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跨越式发展心得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云南跨越式发展心得

推进“一台三运”建设 实现云南水运跨越式发展

云南水运发展现状与特点

1、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同比增长14%。全省19个在建项目中,水富港改扩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大理港扩建工程、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期货物翻转运新滩高位码头工程等6个项目完工待验收;继续组织实施澜沧江小湾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工程、珠江富宁港一期工程等1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澜沧江海事局30米级内河D型巡逻船建造项目和滇池航运建设一期工程。

前期储备不断增加。重点组织实施了云南省水路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了金沙江溪洛渡至向家坝高等级航道、水富港二期扩能工程、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珠江—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等十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为“十二五”后两年以及“十三五”规划提供了项目储备。

投融资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省政府批准同意成立云南省港航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性质确定为国家出资注册的国有独资公司,按一般公司性质的商业模式运作,兼顾承担政府的一定公共性职能,公司初期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

水运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水运建设市场管理,推进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开展全省监理信用评价工作。

项目建设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加强省地合作,与楚雄、丽江、大理等州(市)政府签订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综合建设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开发;加强航电合作,与三峡集团公司、华能澜沧江公司就金沙江—长江、澜沧江航运与水电开发建立了航电协调机制,并开展了有效地协调工作,与华能澜沧江公司协商共同推进橄榄坝航电枢纽建设项目。

航道管养不断加强。建立澜沧江航道养护机制,澜沧江航道养护中心挂牌成立;争取中央资金412万元,完成澜沧江开放水域的景洪大沙坝、南班河口、梭罗滩航道疏浚和清障工作,确保澜沧江重点航段通航保证率达90%以上。新增航道里程393.5公里,全省通航里程达3768公里。

2、水路运输保障能力逐步提升

水路运输稳步发展。全省完成客运量916万人、客运周转量2.23亿人公里,同比去年分别增长7.1%、10.3%;完成货运量502万吨、货运周转量9.52亿吨公里,同比去年分别增长8.0%、9.2%。其中,澜沧江短途旅游客运增长迅猛,2013年完成53.6万人,同比去年增长30%,较2011年增长96.1%,成为全省水路运输新的增长点。

3、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增强

安全监管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两个主体责任和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全省乡镇船舶四级安全管理责任承包书签订率达到100%。强化“四重”监管,春运、汛期和六月安全月、中秋、国庆期间,全省共投入监督艇550余艘次,投入监督车辆1020余车次,出动海事执法人员2920余人次,检查船舶2300余艘次,整改安全隐患95%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和节日物资安全运输任务的完成,实现了全年水上交通零事故,连续23年无重大及以上事故。

渡口、库(湖)船舶标准化更新改造继续推进。第一批改造任务圆满完成,第二批改造任务完成率达70%。

共管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加强省、州(市)共管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完善与四川、贵州、广西等周边省区共管水域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澜沧江流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动执法,打击非法违法水上运输,维护通航秩序,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共管水域水上交通安全。

船舶准入严格把关。全年共受理完成158艘船舶的图纸设计审查,9艘船舶建造和21项船用产品的检验工作,53艘各类船舶的转港检验业务,95艘船舶的检验登记号申请的检验程序审核、授号工作,6家船舶设计资质、21家修造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认可的集中评审和到期换证工作。

4、法制体制改革和依法行政不断深化

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了《云南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立法申报工作,完成了《云南省水上水下活动管理办法》、《云南省船舶法定检验工作指南》的修订完善工作。

依法行政不断规范。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6个项目取消行政审批,8个项目全部下放,9个项目部分下放;全年省局完成运政、港航行政审批事项100余项,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事件发生,全年未发生一起行政问责事宜,行政执法方面未受到任何投诉。

体制改革努力推进。积极争取中编办、交通运输部和部海事局的支持,逐步理顺澜沧江对外开放水域海事监管中央事权,配合部海事局开展调研,推进澜沧江海事体制改革。全面梳理机构职责职能,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管理和指导,建立局属企业考核制度。

5、科教兴水深入实施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全年共争取项目科研经费437万元,重点实施《基于北斗/GPS的国际边境河流船舶可视化导航监控管理系统研究》、《内河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推广应用》推广项目以及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云南高原库湖区船舶防污染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基于RFID技术的内河海事监管系统研究》、《澜沧云南山区农村渡口设施及渡船改造平安渡口科技示范应用研究》等七个科研项目的验收工作。

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完成昭通市地方海事局和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的船员计算机考点建设,通过部海事局验收;首次实现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电子无纸化。

节能减排逐步推进。通过组织实施船舶标准化改造,严把船舶检验关,加强船舶防污染管理,广泛推广电力、石油液化气等节能环保型船舶,大力推进绿色航运建设。实现内河运输船舶燃油单耗每千吨公里下降到34.4公斤的目标,同比下降0.38%。

转变职能 提升水运保障能力和水平

2014年,云南水运要全面推进“一台三运”建设,即搭建一个水运融资平台,实施畅通航运、绿色航运、文化航运建设。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云南省水路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省政府行文批复;配合开展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启动澜沧江对外开放水域船舶监管系统建设,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等电站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指导地方抓好水富港扩能工程、红河河口坝洒码头、银鹏电站库区、龙江电站库区以及李仙江梯级库群航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完成澜沧江国际边境河流船舶监管系统二期工程报审;积极开展“两江”上延规划,畅通和上延金沙江水运通道,推进金沙江下游滇川两省界河航运合作,抓好澜沧江中下游滇西至滇南陆水联运通道建设,推进公路水路的互联互通和联合运输。

加快基础建设。开工建设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综合建设一期工程、中缅31公里五级航道整治工程、澜沧江橄榄坝航电枢纽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澜沧江五级航道二期工程、澜沧江海事工作船码头建设工程、澜沧江水上搜救系统及西双版纳海事局业务用房建设工程、糯扎渡水电站上游转运码头工程、漫湾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勐罕多功能港区建设工程、滇池航运建设一期工程、文山富宁港一期工程、崖羊山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糯扎渡和小湾电站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澜沧江海事局工作船码头建设工程、澜沧江水上搜救系统及西双版纳海事局业务用房建设工程、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上游转运码头工程、澜沧江30米级海巡船建造工程、思茅海事局趸船浮码头工程、漫湾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力争全年完成投资6亿元的目标任务。

完成投融资平台建设。修订完善港投公司章程和设置方案,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完成云南省港航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以及金沙江中游库区和橄榄坝航电枢纽项目公司组建工作。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公司化运作,加强与楚雄、大理、丽江等州(市)的合作,合力开发金沙江中游库区旅游航运;加强与华能澜沧江公司的合作,努力推进澜沧江橄榄坝航电枢纽合作建设。

规范水运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招投标、造价及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水运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建设、平安工地建设及水运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工作,推广应用《云南省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深化“平安工地”创建工作。

抓好航道管理养护。继续争取中央加大补助,进一步完善航道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航段的维护和应急抢通,确保航道安全畅通;组织好汛期灾害防御工作,确保航道及码头安全度汛;继续做好金沙江、澜沧江航电运行协调及水情预报工作,为船舶航行安全提供基础指导;建立完善航道、港口数据库,规范港口及航道管理。

2、努力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加强航政管理。进一步规范水路运输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加强水运企业经营行为监督检查和经营资质动态管理,严格经营资质年度核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维护水路运输市场良好秩序。

培育水运市场。逐步引导水运企业向公司化、规模化,船舶向标准化、节能化方向发展,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农村水路运输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开展农村老旧渡船报废更新和长江、珠江水系老旧运输船舶拆改工作;多渠道培育运输市场促进全省水路客货运量稳步增长,力争水路客货运量在2013年基础上增长10%。

3、全面履行水上安全监管职责

狠抓安全生产。制定云南水运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不断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全省乡镇船舶四级安全管理责任承包书签订率达到100%;完善水上安全隐患治理长效机制,强化现场监管和“四重”管理,控制和减少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加强动态管理和源头治理,继续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完成水路普通货运企业、港口生产经营企业、水运工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船员质量管理体系,继续推动船员培训机构及船员计算机考试建设,实现船员培训与考试发证分离;完成渡口、湖(库)区船舶标准化工作。

强化船舶检验。健全完善船检业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把船舶检验关,开展全省船检站、所业务质量检查,严格注册验船师、船舶修造业的焊工考试发证,规范船检审图程序,加强档案管理,提高审图质量。

4、继续深化法制体制改革

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法规体制,积极推进《云南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争取省政府颁布实施《云南省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办法》;简政放权,继续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海事管理体制,努力推进澜沧江对外开放水域海事体制改革,继续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机关内设部门,强化机构职能职责,稳定航务海事队伍。

加强行业管理。做好地方航务海事部门的指导、监督、服务,在工作上做到全省海事一盘棋,在感情上做到全省海事一家人,促进全省水运行业共同推进,同步发展。

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全面梳理、修订内部管理制度,修改和完善《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工作规则》,制定行之有效的配套内部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政务督查,切实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和办事效率;加强局属企业管理,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5、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科研合作。重点完成《基于北斗/GPS的国际边境河流船舶可视化导航监控管理系统研究》、《澜沧江景洪水力浮动式新型升船机运行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内河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推广应用》推广项目及《云南高原库湖区船舶防污染关键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好科技项目管理,建立我局已获知识产权及专利成果档案。依托科技进步,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绿色航运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国内水路运输行政许可证书管理系统建设,完成澜沧江水上搜救系统项目,抓好局外网网站建设,确保年内网站开通使用,继续开展航务海事综合业务平台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省市两级航务海事部门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无纸化办公。

6、扎实加强党的建设和行业自身建设

树立行业好形象。巩固“四型海事”试点工作成果,启动“三化”建设,围绕梳理水路交通运输好形象,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制度、作风、文化和政风建设,确保在规范内部管理、提升对外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赢得社会好评、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初见成效。以“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为共同愿望,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承重”为行业精神,以“敬业、担当、诚信、廉洁”为职业道德,构建水运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孙永祚

第2篇:保险业成为云南跨越式发展中的亮丽风景

8月31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保险业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云南保监局局长曹光中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7个月,全省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35.3亿元,同比增长21.9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65个百分点;截至7月末,保险业累计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26%,云南保险业逆势快速发展,成为全省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赔款与给付:同比增长18.23%

截至7月末,全省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35.3亿元,同比增长21.9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65个百分点。在兜底和改善民生保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应对重大灾害事故方面,保险业累计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26%。截至7月末,赔款与给付合计112.41亿元,同比增长18.23%。

此外,云南保险业围绕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发挥保险保障核心功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促进外贸出口方面:1-7月,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云南省外经贸风险金额53.9亿元,赔款966.86万元,帮助企业获取项目融资9.47亿元,调查海外买家资信715次,有效解决了外贸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问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全方位保险服务。

数据显示:1-7月,全省保险资金新增落地金额213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额,有力地支持了全省交通、城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各保险集团在“十三五”期间将为云南提供数千亿元的意向融资额度。工程保险为全省在建工程项目提供风险保障1036.67亿元,有力保障了相关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

三大领域彰显“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保险成为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已在全省14个州市承办大病保险业务,上半年,累计赔付16.85万人次3.97亿元,平均每人次赔付2360元。税优健康险试点在曲靖顺利落地,目前正常推进,为在全省推广积累了经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与省政府签署《智慧医保合作框架协议》,打造事前风险防控、事中诊疗监管、事后费用核查的智能核查系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保险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全省第3家养老险省级分公司获批筹建,进一步增强了养老险市场力量。积极发展年金保险业务,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77.42亿元,同比增长59.07%,受托管理的企业年金资产规模达74.17亿元。行业与省老龄委联合推广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已为全省60岁以上持有公交“爱心卡”老年人提供了意外伤害保险。

保险成为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支柱。大理州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自2015年8月承保以来,一年时间内已经完成两笔赔付共计3553.76万元,有效放大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了试点地区保障水平。尤其是今年“5·18”大理云龙地震发生后,在3个工作日内即完成全部2800万元的赔付工作,赔付金额占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14.31%。针对云南省今年汛期强降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保险业提前研究部署,明确防灾和理赔要求,截至8月17日,共接到相关报案7000余起,已完成赔付近8000万元。"

车险改革:单均保费降了400多元

针对商业车险改革方面,曹光中介绍,云南省于今年6月3日启动了商业车险改革,综合目前各方情况来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保险责任范围扩大,消费者权益保障更有力。新版商业车险示范条款删减了15项责任免除,扩大了保险责任范围,完善了保险金额确定方式,明确了“代位求偿”机制,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高保低赔”“无责不赔”等前期舆论集中反映的问题。二是保费支出下降。在续保业务中,有80.6%的客户享受到了更低的折扣,34.89万名保险消费者因此受益,其中连续三年未出险客户平均优惠幅度达到5.6折,单均保费降低了422.46元。三是保险覆盖面扩大,保险保障程度提升。

新机制模式全力落实脱贫攻坚战略

云南保险业聚焦云南脱贫攻坚工作重点难点领域,主动创新保险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项目为聚居区的人口较少民族提供意外伤害和农房保险保障,首个保单年度接受保险报案186件,已完成赔付523.98万元,有效缓解了人口较少民族这个脱贫难点群体中“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昭通民政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已实现对全市81.6万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三类特殊困难人群全覆盖,为民政救助对象构筑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三重防护网。探索贫困人群受灾快速响应机制和异地理赔绿色通道,加大贫困地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基层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要多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指示精神,云南保险业将向驻村扶贫干部赠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为全省677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提供总额83亿的意外风险保障。主动向贫困地区捐资捐物,体现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行业特征。曹光中表示,云南保险业将始终牢记“脱贫攻坚,保险有责”,持续做好保险精准扶贫工作,科学编制帮扶规划,细化帮扶措施,争取各家保险总公司支持,将保险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倾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形成保险扶贫工作合力。

作者:本刊综合

第3篇:求真务实 改革创新全面推动云南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回顾和总结2011年的工作,分析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2012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2011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职成教战线的共同努力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事业规模保持稳定。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完成招生22.37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7.59万人,普职比为1∶1.02,全省中职教育继续保持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在全国中职教育招生困难的情况下,我省高度重视中职招生录取工作,进一步规范中职学校的招生计划编制和录取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同时,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管理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录取工作效率。

二是基础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新增1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示范校达到15所。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我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个,全省现有79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其中高职17个、中职62个。各地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和学校建设工作,目前有5个职教园区已投入使用,7个职教园区正在建设中。目前,12个职教园区共完成投资120亿元,完成征地26 250亩,竣工建筑面积425.5万平方米,入驻学校35所,入驻学生15.9万人。

三是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加大。2011年国家下达云南310人培训计划、120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和11名出国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将在今年实施,目前已完成培训专业申报工作。我省在组织参加国家级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省级师资培训。与上海市教委、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上海电子工业学校合作,组织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105人。其中管理干部培训2期,培训40人;专业教师培训2期,培训65人。在企业的赞助下,省教育厅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教务管理人员、计算机、汽车维修、职业生涯规划、语文和英语省级师资培训,培训教师1 385人。充分发挥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作用,每年从职教专款中安排100万元经费,组织中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培训300余人。各地中职学校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组织干部教师赴省外学习考察职业教育工作和培训等。继续实施特聘教师计划,省级财政安排3 000万元,各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了2 000名兼职教师,有效缓解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四是办学质量得到提升。中职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加强,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去年,我省成功举办了中职学校汽车维修、电工电子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大赛。精心组织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取得优秀成绩,获得7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其余选手获得优秀奖;在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学生才艺展示活动中,获得1个特别贡献奖、3个金奖、1个银奖、4个铜奖,云南代表队获得组织奖。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我省有117件作品在全国决赛中获奖,获奖作品中一等奖8件,二等奖27件,三等奖37件。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上,获得3个三等奖,9个优秀奖。

五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完善并启动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确定了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措施、范围(10个州市),明确了试点项目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以及2011年的重点工作,使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度。各试点地区中职学校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行“引企入校”、“办校进厂”,积极探索“校中企”、“企中校”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六是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在昆明举行了滇渝职业教育合作座谈会暨重庆产业推介会,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签署了职业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干部互派互访、联合办学及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广泛合作,促进两地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为推进中职教育校际合作,组织我省中职学校与省外名校“结对子”,聘请了省外10位名校长担任荣誉校长,遴选我省10所中职学校与荣誉校长所在学校分别结成“对子”,在师资培养、联合招生、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七是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的管理得到加强。与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厅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教育部开展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要求,省教育厅抽调部分州市教育局和学校人员,组成8个督察组,分别对16个州市和省属中职学校开展了督察工作,共计抽查了110所中等职业学校,抽查学校数占全部中等职业学校的三分之一。针对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各地提出整改要求,召开了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会,制定了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工作“六必须、六不准”,进一步规范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发放、管理工作,让这一惠民政策更加规范、高效实施,推动我省中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八是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按照立法程序,会同省法制办研究起草了《云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去年第68次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云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为督促县级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目前,正在制订《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已形成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州市教育局、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发改、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委等部门征求意见。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调动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正在研究起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明确政府、行业、企业的责权利,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起草了《构建云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目前相关厅局意见征求已完成,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

九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发展。全省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分发挥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培育新型农民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与农业、科技等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工作,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生活教育,全年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培训农民472万人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扶贫等部门开展农民工、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全省有127所高、中等职业院校,6 016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53个培训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其中,中职学校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占培训学校数的96%。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中职招生工作完成情况好,区域性职教园区建设力度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进展快,得到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支持的结果,是职成教战线全体同志努力和付出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教育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我省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设备值连续4年下降,办学条件跟不上学生规模增长的需要。我省地处边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差异较大,直接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我们有的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非常好,也有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差、办学规模小,甚至连基本办学条件都得不到保障。这些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因素是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扩张较快,加之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主观方面,仍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落后观念,忽视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认真落实国家及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把握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我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第一,我省“两强一堡”建设为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二五”期间,我省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和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目标,为云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1年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从我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5%、34%、60%,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较为旺盛。从行业需求来看,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熟练技术、高新技术工种岗位需求奇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简单技能的服务类岗位,失地农民及富余劳动力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员,特别是具备工作经验的熟练技术型人才,造成短期供求匹配结构性失衡,“就业难”与企业“技工荒”并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应我省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第二,我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提出新任务。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要达到165万人,其中中职教育在校生要达到8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85%。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办学规模大体相当。我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除继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外,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仅能够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还能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明确目标任务,加大统筹力度,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水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第三,我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提出新要求。从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职业教育基础条件差,投入不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存在脱节、断层问题,适合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完整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认真落实中央及省有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方式,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办学模式创新为突破,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纽带,提高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化、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国际化建设,全面推进我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三、2012年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摆在重要位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国家及省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推动我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今年,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力度。中职招生工作我们每年都在强调,保证中职教育办学规模,是中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攻坚克难,确保完成25万人的招生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力度,努力实现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人数大体相当目标。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力度;中职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打破生源封锁,确保学生拥有就读省内外中职学校的选择权。此外,中职教育要开放办学,与省内外学校开展联合办学,让学生享受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要继续做好春季招生工作,对初三分流的学生可以纳入中职学籍管理,一方面让他们继续完成初中阶段教育,一方面熟悉职业学校环境,到秋季学期开始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第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我省承担两个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一是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办学模式;二是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两个试点项目经过反复修改和论证,制定下发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措施、范围(10个州市试点),明确了试点项目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为加快推动全省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去年又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加快推进此项工作。但从现在整个工作的进展情况来看,有的试点地区缺乏推进工作的组织保障、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各地要根据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加快推进此项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履行教育改革的领导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履行教育改革的参谋、服务和指导职责,学校肩负改革的主体责任。要加快推进教育部改革创新行动计划9个试点项目,逐项抓好落实,尤其是牵头学校要发挥引领、服务、协调作用,带动试点学校共同推进各项工作,今年9个试点项目要取得成效、总结成果,接受教育部及教育厅的检查评估。

第三,加快区域性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职教园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我们将争取省级财政继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职教园区建设,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已经建成的职教园区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正在建设的也要同步考虑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实习实训设备是园区学校的一个短板,没有实训基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职教园区建成后要集学历教育、实习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等为一体,整合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养更多的人才。

第四,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尤其是生师比过高、“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编制部门,落实职业学校教师编制,加快补充教师的步伐,尽快使职业学校生师比达到合理水平。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建立一批与职业院校专业对口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的工作载体,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国家及省培训规划,认真落实好培训对象,切实加强选送培养学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培训整体效益。与此同时,要认真组织实施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强化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培训,促进职业院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五,加快中职教育内涵发展。一要加强示范校建设。实施好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相关项目,争取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既是机遇,又是责任,要以创建国家示范校为契机,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在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水平,教育部等部门还将按照下达的项目建设方案及任务书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二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进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充分发挥32个职教集团作用,用好、用活、用足职教集团内成员单位的资源,以这一平台为基础,深化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继续推行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等办学模式,扎实开展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面推行学生实习责任险,组织好中职学校学生参加实习责任保险工作,中职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参加率要达到100%。三要提升中职教育信息化水平。组织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中职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规范课程教学,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工作。加强中职教育信息化管理,推进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学籍信息、资助信息管理和维护,做好中职学生学籍管理、国家助学金发放、免学费学生认定等工作。四要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工作管理制度。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工作“六必须、六不准”的要求,切实加强资金发放管理,加大检查力度,严格禁止套取国家财政资金,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推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三教统筹,推进农科教结合,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办农民喜爱的学校,开农村实用的课程,育农业需要的人才。近年来,我省试行“送教下乡”办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但一定要规范操作,切忌一哄而上。为及时规范涉农专业建设,保证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管理的通知,严格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审批,加强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管理,对面向青年农民开展全日制中职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举办涉农专业,主要由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和具备涉农专业办学条件的县级职中承担,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审核办学条件。要充分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针对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完成每年50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同时,有条件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向社区学校转变,扩大服务的面向和范围。曲靖市麒麟区、玉溪市红塔区要积极创建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

第七,加强边境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工作。近年来,边境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边疆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与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省级财政在资金安排方面,已充分考虑到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去年我们从中央代云南省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安排了5 600万元支持16个边境县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各地要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要积极开展合作办学,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与省内外优质职业学校的合作,在东西部合作项目中,要积极与东部省市联系,力争每年选送一批学生到发达省市学习。要继续落实好对口帮扶工作,省内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边疆学校已经初见成效,要继续推进这项工作,使边疆学校与内地学校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我们将积极争取教育部、财政部的支持,加快25个边境县职业学校建设。积极争取实施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免学费这一惠民政策。

第八,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一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要求,全面推进中职学校党的建设。切实推进中职学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四群”教育。办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二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基本条件、专兼职队伍、课程主渠道、学科渗透、学校文化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德育、法制教育工作。三要以创建文明学校为载体,深入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教风、学风、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优良校风,提升学校软实力,营造“教好书、爱读书”的浓郁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四要在中职学校深入开展“三生教育”。突出抓好教学主渠道,除“三生教育”进课堂外,其他学科教学也要渗透“三生教育”相关内容。探索在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三生教育”专业,为“三生教育”实践提供人才保障。五要在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要认真按照省教育厅等14个委厅局《关于在全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把“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和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与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创造学校及周边地区的良好治安秩序和文明的校园环境。

第九,加大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专业结构调整要依据我省十大产业发展要求,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人才需求预测,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各地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要深入企业、行业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现状,制定本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规划,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总体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指导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专业结构调整。中等职业学校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按照做强骨干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扬长避短,合理设置专业,制订本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方案,按计划,分步实施,推进学校专业建设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规范专业设置程序,加强设置条件审核,对多所学校重复开设、发展前景有限的相关专业要进行坚决调整、合并或取消。避免学校无序、盲目设置专业。对专业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下、就业率过低的,应责令学校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暂停该专业招生。各州市教育局在今年5月1日前将专业结构调整方案报送省教育厅。

第十,建立县级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我们研究起草了《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今年将制订出台文件,并启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督导评估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县级人民政府履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通过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切实解决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人才培养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督导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等4个方面。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经费投入问题,近年来,国家及省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并且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偏低,没有足额下达经费,甚至有个别地方不仅没有落实这项经费,还统筹使用职业学校学费。今年,我们把城市教育费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生均仪器设备值的增加幅度,纳入对州市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督导评估方案中把经费投入与管理作为一项内容,对截留、平调、克扣、挪用职业学校学杂费及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实行一票否决。督导评估的结果主要反映县(市、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特色,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方向,并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每年督导评估结束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通报督导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县(市、区)授予“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并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建立回访督导和约谈制度,对督导评估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一年后对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督导。整改不力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再次组织复查;对发展职业教育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

同志们,2012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群策群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抓好落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作者:罗嘉福

第4篇:陈豪: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云南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实录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更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新华社记者:去年云南GDP增长达到了9.5%,位居全国前列,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18年,云南提出要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交出新时代合格答卷,请问这是一份什么样的云南答卷?陈豪: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也是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的要求。总书记2015年初考察云南时要求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同时要求云南“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云南经济基础薄弱、短板突出、结构不优、质量效益偏低,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更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提质增效方面出现积极变化,但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还要付出艰苦努力。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建成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打下跨越式发展扎实基础;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现代化强省。具体来说,就是要扎扎实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补短板、调结构、添动力、强动能,交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合格答卷。一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居安思危打好主动仗,确保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边境安全。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今年27个贫困县摘帽、1841个贫困村出列、145万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森林云南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动能上有新突破,加快集聚一批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比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环保、现代服务业等。继续抓好综合交通网、水利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现代物流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县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三是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今年要在创建自主创新示范中心,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内外先进企业研究机构和科技创新专业人才上取得新突破,在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军民融合通道上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重点是要不折不扣落实总书记作出的“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积极主动参与中缅、中老、中越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全力抓好“五通”和会展平台、公共事务平台、“走出去”平台、开放型经济载体建设,办好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组织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工作。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教育、就业、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城乡管理等民生实事办好,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全省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我们将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人民日报记者:在今年云南省两会上,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云南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作为媒体人中的资深“吃货”和“驴友”,我们特别关注吃得放心、玩得舒心,因此对“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两张牌尤为关注,请省长作具体介绍。阮成发:谢谢人民日报对云南打造“三张牌”的关注。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有一个历史性的判断,就是高瞻远瞩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云南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这一代云南人必须审慎回答的问题。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分析省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瞄准世界一流,提出了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这“三张牌”的共同特点,是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首先,打造“绿色能源牌”,就是要把云南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能源强省。云南的水电资源丰富,水电装机量已达6076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但是我们的绿色能源利用得不充分,近年每年“弃水”300亿千瓦时。如何把这么好的绿色能源利用好,是我们必须切实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我们提出,要立足用好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打造“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年产100万辆产能;同时,大力推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把绿色能源打造成为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第二,打造“绿色食品牌”,主要是依托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云南好吃的东西很多、好东西不少,农产品出口额多年稳居西部省区第一,国家驰名商标农产品有21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2000多个,花卉、普洱茶、三七等区域性品牌已经闻名海内外。比如鲜花,国内市场上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存在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所以,我们要打造“绿色食品牌”,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推动云南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革命性转变;要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培育和壮大省内农业“小巨人”企业,聚焦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产业,打造“拳头产品”;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按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具有云南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我们希望用几年时间让“绿色食品”这张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到那时,我们可以自信、自豪地告诉大家:请放心品尝云南的食品,云南的食品是有机的、健康的、安全的。第三,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的丰富生物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致力于打造世人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今天的云南,拥有世界一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处处好山、好水、好空气,更有“南天春不老,繁花四时香”的美景,生态环境优越,让人们流连忘返,是休闲的胜地、养生的天堂、心灵的驿站。我们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发展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重点建设集医疗、研发、教育、康养为一体的医疗产业综合体,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推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吸引海内外朋友到云南来旅游、定居、生活,“让云南人健康起来、让想健康的人到云南来”。总之,云南的这“三张牌”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它的特征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目标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这里,我也代表云南人民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经常到云南来品尝绿色食品、享受健康生活。有决心有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记者:陈豪书记,十九大刚刚闭幕,您就提出了要打赢新时代第一场硬仗精准脱贫攻坚战,我们也注意到您调研次数最多的就是脱贫攻坚工作。今年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您就率队到扶贫部门布置脱贫工作,从中我们体会到一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请问云南将如何拿出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措施来打赢这场硬仗?陈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云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从804万人下降到27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7%下降到7.5%。目前,云南仍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坚信,有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有国家部委、中央单位、兄弟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新时代第一场硬仗全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一是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实行省级挂包部门、行业扶贫部门与贫困县捆绑考核,一层一层、一级一级把责任压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将云南迪庆州与怒江州纳入了“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为加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和帮扶力量,我和阮成发省长分别挂钩联系迪庆州、怒江州,27个深度贫困县每个县安排1名省级领导、3个省级单位、1户省属企业结对帮扶,派驻1支由厅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的省级工作组,坚决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聚焦迪庆州、怒江州,以及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3539个深度贫困村,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提升、守边强基、迪庆怒江脱贫攻坚“十大攻坚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三是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关键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观念、干劲、能力。总书记反复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脱贫攻坚能力、激发工作干劲入手,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扶贫战线干部持续进行分级培训,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针对基层缺乏能人的问题,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建强基层组织,配强第一书记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鼓励外出能人返乡担任村干部,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依靠勤劳致富脱贫,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四是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安排部署,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问责惩处力度,加强先进激励,促进真抓实干,让脱贫攻坚战场充盈正能量。“云南景区”将以崭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去年全国两会的时候,也是我在这个会场问了阮成发省长有关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问题,当时您说将用一年的时间出台最为严厉的措施来整治云南的旅游市场,并且提升云南的旅游品质。去年以来,我也去了云南几次,确实感受到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很大。我想问一下,这一年来您觉得整治的成果怎么样,云南的旅游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云南旅游未来出路以及转型升级之路在哪里?阮成发:感谢中央电视台和各媒体对云南旅游的长期关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承诺,我们要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从此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刮骨疗毒”之毅力,全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我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也不少,一年来,我们坚决按照“宁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也要坚决改变旅游市场乱象”的要求,已经出台了史上最严的22条整治措施,做到了整治态度“严”肃、整治措施“严”厉、落实责任“严”格。从工作层面上看,我们做到了三个“坚决”:第一,坚决斩断旅游业灰色利益链条。取消了全省所有旅游定点购物场所,让旅游购物回归正常市场行为;严格禁止暗藏陷阱的不合理低价游,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欺诈消费、商业贿赂等行为,查处了一大批案件,震慑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第二,坚决查处景区、旅行社、导游违法违规行为。对景区、旅行社、导游实施“负面清单”“一票否决”,坚决把旅游行业的“害群之马”清除出去。一年来共查处173家旅行社、占全省总量的1/5,吊销36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是2016年的12倍,吊销经营许可证旅行社的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实行终身行业禁入,公布69家旅行社193条不良经营行为记录;对问题严重的7家旅行社重点监管并向社会公示;查处93家A级景区,取消2家4A、6家3A级景区资质;查处134名导游、吊销10名导游资质。当前,我们正进一步加大依法整治力度,对涉嫌违法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坚决压实管理责任。针对省、州市、县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不想管、不愿管、管不了、管不好”等畏难情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和措施落实。省政府基本上每个月都专题研究旅游工作,分管副省长做到每周安排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不断强化州市、县政府旅游市场秩序属地监管责任,严格综合考评,对考评处于末位的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约谈、问责,一年来问责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40多人。经过一年努力,从总体上看,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效果是明显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体表现为“两个基本没有、一个大幅下降”:原来铺天盖地、恶性竞争的低价游基本没有了,原来普遍存在、明目张胆的强制购物现象基本没有了,原来居高不下、此起彼伏的旅游投诉大幅下降。据全国旅游投诉平台统计,从去年4月到今年2月,云南旅游有效投诉同比下降76.8%。与此同时,2017年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2%、47%。整治工作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有的企业经营模式还没有改变,诚信经营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由“地上”转入“地下”、由“明目张胆”转为“乔装打扮”。同时,我们也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理念打造“全域旅游”,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平台打造“智慧旅游”,以“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为目标打造世界“一流旅游”。我们相信,“云南”这个“景区”将以凤凰涅槃的崭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刚刚上线试运行的“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办游客之所需、行政府之所为”。首先,办游客之所需。“一部手机游云南”这个平台不是一个一般的APP和门户网站,而是集各种先进技术之大成,推动旅游产业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高度融合,采用了智能搜索、多终端融合、异构大数据、AR、VR、AI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一键订单、一码通行、一键投诉等,基本覆盖了游前、游中、游后全过程、全方位、全景式的服务,大家可以去亲身体验。其次,行政府之所为。“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后台和核心是“一中心、两平台”,“一中心”即旅游大数据中心,“两平台”即游客服务平台和旅游管理平台。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做到“三个重”。一是重整旅游资源,在“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的所有资源,都要改变原来的低门槛,提高门槛标准,做到有标准、有资质、有信誉;二是重构诚信体系,在“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的每一个商家,都有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游客给予的综合评价诚信指数;三是重构投诉处理机制,游客可以通过发信息、语音留言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诉,投诉办理就像电商购物可以查物流信息一样,所有办理过程全部向游客公开,做到一键投诉、及时响应、分级受理、联动处置、实时反馈、限时办结。谱写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新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陈豪书记曾经说过,云南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云南发展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请问,面对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等落后局面,云南下一步将如何补齐短板?陈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促进新时代“三农”工作,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云南农村人口占比较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发展最不充分的也是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短板亟待补齐。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冰花男孩”,反映了云南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和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条件落后的情况。同时,云南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重大时代命题,也是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认真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新篇章。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医疗补短板工作,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水平。一是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把农村基础教育放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优先位置,健全各级财政投入机制,加大教育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大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水平,吸引优秀教育人才,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打下人才基础。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边远地区,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用好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云南医疗卫生事业补短板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远程医疗“乡乡通”工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育,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贫困地区下移,确保到2020年,每个州(市)至少有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县(市、区)综合医院达标,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加强州(市)和人口大县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建设,坚决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当前,我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城市医院与下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联体,引导县级以上医院医生派驻基层卫生院,吸引更多医学大学毕业生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工作。让九颗高原明珠还原亮丽本色、重放璀璨光彩凤凰卫视记者:3年前,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曾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并叮嘱当地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的自然环境,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留住。请问阮省长,作为洱海的河长,您感受到一份什么样的责任?云南九湖保护和洱海治理的前景如何?阮成发:谢谢凤凰卫视记者对洱海保护治理的关注。保护治理好洱海是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嘱托,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愿望。云南省委省政府、大理州委州政府、大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敢懈怠。近年来,我们采取了断然措施,开启了抢救模式,打响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在治理措施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推动“九龙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组建一线指挥部,派驻一线工作队,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形成了覆盖所有入湖河道、高效有力的保护治理机制和网络化管理体系。二是强化源头管控,推动“末端治理”向“全流域治理”转变。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餐饮客栈2000多家,实施水资源综合调度、生态塘库、农村庭院雨污分流和蓝藻处置等应急措施,大力推进流域“两违”整治和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环湖截污,污染负荷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消减。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污染防治”向“生态治理”转变。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领洱海保护治理,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深层次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突出标本兼治,坚持“三个并重”,坚决打好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和持久战。一是坚持依法治湖与科学治湖并重,既要严格执行《洱海保护条例》,以“零容忍”态度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也要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和环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强化空间管控,调优产业布局和结构。二是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既要大力推进环湖截污治污,确保今年6月30日前实现环湖周边生产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做到没有一滴污水直接入湖,也要实施好新一轮退房退田退塘工作,加快湖内水生植物的恢复,促进洱海水生态良性循环。三是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既要加快治污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入湖河道整治,也要强化工程和河网的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流域生态环境更加健康稳定。洱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一面镜子。我们深信,只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保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毅力,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坚持“一湖一策”精准治理,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就一定能够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就一定能够让九颗高原明珠还原亮丽本色、重放璀璨光彩。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请问阮省长,云南在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降成本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阮成发: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把“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要求,特别是在降成本上狠下功夫,今年再为企业降成本780亿元左右,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合理的坚决取消,可以取消的全部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降低非税收入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比重,省、州市两级降到30%以下,县级至少降到50%以下。二是突出降低用地用能成本。通过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力争减少企业用地支出100亿元左右;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用能方案,力争降低用能成本40亿元以上。三是突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一颗印章管审批”等政府服务新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同时,持续降低融资、物流等成本,不断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陈豪:我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多到“彩云之南”走走看看,实地感受云南发展的日新月异、云南人民的纯朴热情、云南风光的雄奇秀美,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云南,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加喜欢云南、宣传“点赞”云南!

第5篇:抓住桥头堡建设历史机遇 推动云南跨越发展

所有的期待在这一刻汇聚,崭新的征途从这一天开启——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挺立潮头,云南正乘风破浪。5月30日,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动员大会在瑞丽隆重召开。会议提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倍加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势头,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作动员讲话。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主持。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政协主席王学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应楠,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副省长孔垂柱、和段琪出席主会场会议。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昆明分会场出席会议。

白恩培在动员讲话时首先指出,国务院于今年5月6日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他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支持帮助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社会各界和为桥头堡建设前期工

1 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各族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白恩培指出,《意见》的下发是云南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推动云南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对云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对云南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至关重要,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至关重要,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把握精神,吃透政策,狠抓落实。当前,要紧紧抓住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推动桥头堡建设不断取得实效。一是紧紧围绕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二是紧紧围绕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三是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四是紧紧围绕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再创新业绩。五是紧紧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六是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七是紧紧围绕建设稳定繁荣边疆,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

“政策是最大的机遇,是重要的资源,是巨大的推动力,是潜在的生产力。”白恩培指出,《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政策用好了,云南的发展就会乘势而上、日新月异;政策用不好,云南的发展就会痛失良机、举步维艰。要吃透政策精神,搞好政策衔接,完善政策体系,用好用足支持政策,切实拿出实在管用的办

2 法和措施,把《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细化到具体项目中,以完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桥头堡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勇于打破思想障碍和体制桎梏,把先行先试贯穿到桥头堡建设全过程,不断推进各项改革。

白恩培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快形成全面启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是桥头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机制,把桥头堡建设业绩考核纳入综合考核目标,加强督促检查。要完善规划方案,抓好项目实施,切实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责任化、项目责任具体化,用项目来支撑和推动桥头堡建设,把国家给予的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注重运用典型引路,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声势,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白恩培说,美好前景催人奋进,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云南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意见》描绘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

秦光荣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他强调,国务院关于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特别是要围绕建设桥头堡的发展目标和突破性政策的具体内容,切实

3 把握文件的深刻内涵。要迅速掀起建设推进热潮,推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提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的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抓紧上报桥头堡建设总体规划,争取尽快批准实施;组织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形成桥头堡建设热潮。要把组织好昆交会作为云南贯彻桥头堡重大部署的一项具体行动,力争取得新的成效,使昆交会及南亚国家商品展的开放性和国际性特征更加突出,使昆交会真正成为云南与国内外商贸交流的大平台。

云南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省政协秘书长车志敏参加会议。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滇单位、大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等近400人参加瑞丽市主会场会议,各州市、县(市区)设分会场,近13000人参加会议。

第6篇: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加快构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能

7月9日、15日,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委领导班子成员、厅级干部、委机关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委属事业单位班子成员以及离退休老干部160余人,分五个批次参观了“数字云南”展示中心(以下简称数展中心),并在参观结束后开展深入讨论,找差距谈体会抓落实。

通过参观学习和讨论交流,大家认为,数展中心联通了省内最具特色、最先进的生产系统、实时数据和一线现场,配合讲解员详实而生动的解说,真实、直观、生动地展现了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呈现了“数字云南”建设的最新成果和亮点。在现场解说员的指引下,通过参观水电智能生产和智能调度、云内动力数字化发动机、农产品质量追溯、云花交易、边民互市、跨境物流以及一部手机办事通、办税费、游云南等数字化应用平台,大家深刻感受到我省数字农业、智慧旅游、数字政务、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与进步,倍感鼓舞和启发,提振了干事创业的信心;

大家纷纷表示,推进“数字云南”建设,是云南经济换道超越、换道领先的关键风口,要及时转变思路、开阔视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做“数字云南”建设的响应者和参与者,要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云南”建设。

“数字云南”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级各部门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潜心研究、合力推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省发展改革委将秉持“奋斗不停步,实干开新局”的工作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建设“数字云南”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强化协调,主动服务,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抓落实。

一是推动全省“新基建”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基建”既是立足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面向长远,构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之基的关键之举,抓不住“新基建”的机遇,就没有云南的未来,将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坚持建用并举、以用促建,聚焦建设国际通信枢纽、补齐传统基建短板、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围绕谁来实施、钱从哪里来、效果是什么、什么时限完成等环节精准发力,推动云南新基建“4新”工程的4大重点领域22项具体任务665个项目落实,为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新引擎。

二是推动“双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标“双十”重大工程中有关“数字云南”建设要求,集中全力抓好智能电网建设和5G网络全覆盖建设工作,加强与电力、通信和信息技术等部门和相关企业沟通衔接,推广“云大物移智链”和5G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实施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网项目,加快5G网络建设和网络提速,“十四五”期间实现全省州市、县区5G网络全覆盖,深化5G技术在民生领域、跨境电商和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三是推动“上云用数赋智”。深化数字化转型普惠服务,紧密围绕解决中小微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问题,搭平台、聚合力、优服务,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动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以及供给需求、线上线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营造“携手创新、共抗疫情、转型共赢”的生态;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理念入心入脑,积极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发展、5G和区块链技术应用及推广等方面,结合国际、国内各省市的经典案例和云南经济发展需求,对全省各级相关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开展线上培训。

四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建设提速增效。以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全省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融合,通过加强产业资源数字化建设、融通产业创新要素、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有效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加速实现产业由资源型、粗放型向创新型、集约型转变,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五是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聚集区试验场建设。发挥省区块链中心载体作用,重点推进“区块链+教育、+医疗、+司法存证、+版权交易”等项目建设;

通过省区块产业链联盟,积极开展“云南省区块链中心走进州市、走进厅局”系列活动;

联合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官方主流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云南的广泛应用,促进区块链技术在云南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7篇:解放思想心得:实现“三大突破”推动跨越式发展

实现“三大突破”推动跨越式发展

谢清纯(作者系醴陵市委书记)

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勇于突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着力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的过程。醴陵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必须通过实现“三大突破”来大力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跨越。

要在目标确定上实现突破。解放思想首先就要在目标确定上突破前人、突破自我、突破惯例,用更高的标杆、更新的定位来引领发展,指导工作。醴陵有过辉煌的历史,有“老大哥”之称。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老大哥”逐步被“小弟们”赶超,以致被挤出湖南经济强县前三。深刻反思,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是主要原因。在当前各地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面前,只有解放思想、自我加压、加快发展,确定更高更大目标,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

在招商引资上实现突破。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市。醴陵要重新崛起,重点是在抓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两大工作上,做好这两个重点工作的“牛鼻子”就是招商引资。一是有新观念。突破经济上的排外情结,把“外人”当成“自己人”,把“生客”变成“熟客”,敞开胸怀,用全新的理念、最优的政策来招商。二是有好环境。通过构建一流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形成亲商、爱商、护商氛围,吸引外来客商和投资者。三是有严机制。创新领导联系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工作任务全面量化。创新考核指标机制,对招商引资的考核从看报表调整为看现场、看效益、看影响、看带动力。

在转变作风上实现突破。思想解放最终就是要在转变作风上实现突破。首先是增加压力,强化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但自我加压,更勇于做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压力制造商”。其次是激发动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要形成活力。在用人机制上,切实推行轮岗和竞争机制。同时,打破干部升迁的时间、资格限制,人尽其才,充分激发干部的活力。

第8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XX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省委、州委的统一部署及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县委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XX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在学习提高阶段,加强了学习,研读了一系列理论业务书籍,学习科学发展观相关文章和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论述。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进一步的提高。

一、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推动改革发展。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看,解放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是我们不断认识与把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也就是在对社会规律认识不断化,由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新时期新阶段,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深入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问题的根本思想武器。回首二十年多年来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新政策,也就不可有今天这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大提出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做出重大部署。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新的突破。要理解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

2 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思想认识转变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

二、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解放思想就是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上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发展的瓶颈制约,从解放思想中获得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动力。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一些陈旧的观念禁锢着我们的思维,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束缚,牢固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人民的公仆,要认清历史使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实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工作上就不可能取得好的业绩。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奋学习,钻研业务,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才能为民办好应有的事情。

三、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增强工作实效。结合我县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县委提出了在全县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XX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

3 思想的重要举措,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目的,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提高为主体,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篇目文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紧密结合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工作实效。

(一)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文化旅游兴县”的富民强县总体发展思路,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为行动指南,着力实施我县“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树立“一切为了招商、一切服从招商、一切服务招商”的新理念。强力推进大创业,强势发动大创业,开创发展新局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迅速加快XX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化为主导,以大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提升水平;遵循“开放领域、调优结构、强化服务、提升成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部门联动、考核激励”的招商促进

4 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招商积极性;调整引资机构,围绕培育支柱产业,在建立健全机构,加大投入保障;深化认识,找准差距;细化措施,创新方式;强化品牌,促进对外;优化环境,增强后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全力服务大局,我局将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做好宣传和推介,为招商引资工作搭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平台,使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9篇: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是否落实是事业能否成败的关键。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察北管理区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调度会的要求,于8月14日至8月23日,由部分区领导带队,两乡五个管理处、政府口职能局室、派驻机构及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外出考察团,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三化”互动发展战略,先后实地参观了北京房山韩村河(现代化集体农庄)、山东乐陵(畜牧业)、济南前屯(城镇化建设示范村)、江苏张家港华西村(中国第一村)、山东寿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烟台(南山工业园)、大连(城市规划、绿化)等地。本着“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回来后结合实际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的考察目的,进一步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sO100

(一)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跨越的第一动力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上的领先,必然是思想观念上的领先。通过这次外出学习考察,该区认真审视自我,努力冲破观念这个“瓶颈”,解开制约发展的“死结”。借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促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换思想、~子,在全区再掀思想大解放的新高潮。针对目前部分干部群众“不思跨越、不敢跨越、不会跨越”的种种思想表现,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狠抓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第一提升境界,鼓起跨越发展干劲。要求各级干部努力做到“六克服,六增强”。一是克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气无力撞不响”的懒惰思想,增强“创业为民、事业至上”责任感,二是克服“一看、二慢、三通过,炮打不惊很沉着”的散漫思想,增强勇往直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三是克服“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的畏难思想,增强百折不挠、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克服“临时观点、不干硬活”的无为思想,增强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事业情结。五是克服“小成即满、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短视思想,增强超越自我、干大事业、当大老板、做大贡献的发展意识,六是克服“资源限制论、区位论、速度论、难赶论”的泄气思想,增强矢志不渝、奋力赶超的雄心壮志。并要求把六克服、六增强作为解放思想的主线。第二,坚持“三个有利于”,坚决破除循规蹈矩、唯书唯上的旧观念。要求全区干部要以“发展没有禁区,凡事敢为人先”的勇气,以敢闯“禁区”,敢踏“雷区”,敢涉“盲区”的胆识,以“舍得一身剐,倾心为事业”的豪气,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叫响全区的“三个有利于”,即只要有利于农民群众收入增加,只要有利于干部职工收入增加,只要有利于全区乡村综合实力的增强。就要大胆闯,敢于冒,一切可能的办法都要试一试,一切能走的路子都要趟一趟,以超常的灵活招数促进经济的超常跃进,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跨越的第一抓手

事实证明,地方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上项目是必然的选择,没有项目建设就很难谈到发展。该区以往的发展主要是靠引资,通过学习考察,该区又对自身重新定位,要求在全区再掀项目热,再兴引资潮,努力形成全区上下人人热心引资上项目,关心引资上项目。要求各级干部要有抓不到项目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自觉将引资抓项目作为自己从政的第一职责。捕捉到信息,就要穷追不舍、力争引来;引进了项目就要热情扶持、周到服务,力促早建成,早投产。靠项目支撑来推进工业化,完善产业化,加速城镇化。把“三化”互动,整体推进作为察北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根本途径。

经济能不能搞上去,核心在工业化。与南方先进地区比,该区工业化的水平还差得远。为了加快发展进程。在今后一个时期,该区在重点锁定引资做大乳业龙头的同时,积极扶持肉业龙头做强做大,努力引建薯菜、胡萝卜汁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努力形成“工业化集群”,打造发展工业化的基础平台,培育强势产业,形成强势支撑。

(三)抓住主要矛盾,补强薄弱环节,提升产业化水平

分析该区乳业产业化的发展态势。加工龙头这一环节,在圣元、蒙牛新生产线建成后,档次和水平在全国同行已步入一流,与国际接轨也不成问题。当前摆在该区面前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加工环节的先进性与基地粗放生产矛盾;二是奶牛饲养量的不断增长,与草业发展的相对滞后矛盾。如果不解决这两个矛盾,将会制约这区乳业产化化的良性发展。当前和今后,该区提出全区必须以科技支撑为武器,打响草业做强和基地升级两场硬仗。

在草业做强方面,该区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全区干部,要把抓草业上升到“执政为民”的理念牢不牢、发展的责任感强不强、从政能力够不够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主要在精耕细作上、投入上下功夫。教育农民,引导教育合理的水浇地的合理利用问题,实现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的合理配置。另外,要解决好多年生草地和林间牧草地的改良提高、引用新品种、发展水浇牧草地、发展专业化经营等问题。并要求在今冬明春,区相关局和各乡、管理处,要将草业做强列为头等大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一定要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落实到位。

推进养殖基地的规模化、园区化方面。针对有相当的奶牛养殖户,虽然进了小区,仍然还是粗放饲养问题。该区提出了要把推进五化(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作为基地升级坚定不移坚持的发展方向来抓。在具体动作方式要尽力减少政府帮办成份,扩大市场化运作成份。要扶持调动规模养殖大户自建小区,调动扶持龙头企业、民间资本建托牛所和挤奶站,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手段,联结千家万户小生产组成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途径。

(四)、借鉴外地经验,加速推进城镇化

1、在建设上出精品。按照全区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使新区每一处建设都成精品。该区要求当前要抓紧做好道路、电力、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区开发扩展城镇

空间布局。进一步拉开城镇框架,特别是要抓好行政中心、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开工建设,每个建筑都要各具特色,自成景观。突出以人为本,做好”绿”字文章。新区建设要留足绿化空间,高质量搞好绿化美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政府引导的办法,高标准建设新区特色住宅楼群,塑造城镇亮点。同时以新带旧,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构建全区特色袖珍小城镇的步伐。

2、在筹资渠道上多元化。先进地区发展城市(镇)化,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察北,单靠政府出资搞建设,显然不现实,必须走多元化路子。一是坚持以地生财。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进一步加大储备力度,加强土地收购和招拍挂工作,变“黄土”为“黄金”,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收益,用于城镇建设。二是坚持招商引资借力建镇。进一步扩大招商领域,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活跃房地产开发。三是根据实际政府适度举债经营。充分运用银行贷款,特别是政策性贷款,进行一系列大的开发建设,做到“借鸡生蛋”、“借梯上楼”。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带动激活社会资本。决定区财政根据实力每年拿出一定的城镇配套发展资金,完善公益基础设施,同时引入社会投资,激发城镇建设的活力。建筑单位垫资要稳妥可靠。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让有实力的企业来干,能守约守信,能垫得起,又不引发其它矛盾。

3、在管理上高效能。“三分建、七分管”,这是该区学习外地城市建设的又一重要经验。针对该区环境”脏、乱、差”老大难问题,要求各级借鉴外地经验,要下大力进行区容环境综合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城镇环卫、给水、排水、物业要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分片承包,分段定责,绩效管理。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和水平。

(五)、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先进地区相比,目前该区的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基层组织没有集体积累,无钱办事,号召力就不强,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村内一些公益事业也严重滞后。基于此,该区把发展集体积累提上发展议程。要求要通过调动广大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进行探索,通过创新在发展中积累,但不能伤害了群众的合法利益。力争通过几年的时间或者更短的时间使全区的集体经济翻番。

上一篇:党员教师学习工作总结下一篇:用心灵去倾听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