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用11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促进我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切实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23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坚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公开公正、注重实效、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专项资金扶持的对象、范围和方式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从事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利用的单位。
第五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潜力大、前景好的石油替代、建筑物供热、采暖和制冷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扶持发展生物乙醇燃料及深加工、生物柴油等石油替代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可以根据本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适时予以调整。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
(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
(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勘查、评价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
(三)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的本地化生产;
(四)其他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项目。
第七条 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予以扶持。申请专项资金的同一项目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支持方式。
第八条 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研究的可再生能源重大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科学研究、标准制定,以及可再生能源资源勘查、评价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等,一般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申请无偿资助的项目单位须提供与无偿资助资金等额以上的自筹资金,无偿资助的额度不超过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投入额度的50%。
第九条 对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符合信贷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或者示范工程,一般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但应当在银行贷款到位,项目单位已经支付利息后,才安排贴息资金。贷款贴息期限为一至三年,根据银行贷款实际到位数额、合同约定利息率以及实际支付利息数额确定。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3%,单个项目的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
第十条 对下列项目不予安排贴息资金:
(一)流动资金贷款的项目;
(二)已办理竣工决算或者已交付使用但未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的贷款项目;
(三)在贴息范围内未按照合同规定归还的逾期贷款利息、加息和罚息的项目;
(四)在贴息期限内缓建、停建的项目。
第三章 专项资金申请
第十一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具备法人资格;
(二)从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三)财务核算和管理体制健全;
(四)有必备的研发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五)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第十二条 申请专项资金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及申请书(详见附件);
(二)企业法人执照复印件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三)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告;
(五)其他与申请专项资金有关的材料。
第十三条 申请无偿资助扶持的,还需提供已落实或者已投入项目的自筹资金有效凭证复印件;列入国家或者省重点研究项目、以及获得国家专利保护的,应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申请贷款贴息扶持的项目,还需提供项目立项审批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或者项目的备案许可文件、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意见、项目贷款合同及借款借据复印件(由贷款银行加盖与原件相同的印章)。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的申请文件必须合法、真实、全面、清晰。对申请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受理;对提交的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第四章 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批
第十五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单位向所在州(市)财政局、经(贸)委提出申请;各州、市财政局和经(贸)委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共同向省财政厅、省经济委员会申报。申请专项资金的省属单位直接向省财政厅和省经济委员会申请。
第十六条 对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省财政厅会同省经济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纳入专项资金项目库并择优选择扶持对象。对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项目,凡符合招标条件的,必须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进行招标投标,具体工作由财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第十七条 省财政厅和省经济委员会根据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额度,提出拟扶持项目、扶持方式和资金扶持数额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省财政厅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审批意见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拨付专项资金。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当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第十九条 获得无偿资助扶持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下列范围内开支专项资金:
(一)从事项目工作人员的工资性费用。但项目工作人员所在单位有财政事业费拨款的,人工费由所在单位从财政事业费中足额支付,不得在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二)购置项目实施所必需的专用设备、仪器等的费用,但已经由其他资金安排购置或者现有设备仪器能够满足项目工作需要的,不得在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原材料、燃烧及动力、低值易耗品等能源材料费用;
(四)租赁项目实施所必需的场地、设备、仪器等的费用;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必需的试验、鉴定、验收费用;
(六)项目实施过程中其他必要的费用。
第六章 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条 州、市财政局和经(贸)委应当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查和资金审核制度。每年定期对项目的执行和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将相关情况书面报告报省财政厅和省经济委员会。报告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实施情况;
(二)专项资金的到位、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项目预期效益与实际效益比较等情况的分析和评价。
第二十一条 获得专项资金扶持的单位应当严格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任何企业、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对骗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应当全额收缴专项资金,取消其专项资金申请资格,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本办法所称生物乙醇燃料是指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本办法所称生物柴油是指用油料作物、油料林木果实、油料水生植物等为原料制取的液体燃料。
第一条为规范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 是指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和改善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 专项用于支持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第二章专项资金使用安排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 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通过引导、示范、培育市场等方式,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二) 坚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
找准循环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并根据每个环节的特点, 分别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
(三) 坚持集中财力, 重点突破。
通过机制创新, 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其他专项资金衔接起来, 发挥财政资金合力作用。
(四) 坚持“科学、公开、公正”, 并接受社会监督。第三章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工作和范围包括:
(一)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本办法所称“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 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资源, 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
1. 示范基地的“城市矿产”资源新增加工处理
能力 (含改造) 建设。
2. 示范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 示范基地“城市矿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二)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1.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建设。
2.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
3.能力建设。包括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监测系统等。
(三) 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
1.循环化改造的关键补链项目构建。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 再制造。本办法所称再制造是指对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 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产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重点支持可再制造技术进步、旧件回收体系建设、再制造产品推广及产业化发展等。
(五) 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1. 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支持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成熟、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2. 技术应用示范。
重点支持对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影响较大, 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但尚未实现突破的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六) 循环经济 (含清洁生产, 下同) 基础能力建设。
1. 循环经济法规、规划及政策研究。
2. 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制定、目录编制。
3. 循环经济发展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等。
4. 循环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 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与统计体系和规划、方案、项目评审及考核、验收等。
(七) 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财政部协商确定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六条对中央基建投资、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已支持的重点工作 (工程) 或项目, 专项资金不再予以支持。
第四章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
第七条对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 专项资金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支持。
第八条支持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 采取预拨与清算相结合的综合财政补助方式。
(一) 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求, 以及当地“城市矿产”资源情况提出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实施期原则上不超过5年) 。
(二)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规定对地方政府提出的方案进行论证并批复。对已批复的方案, 地方政府与两部委签订承诺书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方案, 以新增“城市矿产”资源集聚利用量为依据, 并参考再生资源利用成本及市场售价测算核定补助资金, 总额不超过新增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补助资金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复的有关实施方案统筹使用, 专项用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资金使用方案及其调整情况需报两部委备案。
(四) 承诺书签订后, 中央财政按补助资金的50%拨付启动资金, 5年内再生资源利用量已超过建设方案中设定目标90%以上的, 由地方政府提出考核和余款拨付申请,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考核, 考核合格的拨付余款;不合格的不予拨付余款并扣回部分已拨付补助资金。3年内工作无实质进展的, 将已拨付补助资金全部扣回。
第九条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的专项资金, 支持方式比照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支持方式执行。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十条支持再制造的专项资金, 在构建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下, 主要采取补贴的方式支持旧件回收及再制造产品的推广及产业化发展。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的专项资金, 对于成熟的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 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 通过政府购买技术的形式, 在全行业免费推广。过渡期内, 对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或部分重点企业采用成熟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的改造可给予适当奖励。
对于未实现突破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 并按照项目投资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后可按项目投资额一定倍数进行政府购买, 并免费在全行业推广。
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支持循环经济基础能力建设的专项资金, 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规定, 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三条其他重点工作的资金支持方式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另行确定。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追踪问效, 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实施专项核查。对达不到要求的, 责令限期整改, 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扣回已拨付资金。
第十五条相关单位及省级财政部门、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 并应加强对本单位、本地区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专项资金应当坚持专款专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将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停止资金拨付或收回已拨付补助资金, 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章作者:gxw 更新日期:2012年01月19日 浏览次数: 9
3关于做好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州(市)财政局、工信委(局),镇雄县、宣威市、腾冲县财政局、工信局,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
为构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我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建设有竞争能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根据《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云财企〔2007〕253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现就做好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各州(市)、县财政局、工信局,省直各委、办、厅、局和省属企业(集团)应对项目申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认真抓好项目的组织、审核和上报工作,要加强对项目的实地调研,严格核实项目的各项条件,选择重点项目汇总上报,并对所报项目的真实性负责,确保项目申报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紧扣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符合《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支持范围。重点支持潜力大、前景好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能以及太阳能、风能等非化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为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项目申报信息化管理,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行纸质申报与网络申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申报企业原则上须纳入财政部门布置的企业财务决算和快报编报,如之前没有纳入的,须在申报当月及时纳入编报范围管理。
二、申报条件
申报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企业(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省依法登记注册,正常开展营业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符合国家和本省的行业发展方向;
(三)具备健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
(四)项目经济或社会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五)企业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六)具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研发条件;
(七)应具备的其它条件。
三、申报数额
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具体限额分配如下:
(一)昆明市申报项目不超过5项;
(二)其余15个州(市)申报项目各不超过3项;
(三)3个财政省直管县(市)申报项目各不超过1项;
(四)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每单位申报项目各不超过1项。
四、申报材料
各州(市)、县财政局、工信局,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作为项目的审核、推荐单位,应严格按照《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认真审核项目申报材料,并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项目审核、推荐单位和申报单位应分别提供以下资料(一式三份):
(一)审核、推荐单位
1、州(市)、县财政、工信部门,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出具的项目申请文件;
2、《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3、《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基本信息汇总表》,审核、推荐单位盖章。
(二)项目申报单位
1、《承诺书》;
2、《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属于产业化项目的,需提供项目立项批复文件或备案许可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用地批文;
5、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及其它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所有复印资料须加盖单位公章;
6、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告;
7、申请贷款贴息的,需提供银行贷款合同、贷款凭证(复印件)、《银行贷款核实情况表》
以及利息支付证明;
8、申请无偿资助的,需提供自有资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
9、项目申报材料,按以上顺序装订成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单独装订),加盖申报单位和审核、推荐单位公章。申报材料及附件不齐备的不予受理;
10、根据财政、工信部门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五、申报程序及时限
(一)申报程序
1、各县(市、区)财政、工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申报项目的组织、审查、筛选和上报工作。应当对该项扶持政策在辖区内进行广泛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项目,全面了解和掌握潜在项目情况,按规定审核并择优报送上级财政、工信部门;
2、州(市)财政、工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申报项目的审核、筛选和上报工作,严格按照《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逐项审核申报条件和申报资料,按申报限额确定项目,出具推荐意见,汇总上报;
3、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及3个财政省直管县(市)直接向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委申报。
(二)申报时限
2012年项目申报实现纸质申报和网络并行申报,受理截止时间均为:2012年3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三)其他事项
1、各申报单位应按规定一次性报送全部项目和全部材料,省财政厅、省工信委不直接受理企业(省属除外)申报的项目;
2、本《通知》附件中涉及的电子文档可登录云南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网站“通知公告”栏目下载;
3、网络申报,申报企业需登录以下网址,进行用户注册后,实施网络申报:
六、2011执行项目情况检查和报告
2011获得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州(市)、县财政、工信部门,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或单位,应尽快对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验收,重点考核项目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并于2012年3月31日前将检查情况汇总后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纸质和电子方式同时上报)。逾期不报的州市,将不予安排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省财政厅企业处联系人:苏俊良钟 怡
电话:0871-3627682
电子邮箱:ynczqy2k@126.com
省工信委消费品工业处联系人:杨翔飞杨矗杉
电话:0871-3513569 3513156
电子邮箱:yangxf135@163.com
久其软件公司(网报系统)联系人:冯 帅
电话:***
附件:附件打包下载
1、《承诺书》
2、《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基本信息汇总表》
3、《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4、《银行贷款核实情况表》
(发布时间:2008-5-13 14:58:07)
各设区市财政局、经贸委(经委、经发局、贸发局)、省属控股(集团)公司: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闽政〔2006〕36号)、《福建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闽政〔2007〕218号)精神,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制定了《福建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经贸委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四日
福建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节能技术改造,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财政厅、省经贸委”)从省节约能源和循环经济资金中安排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为加强资金管理,根据《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投资单位投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通过项目改造后节约的能源费用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利 润的投资模式。
第三条 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重点、择优支持。
第四条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单位和投资单位必须是在本省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
第五条 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投资单位投资以下节能改造项目:
(一)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
(二)余热余压利用;
(三)节约和替代石油;
(四)电机系统节能;
(五)能源系统优化;
(六)其他重大节能项目。
第六条 申请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的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二)符合规划、环保、土地、劳动、安全和建设项目强制性标准等有关规定。
(三)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建设和改造条件具备。
(四)节能率达10%以上。
(五)项目总投资必须在100万元以上。
以扩大产能和调整产品结构为主要目的的节能项目不能申报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
第七条 申请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向省经贸委提出,同时上报省财政厅。
第八条 申请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的投资单位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3、建设规模、主要购置设备;
4、项目投资总额;
(二)项目实施方案;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正本;
(四)合同双方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基本情况表》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基本情况表》(样式附后);
(六)出示项目新置设备、设施等费用发票原件,并提供该发票复印件,复印件经加盖投资单位的公章。
第九条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的申报材料按《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审核,择优选出符合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安排条件的项目在省经贸委网站上向社会公示;对于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按照项目设备投资额的10%—15%的比例给予安排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其中电机系统节能和能源系统优化按15%安排;单项最高不得超过300万元)。
第十条 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必须在项目建设完成并经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组织专家验收合格后拨付。
第十一条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单位以不正当手段骗取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的,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全额追回补助资金,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违规单位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该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省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优化电子商务产业布局,规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和省商务厅等十四部门印发的《山西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晋商电【2014】20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西省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扶持全省范围内电子商务项目建设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 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共同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
省财政厅负责项目预算管理和项目资金的拨付,配合商务厅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提出资金监管要求,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
省商务厅提出项目支持方向,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申报和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
专项资金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重点,向单位(企业)公共服务型项目倾斜。
第二章
专项资金支持的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范围:
(一)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支持我省企业新建和升级改造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建设为上、下游关联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支持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平台建设项目;支持引进全国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区域总部、服务中心和运营中心到山西注册。
(二)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建设。
支持各类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支持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山西产品专区”和集中推广、促销活动;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三)支持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支持电子商务支付、认证、信用、物流配套体系建设项目;支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支持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和培训;支持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支持电子商务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
(四)支持电子商务创新建设。
支持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位置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支持软硬件及系统集成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提高电子商务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及终端设备等关键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建设。
(五)其他省委省政府明确需要投入的方向。
第六条 专项资金采取股权投资、财政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
第三章
资金的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七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承办单位(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山西省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或应用电子商务业务。
(二)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三年内无违法或受到行政处罚的纪录。
(三)符合当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申报条件的其他要求。
(四)按要求及时向财政、商务主管部门报送电子商务经营信息。
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按照属地划分原则,由符合专项资金申请条件的单位(企业)将申请资料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省级单位(企业)可以直接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申报。
第九条
申报单位(企业)对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各市(县)商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审核申报项目单位的资格、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无误后联合行文逐级上报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
第十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确定采取专家评审制度,由省商务厅牵头,省财政厅配合,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一条
专家评审、检查、验收、绩效评价费用在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不超过专项资金额度的3%提取,从严控制支出范围。
第十二条
省商务厅按照评审结果和当年资金规模提出项目资金分配建议,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由省财政厅按照省国库支付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四章
项目的实施与验收
第十三条
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实施单位(企业)向所在地商务、财政部门报送书面验收申请,省级单位(企业)可直接向商务厅、财政厅报送书面验收申请。
第十四条
各地已建设完成的项目由各市商务、财政部门自行组织联合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于验收结束15日内上报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第十五条 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应当于资金拨付之日起一年内实施完毕,如项目无法在一年内实施完毕,项目单位应提出延期申请,说明具体原因,明确项目竣工验收具体时间,经同级财政部门和商务部门同意后组织阶段情况验收。
第十六条 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承担单位(企业)不得随意调整项目,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需经同级商务、财政部门同意后,逐级上报至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审批同意后,方可调整。
第十七条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或存在弄虚作假、欺骗行为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自同级财政部门和商务部门下达通知后3个月内,应当将全部资金如数缴回同级财政部门。
第五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商务和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监管工作,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将采取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对补助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企业)收到财政补助资金后,应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向所在地商务、财政部门报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各市商务、财政部门应在终了2个月内将所辖单位(企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报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违反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将全额追回已拨付的款项,并取消该单位(企业)三年内申报电子商务扶持资金的资格。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行为,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具体专项资金工作要求,并报省财政厅、商务厅备案。
第二十二条
2010年05月12日 17时00分 45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交通运输
“地铁交通”
“专项资金”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地铁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锡政办发[2010]110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地铁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无锡市地铁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无锡市地铁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筹集成效和使用效益,结合本市地铁交通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无锡市地铁交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地铁专项资金),是指为推进我市地铁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地铁交通项目的资金需求,设立的专项用于我市地铁交通工程建设的资金。
第三条 地铁专项资金在筹集和使用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一)高度集中,统筹安排。科学合理确定地铁专项资金筹集范围,加快资金筹集的市场化运作,保障地铁专项资金筹集规模。充分论证地铁专项资金支出需求,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确保资金收支平衡。
(二)确保流量,防范风险。地铁专项资金规模与地铁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及资金需求相匹配,满足资本金和贷款还本付息需要,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确保建设期间工程进度。
(三)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地铁专项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不得挤占和挪用。切实加强地铁专项资金核算,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对地铁专项资金实施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第四条 地铁专项资金的来源构成:
(一)市本级和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每年形成的新增财力15%部分纳入地铁专项资金;
(二)市区165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均需按照《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等部门〈关于层转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锡政办发[2007]229号,以下简称锡政办发[2007]229号文件)要求,由市级国土部门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的土地出让收入必须全额纳入市级“汇缴结算专户”,土地净收益按一定比例集中,其中:
1.对原200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以内的土地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对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范围内凡是执行返还土地出让净收益政策的出让土地,在返还区级土地出让净收益中集中50%作为地铁专项资金来源;其他出让土地仍按《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财政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锡委发[2008]90号,以下简称锡委发[2008]90号文件)执行。
2.对原200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以外的出让地块,市集中区级地块出让总价的15%作为地铁专项资金来源。涉及新区的空港产业园、(太湖)国际科技园、中国吴文化博览园、锡山区的锡东新城商务功能区、惠山区的惠山经济开发区、(藕塘)职教园以及滨湖区的华庄镇、胡埭镇、南泉镇等区域暂按锡委发[2008]90号文件执行。
2010年起所有到账的土地出让金核算均按以上政策执行。
(三)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控制强化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锡政发[2007]389号,以下简称锡政发[2007]389号文件)精神,对地铁引导区范围内(即车站周边800米)的土地收益专项用于地铁建设;
(四)承担地铁建设的公司(以下简称地铁公司)及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市级有关建设规费返还;
(五)国家、部、省补助的专项拨款;
(六)其他可用于地铁建设发展的资金。
第五条 地铁专项资金的筹措方式: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地铁专项资金,市级部分由市财政列入预算并划入地铁专项资金专户;区级部分由市财政在季度结算中扣缴并划入地铁专项资金专户;
(二)对市区165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出让土地,由市级国土部门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并按照锡政办发[2007]229号文件要求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市级“汇缴结算专户”;对各区应集中的地铁专项资金部分,由市财政集中后,每季度缴入地铁专项资金专户;
(三)对地铁引导区范围内(即车站周边800米)尚未出让的土地,待其出让时将收益按收入到账进度缴入地铁专项资金专户;在锡政发[2007]389号文件出台后已出让的土地,且土地收益未用于地铁建设的,由市轨道办协调相关主体将等值土地的出让收益按收入到账进度缴入地铁专项资金专户;
(四)地铁公司及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市级相关建设规费缴入市财政专户后,由市财政局划转地铁专项资金专户,作为政府对地铁项目的投入;
(五)国家、部、省专项拨款统一划入地铁专项资金专户;
(六)其他可用于地铁建设发展的资金,由相关单位缴入地铁专项资金专户,用于地铁项目建设。
第六条 地铁专项资金的用途:
(一)地铁项目资本金投入;
(二)地铁项目建设支出;
(三)地铁项目贷款还本付息;
(四)其它用途。
第七条 地铁公司在每年年底前确定下一投资计划及资金需求,经市轨道办初审后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后,按进度将资金通过市轨道办拨付至地铁公司。
第八条 市财政局设立“地铁交通发展专项资金”专户,负责对地铁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 地铁公司应当完善地铁项目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市审计部门对地铁项目实施情况、资金明细等进行跟踪审计,对检查出的问题,书面通知地铁公司限期整改。
第十条 江阴、宜兴应根据地铁交通发展要求承担本辖区范围内的地铁建设资金,并围绕建设资金的来源、筹措、使用及监督等方面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中山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规范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17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粤发〔2012〕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 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中委[2011]14号)有关精神及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是指在市民政局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设立用于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专项资金主要以项目补贴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公益性活动和参与社会建设。
第四条 设立项目评审小组,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有关人员和相关专家、学者组成,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遵循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项目评审小组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和监督。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六条 市民政局为项目实施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协调;
(二)批准项目的立项,指导并监督评审工作;
(三)负责牵头评审小组其他成员对项目开展评估工作;
(四)审定项目总结、评估报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等;
(五)审定项目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第七条 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转,主要职责包括:
(一)项目申报和审查;
(二)制定项目预算,协助安排项目资金拨付;
(三)开展项目监督检查,组织项目的审计和评审工作;
(四)向相关部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五)组织项目宣传工作;
(六)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与专项资金有关的事项。
第三章使用范围和资助标准
第八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用途:
(一)扶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性活动和公共服务。资助社会组织开展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和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等事业发展的公益项目;资助社会组织开展的行业创新、学术研究交流、自身能力和诚信自律建设、参与社会建设、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活动。
(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用于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孵化培育、项目建设、咨询服务、资源扶助、公益场所设施维护等公益服务开支。
(三)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专职工作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社会公益宣传。运用电视台、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社会组织相关法规、社会组织活动开展的典型事例等,以及向基层推广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和经验。
(五)政策调研和信息咨询。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的政策调研和咨询,指导社会工作有效开展。
第九条 专项资金资助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性活动和公共服务的,原则上不超过该项目经费预算总额的50%。项目经费预算总额须经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审核后,由项目评审小组审定。
第十条每个社会组织每年只能申请一个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第四章 申报条件和资料
第十一条申报资助的社会组织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在中山市民政局登记成立,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
(三)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四)有健全的工作队伍和较好的执行能力;
(五)在申报专项资金前两年年检合格,因成立时间不足而未能连续参加最近两个年检的,应自成立以来无违法违规行为。
申报资助的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具备优先资格:
(一)经登记管理机关评估等级在3A及以上;
(二)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
(三)有正在开展实施的公共服务项目;
(四)曾获得部、省、市级荣誉。
第十二条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申报专项资金资助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应当详细说明项目的主要内容、实施地域、受益对象、进度安排及所解决的问题和社会效益,并重点说明项目可量化、可评估的实施效益和预期成果,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创新性。
(二)申报项目资金预算表。申报单位在编列申报资金预算时,应当明确受益对象,以社会服务活动为基础,预算的金额和标准应符合实际,并接受社会监督。
(三)相关证明材料。包括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盖有年检结论的登记证书副本、税务登记证、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证明、荣誉证书、财务审计报告、已经开展的公共服务项目材料、评估等级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明资料等。
第五章 立项程序
第十三条专项资金扶持社会组织的立项工作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民政局根据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实际需求,确定资助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以及数量,并向社会发布公告。
(二)申报单位根据公告要求,向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提交申请。
(三)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对申报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初审,主要审查填报真实性、完整性、项目基本要素等,初审通过的申报项目汇总提交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四)评审小组召开工作会议进行评审,获得评审小组通过的项目,由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报请市民政局审定后公示,公示期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申报项目予以立项,有异议的由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告知申报单位,并核实后报市民政局决定。
(五)评审小组确定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名单和资助金额后,向社会公告。
(六)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与接受专项资金资助的社会组织签订资助协议,并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及时下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通知,拨付专项资金。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资金应当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实行专款专用。用款单位应当保证资金的安全和规范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第十五条 项目执行期为12个月,确因不可抗力原因难以完成的,由用款单位提出延期申请,经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审核并报市民政局批准后,最长可延期3个月。延期内仍未完成的,项目剩余资金应当退回市财政。
第十六条 项目立项后,原则上不作调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需要终止、撤销、变更的,应当报评审小组批准。经终止、撤销的项目,剩余资金应当退回市财政;经变更的项目,必须在原批复的项目资金额度内执行,不得申请追加项目资金。
第十七条 用款单位应当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项核算,以便于检查监督。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执行单位应当在正式立项后的第6个月底前,向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报送中期报告;终了15天内,向市社会组织管理办公室报送总结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计划及预算执行、项目绩效情况等。
第十九条 评审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开。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将项目评估结果作为安排下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市民政局负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单位,依法进行以下处理:
(一)一经发现,即时终止该项目,并追回已发放的资金;
(二)三年内不得申请社会组织专项资金扶持;
(三)三年内不予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四)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珠海市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珠委办[2008]56号)精神和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预算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重点用于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已办理税务登记,符合商贸流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的企业,或服务于商贸流通业的本市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透明、择优扶持、专款专用、加强监督的原则。专项资金由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共同负责管理。
市经贸局负责组织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评审、编制导向计划,会同市财政局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 组织验收和开展绩效评价。
市财政局负责进行专项资金预算安排,会同市经贸局参与项目审核及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按行业类型分为四个专项: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会议展览业和其他专项。
第六条
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三种扶持方式。
补助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
贷款贴息是根据项目贷款实际发生额以及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给予一定数额的贴息。
奖励是对成果显著的项目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嘉奖。
第二章 现代物流业专项
第七条 专项资金扶持重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发展,扶持重点物流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水平,以及宣传我市的物流行业和企业形象。
第八条 对重点物流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贷款,投入设立海关监管点或监管仓库,开展国际物流业务,企业可以申报项目补助或贷款贴息,每个项目补助或贴息最高不超 过50万元。
第九条 鼓励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全国、省或区域物流总部、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根据以下不同税收情况予以奖励:
(一)上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纳税额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5万元;
(二)上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纳税额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10万元;
(三)上营业额1亿元以上、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20万元。
第三章 现代商贸业专项
第一节
批发零售业专项
第十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万村千乡”、“万巷千街”市场工程。对纳入“万村千乡”、“万巷千街”市场工程的区域性配送中 心、乡级店、村级店项目实行配套补助:
㈠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的,按项目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1的比例 配套补助;
㈡获得省资金补助的,按项目获得省补助资金1:0.5的比例配套补助;
㈢同时获得国家、省资金补助的,按较高者配套补助,不实行同时配套补助。
对已纳入补助计划的项目,企业在申请市配套补助资金拨款时,项目累计获得的国家、省、市补助资金不得超过企业自有资金累计对项目的实际投入额,超出部分应减少市配套补助资金。
第十一条 鼓励零售企业参加商务部开展的零售企业分等定级工作。对依照《达标百货店规范》和《金鼎百货店规范》进行改造提升,并通过考核验收评定的企业给予奖励:
㈠评定为国家“金鼎百货店”的企业,奖励15万元;
㈡评定为国家“达标百货店”的企业,奖励5万元。
以上奖励以最高奖励档次计算,不累加。
第十二条
鼓励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专卖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引导和扶持国内外知名大型商贸企业从事连锁经营、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以及集中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业务。重点扶持批发零售企业建立直营店、加盟店、连锁店、专卖店和自主品牌的商务平台建设,改造、提升现有传统商贸流通业功能,推动连锁经营向多业种、多业态、多领域发展。
第十三条
鼓励现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完善交易配套功能、提升经营档次。
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财政补贴办法按照《关于印发<珠海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珠财工„2009‟6号)要求执行。
第二节
餐饮业专项
第十四条
鼓励企业参加商务部推行的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评定工作。对依据《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GB/T13391-2000)国家标准进行改造、规范,并通过全国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委员会考核的企业 给予奖励:
㈠评定为国家特级酒家(五钻)的企业,奖励20万元;
㈡评定为国家一级酒家(四钻)的企业,奖励15万元;
㈢评定为国家二级酒家(三钻)的企业,奖励10万元。
以上奖励以最高奖励档次计算,不累加。
第十五条 鼓励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扶持品牌餐饮企业发展连锁店、加盟店;创建国家、省级餐饮名优店;对规模以上企业根据以下不同税收情况予以奖励:
(一)上营业额2500万元以上、纳税额15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5万元;
(二)上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纳税额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10万元;
(三)上营业额1亿元以上、纳税额6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20万元。
以上奖励以最高奖励档次计算,不累加。
第三节
批发(专业)市场专项
第十六条
鼓励各类性质企业参与我市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对企业用自有资金或通过银行贷款新建市场或对原有市场进行改造的,按实际投入改造资金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最高限额50万元。
第十七条
支持区域性重点流通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二手车市场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提升服务功能,建设现代采购、分销、批发中心。
第四章 会展业专项
第十八条
积极培育我市的重要展会和品牌展会,鼓励引进原在市外地区举办的展会进驻我市举办,宣传推广、大力提升我市会展业形象。
对经市经贸局核定认可,能促进我市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或与我市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重点展会和品牌展会,按照不超过展会场地租金、布展费和宣传推广费等成本总费用的30%对主办单位给予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为100万元。
第五章 其他专项
第十九条
大力推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的商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及公开披露机制等商业信用体系项目的行业协会和企业,经市经贸局确认的,按其投入费用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额不超过20万元。
第二十条
加快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对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交易服务的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公共平台项目的行业协会和企业,经市经济贸易局确认的,按其投入费用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额不超过20万元。
第二十一条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争取国家、省、市荣誉称号,提高企业知名度。经市经贸局确认上报的,获得下列荣誉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奖励:
㈠对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奖励20万元;
㈡对获得“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奖励10万元;
㈢对获得“珠海市流通龙头企业”称号的商贸流通企业,奖励5万元。
第六章 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二十二条
凡申报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申请单位必须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实行独立核算,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且依法纳税。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专项资金不予以扶持。
㈠已经列入市其他同类性质财政资金资助的项目;
㈡申请单位因违法行为被执法部门查处未满两年的;
㈢申请单位有拖欠银行债务、偷税漏税、恶意欠薪等严重失信行为的;
㈣申请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
第二十四条
申报和评审程序
(一)市经贸局根据工作计划提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的方向和要求,并发文组织企业按类型进行申报工作;
(二)企业申报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直接报送市经贸局,由市经贸局进行初审;
(三)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有关人员(专家)对上报项目进行评审;
(四)市经贸局根据项目评审意见,将拟资助的项目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五)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行文报市政府审批;
(六)根据市政府批复意见,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第七章 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取得立项资金扶持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撤销时,需报市经贸局和市财政局同意。对因故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作出经费决算报市经贸局和市财政局核批,剩余资金如数退回市财政。
第二十六条
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向市经贸局、市财政局报 告本单位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包括项目进展、效益等情况和存在问题。
第二十七条
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被检查的用款单位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
第二十八条
市财政局会同市经贸局根据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
第二十九条
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及聘请专家、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价等管理费用在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三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如存在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金,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情况,市经贸局与市财政局将追回已拨付专项资金,项目单位在今后五年内不得申报各级财政支持项目;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经贸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章 资助对象、资助方式及支出结构
第九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符合国家规定和列入我市产业目录的文化产业门类,重点扶持我市鼓励优先发展的、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门类。专项资金主要资助以下对象:
(一)文化产业基地,包括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文化产业聚集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以及我市国家级、省级等各类文化产业基地;
(二)经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认定的,在深圳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和中介活动的企业;
(三)对进入市级及以上文化产业孵化基地的企业,从其入驻起3年内每年给予生产性用房适当房租补贴;
(四)经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评审认定,对新兴孵化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或奖励,原则上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十三条对企业资助的条件和标准:
(一)贴息:申请银行贷款贴息资助的,其贷款必须用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且获得贷款的时间必须在其申请之日的前1年内。贴息金额以企业实际已支付的银行贷款利息为依据确定,非重点扶持企业贴息额度原则上最高不超过30万元;重点扶持企业贴息额度原则上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配套资助:由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推荐并获得国家、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重点扶持企业,可参照相应的资助标准,并根据获得资助项目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配套资助。
(三)奖励:对成长性好,业绩突出的企业,按以下规定给予奖励:
1.对于重点扶持的企业,从被认定之日起的5年内,企业申报前3年的税收指标平均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5%的,则以上1年该企业实际缴纳和减免的全部税额为基数,按其新增额的50%给予奖励,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2.对于非重点扶持的企业,从被认定之日起的3年内,企业申报前3年的税收指标平均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10%的,则以上1年该企业实际缴纳和减免的全部税额为基数,按其新增额的50%给予奖励,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0万元;
3.鼓励我市原创动漫影视作品的播出和出版发行。
对在深圳电视台播出的原创动漫影视作品,按每分钟二维500元、三维1000元标准,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奖励,原则上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按每分钟二维1000元、三维2000元标准,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奖励,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国家级、广东省以及我市的出版发行单位出版发行我市原创动漫影视作品的,按其发行销售收入的5%—10%给予奖励,原则上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云财行„ 2013‟ 551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全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是省政府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每年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旅游产业建设发展和规划管理项目。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坚持以下原则:
(一)突出重点原则。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及纳入省级管理的重大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二)引导激励原则。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的投入,坚持以业主单位自筹为主,地方建设资金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旅游产业投入的引导作用。
(三)项目化管理原则。通过申请、审核、审批、监督实 施、决算等项目管理程序,对专项资金实施有效管理。
(四)公平、公正、择优原则。专项资金管理坚持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五)跟踪问效原则。各级财政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并确保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使用绩效。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形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景区游路、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点、自驾车营地、旅游标识标牌等。
(二)旅游产业基础工作,包括: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旅游教育和培训,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及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整治等。
(三)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及省领导确定的补助项目。
(四)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有关项目。
(五)旅游规划编制,包括: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六)旅游开发建设,包括: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商品研发及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
第六条 根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项目性质,补助方式 采取专项拨款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方式:
(一)省级项目业主单位申请专项资金,应首先向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于每年4月底前向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申报。
(二)州(市)、县(市、区)项目业主单位申请专项资金,向所在辖区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逐级上报至州(市)旅游行政主管和财政部门;再由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和初审,于每年4月底前联合向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申报。
(三)专项资金逐步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纳入预算项目库管理,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八条 申报专项资金,需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填报•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书‣(附件一)。
(三)申请专项资金需提供以下附件: 1.项目所在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件。
2.项目所在地或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批准的项目立项文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所在地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4.项目所在地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5.项目所在地或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
6.项目开工建设所需的其它立项审批文件。
7.申报旅游规划编制资金的,需填报旅游规划编制申请书(附件二)。
8.申报旅游商品研发及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旅游教育和培训、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及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整治等专项资金的,需提供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等相关文件。
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上述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情况及时反馈同级财政部门。
第九条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会同省财政厅共同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资金量较大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研究确定专项资金的补助方案,报请省政府审批。
第十条 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及省领导确定的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由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省财政厅根据确定项目通知项目单位按申报程序上报材料,并对上报材料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以奖代补项目的补助范围和条件、奖励金额由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确定后,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会同省财政厅对补助项目进行审核,拟定具体补助方案报省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省财政厅按照省政府的审批意见,按照预算管 理有关规定,将专项资金下达到相关省级部门或州(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各相关州(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在专项资金到位15个工作日内,及时足额将资金拨付用款单位。资金下达文件抄送同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用款单位根据职能定位,按照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共同承担旅游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责任
(一)省财政厅按照部门预算编审体系有关要求对部门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结合财力情况,落实安排项目预算;会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审核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审核并及时、足额下达专项资金,对省级项目按进度拨付资金;督促州(市)级财政局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下达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对违反规定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查处。
(二)州(市)财政局在规定时限内及时下达项资金,并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五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一)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项目信息库,对全省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督促项目按时、按质、按规划完成建设;会同省财政厅审核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按照本•办 5 法‣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会同省财政厅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规定使用资金的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二)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属地专项资金项目信息库,对本州(市)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督促项目按时、按质、按规划完成建设;按照本•办法‣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会同州(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项目主管部门责任
督促用款单位严格按专项资金规定用途及本•办法‣规定使用资金;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工作。
第十七条 项目用款单位责任
按照项目批复及时组织项目实施;按照专项资金预算和资金安排计划、项目进度编制用款计划;在项目完成后及时向旅游发展委和财政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
第五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财政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系,对项目实行跟踪问效,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对已下达专项资金资金计划的旅游项目,原 则上不得调整,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确需改变项目用途的,由项目单位所属的州(市)旅游、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报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经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商省财政厅同意后联合行文予以变更。
第二十条 凡使用专项资金的在建项目,项目业主单位要指定专人在项目补助资金下达的次年2月底以前向当地旅游行政主管和财政部门上报补助资金使用及项目进展情况,并如实填报“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表”(附件三),同时抄送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项目竣工后一个月内,项目业主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如实编制补助经费财务决算和项目实施绩效报告,并如实填报“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完成情况表”(附件四)和“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经费决算表”(附件五),经州市旅游行政主管和财政部门审查后上报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未按本条规定报送有关材料的,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将不予受理该州(市)新项目的申请报告。
第二十一条 各州(市)财政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组织对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于当年12月31日以前报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对重点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检查。
第二十二条 凡使用专项资金的,应当主动接受监察、审计、财政、旅游行政主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 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违反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发布文号】财教[2008]141号 【发布日期】2008-07-25 【生效日期】2008-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教[2008]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规范和加强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重新制定了《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遇任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以便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
附件: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和引导地方改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设施状况和工作条件,促进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发展。
第三条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立项、统一分配、分级管理、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实行因素分配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第四条第四条 专项资金为补助性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地方财政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五条第五条 专项资金应按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原则和补助范围
第六条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支持公益原则。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推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择优扶持原则。专项资金对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管理工作到位、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地区和单位给予重点支持。
(三)适当倾斜原则。专项资金重点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倾斜和扶持。
第七条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补助范围是县级及县级以上公益性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设备购置等。具体包括:
(一)地方图书馆、文化馆(中心)、剧院(场)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及设备购置;
(二)地方博物馆维修改造、改善陈列布展和馆藏条件;
(三)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
(四)地方特色剧团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设备购置(含流动舞台车配送)和优秀剧(节)目创作等;
(五)地方体育系统所属体育场(馆)等设施维修及设备购置;
(六)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台等广播电视设施维修及设备购置;
(七)地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设备购置及技术改造补助;
(八)其他符合专项资金分配原则的项目。
第八条第八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人员和日常公用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等。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和审批
第九条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申请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要求;
(二)符合专项资金分配原则和补助范围;
(三)项目应经过充分论证,绩效目标明确、方案合理可行、组织实施有保障。
第十条第十条 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后,财政部根据各省(区、市)地方财力和文化体育与传媒财政投入状况、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数量和中央补助标准等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数,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大型项目和重点项目补助资金根据省级财政部门申请另行下达。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省级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本省(区、市)县级及县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中心)、剧院(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馆)、广播电视台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基础数据库,制定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规划和计划,根据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数并结合地方财力确定备选项目,报财政部审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须按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方可列入备选项目。
地方特色剧团维修购置、优秀剧(节)目创作以及地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设备购置及技术改造,由省级财政部门根据省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申请以及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数,确定备选项目,报财政部审批。
其他符合专项资金补助范围的大型项目或重点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在财政部下达预算控制数后1个月内,将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和《××××年××省(区、市)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汇总表》、《××××年××省(区、市)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
(一)》《××××年××省(区、市)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
(二)》一式两份报送财政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财政部对省级财政部门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确认,根据项目情况相应调整预算控制数,正式下达专项资金预算。涉及专业性较强的项目,由财政部商相关中央级文化、文物、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政主管部门后下达专项资金。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在收到财政部下达的专项资金通知后30个工作日内将补助经费下达到项目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财政部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省级财政部门应按要求建立地方项目库。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项目执行中要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各项工作。项目单位应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应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并加强管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批复的项目及预算执行,不得自行调整。项目执行过程中,因项目实施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确需调整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省级财政部门审定后进行调整,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并就项目执行情况和绩效考评结果撰写总结报告,上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省级财政部门应汇总本省(区、市)项目执行情况和绩效考评情况,并在下申报专项资金时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应将专项资金决算纳入本单位决算,并单独加以说明。项目完成后如有结余,经省级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项目单位以后的设备购置和设施维修等方面的支出。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所形成的国有资产应严格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维修改造和设备购置项目应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对专项资金实行追踪问效制度,定期组织专家或委托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中介机构等,对专项资金项目执行情况和绩效考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财政部将视情节轻重,对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或所在省(区、市)实行调减预算或暂缓拨款等处罚:
(一)项目申请内容不真实的;
(二)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的;
(三)截留、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的;
(四)因管理不力,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和浪费的;
(五)无特殊原因,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造成损失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83号)同时废止。
【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0-29
云南省能源审计实施细则07-12
云南省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办法11-21
云南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09-29
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07-07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06-17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05-25
云南省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实施细则07-22
云南发展生态旅游05-25
云南省物业管理规定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