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通用9篇)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1

(征求意见稿)

根据xx集团2014年工作要求及集团领导意见,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战略需要,现就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落地活动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企业文化落地是指把xx集团“x”文化贯彻落实,并把“xxxxxxxxxxxxx”的企业愿景、“xxxxxx”的企业价值观和“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等方向性的文化理念,融入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中,融入集团方方面面的实际工作中,营造集团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以独具的个性魅力与强大的内聚力和导向性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引导和推动集团的健康、良性发展,并让集团的发展成果带上本集团的文化烙印。

开展企业文化落地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员工广泛参与为关键,采取氛围营造、培训学习、文体活动、宣传推广等多种形式,做到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深入人心,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与责任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最终实现西城集团的宏伟愿景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文化落地活动基本要求:

1、思想重视

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诉求,由上而下进行才会更有效。所以,首先集团领导要重视,集团高层、中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先在管理层形成共识、达成一致,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及落地奠定有力的基础;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及落地不是单一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集团各项工作与每一个员工,各部室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企业文化建设及落地作为本部室责无旁贷的任务去执行。

2、行动积极

各部室及各层面相关组织在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及落地活动的重大意义后,在行动上要做到积极通知、组织有序、执行力强、有条不紊、不拖沓、不推诿,切实把企业文化工作落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

3、责任明确

企业文化建设及落地活动执行过程中,各部室及各层面相关组织应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及时把活动组织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总体安排与工作重点

企业文化落地活动自2014年3月份正式开始,贯穿2014年全年工作之中,是企业文化宣传贯彻执行的重要一年,所以2014年为“企业文化宣贯年”,按照季度分为“志同道和”启程季、“踏实肯干”践行季、“登高望远”提升季、“其乐融融”祝福季四个阶段,因各项具体工作性质不同,有些工作贯穿2-3个阶段,所以各阶段统筹安排,推动工作顺利开展。2014年企业文化落地活动工作重点是:

(一)氛围营造

1、长期性氛围布置:领导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员工办公室内企业文化标语口号、相应制度、廉政教育核心内容、党建基本宣传内容等上墙;文体活动区域警示标语、安全提示等树牌、上墙;企业文化视觉系统物品的日常使用等。

2、阶段性氛围营造:选择合适区域设置企业文化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各部室设置部室文化墙,根据部室实际,张贴部室新规定、新动态,各类活动图片,所获各类荣誉,优秀员工、每周人物等部室先进个人简介、图片等等。

(二)企业文化活动安排

1、日常活动

“企业文化日”:成立各类协会,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摄影协会、羽毛球协会、游泳协会等,选拔在文体方面技术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员工担当会长、副会长,与部室分两个系统开展不同的文体活动,如有时间冲突,部室与协会协调解决;利用企业文化日,定期组织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培养员工的个人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

主要负责部室:政工部、拟成立的各协会组织,各部室做好配合与积极参与。

2、专项活动

培训讲座:

(1)类型:

常规培训类:新晋员工培训、安全讲座、职业素养讲座等。

业务培训类:企业文化专题讲座、针对各部室开展的专业知识讲座、各部室业务培训等。

专题讲座类:爱国专题讲座、廉政专题讲座等。

(2)主要负责部室:

人力资源部,其他各部室提出意见或要求,积极配合。

文体活动:

(1)类型:

文艺类:文学爱好类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辩论赛、话剧表演、读书比赛等;艺术鉴赏类活动,如歌咏会、摄影作

品展览、书画创作鉴赏、舞蹈表演、合唱比赛等。

体育类: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游泳比赛、网球赛、长跑比赛等。

趣味活动:茶话会、部室联谊会、互赠小贺卡活动、与家人共享节日、员工共庆生日、观影等。

网调征集类活动:各类主题文稿征集,如“协作,产生力量”案例征集;各类网络调查,如员工性格调查问卷;网上趣闻征集等。

(2)主要负责部室:政工部,各协会、各部室配合,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选荐活动:

(1)类型:

各部室每月之星人物选荐;各类活动获奖人员评选;集团企业文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集团典型、模范选树等。

(2)主要负责部室:政工部、办公室共同做好集团层面选荐活动,各部室做好部室层面选荐活动,协会方面做好活动获奖情况公示。

固定文化月、庆典日:

设“奉献三月”、“红色五月”、“温暖九月”三个固定月份为集团每年的固定文化月,组织开展系列活动。x月xx日集团成立之日定为周年庆典之日,举办相应的庆祝活动。

三、组织保障与推广宣传

(一)组织保障

1、成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xxx董事长为组长、xxx总经理为执行组长、xxx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政工部负责具体执行工作,人力资源部、集团办公室承担相应的工作分工,其他各部室做好配合。

2、成立各类活动协会,在集团员工中选拔会长、副会长,原则上各级领导不担任协会职务,协会成员承担协会的活动组织与协调工作。

3、各部室设专门的企业文化联络员,做好企业文化落地各项工作,负起责任,保证活动效果。

(二)推广宣传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2

一、上海保障住房形成建配体系

1. 动迁安置住房

2005年12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了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制订的《上海市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管理试行办法》。本办法主要解决了上海市动拆迁户的住房安置保障问题。

2. 廉租住房

2007年8月,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和民政局共同出台了《关于本市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主要用于解决具有上海市户籍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3. 经济适用住房

2009年6月,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该办法主要用于解决具有上海市户籍的中低收入家庭 (收入水平高于廉租对象但又无力通过市场购买) 住房困难问题。

4. 公共租赁住房

2010年6月,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拟定了《实施意见》, 主要用于解决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

二、上海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动因

1. 住房保障的需要

虽然上海市陆续出台了动迁安置房、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政策,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但是却无法改变引进人才及来沪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现实。此次出台的公租房政策将有效解决这部分人群的住房困难, 填补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的空白, 形成上海政策保障房的四种形式, 共同构成上海政策保障房的发展机制和实现体系。

2. 租赁市场发展的需要

目前, 上海住房租赁市场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租售比严重失衡;二是租赁房屋结构不合理;三是房屋租赁方面的专业经营机构很少;四是安定性差。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推出, 将有利于健全上海住房租赁市场。

3. 人才引进的需要

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引进人才、青年职工和来沪务工人员, 他们的收入水平既不符合廉租住房的要求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 其资本积累更不足以从市场上购买商品住房。这类“夹心层”不但人数众多, 而且劳动素质比较高。如果这部分人群的居住问题得不到解决, 将导致部分人才外流。因此, 需要通过适当的行政干预来解决, 公共租赁住房可能是解决的主要办法。

三、上海发展公租房的主要内容

1. 保障对象

存在阶段性居住困难的本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

2. 公租房的权限

实行定向出租, 只租不售。

3. 运作模式

政府采取政策优惠、专项投入等方式, 支持一批公共租赁住房专业运营机构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并经营公共租赁住房。

4. 责任分工

市区联手, 以区 (县) 为主。市政府主要负责全市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统筹规划;区 (县) 政府组织开展当地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工作。

5. 房源标准

公租房主要为成套小户型 (或集体宿舍) , 套均建筑面积为40~50平方米。

6. 准入条件

(1) 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规定年限;

(2) 已与本市就业单位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或工作合同;

(3) 在本市无自有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 因结婚分室居住有困难的, 人均面积可适当放宽;

(4) 申请时未享受本市其他住房保障政策。

7. 租赁价格

公租房租赁价格按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确定, 在租赁合同期限内, 运营机构不能单方面调整租赁价格。

8. 合同期限

公租房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2年。合同到期仍需租赁的, 运营机构应重新对承租人进行资格审核, 符合条件的可续签, 租赁总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9. 退出机制

对承租人按合同约定应腾退住房而不腾退的, 出租人可要求用人单位协同督促腾退。对确有特殊困难的, 给予一定期限的过渡期;拒不腾退的, 应按合同约定严肃处理, 并可采取在适当范围公告通报、纳入本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5年内不得享受本市住房保障政策等措施, 必要时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四、上海发展公租房的创新点

1. 将常住人口纳入到保障范围

该《实施意见》中规定的第一条准入条件, 是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 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规定年限。这表明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更具广泛性, 既向符合条件的具有本市城镇户口的居住困难居民供应, 还向符合条件的持有本市居住证的居住困难居民供应。

2. 限定最高租赁年限为5年

由于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的人群是本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 他们具有基本稳定的工作, 居住困难只是阶段性的。一般情况下, 按照职业规划, 经过5年的成长, 事业和薪资水平都会有一定突破, 也基本上可以从市场上租赁住房或通过贷款购买商品房。同时, 考虑到每年有大量的新进人才, 设置最高年限有助于让最需要的住房困难户得到及时解决。

3. 明确和落实了管理部门的职责

该《实施意见》创新地提出了成立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 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部门分别为行政主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同时, 将市区两级政府的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土地、财政税务、民政和公安等部门, 纳入公共租赁房的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区县政府为实体性的公共租赁房的发展责任平台, 市政府仅为支持性和协调性的公共租赁房的发展责任平台。这种“区主办、市协助”的管理机制将更有利于住房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4. 组建公共租赁房的运营机构

市区两级政府组织扶持公共租赁房投资经营管理的专业机构 (运营机构) , 负责公共租赁房建设投资、房源筹措、定向供应和经租管理。这种运营模式可以避免政府财政的无限投入, 从而有助于实现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长久性和持续性。

5. 拓展房源筹集渠道

该《实施意见》提出了运营机构筹集公共租赁住房的七条具体路径。这些渠道都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一方面可以引导民间过剩的流动性进入公共建设领域, 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 政府也可以借助民间力量进行社会保障投资, 为住房保障提供充足的房源, 安定社会情绪。

五、完善建议

1. 建议明确由市长和区长担任住房保障领导小组负责人

住房保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牵涉到发改委、城乡建设、土地、规划、财政、税务、民政、公安等部门机构, 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议市区两级住房保障领导小组的领导人必须由市长和区长正职担当。

2. 建议运营机构界定进一步明确

《实施意见》只是笼统地介绍了运营机构的主要职责及运作模式。关于这一公共租赁房投资经营管理的专业机构, 究竟是单一职能机构, 还是现有经济实体的兼职机构?究竟是国资管理的下属机构, 还是所有制单一体、多种所有制混合体?究竟是企业法人还是事业法人?究竟是地方财政支出的使用平台, 还是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公积金管理增值部分的政府附属机构?如何协调以保本微利为营运目标, 同时着重体现公共服务功能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出详细的描述, 而它们将直接决定运营机构的生命力, 甚至直接决定公共租赁房的生命力。因此, 这些具体的内容有必要在该《实施意见》中得到阐述。

3. 补充土地、资金等具体支撑措施

《实施意见》虽然罗列了七条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房源筹集渠道, 但缺少两条最根本的具体支撑措施, 即资金筹措和土地供应。

公租房资金来源多渠道没有错, 但来源就也容易分不清主次。地方财力资金、银行和公积金资金、企业资金、社会资金等由于资金来源不同, 其资金的要求也不同。这些资金应该对应不同的财税政策, 以体现鼓励和优惠。这些不同来源的资金客观上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构成。公租房投入资金应该以地方财力资金为主, 公租房投入资金也应该包括风险储备资金和物业管理资金两种分项资金。

公租房的土地来源仅凭《实施意见》恐怕难以保障。同一块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 其获得的补偿价值差异很大。这就导致市场商品房的用地相对容易获得, 而保障住房的用地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才能勉强拿到, 而且数量还不足。因此, 这方面还需要补充相关的措施。

4. 明确规定多渠道筹集房源的时序量化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了房源筹集的七条渠道, 但没有明确规定房源的时序量化目标。这导致了房源筹集的强制性不足, 区县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的弹性比较大, 将有可能使该政策的落实大打折扣。因此, 建议政府通过实际调研, 明确建立上海市和各区县房源筹集的时序量化指标。

5. 更加科学地设定准入条件

《实施意见》中规定的4项准入条件, 对公租房的适用人群界定十分宽泛, 从而使符合公租房标准的人群远远多于可供房源。这样,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上海市都会存在公共租赁房适用人群和公共租赁房可供房源的巨大落差。因此, 需要探索更科学的分配机制, 建立适用于上海公租房量化覆盖人群的评估认定标准。建议优先解决户籍需求人群和居住证需求人群;优先解决大学毕业生在沪工作人群;各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由各单位自行解决其居住问题。

6. 实行三地合一, 解决申请地不清晰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3

生态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为使食品企业全面、系统、科学地理解可持续发展,充分、合理、有效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活动,指导和评价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编制《生态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准则》成为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评价准则》的实施,将提高食品行业的生产能力,促进可持续生产方式并通过帮助及鼓励消费者选择可持续性的、生态型食品,促进可持续消费。

记者了解到,《生态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准则》的编制,参考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G4标准,在内容上,本评价准则以我国法律法规,批准、签署或加入的国际公约为基准,参考和借鉴了《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中国企业社会评价准则》、《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和食品加工行业补充指南》等国际、国内可持续发展评价准则和《GBT 27301-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明确了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准则,使之即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又符合我国食品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现实需要。

截至目前,《生态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准则》征求意见稿已经编制完成,并送达相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欢迎有兴趣的组织和个人与项目组联系,对《评价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改进意见。本评价准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商品学会发起研究提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参与起草。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4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淳安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结合淳安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共建特别生态区、共享康美千岛湖为契机,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到 2021 年 9 月,达到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指标要求;到 2021 年,通过首批省级评估,建成省级“无废城市”,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到 2023 年,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水平得到巩固提升,争创全国“无废城市”。

二、建设指标体系 淳安县“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总计 38 个,其中必选指标 26 个(无标记),自选指标 4 个(△),参考指标 5个(○),另根据淳安实际发展和治理状况,增设自选指标2 个(▲),参考指标 1 个(˜)。

序号

目标

指标内容

2021 年建设目标值

责任单位

(数据来源)产废无增长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年度增长率 负增长 统计局、生态环境分局 2 实施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总数年度增长率 5% 生态产业局、生态环境分局、发改局 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循环化改造的工业园区占比 100% 生 态 环 境 分局、发改局、生态产业局 4 城乡生活垃圾增长率 城镇 零增长 城管局 农村 零增长 五水共治指挥部 5 化肥农药使用量年度增长率 负增长 农业农村局 6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90% 住建局 7 快递绿色包装使用比例△ 70% 邮政局 8 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成率达▲ 100% 规划资源局 9 资源无浪费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7% 生态环境分局 10 生 活 垃圾回收利用率 城镇 60% 商务局 农村 60% 五水共治指挥部 11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 60% 城管局、五水共治指挥部、住建局 12 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资资源回收率 80%以上 卫健局 13 秸秆综合利用率 95% 农业农村局 14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9.5% 农业农村局 15 设施无缺口 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理率 99% 生态环境分局 16 生 活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 100% 城管局 农村 100% 五水共治指挥部 17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 100% 卫健局、生态环境分局 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100% 住建局 19 农 业 废弃物安全处置率 病死猪集中专业无害化处理率 90%以上 农业农村局 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 90%以上 20 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数量 2 个以上 商务局 21 监 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企 80% 生态环境分局

管无盲区 事业单位上网率 以上 22 村(镇)网格化巡查队伍覆盖率 90%以上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3 危险废物运输转移联单和电子运单互联率 100% 生 态 环 境 分局、交通运输局 24 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查处率 100% 公安局、生态环境分局 25 固废无倾倒 生 活 垃圾分类覆盖面 城镇 100% 城管局 农村 100% 五水共治指挥部 26 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 100% 卫健局、生态环境分局 27 实验室废弃物集中统一收运覆盖率 100% 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生态产业局 28 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覆盖率 100% 农业农村局 29 农业废弃包装物品回收率△ 80% 农业农村局 30 农业废弃包装物品处理率▲ 90% 农业农村局 31 保障无缺位 “无废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或政策性文件制定 2 个以上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32 “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情况 建立考核办法 考核办 33 污水无直排 “ 污 水零直排区”年度工作完成率○ 镇 100% 五水共治指挥部、生态环境分局、住建局 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

100% 生活小区 100% 34 农村生活污水纳管率˜ 85% 五水共治指挥部 35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80%以上 住建局 36 废气无臭味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完成省市任务目标 生态环境分局 37 年度涉气重复信访投诉量○ 负增长 生态环境分局 38 公众满意度 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的满意程度○ 90%以上 生 态 环 境 分局,统计局 三、工作举措

(一)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量收集利用农业废弃物 1.科学调整用肥结构和施肥方式。优化用肥结构,扩大配方施肥的应用范围和施用面积,每年推广应用专用配方肥4000 吨以上。改进传统施肥方式,加快推进机械施肥应用。(农业农村局牵头)

2.构建完善的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设立主要农业废弃物收集点,提高农业废弃包装物的再利用率。鼓励选用多功能棚膜和可降解地膜,推行废旧农膜分类回收处理。到2020 年,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 90%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分别达 80%和 90%以上。(农业农村局牵头)

3.全面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落实就地就近消纳或异地综合利用,确保生态化畜禽养殖污染“零直排”。推进农作物秸秆多途径利用,到 2020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5%以上,重点开展农业废弃物减量、资源化试点工作。(农业农村局牵头)

4.完善智能化沼液配送体系,健全液肥配送服务网络。扩大沼液配送服务范围及种植基地面积,实施消纳清单,科学有效配送沼液,做好种植基地液肥使用和液肥配送车量的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及监管。(农业农村局牵头)

5.完善全县一体化病死动物收集处理体系。到 2021 年,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情况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率达 100%。(农业农村局牵头)

(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分类运处生活废弃物 1.。

严格落实《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分类利用、分类处置。统筹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保障生活垃圾管理的资金投入。(城管局、五水共治指挥部、商务局、规划资源局、住建局、财政局牵头)

2.进一步推进源头减量。各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制定有利于生活垃圾减量的政策和措施。企事业单位推行绿色办公。(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别牵头)倡导光盘行动,推动易腐垃圾减量化。(商务局牵头)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包装,到2022 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提高到 50%以上。(发改局牵头)推行净菜上市、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新旧果蔬批发、集贸市场按相关要求实现果蔬菜皮就地处理。(市场监管局、建设集团牵头)

3.建设分类投放体系。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配套设施规范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实施管理责任人制度。装饰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养护产生的绿化垃圾不得混入生活垃圾。(城管局、五水共治指挥部、住建局牵头)

4.。

完善分类转运体系。建立生活垃圾中端转运体系。(城管局、五水共治指挥部牵头)推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到 2022 年,建成一个 10000平方米以上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商务局牵头)完善有害垃圾转运点建设,建成 1 个有害垃圾转运点。(城管局、生态环境分局牵头)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规范化分类处置。(卫健局牵头)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包装,到 2022 年,建成一批快递包装物回收点。(邮政局、发改局牵头)农村生活垃圾进

行分类收集,易腐垃圾就地就近资源化处置。(五水共治指挥部牵头)

5.提高分类处置能力。适时提标改造现有的焚烧处理设施,实现全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全覆盖和生活垃圾“零填埋”。(城管局牵头)适度超前谋划布局、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建设。(发改局、规划资源局牵头)加快易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建设易腐垃圾处置厂。(城管局牵头)

6.加强航运污染控制。推行刷卡制度,建立智能化监控平台。控制各类旅游船舶和客运船舶餐饮规模,并严格执行污水上岸、垃圾上岸制度。(海事处牵头)

(三)打造绿色建筑,提升建筑垃圾处置利用水平1.推行绿色建筑设计。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并促进绿色建筑提标,新建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到 58.65%,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到 41.35%。(住建局牵头)

2.推动建筑垃圾规范利用。建筑垃圾实现源头减量、规范清运、安全处置和有效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城管局牵头)推动建筑垃圾精细化分类及分质利用,将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纳入文明施工工地等考核内容。(住建局牵头)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项目,实现建筑垃圾规范化利用处置。(城管局、住建局牵头)

(四)抓好绿色生产,实施工业固废资源循环治理 1.加强源头减量化。强化废水分质分流处理,源头减少污泥产生。(生态环境分局牵头)2020 年完成 3 家企业清洁

生产审核,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 认证。(生态产业局牵头)促进工业园区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水再生循环利用,推动再生水(中水)回用率到10%以上。(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建设分类收集储运全过程监管体系。督促企业做好固废信息填报,建成 1 座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点和 1 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二次分拣中心。(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3.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开展 2 家铅锌选矿尾库矿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到 2020 年,关闭 13 家矿山,绿色矿山名录库计划入库率达 100%。(规划资源局牵头)2021年完成千岛湖矿产品有限公司三联尾矿库清库治理工作。(应急管理局牵头)到 2022 年,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成率达 100%,废弃矿山治理率 100%。(规划资源局牵头)

(五)落实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建立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1.深化污水零直排。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确保治理全覆盖、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住建局、建设集团、五水共治指挥部、生态环境分局、海事处按职责分别牵头)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逐步推动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向有动力改造,有序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污泥。(五水共治指挥部牵头)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实行提标改造,达标排放。(五水共治指挥部、文广旅体局牵头)推进城镇污水污泥处置、农村污水的综合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应用。(住建局、五水共治指挥部按职责分别牵头)

2.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定淳安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方案,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强度,严格实施岸线保护,大力开展岸线整治修复工程。(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无废城市”建设各项配套体系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围绕各类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环节,落实、明确各个部门监管职责。(生态环境分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五水共治指挥部、商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探索建立并实施固体废物处置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分局、财政局牵头)

2.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统计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固体废物科学分类制度,统一统计范围标准和口径。(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城管局、五水共治指挥部、住建局、卫健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

3.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推广第三方环保管家服务。(生态环境分局牵头)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培育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 2 家。(商务局牵头)

4.加强固废转运管控。严查无资质危废运输行为,严控产废单位将处置费用直接交付运输单位或个人,并委托其全权处置固体废物的行为。(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按职责分别牵头)

5.共建群防群治体系。完善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实现积

分兑换超市或兑换点行政村全覆盖。(五水共治指挥部牵头)落实固体废物违法有奖举报制度,督促村镇建立完善网格化的巡查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实施环境“严重失信名单”和产业禁入制度,合力构建实施严惩重罚制度体系。(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6.培育宣传教育载体。鼓励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企业向社会开放,接受公众参观,努力破解“邻避效应”。(生态环境分局牵头)鼓励旅游景区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推动旅游景区门票电子化和商品包装绿色化。(文广旅体局牵头)积极推动“无废镇街”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生活、生产的群众获得感。(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淳安县委县政府美丽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全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项目、责任清单。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大各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决策咨询和项目落地提供服务支撑和资金保障。

2.强化督查考核。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及动态跟踪督查,开展日常评定和年终考核,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的年度综合考评。

3.倡导全民参与。定期向社会公布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信息。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加强舆论宣传

淳安县“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工程

类别

工程内容

完成时限

投资估算

(亿元)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5

(征求意见稿)

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广大农村的卫生工作者,是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权益、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扶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服务能力有所增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突出表现在乡村医生业务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缺乏养老保障、队伍后继乏人,难以适应农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乡村医生职责和任务,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实现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将村卫生所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 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三、实现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一)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人口变化、交通条件、服务半径、经济发展等因素,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制定当地村卫生所设置规划。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所,人口超过2000人的行政村可增设1所,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所。各地应在9月底前,以县为单位完成当地村卫生所设置规划,经县(市、区)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村卫生所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单位举办,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村卫生所的用房和基本设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政府对村卫生所建设给予一定扶持,各地要采取公建 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村卫生所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二)合理配备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包括村卫生所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在村卫生所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考核确定。原则上每千人应配备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个村卫生所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择优聘用并进行公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应优先聘用。

(三)实现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各地要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的意见》(闽政„2010‟35号)要求,落实2011-2012年村卫生所建设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对目前全省1665个无村卫生所或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各地应适当调整建设计划,将其纳入进行重点建设并于2011年底前完成空白村卫生所建设任务;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延伸举办,聘请乡村医生或派驻医务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与卫生院同步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改革和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确保年底前每个应设村卫生所的行政村都有1个村卫生所,每个村卫生所都有乡村医生,实现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四、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管理

(一)严格乡村医生准入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方可在村卫生所执业。在村卫生所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 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对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具有中等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或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系统化培训取得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证书的人员,允许其申请到边远山区、海岛村卫生所执业。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所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

(二)强化县级卫生等部门的管理职责。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村卫生所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健全乡村医生岗位职责,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进行监管。明确村卫生所功能定位,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记入乡村医生个人档案,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发放和对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县级卫生、财政、价格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三)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在不改变乡村医生现有身份和村卫生所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实行“五统一”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即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实行行政管理、业务指导、药械供应、绩效考核、卫生信息等五个方面的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要检查督促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和常规,实行统一的处方和诊疗日志,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服务、记录完整。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和 管理,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对村卫生所用药监督管理,严格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物配备使用、招标采购与销售供应;规范抗菌素、激素类药物使用,严格输液管理,确保农村居民用药安全。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乡镇卫生院负责对乡村医生年度考核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并在乡村医生所在的行政村公示,同时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聘用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发放的依据。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所信息系统要互联互通,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健康发展。

各地要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通过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行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健康档案、药械使用、医疗服务信息化管理,提高乡村卫生组织管理水平,推动乡村一体化管理健康发展,年底前全省基本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目标。

五、推进村卫生所信息化建设

将村卫生所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绩效考核进行管理,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村卫生所的功能定位和新农合门诊统筹的要求,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设计相关软件,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信息系统建设的硬件配置、软件开发、人员培训等所需资金,以市、县筹集为主,省 级予以补助。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全省村卫生所信息化建设。具体建设方案由省数字办、省卫生厅负责制定。

六、将村卫生所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一)在村卫生所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11月1日起,全省所有村卫生所全部配备使用《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2009版)》内的药品,不得再购进基层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库存的基层用药目录外的药品原则上应在3个月内使用完毕。在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初期,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农村居民常见病用药需求,制定村卫生所常用非处方药品目录,允许村卫生所配备使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卫生院要加强村卫生所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和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指导,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

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参加全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2011年11月1日后,村卫生所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代购、储存、分发,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领取。严禁村卫生所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乡镇卫生院根据村卫生所基本药物需求情况,向中标的药品生产企业或配送企业采购,并以采购价供应村卫生所,不得另外加价。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所集中供应基本药物所产生的采购、保管及药品耗损等方面的费用,在乡镇卫生院“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工作中予以核定,由政府给予补偿。村卫生所应建立明细账目,规范药品的进销管理。

分步实施村卫生所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2011年12月31日前,在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1665个村卫生所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村卫生所按照购进价格销售药品,不得另行加价,鼓励条件较 好的县(市、区)率先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试点,使全省实行药品零差率改革的村卫生所数达到2000个左右。2012年起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全省。

(二)积极将村卫生所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扩大新农合门诊统筹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进程,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所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门诊统筹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执业资格;设施和基本诊疗设备齐全;配置计算机并使用门诊统筹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与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联接;管理规范,诊疗信息记录完整;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并执行国家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药品采购、保管、使用符合要求。对于从业人员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卫生所,可优先纳入新农合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

完善村卫生所新农合补偿报销政策。对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的村卫生所,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补偿比例适当高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补偿比例,引导农村居民就近就医。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采取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引导乡村医生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卫生行政部门和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所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对于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的村卫生所,要坚决取消定点资格,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一)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

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水平。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偿。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应当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确保与其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相适应。各地要将40%左右技术含量不高、事务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下移给村卫生室承担,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在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础上,继续以设区市为单位,从人均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提高乡村医生补助水平,使承担并经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年人均补助总额不低于8000元。对于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的村卫生所,可酌情提高补助水平。具体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卫生厅另行制定下发。

落实基本医疗服务补偿政策。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对未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未纳入新农合定点的村卫生所,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按原规定执行。对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或纳入新农合普通门诊定点的村卫生所,按国家规定将一般诊疗费和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省物价、卫生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要求,合理制定村卫生所一般诊疗费标准。各地卫生部门要结合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实施,制定具体的新农合支付补偿办法,在综合考虑新农合基 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的补偿作用。

合理确定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补偿。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所,应确保乡村医生的合理待遇不降低,各地要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情况,按照服务人口数量制定补助标准,采取政府专项补助的方式对在村卫生所执业的乡村医生给予定额补偿。原则上补助标准不低于每年每服务人口6元,对于服务人口少于500人的村卫生所,按照500人进行核定,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省级将结合各地实施进展情况,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各地予以补助。

(二)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各地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对符合新农合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对乡村医生个人缴费部分予以适当补助。

提高老年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水平。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65周岁以上的乡村医生,除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发放新农保养老金外,省级财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另行给予养老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对老年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在引导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的基础上,各地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探索多种形式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具有城镇居民户口的执业乡村医生,可按照城镇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可以县为单位,由农村卫生协会统一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根据个人意愿,组织乡村医生参加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多策并举,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八、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一)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继续开展在岗乡村医生免费规范培训工作,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在强化理论培训的基础上,着重开展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注重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目的,将基本医疗服务、急救技术和公共卫生培训与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相结合,切实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队伍及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面向在岗乡村医生举办大中专层次医学学历教育,提升在岗乡村医生学历层次;通过政府补助、定向培养的方式,面向社会招生,举办全日制大中专层次临床医学(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毕业后及时补充到村卫生所;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所工作。各地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九、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和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级卫生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作用,负责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抓紧组织实施。各市、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在本方案印发的30个工作日内制定实施办法,并报省医改办公室、卫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三)落实资金投入。县级人民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村卫生所建设和乡村医生培训培养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省级财政将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并对在村卫生所执业的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给予必要的补助。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6

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落实2009年南宁市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目标责任的通知》(南府办[2009]34号)精神,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主要内容为“百戏进乡村、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送万场电影下农村”,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200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指挥和协调。

组 长:肖莺子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 副组长:邓卫民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刘志烈 市财政局局长 陈晓玲 市文化局局长 黎惠光 市广电局局长

成 员:李 宁 市财政局副局长

鲁 利 市文化局副局长 沈向东 市广电局副局长

李小龙 武鸣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何家军 横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张昭平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覃祯威 上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桂文志 马山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廖永新 隆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岳凤军 青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谢宇碧 兴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梁英浩 西乡塘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树辉 江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韦 茵 邕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陈晓红 良庆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莫桃芝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郝喜和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黄景善 华侨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局,市文化局为本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陈晓玲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鲁利同志兼任。

二、工作任务

(一)百戏进乡村,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1、活动内容:

组织南宁市艺术剧院、粤剧团在六县六城区102个乡镇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百戏进乡村”102场文艺演出。

2、工作要求及标准:

(1)市文化局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及协调演出;

(2)市艺术剧院、市粤剧团负责组织具体演出事宜,在相应的时间内主动与各县区联系,组织相关文艺演出队伍下乡,每支演出队伍30人以内(具体时间安排表附后);

(3)演出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大精神,向广大农村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为广大群众带去丰盛的文化大餐,节目时长不少于1小时;

(4)县区文体局负责落实演出地点及场地,并组织观众观看演出。

(二)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责任单位:市文化局

1、建设内容:

为了对村屯文艺团队的发展进行鼓励和引导使其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扶持100个农村文艺队(责任分解表、建设申报表附后)。

2、申报条件:

(1)有一个稳定的演出班子和演出队伍,有开展文艺活动的计划方案和规章制度。

(2)能配合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加当地重大、重要文化演出活动和其他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全年演出不少于25场次(合唱、地方稀有剧种等团队不少于20场),有完整的演出日誌和演出图片资料。有基本的排练活动场地和演出的基本器材。

(3)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欢迎。

3、申报程序:

(1)调查摸底(3月20日前)。各县(区)要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现状,落实并确定推荐的项目点。

(2)基层点申报(3月31日前)。各县(区)认真对照申报 3

条件,严格按照至下而上的申报原则,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所在村屯填写对应的项目申报表。

(3)市文化局审核(4月10日前)。市文化局根据申报标准及分配到各县区的项目数进行认真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不允许多报或少报。

(4)南宁市2009南宁市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4月20日前)。市文化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上报南宁市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最后审定,确定扶持点。

(5)扶持点的公布(4月30日前)。南宁市2009年文化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扶持点后,以文件的形式发文公布。

(三)送万场电影到农村,责任单位:市广电局

1、活动内容:

由市广电局、县(区)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电影放映队送万场电影下乡放映(各县、区的放映任务详见附件1)。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的重点是农村村、屯,要把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活动覆盖全市所有的行政村,确保每月在每个行政村的放映一场电影;要结合农村、农民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合理安排片源。

2、工作要求:

(1)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是市政府2009年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之一,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对放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2)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要督促放映单位做好放映计划,编制放映安排表,并于2009年4月30日前将全年放映安排表报送市广电局,同时抄送市文化局。

(3)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要负责对本县、区放映活动进行考核,每月25日前将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活动放映记录表、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情况表等报送市广电局(联系人:杨胜安,5654496)。经审核,放映情况属实的,由市广电局会同市财政局核拨放映补贴款。市广电局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县、区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情况进行抽查,凡发现有弄虚作假、骗取补贴款的单位,将依法查处。

(4)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要做好电影拷贝的管理工作,根据放映的需要,自行与有关电影发行单位联系解决。

(5)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于2009年4月20日前将负责送万场电影到农村放映活功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的人员名单报市广电局。

三、资金保障

采取市政府补贴为主,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投入,社会力量筹措为辅的方式进行。市财政将对列入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的县(区)和相关单位给予一适当的经费补贴。其中“百戏进乡村”,每场演出补助5000元;扶持“百个业余村屯文艺队”,每个奖励2000元;送“万场电影下农村”,每场补贴100元。

补贴资金采取先活动后补助的原则,各县区以实际支出凭证向负责部门申请补助。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3月初至3月底)。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对村屯的基本情况进行反复调研,摸清现状,落实并确定推荐的项目点,为各项目的建设、各有关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阶段:申报方案阶段(4月初至4月底)。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各县(区)、开发区协调有关部门按建设及活动项目要求拟定实施方案,申报推荐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认真论证和筛选后予以确定建设项目。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4月至12月)。为各县(区)、开发区集中开展活动时间。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及总结阶段(2009年12月10日至20日)。各县(区)、开发区将项目开展情况总结报告上报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对各县(区)、开发区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同时将检查验收结果报告市政府。

五、工作措施

(一)为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工作的领导,各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二)各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作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制定措施,落实资金,加紧实施,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三)各项目的实施单位要具体落实本辖区承担的目标任

务,并定时向项目的责任单位反馈完成进度情况,各项目的责任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在每月25日前将本月项目的完成情况书面报告给项目牵头单位,由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以书面形式报告项目的责任领导并抄送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

(四)各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每季度召开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情况通报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五)合理高效使用文化惠民工程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社会效益,确保百戏进乡村,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送万场电影到农村的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附件:

1、2009年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百戏进乡村、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送万场电影下农村”任务分解表; 2、2009年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百戏进乡村”具体时间安排表;

3、南宁市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申请表(村屯文艺队部分); 4、2009年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百戏进乡村、扶持百个村屯文艺队、送万场电影下农村”进度表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7

为了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 合理规划未来五年的农业机械化标准建设重点, 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我司组织起草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 (具体文本从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http://www.amic.agri.gov.cn下载) , 请你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并于2009年8月18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至我司监督管理处。

联系人:王国占, 联系电话:010-59193362、59193308 (传真) ;电子信箱:njhjgc@agri.gov.cn。

附件: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二○○九年八月四日

附件:

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

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提出了2010-2015年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做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对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 保障农业机械化安全生产, 提升农业机械化效益,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 农业机械化标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制修订农业机械化标准190多项。农业机械化标准范围向重点机具、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拓展, 农机鉴定、监理、推广、维修等领域的标准得到不同程度加强。目前现行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8项、农业行业标准205项、地方标准若干项, 正在制修订的农业机械化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52项, 以农业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基础性研究薄弱等原因, 农业机械化标准协调配套性不强, 应用率不高, 有些领域、环节的标准尚属空白, 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 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农业机械化标准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业机械化标准是在总结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制定的, 是>>>现代机械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具有科学、统一、规范的特点。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是促进农机推广应用, 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是保障农机安全作业和运行的技术依据, 是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技术支撑。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 是提升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 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之需、迫切之举。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标准化发展规律, 紧紧围绕提高农机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的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政府推动为主导, 突出重点、需求优先、兼顾平衡、分步实施, 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协调, 以国家标准为龙头、以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基本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管理需求, 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安全、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 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以主要机具、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为重点, 又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履行职能、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需要, 逐步填补农业机械化标准类型空白, 扩大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覆盖范围, 实现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合理布局。

2.标准制定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切实改变重制定轻研究的倾向, 加强标准需求研究、标准制定前期基础技术研究和标准的试验验证, 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扎实的科学证据, 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技术水平。

3.适时制定与及时修订相结合。除抓紧填平补齐急需的标准外, 还应当注重标准的宣贯实施, 适时评估标准的应用效果, 根据科技发展和管理服务的需要及时修订, 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提高标准的应用程度。

4.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坚持政府在推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鉴定、推广、监理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积极鼓励农机企业、农机服务组织等参与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步伐。

(三) 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 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结构更趋合理, 标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农机安全监理、维修管理、质量监管、作业服务管理等行政管理中的技术规范基本完善, 实现主要作物、重点机具和技术的质量标准成龙配套, 基本能够满足农机化行业监管、技术推广应用、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一) 基础标准

重点建设农业机械化领域术语标准, 补充完善信息采集、水平评价和机具匹配标准。

(二) 技术标准

以经济作物机具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修理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可靠性评价和适应性评价标准为重点, 完善机具作业质量标准。

(三) 管理标准

重点建设安全管理标准。

到“十二五”期末, 规划建设农业机械化标准272项, 其中2010~2012年规划建设75项。具体建设项目见附件。

四、主要措施

(一)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坚持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摆上重要位置, 列入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制定阶段建设发展规划, 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强化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措施。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 解决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加强工作指导, 及时了解新情况, 总结新经验, 解决新问题, 促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化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委会建设, 积极探索标委会运行的新机制, 积极配合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好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规划、研究和建设工作, 在标准研究、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标准评估以及标准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教育培训制度, 在农机科研、教学、鉴定、推广、监理、维修、管理、生>>>产等领域大力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 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标准研究、制定、实施能力。

(三) 切实增加标准工作投入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基础理论研究、制修订、普及和培训的投入。同时, 要积极争取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支持, 加大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机械化行业标准的建设步伐。鼓励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对农业机械化标准工作的投入, 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四) 加大标准宣贯和实施力度

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社会对农业机械化标准的认知度和农机企业、用户贯彻标准的自觉性。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数据库建设, 建立高效的标准信息网络, 及时收集、发布和传输国内外农业机械化标准信息, 提高标准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加强示范推广, 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五)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8

评壹读微博:丹麦发现700年前厕所,仍臭气熏天令科学家激动异常,游客可在指定时间段参观粪便桶的挖掘过程,感受来自700年前的人类气息

11维弦舞:真的是愿闻其翔。

i干吗这么笑话人家,我们引以为傲的山顶洞人遗址也不过是当年一堆厨余垃圾。

评壹读微博:乌克兰妇女抗议俄罗斯:拒绝与俄男性发生关系

刘春:致命的武器!

i据传,西夏妇女拒绝与辽国男性发生关系,辽国皇帝一言不发惊呼西夏不可战胜。

评壹读微博:转发摄影师@张超_摇光的图片—通过显微镜,将空气中细小的霾颗粒放大1000倍,发现它们有的是复合体,有的是生物颗粒,形状各异

多雨泥泥:每天都吸大果粒空气。

i再说,再说就按流量收费了。

评壹读微博:日本专家说,社交网站上传自拍照是幼稚的体现

血泊中的碧浪:不幼稚都是因为长得丑。

i以及懒、穷,或者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评壹读微博:小区住户26万买高音炮还击广场舞大妈

前滚翻后空翻:肉体近身格斗,升级为远程电子对抗,活生生一部战争进化史。

i小区住户和广场舞大妈的矛盾,将取代咸甜豆腐脑矛盾……

以下是对壹读微信提问的回复

小鹿耳朵:为什么基因越复杂人长得漂亮的几率越高?

i混搭风一直很流行。

黄馥雯:请问,“老板娘”是老板他妈妈的意思吗?

i大姨妈是大姨她妈妈的意思吗?

黄伟:你真的是好强大,好幽默,我该怎么向你学习?

i经受生活的历练、风雨的摧残、不靠谱外卖的折磨、领导的责备、同龄人已经走上人生巅峰的打击……

蘑菇AI:为什么叫壹读?不叫贰读,叁读?

i虽然“壹读不仅仅是本杂志”,但我们也不想假装是好多杂志的样子……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篇9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抓党建是最大政绩要求,全面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现就推进“五强创示范”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方略,以从严落实管党责任为主线,以扎实推进“强责任、强班子、强功能、强实力、强规范,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市”为抓手,不断巩固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一)强责任。各级党组织真正把“抓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要求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管党治党成为各级书记的主业主责和行为自觉。坚持以上率下,形成书记主抓、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格局。

(二)强班子。基层党组织作用明显、坚强有力,来源广泛、选优配强,结构合理、储备充足,教育有方、素质优良,监管有力、出口通畅。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整治,促进全面晋位升级。

(三)强功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落实服务功能、优化发展功能,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政治引领和协助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彰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求必应、一呼百应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强实力。财政硬性投入落实到位,稳中有增;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下沉基层;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充满活力,彻底消除“空白”。

(五)强规范。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底数清、情况明,基本阵地建设全面达标。党内基本规矩得到遵循,基本制度有效执行,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党组织和党员隶属关系明确,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六)创示范。坚持市县乡三级联动联创,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市、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街道)建设,全市重点打造农村社区示范点200个、机关事业单位示范点200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示范点100个作为标杆。

三、推进措施

(一)从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1、明确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责。出台《关于 从严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一是科学谋划出思路。贯彻落实上级党建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决议、决定和部署安排,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设计和科学谋划。二是带头办点抓示范。建设联系点,力争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三是深入调研抓督办。每月确定一个工作重点,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督办。县(市、区)委书记每年要深入所属乡镇(街道)调研督办一次基层党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每年深入所辖村(社区)至少指导督办一次,确保全覆盖。四是定期研究解难题。每年初公开承诺3-5件实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委常委会议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汇报,讨论研究重大问题,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五是统筹力量抓落实。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统筹解决好人、财、物的投入问题,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六是重视基层树导向。坚持在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加大对重视党建、善抓党建干部的使用力度。

2、制定党建政绩考核实施办法。加大基层党建考评在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体现“最大政绩”的工作导向。考核结果继续作为问责约谈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提拔重用“一票否决”的重要依据。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书记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坚决做到不抓党建就调整、抓不好党建就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3、坚持和完善市县乡村书记抓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制度。每年底,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要就落实管党责任情况,集中开展述职、评议和考核。重点述评考核书记履职情况和年初公开承诺事项兑现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措施。述职情况在媒体公开晾晒,接受社会监督。

4、坚持重点工作任务巡回督查和回告约谈制度。建立重点工作项目过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组织员作用,加大对或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巡回督查、检查指导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的基层党组织和书记实行提醒回告,必要时由上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或组织部门负责人直接约谈。

(二)选优育强管好基层党组织班子

1、从严管理基层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纪律监督、责任追究、考核奖惩等配套制度,规范和强化“双诺双评”制度,加大群众评议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报酬、政治待遇和职务调整挂钩。针对村“两委”换届后的实际,出台《关于从严管理村干部队伍的意见》。

2、分层分类抓好教育培训。围绕增强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法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履职能力,抓好基本政治理论、基本政治规矩、基本政策法规、基本职责规范和基本工作方法的集中轮训,力争基层党组织培训全覆盖。统筹综治、妇联、农 经、团委等部门资源,抓好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3、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坚持分类定级、重点管理、常态整顿,每年按照农村10%、社区5%的比例倒排,落实一名领导包保、一个专班运作、一个部门帮扶、一个项目或一笔资金助推发展、一套制度管长远的“五个一”措施,倒逼各类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

(三)突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1、加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规矩教育。落实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重点加强“信念教育、党性教育、法治教育、技能教育”。研究制定《关于从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意见》和《关于从严管理党员的落实意见》,严肃党内生活,稳妥处臵转化不合格党员。确定主题党课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强化党员意识,坚持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规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紧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2、持续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以“忠诚、责任、干净,争做好干部”为主要内容,持续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教育引导刚打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和好干部“五条标准”,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争当“六个表率”,以干部队伍转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3、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完善机关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深入推进“三万”、扶贫开发等工作,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每名有行为能力的党员至少加入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服务活动、每半年报告一次活动情况、每年接受一次评议。坚持乡镇(街道)干部“岗位在村(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推行驻村工作项目制,定事列清单、办事见行动、成事有实效。

4、推动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达标升级。认真调查摸底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使用状况,凡是功能不达标的一律新建和改扩建,确保每个服务中心的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按照设臵“大讲堂”、“服务社”、“农(社)情站”要求,优化服务中心功能布局。坚持村(社区)干部值班制度,发挥好服务中心作用。强化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和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村和社区便民服务站点三级平台功能,着力把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打造成服务群众的重要基地,健全建强基本功能,兼顾优化个性功能,积极探索便民服务“N+X”模式,提高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推广“农民办事不出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等做法。

5、扎实开展非公党建集中推进年活动。全面摸清底数,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月活动,努力实现全市非公范围内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覆 盖。继续选派1000名党建指导员,深化“双强六好”创建活动,推广“双责双诺双评双赢”机制,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日常运行和发挥作用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开发区(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落实“六有”要求,每个开发区(园区)党员职工活动中心达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开放服务的目标。

(四)不折不扣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1、强化各级财政投入的保障制度落实。立足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发挥县级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党建工作物力、财力保障机制,基层干部工资、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专项划拨、专款专用,落实情况纳入党建考核和书记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

2、强化部门支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政策措施的兑现督办。重点对28个市直涉农部门出台的62项支持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政策进行督办,实行过程管理,逐项措施列出计划、明确时限、稳步推进,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见成效,年底严考核。加强对向镇村两级便民服务平台下放83项涉农服务事项权限的监管指导,全力推动执政资源下沉到基层,优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资源,增强服务能力。

3、强化集体经济奖励政策兑现的督办检查。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拓宽经营性收 7 入渠道,不断增强基层组织“造血”功能,力争用3-5年时间,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五)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

1、规范基础台账。突出“从实”,全面建立县(市、区)、工委基层组织建设重点问题整改台账,完善党员队伍、基层干部队伍台账、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台账、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情况台账、基层党建各项经费保障情况台账、党组织隶属关系等,为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党员档案清理规范工作。

2、规范基本制度。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实际管用的原则,抓好基本制度的筛选、清理、完善和规范工作。重点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自治组织工作制度、集体经济组织或社会服务组织工作制度、其他配套组织工作制度以及地方创新工作和特色工作制度。继续抓好农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制度、牌匾、本子专项清理规范工作,落实好准入制度,切实为基层减负。

3、规范党员发展和管理。完善发展党员预审措施,严格审批程序,严格党费收缴管理使用,落实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大检查,组织开展党费收缴使用管理专项审计,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领导责任。各县(市、区)、开发区党(工)委和市委各工委是抓“五强一创”工作的责任主任。各级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实际抓好谋划部署、责任分解、组织实施、资源整合、保障落实和考核评价。市委常委每人建立2-3个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建立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促进任务落实。

(二)注重典型带动。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抓点带面、典型引路。各级党组织要善于发现典型、培植典型、推介典型,不断扩大典型的标杆和辐射效应。要分层分类推进“五强一创”示范建设,层层争创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示范县、示范乡镇(街道)和示范点。结合庆祝建党94周年,全市命名表彰一批“好组织、好党员、好干部”,激励全市党员干部当表率、做模范。

(三)坚持部门联动。市委将把“五强一创”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开发区党(工)委和市委各工委要结合实际,研究落实办法,制定路线图,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健全“五强一创”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实行重点管理。对党建工作相对薄弱或存在突出问 题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实行重点管理。根据述职评议考核情况,市委向省委组织报送党建工作相对薄弱或存在突出问题的县(市、区),纳入省委组织重点管理范围,由省委组织约谈县(市、区)委书记。各县(市、区)确定基层党建工作相对薄弱或存在突出问题的乡镇(街道)纳入市级重点管理范围,由市委或市委分管领导约谈党(工)委书记,责成限期整改。

(五)鼓励基层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健全党建研究体系,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上一篇:门面房经营权转让合同下一篇:高中生学校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