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学校学生的教育

2023-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读学校学生的教育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工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運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工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工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重点研究问题学生身上的心理发展潜力和美德,倡导用积极的、欣赏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位问题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出问题学生身上具备的积极力量,从而提升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工读;应用

工读教育是一门艰辛的艺术,因为工读学生的身上和周围存在着较多的消极心理,教育转化难度极大。积极心理学专门研究人的心理发展潜力特别是心理生活看的积极因素,它能有效帮助问题学生培养积极情绪,激发学生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改变自己、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工读学校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渗透并运用到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各个环节。

1 培养工读学生积极情绪,充分挖掘学生发展潜能。

工读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普通学校无法教育的学生组成,他们在以前的学校里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突出。工读学生在人生观方面比较消极,其人生观、价值观也低于普通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更多倾向个人主义。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因此我们要教育转化工读学生就要从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着手。

工读学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但也同样蕴藏着无限的潜能。首先,我们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然后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多给予学生更多正面而积极的评价,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自豪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最关键是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识别自身具备的积极人格特征,并且能够学会利用自身的积极人格特质来克服心理健康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教师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受到关注。有些工读学校的学生之前都是些有着不良行为的问题孩子,原来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动不动就训斥他们,把他们讲得一无是处,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逆反心理,而我们注重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每一份成绩,每一点进步都受到普遍关注。激励能唤起学生的自尊,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自信、自爱、自立、自强,对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克服孩子的缺点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 提升工读教师积极情感,教育感染问题学生。

工读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厌学逃学、或上网成瘾、或早恋、或打架斗殴、或偷窃、或敲诈勒索等种种原因,无法在普通中学继续学业,才转入工读学校来学习。工读教师是教育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主导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弱与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定着教育转化好工读学生这一教学目标的实施。

首先,工读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充实和指导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和位置,这是保持积极心态的基础。积极心理学主张侧重于心理品质的优化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为我们教育工读学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我们要用全新的视角来做心理辅导工作,着重开发学生固有的积极向上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积极心理,从而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不断提高问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其次,要求老师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和个性特长。不断地用爱心、细心、恒心、耐心去挖掘问题学生生身上的“闪光点”,缺点再多的学生在老师心中都有他的可爱之处,他不听话,但爱笑,讲礼貌;他不做作业,但字写得很工整;他不讲卫生,但他歌曲唱得好,老师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闪光之处,总能在点点滴滴中发现孩子的进步,也让孩子们感受自己久违了的认同感和受人尊重,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3 创设积极和谐教育环境,增强心理教育实效。

工读学生的共同点就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在原来学校受到的批评和责骂比表扬多,学习成绩差,没有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工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而有效地调整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当工读学生处于积极和谐教育的环境中时,他们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我们要调动学校中的一切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打造一个以问题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创设、优化教学情境,要营造一种文化情境式的教育氛围,让“问题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情境中,接受教育,濡染品德。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校内和户外体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进入情境,亲身体验,激发感受,希望能够让他受到氛围的感染,有所感悟,能够被感化。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情境中去体验,思想上去碰撞交流,就更容易与老师的教育产生共鸣,更能真正从认识上升华为情感层面,从而真正在行动上有所变化。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11-30.

[2]陈红等.积极心理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2).

作者简介

侯秋丽(1973-),女,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1.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211

2.长沙市工读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作者:侯秋丽 杨文清

第2篇:工读学校德育渗透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一、日常文化情境下的道德养成

道德的养成始于日常生活,为“问题学生”订立每日具体的行为规范,在具有威仪的情境中,无一例外地进行或接受严格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的规训,形成严明的纪律、操守、仪规、礼节、禁忌,由此逐渐浸染人的德行,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逐渐把良好习惯内化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工读学校作为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基本阵地,首先就应该从对“问题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入手,使“问题学生”改掉原有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风尚,成为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反观工读学校这些年的成功教育,首先得益于营造了一个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通过养成教育“一日常规制度”“新生训练教育计划”“班集体考核制度”等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心理学家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行为习惯的改变会影响性格的改变,性格的改变就会影响人生的改变。因此,从工读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就要开始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

日常文化情境下的道德养成为“问题学生”创设一个认同的日常文化情境,让“问题学生”置身其间,产生耳濡目染的道德影响,促进常规的内化和行为的养成。要求从“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可以做”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贯穿于起居生活、日常礼仪、课堂要求、课间行为、人际关系等过程中,养成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建立卫生、礼仪、纪律、安全的自主督察机制,促进“问题学生”在公共领域中日常行为的自我稽查、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纪律、操守、仪规、礼节,浸染公民德行。

二、学科文化情境下的道德渗透

工读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也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正如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也就是说,教育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工读学校学科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各种学科文化中都蕴含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道德文化内容,因而也是开展道德教育的生命线。

工读学校学科文化情境下的道德渗透主要表现在:“通过一个追求”即“文化追求”进行渗透。“五个带入”:带入情感、带人情境、带入智慧、带入活动、带入生活的学科教学理念。确保“问题学生”充裕的活动空间,使“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更加自主的活动,包括自主的阅读、思考、想象、观察、记忆、研讨、练习、扮演、实际操作等丰富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全面提高智力和道德水平。

“文化”是课堂的必然追求,即使是工读学校的教学,我们同样需要“仰望星空”,抵制无文化的知识、概念的灌输,以文化来陶冶高尚的精神,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影响心灵,把课堂教学提升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主阵地”这样一个更加深远的高度。学科文化中都蕴涵着极为丰赡而独特的道德文化内容,工读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样要有以“文化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问题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重点培养“问题学生”的情绪、情感、情趣尤其是道德情怀和道德情操等素质。

三、主题文化情境下的道德凝聚

在工读学校开展主题文化,主要是发挥其道德凝聚和引领作用,主题文化,主要是围绕某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如亲情、感恩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周、节、月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并整合各种相关的显性的和隐形的资源中的“相似性”,集中对“问题学生”实行德育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沉浸在各种主题情境下,正如约瑟夫·弗莱彻(JosephFletcher)说:“哪里有了境遇所提出的问题,哪里就有真正的伦理学。”主题文化就是充分利用并整合课程资源,根据文化情境来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经验的教育资源,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围绕科技、艺术、体育、人文等文化主题,以德育为主导、以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及至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性教育周、文化节活动,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学生道德的濡染、浸润、启迪、诱导、整合、弥散、激励道德凝聚功能。

传统的道德教育在道德内容上,存在着严重的知识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课程的道德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就是一种知识道德,它存在于一种体系化的知识之中,把道德作为知识来看待或者说认为道德主要表现为知识,这种学习道德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学习书上写明的道德。这种方式习得的道德也许只能提供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道德认知能力),却很难内化为自己固有的、稳定的道德行为能力。开展主题文化就是想把传统的重视传递道德知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转向培养“问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从教师的教导、说服、劝诫为主转向以“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为主,从而保障“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中去,从封闭的学科性教材转向开放的文化情境性教材,主题文化是一种“非课程化”的德育、“文化情境性”的德育和诉之于“问题学生”生活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德育。

四、校外文化情境下的道德启迪

工读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空间不应该只满足于课堂,工读学校也应该可以让我们的“问题孩子”走出封闭了很久的几十平方米的小教室,来到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广袤天宇下的世界。校外的文化活动(如参加植树活动等)可以使我们暂时远离现代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工具化、城市化、功利化倾向,可以带领我们的“问题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真实生活,拓展学生的生存体验。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智慧的源泉,传统的工读学校教学似乎已经忘却了大自然这本好书,忘记了大自然是广阔的、多姿多彩的生动课堂。让“问题学生”不断地与周围世界接触,与大自然接触,充分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感,融入大自然这样一个真实的、天然的充满文化情境的大课堂中,感知自然,学习体验,逐步认识社会生活。大自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相连,与社会相通,包含着各种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因此,在引导“问题学生”认识周围世界时,应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及美的熏陶。

五、阅读文化情境下的道德积淀

朱永新教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博尔赫斯也曾说过:“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读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晓理,品文可以传道,吟诗可以怡情,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一线的实际观察,我发现我们的“问题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看文学作品的,为此,发动班级的集体力量,共建工读班级“图书角”,为“问题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文化氛围,不仅能够激发读书兴趣,提高“问题学生”读书意识,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书香班级中接受书香的点滴濡染,让“问题学生”生活和学习在浓浓的诗文氛围中,让学校每一棵树,每一块草地,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诗的芳香,我们深知,对阅读的热爱是一颗幸福的种子,一旦扎根于孩子心中,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

六、节日文化情境下的道德濡染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与传说,工读学校可以利用节日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举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让“问题学生”沉浸于经过优化的节日文化情境之中,具有接通历史、感受民俗、体验生存、回归传统、宣泄情感、凝聚精神、寄托幽思等丰富的道德濡染效用。如,端午悼念爱国诗人、中秋阖家团圆、清明节祭奠追思、重阳登高敬老、元旦迎新汇演;“三八”妇女节忆母亲、“五一”节劳动技能展示、“六一”节童声献母亲、“七一”节颂党歌咏比赛、“八一”节革命影片联播、教师节老师我想对您说、国庆节理想前途教育等这些传统节日,使“问题学生”在集体聚会和庄严活动中增加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加强了特定节日文化对“问题学生”的道德濡染。

七、班级文化情境下的道德自主

班级是培养人、陶冶人的重要场所,工读学校“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是塑造完整人格的有效手段,一个充满梦幻的、书香味的和文化情境性的班级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能够深深地吸引着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问题学生”在这种班级环境下学习、生活和成长能够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得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濡染。

班级文化环境应该是充满文化情境的,应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让孩子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去设计、自己去布置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童话。相反,那些过于奢华化、商业化、非人性化和非教育化的环境应该在校园、在班级里被剔除。

在环境布置板块,可以通过主题情境(如亲情、游戏、童话)来布置班级环境和学校廊道等;在活动板块以综合课程整合为目的,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板块,将语文、科学、思想品德、地理等学科进行综合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案例分析时,要渗透和倡导建构主义情景认知论,探索和尝试文化情景教学模式,促进工读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围绕人文、艺术、体育、健康等文化主题,以德育为主导,根据文化情境(如亲情、感恩)来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经验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学生道德的濡染、浸润、启迪、诱导、整合、弥散、激励道德凝聚功能。

八、社区文化情境下的道德协同

工读学校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但却不是万能的。令我们感到忧虑的是,家长过多地把学生的道德教育寄托在工读学校的教育上,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领域。学校要更好地发挥它人格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就要和家庭、社区建立教育协同机制,制定并实施家庭、社区和学校的道德建设,真情沟通、协同共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之间快捷有效的沟通平台,借助对话、交流、疏导、联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将最富有价值的公民道德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同时争取社会、家庭担当更多的道德教育责任,自觉净化和优化家庭、社会文化环境,理解、支持、配合和协同学校推进学生的公民道德文化建设。

同时,工读学校的教育也深刻地感受到虚拟化的网络所带来的人与人直接沟通的疏远,电话、电子邮件滤掉了语言无法传递的信息。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有一部家庭成长史。为此,工读学校开展家访活动,了解“问题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架设真心、真实、真情交融的家校桥梁。走进、走近“问题孩子”及家长的微观心灵世界,工读学校教师了解到了每个“问题学生”成长背后的故事,教育转化就有针对性了,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本文为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心十二五课题(12B05)《工读学校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广东省教育学会《工读学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个案研究》(编号:GDXKT09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新穗学校)

作者:石军

第3篇:谈我国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工读学校,由于其特殊和规模小等特点决定了其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具有不 同于普通学校的特点。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国外经验,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应从 重新定位工读学校的地位、出台专门政策、重视工读学校教师超时劳动、推广先进经验等方 面入手。

关键词: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建议

我国的工读学校是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中学生进行特殊教育的半工半读学校,是普通 教育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1]。 从1955年 在北京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工读学校——北京海淀工读学校以来,我国的工读教育已经走过了 风风 雨雨50多年的发展历程。据教育部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工读学校总数为74所,分 布在22个省(市、区);在校学生9 631人,教职工总数为2 687人,其中专任教师1 735人[2]。

2008年1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等3部门制定的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 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此次绩效工资改革的目的是:改变此前教师 工资 只由教龄、工龄、职称决定的呆板局面,使每个人实际的工作成绩及效果可以通过收入得以 体现,奖优罚劣,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此之后,以《指导意见》为蓝本,各 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着手进行绩效工资改革。

一、我国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现状

1.各地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进度不一

据对工读学校调查的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12月3日, 完成绩效工资改革 的只有深圳一个地区,上海、天津等学校已经基本完成了绩效工资校级发放办法的制定和上 报工作,北京等地的学校正在按照要求制定本校的发放办法,其他地区的学校大都处在等待 上级部门指导和方案酝酿阶段[3]。

国务院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 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义 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但各地政府进入实施阶段后,由于各地区经 济 发展不平衡,经费落实能力有差别,加之观念的差异以及改革的经验积累不同,导致全国 各地绩效工资改革的进度不一。

2.各地区出现的问题特征不同

首先是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不同。由于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多年来公共财政对教 育的投入较为充足,教师的实际收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然而这次绩效工资改革的“ 削高填低”的特征和大的规范性的框架结构,使上海、天津等地工读学校教师总体工资水平 出 现了程度不同的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相反中西部地区教师的实际收入 提高幅度较大,但由于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的原因资金却迟迟难以到位,所以绩效工资改革进 展缓慢,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

其次是一个地区内部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如上海、北京这两个工读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内部 ,过去由于区级财政状况不同以及领导对工读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同,经费投入存在着差别 ,表现在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实际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现在统一的标准对部分学校的办 学积极性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3.工读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出现了新的矛盾

首先是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矛盾。这次绩效工资改革,班主任收入提高幅度较大。但由 于在 制度设计上是以工作时间内的工作量认定为框架给班主任以倾斜的,带来了班主任与任课教 师之间的利益重新调整,过去全员德育工作的理念受到了冲击,给德育工作的效果带来不 利影响。

其次是一线任课教师与后勤行政服务人员的工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的矛 盾将更加突出。

再次是行政领导与一线教师的矛盾。依现行绩效工资框架会出现部分满工作量的行政领导收 入低于满工作量的班主任的现象,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挫伤。

4.在绩效工资框架内,工读学校班主任津贴偏低,值班费被取消

工读学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管理工作在时间上是全天候的,教职工无法正常 享受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休假。班主任和其他管理工作者经常性的巨大的超额工作量 是其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难以想象的。而现有的绩效工资框架是按普通义务教育学校设计的 ,硬性地将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纳入其框架,可能对工读教育带来较大影响。

在一般义务教育学校,基本上实行走读模式。在转变教育观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背 景下 ,限制加班补课的举措也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因此班主任津贴纳入现有框架还是能够行得 通的,限制加班费的发放也符合规范工资性收入的目的。但工读学校实行的是寄宿制,从教 育规律出发,部分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甚至寒暑假都需要在学校接受教育,相应地,班主任 、 值班教师和行政人员也需要加班工作。目前在执行过程中,上海等少部分地区采取的是财政 另外下拨专项资金的方法,用于专门补贴工读学校教师,这种方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5.实行绩效工资改革以后,工读学校教职工岗位津贴仍然存在着混乱状况

这次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安徽、陜西两省专门下发文件,提高了工读学校教师岗 位津贴标准, 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而北京海淀、福建厦门、广东广州以及浙江、黑龙江、吉 林、湖南、上海、天津等地对原有执行标准进行了下调;河南、山西、云南、重庆、江苏、 广西以及广东深圳、湖北武汉等地维持原有标准;辽宁的辽阳、阜新仍然坚持不发;而贵州 则予以停发。工读学校教师岗位津贴过去一直处在没有落实依据的窘境,虽然过去大部分 地区 都比照特殊教育学校,给工读学校教职工发放岗位津贴,但是存在着没有操作性文件规定 、标准不统一的现状,更有部分地区没有给予工读学校教职工岗位津贴。

二、我国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忽视了工读学校的特殊性

工读学校具有教育对象特殊、教师人身安全有危险、工作时间超长、工作难度巨 大等特性,而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没有顾及到这些。如果严格地按该方案的框架运作,将使 工读学校教职工的工资性收入较以前普遍减少,必然会影响工读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师 资队伍的稳定。

2.一刀切的做法背离了绩效工资改革的初衷

目前,在全国中小学实行的绩效工资改革,旨在提高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 ,特 别是要解决一直以来农村及乡镇中小学教师工资偏低的问题,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为了强 调规 范性而忽视了工读学校的特殊性,可能会犯削足适履的错误,违背了调动所有教职工积极性 的目 的,会对工读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工读学校教职工的绩效工资应该 高于普通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有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目前工读教师的工资性收入的构成, 分析其存 在的原因和依据;要认真对比新绩效工资与工读学校教师原有工资,分析其差别,在尊重工 读教育特殊性的前提下,确定哪些部分是可以砍掉的,哪些是应保留的;确定不能砍掉的部 分应通过什么方式纳入哪些项目才能合理地得以保留。

3.现有的绩效工资改革框架仍设有改善工读学校教职工普遍存在的超额工作未获报 酬这一现状

具体来说,主要是值班费问题。工读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 、同劳动 ,教师除了正常的8小时工作之外,每天都要有大量的超额工作。一直以来,这部分劳动都 是以值班费的名义给教师以补偿的。而现有的绩效工资框架要取消值班费(加班费)项目,使 工读教育工作者的大量超额劳动无法获得与之相应的报酬。

4.工读教育津贴发放缺乏权威的政策依据

当前各地工读学校教育津贴发放非常混乱。半个多世纪以來,工读教育一直打着“特殊教育 ”的擦边球,工读校长们说服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也感动了当地财政部门的 官员,给工读学 校的教职工争取到了不同数额或不同比例的工读教育津贴。但各地区的津贴互相参照,多寡 不 一,地区差别很大,也有的地区始终没有发放工读教育津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始终 没有一个权威的政策出台,直到目前的绩效工资政策出台,仍然没有对这个方面进行规范。

5.绩效工资改革凸显了工读学校编制方面的不合理现象

在学校人员总编制方面,部分工读学 校实行的是与其他普通学校同样的师生比例标准,造成师资非常短缺。在学校内部机构设置 上,部分工读学校设置部门的依据也是在校生的比例,造成该有的部门不能设置,削弱了工 读 学校的管理力量。有些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默许的部门设置,在这次工资改革时,由于涉 及管理干部的绩效分配名额,也只好撤销。

三、对我国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建议

工读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关系到工读学校 的健康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为了顺利解决工读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 者建议: 1)建议把工读学校与聋哑盲智障等学校一起定性为特殊教育学校,明确工读学校的特殊教育 定位。工读学校教职工工资收入低的原因之一是工读学校的特殊性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 。 2)尽快出台涉及工读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专门文件,在政策中设置专门条款,明确规定 工读学校教职工的岗位津贴以及其他待遇。 3)在绩效工资的框架之外,设立值班费项目,并由财政下拨专项经费,以解决工读 学校教职工普遍存在的超时劳动没有报酬的问题,给工读学校教师超额工作以合理补偿。4)对工读学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 编制重新进行研究、重新核定,改变目前简单套用普通基础教育学校的模式的现状。各地方 人大及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解决好工读学校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我 们建议,工读教育岗位津贴数额应占绩效工资总额的30%。 5)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海市对工读教育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工读学校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适当的时候希望全国人大尽快出台有关保护工读学校健康发展的法律文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发[1987]38号文件.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安部、共青团中央《 关于办好工读学校的几点意见》[Z].北京:1987.

[2]教育部工读学校基本情况统计数据[DB/OL].http://www.moe.edu.cn/edoas /website18/24info1261648126221424.htm.

[3]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工读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提供[Z ].上海:2009.

〔责任编辑:赵 滨〕

作者:韦保宁

第4篇:工读学校学生学生演讲稿大全

学生赞美学校演讲稿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来到八小也有一个多学期了。虽然在这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老师、同学,这里的一草一木,优美的环境,明亮宽敞的教室,高大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楼,以及我们的学校领导办公、开会的办公楼。我爱上了这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爱这里的学生。他们热情好学,聪明能干,互帮互助,而且十分有礼貌。同学们之间总会有一些小矛盾的,不可能没有,但是他们并没有通过打架来解决矛盾,而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解决。同学们都能做到互相谅解,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同学团结友爱,已经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来了。在学习上,同学们都各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口才很好、有的作文写得很好、有的擅长解决难题等等。但是同学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学好知识,考上理想学校,为亲人争光,为老师争光,为学校争光!在礼仪上,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不管是见到领导、老师,还是遇到家长,都会停下来,敬个队礼,再有礼貌的问声好。在劳动方面,同学们也很棒。每天上学放学,都有同学扫地、拖地,或者去草地除草。每当大扫除时,同学们一个个埋头苦干,累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同学们早已把学校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谁都希望自己的家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自己看着也赏心悦目,难道不是吗? 我也爱这里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平易近人,呕心沥血、全心全意地为祖国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为学校、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早出晚归,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才,是为了报效祖国而在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即使,这对祖国来说也许微不足道。白天, 他们进行紧张的教学工作:上课时,他们循循善诱,那声音如清泉般沁透心脾,娓娓动听;下课时,他们就要对那些调皮的、成绩差的同学进行指导和教育。晚上,他们也不能早早歇息:要批改白天同学们交的作业;要准备好明天上课的内容提纲;要想怎样把差等生的成绩提高上来;要向家长了解每位同学最近的学习情况,??他们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去塑造千百万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辛辛苦苦、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十年、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在教学岗位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根草去的人”。是啊,老师就是蜡烛,给我们带来光亮;老师就是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米兰,默默的奉献自我?? 我爱八小,我爱我可爱的学校。其实,爱校就是爱家,爱校也是爱自己。因此,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爱八小,爱护八小,让我们的第二个家——八小,永远年轻、美丽!一起行动起来吧,我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篇二:学生演讲稿 《打击侵害校园犯罪 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足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

的暴力威胁,竟然会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二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总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这都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为推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五年级一班 王涛

网络游戏——一朵带剌的玫瑰(法制教育演讲稿) 同友们:

大家好!

我今天将要给大家的演讲是《网络游戏——一朵带剌的玫瑰》。但是,在演讲正式开始之前,我不得不以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述两则真实的故事。 2003年7月的一个深夜,一个令所有山西太原人难以忘却的深夜,16岁的中学生郝某某,为了筹集上网的费用,潜入叔叔家中,几十分钟以后,包括爷爷、奶奶以及叔叔在内的五条鲜活的生命,转瞬便离开了美丽的人世,一个花季少年几乎是一夜之间蜕变成了一个杀人恶魔。

无独有偶,天津少年姜某今年只有13岁,以前在班里学习总是保持前几名,去年暑假期终考试成绩却排在全班三十几名。经父母盘问,原来是儿子贪恋上网所致。为了让孩子的成绩及时补上去,暑假期间,哪儿也不让孩子去玩,让他在家复习功课,可是孩子仍然在他们上班后偷偷地去上网。事发当晚,当孩子想溜出去上网时被他的母亲给撞上了,便阻拦他,不让他去上网。可谁知孩子不但不听,反而跑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逼他母亲,说如果不同意,就砍断自己的手指。孩子的母亲以为是吓唬她的,说什么也不同意,没想到孩子情急之下,真的拿着菜刀对着自己的左手就是一刀??原本美满的家庭,从此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阴影。

故事读完了,但是我的心情却变的更加沉重了。我想,大家的心情也如同我一样。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这一个个令人发指的事件,无不带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它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少年进行深刻的反思。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更新,更多的新事物涌入了我们的世界,其中也包括了互联网。自90年代后期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网络犹如雨后的春笋一般,发展迅速,如今已遍布城乡。作为一种新的传媒手段,互联网在经济建设和人们的各项活动中起着积极而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为青少年朋友的学习、交流及娱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互联网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朵带刺的玫瑰。很多青少年朋友正是因为过度地沉迷于互联网,沉迷于网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防能力,对其学业、健康和思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但可以诱发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极易伤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据报道,有个少年因五天五夜泡在网吧,血液未能正常流转,致双脚麻木浮肿不能行走;有个少年在网吧玩游戏,剧烈的打斗场面,使他过度激动,心脏病突发,骤然死亡。

由此可见,网吧已成了青少年教育的一大杀手,很多人把游戏称作“电子海洛因”,这是不无道理的。

那么,如何防止因上网而上瘾,真正做到远离网络游戏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真正重视我们的心理需求,在心理上加强指导,帮助我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此外,提高我们中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培养自信心才是摆脱“上网成瘾”的根本。我们要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让我们中学生旺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携手,树立坚定的信念,告别网络游戏,做文明健康中学生吧!

五年级一班 何天昊

法 制 教 育 演 讲 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就是一定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更是我们同学们在自我防范违法犯罪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最近几年,我县青少年犯罪人数和比重逐年递增,案件性质涉及盗窃、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强奸、敲诈勒索等等,而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只有针对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总结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文明礼仪在校园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校园》。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

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了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在我们美丽的钟家小学到处都弥漫着文明礼貌的芳香。而这些芳香正来自于各种花朵,你,便是他们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

文明礼貌之花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语言美,春风化雨润心田》。

说话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能够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语重心长又能催人奋发,就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更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素养。

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眼神,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深远。三国时期,诸葛亮以他的《出师表》一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报效蜀国的赤诚之心和经天纬地的治国方略。然而,又有谁不被他文中优美的语言所感动呢?以致于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的众多美文之一。

二十年前,一句“小平您好!”,之所以能够传遍大江南北,深入千家万户,就在于它语言的质朴和真切,既饱含了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爷爷改革开放的肯定与拥护,也表达了特区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貌并非是个人生活的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是一个民族道德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每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别人的爱抚、安慰、体谅、关怀和相互帮助,都渴望真诚友情和相互帮助。

当我们快乐时,需要和别人分享,有痛苦烦恼时,需要向别人倾诉;有了困难时需要别人的帮助。得理让人,失理道歉,真诚地与人相处,与人为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时一声‘你好’给别人带去一天的好心情,一句‘谢谢’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不要紧’等于给人吹去阵阵温润的春风。 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让“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这些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用友好、诚恳的态度待人,用热情、大方的举止处事,给他人带来愉快和谐,让校园充满爱的温馨,让文明礼貌之花在我们的校园竞相绽放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热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五(2)班的学生: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热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但是,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我们行动中的点点滴滴,学习上的分分秒秒。

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爱祖国,首先要做到爱学校。 热爱学校,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同学们,你们曾经拧紧哗哗流水的水笼头吗?你们曾经关上忽忽空转的风扇吗?你们曾经提醒过插队的同学吗?还有,你是否见到了纸屑、食品袋,捡一捡呢?你是否爱护公共设施、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呢?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学好礼仪 美化形象 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好礼仪,美化形象》 当代的青少年有理想,有热情,他们向社会寻求理解和信任,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在这变革和迅猛发展的时代,真正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青年,毕竟是少数的。为什么许多青年还在理想与现实的十字路口上失意徘徊,落伍为生活的弱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地认识礼仪与形象的重要。

浑圆瑰丽的梦想,固然充满了鲜活的诱惑,但创造精彩的过程,更会滋养你不屈不挠的创造情怀。一个商人靠着自己坚韧的毅力而取得的成就,他的成功与礼仪、形象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生最幸福最壮美最起伏跌宕的动人乐章。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还记得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赫尔岑曾经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仪,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正确认识形象的重要是获得成功的基石,想想那些事业上的成功者,哪个没有自己的“光辉形象”?世界球王贝利,开始踢球时,有一次上台自我介绍,由于衣服穿戴搭配不得体,人家骂他“黑货色搞不出什么名堂,连最基本的形象也处理不好”,这句话给了他很大打击。但他毫不气馁,一边刻苦训练,一边美化自己的形象,即使走在街上看到镜子也要把衣装整理一番。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了驰骋五大洲的世界超级球星,成为人们崇拜的足球英雄。可见礼仪和形象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同学们,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允许我们停留于顾影自怜之中,让我们“学好礼仪,美化形象”,努力用双臂构建自己的人生大厦。

老师,我们爱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一班的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老师,我爱您”。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 我要感恩我的老师。

老师的爱,叫做师生情。这种情是人世间最严肃的情。当我犯错误而受到惩罚时教导我的是老师;当我遇到一道难解的题而汗流浃背的时候,为我细心讲解的是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使我万分开心;一句温暖的问候,使我感受到第二种亲情。

我感谢老师们辛勤的教育,感恩于他的谆谆教诲,然而,再多赞美的言语,仰慕的辞藻,也比不上我们用爱和行动来感恩老师。 当我怀着害怕的心第一次跨进校门时,老师您阳光般的笑容给我以安慰。您将我那颗恐惧的心理带进了学校,带进了丰富多彩校园,也带进了学习的殿堂。 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一道难题时,您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解题的思路,带我走进了趣味无穷的数学天地里。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您意味深长的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当我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您天使般的来到我身边给我以勇气与希望。当我怀着喜悦的心对待成功时,您善意的提醒给我以谦虚。

不论我遇到了什么,您都会与我一同面对。老师,在我的眼里您是神奇的。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您,“感恩您,我的老师,感恩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 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 同学们,老师们为了使我们学有所成,金榜题名,天天披星戴月,不辞劳苦无一句怨言;为了使我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不辞劳苦。

同学们,纵使再多的话语,也道不尽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敬佩之情,也说不尽我们对老师的爱,就让我们用爱和具体的行动来感谢老师的培育,因为老师是我们心中最可亲,最可敬的人! 只有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才会在我们的感恩中变得更加美好,变得更加温馨。最后,我只想说:老师!我们爱您! 谢谢大家。篇四:学生赞美学校演讲稿

学生赞美学校演讲稿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来到八小也有一个多学期了。虽然在这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老师、同学,这里的一草一木,优美的环境,明亮宽敞的教室,高大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楼,以及我们的学校领导办公、开会的办公楼。我爱上了这里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爱这里的学生。他们热情好学,聪明能干,互帮互助,而且十分有礼貌。同学们之间总会有一些小矛盾的,不可能没有,但是他们并没有通过打架来解决矛盾,而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解决。同学们都能做到互相谅解,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同学团结友爱,已经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来了。在学习上,同学们都各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口才很好、有的作文写得很好、有的擅长解决难题等等。但是同学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学好知识,考上理想学校,为亲人争光,为老师争光,为学校争光!在礼仪上,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不管是见到领导、老师,还是遇到家长,都会停下来,敬个队礼,再有礼貌的问声好。在劳动方面,同学们也很棒。每天上学放学,都有同学扫地、拖地,或者去草地除草。每当大扫除时,同学们一个个埋头苦干,累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同学们早已把学校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谁都希望自己的家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自己看着也赏心悦目,难道不是吗? 我也爱这里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平易近人,呕心沥血、全心全意地为祖国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为学校、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早出晚归,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才,是为了报效祖国而在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即使,这对祖国来说也许微不足道。白天,他们进行紧张的教学工作:上课时,他们循循善诱,那声音如清泉般沁透心脾,娓娓动听;下课时,他们就要对那些调皮的、成绩差的同学进行指导和教育。晚上,他们也不能早早歇息:要批改白天同学们交的作业;要准备好明天上课的内容提纲;要想怎样把差等生的成绩提高上来;要向家长了解每位同学最近的学习情况,??他们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去塑造千百万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辛辛苦苦、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十年、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在教学岗位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根草去的人”。是啊,

老师就是蜡烛,给我们带来光亮;老师就是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米兰,默默的奉献自我?? 我爱八小,我爱我可爱的学校。其实,爱校就是爱家,爱校也是爱自己。因此,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一起爱八小,爱护八小,让我们的第二个家——八小,永远年轻、美丽!一起行动起来吧,我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篇五:“做文明学生,为学校争光”演讲稿

“做文明学生,为学校争光”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文明学生,为学校争光》。 一滴水落在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蒸发。但如果这滴水落进大海里,它将会永存下去。这说明,任何人和事,都不能脱离集体独自生存。而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更应该努力做文明学生,力争为学校争光。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天边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但我要告诉你,无数颗不起眼的星星,组成了浩渺的星空。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路边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但我要告诉你,无数的小草聚在一起就是茫茫的大草原。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我,小小的我做不出震惊中外的大事来为学校添光彩,但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尽自己的一份心,那么就是为学校争光添彩。

我为学校添光彩,我认为首先要搞好学习。作为学生,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对得起老师为我们付出的青春和汗水,我们应该付出我们全部的激情与努力,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为学校添光彩。 第二,要遵章守纪。我们学校已经开展了的评比活动,现在评比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做一个文明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个人素 质,人人争做文明之星,让我们的学校更加和谐,这也是为学校添光彩。

第三,要讲卫生,讲文明。学校是大家学习和生活的地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又跟我们平时的卫生习惯紧密相连,大家想想,如果大家都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校园的绿化搞得再好,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爱护环境,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争创文明校园,卫生校园。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学校,变成我们引以为荣的文明校园,让我们都努力成为:勤学多思、文明守纪的人,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最后,愿全体教职员工在新学期里认认真真学习,开开心心工作。 愿全校同学扎扎实实学习,快快乐乐玩耍,健健康康成长。

第5篇:工读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能力之我见

一、前言

工读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具有心理和行为偏常的中学生所构成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行为。作为学校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本体功能,使他们能够成为一群身心健康、品质上无重大缺陷的人,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工读学校的教师起码应具备以下能力。

二、教育能力

1、熟悉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 大量事实证明,只有专业知识,并不能当好一个工读教师。有的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说达到"精通"的程度,但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学生意见很大,原因何在?不懂教育科学、不能掌握教育规律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熟悉教育科学并能运用于教育实践是当今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面对特殊教育的工读学校教师就更不能例外了。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的传输工具,教师的语言应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抑扬顿挫,并讲究语法修饰,最好能使用普通话,这样充满着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言,对学生的态度改变和接受教育的作用非常重大。大量的事实说明,同样的教育要求,怎么说或谁来说?对学生产生地影响差异很大。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词汇贫乏、语调平淡、方言太重、"口头禅"不离口,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可能学生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

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教师都在告诉学生怎么做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对工读学校的学生,首要解决的就是做人问题,不仅如此,教育的本身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学生的表率。反之,不仅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会让学生怀疑起你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4、深谙德育规律,讲究教育艺术, 因材施起,选准突破口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根据品德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知、情、行、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从晓理、动情、导行和持恒中任选某一方面作为德育的开端。这虽已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具体操作时又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并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不着 “痕迹 ”地实施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或集体教育。克服避免为教育而教育的现象。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直接教育”产生了一种“获得性免疫”能 力,甚至心理拮抗。

三、管理能力

1、常规管理能力

作为工读学校的教师,必须起码具备包括课堂常规、就餐常规、寝室常规、集会常规、图书阅览常规、电脑室常规、劳动常规,以及礼貌常规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要防止死抠规章制度、管得太死,不是从教育实际出发的表现。

2、动态管理能力

工读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既要善于管,又要敢于放。很多情况可通过学生自己来进行。因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有时会超过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力。班干队伍是管理学生的重要力量。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更能体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从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当然,通过学生来管理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放手并不等于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

四、其它综合能力

作为工读学校的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上述能力,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应变能力。如协调教育力量,统一教育要求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因“社会震荡”而引起学生波动的能力等。

五、几点建议

1、克服只教不管的现象。作为教师必须坚决杜绝教不教是我的事,成不成人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种应付式的教育观念,工读学校教师不应该如此。千万不能指望通过一次简单、空洞的说教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过分迷信教育是教育万能论的又一表现形式。否则,工读学校与普通中学何异?又有何存在之必要?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耐心,还要有强有力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通过管理来保证学生良好品德的顺利形成,从而实现教育目标。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苍白的说教。

2、杜绝以管代教现象。

工读学校的办学模式客观上给人们造成了突出管理的印象。如果我们从教人员也由此产生一种只要重视对工读生的管理就解决问题的错觉,那是一种悲哀。就连监狱那样森严的场所都在强调对犯人的教育改造。工读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单位,又岂能以管代教,把对学生的教育转化寄希望于管理上?没有教育的管理是一种无视主体的物性管理,必然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违反师德要求、有悖教育初衷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3、双管齐下,促进转化。 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同时借助于管理手段和措施,让学生顺利的完成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思想、行为转变。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个性的人。为工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6篇:工读学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

调查报告

工读学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工读学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厦门市学校目前是省唯一的工读学校。工读生90%是由家长送来的犯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违法轻微犯罪行为难以管教的初中生,现有在校学生72人。最近,我们先后到该校进行调查。通过听取汇报,分别召开班主任和管教那一世范文网干部座谈会,下发无记名测验卷,查阅学生档案,找部分在校工读生谈话,并有重点地走访一些工读学生家长等。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的概况

厦门市学校1998年11月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建校,1999年4月正式开办。工读学校由市教育局主办、市公安局和司法局协办,并派员参加管理工作的一所特殊学校。它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接受工读教育的学生改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合格公民。在校学习期限一般是一至三年,参照原来的文化程度,将72名在校生编为初

一、初二各一个班,初三年段两个班,学籍仍保留在原学校,其进入工读学校的经历不记入学籍档案。毕业后由原校发给毕业证书,并一视同仁参加升学考试,在校生按同等初中收费,另收生活等费用450元。工读生毕业后,学校还有一年时间对他跟踪,发生问题,还要帮教。

五年多来,学校先后接收工读生372名,从其中145名调查的错误、违法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长期旷课,夜不归宿,严重违反校规

的19名,占%;二是打架斗殴,无理取闹,对抗辱骂老师的31人,占%;三是有偷盗、赌博、抢劫、勒索行为的85人,占%;四是有流氓习气,挑逗女同学,直至犯有两性错误的6人,占%。 几年来,学校认真贯彻“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对在校生要求集中食宿,实行半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进校三个月不让回家,切断社会关系。在管理教育中坚持严格管理和耐心说服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以部编教材为主,正课教育与社会辅助教育、适当劳动锻炼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表扬鼓励与批评惩诫相结合。全体教师既是传道授业的师长,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密友。几年来,他们在教育挽救这批后进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的成绩,把这批处于犯罪边缘的后进生中的大多数改造成好学上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据已经离校的83名工读生调查,已拿到毕

业证书的有34名,占离校总数的%,有44名工读生因表现好,学习进步,被批准返回原校就读,占离校总数的51%。还有2人入团,1人入党参军。原工读生林某某,去年毕业后考入某中等专业学校。当他拿到入学通知书时,激动地哭了。他说:“我是个浪子,我所以有今天,是老师帮助教育的结果。”初二年段阮某某的妈妈一再夸工读学校办得好。她说:“是学校挽救了我的孩子,现在小阮的学习成绩不仅是公认的好,还学会了洗衣服,干劳动活。放假一回到家,就帮助家里干这干那。”现在她对孩子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二、在校生犯错违法的根源

从现有在校的72名工读生的年龄来看,大部分是十

三、四岁的孩子,最小年龄仅12岁,最大年龄也才16岁,他们是怎样走上错误违法道路的?从59名犯有各种错误违法行为工读生来看,大部分都可以从他们的家庭和家教中找到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影响

着未成年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一是家庭结构不健全。有父无母或有母无父,或父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母双亡或父母离异。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在小孩的心理和性格形成上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家长丧失或缺乏监护管教能力。使这些小孩长期无人管束,致使他们为所欲为恶习不断。三是溺爱娇惯型的。使小孩从小养成娇横行为,无心读书,大把花钱,无钱便勒索同学。四是双职工、双劳力型的。家长平时没精力管,听之任之,孩子出了问题又不够冷静,态度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立。

如果说家庭缺乏管教或管教方法不当,是孩子走向后进违法的主要原因,那么社会的不良影响就是它的外因或条件。一是受不良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诸如“金钱第一”、“利己主义”贪图享受等思想行为,对孩子们的毒害作用不可低估。二是受后进未成年人群体的影响。这些孩子不少人爱交朋友,如果交上了有不

良行为的孩子,就有可能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邪路。三是受不良娱乐场所的影响。一些孩子入迷于泡网吧、玩电子游戏机,这是许多孩子逃学旷课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孩子就是从玩游戏机、泡网吧开始,逐步走上偷窃“勒索”、赌博等违法道路的。在校学生出现错误违法行为,学校当然难辞其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一些教师对教育后进生缺乏爱心,总想把他们推出门去了事。一些老师管教方法不当,促使一些后进生越走越远。

三、调查后提出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启示:

1、创办工读学校是预防未成年学生走上犯罪道路有效形式。厦门市学校创办五年多来,挽救了许多处于犯罪边缘的后进生,成绩是明显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工读学校,不知这372名后进生会有多少人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结论

只有一个:工读学校只能办好,不能不办。

2、各中小学对在校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法制教育。建议在初中阶段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真正、有效地进行一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两法”的教育、《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教育、初步的《刑法》知识教育以及禁毒知识教育等,这对未成年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老师尤其要关爱帮助、引导后进生,包括犯有严重不良行为、轻微违法行为的后进生,使他们不致于滑入歧途,应把他们“拉进来”求进,而不能“推出去”变坏。

3、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应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这就要求各家庭各学校和全社会都要提高对未成年人的管理教育,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网络。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这是预防未成年人走

向错误违法道路的重要环节,对只顾赚钱,不顾社会后果者应予有力制约。

第7篇:工读学校立法

对我国工读学校立法的思考

内容提要:我国的工读学校从1995 年开始创建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对有不良行 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上,工读学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工读学校的生存

与发展面临着困境,因此需要为工读学校立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工读学校生存与发展中的问题,充分

发挥我国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的作用。工读学校立法进程应采用制定部门规

章———制定行政法规———制定法律的渐进方式

关键词:工读学校立法未成年人

2004年11月29 日,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 20 个部委共同实施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开始启动,其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力争在3 至’5年的时间里在所有大中城市至少建1所工读学校。从1995年开始创建新中国第一所工读学校———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起,我国的工读学校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上,工读学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 世纪后,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工读学校立法成为能否充分发挥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作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对我国工读学校的立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工读学校立法的需求

据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2003年10月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的72 所工读学校中,在校生饱和度达到100%的仅占26.6%,在校生饱和度达不到50%的则占到33.3%。 当前工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困境,具体表现为:

(一)工读学校招生的困境

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对于社会关系的调整由主要是运用党和国家的政策进行转变为主要是运用国家制定的法律进行,社会法治意识逐步增强。工读学校在招生上由强制性为主向自愿性为主转变,而且这种自愿既涉及到学生本人自愿,还涉及到学生家长自愿。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中很难协调,使我国工读学校的招生陷入困境,难以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事实表明: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这种强制性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工读学校难以走出招生困境,更难以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发挥作用。

(二)工读学校校经费保障的困境

我国工读学校的经费保障是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工读学校一般在办学层次上多为初中程度,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范围,其经费是应由国家财政予以全额保障的。但是由于各地财政收入状态不同,其对工读学校经费保障的程度也不同。有的是全额保障,有的是基本保障,大部分地区限于财力是部分保障。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工读学校在经费上大伤脑筋,不得不采用向工读学生收取各种的费用的方法以解决经费困难。由于经费保障上存在的困难,大多数工读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教学设施、师资吸引力等方面的提高均有难度,还使得一部分因家境贫困而又需要进行矫治和帮助的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不能入学。

(三)工读学校教师待遇的困境

工读学校的教师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风险等方面的压力远高于社会上的普通学校。虽然社会对工读学校教师始终给予较高的评价,但在工读学校教师的岗位津贴、岗位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没有作出高于社会上的普通学校的规定,工读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逐步降低。而现行的机制则不仅不利于吸引社会上素质较高的人才应聘工读学校教师岗位,而且还可能造成一些优秀的工读学校教师流失。

(四)工读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困境

工读学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上的这些问题需要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使工读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等活动更符合工读学校学生人格完善的规律。为何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曾经起到突出作用的工读学校会陷入困境,难以为继?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工读学校立法滞后则是根本原

因之一,我国工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立法。

二、我国工读学校立法的主要内容

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的问题,我国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上始终不懈地进行着各种努力。在《宪法》作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规定后,仅依靠政策对工读学校与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已难以适应今天的情况。为了充分发挥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作用,我国工读学校立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工读学校立法应对下列问题作出规定。

(一)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中分工的界定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根据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性质,我国分别设置了不同性质的机构对其进行矫正教育。其中:(1)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犯管教所负责执行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刑罚。(2)少年教养管理所。少年教养管理所负责教养少年劳动教养人员和少年收容教养人员,其中:少年劳动教养人员是指决定劳动教养时不满!18周岁的劳动教养人员;少年收容教养人员是根据我国《刑法》第17 条第4款规定的,因不满16 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由政府收容教养的少年。(3)工读学校。工读学校负责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在《宪法》作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和《立法法》作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的规定后,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受到更广泛的质疑,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已经开始启动。国家将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劳动教养这一称呼将为违法行为矫治所取代,设置违法行为矫治所矫治违法行为人员。" 在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已经开始启动之际,笔者对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中分工的设想是:今后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矫治主要由未成年犯管教所和工读学校进行。其中:未成年犯管教所仍承担执行已满14周岁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刑罚的工作;工读学校既承担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的工作,又承担原少年教养管理所负责的对少年劳动教养人员和少年收容教养人员进行矫治和教育的工作。原来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设置的不同性质的三个机构:未成年犯管教所、少年教养管理所、工读学校,改革为未成年犯管教所、工读学校两个。对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中重新界定其分工这一构想的基本思路是:对未成年犯管教所与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中的这种分工,既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由少年教养管理所负责教养的少年劳动教养人员和少年收容教养人员,改革为由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教育,有利于这些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后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中的具体执行。同时,由工读学校对应由少年教养管理所负责教养的少年劳动教养人员和少年收容教养人员进行矫治和教育的做法,也符合处置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上的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发展趋势。

(二)工读学校的性质、任务

(1)工读学校的性质。根据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的分工,工读学校的性质是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的学校,是义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普通教育范畴。(2)工读学校的任务。工读学校的任务是将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使其形成守法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的守法公民。

(三)工读学校在招生上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

工读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在招生上必须既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又具有一定的自愿性,是强制性与自愿性的结合。工读学校在招生上的强制性与自愿性根据对象不同而有区别:对于其行为因不满16 周岁不予刑事处罚或因属于轻微犯罪不需要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在入学上应以强制性为主,自愿性为辅;对于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在入学上应以自愿性为主,强制性为辅。对于其行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或因属于轻微犯罪不需要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由公安部门提出送入工读学校的申请,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对于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由其所在学校或其亲属、监护人提出送入工读学校的申请,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作出决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并增强在入学上的自愿性,工读学校实行免费学习制度;工读学校的学生根据其具体情况既可寄宿,也可走读;工读学校的学生在所取得的毕业证书、职业技术证书上均不显示工读学校的痕迹。

(四)工读学校的管理体制及经费保障

工读学校的经费是制约工读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办好工读学校在经费上必须实行全额保障。由于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20 个部委在所共同实施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中,所确定的目标是所有大中城市至少建一所工读学校。为了加强工读学校的管理和工读学校的经费全额保障,工读学校应实行省教育行政机关、地级市教育行政机关两级管理,以地级市教育行政机关为主的管理体制。省教育行政机关负责工读学校的经费保障;地级市教育行政机关负责工读学校的业务管理。工读学校的经费由省级财政全额拨款。

(五)工读学校的教师待遇

工读学校的教师面对教育对象的特殊,使得其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风险等方面

的压力远远高于社会上普通学校的教师。工读学校教师的待遇高于社会上普通学校教师的待遇应当为社会所理解并成为社会共识,惟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读学校教师的待遇,才能使工读学校的教师岗位对社会上素质较高的人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保持工读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才能不断提高工读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

(六)工读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

工读学校是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的学校。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教育既不是刑事处罚,也不是行政处罚,而是一种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教育措施。这种教育措施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工读学校学生在入学上的条件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工读学校学生入学是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的或是由地市教育主管部门依法决定的。这种强制性还表现为:工读学校学生必须接受工读学校对其进行的矫治、教育,尤其对初期而言是必需的,没有这种强制性,便难以对工读学校学生进行矫治和教育。但是这种强制性如果贯彻于对工读学校学生矫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则对工读学校学生接受矫治、教育的积极性乃至回归社会后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教育只有在自愿接受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对工读学校学生在矫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进行的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工读学校学生不是出于自愿或者兴趣接受这种教育,一旦他们回归社会,这种强制性不复存在时就很难对任何教育产生兴趣,也很难接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矫治和教育工读学校学生的初期,工读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带有一定强制性,在中、后期以自愿性为主。工读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个部分。其中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文化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工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矫治和教育的初期,实行学校集中管理。在对工读学校学生进行矫治和教育的中、后期,逐渐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工读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采取建立学生会方式,在学校的指导下,由学生会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方式进行。

三、我国工读学校立法的进程

进入21 世纪后,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工读学校必须立法才能解决其发展完善的问题,也才能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目前为工读学校制定一部法律的条件还不具备,虽然如此,工读学校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后,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的作用日益为社会所重视。为此,笔者认为,我国工读学校的立法应采用渐进的方式。即:先制定部门规章,在部门规章运行的过程中将其不断完善;在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制定行政法规,在行政法规运行的过程中继续将其不断完善;在行政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法律。

笔者提出我国工读学校立法进程的建议是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教育部制定一部《工读学校管理办法(试行)》,对我国工读学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出规定。在试行一定时间后,经过对其修订,由教育部制定一部《工读学校管理办法》,用部门规章规范工读学校的各项活动。第二阶段,在《工读学校管理办法》执行一定时间后,由国务院制定《工读学校管理条例》。用行政法规———《工读学校管理条例》规范工读学校的各项活动,调整工读学校教育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和协调工读学校与参与工读学校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力量之间的关系。第三阶段,在进行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法律———《工读学校法》,最终实现用法律规范工读学校的各项活动、调整工读学校教育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目的,完成工读学校的立法活动。

综上所述,对工读学校的立法进行研究,既是工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我国工读学校立法的进程,对“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实施,对充分发挥工读学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统工程中的作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8篇:工读学校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我校党支部为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作为后备干部,进一步充实我校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及措施:

一、推荐、培养对象的标准

凡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在教育系统工作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本职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威信较高,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均可推荐为后备干部。

二、推荐、培养的原则和程序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教工委组织部关于推荐、选拔后备干部的通知要求,按在职干部1:2的比例选拔符合条件的教师,经领导班子和党支部讨论通过,在我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进行民主测评,填写推荐表,写出推荐考察材料,上报区教工委组织部。

三、培养计划和措施方法

1、加强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格、高标准地要求,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政治上严要求,业务上多培养,生活上要关心。培养年青干部的浩然正气、聪明才气、改革创新锐气。

2、加强后备干部的业务技能学习。引导和培养后备干部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业务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信息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

3、注重培训和锻炼。做到“重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要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在一定岗位上压担子、给台阶、多锻炼。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各种工作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技能,增长才干。

4、健全干部谈话和教育管理制度。党支部负责人不定期找后备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多鼓励,让后备干部时时自重、自警、自律,达到教育干部、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助后备干部认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工读学校党支部

2007年9月1日

第9篇:大学生工读契约书

雇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受雇人(本校学生)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兹因学生工读,劳资双方同意订定本契约,并本诚信原则,共同遵守约定,契约条款如下:

第一条契约期间

甲方自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起雇用乙方,乙方应于当日到职。(不定期契约)

甲方雇用乙方期间自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止。(定期契约)

试用期间为__________日,自到职日起算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止,双方权利义务不因试用期间而有不同。

第二条工作项目

一、乙方接受甲方之指挥监督,从事下列各项工作:__________

二、甲方若经乙方同意,得变更工作项目。

第三条工作地点

一、乙方于校内地点提供劳务,担任契约所订工作。

二、甲方基于经营上所必需,如确有调动乙方工作之必要,应经乙方同意,并不得违反本契约内容。

第四条工作时间

一、乙方每周工作时间为:__________

二、甲方因业务需要,得征求乙方同意,增加其工作时间,并给予增加工作时间之工资。

第五条工资及工时

依本校相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请假

工读期间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旷班,有事无法依约准时当班应事先请假,若因突发事件不能前来,也应立即告知甲方。

第七条职业灾害与安全卫生

甲方应依法针对乙方所从事之工作特性办理工作上所必要之安全卫生及预防灾变教育训练。

第八条权利与义务

甲乙双方雇用(受雇)期间之权利义务关系,悉依本契约约定办理,本契约未规定事项,依本校相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契约修订与存执

一、本契约经双方同意,得随时修订。

二、本契约一式两份,由双方各执一份。

立契约人

甲 方:__________(签章)

单位职称: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

连络电话: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签章)

通讯地址:__________

连络电话: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下一篇:茶文化的认识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