备封存(启用)申请单。经机修人员批准后,方可封存,原则上原地封存。5.2使用部门对封存设备应做到断电、断油、断水等,将设备保养好,涂上防锈油料,套上机床罩,挂上封存牌。设备封存期间,要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保养,不准任意拆卸设备及零部件。

5.3 使用部门要求将封存设备启用时,应填写设备封存(启用)申请单;机修人员批准后,方能启封投产。6 设备的报废:

6.1 凡列入固定资产的设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报废。6.1.1 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生产效率低,且不能改装利用或大修虽能恢复精度,但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者。

6.1.2 使用年限未到,但不能迁移的设备,因建筑物改造或工艺布局必须拆毁者。9.1.3 设备损耗严重,大修后性能精度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者。

6.1.4 腐蚀过甚,绝缘老化,磁性失效,性能低劣且无修复价值者或易发生危险、存在无法修复的安全隐患者。

6.1.5 因事故或其他灾害,使设备遭受严重损耗无修复价值者。6.1.6 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6.2 设备报废的审批:

6.2.1凡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报机修人员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经公司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报废设备。设备未经批准报废前,任何部门不得拆卸、挪用其零部件和自行报废处理。

7、设备的使用管理:

7.1新上岗、转岗、调入的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学习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知识等基本常识。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技术,熟悉使用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规范。7.2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和精心维护,并对其保持完好和有效利用负直接责任。所有“精”、“大”、“稀”、重点关键设备、特殊工序设备、特种设备实行持证上岗操作制度。

7.3操作工人必须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设备的使用要求、润滑“五定”和“三级保养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经考试合格才能独立操作,特殊工种如:电焊工、电工、厂内机动车等需按国家规定进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由劳动局或电业局发给操作证。

7.4所有操作工人必须遵守设备的有关使用规程,合理使用设备,搞好“三级保养”做到“三懂四会”,生产中不允许精机粗用,大机小用。严禁设备超负荷超规范使用,不准随意拆除安全装置及零部件,动力供应中断时应立即关闭设备的各种开关,将工作机构返回起点装置,手柄、手把返回正常位置。

7.5因生产需要,必须要在设备上进行短时间的超负荷、超规范及精机粗用时,应由使用部门提出防范措施,同时报机修人员审查,经生产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操作人员有权禁止使用设备。8 设备的维护保养

8.1 设备的“三级保养”包括:设备的日常、一、二级保养。

8.1.1设备的日常维护:班前班后由操作工,认真检查擦拭设备各个部位和加油保养,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润滑、安全,班中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

8.1.2设备的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修人员为辅,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和清洗油线、油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一级保养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8.1.3设备的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为辅,对设备部分解体检查维修,更换修复磨损零件,润滑系统清洗换油,电气系统检查修理,使设备技术状况全面达到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并有完整的维修记录。

9、设备计划检修:

9.1主要生产设备的正常状态及工艺验证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每年车间应对本车间主要生产设备进行设备普查。同时填报下一设备大修计划,报机修人员,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审查和平衡,并汇编全厂设备维修计划,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列入企业综合计划中。

9.2设备大修由机修人员组织实施。设备大修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应根据“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设备大修完工后,经使用部门确认,填写设备大修理记录,并交档案室归档。

10、精、大、稀、重点关键设备管理

精、大、稀、重点关键设备是本公司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和实行强制保养制度,以确保设备的完好运行。操作工人必须遵守设备的有关使用规程,合理润滑设备,合理使用设备,生产中严禁超负荷使用设备。发现问题逐级反应及时解决。重点关键设备要实行重点管理,要有标识,以示区别。使用部门应每年进行一次设备精度普查,报机修人员备查。

11、特殊工序设备的管理

11.1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和岗位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使用设备。

11.2特殊工序设备要满足工艺要求。使用部门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设备的精度普查。并将普查情况报送机修人员备查。12 特种设备的管理:

12.1特种设备必须是完好设备,严禁带病作业,并定期检查和保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操作训练和考试合格后才能操作。

12.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超负荷、超规定使用设备。其中厂内机动车必须严格进行“三检”制度(开车前、行车中、收车后)。

13、动力设备的管理:

13.1动力设备具有连续工作和不可中断的特点。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试合格,有的工种要经市劳动部门考试合格领取操作证,才允许操作。并有各种运行技术规程和运行记录,运行操作人员在值班期间应随时巡回检查,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动力设备不得带病运行,按规定对配电设备要定期进行预防性试 验,认真做好记录,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13.2 各动力站要建立出入制度,非本站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进入动力站一律办理出入登记手续。

16.3动力设备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在交接班前15分钟到达工作岗位,以便及时准备,集中思想,了解情况。交班必须做到:交设备的正常运行、工具、记录清楚、数据正确,机房内外场地整齐清洁,消防器材齐全完好。

14、设备事故处理:(暂定分类标准)

14.1一般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在500—10000元,精大稀重点设备在1000—30000元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10—30分钟为一般事故。14.2重大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在10000元以上,精大稀重点设备在30000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30分钟以上者为重大事故。14.3特大事故:修复费用达50万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停电二天以上,车间停电一周以上者为特大事故。

14.4车间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通知设备动力处,经鉴定后再进行处理。车间在事故发生后三日内认真 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设备动力处和安环处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三不放过” 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做好原始记录,签署处理意见。根据事故性质和损失经济价值大小给予赔偿和一次性处罚。

15、设备的润滑管理:

15.1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是设备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机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有力措施。

15.2认真贯彻设备润滑的“五定”工作,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各车间应做好设备的定期换油工作,同时做好废油回收工作,做到分类油质分类回收。

16、设备的备件管理:

16.1 备件必须根据备件储备原则,由机修人员制订储备定额。备件采购要做到“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交货期,并做到“谁采购、谁负责”,严格控制备件质量。

16.2车间如需备件,应填写《备件申请单》; 由部门负责人审批。交由仓库填写采购单,由机修人员采购申请人员办理。

16.3 外购备件原则上应验收入库后,再发放使用,并严格执行入库、出库手续。由于生产急用,到货后直接发给使用者,采购员应将领料单和报销单一起补办入库、出库手续。

16.4备件保管工作要达到科学保管分类、分区、分机型,摆放整齐,标志明显,规范化。加强防锈、防腐措施。备件不磕不碰、不锈、不变质。每年终核对帐物相符,库容整洁。17 设备报表资料统计:

设备的登记和统计是反映企业设备的动态变化。它的意义就是为了确保财产完整,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必须准确掌握设备动态状况,使之得到合理的使用、维护、保养。机修人员每年对各部门的设备进行统计,对有关设备的资料进行更新、存档。设备管理人员及机修人员根据情况按要求填写以下记录。

“三台账”即《设备台账》、《设备润滑台账》、《设备校验台账》。

设备管理工作规程 篇2

一、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的定义

设备规程是指导工人正确使用、维护和检修设备的技术性规范。包括设备使用 (操作) 规程、设备维护 (保养) 规程和设备检修规程, 简称设备三大规程。

维修标准是对设备进行点检、维护、修理、技术管理等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技术依据, 它由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点检标准、设备给油脂标准、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等四项标准组成, 简称维修四大标准。

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并不是同时出现的, 而是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到不同阶段后, 为适应设备结构精密程度、设备管理方式和产品质量要求逐步建立和执行的。

二、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概述

1. 国外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

国外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事后维修阶段 (1950年以前) 、预防维修阶段 (1950~1960年) 、生产维修阶段 (1960~1970年) 和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1970年至今) 。其中在预防维修阶段形成了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制两大设备管理体系。随着美国后勤学思想、英国设备工程学思想和日本全员生产维修模式 (TPM) 相继提出, 其他国家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

2. 我国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

1949年以来, 我国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3个阶段:计划预修制引进阶段 (1949~1958年) 、以计划管理为主的阶段 (1958~1982年) 、调整和发展阶段 (1982年以后) 。

我国于1956年引进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 并逐渐形成了“以预防为主, 维修与计划检修并重”, 同时建立了“三级保养制”, 以及“三好四会”、“润滑五定”、事故“三不放过”等一整套规章制度。

1979年, 宝钢在引进日本全套设备的同时, 从日本新日铁引进了以预防为主的全员生产维修模式 (TPM) 。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和宝钢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建立了点检定修制。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生产设备性能越来越先进, 结构越来越复杂, 对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国内特大型工业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从计划预修制向以点检定修制调整转变。经过不断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原则的综合管理模式、以点检定修为主导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以及以TPM为主导, 结合点检定修和综合管理形成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由此可知, 计划预修制与点检定修制是两种不同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计划预修制管理模式执行设备三大规程, 点检定修制管理模式执行维修四大标准。

三、首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演变和问题

1. 首钢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演变

首钢是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之一, 北京地区钢铁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典型的发展阶段。北京地区钢铁产品主要是热轧线材, 设备计划预修制能够适应产品的要求。随着板材产线的投产, 北京地区从1999年开始向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转变。2003年, 首钢北京钢铁厂全面施行设备点检定修制。2010年, 首钢北京钢铁厂停产。

2003~2010年, 随着产能转移发展, 首钢先后在河北省东部建立起以首钢京唐公司、首钢迁钢公司和首秦公司为主的大型钢铁基地。这些钢铁基地产品定位于冷热轧板材, 特别是高档家电板、高档汽车板、电工硅钢板等高端产品。原首钢北京地区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则采用较为先进的点检定修制。

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 首钢高度重视产品多元化和全国性战略布局, 先后吸收合并了吉林通钢集团、贵州水钢公司、山西长钢公司、贵州贵钢公司和新疆伊钢公司为主的外埠钢铁基地。由于这些钢铁基地在地理环境、产能、产品、工艺、设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因此各基地的设备管理模式多种多样, 同一个钢铁基地中不同生产厂之间的设备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执行的设备规程或维修标准不统一。为了学习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 这些钢铁基地逐步由计划预修制向点检定修制转变。

2. 需要梳理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首钢下大力量推行点检定修制, 但现阶段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点检定修制, 而是处于计划预修制向点检定修制过渡阶段, 两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并存。一些基地的设备管理人员对两种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的认识还存在差距, 因此计划预修制和点检定修制两种模式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具体到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工作中, 一些管理思路、方法需要进行梳理。如规程标准与设备管理模式的内在联系问题、规程标准的对应关系问题、规程标准的管理路径问题;规程和标准管理经验及时分析总结问题。

工艺流程、设备种类数量、设备技术状态、产品质量水平的不同, 导致了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不同, 特别是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后, 线棒材产品与板材产品对设备维修管理的不同要求, 使得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虽然各基地主管部门不断加强管理, 却很难影响到设备使用操作人员, 一些设备使用部门为了完成生产任务, 强行拼设备;生产岗位人员技能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各异, 导致设备日常保养不到位, 存在“以修代保”的现象。如何能够有效监督生产岗位人员正确使用设备、精心维护设备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四、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关系分析及再造

1. 规程标准与设备管理模式的内在联系

计划预修制是根据设备的一般磨损规律和技术状态, 按预定修理周期, 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 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的设备维修制度。

点检定修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与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 及时进行处理, 使设备保持其应有的功能, 其实质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 以点检技术为核心的设备维修制度。它分为点检制和定修制, 并互为因果关系。

点检定修制与计划预修制是两种不同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在9个管理元素方面存在着差异, 详见表1。

通过对比, 在这两种不同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中, 只有“规制标准”要素具有较高相似程度, 可以建立内在联系。

2. 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的对应关系

将设备三大规程和维修四大标准所规范的管理内容进行对比, 可梳理出相互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对应关系图, 设备维护规程与设备点检标准和设备给油脂标准的规范相对应, 设备检修规程与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的规范相对应, 而设备使用规程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标准, 也就是说维修四大标准中没有对设备使用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操作设备进行规范。

3. 设备规程与维修标准的关系再造

由于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设备结构设计越来越精密, 设备功能精度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两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并存的阶段, 从原有计划预修制向点检定修制管理模式逐步转变过程中, 如果在短时间内将原有的计划预修制全部摒弃, 会导致企业的设备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特别是对生产岗位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日本钢铁企业采用全员生产维修模式 (TPM) 模式, 将生产岗位人员纳入到设备管理体系中。宝钢将“必须准确使用、维护设备”作为推行点检定修管理制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提出了设备操作使用标准化、维护保养标准化和全员参加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并制定了设备操作使用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由此可见, 生产岗位人员正确使用设备, 是点检定修制模式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 在两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并存阶段, 不能完全摒弃设备三大规程, 尤其是设备使用规程和设备维护规程。为适用两种管理模式并存,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规程与维修标准进行关系再造, 使设备使用规程在内容上与维修四大标准建立内在联系, 重点做好两个结合: (1) 将岗位紧急情况处理、故障的排除与设备维修技术标准的异常情况的处理相结合。 (2) 设备交接使用中对设备的巡检、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及启停机操作前对设备状态的检查确认等要求, 与点检标准中生产岗位人员日常点检标准相结合。形成维修标准与设备规程之间新的对应关系 (见图2) 。关系再造后, 设备规程与维修标准紧密结合, 逻辑明确, 能够适应两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并存阶段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行点检定修制打下基础。

五、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实践

1. 从管理源头入手, 制定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制度

结合首钢多地设备维修模式不同, 执行的规程和标准不同的情况, 制定了《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办法》, 明确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的定义、各部门管理职责, 将两者关系再造的核心内容写入管理办法。用制度来约束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的重要地位和有效执行, 为规程和标准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管理依据。

2. 以监督指导为抓手, 协助各基地完善规程和标准管理

管理制度下发后, 总部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到各基地进行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情况督导检查。召集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制度的宣讲和释疑, 帮助基层设备管理人员理清设备规程与维修标准之间的关系。协助基地设备管理部门修改完善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 建立规程和标准管理体系, 执行专业检查签认, 进行规程和标准学习抽考以及相应的台账记录, 并按照周期进行专业检查, 保证规程和标准管理层层把控。

3. 以座谈交流为辅助方式, 强化生产岗位人员执行规程和标准

设备管理部门主动与生产管理部门协同, 召集生产岗位人员进行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执行座谈交流。设备管理人员与生产岗位人员进行充分互动, 帮助生产岗位人员理解新修订的设备使用、维护规程, 明确岗位人员日常点检标准和要求, 提升岗位人员正确使用设备和精心保养设备的意识和水平。

4. 以季度总结为基础, 推广设备规程和标准管理的新方法

各基地设备管理部门以季度为周期, 对本单位的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进行总结, 填报基础数据报表, 对设备事故故障进行分析, 针对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在规程和标准修订完善、检查执行、规程标准信息化方面行之有效的好的管理方法, 在总部范围内进行交流推广, 开创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新局面。

六、取得成效

经过前期的梳理、探索和实践, 总部和各基地的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管理、过程化控制、周期化总结提升的管理格局。各基地积极落实管理责任, 提高规程和标准检查频率, 提升了全员“学规程、用规程”的积极性和生产岗位人员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设备的责任心, 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事故的发生。

摘要:针对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明确定义、梳理关系和关系再造, 使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有机联系在一起, 适应计划预修制和点检定修制共存阶段的管理要求。通过制度化管理、流程化控制和周期化总结的管理实践, 证明设备规程和维修标准再造关系保证了全员参与设备维修管理, 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设备规程,维修标准,关系再造,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宝钢工业学校教材.现代设备维修管理及其在宝钢的应用[M].上海:宝钢工业学校, 1992.

[2]邹下军.攀成钢设备维修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9.

GAO与国会工作规程(二) 篇3

如果任何议员有兴趣成为GAO任务的合作要求者,GAO会把他引荐给任务的发起人。如果发起人同意其加入,该议员就可以在审计结果印刷之前的任何时间成为一名合作要求者。GAO会将对发起人承担的义务扩大到合作要求者(见对国会要求者的承诺事项)。然而,合作要求者没有再批准增加合作要求者或限制审计结果公布时间的权力。

九、正在进行工作的通报

对正在进行的工作,除了机密的工作和调查外,如果被询问(如被国会议员、工作人员、其他机构或者新闻机构询问),GAO会公开任务的来源和项目的目标、范围和方法。此外,所有国会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网络连接到GAO,获取GAO正在执行任务的背景资料和调查的关键问题,除了那些报告中结果涉及机密或敏感信息的内容。正在执行的任务是指已经配置人员开始工作的项目。

十、征求机构意见

依照政府审计准则的要求,GAO会向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直接涉及到的单位就审计结果草案征求意见。这些反馈的意见会随GAO的报告一同公布。在审计现场收集和分析数据结束时,GAO会同被审计单位人员举行撤点会议,讨论(一)确认收集的数据事实的准确性。(二)讨论这些数据循环的含义。GAO虽然可以接受口头意见,但更希望收到书面意见。尽管GAO可以给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涉及到的单位30个日历日的时间征求意见,但GAO更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反馈意见,这取决于任务要求者的需要和涉及问题的复杂程度。在很少的一些例子中,如果被审计单位表明延长时间是有必要的以及希望审计结果更精确一些,审计长会同意反馈时间超过30天。对下列情况,GAO将不征求意见:(一)公开调查结果会带来对个人和他们所知悉机密的风险;(二)过早地公开信息会对工作结果带来危害;(三)主要反映GAO以前工作的。

十一、要求者收回任务

如果GAO尚未对工作任务形成书面结果,任务发起者或合作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决定撤回他们的任务要求。如果已经计划撰写书面结果,任务发起者或合作者必须在书面结果被送去印刷之前向GAO提出撤回他们的任务要求。如果GAO已经对此任务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或者公众对项目结果非常感兴趣,他们撤回任务的要求并不能终止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GAO会将此工作视为审计长布置的工作那样来发表工作结果。结果报告会主送国会有管辖权的委员会或者涉及到的单位。结果报告副本会送国会有管辖权的委员会,感兴趣的组织和公众都可以获得。

十二、公布审计结果

所有的结果报告都会有预期签署日期。GAO会在任务要求者收到结果报告30个日历日之前向其通报情况,并会应其要求在结果报告签署后30个日历日内限制公布。GAO在非常有限的例子里会同意延长限制公开的时间(如听取此项目结果意见的时间改变了)。如果工作是由议员个人提出的,而国会的委员会有兴趣听取意见或标示审计报告中与法律相关的事项,GAO在征求该任务要求者之后,会保留对相关委员会或分会就审计报告的要点报告简报的权力,但不提供审计报告。如果报告的内容已被公开或公众可以获得,或者是国会的任何机构认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予公布,GAO在与任务要求者磋商后,可以发表被限制的报告。如果审计结果的草案已经被泄漏或者公众已经可以获得,在征求任务要求者的意见后,GAO可以发表这个结果草案。在这些例子中,GAO在公开结果之前,会告知任务要求者。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国会要求的任务会涉及到法律未决的事项(例如GAO获知某事项正在参议院或众议院的议员中进行法律辩论)或者触及其他制度的影响。对这些例子,GAO征求任务要求者意见后,会将信息或结果予以公开而不顾对此类问题不予公开的限制。在这些例子里,GAO会迅速通知任务要求者,为什么、什么时间和向谁公开这些信息和结果。

十三、听证的要求

要求GAO提供证词时,国会的委员会或是分会的主席必须写出书面要求。GAO努力对国会所有的听证要求做出回应。然而在下列情况下,GAO会拒绝听证要求:(一)遵照GAO的核心价值观和职业标准,不能提供证词;(二)GAO的证词的主要内容是其他任务要求者需要的新信息,而该要求者希望在结果公开之前限制此信息的发表。在书面证词正式完成之前,GAO将会就下列内容征求被审计单位管理者意见:(一)确认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二)讨论数据循环的含义。GAO将按照参议院或众议院包括各委员会的规则来分发证词,并向多数党和少数党议员就证词的事实、主要结果和建议报送简报。

十四、查阅审计纪录

GAO会同意国会议员持书面要求在GAO的办公室内查阅审计纪录,或者对审计结果已经公开的项目,提供其选定审计纪录的副本。在审计结果已经报给任务要求者但还没有正式公开时,在接到议员需查阅的书面要求后,GAO会同意其查阅特定的、选定的审计纪录。在这种情况下,直到审计结果正式公开,GAO才会提供审计纪录的副本。这个措施是基于法律和保密考虑而实施的,如那些关于纳税人返还的信息和保护银行的信息。

十五、国会指定具体人员的工作

按照法律要求,只有国会的委员会而不是国会领导或个人的办公室可以向GAO的职员布置具体工作。GAO的职员不允许参加政党的活动或讨论。国会委员会必须以书面形式指定GAO职员从事特殊目的的在1年之内的工作。所有这些指定,必须经审计长批准,这种方式与遵循参议院或众议院的规定和政策相一致。

十六、对媒体的政策

为响应媒体对正在进行的项目的询问,GAO会提供每项任务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的信息,以及任务要求者的名字,预期完成的时间等。GAO会将这些询问提交给任务要求者。出于职业的礼貌,GAO会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将媒体质询的主要内容告知任务要求者。当一个项目结果被公开后,GAO的职员会作为这个项目的专家回答媒体的问题。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只有在媒体提出要求,并且GAO认为这个项目的事实、结果、结论和建议适于公开时才会接受。GAO的政策是只有对这个已完成项目具有很广泛知识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接受采访。在GAO决定接受电视采访之前,GAO会告知任务要求者关于媒体的基本情况、预期采访的资料和时间。如果GAO被任务要求者邀请参加其发起的新闻发布会,且这个发布会是在华盛顿举行,GAO会给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GAO会派出了解该项目、知识丰富的职员参加会议,并只回答与GAO公布结果相关的问题。尽管GAO一般不针对审计结果举行新闻发布会或出版新闻发行物,但GAO建议媒体和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站和其他方式获取GAO的工作结果。

十七、调查

GAO有一个特殊调查办公室(Office of Special Investigations)从事:(一)调查举报和国会要求的关于联邦(项目)的涉嫌欺诈、浪费、滥用和经营不善等特殊的事项;(二)针对特殊的工程需要的特别的调查。除非现在或将来有明确的异议,GAO对国会的工作规范将所有的调查工作交由特殊调查办公室来执行。(全文完)

游泳池设备运行管理规程 篇4

1.目的 规范游泳池水世界机房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确保水世界设备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水世界机房设备运行管理。3.程序要点

3.1工程技术员应每天巡视水世界设备机房、水池、等。

3.2巡视监控内容如下:

3.2.1水世界设备机房有无异常声响或大的振动。

3.2.2电机、控制柜有无异常气味。

3.2.3电机温度是否正常(应不烫手),散热通道是否顺畅。

3.2.4电压表、电流表指示是否正常,控制柜上信号灯显示是否正确,控制柜内各元器件是否工作正常。

3.2.4 机械水压表是否满足供水压力要求。

3.2.5 水池水位是否正常。

3.2.6 阀门、法兰连接处是否漏水,水泵是否漏水成线。

3.2.7 止回阀、浮球阀是否动作可靠。

3.2.8工程技术员在巡视监控过程中发现排水设备设施有不正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整改时,应严格遵守《游泳池设备维修保养规程》。

3.2.9机房温度是否正常,应低于40℃。

3.2.10各电气开关及阀门是否处于正常开关位置。3.2.12机房有无渗水漏水情况。

3.。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

3.3.1水管爆裂的处置

1)立即关闭相关连的主供水管的阀门。

2)如果关闭主供水管上相连的阀门后仍不能控制住大量泄水,则应关掉相应的水泵。

3)立即联络相关部门进行抢修。

4)尽快找出所爆部位水管。

5)修好所爆部位水管后应由工程技术员开水试压,看有无漏水或松动现象。

6)确认一切正常,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3.3.2水世界设备房发生火灾时按《安全管理手册》中《应急处理程序》处理。

3.3.3水世界设备房发生水浸时的处置

1)视进水情况关掉机房内运行的设备设施并拉下总电源开关。

2)堵住漏水源。

3)如果漏水较大,立即通知管理处负责人,同时尽力阻滞进水。

4)漏水源堵住后,立即排水。

5)排干水后,立即对湿水设备设施进行除湿处理。如用干的干净抹布擦拭、热风吹干、自然通风、更换相关管线等。

6)确认湿水已消除、各绝缘电阻符合要求后,开机试运行。如无异常情况出现则可以投入正常运行。3.4水世界设备房管理

3.4.1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游泳池设备房,若需要进入,应经管理处负责工程管理的客户主任同意并在工程技术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水世界设备房。

3.4.2游泳池设备房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3.4.3水世界设备房严禁吸烟,严禁明火。

3.4.4每星期由分管责任人打扫一次,确保泵房地面和设备外表的清洁。

3.4.5水世界设备房内应当通风良好,光线足够,门窗开启灵活。

3.4.6水世界设备房应当做到随时上锁、钥匙应存放在工程班组值班室钥匙箱里,不得私自配备匙。

3.5交接班要求

3.5.1接班人员应准时接班。

3.5.2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交班人员交代,并查看《水世界机房巡查记录表》,确认无误后在相关记录上签名。

3.5.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交接班:

1)上一班运行情况未交代清楚。

2)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不清晰。

3)接班人未到岗。

4)接班人精神状态不正常不交班。

5)事故正在处理中或交班时发生故障,此时应由交班人负责继续处理,接班人协助处理。

设备管理工作规程 篇5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对测量设备从配置、校准、使用至管理各个环节的控制。

3.0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测量设备的采购计划。

3.2管理处经理负责审核测量设备的采购计划。

3.3管理

处设备部负责提出测量设备的采购计划或申请;负责测量设备的使用、校准和管理。

4.0程序要点

4.1测量设备的范围。

4.1.1按用途可分为向顾客计费用的;维护和检修设备用的;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监视用的。

4.1.2按装置可分为安装于固定管道、设备上的;移动使用的。

4.1.3按来源可分为公司原来已有的、新采购的、借用的。

4.1.4按形式可分为仪器、仪表、磅秤、天平、量具、测试软件。

4.2测量设备配置的要求。

4.2.1数量满足使用需要。

4.2.2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值和精度等级满足被测对象精密度、准确度的要求。

4.3测量设备的采购。

4.3.1设备部主管应根据测量设备的现状和需要,提出采购计划或申请,经管理处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按《分供方评审与管理标准作业规程》和《采购管理标准作业规程》规定进行采购。

4.3.2采购计划或申请应详列所需采购测量设备的下列资料:

a)名称、型式或型号、规格、最大量程、最小分度值、精度等级;

b)数量,该产品的标准代号(尽可能做到)、用途、参考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名称。

4.3.3采购人员应严格按采购资料进行采购,如有变动,应事先征询设备部主管的意见。

4.3.4测量设备采购进公司后,应按公司相关规定办理交接手续。设备部主管应核对实物是否与所申报采购资料相符,并核查验证包装、外观及所带证明、证件。

4.4测量设备的管理。

4.4.1设备部主管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测量设备,其职责为:

a)建立测量设备台账,其内容包括:出厂编号、公司编号、名称、型式或型号、量程参数、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数量、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开始使用日期等惟一性标识和可追溯性资料,并随测量设备的变化而保持台账的可用性和可追溯性;

b)对测量设备逐一进行编号标识。

c)规定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测量设备的校准周期根据其使用频率及测量设备精度等级确定。

d)按确定或规定的校准周期将测量设备委托国家授权的计量监督检测单位进行校准,并办理相关委托手续;

e)对测量设备的使用、停用、报废及校准标识的保持进行检查、监督或办理相关手续。

4.5测量设备的使用。

4.5.1测量设备管理人员应确保测量设备(原安装于机械、电气设备上的除外)在使用前(含采购进入公司的)均经过了校准,且校准结论满足使用要求。

4.5.2使用人员应熟悉测量设备的使用,正确、合理、按规定选择和使用测量设备,并确保在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

4.5.3使用人员在调整测量设备时,应防止由于调整不当,而使校准状态失准。

4.5.4当发现测量设备失准时,应对已测量或计量的结果进行复查,消除由于失准可能造成的影响。

4.5.5测量设备的保管环境应适当,不应与工具、刀具、原材料和零配件混放,防止丢失、碰磕、损坏、失准、锈蚀。

4.6测量设备的限制使用和报废。

测量设备经校准后判定为不合格的区段或范围,测量设备管理人员应限制不得在不合格区段或不合格范围内使用,这种限制应以适当的形式通知到所有使用该测量设备的人员,并在设备的适当部位或存放处或包装物上明确予以标识。无法限定区段和范围的,可送有关单位检修,检修后经校准合格方允许使用,无检修价值的予以报废。报废应办理相关手续,并报总经理批准。

4.7校准的委托。

4.7.1如公司无校准设备、标准物及专业人员,即无能力进行校准,凡需校准的测量设备一律委托国家授权校准单位进行校准。

4.7.2设备部测量设备管理人员在委托校准时,应将送交校准设备的使用量值范围列入委托书中,并请校准单位在校准报告/记录中列出所使用校准设备型号、环境温度、校准判定依据的国家标准代号。

4.8设备部测量设备管理人员应长期保存测量设备台账、校准记录、限制使用或报废测量设备的审批单。

4.9本规程执行情况作为相关员工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5.0记录

5.1《测量设备台账》。

5.2《测量设备校准动态

记录》。

5.3《测量设备报废审批单》。

5.4《测量设备限制使用记录》。

设备管理工作规程 篇6

一、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1.工作票制度; 2.工作许可制度; 3.工作监护制度;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二、工作票制度,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填工作票或事故应急抢修单。由于煤矿供电的特殊性,对于工作票和事故抢修单的制式(格式),可参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检修工作票、倒闸操作票等。但工作票内容必须齐全。井下电气设备检修必须严禁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三、工作票的填写与签发、使用与期限。

1.工作票的填写与签发:

⑴工作票应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水)笔或圆珠笔填写与签发,一式两份,内容应正确,填写应清楚,不得任意涂改。如有个别错、漏字需要修改,应使用规范的符号,字

应清楚。

⑵用计算机生成或打印的工作票应使用统一的票面格式,由工作票签发人审核无误,手工或电子签名后方可执行。

⑶工作票一份应保存在工作地点,由工作负责人收执;另一份由工作许可人收执,按值移交。工作许可人应将工作票的编号、工作任务、许可及终结时间记入登记簿。⑷一张工作票中,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三者不得互相兼任。

⑸工作票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也可由工作票签发人填写。⑹工作票设备运行单位签发,也可以由设备运行单位审核合格且经批准的修试及基建单位签发。修试及基建单位的工作票签发人及工作负责人名单应事先送有关设备单位备案。

⑺承发包工程中,工作票可实行“双签发”形式。签发工作票时,双方工作票签发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签名,各自承担本规程工作票签发人相应的安全责任。

⑻供电单位或施工单位到用户变电站内施工时,工作票应由有权签发工作票的供电单位,施工单位或用户单位签发.2.工作票的使用:

⑴一个工作负责人不能同时执行多张工作票,工作票上所列的工作地点,以一个电气连接部分为限。

a.所谓一个电气连接部分是指:电气装臵中可以用隔离开关同其它电气装臵分开的部分。

b.直流双极停用,换流变压器及所有高压直流设备均可视为一个电气连接部分。

c.直流单极运行,停用极的换流变压器,阀厅,直流场设备,水冷系统可视为一个电气连接部分。双极公共区或为运 行设备。

⑵一张工作票上所列的检修设备应同时停、送电,开工前工作票内的全部安全措施应一次完成。若至预定时间,一部分工作尚未完成,需继续工作而不妨碍送电者,在送电前,应按照送电后现场设备带电情况,办理新的工作票,布臵好安全措施后,方可继续工作。

⑶若以下设备同时停、送电,可使用同一张工作票: a.属于同一电压、位于同一平面场所,工作中不会触及带电导体的几个电气连接部分。

b.一台变压器停电检修,其断路器也配合检修。c.全站停电。

⑷需要变更工作班成员时,应经工作负责人同意,在对新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手续后,方可进行工作。非特殊情况不得变更工作负责人,如确需变更工作负责人应由工作票签发人同意并通知工作许可人,工作许可人将变动情况记录在工作票上。工作负责人允许变更一次。原、现工作负责人应对工作任务和安全措施进行交接。

⑸在原工作票的停电及安全措施范围增加工作任务时,应由工作负责人征得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许可人同意,并在工作票上增填工作项目。若需变更或增设安全措施者应填用新的工作票,并重新履行签发许可手续。

⑹变更工作负责人或增加工作任务,如工作票签发人无 法当面办理,应通过电话联系,并在工作票登记簿和工作票上注明。

⑺工作票有破损不能继续使用时,应补填新的工作票,并重新履行签发许可手续。

3.工作票的有效期与延期:

⑴不管是那种工作票,其有效时间以批准的检修期为限。⑵工作票需办理延期手续,应在工期尚未结束以前由工作负责人向运行值班负责人提出申请(属于调度管辖、许可的检修设备,还应通过值班调度员批准),由运行值班负责人通知工作许可人给予办理。

四、工作票所列人员的基本条件。

1.工作票的签发人应是熟悉人员技术水平、熟悉设备情况、熟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生产领导人、技术人员或经本单位分管领导批准的人员。工作票签发人员名单应书面公布。

2.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应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经矿级生产领导书面批准的人员。工作负责人还应熟悉工作班成员的工作能力。

3.工作许可人应是经矿级领导书面批准的有一定经验的运行人员或检修操作人员(进行该工作任务操作及做安全措施的人员);井下变电所、地面变电所(站)的工作许可人应是持有效证书的高压电气工作人员。[注:各矿对以上三种人员(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应以文件的形式公布]。

五、工作票所列人员的安全责任。1.工作票签发人: ⑴工作必要性和安全性。

⑵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⑶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人员是否适当和充足。2.工作负责人:

⑴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

⑵负责检查工作票所珍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必要时予以补充。

⑶工作台前对工作班成员进行危险点告知,交待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确认每一个工作班成员都知晓。

⑷严格执行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

⑸督促、监护工作班成员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执行现场安全措施。

⑹工作班成员精神是否良好,变动是否合适。3.工作许可人:

⑴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五湖四海符合现场条件。

⑵工作现场布臵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必要时予以补充。⑶负责检查检修设备有无突然来电的危险。⑷对工作票所列内容即使发生很小疑问,也应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作详细补充。

4.专责监护人:

⑴明确被监护人员和监护范围。

⑵工作前对被监护人员交待安全措施,告知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⑶监督被监护人员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相关条款和现场安全措施,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5.工作班成员:

⑴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并履行确认手续。

⑵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技术规程和劳动纪律,对自己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互相关心工作安全,并监督《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相关条款的执行和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

⑶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

六、工作票许可制度。

1.工作许可人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后,还应完成以下手续,工作班方可开始工作。

⑴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做的安全措施,对具体的设备指明实际的隔离措施,证明检修的设备确无电压。

⑵对工作负责人指明带电设备的位臵和注意事项。⑶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确认、签名。2.运行人员员不得变更有关检修设备的运行接线方式。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安全措施,工作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先取得对方的同意并及时恢复。变更情况及时记录在值班记录日志内。

七、工作监护制度。

1.工作许可手续完成后,工作负责人、专职监护人应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带电部位和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危险点告知,并履行确认手续,工作班方可开始工作。工作负责人、专职监督护人应始终在工作现场,对工作班人员的安全认真监护,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

2.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工作负责人)不许单独进入、滞留在高压室、阀厅内和室外高压设备区内。

若工作需要(如测量极性、回路导通试验、光纤回路检查等),而且现场设备允许时,可以准许工作班中有实际经验的一个或几个人同时在它室进行工作,但工作负责人应在事前将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予以详尽的告知。

3.工作负责人在全部停电时,可以参加工作班工作。在部分停电时,只有在安全措施可靠,人员集中在一个工作地点,不致误碰有电部分的情况下,方能参加工作。

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应根据现场的安全检查条件、施工范围、工作需要等具体情况,增设专责监督护人和确定被监督护人员。专责监督护人不得兼做其它工作。专责监督护人临时离开时,应通知被监护人员停止工作或离开工作现场,待专责监督护人回来后方可恢复工作。若专责监督护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时,应由工作负责人变更专责监督护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被监护人员。

4.工作期间,工作负责人若因故暂时离开工作现场时,应指定能胜任的人员临时代替,离开前应将工作现场交待清楚,并告知工作班成员。原工作负责人返回工作现场时,也应履行同样的交接手续。

若工作台负责人必须长时间离开工作现场时,应由原工作票签发人变更工作负责人,履行变更手续,并告知全体工作人员及工作许可人。原、现工作负责人应做好必要的交待。

七、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1.工作间断时,工作人员应从现场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动,工作票仍由工作负责人执存,间断后继续工作,无需通过工作许可人。每日收工,应清扫工作地点,开放已封闭的通道,并将工作票交回运行人员。次日复工时,应得到工作认可人的许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应重新认真检查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工作票的要求,并召开现场站班会后,方可工作。若无工作负责人或专责监护人带领,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地点。

2.在未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以前,任何人不得将停电设 备合闸送电。在工作间断期间,若有紧急需要,运行人员可在工作票未交回的情况下全闸送电,但应先通知工作负责人,在得到工作班全体人员已经离开工作地点、可以送电的答复后方可执行,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⑴拆除临时遮拦、接地线和标示牌,恢复常设遮栏,换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⑵应在所有道路派专人守候,以便告诉工作班人员“设备已经合闸送电,不得继续工作”。守候人员在工作票未交回以前,不得离开守候地点。

3.检修工作结束以后前,若需要将设备试加工作电压,应按下列条件进行:

⑴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点。

⑵将该系统的所有工作票收回,拆除临时遮栏、接地线和标示牌,恢复常遮栏。

⑶应在工作负责人和运行人员进行全面的检查无误后,由运行人员加压试验。

工作班若继续工作时,应重新履行工作手续。4.在同一电气连接部分用同一工作票依在几个工作地点转移工作时,全部安全措施由运行人员在开工前一次做完,不需要办理转移手续。但工作负责人在转移工作地点时,应向工作人员交待带电范围、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5.全部工作完毕后,工作班应清扫、整理现场。工作负 责人应先周密地检查,待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点后,再向运行人员交待所修项目、发现的问题、试验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等,然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结束时间。经双放签名后,表示工作结束。

待工作票上的临时遮栏已拆除,标示牌以取下,已恢复常设遮栏,未拆除的接地线、未拉开的接地刀闸(装臵)等设备运行方式已汇报调度,工作票方告终结。

6.只有在同一停电系统的所有工作票已终结,并得到值班调度员或运行值班负责人的许可指令后,方可合闸送电。

发酵床养鸭管理规程 篇7

1 整体饲养流程

1.1 整体流程

商品鸭苗引进 (1~3日龄) →育雏 (1~2周龄) →育成 (3~4周龄) →成鸭 (5~6周龄) →出栏 (整个流程为35~40d左右) 。

1.2 饲养规模

饲养场每批次以3~5万只为适, 额定为3000~5000只/人, 农户单批以5000~10000只。

1.3 消毒及整理

每批次完后, 间隔5~7d, 主要工作是对周边用消毒药水和石灰进行一次处理, 对发酵床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翻 (以便以后进雏后能充分发酵) , 并整理发酵床, 打扫鸭栏灰尘卫生及周边地带沟渠的卫生, 检修饮水器、水箱、管道、沟渠等。

1.4 发酵床养鸭优势

肉鸭出笼体重2.8kg左右, 采用发酵床规模养殖比传统养殖方式出栏肉鸭增重0.5kg左右。

2 具体饲养流程

2.1 育雏期的日常管理

2.1.1 做好保温

育雏室的温度是否合适, 需观察雏鸭的动态。雏鸭散开, 没有怪叫声, 说明温度适宜;雏鸭缩颈耸翅, 互相堆挤靠近热源处, 发出“吱吱”的尖叫声, 说明温度太低;雏鸭远离热源, 张嘴喘气, 张开翅膀, 饮水量增加, 则说明温度太高。

2.1.2 及时分群, 严防扎堆

育雏时要按大小、强弱、年龄等分为若干个小群, 每群300~500只, 以便于喂食和管理。以后每隔1周调整1次。育雏期间要防止雏鸭互相堆挤, 10日龄以内最重要, 稍不注意, 轻则全身“湿毛”, 重则窒息而亡。若出现扎堆, 要及时分开。分堆与保温工作可结合进行。

2.2 育肥过渡期的日常管理

2.2.1 脱温转群

转群前3~5d打开门窗, 使雏鸭逐步适应外界气温, 若遇外界气温较低或气温变化不定时, 应推迟脱温日龄。从转群 (转群必须空腹进行) 前1d起, 最好在饲料中增加多种维生素或抗应激电解质, 以防转群时的应激影响, 直到鸭群转群后采食正常为止。

2.2.2 及时分群

在脱温转群时, 应按强弱、大小分群饲养, 每群的数量以控制在200~250只为宜, 发酵床肉鸭养殖密度为5~6只/m2PP。对体质较差、体重偏轻的鸭, 应单独给予补充营养, 使其后期迅速生长发育, 保证出栏时的体重要求。

2.2.3 更换饲粮

4周龄起换用肉鸭育肥期的饲粮, 即适当降低粗蛋白质水平, 提高能量水平。但要注意, 饲粮更换要有一个过渡阶段。

2.3 育肥期的日常管理

设备管理工作规程 篇8

新颁发的《业主大会规程》规定,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只能成立一个业主大会。业主大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修改业主公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选举、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选聘、解聘物业管理企业;决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续筹方案,并监督实施;制定、修改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规定明确,业主因故不能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的,可以书面委托代理人参加。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人数较多的,可以幢、单元、楼层等为单位,推选一名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会议。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经费的筹集、管理、使用具体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业主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数,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办法确定。

上一篇:商场清场管理制度下一篇:初中生上课换座位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