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龙门景区的生态保护及利用策略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景区生态格局

1.1 以伊河峡谷为代表的伊河石窟景观带

伊河峡谷景观带是龙门景观和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里青山对峙, 伊水中流, 石窟群宛若明珠镶嵌在伊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之上, 伊河宛若飘带流淌在佛境仙界之中, 翠柏宛若山水画定格于两岸黛眉之间, 其范围是两山石窟群以内包括伊河峡谷的视野所及伊河风景生态。白居易曾赋诗伊河峡谷是“两岸青翠黛眉绿, 伊水黄金线一条”, 苏轼曾赋诗“两岸峥嵘秀, 共挹一水门”。宽广的伊河峡谷、琉璃色的伊河流水、伟岸的石窟群石刻艺术、苍劲傲然的黛眉状翠柏林, 以及沿岸垂柳, 河内荷花, 构成了伊河景观带的组成元素, 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祥和悦目的龙门山水画卷。

1.2 以青松翠柏为主色调的两山寺庙园林生态带

在两山石窟群高度以外至目前两山的翠柏边界内就是我们要说的寺庙园林生态带。在这个范围内, 东山以香山寺、无梁庙, 西山以广化寺、三皇庙等为代表的寺庙群坐落期间;东山以白居易墓园、贾岛墓, 西山以金刚智墓、王礼锡墓等名士墓园伴随青山之中;有许多参天大树、形状各异的山石地貌、沟谷地貌互为表里山川。寺庙墓园、古遗迹、古树名木、山谷地貌构成了该区域的主要元素。在这里, 既有芒衣竹杖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率意, 又有僧敲月下门的深沉, 更有赋诗夺锦袍、东山文酒会的快意, 所以说该区域形成了文化、生态相融合, 养生修行两兼得的怡人观赏生态区。

1.3 以乾元山开阔地貌为代表的生态景观区

自东山瞭望塔以南到乾元山区域就是我们所述及的乾元山生态区。这里一是地形开阔平坦, 视野一览无余, 白居易曾说“山顶四壁绝无邻, 阅尽人间三千春”;二是植物种类繁多, 季节变化丰富, 鸟语花香, 风景秀美, 生态资源多样;三是该区域峰回路转, 依山傍水, 山坡、沟谷地形奇特, 是景区的生态中心区。所以说, 开阔的视野、生态资源的多样、地形地貌的奇特、山水相宜的环境是该区域的主要特点。

概括而言, 龙门景区的生态格局就是两带一区, 即伊河景观带、寺庙园林带和乾元生态区, 在色彩上而言, 就是伊河景观带祥和色, 寺庙园林带翠绿色, 乾元生态区多元色。

2 景区生态内涵

景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 既有文化的传承, 又有时代的创新, 文化与生态交融, 资源与文明共存, 所以说景区生态具有历史性、文化性、时代性和多样性。

2.1 以文化为魂、伊河水系为韵的伊阙生态空间

东岸菊丛西岸柳, 杨柳烟合菊花开。嵩烟半卷青梢幕, 一条秋水琉璃色。在天高云淡, 两岸风景如画的伊河峡谷里, 坐落着万千佛像, 褒衣博带, 秀骨清像, 仪态万千, 慈眉慧目, 俯视芸芸众生, 使伊河峡谷成为了佛教道场, 修行净地。伊河两岸青山对峙, 翠柏庄严肃穆, 在静静川流的伊河里, 各色水禽翩翩起舞, 白鹭、池鹭、夜鹭、黑白翠鸟等精灵翱翔空中, 黑水鸡、骨顶鸡、斑嘴鸭、绿头鸭、绿翅鸭等在水面游弋。在这祥和的空间里, 流传着大禹治水、蛤蟆嘴、放羊娃开山、牡丹泉的传说等民间故事, 也有李白“朝发汝海东, 暮宿龙门中”, 白居易开凿八节滩等名人诗文义举。所以说伊阙生态空间汇聚了龙门景区丰富的生态文明和地理人文。总结起来就是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宗教人文, 以民间传说为代表的山水治理人文, 以名士诗文为代表的诗画人文, 以百鸟翔集为代表的资源人文, 以垂柳荷花翠柏为代表的环境人文。

2.2 以庙宇为主体、以翠柏为载体的修养生态空间

在这个状如黛眉的清净环境里, 不仅有着诸如香山寺、无梁庙、三皇庙、广华寺等众多庙宇遗存, 还有诸如金刚智墓、贾岛墓、韦白楼、唐御碑等历代遗迹遗址, 使人心生清净, 发思古之幽情;翠柏不仅点缀了龙门的佛教境界, 还见证了龙门的历代变迁, 盛衰更迭, 在此区域里, 有百年古树近百株, 遒劲有力的树势, 扎根悬崖的气势, 枝繁叶茂的生命力, 使众多信众为其系上了红丝带, 对其顶礼膜拜, 认干亲, 求保佑;在这里, 留下了白居易九老社的文脉, 李白、杜甫相会的双子故事, 武则天赋诗夺锦袍的佳话, 还有吴佩孚植绿龙门山一块银元一颗树、冯玉祥谁砍我的树, 我砍谁的头的护绿故事。翠柏林不仅是佛教净土的背景, 更是生态人文融合的载体。总结起来就是怪石嶙峋、孔武有力的古树人文, 文脉久远、仰慕盛世的诗唐人文, 芒衣竹杖、修身悟道的修行人文, 植绿护绿、保护遗迹的名士人文。

2.3 以关山气象为景观、生态多样性为特征的乾元山生态空间

乾元山生态区背靠东山腹地, 沟壑纵横, 面临滔滔伊水, 居高望远, 气象万千, 该区域尽占地形之胜, 是景区的生态中心。在该区域内, 植物多样性和鸟类资源多样性是其明显特征, 乔灌草藤具备, 四季季相明显, 百鸟鸣叫, 百花竟艳, 藤本悬挂树梢, 各色草本、藤本成色块、大规模遍布乾元沟谷。主要植物资源依时间顺序分别有二月蓝、小花鸢尾、美丽月见草、秃疮花、大小蓟、白头翁、曼陀罗、胡枝子、黄花败酱草及紫茉莉等, 最后是漫山遍野的菊花, 形成了生态万花筒, 藤本植物依次为铁线莲、乌头蛇葡萄、何首乌、各色牵牛花等, 鸟类资源主要有燕雀群、金翅雀群、斑鸠群、白头鹎、黑枕黄鹂、各色啄木鸟、各类杜鹃、白腹鹞。动物资源有野兔、蛇、黄鼠狼、刺猬、家禽类等。行走该区域, 四季景色不同, 不同地形有不同景致, 可以说是步移景换, 白鸟争鸣, 使人非常惬意。该区域在古迹方面有著名的唐香山寺遗址和乾元寺遗址, 可以想象在龙门石窟群未完成之前或者建设阶段, 这里是龙门的生态中心。所以说, 该区域是地形地貌奇特、生态资源丰富、山水资源俱佳、古迹人文显著的龙门生态中心。

3 景区生态保护及利用策略

3.1 伊河峡谷景观带的保护利用策略

该区域是景区的核心区域, 保护设施和力量都在这里聚集, 总体是以石刻艺术的保护研究为核心, 解决了诸如噪音、风化、渗漏等文物病害问题;以湿地的建设和保护为重点, 保护伊河景观带, 解决了诸如伊河水质、鸟类资源、水环境的良性循环问题。再此基础上, 通过优质服务, 带动景区旅游产业和服务业健康发展。在这里, 有必要对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出建议, 一是伊河景观带的总体定位。首先应明确伊阙是自然景观, 在大环境和空间上不应有大的人文痕迹, 突出景观的特色性, 减少文化的复制性和人为展示作用;二是要突出重点。要把环境因素对石窟群的影响, 比如水因素对河岸的冲蚀作用等不利因素要进行综合考虑, 制定应对的综合措施, 比如通过清淤疏通河道, 栽植浅根性植物减少对石刻雕像的伸张性侵蚀, 修建挡土墙减少滑坡塌方等的自然侵害等;三是要重视对伊河湿地的保护利用。湿地资源是景区的绿肺和生态的灵魂, 龙门作为温泉性水质和鸟类迁徙地、栖居地和鸟类迁移通道重要汇聚地, 不应被动保护, 更应该人为干预, 增加水生态面积和植被种类, 在鸟类越冬季和主要迁徙期进行人工投食, 吸引更多的鸟类来龙门栖居, 营造伊河景观带的良好生态。四是保护好该区域的古树名木和沿河景观, 如西山窟区乌桕树、香山寺柿子树, 东山宾馆古柏树, 做好池里荷花、潜溪牡丹的传统生态保护工作。

3.2 寺庙园林生态带的保护利用策略

该区域是典型生态人文区, 在保护利用上应实现三个突出:一是通过保护大树突出民俗文化, 感受景区之久远和深厚;二是通过保护寺庙来突出古遗迹, 感受景区的多元文化魅力;三是补齐资源短板, 主要是要解决生态层次简单、生态结构简单, 水源缺乏等问题。 (1) 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培育措施恢复植被, 丰富植被层次, 合理确定大树生长空间和景观树的不同规格、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光照空间, 要把培育枝型饱满的大树作为景区生态管理的方向和目标。 (2) 要通过饮水上山在林区修建蓄水池等方式, 建立林区水生态网络, 使景区鸟类资源不断丰富起来。 (3) 要通过扩大生态林特别是浆果类植被生态林建设把林区林相丰富起来, 使该区域生态景观实现恢复性转变, 实现乔灌草藤的良性循环。

3.3 乾元山生态区的保护利用策略

该区域是龙门景区的生态中心, 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发展潜力, 是景区今后发展发力的储备区。一是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地形地貌不被破坏;二是要建立该区域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名录, 确定要保护草本资源、花卉资源、动物资源和鸟类资源, 使该区域成为景区的资源库;三是要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实现景观创新, 使该区域的景观提升和山水遗迹充分融合, 尽快成为新的产业中心。四是实现资源的动态利用和分类使用, 对该区域的野菜资源、花卉资源、藤本资源、鸟类摄影资源等进行研究利用, 把该区域变为景区全域旅游产业的中坚力量。

结束语

水是碧玉带, 山是多彩杯, 柏树顶梁柱, 植被万花筒, 龙门生态仪态万千, 丰富多姿。龙门山水是洛阳的毓秀之地, 龙门石窟是洛阳的精华所在, 山水承载了龙门文化和人文, 文化提升了山水品味和内涵, 龙门景区寓历史和现代于一身, 寓生态和人文于一体, 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世界遗产地。这, 既是骄傲也是责任。我们应该对其百般呵护, 万千宠爱, 悉心保护研究, 让这颗璀璨明珠更加熠熠闪光, 青春永驻!

摘要:龙门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通过的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承担着重点文物保护和环境生态保护以及资源的永续利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任务。景区生态作为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载体和产业发展的载体, 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龙门景区,生态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1] 牌福彰[M].龙门园林志.

[2] 龙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8-2025) [Z].

[3] 李文生.龙门石窟志[M].

上一篇: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要点分析下一篇:恒大集团货币资金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