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制度(共17篇)
1、设备(器械)科负责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仪器改进及报废仪器的鉴定工作。
2、各科室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报告医疗设备维修组,一般小型设备由科室直接送维修组修,大型医疗设备由维修员到科室修理。
3、各科送修仪器必须登记,并注明所属附件。仪器修好后经使用科室试用合格,领取者签字,以示交接。
4、各维修室应设有专人值班,负责接待日常业务和应付紧急维修任务,对抢救设备优先处理,做到随叫随到。一般故障一天修好,当天不能修好的应及时向使用科室解释说明。不能修好的要报告科长,由技术总负责人组织会诊或决定外送修理。
5、设备维修要进行维修纪录,贵重医疗设备须建立维修档案。属于计量仪器应按医院《计量管理规定》执行。
6、维修技术人员应定期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维修员进行查房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般科室四周一次,重点科室一周一次或一周两次。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7、各科室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使用人员应立即通知设备(器械)科,除维修技术人员外,任何人不得私自修理。贵重精密仪器的维修,需维修技术人员二人以上进行,不得个人处理。凡违反规定造成经济损失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8、维修技术人员应对所修理的仪器设备做出鉴定,凡属使用科室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坏,要及时上报处理。
9、仪器设备发生严重故障,需到外地厂家或请专家来院修理,必须由科长提出意见,报院领导批准办理。
1 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必要性
我院是一个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病床1 200张,共有大中型医疗设备600余台,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还要新增一批医疗设备用于临床需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一些急救科室所拥有的医疗设备量大,且要求时刻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对设备进行维修、维护,但医院医学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且并非所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全面,对所有类型设备的原理、使用维护及常见故障都了如指掌,因此在工作中会存在一些设备维修不及时、不完善的现象,会造成医护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矛盾,给医生、患者及家属增加心理负担,同时影响了医院的形象。
医疗设备的数量多、使用率高,相应的设备故障率就会增多,同时产生医疗事故的几率也会增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促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设备质量的管理与保证[1],因此医疗设备的分区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定期巡检,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医院每台手术的完成,每个常规项目的检查、诊断和治疗都是由医生护士和完好的仪器设备配合完成的。由此可见,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医院的日常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医疗设备的分区管理
(1)全院医疗设备根据所在科室和其功能进行划分,分为6个设备管理区———一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二区:急诊科、内外科门诊;三区:检验科、核医学科、输血科;四区:影像科、放疗科;五区:特检科、内镜中心;六区:透析中心及普通病区。根据以上分区,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按其技术特长分别分配一个设备管理区。
(2)每个设备管理区内的设备均由该区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全面的维护维修及保养。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做的工作有:(1)负责仪器使用人员在医疗设备方面的培训,包括仪器的原理、使用、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处理;(2)仪器出现故障,如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防微杜渐之目的,同时对科室人员提出的关于仪器方面的疑问作出解答;(3)协助科室负责人联系或解决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4)对待报废处理设备提供合理的技术鉴定并提出仪器报废建议;(5)建立设备区内仪器的安装和维护保养记录;(6)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护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使用培训,使医护人员不但会用仪器,同时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规程,为仪器的良好运行提供保证。
(3)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现在医疗设备的维修,大都采用被动性事后维修,不利于解决大中型医疗设备突发故障和开机率的矛盾,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应转变观念、改进维修方式,针对各类设备的不同特点,合理采用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主动维修和被动性事后维修[2]。在维修工作中,采用跟踪维护和即时维修的方法[3],掌握和了解易损件情况,及时提出购买配件种类型号,做好零配件的储备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有备无患。
3 巡检制度的建立
3.1 设备检查
医疗设备仪器的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把定期监督、检查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工作作为重点。正常使用的设备出现突发故障的情况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故障都是由于零部件的轻微磨损逐渐发展形成的,设备定期检查就是早期发现征兆察觉隐患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4],技术人员应对每个设备管理区内的设备定期进行巡检,普通病区每周1次或2次,对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重点抢救科室要加强巡检频率,在巡检过程中及时与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沟通,充分了解每一台仪器的使用情况,根据不同仪器的各项功能指标和精度参数对仪器进行功能和精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需要更换的零配件做好登记,对仪器突发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现场指导医护人员对仪器的操作使用。
3.2 设备保养
医疗设备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对使用维护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维护人员要根据每台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规程和保养规范严格操作,如彩超、CT对电源、温湿度、防尘等都有要求,每次巡检结束后都要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并由科室负责人在巡检记录单上签字,确保使用者与维修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达成共识。
重视预防性维护,除特殊的抢修外,根据巡检记录单的记录情况,针对设备管理区内的仪器,根据轻重缓急依次对其进行科学性维护和保养以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5]。对于通用的医疗设备维修,可根据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完成。
4 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意义
(1)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在未进行分区管理和巡检前,设备无人进行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各科室临时报修进行被动性事后维修,这种即时维修常因技术人员不固定或时间冲突,造成了设备停用,给患者和临床工作带来了不便,也给医院造成了经济损失。分区管理和定期的巡检使以上情况大大降低,因为有了前期的预测性维护和保养,使得仪器能长期保持正常运转,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增强了医护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临床科研项目的开展。医疗设备定期的维护保养及维修,使得临床工程师与医护人员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交流,对彼此工作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支持。临床医师与工程师一起对仪器设备的功能进行开发,使设备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并有利于跨学科科研的开展与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医疗设备的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医院各科室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把医疗设备在医疗教学科研中的功效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提高了医疗教学的水平,增强了医患满意度,为医院整体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有效的保证。
摘要:叙述了制定医疗设备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法,分析了实行设备分区管理的优势和制定巡检制度的有效性,总结了医疗设备分区管理和巡检制度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带来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后为临床工作带来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医疗设备,分区管理,巡检制度
参考文献
[1]黄晓云.探讨手术室设置专职医学工程师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5(9):49-50.
[2]何贵荣.浅谈二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6):36.
[3]常宗强,张东.浅谈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38.
[4]牛晓洋.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2(2):86-87.
“其实医院到底用信息化来解决什么问题,这一点必须清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刘帆表示,按照医院的业务来看,“医院主要围绕三件事展开工作”。第一,医院的运营首先需要一套IT系统来实现精细化管理;第二,医院的IT系统要能够帮助医院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第三,IT系统要让病人在最方便、最快捷和服务最好的医院就诊,保证医疗服务。
为此,医疗信息化在20多年的历史中,正逐渐从以科室和部门为核心,向以病人和健康为中心发展。而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化、移动医疗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医疗IT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到目前为止,技术的进步并没能完全实现医院CIO们的美好愿望。“我们跟大公司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我们付你钱,同时要给你做R&D。”刘帆说,尽管很多公司都有很好的技术,但落实到医院里,却无法提供一套能够直接落地的解决方案,“老是差一点点”。
比如,在目前流行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中,医生查房可以使用平板电脑。但实际上,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平板电脑产品都无法应用在医院的环境里——医院里有很多传染病人,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所有的医疗设备都必须能够抗菌,或能够达到可以接受消毒酒精的标准。“我们试过用75%的酒精去擦平板,大部分擦过几次之后,屏幕就不再像过去那么清晰和明亮了。”刘帆说,“在医院严酷的条件下,很多产品都不适合。”
此外,刘帆还表示,跨设备、跨所有终端的平台也是目前医疗解决方案中所需要的。而这正是Windows 8所具备的。
对此,微软大中华区Windows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韦青表示,Windows 8在人机交互界面、数据协同和安全性等问题上,都比过去的产品做出了较大提升。同时搭配云计算,在后台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上更进了一步,能够满足商用需求。此外,微软已经基于Windows 8设计了一套医疗解决方案原型,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还会配合微软的云服务、平台,实时处理病人的各项数据。
“Windows 8解决了操作系统的问题,在界面、系统管理、内存管理、资源管理包括无线管理等领域的价值,如果不能体现在医生和病人的利益上,就白做了。未来微软最大的目的就是为最终用户或者病患提供健康做出一点贡献,而这还需要和合作伙伴一起,解决更多核心问题。”韦青说。
xxx公司
xxx公司起重设备管理制度
为加强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强化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及检测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的基础管理
1、起重设备要进行统一编号,分类建帐立卡,每年至少要对实物清查盘点一次,保持帐、卡、物相符。
2、起重机械设备要建立技术经济档案。内容包括:原始技术资料和交接验收凭证:历次大修理、改造记录;运转时间记录;事故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
3、起重机械设备实行统一报表制度,按规定编报各项统计报表,并定期组织统计分析,提出改进起重机械设备管理、使用、经营、维修的分析报告。
二、起重设备的采购管理
起重设备采购必须坚持登记备案管理制度,购买经省登记备案的产品,做到三证(登记备案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许可证)齐全。
三、起重设备的租凭管理
1、起重机械设备由公司供应,项目部都要关心爱护正确使用,及时维修、保养,不违章作业,不超荷使用,不带病操作,发现故障及时由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按照修理规范标准要求进行修理,确保各项设备完好率达到100%,杜绝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2、由公司提供的起重等机械设备有偿使用,机械费公司收取总价的70%,架杆,架板按低于当地市场价租凭收取。钢模板采用合同租赁的形式,每平方米每天租金0.25元,工地用完码垛整齐,报公司设备科验收后停收租金。机械费返还给项目部的30%,按设备使用维护的情况而定,维护保养差的按10%返还。项目部丢失的设备原价赔偿,不允许自己购买次品补充,一经查出,予以没收,并仍按原价赔偿。
3、公司设备科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工地检查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带病作业的起重机械,口头或书面通知项目部限期整改,并由当事人认可签定,起重机械化设备属正常磨损,公司负担维修费用,使用不当、损坏,由项目部负担。工程附属工程建成完工后,五日内机械设备交回公司,如不交者按租赁收费,项目部承担的零星工程所用公司设备直接和项目部结算。
4、未经公司负责人同意,项目部私自购置的起重设备及零星工具,其价款由项目部全部负担,设备归公司所有。
5、停工后,对所有机械设备都要除垢、除污,刷新上油,能送公司设备科的全部送还,不能送公司的由项目部自己办理,由设备科派人验收。
为了使起重机械设备安全可靠,经常保持良好状态,特制定以下规定:
四、起重设备的安装管理
物料提升机和塔式起重机安装前,由工程技术人员作出施工组织设计,安装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并必须选择有拆装资质的队伍施工。小型设备安装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装检查标准》规定。
五、起重设备的使用管理
1、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使用、违章操作起重机械设备。
2、起重机械设备保证机组人员相对稳定,做到定人、定机、定岗位职责的“三定制度”,且做到持证上岗。
3、起重机械设备必须在设备明显处挂“合格准用牌”和操作人员姓名,塔机还应挂“十不吊牌”。
4、起重机械设备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产品说明书及《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及国家、行业有关规程、规定。做好“十字作业”(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5、机组人员每天必须做好“日检”及交接班工作,并认真真实填写好“日检记录”交接班记录和运转记录并存档。
6、国家明令淘汰的起重机械设备必须报废,磨损严重,基础件已损坏,在进行大修已不能达到使用和安全也应报废,使用15年以上的必须报废
六、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一)塔式起重机的保养和修理
1、日常保养:
①经常保持各机构的清洁,及时清扫灰尘;
②检查各减速器的油量,如低于规定油面高度应及时加油;
③检查各减速器的透气塞是否能自由排气,若阻塞,及时疏通;
④检查各制运器的效能,如不灵敏可靠应及时调整;
⑤检查各连接处的螺栓,如有松动和脱落应及时紧固和增补;
⑥检查各种安全装置,如发现失灵情况应及时调整;
⑦检查各部位钢丝绳和滑轮,如发现过度磨损情况及时处理;
⑧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及时添加润滑脂。
2、小修(塔机工作1000小时以后进行)
①进行日常保养的各项工作;
②拆检清洗减速机制齿轮,调整齿侧间隙;
③清洗开式传动的齿轮,调整后涂抹润滑脂;
④检查和调整回转支承装置;
⑤检查和调整制动器和安全装置;
⑥检查吊钩,滑轮和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修复和更改。
3、中修(塔机工作4000小时以后进行)
①进行小修的各项工作;
②修复或更改各联轴器的损坏件;
③修复或更改制动瓦;
④更换钢丝绳,滑轮等;
⑤检查回转支承部分各连接螺栓,必要时更换,注意更换时高强螺栓;
⑥除锈、油漆。
4、大修(塔机工作8000小时以后进行)
①进行小修和中修的各项工作;
②修复或更换制动轮、制动器等;
③修复或更换减速机总成;
④修复或更换回转支承总成。
七、塔机的检测管理
塔机安装完毕后,公司设备部门及时组织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进行检测验收和试转试验,达到标准要求的方可使用。其检测标准应按《塔机起重机安全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1、目的为了规范医疗设备规范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满足临床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个部门医疗设备的控制管理。
3、具体内容
3.1 根据主要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或者停机维修时,对医疗诊断治疗影响程度与造成损失的大小,将医疗设备划分为:A、B、C三类:A类为大型医疗设备,是重点管理和维修保养对象,应严格执行按时保养、预防维修;B类为主要医疗设备,也严格实施按时保养,预防维修。C类为一般医疗设备,可实行事后维修。
3.2 医疗设备的管理
3.2.1 所有设备应在医疗设备的明显处设置“医疗设备管理卡”标牌,详细写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启用时间、负责人、责任人。
3.2.1 对大型医疗设备和主要医疗设备每季度定期保养,适时进行检修,一般设备,每年定期保养,检修次灵敏随医疗设备运行状况而定。
3.2.3 医疗设备的变更和报废。由科主任填写申请表,设备科核准,经院长批准方能生效。
3.3 医疗设备的使用
3.3.1 职设备实行专人专机管理,科主任为主要负责人。
3.3.2 医疗设备更换操作人员时,须进行培训、交接后方可操作设备,并在设备管理卡上变更责任人。
3.3.3 甲乙类医疗设备必须持证上岗。
3.3.4 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一、所有使用仪器设备必须登记造册,建立仪器档案,并显示仪器使用状态。仪器档案内容包括:仪器的技术资料(中英文名称;厂商;型号/证书;出厂日期;购买日期/合同日期;价格;操作手册;检测主要原理;本科管理人员;应用环境和条件;检测精密度;年检测标本量和产值),保养维修登记,使用登记,仪器操作规程和保养方法。
二、每台仪器均由专人保管, 制订各类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的程序,在规定期限内做好保养、校正,以保证仪器的可靠性。
三、每台主要仪器都要提供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和指南,未经培训者严禁擅自开启仪器设备。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造成仪器损坏的,视情节轻重,按院有关规定处理。
四、贵重仪器指定专人负责、使用、保管和维护,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能够排除一般故障,保持仪器清洁、干燥、运转正常。不用时定期检查和通电。
五、每台仪器设备每次使用、维修及保养都应有使用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以便查考。
六、根据各仪器使用的规定,定期进行校准,或者当试剂全部更换、大保养、更换主要零件、出现不正常偏移及认为有必要时,都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并记录。
七、本科所有仪器设备未经科主任及相关部门的同意不得随意借出科室使用。
八、每个工作日至少应记录冰箱(冷藏)、孵箱的温度,并备书面记录。
1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制度的内容
目前,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制度主要包括:1指导使用科室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并检查执行落实情况;2定期深入科室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定期开展预防性维修(PM), 针对每类设备的特点,科学制定PM计划和程序,并做好数据记录,必要时对PM后的设备进行重新校准,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5];4对保修期内或购置保修合同的设备,主动掌握其在用情况,并检查保修合同的执行情况。
2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1设备保养的标准不清晰
多数医疗设备对保养的分工、分级[6]、内容、频次、方法、 备案等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往往是各医院或厂家自定标准,但这些标准又因设备的价格、种类、分布、 规格、重要性等原因的不同,落实起来也因无统一考核而参差不齐。以某医院为例,大多数设备保养的表格只有电路、光路、机械、水路、气路这几个大框架的、共性的栏目, 而对于更个性的内容往往是工程师和厂家自行商议。
2.1.2保养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
设备保养的经济效益不会因保养的频率和质量而显著提高,却会因偶尔出现的风险显著降低,直接导致医院管理者和临床科室对设备保养的价值和设备工程师的能力产生不信任,进而影响保养工作的开展。同时,无论是临床科室还是设备管理部门对于如何控制和处理偶尔出现的风险,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例如,一些包括水路、气路的设备,像牙科治疗椅、灭菌器、清洗消毒机等,管路的密封性都很高,使用时间长了,阀膜和垫圈就会因为温度或者压力或者化学反应的变化而逐渐变硬,但变脏或者生锈等原因并不影响密封效果,设备还能正常使用。如果只是拆开作清洁保养,设备就很容易产生故障,此时就需要更换新配件,而配件的费用是由科室来支出的。为了减少开支、不影响收入,临床科室一般采取能凑合就凑合的策略。 虽然厂家有时候会免费提供一些配件,但是这种不可控的保养风险还是会影响设备的开机率。
2.1.3设备使用时间和保养时间重叠
很多三甲医院门诊量和手术量极大,一些医疗设备如核磁、CT、准分子激光等只能在非上班时间进行保养,而有限的非上班时间很难完成大级别、高频次、高质量的保养任务。以笔者为例,平常负责医院手术室和眼科1000余台设备的相关任务,按照每半年保养1次的周期,平均每天需要保养10余台设备,而这些设备基本在15:30以后才能陆续有闲置,从时间上看,很难在17:00下班之前独立完成拆机级别的保养,只能联系厂家在节假日对大多数设备进行集中保养。
2.1.4厂家或代理商的道德风险
除了少数购买保修合同的厂家外,大多数厂家的保养行为不但不产生直接收益,反而会隐性减少收益。以某医院为例,由于采购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分离,工程师不参与设备购买流程,厂家将免费保养作为今后购买该设备谈判砝码的可能性很低。而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保修合同的设备, 厂家的保养行为经常在晚间或周末进行,造成监督工程师很难对这些保养行为的对错、多寡以及更换部件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2.1.5医院工程师能力、精力、动力不足
厂家垄断核心技术,针对医院工程师的培训少之又少, 造成维修工程师技术能力不足[7]。另外,医院管理者对设备保养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医院设备工程师数量少,其既要负责保养设备,还要兼顾设备的预算分析、验收、安装、维修等事宜,精力不足容易使设备保养任务变成走过场。还有就是工程师的努力程度与收入水平不是正相关,干多了容易犯错,少干也照样拿钱。
2.1.6设备操作者或保管人员信息不对称
工程师委托设备保管员负责一些简单的日常保养,但现实中,很多设备保管员会委托低年资的护士去完成该项任务,层层委托下来,可能多达3~4个。过多的委托关系造成最终执行者对保养目标的扭曲与偏离。另外,医院内部频繁的人事变动也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现象[8]。以某医院为例,工程师对保管设备的护士进行了简单的保养培训,让她用蒸馏水定期清洁卡式灭菌器的水箱,但是该护士将任务委托给了别的护士,别的护士又委托给新来实习的小辅医,小辅医擅自用自来水清洗水箱,并且没有排净,导致设备的水泵、蒸汽发生器等配件严重污染,只能全部更换,造成医院的损失。
2.2医疗设备日常保养制度实施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下面从成本收益的视角,假设设备保养的相关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厂家的成本和收益
厂家作为技术和配件垄断的设备供给方,除了部分买保设备外,他们为医院提供保养业务的成本很高,收益却几乎为零,而且,设备保养的越好,其发生故障的概率越低, 厂家维修业务的收益也就越低。厂家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由于预期收益太低,使其在设备保养的标准制定、内容培训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表现的不积极主动。
2.2.2代理商的成本和收益
代理商作为直接与医院签署设备购买合同的一方,为了履行合同中的义务,为了给未来的采购谈判增加筹码,获得新合同的预期收益,存在积极参与设备保养的可能性。但是, 受制于厂家在技术层面的垄断,他们需要从厂家额外购买一定年限的保养服务,这又导致代理商的成本上升。
2.2.3临床科室的成本和收益
大多数医院实行科室单独成本核算,科室的收支与人员的收入挂钩。因此,医院的设备很容易被科室当成自家的财产,为了创收,设备过劳、超期、带病服役的现象很普遍[9]。设备保养的收益无法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反而是每次保养结束需要及时更换的配件会让其成本增加。
2.2.4医院工程师的成本和收益
设备运行的好坏与工程师的工作量有明显的相关,在保养和维修均由工程师完成的情况下,设备保养的好可降低故障率,工程师有参与设备保养的积极性。但是,在保养由工程师完成,而维修由厂家完成的情况下,工程师责任风险加大,劳动成本增高,时间收益却在降低。而在保养和维修均由厂家完成的情况下,工程师主要负责联络、监督、记录和评估的任务,其成本和收益无明显变化。
2.2.5规章制度以及其他人员的成本收益
医疗管理部门对设备保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医院设备保养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可他们的收益却与制度的落实不直接相关, 反而是不落实的行为能够获得闲暇时间的收益。在约束无效力、激励不明确、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收益的最大化, 他们参与设备保养的积极性不高。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制度不全、成本不低、收益不明显是造成设备保养相关主体或动力不足或能力不足或精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为了提高设备保养质量,保障临床工作更好地进行,笔者结合保养经验提出如下的意见和对策。
3建议和对策
(1)采购部门在签订设备购买合同时加签一份保养合同,明确设备在保修期内的保养任务,并要求供货商在设备验收前提供关于保养的表格和文档,必须包括保养的分工、分级、内容、方法、频次、规范等,并对各级保养主体进行详细的培训和考试。
(2)医院医学工程师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以往维修记录,探讨不定期付费购买厂家或第三方保养服务的可行性, 医学工程部门可以设立保养开支专项通道,绕开科室成本核算,提高科室的配合度。
(3)联系厂家的专家、医院的设备专家和临床专家, 多人会诊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保养标准和规范,并将其逐步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4)医学工程师跟踪厂家对已购买保修合同中关于保养服务的执行情况,对配件更换位置和时间作详细记录, 并确定新换配件的再保时间。探讨只买一半设备,留一半设备的买保方式,或者只买一年,停一年的买保方式。通过买保的多样性、不确定性,来监督和管理厂家或代理商。
(5)将设备保养的培训和考试纳入绩效考核,并提供继续教育学分,督促医学工程师和设备保管员等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
(6)设备保管员纳入医院的设备管理委员会,各个科室专人分管,其保养任务纳入绩效考核,保养质量由医学工程师评定,杜绝临床科室层层委托的现象发生。
(7)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厂家维修或更换配件时, 顺便借用厂家或代理商的力量完成部分保养任务。另外, 医学工程部门可以通过谈判,尽量让厂家或代理商提供部分免费的检测和保养业务。
(8)在医学工程师或厂家对医疗设备保养前,与科室签署保养风险协议书,明确风险责任,保障保养质量。
(9)积极培训和指导医学工程部门的实习生、进修生等人员,让他们量力、适时、逐步参与设备保养工作,解决医工人手不足的问题。
(10)与设备采购工作相结合,将厂家或代理商对已购设备的保养工作作为未来采购论证的重要参考,让厂家积极、主动的提供免费保养业务。
(11)医院适度增加医学工程师的数量,并建立有个性、 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制度,防止个别岗位在工作日没事干, 在非工作日又不出现的现象。
(12)将计量检测部门定期检测的结果和申请报废设备的鉴定意见作为衡量设备保养质量,评定医学工程师保养工作的一项依据。
(13)建立设备生命周期的所有档案,从维修和保养频次、维修价格等多方面评估保养的价值和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切实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4结束语
当今医疗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的保养越来越受重视,要做好这项工作,无论是标准建立、 制度建设,还是任务实现都需要走专业化的道路。所以,医学工程师的工作会越来越精细化,医疗设备的故障率会显著降低,设备保养的价值会越来越受认可,医学工程师与厂家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设备保养的标准和制度将会更加完善。
摘要:本文列举医疗设备日常保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成本、收益模型的方法分析了设备保养相关主体的各个行为,总结出制度不全、收益不显、成本不低是阻碍设备保养工作的3个原因,最后给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老设备遭遇iOS 8
比较旧的苹果硬件有些无力处理新的iOS系统,不妨试试几个屡试不爽的技巧,让你的设备运行起来焕然一新。重启可能是最简单的技巧之一,大多数iOS用户并不习惯重启设备,因为iOS系统重启后进程依旧,并不像Windows和Android那样彻底。但其实iOS重启后设备运行速度还是会快一些,因为临时数据和系统开销在重启过程中被清除了。硬重启的正确操作是同时按住Home按键和电源按键直到屏幕变黑,苹果标记出现后松开按键即可。
禁用无用的系统功能
iOS对比其他手机系统十分人性化,提供的功能大多数也都很有用处。但如果我们使用一部iPhone 4S这样的老设备,就很有必要酌情取舍一些功能来提高待机时间和系统流畅度。比如从8.0开始加入的英文输入预测,如果我们基本用不到,完全可以将其关闭。类似的情况还有8.2开始的Apple Watch相关功能,如果我们不手动进行关闭的话,也会在后台默默地消耗着我们的系统资源和电量。
减弱效果关闭功能
iOS系统为了美观和方便,在设计时加入了许多相关的功能,不过这些的前提都是我们的设备性能要够强,如果没用尽量还是关闭掉,让系统运行在一个最简约的状态。比如动态效果就是为了美观设计的,主屏幕拥有部分3D一样的视觉效果,这对于iPhone 4S来说有些负担过重,我们应该到“设置→通用→辅助功能”中将其关闭掉。另外类似Handoff这类便于多部iOS设备同步的功能也会对系统性能产生微弱的影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关闭掉。
关闭后台更新和通知
一、购置仪器设备,应按照优化配置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现象发生。
二、仪器设备在验收合格后,要及时使用,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杜绝闲置浪费、公物私化。
三、仪器设备要逐台建立技术档案,要有使用、维修等记录。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校检,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要及时进行修复,并做好记录,装入技术档案。
四、仪器设备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要开展校内、校际和跨部门的咨询、培训、分析测试等协作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五、仪器设备一般不准拆改和分解使用,确因功能开发、改造升级或研制新产品需拆改和分解时,应经图书实验管理部批准。
六、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需要进行维修的,要填写仪器设备维修单,到图书实验管理部办理规定手续,方可进行维修。否则,其费用不予报销。
七、贵重仪器设备,要制定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并认真执行,对不遵守操作规程者,管理人员有权制止其使用。
八、仪器设备的借用,必须手续清楚,责任明确。
九、仪器设备的调拨,由使用单位填写调拨单,经图书实验管理部和调出、调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调拨。
一、试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当满足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
要求。
二、仪器设备应按“固定资产”和“一般仪器”建立台帐,主要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使用记录和技术档案。
三、计量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非标准试验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校验,主要仪器设备应张贴公司统一彩色标识。
四、仪器设备经检定或校验不合格,且不能修复的应报试验中心批准报废,并撤离检测工作现场。
五、购置试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由试验室编制购置计划,报试验中心审核,经项目经理部批准后,由试验室组织实施。
宋代之前,一般只有土地、奴婢、牛马等买卖需要经过官府公证,到了宋代,遗产继承也成了需要公证的行为。相关史料记载,宋代的遗嘱必须由官府盖章认可,发给公证文书。在田宅买卖方面,宋代沿用了“税契”制度,规定田宅买卖需要经过公证。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继续使用“税契”制度。为了保证这项制度的贯彻,明清法律规定,凡是典卖田宅不办理税契者,笞五十,契内田宅价钱一半没收。明清时候还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公证文书,称为鱼鳞册,专门对田地的所有和过户进行登记。鱼鳞册也称鱼鳞图,其主要内容是对土地面积、地形、土质优劣及上中下等征税等级进行公证,为征税提供依据。
最早的保龄球场
保龄球又叫“地滚球”,是一种在木板球道上用球滚击木瓶的室内体育运动,据说起源于德国。但最近意大利考古学家在距埃及首都开罗以南90千米处的地方发现一处古代建筑遗址,其中保留着一条室内保龄球道。专家初步推断,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保龄球场。据介绍,这项运动应该由两个人参与,一个人扔小石球,另一个人扔大石球。他们同时扔出石球,很有可能大石球沿着球道滑行,阻止小石球进入中央的凹坑,参加游戏的每个人会轮流扔小石球,能多次将小石球扔进凹坑的人就会成为获胜者。
全球人均寿命最新排行榜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最新档案显示,在全球人均寿命排行榜中,欧洲小国安道尔居首,国民人均寿命83.52岁。澳门人均寿命82.27岁,仅屈居安道尔之后,在长寿榜上排第二。日本排第三,另一个欧洲小国圣马力诺和新加坡紧随其后。中国香港排第六,平均寿命为81.68岁。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排名较后,分别排在第51和103位,国民平均寿命分别为77.56和72.88岁。美国排第45位。全球最短命的是位于非洲南部的斯威士兰国民,平均寿命只有32.23岁,这与该国患艾滋病人数众多有关。斯威士兰人口113万左右,当中38.8%(近44万人)染上艾滋病。
我国古代的“博士”称谓
早在唐宋,一些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员被称为“博士”。唐《封氏闻见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这里的茶博士指会煎茶、精通茶艺之人。“博士”的名称最早起源于战国时齐、鲁等国,是官职名。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博士地位的下降,加上虚衔来表示尊敬抬举,以取悦对方。久而久之,一些茶技高超、接触社会各阶层、见闻广博、知识面广的茶客也誉之为“茶博士”。
汗衫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
汗衫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已普遍穿着汗衫,但那时的汗衫不叫“汗衫”,叫法很多,其中有叫“无裤衣”的。裤,即袖子。“无裤衣”就是没有袖子的衣服。那时的汗衫有棉、夹、单多种。按赵宦光在《义证》一书中的说法:“半臂衣也,武士谓之蔽甲,方俗谓之披衫;小者日背子。”到汉魏时期,汗衫专指单的了,《三国志·魏志杨阜传》上讲:“(杨)阜尝见明帝帽,披缥绫半袖,(杨阜)问帝曰:此于礼法何服也?明帝答曰:是背子也。”可见当时帝王也穿汗衫。汉代时,还有把“汗衫”叫“中单”的,据《事物纪原》中记载:“汉高祖与项羽战,汗透中单,遂有汗衫之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阳历
中国自古以来有两种历法并行:一为根据月亮与地球关系确定的阴历,今通称农历;~为根据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即是中国的太阳历,却并无“阳历”之名,所以常常被人误以为也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之称,由来甚古,《易》汉学中早有“卦气说”,是把《易》卦与气候结合起来占验的学问,相传为西汉的孟喜所总结,用的就是=十四气节。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初候”“中候”“末候”。每个节气为十五天,故每候主五天,共七十二候,均有文字相系,如“蛰虫始振”、“鸿雁来”、“草木萌动”等。只要稍加注意就可发现,二十四节气与公历完全一致,有时会相差一天,但与阳历则毫不相干。
英国考古发现5000年前口香糖
英国考古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不久前在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块白桦树皮焦状物,上面还带有牙印。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口香糖,迄今已有5000年历史。这名学生的导师、英国德比大学的崔弗·布朗教授说:“这个由白桦树皮做成的焦状物中含有化学元素酚,具有杀菌的作用,所以考古学家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很可能普遍认为,通过咀嚼口香糖可以对抗和橡胶有关的传染病。”他表示,这枚口香糖上明显的牙齿印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吴哥窟曾是全球第一大城
近日科学家借助高技术手段发现,柬埔寨著名的吴哥窟寺庙群周围,曾经是一个灌溉系统发达的农业城市,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工业化前全球最大的城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柬埔寨吴哥窟寺庙群周围是一个个分散的居民点。科学家们用高科技绘制的新地图显示,吴哥窟地区包含的不只是分散的寺庙,它是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千米的古城遗址,“大吴哥城”是工业化前世界上最大的定居点。专家们利用土地调查、小型飞机和美国宇航局提供的雷达卫星,发现了1000多个人工湖和至少74座以前未知的寺庙遗迹。该工程证实,吴哥是9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座大城市,拥有一套先进的灌溉系统。古吴哥城的灌溉系统使居民能够密集地种植水稻,所有较大的蓄水湖都有蓄水和泄水装置,该地区的每处水源都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但这也是导致吴哥衰落的原因。为了腾地灌溉,吴哥大片森林被砍伐。灌溉系统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带来了上层土壤流失、侵蚀和人口过剩等问题。
中国古代的畅销冷饮
冷饮,大约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各来年的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唐代开始公开出售冰制品。冷饮在宋代发展得很快,而且种类繁多,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北宋汴京(今开封)的冰店里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当时的冰镇酸梅汤,更是风味独特。元代以后,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带来了冰淇淋的出现。明清时,不少美味冷饮名品相继出现了,仅《红楼梦》中就有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冰茶及玫瑰卤子汤等记载。
1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方法
1.1 利用万用表检查法
1.1.1 电压的检查
如某台设备没有输出, 首先应想到的是对其电源电压进行检查, 使用万能表顺沿电路的“输出→输入”方向对各级电源电压进行认真检查[2], 假若没有电压, 则说明没有能量来源, 因而无输出。待确定没有电源电压之后, 接下来需不断缩小故障的排查范围, 直到确认故障点为止。
1.1.2 电流的检查
在仪器的检修过程中, 确认电压正常之后, 假若故障仍然存在, 那么有必要对电流进行检查, 故障点通常发生于直流通路中, 所以, 通过电流检查以确认电路故障是可以实现的。如X线电视系统, 其显像管有一定几率发生无法点亮的故障, 各级工作基准值又和额定值十分接近, 但就是无法进入到正常工作状态。遇到该类故障, 可对其阴极电流进行测量, 若偏小, 则提示是阴极发射能力减弱导致的, 下调阴极负压以提高发射电流直至获得满意图像, 故障便解决了。
1.2 信号注入法
1.2.1 人体感应信号注入
某些电磁波可以在人体中形成明显的信号源, 将信号源和待检电路通道所对应的输入端相连, 然后对示波器波形予以观察和分析, 便能够找到故障的具体位置, 予以重复性的检查和处理, 直至解决故障为止。
1.2.2 利用机内低压电作信号源注入
提供该信号源之后, 便可从监视器中观测到显像管所对应的阴极条纹图案, 然后针对显像管故障进行认真查找和确认。
1.2.3 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注入法
借助信号发生器予以检测, 如将正弦波等信号经由与之对应的通道予以逐级接收以及发送, 同时通过示波器以获得对应的数据输出, 借助示波器提供的信号予以反复检测, 如此一来, 便能够准确查找到具体的输出信号故障。
1.3 逐级分割法
对相关数据进行逐级划分处理, 并对信号予以相应区分, 在故障的可能范围内予以小范围的排查, 便可以快速地找到故障的发生位置, 并确认故障的具体属性。值得一提的是, 当故障原因为多个时, 该方法将会对检测人员提出较高的专业要求, 另外, 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故障仪器进行故障确定以及后续的维修处理。
2 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
2.1 使用管理
待医疗仪器设备投入临床使用之后, 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应和仪器设备使用者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并掌握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 不仅要检查温湿度、防尘以及接地等是否满足相应标准, 而且要了解使用者是否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一旦发现使用不当行为, 应予以及时且有效的纠正, 并要求使用者认真填写仪器使用登记本[3]。如此一来, 便能够大幅降低仪器设备故障率。
2.2 建立技术档案
对于医院维修部门, 应以科室基本单位, 为大型的或者贵重的仪器设备设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台账, 该技术档案的建立, 可为将来的维修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便故障更快更好地解决。另外, 根据该技术档案能够全面且准确地收集到维修费用等, 从而为仪器设备的整体经济效益评估提供有效的数字依据。
3 结束语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应采取适宜的方法来有效落实这两项工作,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本文基于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进行相关分析, 阐述了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性, 讨论了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方法, 并提出了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明良.强化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提高仪器设备投资效益[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07:15-16.
[2]皮军林.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J].科技资讯, 2012, 16:244.
二、严格验收制度:精密仪器设备验收后,1周内有关人员验收签字、办理入账入库手续。
三、严格管理制度:对精密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检查、维护,并做好详细记录,总务主任定期检查。如有损坏丢失,应按操作规程做及时处理,并马上汇报查明原因,提出近一步处理意见。对于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人力损坏或丢失,将按照学校有关赔偿制度予以赔偿。
四、严格使用手续: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填写使用记录单,使用前需详细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未经总务主任签字批准,任何人不得拆卸仪器设备,更不允许私自借出,否则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经批准借出的仪器设备,要办理必要的手续,按期归还。
五、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调离实验室时务必将本人所保管的账物卡向财产保管员交接清楚,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
1、单价在一万元以下的设备购进,必须先由计划使用科室填写《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表》,申请表连带产品相关证件、资料、科室意见并由科室主任签名。设备科验证、谈价、确定进货渠道等意见,报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分管院长、使用科室主任(使用人员)、设备科主任、采购员、会计核算人员成立五人谈价小组,在申请表签名。谈价成功后签订正式合同,设备到位的验收工作一般由本院设备科技术人员,使用科室负责人及档案室管理人员一同验收,参与验收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在验收表中签字确认。发票由验收人员、设备科主任、院长签字后方能付款。
2、单价在一万元或以上的设备购进(含县政府采购范围内物品),必须先由计划使用科室于每年10月份前提出可行性报告,填写《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表》,并由科室核心组全体成员签名,交设备科汇总,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加具意见后编制出下年采购计划,后提至医院办公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批准,于相应月份报政府采购。确系临床急用设备也应填写《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表》,并由科室核心组全体成员签名,设备科加具意见,提至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医院办公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批准,后报政府采购。
3、洽谈购买单价一万元以上设备时,由院领导、设备科领导、设备使用科室领导(或设备使用人员)参与政府采购。有关人员不允许单独与经销商接触洽谈有关买卖业务。对拟购的设备选择应具备多向性,有比较择优购买,政府采购成功必须签定正式供货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参加政府采购人员不允许接受经销商的各种赠品及旅游邀请。绝对禁止收受回扣。
4、设备到位的验收工作一般由本院设备科技术人员,使用科室负责人及档案室管理人员一同验收,并收集所有的档案资料。部分高精尖新设备如本院不具备验收能力的,将邀请上级有关部门参与验收。参与验收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在验收表中签字确认。
5、各类大型仪器设备必须凭验收单出具付款通知单,报院长批准后才能付款。
建筑隔震技术是在上部建筑物和基础 ( 或者地下室) 之间设置一定高度的隔震层, 以使结构周期变长、阻尼增大、所受的地震作用减小, 使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从而使建筑物避免破坏和倒塌, 和传统结构相比, 隔震结构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目前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主要应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9 度、对重要性、安全要求比较高的房屋。本工程为通信设备机房楼, 对建筑重要性、安全要求比较高, 经综合比较分析采用了隔震技术, 以减轻结构的地震作用, 减小梁柱截面尺寸, 提高建筑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于通信设备机房楼, 抗震设防烈度8 度 ( 0. 2g) , 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 Ⅲ类场地, 场地特征周期0. 65 s。属于重点设防类, 乙类建筑。
该建筑地上7 层, 长为48 m, 宽为32 m, 建筑总高度为36 m, 地下1 层, 屋顶层开大洞, 有效宽度小于50% , 开洞面积大于30%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结构受力特点, 采用框架结构体系。为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本工程设计采用隔震技术, 在1 层与地下1 层之间设置1. 8 m隔震层。建筑平面、剖面图如图1, 图2 所示。
2 隔震设计
2. 1 隔震支座设计
本工程所用的隔震支座形式为橡胶隔震支座, 隔震支座的直径、个数和平面布置应满足以下几条:
1)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要求橡胶隔震支座 ( 同一隔震层内) 所受的竖向压应力宜均匀, 且所受的最大压应力不应大于乙类建筑的限值12 MPa。本工程高宽比小于4, 不需进行倾覆验算, 结构层间剪力比值的平均值最大值为0. 347, 小于0. 4, 对于竖向地震作用不需考虑, 所以平均压应力取值应按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组合计算。经计算分析, 支座所受最大压应力为9. 32 MPa, 满足规范要求。计算橡胶隔震支座的面积及直径荷载取值为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组合值。
2) 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不宜出现拉应力, 若有少部分隔震支座受拉, 其拉应力应小于1. 0 MPa。经分析计算,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少数支座出现拉应力, 最大拉应力为0. 79 MPa, 满足要求。
3) 隔震层的最大水平位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应小于容许值, 经分析计算,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水平位移值为351 mm, 小于0. 55D = 385 mm ( D为最小隔震支座直径) 及3Tr ( Tr为最小隔震支座的橡胶层总厚度) 中的较小值, 满足要求。
本工程使用的橡胶隔震支座数量为71 个, 分别为LRB700 ( 27 个) , LRB800 ( 30 个) , LNR800 ( 10 个) , 每个支座都放在同一标高处, 方便施工和隔震构造的处理, 隔震支座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
2. 2 上部结构隔震计算
本工程采用SATWE和ETABS软件进行整体计算分析。首先应用ETABS软件建立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 通过计算分析, 非隔震结构的周期与采取隔震技术以后结构周期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结构在采用隔震技术后, 周期明显变长, 从而地震作用相应减小。
根据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分析, 本工程选取了实际5 条强震记录和2 条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 7 条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 ( 基底剪力对比结果如表2 所示) , 由表2 可知选取的地震波满足规范要求。表3为X向, Y向—非隔震与隔震结构隔震层层间剪力, 表明隔震结构的楼层剪力较非隔震结构减小很多, 地震作用相应的减小。
通过分析得到隔震层以上结构隔震前后, 结构层间剪力比值的平均值最大值为0. 347, 根据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2. 2. 5 条, 确定隔震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αmax1=0. 069, 综合考虑后, 上部结构隔震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 08。根据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 4, 隔震层以上抗震措施可按降低1 度即7 度 ( 0. 10g) 要求采取, 同时根据GB 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3. 0. 2 条, 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提高1 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最终本项目的相关抗震措施及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按8 度 ( 0. 2g) 确定。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取为一级, 框架轴压比按一级控制。待所有计算参数确定以后, 隔震层上部结构配筋采用SATWE计算软件, 且按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计算分析。
kN
2. 3 隔震层抗风承载力验算
隔震层的橡胶隔震支座其抗拉屈服强度相对较低, 应对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荷载加以限制, 要求隔震层需要具备一定的屈服前刚度和屈服承载力, 来满足风荷载的要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采用隔震技术后, 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水平力剪力不宜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 , 本工程结构的总重力为264 821 k N, 风荷载产生的总水平剪力为5 730 k N, 能够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 4 隔震层设计
隔震层下部结构 ( 墩、支柱及相连构件) 的地震作用应按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轴力、剪力、弯矩进行计算, 且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2. 5 采取隔震技术后隔震措施以及构造措施
1) ±0. 000 m标高作为隔震层顶部楼板, 板厚取为160 mm, 楼板钢筋双向双层拉通设置, 且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 25% , 隔震层顶部的纵横梁和楼板体系应作为上部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和设计, 梁的截面取值比上部楼面梁适当加大, 以保证隔震层顶板的刚度要求。
2) 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置竖向隔离缝, 隔离缝宽度要求大于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1. 2 倍最大水平位移且应大于200 mm。上部与下部结构之间, 要求设置完全连通的水平分隔缝, 缝高可取为20 mm, 填充材料可采用柔性材料。
3) 屋顶层楼面开洞周边梁柱配筋适当提高, 柱箍筋全高加密。开洞周边穿层柱提高抗震等级至特一级。计算模型中, 屋面层混凝土板采用弹性膜进行计算分析, 屋面层板厚度加厚, 提高板配筋率, 钢筋双层双向拉通。
4) 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
3 结语
本工程如果不考虑隔震, 经过计算分析, 框架梁、柱的截面非常大, 不仅影响使用空间而且配筋量较大。采用隔震设计后, 在罕遇地震下各楼层剪力较非隔震时降低很多, 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基本周期延长, 地震反应加速度降低, 从而使得上部结构的截面尺寸减小, 构件配筋减少、跨度增大以及高度增加等, 既增加了使用空间, 又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黄伟聪, 祁皑, 林于东, 等.某高校文科楼隔震结构设计的分析[J].福建建筑, 2009 (37) :86-88.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45—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整体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医院医疗诊疗质量和服务的重要标准,因此,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大部分的医疗设备都是由厂商或者是销售单位对其进行维修服务,这不仅会造成设备停机时间段的延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这种依赖于厂商或者销售商的维护也必然会造成医院内部维修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医院必须要重视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从而促进医院各项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不足
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如生物医学工程BME专业,毕业生们也纷纷进入到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医院在人才培养以及待遇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造成了很多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械企业在我国建立起分销机构,在薪酬待遇等方面都要优于医院的条件,所以很多医学工程人员也开始进入到医疗机械设备企业中,而造成了医院内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大量流失。另外,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
2.医疗机械维护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升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学工程技术的人员学历主要以中等学历为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BME教育,拥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但是在技能的创新和思维的活跃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医院管理者缺乏对BME重要性的客观认识有着一定的关系,很多医疗设备维护人员在进入到医院之后,并没有与其他的医院人员一样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继续教育,所以导致了这部分人员队伍在整体素质方面不高,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器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需求。
3.维修手段不够先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当前的医疗器械维修水平与70年代的美国十分相似,大多以维修店的方式存在。虽然近些年来在医疗设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也促进了很多医院医疗环境的改善,但是这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的要求仍然相差甚远,在检测技术、维修手段和工具等方面都较为落后,这与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维修方面资金投入较少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医院管理者忽略了对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资金投入,因为短期内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投入。
4.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管理制度的医院,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人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1.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也是各项器械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通过日常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和隐患,有效的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通常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由设备的使用人员来完成,在每天使用之前和使用完成后进行记录,这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中,应当注重的是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和保护,对使用之前的电源稳定性和电压装置等进行检查,保证各个线路的通畅。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仪器的运转状态以及功能是否正常做好详细的记录,当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当立即通知维修人员,禁止自行拆卸。
2.定期检查
相比日常检查,定期检查是带有一定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其主要是定期对设备的性能、运转状态等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故障,科学的安排定期检查也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检查一般是由维修人员来完成,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功能要求等制定检查的周期,由使用人员进行配合,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维护等工作,并且每次定期检查都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的管理
1.在医院内部建立起设备维修机构
设备维修机构的建立,应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是专职的维修机构,主要由掌握设备维修技术和懂得管理的人员组成,一方面要负责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对医疗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促进设备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二是兼职的维修队伍,因为医疗设备的种类繁琐,而且十分分散,如果仅仅依靠专职的维修机构和人员,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需要一批掌握设备维修技术的人员组成一支兼职的维修队伍,在需要的情况下,配合专职维修机构,全面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
2.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度
只有具备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才能为维修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才能有效的保证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一方面,要促进行业立法和执法力度的不断提高,根据医疗设备的相关问题制定完备的标准和制度,使维修和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也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为医疗医疗维修行业的发展积极建立良好的外乎环境,改变以往维修企业性质单一的问题,促进医疗器械维修行业资源的共享,以此来加强专业维修机构与医院的有效结合,促进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效率的持续提升。
结束语
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现代医院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疗器械设备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不仅体现了医院整体的医疗诊断和服务水平,同时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通过制度的完善、人员素质的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效率,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高峰,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01)
[2]刘文,李敏燕.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04)
[3]余奎,林国庆,曲哲,齐建平,孙宝军,于丹洋.医疗设备实施定期维护保养的方式方法探讨及相关管理的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05(09)
[4]杨波.浅谈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J].中外医疗.2010(01)
[5]苏斌能,张奕东.浅析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科学之友.2010(18)
随着医院的发展,作为医疗、科研、教学的医疗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的一大部分,对设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医院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减少或杜绝人为损坏,保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一 组织机构 医院设备管理机构是以主管设备的院长为首,以设备科为主体,包括财务科及各使用科室在内的设备管理体系。医院设备归口管理部门为设备科。设备的使用、日常保养、现场管理为各使用科室。
财务科、档案室、信息中心配合设备科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二 设备科设备管理职责 设备科是医院设备管理的专业部门。是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中的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实施医院的设备管理。参加医院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的规划调研、立项审查、设备选型、购置验收、安装调试和投入使用等前期工作。负责医院范围内设备的业务管理。组织各使用科室建立建全设备台帐及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负责编制落实设备的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组织设备调拨、报废的鉴定及报批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审查上报设备的购置、更新计划。积极推广应用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必须定期下科室巡回检查设备的使用及完好情况。分类建立健全设备台帐明细,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实现运用网络对设备进行动态和静态管理。按规定上报统计报表资料,做好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三 使用科室反馈职责 及时向设备科反馈设备维修进展情况及维修后运行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1万元以上医疗设备每半年次月10日前7月10日前和1月10日前报送设备科;每月25日前报送设备完好及使用状态报表。爱护设备,认真作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认真填写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记录。做到内容详实准确。充分利用好设备使之产生效益,对利用率低、日常保养差的设备和科室,经有关部门审核后酌情处理。
四 设备的购置计划 各使用科室本着“经济、需要、先进、实用”的原则由科室负责人于本末编制购置计划。其内容为:设备名称、性能、数量、配套设备名称、生产厂家、金额、论证报告。设备科会同有关部门对所购设备的可行性、先进性、可维修性、适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编制下和月度设备购置计划上报院讨论,由院长审定后设备科组织实施。
设备科根据院批计划,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进行设备购置前的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及考察工作。对1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及批量设备的购置,向院提出申请,组织进行采购。1万元以内的设备,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论证报院长审批后,实施购置。凡新购设备科室必须填写由设备科、分管院长会签的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金额等在内的《设备采购计划申请表》,才可实施购置。科室急需的设备,经报主管院长后,先组织采购,后必须补办《设备采购计划申请表》
五 设备验收、安装、调试 首先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要认真阅读相关技术文献、熟悉设备的技术原理、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根据合同及附件、技术要求等拟定验收方案,制定验收计划。
设备到达前根据设备的工作环境、条件、要求,准备好防光、防潮、放射线辐射、特殊接地线等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水、电、气系统设施。现场点货由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档案人员、操作人员、供货方共同启封验货。
检验设备的品名、数量、外包装和设备外观的完好状况,核对配件、备件、出厂合格证、中外文说明书、装箱单以及其它专用技术资料是否齐全,一切无误后再接收设备。并由档案室进行归档保管。根据验收计划进行技术参数的鉴定及安装、调试验收,并对结果作出详细记录。
设备经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使用科室共同填写《设备验收单》。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建帐建卡,并列入维修保养计划,同时协助使用科室建卡、建立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记录本。做到帐卡物一致。
六 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实行日常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设备的维修保养应按照制定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参照随机附带的设备维修手册进行。
设备日常管理与保养由使用科室负责,日常保养在每次使用设备后进行,保养内容:清洁、调整、紧固等,配套设施摆放整齐。保养后加盖防尘罩等。
设备拆机保养由设备维修人员按计划定期进行。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使用科室要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并填写《设备设施维修任务单》,维修人员到现场维修调试或者送至维修房维修。如维修人员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设备科负责与供方联系解决。特殊设备价值在10万元以上,医院无维修能力的如:CT、DR、彩超、电梯等,由设备科负责与厂方签定维修保养合同。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做好每次的维修保养记录。
七 设备的调拨、租赁、转让与报废 设备调出、调入必须经分管设备的院长审批后进行。院内设备调拨,必须由双方使用科室填写《院内设备调拨单》并由分管院长、设备科、财务科签字后才可调拨,同时调整卡片。设备外借、转让、租赁必须严格按照设备分级管理权限审批后处理,任何科室和个人都不允许将院属设备外借转租。加强停用、闲置设备管理,不得随意拆卸,帐、卡、物相符,建立资产库集中管理。
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和报废条件,对需报废的设备按有关审批程序进行。已批准报废设备,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严禁擅自处理报废设备。
报废条件
(1)已达到使用年限,设备老化、性能落后、无使用价值;
(2)严重影响安全,且不宜修复的设备
(3)无修复价值,修理成本过高,且严重浪费能源的设备。
八 设备技术档案,统计资料管理
主要专业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
设备出厂合格证、装箱单、验收单; 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合同、付款通知单,使用记录检修报告;
各种台帐、卡片、主要设备技术状况、维修计划完成情况; 大型设备的效益分析、利用率、完好率统计。
九 设备的事故处理
事故及责任的划分
(1)小事故 因操作保管不当损坏设备配件或造成设备丢失的,损失金额在1千元以内的。
(2)一般事故 因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或工作责任心差造成设备丢失、设备损坏,可以修复的;损失金额在1万元以内的
(3)重大事故 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且无法修复,设备净值达1万元以上的;可修复,修复资金达设备净值50%以上的。
(4)特大事故严重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且无法修复,设备净值达5万元以上的;可修复,修复资金达设备净值60%以上的。
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
(1)事故责任人应分为:负全部责任者、负主要责任者、负同等责任者、负次要和一定责任者。分别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70%、50%、30%、10%罚款。
(2)根据事故、责任人的划分,按一定比例赔偿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情节和事故性质严重的可并处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解除劳动合同。
(3)隐瞒事故和事故情节的科室领导及有关人员,处以经济处罚,情节和性质严重的可并处警告、记过处分。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罚应遵守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人人平等的原则;事故责任和处罚相当的原则;按规定处罚,避免处罚过重或过轻;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处罚金额可根据医院有关规定执行,对设备人为损坏,造成重大、特大事故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
泰 康 医 院
【8.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制度】推荐阅读: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10-06
仪器设备保管制度11-14
测绘仪器设备检验制度06-07
设备仪器损坏管理制度09-08
仪器设备检定管理制度09-29
测绘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2-12
仪器设备校验管理制度01-10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05-24
放射性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06-03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