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的目标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备管理的目标(推荐8篇)

设备管理的目标 篇1

内容摘要:

任何一个机构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立,目标是个体、群体或组织对从事的某一活动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班级作为一个教育组织,同样有它自己的目标:通过教育管理,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有目标就有管理,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而目标管理则对管理目标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目标

管理目标

目标管理

引言

管理对班级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大的作用,管理者既可以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干部。

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同样,任何管理都要围绕目标而进行。因此,管理目标就自然而然产生,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的起点,又是评价班级管理绩效的依据和标准。

建立了目标就要对目标进行管理,只有对目标的不断管理才能真正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正文

一、目标

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目标的激励下成长的,通俗的讲,目标就近乎于人的欲望、想法、念头等等。比如一个贫困的人幻想有一天能摆脱贫困,变成一个富翁,这是他的想法,也可以成为他的目标;一个热恋的男孩幻想与他心爱的人幸福的生活,直到白头,这是他美好的愿望,也可能成为他奋斗的目标。目标不是一承不变的,它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

目标究竟是什么?

目标是个体、群体或组织对所从事的某一活动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机构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立。纵观世界,大到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性组织,小到一个国家设立的各种机构,甚至家庭的产生等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性组织的设立是为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目标;一个国家设立的各种机构也是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家庭则是实现“友情——爱情——亲情”的目标而设立的。同样,任何一个人都为实现各种各样的目标。有目标才能让人为之奋斗,人生才会如萧伯纳说的那样:“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若没有任何目标,人生就失去光彩,也失去了灵魂。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那么目标有什么特性呢?

1、目标的特性 a、预期性

由于目标是人们预期要得到的结果,而不是能控制的结果,因此,目标具有预期性。如一个高中生的目标是考上名牌大学,名牌大学是这个学生的目标,但它又不一定能实现,只算是个预期目标,只能为这个预期目标奋斗,而不能去控制这个预期目标。b、指向性

又由于目标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指向,预示着人们努力追求的某种境地,因而,目标又具有指向性。一个人为自己定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那么他就向他的预期目标奋斗,同时,他对一些造型、图纸、图形,建筑材料等都格外的关注,这就是他的目标所指向的。c、主体性

目标体现了人的主动追求。是一种“我要做”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要我做”的主体行为,所以,目标还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一个人的目标设立,仅仅是他的个人主体行为,他不能要求别人来实现他的目标,但是可以借助别人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同样,一个组织的目标,也是这个组织的主动意识和行为,只有这个组织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实现。班级作为一个教育组织,它有什么目标呢?怎样实现目标呢?

二、管理目标

班级作为一个教育组织,同样有自己的目标,它的目标是通过教育管理,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因此,管理目标对一个班级正常的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班级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管理目标。那么,什么是管理目标呢?

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管理目标就是一个班级要达到某种预期性的结果。比如,一个班想在全年级卫生与出勤上达到优秀,这就是这个班级的目标,它的实现需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也要班干部和班主任的有效管理。

班级管理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的从属,班级管理目标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俗话说“有学需先立志”,管理目标这么重要,那它究竟有何作用呢?

1、管理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班级管理目标为班级所有成员指明方向,目标导向作用的实现,依赖于班级管理者使班级管理目标成为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行动目标。一个学校要评优秀班级,班主任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后决定去争取,可以说这是同学们主动追求的目标,班级所有成员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决定目标,这个目标就易于实施,同学们的行为也都指向了这个目标。

(2)聚合作用

班级管理成效,取决于班级成员行动的团结一致,因此班级的凝聚力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重要的。班级管理目标可以作为共同目标聚合全班的力量。一位新上任的班主任,为了证明自己,决定要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她对全班同学要求很严格,不准有人说话和不交作业,但是成绩优秀的除外,搞得同学们意见很大。在这个案例中,这位班主任制定的管理目标很难实现。她没有注意到目标的聚合作用,只有聚合全班之力,才能实现集体的目标,仅凭几个人之力,是不能完成预期的集体目标。(3)激励作用

目标作为人们期望的结果,往往反映了一种理想追求。如果一个目标确实成为行动者的理想,它就会发生激励作用。班级管理目标要能发挥激励作用,它必须给班级成员提供一个发展的美好前景,这一美好前景对于班级成员来说,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适当的管理目标可以充分发挥目标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适当管理目标设定的依据是什么呢?先来看两个案例:

一位刚由师范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一个乡镇的小学校。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挑战,让这个血气方刚的大学生踌躇满志,恨不得立即大干一场,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也让自己有立足之地。几个月后,有一位老师因病要休假,他便接过那位老师所代的班级。那个班级的情况,他也有所了解:学生学习也认真,就是太贪玩,所以在全年级处于中等水平。

当他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走进教室时,眼前让他大吃一惊:里面闹哄哄的,地面上到达是碎纸片和粉笔头,桌子摆放的乱七八糟,同学相互追打,这与他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安心学习呢?他很恼火的跨上讲台,用力的拍了一下讲桌,下面的学生慢慢安静下来,他不想一来就训斥学生,所以就让学生们自习,他就在讲桌上写学期目标:首先力争在期末考试中成为优秀班级;保持教室卫生彻底的干净;杜绝拖拉作业,杜绝上课交头接耳,杜绝迟到或早退,违反的学生公开批评;在平时测验中成绩倒数者罚扫地一周。他相信严师出高徒,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目标就完不成,自己的愿望就会泡汤。当他公布这些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挣大眼睛看着这位新班主任。他很自豪自己为班级设计的目标,只要有这样的惩罚在,不怕学生学习不认真,那时别的老师就不回看低自己了。以后的日子,他每天都很辛苦:要备课讲课,要写教案批作业,又要时刻督察着班里的一切。他听别人说,作青年教师要严厉,那样才有威信,学生才听你的话,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过一段时间后,这个班的卫生和纪律有了很大的改观,同学们每天都乖乖的学习,期末成绩出来后,他兴高采烈的去看成绩,不看还好,一看当时就愣了:他班的总成绩居然是倒数!自己辛苦几个月就得到这些呀?到底是哪里没有做好呢?

魏书生没有受过师范教育,19岁之前是个种地的,后来任教务主任、校长等。他担任实验学校校长与书记时兼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他经常外出讲学和开会,一年平均外出讲学开会的时间达4个月之久,但是他却从来不请人代他上一节语文课。他在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末考试,一学期上完的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改作业,不修改作文。这似乎让人难以致信,这个班主任合格吗?但事实告诉了人们答案:他的学生在升学时成绩却比重点学校的学生成绩平均高7、8分。按照魏书生的话说:“我外出时间多,我管理班级的时间就少了,但班级一学期的各种目标也都要实现,于是我就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能力。大家分头承包一些事情,我更多的士观察和指导,将学生引导到班级的目标上,这样我的班级就变得井井有条了。我把学生看作是我的家人,他们帮着我出主意,我也帮助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我没有管理学生这个心态,而是为了学生好,这样制定的学期各项目标就可以超额完成。”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听的至少和谈需要说的一样多。大量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参与,学生就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班级管理目标就很容易实现了。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第一个青年教师制定的很多目标没有真正实现,而魏书生老师管理两个班级,制定的各种目标却超额实现,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这就要从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说起。

2、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依据的,正确把握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才能制定出适合于班级管理的目标。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班级管理思想依据:

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会制定什么样的目标,也就会有怎样的班级管理,因而制定班级管理目标,要依据正确的管理思想。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要以人为出发点,以学生为出发点,也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就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小学班主任面对的首先就是小学生,小学生有小学生的发展要求,制定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就要体现小学生的发展要求。(2)班级的实际情况依据:

设定班级管理目标,不仅要遵循正确的管理思想,而且要从班级管理的实际出发。正确的管理思想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然而不同的学生,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学生,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他们的发展可能性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从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每一个小学班级的学生,都是一群处在一定年龄阶段、生理阶段和心理发展阶段上的学生,首先要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但特定的环境也会造成不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包括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班级环境,因此我们要多方面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

从上述第一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位教师制定的管理目标没有从班级实际出发,没有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仅凭自己想当然;小学生都是好动不好静,这是他们的天性,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像大人一样整天坐着不动,不说话不打闹。

所以制定目标必须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不能超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业完成不了很正常,不能惩罚学生,应该帮助他们找原因,也不能硬性规定考试成绩,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位老师就像封建的大家长,一权专治,对学生根本没有任何民主可言,制定的管理目标也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这就让管理目标失去了价值,不能发挥管理目标的导向、聚合、激励的作用。这是制定管理目标失败的根本。

而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身兼两个班的班主任,平时很忙却能将各个班管理的井井有条,各种教学目标顺利实施。这并不是魏书生有什么天生的领导管理资质,他也如常人一样,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只不过他有特殊的方法:一是靠民主,二是靠科学。“民主”就是让学生获得这样的观念:所有一人都是一个世界。所以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想和包容,然后发现学生内心世界的广阔,增加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种主人翁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对各种学习目标的热情,也就是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让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与管理,这样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是将这种热情用制度、程序落实到具体时间和空间上,就是如何制定和怎样完成目标。热情有了就应有相对应的目标,学生才能既高兴又乐意去向目标努力。因此有了科学和民主,很多事教师不必事事躬耕,效果也会很好。魏书生老师提倡苦中有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他的工作加在一块,在一般人眼里简直不敢想象,但他有目标:既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样,关键是要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手、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有问题的,将这些运用到教学管理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个教师实行专制、空想的管理思想,而不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目标,这不能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没有凝聚集体的力量,目标当然完成不了。魏书生制定的目标则处处显现出民主,科学,服务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种目标实施起来就井然有序了。两个人依据不同的原则而制定目标,得到的结果却大庭相径,那么,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有什么原则呢?

3、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俗话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什么事都要有准则,否则就难以取得成功;同样,为确保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正确性,目标的设定必须遵循体现规律性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说,制定的班级管理目标应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班级管理者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学生不是因为班级而存在,而是班级为学生而存在,班级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制定一个整体目标时,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每个学生的发展就是整体目标实现的前提。(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制定的班级管理目标,符合班级管理对象的实际。不能眼高手低,制定一些难以完成的目标,要从学生的发展要求的发展可能性出发来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一个教师想要所代班级在全校运动会上总分排在第一位,就要求所有学生每天锻炼两小时,搞得同学们每天疲于应付。该教师违反了班级的实际情况,过高的制定一些目标,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锻炼,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所以,体现针对性原则的班级管理目标,应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要求和实际发展可能性。(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说,制定的班级管理目标应有层次性,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什么是小目标,什么是大目标,什么是眼前目标,什么是长远目标;然后再科学制定班级管理的各种目标,这对于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应该说,没有层次就不知轻重缓急,目标也就不能实现。具有层次性的班级管理目标,在一个班级管理总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分解出许多不同层次的子目标。班级管理活动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子目标的实现,逐步逼近总目标,直到总目标实现。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远景目标,还必须考虑近景和中景目标。近景目标的实现,帮助中景目标的实现,中景目标的实现有助于远景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彼得·德鲁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以组织的总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权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来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实践证明,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适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确立目标,激发自我管理的动机 1.认识自我。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要在心里有个“人”——“自我”在管理自己,不要外在的人——父母或老师来管自己。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心里的那个“人”——自我,使他们能逐步学会分析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而这正是确立目标的前提与基础。2.制订目标。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内部活动的动因。只有激发了学生改正缺点与不足的动机,才能使他不断地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时机成熟,制订目标,能使人产生“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的心理效应。

二、实施计划,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实施计划是关键,这既是能否达到目标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重要、但也是最难实施的部分。1.激励前进。

现在不少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强,这往往与胸无大志、漫无目标有关。但是,小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励,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坚定信心,才能生气勃勃地向前迈进。

2.树立典型。小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他们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典型事例,真实、直观,更能感染他们。

三、循环往复,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十全十美,尽如人意。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千万不能看到他们自我管理不到位,就失去信心,放弃所有的努力。

1.及时反馈与调整。

近期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与否,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加以调整。反馈是通过开“进步会”进行的。“进步会”是对那些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预定目标的学生,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奖励。这种由成功带来的愉快体验,能强化下一步的行为动机,推动他们进一步调控自己的行为,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使行为变得更积极,他们最终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2.形成良性循环。

一个目标达到以后,马上再进行分组讨论并提出下一个目标,从而激励学生向新的目标奋进。这样一步步下来,学生就会自觉地管理起自己,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独来独往,而是“我是班级主人翁”的积极参与。只有人人都有一种参与管理的意识和欲望,才能形成自主管理的氛围,才能使自主管理成为每个人自觉自愿的行为。班级管理也就能比较科学、有序,学生的管理能力自然地也会在这种管理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四、总结

以上所论述的可以用美国管理学家代明提出的“代明环理论”来概括。代明提出一切有过程的活动,如生产活动教、学活动等都是由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构成。只有我们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肯定能完成教学目标,能做出优秀的教学成绩!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可能是未来的小学班主任,这就需要我们学好班级管理的相关理论,也要对小学班级管理活动有全面的了解,那样管理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和民主,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聚合、激励作用,调动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完成管理目标,也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设备管理的目标 篇2

一、重新认识目标管理深邃内涵及其价值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的实践》中,第一次明确了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指出:“企业的目的、任务必须要转化为目标”。1957年麦克雷格提出自我激励理论,使目标管理更加完善。通用汽车CEO斯隆率先实施目标管理并取得巨大成功。此后,目标管理被广泛应用,在应用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现代管理方法。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目标管理?猿谷雅治认为,“目标管理就是建立目标、确定方针、排出日程、有效地完成它,并严格检查成果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士光敏夫则认为,“为了使企业充满活力,负责人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德鲁克指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目标,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应该做的工作”。基于上述论述,目标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以预定理想的最终结果为目标,使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统筹运动,其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目标统领。

目标是方向,目标管理必须始终围绕着目标。总目标决定、要求分目标;分目标服从于总目标。

2. 综合管理。

目标管理不是单项管理,也不是专业管理,而是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全面综合管理,称之为管理之中的管理。因为目标管理是对人、财、物各种资源的优化,是对供、产、销各环节的协调平衡,是对各项管理职能的整合。综合管理显现出目标管理整体功能。

3. 统筹兼顾。

目标管理是统筹兼顾的动态运作过程。以目标为中心,以网络体系为基体,统筹兼顾实现良性循环——自我激励。这是目标管理的本质内涵。员工参与目标制定,体现员工期望值和企业诉求的结合。目标层层分解,体现个人、部门对目标认识的统一,为实现目标注入强大的内动力。

(二)目标管理的价值。

半个多世纪以来,目标管理缜密的理论指导价值和有效的实践使用价值,为企业做出了无以伦比的贡献。目标管理不仅是对企业管理的传承,更是创新发展,显示了传统管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是目标管理把传统管理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目标管理的过程是员工全程参与、有效自我激励的过程。员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客体,更是管理者、主体,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是目标管理把传统管理“统治状态下的管理”转变为员工自主状态下的管理。传统管理领导是管理者,员工是被管理者,员工只能按照管理者的意志和指令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主管能动作用无从发挥。目标管理,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服从于目标,目标面前人人平等。帕金森指出:“目标管理是指各单位经理的工作,不是由上司决定,而是由单位的目标所决定。”这是企业管理的重大突破。三是目标管理把传统管理注重过程和方式的管理转变为注重要因和最终成果的管理,把“一揽子”管理转变“重点管理”,绩效考核突出最终结果。四是目标管理把传统管理“事后算账”转变为“事先控制”。目标制定、分解、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控制依据就是目标。要把对的事做好,首先要确定正确的目标,而不是把事做好却不管事正确与否。实践说明,目标管理不是忽视人的作用,而是以人为中心;不是机械程式化而是追求动态平衡,这正是目标管理的价值所在。

二、深刻理解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关键因素

(一)目标及其作用。

确定目标是目标管理的起步。目标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制定恰当的目标。所谓目标就是希望达到的成果和结果(程度、水平),这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确定了目标,也就确定了企业的经营方针,为目标管理指出了方向。目标体现出企业在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上的地位、角色,体现未来的发展趋向,是目标管理的依据。一是要素优化作用。目标通过对管理职能协调,实现对生产经营的各要素的优化,有效发挥整体效应。二是自我激励功能。目标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形成共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转变为自我激励的强大动力。正如高孔廉指出的,由于有了目标,组织才有动力,个人能力才能有效发挥。由于有了目标,本位主义、官僚主义才能消除。因此,要重视目标价值,确定恰当的目标,使目标管理沿着正确方向和科学轨道运行。

(二)目标确定原则。

目标确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目标体系要完整,总目标和分目标应当方向上一致,目标值上互相关联,形成目标连锁系统。

2. 现实性原则。

目标要从实际出发,目标值要恰当。目标过高,员工高不可攀,会有挫折感;目标过低,唾手可得,没有激励作用。因此,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达成性,找到理想结合点。

3. 适应性原则。

目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形势的要求,实现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的动态平衡。

4. 群众性原则。

目标应当体现出员工的期望和企业发展愿景有机相结合,使员工成为目标管理的主体。

依据以上原则在确定目标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目标要充分体现企业整体发展要求。在时间上,短期、中期目标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组织上,局部或部门目标要服从于企业总体目标;在内容上,各专项目标要服从于经营效益总目标。第二,目标要突出重点。目标切不可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点目标,为此目标数量不要过多,一般不宜超过五个。第三,有约束条件的目标要注意目标的协调平衡。如利润增长百分之几的目标,利润率、产量、质量、成本等都是目标的约束条件,应当依据它们之间的关联度求得目标的协调平衡。第四,特别关注决策层的目标。决策层的领导处于企业高端,他们的目标最接近总目标,大都是关键目标,必须高度关注。第五,目标一定要指明方向和终点。目标的本质和特征是其方向性。目标值表现为矢量,有明确的方向、数量、质量要求并指明终点。正如史蒂文·布莱德所指出的:“一个完善的营运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有期限的、在一定时期具有关键性的。”目标管理必须格外重视目标,确定恰当目标,使目标管理有明确的方向和努力奋斗的终点。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2].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4,2

[3].史蒂文·布兰德.创业十诫[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8

设备管理的目标 篇3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 管理活动 运营成本

一、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角度的比较

1953年,美国的会计学家斯朵伯斯首次将财务会计目标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开启了会计目标研究新的篇章,并且取得重大突破,为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到了1960年,一篇关于会计理论构建的论文发表,其中着重提到了会计目标研究的必要性。从此,财务会计目标在会计学界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在之后的岁月里,人们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决定企业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不管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还是外部人员,只要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都可以通过财务会计的经济数据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

以前,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在财务管理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财务管理研究者不断探索的内容,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制度逐渐健全,融资决策和资本预算等内容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主导问题。

二、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基本内容角度比较

我国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时间较短,在美国的研究史上曾经产生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在股份制公司中体现的较为明显,由于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所以两者之间形成了受托和代理的关系。在这个观念中企业经营业绩是受托责任观的主要观点。在决策有用观形成之前,美国会计学界对会计信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仅仅重视数据的准确性,而对于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的帮助完全忽视,后来有人提出其重要性,现在决策有用观已经获得会计学界的追捧,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流思想之一。

一直以来,会计学界对财务管理目标都很难界定,这是因为企业在发展,在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目标都有着不同的重要意义。那么财务管理目标究竟有什么作用?它主要是评价企业的理财是否合理或是否完成预期目的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的生存、发展、经营模式等都与财务管理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练习,从而成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难以准确界定的根源。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得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手段。

三、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主要特征角度的比较

财务会计目标在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影响和制约管理活动的方向。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又被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所左右。因此,财务会计目标与信息质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计质量信息决定了财务会计目标能否实现。从这个角度观察,财务会计目标具备以下特征:

1.明晰性

财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财务人员了解企业情况,可是会计信息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具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研究者的理解能力,二是信息内容本身,前者我们无法抗拒,只能选择后者,尽量注意财务信息的明晰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实用性

实用性是财务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由于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人员了解企业情况的重要资料,所以最看重信息质量,不要求信息多,但是实用性要强,对于一些没有具体作用的信息不必提供,财务信息主要以简练、实用为主。

3.关联性

指提供的信息要与使用者的目标分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使财务信息发挥出明显效果。

4.准确性

财务信息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资料,因此,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所提供的信息偏差较大,不但不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帮助,还可能造成重大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5.一致性和可比性

这两个特征是从信息使用的使用角度提出的,在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的时候,如果财会人员提供的会计报表本企业其他的时期的信息具有一致性那么会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大的增加。同样的如果会计报表可以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比较的话,也同样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这种可比性强调的是一种在相同时期政策、方法等条件下纵向的比较

6.重点性

这个特征是指会计报表的内容上应当企业的重要的经济情况进行重点的阐释,其他的相对不重要的事项则可以简化或是省略,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这些不重要的事项对使用者在重点经济事项的关注上产生干扰,从而体现出财务报表的重点性体现。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重要和相对不重要的事项的话费还处于一耳光模糊的状态,并没有具备可操作性的划分标准,因此在对重要事项的把握上要与使用者的需要而言的。

四、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环境背景角度的比较

在历史发展的条件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极其这些环境的变化都对财务会计目标和采取管理目标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会计的发展史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凡事重大的创新与变革都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等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就是所谓的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各种客观条件,在不同的谁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思想、理论、组织和实务的发展都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对于财务会计目标来说,不同的会计环境下的会计目标也是各不相同的,在会计环境中的三类因素中,对会计目标而言生产力环境是影响最大的会计环境的因素,其次是经济环境因素,最后是政治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上层建筑。可以说推动财务会计目标发展变化的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会计环境的变化。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了解会计目标的作用是为公司提供便捷的信息共享服务,而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处理财务关系或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两者之间虽然完全不同,但是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卢永华.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J].会计之友,2003,4.

设备管理的目标 篇4

姓名:周正阳班级:土测11-3 学号:20113390

问题1:怎样理解土地利用管理中地方目标与中央目标的矛盾? 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确定并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和方式,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一种管理。中央政府调控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均衡有序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其决策是符合全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央与地方的调控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是,作为具有“经济人”思维的地方政府,也有与中央政府利益不一致的地方。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社会整体的福利最大化并不意味着具体每一个区域民众的福利最大化;而恰恰相反,社会全体人们的福利最大化恰恰是在各个区域人们可能实现的最大化福利“抽肥补瘦”的基础上来实现的。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内在驱动。当绝大多数地区都严格执行紧缩政策时,少数几个地区采取欺骗行为,就有可能既不受查处(不至于影响到宏观调控大局),又能实现更快速度的发展。三是地方财政增收的现实需要。①土地国有这一基础条件为地方政府财政增收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地方政府会想方设法在土地上多筹钱,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以实现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当然其中也不排除个别公权力执行者存在着不当个人利益的驱动。由于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尚不够成熟,政府过度干预,在地方政府追求地区经济总量最大化的动机下,更容易导致土地资源过度供给、价格过低,引起了土地过度需求和低效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规模控制目标在内涵与外延意义上均未得到很好的实现。

地方政府是城镇土地的事实所有者与各类土地的管理者,掌握了极大的土地调控权力。为了实现任期内的政绩最大化,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提高,土地往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其结果,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过度性土地代价,还使未来的土地供应难以持续。而耕地与生态保护等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土地管理活动在地方上严重供给不足,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的耕地保护等目标难以在地方上得到具体落实。②

在理论上,土地利用规划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社会共同目标”是其核心思想,“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和提升”应是其最终目标。对于这一点在原有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在政府不具有经济利益的条件下,是可行的。因为各级政府利益的均一性必然意味着社会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提取”“社会的共同目标”和“公共利益”变得简单容易。然而,在目前的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政府并不是单一的。分权分利的各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足以使地方各级政府像一个企业一样,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在这种蒂伯特的环境里,政府同一般,行政辖区的公共产品,同一个企业内的公共产品也仅仅是公共程度上的差异,而一旦政府进入竞争性市场,所谓“公共产品”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开发商的“用脚投票”和不同层级的短期目标考核责任制的共同作用,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方政府的“经理人”特质日益显现。③也就是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和市场经济环境运行中有着各自的利益,而且利益的边界非常

清楚。比如,中央政府注重长远利益和公共利益,强调保护耕地;而地方政府则不同,他所关注的是有限任期内的投入-产出最大化,将低成本是第一位。又比如在地方政府之间,为了吸引投资,各地竞相压价,使得许多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甚至低于由生地变为熟地的成“负地价”。

参考文献:

唐在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调控中的博弈分析 [J].当代财经.2007.8

陈建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华章.2011.18

吴次芳、叶艳妹、罗罡辉.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几个基本矛盾应有的认识.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

问题2:试举例分析我国现阶段土地寻租的现象,危害和本质原因,并从土地利用管理的角度提出制约建议?

寻租指的是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而土地寻租则是指土地管理者运用自身所握有的权力,把权力商品化或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或自身利益,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等。随着我国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育,在我国产生了新一轮的“土地热”,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能产生巨额的利润,因此也诱发了相应的寻租活动,土地寻租现象也正不断滋生和蔓延。因此,反土地寻租已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的土地寻租案发比例一直高居不下。据国土资源部执法局2003年统计,仅2002年全国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1万件,涉及土地面积2万多公顷,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452人,党纪处分771人,刑事处罚168人。[1]而直至今天,土地寻租问题仍十分严重。据国土资源部部长徐昭史2010年1月28日表示,2009年国土部批准用地比2008年增长了21%,实际供地增长了44%;同时严把土地关,核准违规用地达20.5万亩;全国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2万件,11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不难看出,土地寻租问题在我国已是日益严重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价值也在不断攀升。近年来,中国大地上不断掀起“圈地运动”、“城市拆迁运动”、“开发区运动”等浪潮,而在这些浪潮之中,伴随着的是开发商和政府官员一夜之间成为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而当中牺牲的是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与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土地正日益成为中国寻租的温床,而这一切是因为土地开发处于“权力密集”和“资本密集”的地带———既可以让开发商疯狂敛财,又可以让地方政府官员从中谋求自身利益。

危害

1.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它于只产生经济利润,它本身并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地出让过程中,土地开发商通过寻租而获得高额利润,尝到甜头后便热心于寻租活动,这增加开发商们对政府的依赖性。

3.最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资源的有效配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地出让过程中,市场也起基础性作业。开发商因为能够通过寻租取得土地使用权,他们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希望保持政府对土地的种种控制权,或者通过某种“市场”形式以支配和影响土地的资源配置。这样寻租就扭曲了市场,使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灵。另外,寻租活动是一种不 必要的额外支出,庞大的租金相当部分用于“公关”等消费。使得国有土地资源失控,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寻租给权力腐败提供了空闻和机会。权力能给一些心术不正的政府官员提供了获取利润的手段,通过寻租从土地出让中牟取私利。

本质原因:

1.土地市场发育的不完善由此造成土地分配弹性的存在。

2.巨大的经济利益。

3.国家对土地征用和转让的政策不完善,其中隐含了可以产生利益黑洞的“寻租点”,导致权力集团钻法律法规的漏洞,谋求利益。

4.卖地的收益和成本在不同任期之间分配失衡。

制约建议

1.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从而增加土地寻租的道德成本并减少反土地寻租的心理成本。

2.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反腐倡廉工作,打击土地寻租行为。在我国,依靠制度反腐败之路虽然已经探索了很久,但目前依然处于由依靠权力反腐向依靠制度反腐的转型中。

3.健全相关法律,从法律上遏制经济人的逐利动机,同时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

4.明晰土地产权,加强征地监管,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从而提高反土地寻租的直接经济收益。

5.建立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完善“招、拍、挂”制度。

在当今中国现实社会中,由于监督寻租的技术水平不高、公众监督的热情不高、寻租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较小、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实行寻租行为难度较小等原因,致使从事寻租活动的成本相对较低,加之其所带来的巨额收益,导致土地寻租的收益远大于成本,从而催生严重的土地寻租现象。所以,要减少土地寻租现象,则必须加大从事土地寻租活动的成本,同时减少其收益。

参考文献:

[1]陈昭昭.浅议土地腐败的根源及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6,(5)

[2]权继忠,杨建.土地批租与反腐败[J].国土资源,2003,(10)

[3] 曾继平,黄剑青.城市土地出让中的寻租分析[M]

有关目标管理的名言 篇5

2) 我阅读报纸时主要是扫视报纸标题来筛选我要读的内容,从而节省时间。

3) 我读一本书,不会用太多的时间,只了解书的要点内容。

4) 我会反省自己的旧习惯,并尽量改掉那些不好的东西。

5) 我的手表比准点快三分钟,这样我每天都可以比别人提前三分钟。

6) 我会在口袋里放一些空白卡片,以便记录下随时想出来的好点子。

7) 我每月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

8) 我每天都会浏览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确保自己每天都会做一些事情向自己的人生目标推进。

9) 我把人生目标写在办公室卡片上,每天提醒自己。

10) 即使是在做一件最不起眼的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想着自己的长期目标。

11) 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并把当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好先后次序。

12) 我会详细列出每天要做的事情,排好先后次序,努力完成那些较重要的事情。

13) 我会提前规划好下个月的活动安排,这样我每个月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那些比较重要的项目。

14) 每当完成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之后,我就会给自己放个假,或者给自己一些特殊的奖励。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篇6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以目标成本法为核心,以目标成本为对象的管理概念,是企业实施目标成本控制的体系。目标成本管理具体是指企业在成本经营活动中,把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体系中抽取和突出出来,用它来指导、规划和控制成本的发生和费用的支出,借以达到降低成本耗费,提高资本增值效益的目的。

目标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检查、成本考核、成本奖惩激励等内容。

施工项目的目标成本,就是其完成总承包合同约定质量标准的施工产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期待值,是成本费用开支的控制标准。施工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thldl.org.cn是根据施工企业施工生产的特点,结合工程标价的构成和成本发生的区域,在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尽可能地降低项目成本费用。

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

该方法是在目标成本的制定过程中贯彻价值工程及作业成本的思想,将目标成本管理需要与价值工程及作业成本法协同起来,共同作用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成本控制的研究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即研究准备阶段、正式研究阶段和研究后阶段。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中,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通过应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

2、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3、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机械设备选型,确定最合适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

4、通过应用价值工程理论,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以及确定最合理的材料储备;

论财务管理的目标 篇7

1 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评述

1.1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把利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利润最大化具体来说有两种表示方法:

(1)利润总额。一般所讲的利润最大化是指利润表中的税后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有其合理之处。首先,利润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其次,利润是增加业主投资收益、提高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补充资本的积累、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因此利润最大化对各方利益相关者是有利的。

(2)权益资本利润率。这种指标把净利润通过投入的自有资本进行对比,能够合理的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

1.2 股东权益最大化

股东权益最大化是指通过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评价指标主要有:①股票市价或每股市价。在股份制经济下,这种观点仍有不足之处。首先,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不可能采用这一目标。其次,股票受到许多经济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②权益资本增值率。它反映了资本保全原则的要求,利益方面又能抑制曾经存在的企业资产流失现象,是投资者和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的指标。

1.3 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于企业价值的定义又有几种观点,一是:“公司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二是:“企业价值通俗地说是企业值多少钱”。第一种观点仅仅是“存量资本价值观”。第二种观点将企业价值的重点转移到了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而对于获利能力的评估暗含着对构成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基础———组织资本的评估。这种观点太抽象,容易使人对其内涵产生不同的理解。

1.4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在利益相关者框架下,企业是一个多边企业的结合体,是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关系组成。各产权主体在合作过程中,都有权获得相对独立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自身利益。

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到“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但他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考虑了财务资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而忽略了知识资本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

1.5 社会价值最大化

社会价值最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良性循环关系。

2 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原则

2.1 可衡量原则

可衡量原则是指财务管理目标含义明确、易于理解,并且在量上能够测度和计算。

2.2 可控性原则

可控性原则是指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活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企业通过自身的财务活动能够影响和控制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2.3 收益和风险均衡原则

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不能只顾风险不顾利益,要对财务的风险和收益加以分析,做出均衡,以便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4 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是一致的,企业要实现自己的可持续有效发展,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

2.5 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为财务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人的知识多少和努力程度,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3 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

3.1“泛财务资源”理论对传统理论的冲击

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资本的范围,资本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财务资本,而且包含了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因此,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就必须融入知识资本的效用问题。而“知识资本”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知识资本是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力。知识资本可以控制和支配财务资本,未来社会不再是财务资本支配劳动,而是智力劳动支配财务资本。

(2)企业价值体现在拥有知识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上。知识资本的出现使企业的价值不再体现在企业规模的大小上,而是体现在对知识资本的拥有上,从上市公司的市值与净资产的倍数来看,如今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早已不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一些上市公司可同日而语的。

(3)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资本形态的变化必然引起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企业所有者投入的无形资本、知识产权和管理能力将比有形资本更为重要。

3.2以“实现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效用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可行性研究

(1)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虽然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但知识资本在整个社会进程中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一是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其他资源无法超过的;二是知识性生产要素具有非磨损性、可重复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项资源。可见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知识资本是制定财务管理目标不可回避的问题。

(2)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得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面临许多挑战。在资本运作方面,不仅要关注财务资本的取得、运用和资本收益分配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知识资本。

(3)树立“人本化”理财理念。企业对知识经济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风险及怎样去衡量和防范风险却意识淡薄,如何有效防范抵御知识资本的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方面。

(4)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共享资本收益。企业资本范围的扩展改变了企业资本的结构,知识资本的地位将大大上升,且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资源。因此,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等要求,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

(5)知识资本的管理要求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才能最终达到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现代企业价值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人才这一最积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潜力。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是企业契约中最重要的资本。知识资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当然包括知识资本的效用。那么,将“实现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效用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是首选。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目标现实选择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虽然存在若干局限性,但相对而言,其局限性微不足道,所以受到广泛认同,并成为目前理论界和实物界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

摘要: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要认真仔细分析企业的形势及任务,然后根据工作对象的客观规律性提出自身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充分研究财务活动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目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瑞丽.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2).

[2]王红锦.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3]陆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9(2).

论企业管理目标的实施 篇8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要求不断创新,竞争十分激烈。在此环境下面如何制定出凝聚共识,既有弹性应变又有刚性执行力的战略及其实施计划是一件考验企业家智慧的大事。

关键词:企业 管理 沟通 探析

1 在沟通中管理

沟通是不同主体之间信息的正确传递。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经理人员一天中所花费时间最多的活动是沟通。从正式的开会到电梯间的闲聊,从电子邮件的回复到电话询问,从办公室的正式商谈到私下里的嘘寒问暖,沟通活动占据了经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也正是由于这种沟通,组织的正常活动才得以维系。除此之外,良好沟通也建立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使得组织获得超越职能的凝聚力。通常,有效的沟通可以达到以下目的:①可以提高管理效能;②了解人员情况;③使人员参与组织管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④有助于老板与下属之间、同事之间、组织内部人员之间,组织内部人员与组织外部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⑤有助于人员理解改变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明确他们应该怎样适应这种变化,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2 人人都是管理者

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从生理需要到安全需要再到集体归属感需要,最后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组织团体中的很多人在内心深处仍有一种意念——想要连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并在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可是在组织中普遍存在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的思维方法,几乎没有人会一上来就怀疑自己是错的。这种思维方法决定了我们的看待问题的心智模式。在怀疑某人是小偷之时,无论你怎么看他都像是小偷。当公司中有人提出新构想,如果是老总提出的,每个人都会认真考虑,如果是小职员提出的,很可能会被束之高阁。组织中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被极大地束缚了。心智模式到底能不能改变?答案是肯定的。其答案就是:以开放式的深度会谈扫除沟通的障碍,建立组织团体共同的愿景,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目的。在开放式的沟通类型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式沟通”;二是“反思式沟通”。参与式沟通,是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具有民主和谐的气氛,近年来被广泛采用。

沟通者对内容控制程度越低,希望受众参与程度越高,参与式沟通的方法会达到的效果就越好!“参与”是沟通的基础,倘若缺少参与,将缺少沟通的环境,与沟通的需求。专制型的组织管理往往会造成一种紧张空气,产生离心现象;民主型的组织管理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和谐融洽团结进取的气氛,产生精神上的凝聚现象。在高度竞争的全球化现代企业环境中,建立共同愿景是一种文化理念,是大家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期盼。它将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人们凝聚成一个共同体,唤起大家的希望,鼓舞大家的士气,使大家想真正关心的事,做真正想做的事,努力形成一种“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当然,参与式沟通如果不能当场达成共识,这种参与式的开放变成只是关注互动的过程和方法,并没有形成对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是停留在“分享”对方的看法之上。最后变成了假民主,真独裁的幌子,无法激起全员的热情,为达不成目标埋下了种子。

3 管理是为了成功的实施

成功的战略制定并不能保证成功的战略实施。实际做一件事情总是比决定做这件事困难得多。尽管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之间有着密切和复杂的关系,但是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以下便是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者间的区别:①战略制定是在行动之前部署力量;②战略实施是在行动中管理和运用力量;③战略制定注重效能;④战略实施注重效率;⑤战略制定是一种思维过程;⑥战略实施是一种行动过程;⑦战略制定需要有好的直觉和分析技能。⑧战略实施需要有特殊的激励和领导技能。⑨战略制定只需要对几个人进行沟通。⑩战略实施则需要对一群人进行协调。

从战略制定到战略实施的转变需要有从战略制定者到各部门主管的责任的转移。

对于战略实施来说,最重要的管理问题包括制定年度目标及其建立绩效考核指标(KPI)等。绩效考核指标(KPI)应具备的特征包括:可度量、协调一致、合理、有挑战性、明确、有合理的时间要求、附以相应的奖罚规定。在制定年度目标时可以应用平衡计分卡原理,计分卡的目标与指针来源于企业战略,这些指针从四个层面: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展开。有了这些指标,在战略评价及其奖励时就比较客观。如果这些指标是管理者想出来的,要求各个部门执行,那么可以想象实际执行一定有很多的反弹,直接影响到战略目标的达成。所以,理想的做法是最高管理层营造参与式沟通的氛围,让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直接和尽早地参与战略制定及其战略实施,充分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年度目标及其建立绩效考核指标(KPI)会被企业上下看成是自己的目标,在执行时自然少了很大的阻力。

4 企业管理成功实例分析

IT产业素来有三高一短的说法: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短周期,在不断的竞争演变下,形成了现在的全球IT产业价值链:欧美注重品牌、营销,韩国、台湾等注重研发、制造,而代工工厂则大都设立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台湾,以其弹性、勤劳、坚韧不拔的精神,由它代工的IT产品产量占了全球IT产量的60%~70%。迫于成本的压力,几乎所有的台湾IT企业都到大陆投资设厂。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

企业3V(速度Velocity、价值Value、洞察力Visibility)核心竞争力的掌握应用及其深入融合成一种文化是非常关键的。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昆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秉承集团公司的传统,定期召开一次策略营(Kick Off Meeting)。

策略营通常会选择远离工厂的旅游景点进行,如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云南的玉龙雪山、海南的三亚等,在完全忘记平时工作的干扰下,由外请的管理顾问公司顾问的导引下进行。一般活动会连续两到三天,其中安排一天游玩,以讨论出共识指标,在娱乐中达到增进互相了解为目的。策略营分两种,五年规划型及其年度目标型。五年规划型通常由集团策划,集团各个公司的资深经理以上人员参加,一般在五六十人;年度目标型由各个公司策划,总部主管及其本公司科长级主管以上人员参加,一般在一百人左右。

该公司的一次年度目标型的策略营,其中质量技术组的报告被反复要求修改了四次,没有一个组的报告是一次通过的。在其中大家就事论事,讨论激烈,但是不针对个人,不伤和气。其中精实管理与弹性生产小组的策略展开及其KPI是最先被大会通过的。为了讨论出共识,尽管酒店方面要求我们尽快结束,大家还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虽然通宵达旦,所有参加人员还是热情高涨,毫无倦意,因为在小组讨论时,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每个人的意见都被记录与尊重。

上一篇:工作创新方法下一篇:冬季保温防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