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发展瓶颈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风电发展瓶颈(精选8篇)

风电发展瓶颈 篇1

简析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新趋势

经历数年翻番式的迅猛增长后,我国风电产业进入“节奏调整、有序开发”阶段,随着国内、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变化,我国风电产业从风电场投资开发、风电整机制造、电网接入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风电场投资开发——热点悄然转移

(1)“三北”地区风电开发速度放缓,处于负荷中心的内陆地区弱风资源成为开发热点

从2007年酒泉获批建设第一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以来,我国陆续形成了哈密、酒泉、河北、吉林、江苏沿海、蒙东、蒙西、山东八大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成为2010年以前我国风电开发的主导思想。随着我国风电装机超预期增长,大基地遭遇风电送出瓶颈,“三北”地区风电开发放缓,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内陆地区因并网优势逐渐成为开发热点。

国家能源局下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以来,中东部地区一些省份已经开始着手当地风电开发规划,贵州、湖南、河南等地的风电开发规划初稿已基本成型。河南、安徽、陕西、山西、湖北、山东西部等区域,即将构成新兴的内陆风电市场。国内最大风电运营商国电龙源已经将业务从传统的风力资源大省向内陆发展,已在云南、贵州建成风电场,在安徽建成的25万千瓦风电场。(2)风电场开发向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的地区倾斜 从重视程度上看,今后我国风电开发的战略是集中式开发与分散式开发并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开发规模的角度看,如果要完成2015年1亿千瓦的装机目标,风电发展仍将以集中式开发为主。风资源与负荷中心的逆向分布意味着,大规模的风电还是需要通过高等级电压电网进行远距离、大范围地消纳、配置,风火打捆外送模式决定了常规能源丰富地区必将成为开发热点,在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第一批核准风电项目中,常规能源丰富大省新疆、山西、辽宁获批项目均超过百万千瓦。

(二)风电整机制造商——机遇与挑战并存

(1)风机制造商和风电场运营商的资本联姻成为趋势

为应对国内风电机组市场价格激烈竞争和市场增长瓶颈的问题,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加快了与风电场开发商的战略合作和资本合作。在国内风电场运营商中排名第一的国电集团间接持有国电联合动力97%的股份,大唐集团间接持有华创风能70%的股份,中节能集团公司直接持有浙江运达风电20%的股份。

2011年,联合动力依托母公司国电集团,获得85%的装机容量增长率,浙江运达依托中节能及自身储备项目资源,2011年实现190%的装机容量增长率。风电投资商和风电机组制造商资本纽带加强,使得相关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巨大的经营压力和中国风电市场诱惑,促使欧美风机制造业巨头向中国风机制造商伸出合作橄榄枝

随着金融环境的恶化,欧美风机制造商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迫切希望在全球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市场。以世界最大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为例,2011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6%,净亏损1.66亿欧元。

在中国风电市场庞大且尚有巨大未开发空间的诱惑下,欧美风电制造业巨头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2011年12月,西门子与上海电气宣布建立战略联盟,成立两家新的合资公司以专注于国内风电市场。在更早时候的9月,跨国巨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决定改变在中国风电市场单打独斗的局面,选择央企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联手拓展庞大而复杂的中国风电市场。此外,阿尔斯通等国际电力装备制造业巨头也意向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3)欧美债务危机加大欧美对低成本风机的需求,为避开国内市场竞争,我国风机制造商纷纷把海外战略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日核危机”影响的日益显现,德国、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宣布放弃或终止核电计划,受欧盟能源政策和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的要求,2020年,欧盟27国能源供应中将有20%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但受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影响,这些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的国家难于提供更多的政府补贴,造成这些国家的风电投资者对低成本风电产品的需求加大。

国内风电整机企业为避开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纷纷把进军海外市场视为新的市场方向,以国内行业龙头金风科技为例,该公司从2005年开始开拓美国、中欧以及非洲等市场,并宣称到2015年末时,海外风电机组销售将占其总营收的20-25%,若加上服务业务,其海外市场营收比重将达30%。

(三)电网接入——国家电网由被动接入到积极介入

(1)加强跨区电网建设,由被动接入风电转变为积极消纳风电 2011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国家电网公司促进风电发展白皮书》表示,通过加强跨区电网建设、构建“三华”电网,大幅提高全国风电消纳能力,承诺到2015年,风电消纳规模将超过90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到1.5亿千瓦以上。对于未来风电行业的发展规划,国家电网权威人士还表示,国网公司将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基地送出工程和相应跨区跨省输电工程前期工作,并已完成锡盟—南京、哈密南—郑州、哈密北—重庆等特高压输电工程可研工作,促进风电基地规模化开发和外送。

(2)积极参与风电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促进风电接入规范发展

2011年,国网公司在河北建成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为国内风电整机提供低电压穿越检测工作,截至2011年年底,检测中心已完成29个机型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工作。在并网技术标准方面,国网推进了风电并网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并参与风电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此外,国网公司又颁布《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风电场功率调节能力和电能质量测试规程》等2项标准;参与编制《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等国家标准和《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组织开展风电场电气系统典型设计研究和编制工作,引导风电场规范化设计和标准化建设,促进风电场与电网协调发展。

(3)建设张北风光储输国家示范工程,引导风电厂建设规范发展

风电发展瓶颈 篇2

冷链物流的现状

专栏小编:欢迎四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新嘉宾, 董鹏先生, 他化名西斯莱客, 是物流专家, 长期工作在物流一线, 实战经验丰富, 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并担任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人及编委。在这里我首先向西斯莱客表示欢迎, 欢迎你在“深度”栏目中阐述你的观点与看法, 给我们带来新意。好, 接下来我说说今天的主题吧。李克强总理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 要求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 打造智慧物流体系, 发展物联网。这一期本刊的“特别策划”栏目主题也是冷链物流, 我看我们就以冷链物流为题吧。

把酒临风:前些日子疫苗问题闹得满城风雨, 并且直指冷链物流。由此我想到, 冷链物流其实离我们很近, 而且问题很多, 尤其是生鲜食品冷链物流, 远远满足不了市民需求。对于其间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觉得我国冷链物流还处在发展初始阶段, 应该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专栏小编:我们先请西斯莱客来谈谈吧, 他是物流专家, 对冷链物流情况比较熟悉。

西斯莱客:食品是我们每天的必需品, 所以冷链物流与我们息息相关。我国人口众多, 食品市场非常大, 每天有海量的生鲜产品需要通过冷链物流送到消费终端。我国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虽然我国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已有一定的发展规模, 但断链现象严重且流通率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生鲜易腐食品已基本完成冷链化, 其中肉禽冷链流通率达100%, 而我国大部分生鲜易腐食品仍未实施冷链化, 尤以蔬果最低, 仅有5%;另一方面, 我国冷链物流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10%以上, 尤其以新鲜蔬菜物流成本最高。

夜雨观澜:看来冷链物流真是个“硬瓶颈”, 尤其是冷链运输显然不足, 因此当下亟需解决冷链运输问题。

西斯莱克:冷链物流存在问题最多的多环节是运输, 从目前市场的冷藏车保有量来看, 美国平均配备冷藏车数大约9辆/万人, 而我国平均配备冷藏车数大约2辆/万人;同时, 在运输过程中, 需对温度实时监控的食品中, 我国仅15%的产品实现了对温度实时监控, 而在美国和欧洲的比例则高达85%。

专栏小编:一面是强劲的市场需求, 一面是滞后的冷链物流, 我们看到冷链物流亟需发展。那么你们认为, 现在冷链物流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西斯莱克:我总结一下共有三点。一是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备设施落后、分布不均, 而且功能失衡。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7万辆, 而美国已经拥有20多万辆, 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 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 我国仅是美国的1/5。此外, 我国当前冷库结构不够合理, 导致功能失衡, 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冷冻库多、保鲜库少;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经营性冷库多、加工类冷库少;土建式冷库多、装配式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二是冷链标准缺乏监管, 企业执行力度差。据统计, 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 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 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根据行业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项冷链国家和行业的标准, 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 并进行了标准试点和宣贯工作, 但是仅靠协会的力量是有限的, 导致部分不良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 却经营着间歇性供冷, 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 例如:欧美很多国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 (简称ATP) , 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 一旦企业触碰法律将面临罚款与制裁。而我国目前还尚未有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法律。三是冷链理念薄弱, 易腐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这既体现在行业层面, 也体现在消费者层面。重视食品生产环节, 而缺乏对于冷链环节的监管和追溯是冷链行业的理念不强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在美国农业总投入中仅有30%用于生产, 70%则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 虽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 但大部分对冷链的要求或意识不高。

专栏小编:在此现状下今后如何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冷链运营效率呢?

西斯莱克:我认为, 今后要以信息化和运营效率为抓手, 提高软硬件运用程度。以美国为例, 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 也是基于考虑铁路网络的优势。而理想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应该是“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市内配送中心、销售终端”四点一线, 甚至可以直接从产地到终端。中间环节越少成本越低, 断链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 政府可对产地冷库、市内配送中心等做好统一规划和标准, 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有序发展。另外, 在实际操作中, 可在整个供应链中运用一套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TMS) , 对企业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

专栏小编:电商的兴起也给冷链物流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近几年不断有新企业出现在冷链行业, 冷链行业也出现了整合趋势。

把酒临风:电商的兴起使原有物流企业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前些年电商跨界物流, 使物流出现了新格局, 我想冷链物流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西斯莱克:我觉得跨界经营对冷链对市场更具有冲击能力、竞争能力和整合能力, 这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及高新产业技术融合并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 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夜雨观澜:还有一点会促使冷链物流发展, 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使产销趋向智能化, 冷链物流作为当下的一个投资热点, 更具有后发力。

西斯莱克:确实如此。随着生产、运输及销售日趋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来临, 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将成为冷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谁的数据处理“跑”在前面, 谁就是赢家。通过数据分析, 冷链物流企业能更加清晰地决定供应链中的采购物、采购量、储存时间以及消费地与需求量等。这样冷链物流企业就少了盲从, 多了理智, 在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的同时, 实现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专栏小编:模式的创新将会开辟冷链物流新天地。对此, 你们是怎样看的?

西斯莱克:我看冷链物流将会突破传统业务模式, 多元化的冷链物流时代即将到来。冷链物流企业将面对经销商服务管理、国际商贸分销管理、冷链物流整体外包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机遇。通过把握行业趋势, 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逐步完善业务链, 培养客户的黏性, 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 已经成为冷链物流的行业趋势。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体系, 可以通过企业联盟构建公共型冷库、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和一体化冷链体系, 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 建立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系统集成中心, 打造我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发展冷链物流

专栏小编:物流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近些年来利好政策不断, 使物流业得到很大改观。最近李克强总理指出的物流“瓶颈”, 其实是智慧物流体系、物联网, 以及冷链运输滞后。因此, 冷链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一个行业, 今后一定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

西斯莱克:国务院制定的《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明确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提升了物流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位置。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中的重要力量, 在“规划”中被多次提到。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 在500家规模企业中, 有106家企业计划购买冷藏车2845台, 占总量的9.4%;有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万吨, 占总量的72%。可以说,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专栏小编:企业计划大量添置冷藏设备, 说明企业看到了冷链物流所蕴含的市场潜力。冷链物流成为投资热点, 对此你们有何考量?

金玉其中:冷链物流投入大, 所以让企业提高效率, 尽快收回投资, 才能使这个行业尽快发展起来。我看到媒体报道, 一台冷冻车的价格是70万元, 确实比较高, 但他们通过GPS等数据综合调度, 将冷冻车的空载率降低到10%左右, 使运输效率、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把酒临风:冷链物流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去年9月, 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期间, 一位电商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他们探索的“冷冻车众包”模式, 由司机和公司共同出资购买冷冻车, 打造冷链运输系统。“众包”是一个目前颇受青睐的模式, 延伸了创新边界, 借社会资源为己所用。尤其在当下互联网+热潮中, “众包”将会颠覆传统企业的创新模式。

夜雨观澜:冷链物流成为投资热点是市场因素造成的, 培育市场就是扩大消费, 这样才能使冷链物流热度不减, 持续下去。我的考量, 一是培育市场, 二是扶持企业。

专栏小编:那么, 怎样才能做好这两点呢?

夜雨观澜:两会上最热的词就是减税, 给企业和家庭个人减税减负, 已成为社会共识, 企业界和社会各界都希望看到有关减税的更多具体政策措施。对家庭个人来讲, 钱包里有钱才敢消费, 消费的人多了市场才能火起来。政府可以给公职人员增薪, 企业却要靠有盈利才能给员工涨薪, 而现在税负那么重, 经济又下滑, 企业真是很难啊。一台冷冻车70万, 这么大的投入, 有多少企业有这么大的底气敢大量置家产?所以减税是对企业最惠普的政策扶持, 给企业减负其实也是在培育消费市场。

把酒临风:对于减税社会上已形成共识, 而且现在很多专家也多有论述。我看到有学者讲, 低税负的国家, 企业才有竞争力, 这是经济学常识, 也为近代以来各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所证实。200多年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三卷第三章中就指出:“除了和平、适宜税赋 (easytaxes) 和有包容性的司法外, 把一个最原始的国家发展为最大限度繁荣的国家, 就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 任何征税和提高税率的政策, 都会减少企业和家庭的私人财富, 通过一些内在关联和传导机制, 对企业的投资和扩张, 家庭的消费支出, 都会产生一定的遏制作用, 从而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专栏小编:物流业作为税改的试点行业, 在推行营改增中, 有的获益, 有的税负不降反增。今年营改增大面积铺开, 物流业不降反增的现象会得到改观。营改增是一个有利于企业的税改, 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把酒临风:在今年“两会”期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提出的营改增为主的减税降费三条措施, 预计可给企业和个人5000亿元的“减负”。对此, 我们一些物流企业已经感觉到了, 但营改增原定的任务并没完成, 而且营改增给物流业带来的真正税费减少苦乐不均, 税率到底多少才合适, 需要有关部门沉下来做好调研工作, 细化物流业, 使营改增真正作为杠杆来撬动物流业发展。

夜雨观澜:当下减税降负是第一要务。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外贸出口国。2015年中国的外贸出口绝对量下降, 但仍占世界出口总额15%。在目前中国大量企业产能过剩, 企业利润率下降, 许多企业资不抵债, 税负又这么重, 中国经济增长能否维持,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如果宏观政策还注重政府的投资和花钱, 而不考虑微观企业的运行成本, 不减税, 等大量企业关门了, 不可能只靠政府投资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维推动来能维持未来五年到十年的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截至今年2月底, 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 (PPI) 已连续48个月呈负增长状态, 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其他行业包括中小民营企业也大多数经营困难, 大量企业实际上已经倒闭了。在2016年前两个月, 中国的外贸出口呈断崖式下跌征兆。在此宏观经济格局下, 减税势在必行,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具体政策措施。然而, 迄今为止, 在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方面, 政府并没有减少现有税种的计划, 反而在研究增设一些新的税种, 如全国普征房产税、遗产税等。

专栏小编:我们还是回到冷链物流上吧。有资料表明, 目前只有10%真正使用冷链, “泡沫箱+冰袋”是冷链物流企业普遍使用的办法。对此你们有何考量?

金玉其中:我看一是冷链运力不足的原因。二是成本因素———2014年全国4000余家生鲜电商只有1%盈利。三是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生鲜物流配送体系, 包装、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尚未打通。

把酒临风:只有降成本, 提高运价, 才能使冷链物流步入良性发展。目前, 普通仓库的造价约为400元/平方米, 冷库则要配备保温系统, 造价至少高达2000元/平方米, 而且冷库需要花费高额的电费, 1万平方米的冷库一个月的电费至少要20万元。就目前来讲冷库建设成本资金投入很大, 建一座中型冷库的成本就得2000多万元。因为投入成本高, 冷链物流运输成本也一直保持着高门槛的价格, 比普通运输车辆要高出40~60%, 所以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因为高额的运输费用, 还是选择普通的物流运输。冷链行业正处在发展时期, 从整个社会来讲,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企业投入, 都在增加。对于冷链行业来说, 实际上稳成本就是降成本, 彼此之间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之间, 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能够彼此协商出一个稳定价格或者相对稳定的成本就已经很好了。

专栏小编:食品冷链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食品冷链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西斯莱克:我认为, 应建立完善食品可追溯体系, 通过各个销售环节可追溯产品的来源去向。同时在标准化设计方面, 使用新型储存信息, 即更多的识别码, 包括2D条形码、混合条形码、方阵条形码和无线电频率识别码等, 配合使用AIDC扫描技术, 能在每一个环节清楚地知道货物来自哪里, 并记录其去向。如果出现问题, 能立即知道问题产品在什么地方, 保障快速召回, 尽可能减少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在欧洲一些国家, 采用这个技术已经成功地对食品进行了追踪和召回。在食品运输和销售环节中做好追踪管理, 不仅要将本环节的信息进行标记, 还要采集之前环节的已有信息, 并将全部信息标识在产品标签上, 以备下一个环节使用。食品的可追溯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 其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各个部门的协同参与。只有在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无缝隙连接, 才能实现全程的高效管理。

风电发展瓶颈 篇3

据介绍,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突出矛盾和挑战。例如,能源供应以外调为主,全省90%的煤炭、92%的原油和95%以上的天然气依靠外省或者进口,保障供需平衡的难度很大;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消费量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任务都很重。

据悉,江苏省将积极扩大新能源推广应用,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到2020年达到15%以上。

目前在江苏省,核电、风电在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已具备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关人士介绍说,比如核电,争取田弯核电三期工程年内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风电,《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已上报国家,正在等待周家能源局批复。今年将重点配合国家能源局做好海上风电项目招标工作,启动总容量约为300万千瓦的10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太阳能方面,33个项目已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4.4亿元,下一步,将加快光伏电站开发建设。

此外,江苏省还将提高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重。目前,江苏省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0%,低于全球59.4%的平均水平,与全国23%的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省将加快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和“川气东送”工程,加快推进如东LNG接收站一期工程,确保明年竣工投运。

江苏省电力仍以煤电为主,燃煤机组装机占近85%,发电量占88%。为保护环境,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为此,江苏省将继续推进“上大压小”、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加快电网建设。据预测,到2015年,江苏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将达9200万千瓦,根据目前已确定的电源点和区外来电测算,将有2400万千瓦的装机缺口。“上大压小”这类项目,前期工作手续多、审查核准时间长,从机组关停到获得项目核准,快则两年、慢则三四年。因此,能源建设必须未雨绸缪。今年,江苏将确保完成电网投资220亿元,建成500千伏输电线路51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1688公里。

“当前,世界范围的新的能源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进,对江苏省来说,避免使能源科技成为能源发展的‘短板’尤为重要。”有关人士提出,“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能源装备特别是零部件制造具有较强的优势,应以新能源发展带动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实现互动并进。”

为推动能源行业科技装备进步,江苏省将依托重大能源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重点发展智能电网、风电装备、光伏产业、先进核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力争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比如,光伏太阳能,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转换效率,并逐步扩大非晶硅电池生产应用;智能电网产业,将重点开发10大类100项技术含量较高的重点产品。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技术是一大瓶颈,为此,江苏正在大力加强研发力度。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华锐公司总投资8亿元,在盐城市建设国家级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今年10月,具有国际水平、国内首台5兆瓦海上风机将下线。

移动互联网发展瓶颈 篇4

今天下午一个电信的朋友拿来一个手机,安卓系统的,我一直想买,但是我没钱,大家都知道,做小站长的,一般都很穷,玩了一会,上网是爽,并且看到最近这么多的软件厂商抢着出安卓版本的软件,各个电商平台也开始登陆手机,我总感觉改说点什么!

手机的发展速度相对PC来说很快,PC从386到普及双核用了十多年,而手机从单核到双核,仅仅是这两年的事情,现在的手机,1.5双核,1G运存,虽然和电脑的参数无法相比,但是表面看来堪称电脑的配置了!而待机时间也开始像笔记本电脑接近!经过调查,大部分的笔记本电脑持续续航时间在 1.5-2.3小时,而手机的待机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星期(诺基亚)到现在的平均一天,手机平时带在身上出门的必需品,待机时间一天,电话听歌时间多的话更短,甚至半天,出差怎么办?从原来的出差不带充电器到现在的到处借充电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第一大瓶颈在哪里,是电池,电池容量在增加,但是耗电量也在增加,现在的屏幕听说都出了5寸的了,那干嘛不在平板上弄一个手机呢,在这里麻烦各个厂商在努力提高自己手机配置的同时,能不能想着提高一下持续续航时间,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出现手机续航时间和笔记本相同的时候,谁还愿意用那样的手机,你配置在高,没电,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处!

手机上网,现在手机都支持的功能,在,04版的动感地带卡可以5元包月,无限流量,无限时间的上网,2G卡,10K的速度,在那个年代没有人用,当两年过去之后,5元100M流量,同样的速度,却有着孜孜不倦的人去开通,去使用,发展到现在,5元10M流量,在到今天,3G盛行,速度达到 100-200K每秒,但是那些速度是什么?是钱啊,现在3G速度比较好的联通,又是最低消费,又是包月,100多K的速度,100M流量能算什么?能坚持多长时间?能够干嘛?一个电影?超了吧……当那些电商们努力把自己的平台搬到手机上的时候,他们发现,大部分的人们还是使用不起的,100元钱,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家人一个月的油盐酱醋,对于一个站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年的域名续费,所以,希望那些商家在做移动领域的电商的同时关注一下到底有多少人用得起的!

检验科发展如何突破瓶颈 篇5

随着医学科枝的进步,检验医学的发展及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的改变,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检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科良好的管理,对于提高和巩固检验科的地位,保持检验科在现代医院中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加强科室管理,提高检验质量;严格按照检验科“准确及时,优质服务,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工作质量方针,逐步建立或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枝术操作规程,必须实事求是地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和xx市室间质控,争取参加xx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真实性。具体措施:

1、建立室内质控曲线图,定期分析质控失控原因,及时纠正潜在引起实验偏差的趋势,不断改进实验室的工作。

2、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保持仪器性能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二、组织和人员管理;把科室进行分组管理,如生化免疫组、临检组、细菌组等,不同的专业实验室在工作上有明确的分工,但又需要相互间的协作来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仔细分析科室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特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更新新知识,更好地利用检验地带网新仪器开展好新项目,来适应医学发展,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根据自身医院性质和特点及发展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验科发展计划,这样的检验科才有后劲和潜力,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重视急诊检验工作;因“急诊检验”不及时,结果不准确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建立“急诊检验”绿色通道,提供“快而准”服务。快速及时分析对心肌梗死,胰腺炎等急发病症的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四、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定期分析检验结果,特别是新项目对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实用性的分析,保证检验质量,使临床对检验科的信任度得以提高。

五、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开展;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开展新项目,兼顾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充分发展前期引进的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展临床迫切需要的检验项目,同时开展和扩充一些高精尖的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

我精,从而得到临床的好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新项目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宣传这些项目的临床意义,使他们意识到重要性,而用于临床,这样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有必要时,进行全院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根据目前检验科实际情况有必要逐步开展如下项目:

1、生化类:风湿三项、载脂蛋白A和B、腺苷氨酶、转铁蛋白、铜蓝蛋白、G-6-PD等。

2、化学发光免疫类:甲功七项、性激素六项、HCG定量、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CA153、CEA、AFP、PSA、贫血三项、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糖尿病三项等。

3、建立HIV初筛实验室。

4、血库:根据输血规范血库应开展血型正反定型。

六、正确处理好中心医院检验科和社区服务站实验室的关系,首先在业务上要大力支持,帮助它们完成各种检查工作。其次灵活处理好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使它们顺利开展工作。

盈利模式单一 网站发展陷入瓶颈 篇6

问题:在WEB2.0渐渐陷入概念枯竭及吸金低潮的当下,点评类网站普遍面临着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

支招:拓展“一站式”服务,比如消费者去餐厅消费之后,可能有去K歌的需求,进行合理消费延伸,是点评类网站拓展业务的有效思路。

杨勃:WEB2.0进入寒冬是件好事,可以让我们免除纷乱“专心做事”。对豆瓣网而言,现在正是“专心做事”的好时机。豆瓣网除了“以书会友”外,还将爱读书人群扩建到爱电影、爱音乐人群,用户除自主发表书评、影评外,还能向读者推荐书、电影和音乐。虽然豆瓣网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广告,但我们并不是简单地靠用户浏览量来赚钱,豆瓣网现在最关心的是用户体验。

吴皓:各种行业点评网站的涌现,说明了用户对于点评网站的需求正越来越多。无论吃饭、旅游还是买车看病,各个领域都有非常领先的UGC(即用户生成内容)代表。对于到到网而言,我们首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媒体,因此收入来源目前主要还是靠广告,即向旅游预订类网站(例如携程、艺龙等网站)收取的点击费用。另外一个收入是合作酒店交纳的直销年费。作为旅游垂直领域的点评网站,到到网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酒店全球通和酒店中国通等酒店直销产品。我们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前景很看好,加上TripAdvisor的盈利经验,到到网有信心可以在未来2~3年内实现盈利。

龙伟:和大多数点评类网站一样,大众点评网目前主要的盈利手段依然是商家的广告投放。商家之所以愿意投放广告,首先看重的是网站所聚拢的人气。大众点评网目前在上海和北京,广告商户的市场渗透率仅为5%左右,这说明市场空间还非常大。最近,我们通过向注册会员发送餐饮卡,然后由餐饮卡所提供消费的餐厅返利给大众点评网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而在积累了足够的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大众点评网还向出版领域拓展了业务,比如我们把用户点评集结成《餐馆指南》、《生活指南》等系列图书进行出版发行,此类书籍在给大众点评网带来一定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站的人气。未来,无线增值业务将成为我们收入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即用户通过手机搜索内容,然后发送短信给我们,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菜馆地图、订餐电话等信息。

田传钊: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的需求,比如去餐厅之后,消费者就可能有去K歌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消费延伸,是点评类网站拓展业务的有效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点评类网站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并不仅仅局限在PC端,任何消费者在生活消费领域可能接触到的终端,都有可能成为这个平台的落脚点。

问题之二:同质化受争议

问题:因进入门槛低,各行业的点评类网站便层出不穷,然而很多效仿者只是一味地“模仿”、“拼资源”,这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发展的误区。

支招: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让用户轻松地找到真实准确、海量和具有较高参考性的信息和用户点评内容,这是UGC网站的核心价值,也是其生存之道。

洪波:一般来说,国内网站都是在模仿国外网站,但大众点评网的出现是个特例,国外出现的很多点评类网站基本都是抄它的。豆瓣网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在用户分享的内容旁增加对他有用的东西,用户去购买这些东西,豆瓣网再跟卖方去分账。点评类网站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户的点评,对于国内点评类网站而言,目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利用大量现成的商家资源和用户资源,进行衍生服务,以及制造规模效应,才能逐步做大。

龙伟:很多人都担心在WEB2.0模式下,由于进入门槛低,会给点评类网站带来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对此,我不这么认为。如果在两年前,只要稍微大些的网站如新浪、搜狐等要做点评网,我们可能会怕,但现在没有这种感觉了。大众点评网的特点不仅在于其规模效应和先发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核心用户群是不容易搬走的,因为这样的商业模式虽然可以拷贝,但是你很难形成大众点评网这样“口味”的 。

田传钊:当一个好的点评类网站迅速聚集起人气后,效仿者便层出不穷。目前来看,点评类网站新的洗牌机会已经来到,延用国外模式和抄袭的想法是不会成功的。现在,很多网站一味地“模仿”、“拼资源”,这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发展的误区。互联网企业成功的经验雷同,失败的原因却是各不相同。在我看来,不少WEB2.0网站并不缺少资金和人才,但依然面临关闭或者裁员,症结多半还在于心太急,进而导致过度扩张、管理混乱,并最终使企业的元气大伤。

单旭:各种点评类网站虽然行业不同,但是术业有专攻,只要将自己所在领域的社区做到极致,就能够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到点评社区的重要性,并乐于使用我们的网站。归根结底,无论是汽车点评网还是其他领域的点评网站,大家必须要解决的是如何让用户轻松的找到真实准确、海量和具有较高参考性的信息和用户点评内容,这是UGC网站的核心价值,也是其生存之道。

问题之三:公正性受质疑

突破公关行业发展瓶颈 篇7

调查报告指出, 2011年的中国公共关系业, 无论是营业额还是营业收入方面[注:这里的“营业收入”一词, 专指公共关系服务收入 (不含广告、制作等业务) 、Fee或称毛利润。该收入为含营业税的服务收入, 须扣除第三方费用 (包括外购劳务、媒体购买等) ], 都比上一年度有显著的增长, 发展势头喜人。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关行业越来越重视, 这给中国公关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过, 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只是调查报告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次调查也指出了中国公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目前公关行业发展急需突破的瓶颈。有的是老问题, 比如人才问题, 对公关本质理解的问题;有的是新问题, 比如行业定位问题, 从业人员归属的问题。不管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 归结到一点, 其实都是公关行业人士如何通过自身努力, 塑造公关行业良好形象, 也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关行业高品质服务。

公共关系业进入中国已经20多年了, 但社会上对这个行业还存在不少误解, 甚至偏见。一位著名大学的传播学专家说, 每每有学生要去公关公司工作时, 家长总要打来电话, 让她劝阻学生的职业选择。在他们眼里, 公关就是搞关系, 请客吃饭, 行贿送礼。尤其是女生的家长, 对孩子去做“公关小姐”, 更是不放心。

面对社会的一些误解, 作为公关人不能怨天尤人, 必须通过自己对公关的正确和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 扭转人们对公关行业的负面印象。公关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 是高智力活动产业。然而从本次调查看出, 目前不少公关公司的重要收入依然来源于一些中低端活动组织策划, 如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和会议活动组织等。这实际上与公关行业作为创意产业的本质不符。

另外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就是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公关行业越来越受关注, 是好事, 但关注的背后, 是企业和机构对公关公司的要求更高。尤其在专业性、规范化方面的服务, 中国公关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指出的是, 在中国, 有不少做得很好的公关公司, 它们在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方面, 始终坚守公关的本质, 不是简单地以赚钱为目的, 而是着眼于未来, 努力打造公司的品牌, 赢得了客户的尊重。

风电发展之路 篇8

北海是个强风肆虐的地方。丹麦西海岸的艾斯比格港口外,年平均风速达到9.7米,秒,丹麦历史上的最高风速记录58.3米,秒,也发生在这里。现在,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工程,正在这里实施,因为在15公里以外的海域,有一片浅水礁脉,加上强风条件,正是建造海上风电场最理想的地方。

港口外,正在日夜不停地组装着80座2兆瓦的风机,这种大型风机,每台可以保证1800个丹麦家庭的全年用电。如果和那些上百年历史的老风车、靠风力加工粮食的老磨坊、锯木厂相比较,2兆瓦的风力涡轮发电机可说是电力时代的巨无霸。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划时代的区别,那就是:风力能否从机械力变为电力。

约汉尼·休是现代风力发电机之父。他的老师拉库尔,在19世纪末就开始风电的研究。在老师去世53年后,约汉尼·休把他的理想变成了真正的现代风力发电机。

风电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它和石油价格的起伏捆绑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前,每桶2美元的超低油价持续了70年之久,支持西方世界以极低成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替代能源的发展。因此,这座世界上唯一运行了10年的风电机,在1967年需要修理时,干脆被人们遗弃了。但在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能源部突然发现了它的价值,不仅出钱维修,并派人进行全面测试,发现它具备效能最佳的风力发电技术配置。

但是,随着石油危机的过去,大国和大企业对于风电的热情也随之消失。但是,风电塔没被所有的人忘却。

2002年夏天,豪斯雷夫风电项目进入海上作业阶段,海上浮吊船开进了风机的打桩区域,并在基桩周围下伸四个固定锚桩,固定住浮吊船。如何将60米高的风机塔分成两截吊装起来,并且严丝合缝,这是一项挑战。浮吊船上每次装载的涡轮主机,只能预装两只风翼,最后一只风翼要等待主机安装完成之后再补装。

承担这一工程的巨大责任风险,是维斯塔斯风电公司的创始人——老铁匠汉斯不能想象的。

1898年,22岁的汉斯在林姆小镇下了火车,开了间铁匠铺,后来制造小型吊车、制冷机和农业机械。直到70年后他的孙子费恩一代,才聘用一位工程师,提出试制风力发电机的计划。然而,第一只风机——按照法国达尼厄垂直轴样式制造出来的样机,被员工戏称为“奶油搅拌机”,以失败告终。

听说有两个年轻人组装了一架风机,但没钱继续制造了。费恩和工程师便跑去看,觉得还不错。经过谈判买下了授权,开始自己试制。不过在当时,一切只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因为他们担心受到客户的嘲笑。

他们在拉上帘布的自家车间里,凭着农业机械制造的经验生产风力发电机,但风机的旋翼到哪里去找,还没有头绪。

此时,1970年代的丹麦反核运动正风起云涌,由年轻人组织的“风电联盟”开始试制玻璃钢材料的风翼,但是屡屡失败。一个年轻的化学工程师艾里克,掏钱买下了不成功的模具。5个月后,新型的风翼制成了,但没有销路。于是,他把产品塞进自己的汽车里,四处寻找买主。费恩听说后,双方一拍即合,一批装上“翅膀”的风机就此诞生,并且幸运地赶上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客户开始找上门来,但是危机也接踵而来。

一天,销售经理约娜正向客户推销风电设备,只听外面的大风一阵强过一阵,就像直升飞机在头顶吼叫。

费恩从会议室把约娜喊出来,悄悄告诉她:糟糕了,风机失控了!

约娜回到客户面前,装着什么也没发生,但是声音越来越不对劲了,他们跑出去一看,脸色都变了。其中一个风机已经失控,像根麦草在风中抖动。

不知凭什么本事,约娜居然说服客户买下四台风机。但不久,情况越发严重,不止一台风机的旋翼折断,整个飞了出去,庆幸的是没伤着人。

前维斯塔斯总经理费恩-汉森回忆道,风翼是从根部折断的,而根部是连接在旋转轮上的。情况如此严重,我们必须把所有风机都停下来,直到找到原因为止。

经过一年的努力,问题仍旧没有解决。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重大差别:农业机械每年只用200小时一300小时,而风机每年要运转6000小时~7000小时,并持续20年之久。费恩只好全额向客户退款,留下这批废品风机。但是,认输不是汉森家族的性格。再三考虑之后,他们作出重大决定:继续试制风机,并且自己做风翼。

就在汉森父子加紧研制风机的叶片以抵御强风袭击的时候,一位木匠也想开始试自己的手艺。他没有理论,但是有直觉经验。

他先用木头做了几根半米长的风翼,带动直流发电机点亮了灯泡,发电达到了6瓦。他大受鼓舞,干脆做了5米长的风翼,搭建了一个真正可以发电的大家伙。

有一天风挺大,他把风电机架起来,连到了380伏的电网上,开动了风机,运转得很好,电表居然反着转了。再开电灯,果真亮了。

木匠的“违法试验”持续了三天,他问邻居们电路有什么异常没有,都说很正常。即使这样,他还是没胆量再干下去了,害怕弄出什么事故来。

电力公司的经理当然不敢贸然批准木匠的要求,怕这个先例一开,电网的稳定无法保障。不过,木匠和电网的故事,很快被媒体传播开来,木匠家的风机每年发电除自己使用外,还有富余,他甚至卖掉了两个自己制作的风机。

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丹麦政府在1970年代成立了能源署,加大支持风力发电的力度,对风电建设给予30%的补贴,并逐步消除民间风电入网的障碍。1981年风力发电的成本每度12克郎,到1999年下降到每度电0.3克郎。同年,丹麦生产的风机总容量达到1800兆瓦,相当于两座大型核电站的发电量。核电与风电的方向之争,在丹麦有了举国一致的结论。

但是,真正给丹麦风电行业带来增长机遇的,是美国的巨大需求。

1982年,在丹麦这个小市场艰难打拼的维斯塔斯,派工程师到美国寻求机会。出发前他对工程师说,拿不到订单你们别回来了。在丹麦,他们一年能卖出30个风机就不错了。而在美国,与一个客户谈了3小时,就敲定了166个风机的大订单。

美国的风电狂热开始了。丹麦企业全力以赴,成倍地扩大生产规模,员工增添了三倍,生产线三班倒。在大洋彼岸,一片又一片的风电场在荒凉的山脉中呈现一派壮观景象。1983年,向美国交货155台,第二年交货550台。这得益于美国,尤其是加州政府高达70%的退税政策。但是,这项政策也有苛刻的条件,要求全部风机必须在1985年新年的午夜前安装完毕,超过一个小时都无法享受退税优惠。

一切必须为速度让路。确定一个风电场的位置,需要有当地一年四季风况的完整记录和分析,但是现在时间紧迫,只能匆忙开工,这为后来的工作埋下了隐患。

在丹麦。不计代价地赶工期,甚至租用运输机空运零部件以争取时间。但是,当最

后一批80套风机设备按时装运上船后,情况突然发生变化。这批风机在大西洋上航行的时候,船运公司突然宣告破产,货船只得在洛杉矶港口抛锚等候。

码头不允许卸货,错过了交货期,只是一个退货的理由。加上之前的风电场没有选好位置,运营效果不佳,美国客户拒绝执行合同。更糟糕的是,刚上任的丹麦能源部长制定了一项新政策,把风电的政府补贴从30%降低到15%。三重打击之下,维斯塔斯从巅峰跌落,负债1亿克朗,宣告破产。按照接手公司投资人提出的条件,汉森家族和最初研发风机的工程师离开了公司。

风电发展之路,注定充满波折和坎坷。20多年后,当人们再度寻找那些曾经冲锋陷阵的风电先锋时,他们都已隐没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老汉森的孙子费恩远走他乡去了美国;木匠雷瑟格回家重操他的木匠手艺;当初到处推销风翼的艾里克,如今在回收废弃的风翼;而维斯塔斯的元老工程师麦德森,则回家开了一间小咨询所。

然而,所有的挫折、失败和努力,都没有白白付出。正是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丹麦成为全球风电市场的领跑者,1999年风电设备的营业额占全球的一半。

今天,一个2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发电量抵得上135个20年前的风机。而目前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已达到5兆瓦,能够满足6000个家庭的用电量。

最大的挑战,来自风的本身,这是人无法制造的自然界力量。

在一个无风的天气里,所有的风机都停止了转动。这是风机的建造者和拥有者都不愿见到的“零”发电状态。但是,人们最担心的还不是无风,而是大风。

当风机的风翼以过高速度转动时,就表明它已经失控。监控摄像头拍下的惊人情景,表明风决不是一种容易驾驭的能量。

风翼工程师艾里克说,我们制造出10套5米长的大风翼,真是兴高采烈。但1978年9月2日刮来一场风暴,卡尔的一只风机开始失控,刹车失灵,转速达到每分钟500转,导致风翼解体,远远地甩了出去,太危险了。两周之后又一个风机毁坏了。从那以后,夜里只要一刮大风我就睡不着觉。

但是,如果没有一次次失败所积累的经验,人类对于风能的利用绝对无法达到今天的成就。

一个秋季的夜间,一列超大型的车队穿过国境,行驶在德国E45号高速公路上。这是运载V90风机的车队,每套重量379吨。44米长的巨型风翼,需要用10辆特种卡车接成“长龙阵”。但他们没想到,最大的拦路虎并非超大部件的运输,而是风。

按照德国法律,每个风机运输安装的时间必须限制在2天之内。但是不幸,他们遇上了大风,按安装规定风速不能超过10米/每秒,但此刻已达到15米/秒,只能等待。到了下午,风速仍有11米/秒,而后续的车队已不容积压等候,于是吊车机师决定顶风开工。经过紧张操作,3座基架才在大风中顺利竖立起来。

气候和风力,是风力发电技术研发的不可预知因素。

在世界风能资源的分布图上,深蓝色代表风力最大区域,显示10年间全球平均风速的差异分布,但具体到一个时间、一个地点,风况又是千差万别的。

维斯塔斯副总裁拉斯·克里斯坦森说,如果我们能预见20年之后的风势情况,设计风机就会容易得多,我们会知道风翼需要的尺寸、塔架的高度、产生的电力等。但我们没有上帝的力量,无法控制气候,无法控制能产生多少电力、风机会承受多少压力,因此在设计上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当豪斯雷夫的80座海上风机进人最后调试阶段,并遭遇大风的时候,工程师就不能乘船靠近机塔,而必须用直升机吊送到工作平台上。

此刻,风机的核心主体内,几百个传感器已经开始工作,不间断地将风速、水压、各部件的温度、电压、传动速度等,传送到控制中心。而不管风机是坐落在世界的哪一个国家,哪怕在天涯海角,都在智能化信息系统的监控之下。

当80个2兆瓦的风机开始转动,所产生的电力就通过海底电缆,传送到电力传输平台,这个平台通过20公里长的电缆,将电力源源不断输送人陆地的电网。但是,当大量风电进入电网后,又一个问题发生了:在没有风的天气,或是刮大风的时候,电网能够承受供电量的巨大波动吗?

丹麦能源网副总裁皮特·约根森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因为风力发电很不稳定,只能部分地预测何时有风,能产生多大电力。为了电力系统平衡,需要有某种蓄电能力,当风力增长或减弱时,可以随时存取保持平衡。

在丹麦电网的主干图上,丹麦电网与北面的挪威、东面的瑞典及南边的德国连接,形成一个区域电网。调节电力的“蓄电池”就是挪威的大量水库。当丹麦风力下降时,挪威就放开水库闸门加大发电量,给丹麦送电,反之,也可以从丹麦买电。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每个小时随时波动的价格,是由风来决定的。

丹麦能源网副总裁皮特-约根森说,预测几小时后的风力还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在北欧电力市场上,电力交易要提前36个小时下单。交易只能按照当时所掌握的风力预报。

风力预报难在何处?气象学家说,丹麦的强风带主要在西海岸,风从北海海面吹来,走向不难预测,但预计前锋到达的准确时间,可能会有几小时的差异。

所有这些风力预报和电力交易,都需要高度专业的操作。但是,当田野上四处转动的风机成为丹麦一大景观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举手欢迎。

首先,很多人说风电虽然好,但别装在我家后院。因为他们觉得风机会发出嗡嗡的噪音,在地面投下的影子也会干扰视觉。

在风力发电场区域内,该如何应对生态保护的需要?

生物学家彼得森不是职业飞行员,他在飞行基地的工作,是观测记录各种鸟类的数量,在海上风电场建设之前、建设当中及建成之后的变化。由于大量鸟类在附近海域生存,他受到国家环境调查局的委托,评估风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巨大的塔基钢管每根重达200吨,当它们被汽锤垂直打人海底的时候,造成的冲击力是极其强大的。在打桩之前,必须先把一个特殊装置放人水中。这是一个超音频发射器,它在水中发出特殊声波,向海洋动物特别是海豹发出警告,将它们驱赶到远处,避免受到汽锤声音的震荡而被伤害。

必须承认,每当我们向自然界索取新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与大量燃烧石油和煤炭相比,风能是完全清洁的能源,是地球上取之不尽、尚未充分利用的宝藏。

陈哲教授来自中国,专门到丹麦从事风电研究。

他说,丹麦在风力发电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很大比例的供电是风力发电,现在达到20%,计划在2025年时达到50%。

这是丹麦人30年的坚韧努力获得的进步,也是其它国家可以借鉴并追赶的速度。

但是,风能的利用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奥尔堡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弗莱得·布拉博格说,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就是特大容量的能源储存技术,这样我们才能保存风能。我们应当尽最大可能投资于石油的替代能源,因为我们已经使用100年的石油了,并且即将在未来的100年里把石油用光,那时我们的后代该怎么办?

上一篇:远程教育工作的自我总结下一篇:空调改造工程施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