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食品安全承诺书

2022-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作坊食品安全承诺书

食品专项治理:小作坊被套“紧箍咒”

自8月1日至11月30日,质检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三无食品和生产环境脏乱差成为此次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

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自8月1日至11月30日,质检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此次专项整治的重点是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尤其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确定的食品安全问题或隐患比较突出的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地区。

陈年旧病

食品质量问题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痛。有调查问卷显示,52.1%的农村消费者首先选择“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最严重的消费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问题”和“价格问题”。除种子、农药外,食品是让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的产品。

农村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的产品大多数是散装的白酒、糕点、酱油、饮料、肉类腌制品、豆制品等。这些食品小作坊的存在,丰富了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城郊群众的生活需求。但这些食品作坊基本都存在生产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工艺落后、生产经营者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按照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可以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生产的食品其实很多,尤其是豆制食品、酱油、醋、面粉等涉及到老百姓每天饮食的产品更是如此。小作坊的存在,客观上在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浙江的金华乳制品、苍南卤制品、余杭蜜饯等,这些食品加工行业已经形成区域特色,并在外界颇有名气,是当地居民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老百姓对食品安全要求的迅速提高,完全按照传统模式生产已经不能确保食品安全了。

“由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加上这些小作坊都存在着小、散、脏、差等问题,自身缺乏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和条件,又不利于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浙江省食品监管处副处长蔡志良说。云南省科技厅厅长龙江也表示,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很多是自产自销,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散装酒比例很高,很多商品没有标注保质期,没有保鲜措施。

一剂猛药

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邬建平表示,近日质检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监管、规范、引导、便民”的工作原则,强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重点突出了三项基本监管制度:一是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改造,达不到基本条件的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改造,否则不得生产;二是限制销售范围,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县级行政区域,严格限制在商场、超市销售;三是公开承诺,小作坊必须向社会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产品不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不超出承诺区域销售,确保食品最基本的安全卫生。

邬建平说,通过我们的工作,力争到“十一五”末期,使全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下降50%,使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自治区除外)共调查企业448153家,其中10人以下企业352815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8.7%;证照不全的223297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9.8%;无证无照的164149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36.6%。主要产品是豆制品、大米、小麦粉、白酒、食用植物油等。以浙江省为例,全省近4.8万多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中,固定工人在7人以下的约占87%,其中多数属于小作坊。

近年经过整治,已有19424家小作坊停产或转产,8814家小作坊被强制停产,19317家小作坊联合、兼并,206739家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通过帮扶指导,5385家整改后达到准入要求,已经获得或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对5631家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小作坊予以取缔;对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达不到市场准入要求且生产的食品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过各级质检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研究,按照强化监管、限制销售区域等措施,初步确定了允许有条件存在的小企业小作坊36699家;查处的无证生产和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小作坊6726家。

政策导航

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引导传统行业走向健康化、规模化发展,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福建省厦门市的做法已走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新规之前,原先一些小作坊已升格为正规食品生产商。有关人士介绍说,小作坊食品和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会清晰地标明厂名、厂址、售后服务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而前者大多只有简易包装,甚至是“裸卖”,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很难向厂商索赔。

据厦门市各大卖场采购经理介绍,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提供质量检测报告、食品卫生证明等多项证书,方能进入大卖场销售。上柜的食品还必须提取样品,保留一段时间以备检测。

采购商表示,一旦有关于该食品的投诉,商家可以先行撤柜,再要求厂家展开进一步调查处理。如果确认该食品确实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不仅该批次产品全部退货,提供该食品的厂家的其他批次、其他型号的食品也将被暂停销售,直至问题原因被彻底查清并且得到完全解决。

商家们指出,绝大多数小作坊无法提供完备的质检证书,因此根本无法进入大卖场销售。某卖场副总经理林先生指出,小作坊提供的食品,质量水平较低,商家决不愿意为了少许利益,拿自身的品牌、声誉去冒风险。

在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当地已经有很多小作坊改善了卫生条件,建起标准厂房,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升级为较正规的食品生产厂家。在加大对故意制假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的同时,在对作坊主的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和知识培训,发挥职能优势帮助作坊主改进生产条件,完善管理体系,向正规企业方向发展方面,河南省温县已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俺家祖祖辈辈都是做豆腐的,过去俺的豆腐作坊由于场地狭小,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一直形不成规模。去年,俺在县质监局的帮助下,投资10万元购置了磨浆机、甩浆机等先进设备,改善了生产环境,把小作坊变成了标准化的豆腐加工厂,不仅产品质量有了保障,生产能力也由过去的日产5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生意越做越红火。”说起温县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工作,赵堡镇赵堡村的赵保军深有感触。

自去年7月份河南温县承担全省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试点县任务以来,该县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将20家“四大怀药”食品和豆腐、面粉加工企业作为试点,多措并举,在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小作坊上档升级,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县针对“四大怀药”和豆腐产品小作坊的生产实际,从生产场所要求、质量管理职责、产品原料来源、采购质量控制、过程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检查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验收细则,为做好食品小作坊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确保监管到位,该县质监局建立起了县乡村企四级监管网络,县局分区域设有食品监管员,乡镇设有食品协管员,村设食品信息员,企业设食品安全员,监管网络信息互通,实现了对食品制假活动“早发现、早查处、早报告、早控制”的总体目标。

去年以来,该县除县政府投资110万元建立食品实验室和怀药产品检测站之外,20家试点企业都统一制定了规范的生产管理制度,仅焦作市伟康实业有限公司就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新的怀药加工厂,全县食品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

名词解释:

食品“百千万工程”

2005年起质检系统实施食品安全“百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即从食品生产的“百市、千镇、万村”整治入手,以关停取缔、整顿规范、促进提高三种基本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工作。

执法行动

济宁捣毁酱菜加工黑作坊

污水遍地流,苍蝇到处飞,恶臭令人窒息,这是在一家无证酱菜加工作坊执法人员看到的环境。7月10日,山东济宁市中质监分局执法人员在济安桥南路郭庄村捣毁一无证酱菜加工黑作坊,查封酱菜1500余斤,货值约3万余元。

7月10日,山东济宁市中质监分局执法人员得知有人在济安桥南路郭庄村一居民院内非法生产加工酱菜、冒用名牌厂家厂名厂址生产劣质酱油,迅速赶往现场。在检查中发现,这家加工点设在简陋的居民小院内,环境卫生极差,污水四溢、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加工现场无任何消毒防护措施,根本不具备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在腌制酱菜的大缸中,蚊虫滋生乱飞,整个厂区内散发着阵阵恶臭;原料及加工的成品四处随意摆放,蝇虫横飞,偶见老鼠窜来窜去。场所内没有任何防蝇、防尘、防鼠等卫生防护设施,污秽不堪的几口大缸和极其简易的制作工具,就是他们用来制作酱菜的全套设备。在库房内,执法人员查获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的金堂甜面酱600余袋、玉堂营养酱油150余袋,标签7000余个,合格证2000余个,面酱桶1500余个。经查,这家酱菜加工点根本没有取得工业生产许可证,属非法从事生产加工酱菜的地下黑窝点。执法人员当即依法对酱黄瓜、腌辣椒、腌萝卜等40余缸酱菜和1000余斤正在发酵的甜面酱进行了现场封存,并责令立即停止加工。

据悉,金堂牌甜面酱已于几年前停产,市场上的全为假冒产品。而被假冒的另一品牌“玉堂”则是山东省著名品牌、中华老字号,在当地可谓妇孺皆知。黑作坊生产的假冒劣质产品进入市场不但造成正规厂家的经济损失,更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假冒产品真假难辨,食用后有可能威胁到人身健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山东济宁市中质监分局放手发动群众,重视群众举报,有线索立即行动,坚决取缔黑加工窝点。执法人员表示:今后他们要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查处黑作坊、黑窝点,保护好当地的品牌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给消费者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倪鹏)

作者:钟天正

第2篇:江苏启动食品小作坊第三方技术帮扶工作

本刊讯(记者 崔爱霞)食品小作坊作为一种与百姓饮食习惯相适应的食品生产业态,它不仅满足了周边群众的生活消费需求,传承当地特色饮食文化,而且解决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

为高质量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动食品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加强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6月10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组织技术帮扶组专家对南京市江北新区的食品小作坊进行现场指导,正式启动了全省食品小作坊第三方技术帮扶工作。

帮扶活动现场,北京华测食农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吴梦莎依据相关标准,逐一从环境卫生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南京市江北新区“八珍米糕”食品小作坊进行现场指导,提醒身旁的“八珍米家”小作坊老板冯仰光注意事项,并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考试和问卷调查,形成《食品小作坊风险排查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建议》,交予小作坊业主和监管部门。南京市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泰山分局监管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本次技术帮扶活动,协助小作坊业主按照专家意见整改提升。

南京市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泰山分局副局长李阳介绍,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自2018年持续开展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针对登记检查中发现的小作坊存在建设标准不一、未有效保持核查状态等情况,采取登记全覆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创建示范点等方式,切实加强小作坊监管。同时指导小作坊业主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意识,精心培育14家食品小作坊,推动建成一批金陵名食坊暨江苏名特优小作坊。

据悉,江苏省食品小作坊第三方技术帮扶工作将覆盖全省95个县(市、区),共计900家食品小作坊,由3家第三方技术机构协作完成。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做好技术帮扶配合工作,省局将组织异地交叉检查和随机监督检查,对各地技术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务求取得实效。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处长宋传荣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作坊主责”的原则,在整治提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暨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培育工作,部署开展“五个一”行动,即“一次上门辅导”“一次现场会”“一套规范生产指南”“一次线上培训”“一系列线下实训”。通过多样化、合理化、个性化措施,促进小作坊規范化管理,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为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在食品小作坊整体提档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地方推荐、两轮筛查,评选出“名特优”食品小作坊300家。并力争通过一系列举措,建成一批“名特优”食品小作坊示范点,让正面社会效益整体显现。

作者:崔爱霞

第3篇:加快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立法监管进程

摘 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具有便民、促进就业、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等社会功能,加之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经营灵活等特点而大量存在。但其自身存在卫生条件不达标、管理水平不高、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且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也加大了监管难度。而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还很欠缺,所以加快相关法

律法规的立法进程,运用法律手段对小作坊进行规范,加强监督管理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立法监管;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者都会根据所处地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产品,各地的民众要依赖其产品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这种消费的习惯有的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因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经营灵活等特点,能够解决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从业者大都由城镇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它对促进就业、消化地方农副产品、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还有一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的是地方传统美食,不仅为人们带来美食享受,还成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一种载体,传递着饮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正因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具有这些实际的功能,所以它大量存在。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染色馒头”、“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故,更暴露出一些地方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不力问题。如何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成为监管工作的难题。而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还很欠缺,所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运用法律手段对小作坊进行规范,加强监督管理已经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立法监管现状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立法情况,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分界点。

1. 《食品安全法》实施前的立法监管情况

2004年以前,我国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由卫生部门承担。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开始在部分食品中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加工实行生产许可管理,并逐步在所有食品中实行,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2003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印发了法规性部门规章《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确立了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工作体制,规定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内容。凡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企业和组织都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及QS认证标志[1]。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并将原来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2005年1月1日起,质检系统开始全面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在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后,由于食品生产许可的门槛较高,一般的食品企业和小作坊的现有条件根本无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为了对无证小作坊进行很好的监管,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相应的监管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2005年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国质检监函[2005]781号),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结合当时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客观状况,总结各地经验,征求各地意见,对食品小作坊监管实行意见进行了修改,于当年6月2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国质检食监[2007]284号)。这些文件对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定义和监管办法都做了相应规定。

2.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立法监管情况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并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由此,《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实行分段监管的监管体系,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食品安全法》实行后,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新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作废。国家质检总局于2009年9月1日开始实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GB/T23734-2009)。《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这两部法律和要求,都要求各地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点,大量开展整治工作,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当地的制度和办法。《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据此,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的主要依据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高了食品安全整体监管水平。但是,目前全国仅有少数地方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有些地方只出台了一些部门规章或文件,来对小作坊的监管作出相应规范,大部分地方还处于起草或研究探索阶段。

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存在的问题

1. 小作坊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度大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租用小平米门脸房,采用最简单的生产方式,经营规模普遍较小。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从事主食加工(如加工馒头、大饼、面条等)或酱制品加工(如加工烧鸡、火腿、薰制品等),民众对这些小作坊的产品已形成固有的消费模式,日常生活离不开,因此产品需求量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多且分布广。每个集贸市场和居民区周围都会聚集很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流动摊贩。有些小作坊还表现为前店后厂的形式,经过小作坊加工的食品直接在其自家前面的地铺进行销售,而另有些小作坊并不是采用这样的形式,而是在小作坊内对食品经销加工,如何将加工成的食品运出再转手投入流通,这样的小作坊往往隐身于平常百姓家中,无明显小作坊的标志,不易找到[2]。正因为食品加工小作坊规模小、数量庞大、分布广,有的还很隐蔽,增加了相关部门对小作坊监管的难度。

2. 小作坊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小作坊的从业者大都文化水平较低,也没经过正规的培训,食品质量安全和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只熟悉加工食品的技能,缺乏专业生产知识,比如生产食品的小作坊应具备的卫生条件,食品质量是否合格,如何对食品进行必要的保质包装,怎样合理使用添加剂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很少,有的为了牟利,甚至存在故意造假、售假行为。

3. 小作坊卫生状况无法达标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因规模小、投资少大都会选择廉价房屋做经营场所,甚至租用门板房或临建房,在其内部因经营面积狭小,无法将生产区,原料区、加工区、成品区分隔成独立区域,加工点没有消毒等设施。甚至经营者会居住在加工点内。很多小作坊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也较为混杂,部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如大饼店、馒头房、面条加工点)租用农贸市场内的经营场所,和肉类、海产品、蔬菜经营者同在一个封闭市场,日常垃圾经常堆放地上,夏季苍蝇乱飞。在这样混杂简陋的环境中生产的食品其质量令人担忧。

4. 小作坊从业者自身健康状况无法保证

作为食品生产者,应该时刻保证自身健康。如果自身患有传染性疾病,将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食品广泛传播。很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者因卫生意识淡薄,在不查体、不取得健康证的情况下,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有些从业者也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危害性,甚至不知道自身患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依然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疾病的迅速传播。

三、加快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立法监管的紧迫性

1. 出台地方性法规是《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中国地域辽阔,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存在形式不尽相同,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别也很大,因此《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食品安全法》,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然而《食品安全法》实施已经三年多了,只有少数地方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大部分地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各地区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尽快出台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

2. 出台地方性法规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形势的要求

不及时出台地方性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就缺乏法律依据。监管执法人员在形式职责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的依法行政,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依据,监管执法人员就无从下手。同时,质检、工商、药监、卫生等部门其职责分工还存在很多歧义,仍存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如“前店后厂”类食品生产行为的界定不清楚,无证照生产行为的查处主体不明确等。这就使得监管部门处于“管违法、不管失职”的两难地位,《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质检部门不负责管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但又没有新的管理部门填补这个空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完全处于失控的状态,既没有部门进行审批,也没有部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而且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大,规模小,违法成本低等特点,监管机构即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监管效果,各个食品监管部门都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避之不及。

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不仅无法可依,还“无人来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管盲点,也成为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应结合各地区的特点,加快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立法监管工作,明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范围,确定管理部门,制定执法程序、处罚程序和标准,使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过立法引导、鼓励大多数生产经营者合法生产经营,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注释:

[1]国家质检总局52号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管理办法[S].2003.9.1

[2]肖新华.食品小作坊纳入严格监管.温州日报,2007,(005).

参考文献:

[1]国家质检总局52号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管理办法[S].2003.9.1

[2]肖新华. 食品小作坊纳入严格监管.温州日报,2007,(005).

[3]董鹤群,仇雨千,金益明,徐子伟,严旭东,胡翔.食品加工小作坊现况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年第25卷第4期.

[4]李援,宋森,汪建荣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释与应用.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沈堃.食品小作坊的制度化管理.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12期.

作者:李桢

第4篇:小作坊食品安全承诺书

现场制售食品小作坊 食 品 安 全 承 诺 书

本作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工经营食品,保证做到:

一、持照经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机关核发营业执照后方从事加工经营活动。

二、条件具备。长期保持加工场地、设备实施、加工工艺及从业人员等达到基本的食品安全要求。

三、原料把关。保证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

四、质量控制。不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次充好。

五、履行义务。依法履行从业人员健康及培训管理制度、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加工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工经营场地卫生管理制度、食品贮存卫生管理制度、食品标签标识制度、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召回制度、信息公示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六、保障权益。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单位将严格履行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

现场制售食品小作坊

人:

第5篇: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食品加工小作坊承诺书

为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立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食品生产加工市场秩序。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本企业特作如下承诺: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规范生产,认真履行生产者的义务。自觉接受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安全负全部责任,承担因本单位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一切后果。

二、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场所、设施、设备、工艺流程等满足生产加工需要并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保证生产食品安全、无毒、无害。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建立健康检查制度,保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三、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原辅料、生产加工容器及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查验登记等制度,严格按照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登记和备案制度,及时向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使用食品添加剂发生变动时,及时做好变更登记。杜绝非法添加及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发生。

四、建立健全食品出厂检验制度,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定期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五、建立完善不合格食品召回和处理制度,严格做好不合格食品召回和处理记录,并留存不合格食品处理影像资料备查。

六、配备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机构(人员),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配合开发区食药监局、卫生等部门积极做好人员急救和事故责任调查工作,并立即封存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等。

七、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消费者反馈意见,积极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极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要求,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八、所生产的产品只在开发区区域内销售。

请予监督。

承诺人(单位)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第6篇:食品生产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我公司 (厂 在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中 , 为保证所生产的食品质量满 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要求,作为公司(厂的法人代表,特作出 如下承诺:

1、 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 、 《食品安全法》 、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 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守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按照 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

2、食品加工过程严格、规范,避免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以及 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半成品、成品,陈旧食品与新鲜食品等的交 叉污染。

3、 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 添加剂、 包装材料和容器符合国家有关规 定,决不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陈化的、回收的或 者非食用的原材料生产加工食品,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向供货单位索取合 格证明,或者自行检验、委托检验合格。

4、 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身体健康、 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食品质量 安全的其他疾病。

5、 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实施从原材料采购、 产品出厂检验到 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岗位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考核。

6、 保证贮存、 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 包装、 工具、 设备清洁、 安全, 对食品无污染。

7、食品出厂必须经过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出厂, 不销售。

8、产品销售区域最大不超出县级行政区域 , 不进入商场、超市销售, 不超出承诺区域销售。

9、 自觉接受政府和群众的监督, 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不断提高产品质 量。 如发生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上述承诺,本公司(厂及 我个人愿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一切责任。

法人代表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注:本承诺书一式三份,二份留企业(其中一份公开张贴 ,一份交当地质量 技术监督局备案保存

第7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编号:

生产单位:

生产产品:

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单位郑重承诺如下:

一、生产加工环境、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等达到基本的食品质量安全卫生要求;

二、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不使用非食品用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

三、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充真;

四、不伪造食品标识,不冒用QS标志,不标注虚假生产日期,对本单位生产的不安全食品及时召回;

五、产品使用简单包装,产品不超出本乡(镇)级行政区域销售,不进入商场、超市销售;

本单位将严格履行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处罚。 欢迎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承诺单位、小作坊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为保证本单位加工经营食品的卫生安全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卫生部《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是本单位为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制度,本单位所有员工必须自觉遵守。

第二条 本单位对购进的鲜(冻)畜禽肉类及制品、水产品、粮食及制品、速冻食品、信用油脂、熟肉制品、调味品、食盐、乳及乳制品、酒类、饮料、罐头、糕点、蜜饯、特殊营养食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索证和进货验收登记。

第三条 按以下原则对采购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进行索证:

(一)采购鲜(冻)畜禽肉时,必须是定点屠宰企业加工的产品,并索取定点屠宰证明,以及相同批次的检疫检验合格证明、购货凭证(发票、收据、供货清单等)。

(二)采购进口食品及原辅材料时,索取购货凭证和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相同批次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三)采购食品添加剂时,索取购货凭证和生产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卫生许可证,以及相同批次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时,包装标识和使用范围必须符合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

(四)从食品生产企业或批发市场批量采购食品时,应索取由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相同批次食品检验合格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五)采购非定型包装(散装)食用农产品或非批量采购食品及原辅材料时,到证照齐全的销售单位或市场采购,并索取销售单位或市场出具的购物凭证。

(六)从固定供货商采购食品时,索取供货商的许可证等证照资质证明,并签订采购供货合同。

第四条 采购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质量合格,包装完整,标识齐全;不采购、使用《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和《重庆市餐饮业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检查验收规范》第八条规定的禁止采购、使用的食品原辅材料。

第五条 采购的食品及原辅材料入库前进行验收,核验所购食品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进行台帐记录。从固定供货商采购食品并签订采购供应合同的,留存每笔供货清单,不再重新登记台帐。

第六条 对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及原辅材料实行退货或销毁处理并做好登记。

第七条 进货台帐和索证资料不得涂改、伪造,保存一年。

第八条 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对购进的食品及原辅材料卫生安全负总责;食品卫生管理员负责查验供应商、生产商的证照等资质条件,检查每批食品及原辅材料的索证资料、感官质量及包装标识,做好进货验收和台帐登记;对不合格食品及原辅材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采购员负责到证照齐全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对采购的食品及原辅材料质量进行初次把关并做好索证工作;库管员对购进的食品及原辅材料质量进行二次把关,对不合格的不予以入库,对已入库的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报告。

第九条 违反本制度的,本单位将严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附:

1、原辅材料进厂把关和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小作坊在原辅材料进货时应严格把关,向供货方索要产品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证备查,产品合格后方可进厂,坚决杜绝用非食用或不合格原辅材料生产加工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规定和标准使用添加剂,做好每月产品销量和添加剂使用量的记录。

2、新情况报告制度。小作坊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新情况应及时与质监部门沟通。涉及新产品开发,变更生产工艺、配料,改变添加剂使用品种和使用量以及季节性开、歇业情况应提前书面向质监部门报告。

3、产品检验制度。产品质量必须接受法定检验机构定期检验。

第8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确保食品生产加工活动与本作坊的生产加工规模、条件相适应,保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郑重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山西省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内外环境、场所设施、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等符合有关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

三、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加工食品。

四、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充真,生产加工的食品符合有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五、不伪造食品标识,不冒用生产许可证证书、标志,不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六、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适时提升改造为食品生产企业。

业主或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第9篇: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责任书

我单位,负责人,经营地址,主要加工销售的食品品种为。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的监管,瑾承诺:

一、严格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采购的食品、食品加工原料、辅料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感官质量和标签。购进生鲜食品、食品原料、辅料的,查验检验检疫等上市凭证资料是否齐全。

二、对于采购的食品加工原料,要向供货商索要“一票通”凭证,凭证上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不能提供“一票通”凭证的,采购方要如实填写食品购进查验记录。

三、制售分离式食品加工作坊向商场、超市、餐饮环节销售自己加工制作的食品、半成品,必须向购货方开具“一票通”凭证。

四、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五、在生产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六、食品加工小作坊应当对新投产、停产后重新生产以及生产工艺改变后生产的首批食品进行检验,具备检验能力的,可以自行检验;不具备检验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法定检验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

七、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疾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所有从事食品加工和临时雇佣的工作人员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

八、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九、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做到: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十、食品陈列设施布局合理,划定食品经营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

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

十一、散装食品销售必须按“生熟分离”原则,分类设置散装食品销售区,防止待加工食品与食品原料、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污染源。按销售品种配备足量的容器,并符合卫生条件。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尘材料遮盖。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设置散装食品标识牌,标识出食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做到“一货一牌、货牌对应”。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和包装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使用专用工具取货。

十二、不制作、加工、销售下列食品:

1、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食品;

2、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

3、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食品;

4、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食品;

5、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食品;

6、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食品;

7、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食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

8、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9、食品药品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

10、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食品。

十三、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食品加工单位要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承诺人签字:

承诺时间:年月日

上一篇:内部财务部管理制度下一篇:大学毕业生优秀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