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共15篇)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篇1

富源中心学校 于海洋

本节课总体设计较好,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愤活跃,组织也比较有序,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课的特色:

1、活:

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体现了四活;一是组织形式活。二是内容活。三是教法活。四是学法活。

2、新:

将教材内容设计优化,器材简化,并变换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的有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激发学生独立思维,促进了学生主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变换器材提高练习效率,增加了活动量,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少竞技多趣味多练习的理念。

3、简单实用:

场地器材准备简单易操作,具有实效性。便于在上完一堂课后能在几分钟内作好下一堂课的教学场地准备工作,确保课的顺利进行。

4、突破专题,达到了解决提出问题的目的。提高了教学实效。

不足之处: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个别人出现错误动作时,没能及时纠正,摆腿练习次数较多,负荷较大。致使个别学生出现练习不认真现象。在有竞赛的活动时,缺乏表扬机制,学生分组讨论意义不大。

1、准备部分用了近8分钟,用时过多,虽然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但影响后面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导致课的练习密度不够。

2、助跑起跳诱导练习,强调欠缺。

3、分组教学,调队调控还不够节省。

4、纠错还不够及时明确,评价面不够。

改进措施:

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需要及时鼓励,练习时应选择,能够控制全局的位置,制定好练习的负荷,尽量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比赛活动要有表扬和奖励,并达到适时适度。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讨论,切实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篇2

一、用顺口溜教授动作要领

1.助跑

侧面斜跑进, 速度渐加快, 夹角三六十 (30—60度之间) , 距离四五米。测量步点很重要, 跑走两种要记牢。左右腿, 有区别, 左腿有力右侧跑, 右腿有力左侧跑。

2.起跳

近杆腿, 摆动腿;远杆腿, 起跳腿, 起跳摆动要分清, 有力的腿远杆要起跳。最后一步稍大些, 距杆投影三四脚。脚后跟, 先着地, 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前脚掌, 快蹬起, 两臂配合向上摆。

3.腾空过杆

头上顶, 体前倾, 两腿相继要过杆。摆动腿, 前上踢, 屈膝靠胸杆上直, 外摆过杆、内旋下压先过杆;起跳腿, 向上摆, 高摆过杆、自然下放后过杆。

4.落地

摆动腿, 先落地;起跳腿, 后落地, 先后顺序莫忘记。

二、用游戏教授技术动作

游戏1:单腿或双腿连续跨越垫子墙

场地设计:画线—放垫—画圈

1) 画线

先用白灰画出起跑线和学生跑动路线 (粗线) , 然后在粗线上每间隔2、3米, 用白色粉笔标示几条细线, 粗线与细线要交叉, 细线长短与垫宽, 相互之间要平行, 细线近端 (靠近学生的一端) 与粗线的夹角要介于30—60度之间, 以便于学生的连续跨越。

2) 放垫

将若干块垫子折叠后直立于细线上方, 保证垫子立放于学生的跑动路线上, 且相互保持平行状态。

3) 画圈

在立垫触地边中点位置前边一脚的地上 (起跳点适中) , 用粉笔画出一个小圆, 圆心用数字1标示;在立垫背面前端, 即垫子另一侧, 靠近学生端的地上 (起跳点在外) , 也用粉笔画出一个小圆, 圆心用数字2标示;在立垫正面前端的地上 (起跳点靠前) , 也同样用粉笔画出一个小圆, 圆心用数字3标示。

游戏方法

学生成一路纵队站立于起跑线后, 用走或者跑的方式, 在圆圈1处用起跳腿起跳, 摆动腿跨过垫子墙, 另一腿小幅外摆着地, 用以体验摆动腿向上、外摆并下压的动作。在圆圈2处用摆动腿踏住圆圈, 起跳腿上摆过垫再下放着地, 用以体验起跳腿向上提摆的动作。在圆圈3处用起跳腿起跳, 用以体验两腿相继跨越过垫, 先后落地的动作。

游戏建议

1) 场地设计要本着“人斜墙正”、“人正墙斜”的原则。即垫子墙摆放正, 则学生站侧 (斜) 位;垫子墙摆放斜, 则学生站正位。始终使墙面与学生跑动的路线, 所形成的夹角保持在30—60度之间。

2) 圆圈1、圆圈2、圆圈3处的学练要求, 要遵照摆动腿过杆、起跳腿过杆和两腿相继跨越过杆的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进行教授和练习。

3) 本场地设计, 可采用单程重复练习, 也可采用双程的一往一返练习。器材的选用也可用纸盒来代替。

游戏2:跳低端或高端斜竹竿

游戏方法

全班分成若干组, 每组选一学生持竹竿的一端, 另一端斜放在前方地上, 其他学生轮流做两腿依次摆越竹竿练习。游戏设计可先原地或者上一步做依次摆腿动作, 熟练后, 再做原地或者助跑几步两腿相继跨越过竹竿的练习。跳低端斜竹竿, 即在竹竿的高端 (抬起端) 斜站位, 面向低端 (着地端) , 从高端开始助跑, 在低端实现跨越;跳高端斜竹竿, 即在竹竿的低端 (着地端) 斜站位, 面向高端 (抬起端) , 从低端开始助跑, 在高端实现跨越。

游戏建议

1) 落地点选择沙坑或者放置大垫子。

2) 可选用橡皮筋替代竹竿进行练习, 橡皮绳上尽量悬挂彩条, 起到“醒目”作用。橡皮绳的一端可固定在地上, 或者绑在其他器械的底部, 另一端由学生拉着或者绑在其他器械的中部位置 (适宜高度) 。

“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与训练 篇3

背越式跳高动作技术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讲解的主要内容,背越式跳高由直线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几个技术动作组成。每个动作过程又都有它的技术特征、要领以及作用和原理。学生要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只有在了解和领会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1.1助跑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一般是前段直线,后段跑弧线,共跑8-10步,弧线段跑3-5步(一般跑4步)。起点与起跳点的连线与横杆垂面的夹角约为70度角,弧线一般呈不等半径的抛物线形。一般走2-4步开始助跑,前几步的直线段与普通加速跑相似,逐渐增加速度。转入后几步弧线段跑时,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人体沿弧线跑进时,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到起跳时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使重心轨迹与足迹线在起跳点处重合,使起跳的垂直冲量通过身体重心,以增加垂直向上的效果。

1.2起跳。

在助跑最后一步前摆动腿支撑时要压紧,并积极送髋。起跳脚向前迈出,用脚跟外侧先接触地面向前滚动并转为全脚着地,同时身体由倾斜转为垂直,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迅速前摆把同侧髋带出,带动骨盆扭转,同时蹬仲起跳腿。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向上提肩摆臂,及时开始做引肩动作,为身体腾起后转为水平姿势做好准备。

1.3过杆落地。

当人体腾空后,身体继续转动成背对横杆姿势。摆动腿的膝放松,起跳腿蹬离地后自然下垂,肩继续向横杆伸展,头和肩(或臂)先过杆,骨盆向前翻转使髋部充分伸展,两腿有些向后,在杆上成背卧而又有反弓形的姿势。髋部伸展动作要延续到臀部越过横杆,而后过杆的两臂做向前的动作,同时借助向后弓的“反弹”作用,把未过杆的两腿上举,使其越过横杆。做什么样的练习,完成什么样的动作,练习的手段和要求,注意事项,常见错误动作的分析及纠正方法等,也都是讲解的内容,而这部分的内容选择又带有一定成分的随机性,必须通过对整体的或具体的细致观察,采取针对性的讲解,切不可“照本宣课”。

教师在讲解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智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也就是说教学的对象是具体的,有差异的。一般来说,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讲解要有一定的深度,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而对一部分经验、能力和素质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辅导性讲解,促使他们更有效地练习。

2、专项训练

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一般三年,年龄为15—17岁。通过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已初步打下参加背越式跳高训练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基本技术基础,为进一步提高专项能力和掌握完整技术创造了条件。

2.1身体训练

(1)应该加大专项速度训练的比重,在速度练习中更多地体现出背越式跳高的专项技术特点。训练内容有:短距离的蹲踞式起跑和加速跑(30-60米),直道进弯道和下弯道进直道的加速跑,变频跑,大步放松跑,不同半径的弧线跑,跳远助跑接起跳,杆前(不放垫子)全程助跑等。

(2)在练习中仍要贯彻强调动作速度的原则,如快速地摆动动作,快速地收腹举腿和仰卧挺髋,快速地跳起等。

(3)跳跃练习中依然强渊跳起的速度,适当增加负重跳的比重,如负重的跳绳、连续跳上跳下凳子等(负重与不负重应交替进行)。徒手跳跃可采用助跑单足跳(助跑距离可适当缩短),但要两腿交换进行(不能只用起跳腿)。

(4)力量练习。除沙袋、沙衣等外,杠铃的半蹲、半蹲跳、直腿提踵跳、弓步走、挺举、抓举、高翻等练习都可以做。练习要把动作速度放在首位,随时提醒运动员要从动作意识上加快动作速度。杠铃的重量可以增加,并可达到极限强度。

(5)练习中仍可采用计时、计数的方法,促使运动员加快动作速度,如10秒高抬腿,原地跳起摸高15次计时等。

(6)要坚持灵活性、协调性和柔韧性练习。为了节省训练时间,可放在准备活动的后半部分或训练结束前进行,或安排在调整运动量的课上做。练习的手段应提高难度,如垫上的手翻或空翻、健美操、武术套路等。采用各种球类游戏时要求有一点战术意识,做一些战术配合,提高练习的水平。

2.2技术训练。

随着身体训练水平的提商,运动员已具备进一步掌握完整技术的正确用力和提高完成跳高技术动作幅度的能力。基本技术的练习比重固然是减少了,但仍要确保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的质量,并且把基本技术练习作为防止或纠错动作的手段使用。

小学《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篇4

《跨越式跳高》这一课的授教对象是小学阶段水平三的学生,我选择的授教班级是我校六年级三班,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掌握跨越式跳高基本技术动作的能力。跨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因此在课的设计当中,一开始我就很直观的导入课的内容,直奔主题,并在配上相应的动作图片,以激发学生想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总体设计较好,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愤活跃,组织也比较有序,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课的特色:

1、活:

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体现了四活;一是组织形式活。二是内容活。三是教法活。四是学法活。

2、新:

将教材内容设计优化,器材简化,并变换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的有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激发学生独立思维,促进了学生主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变换器材提高练习效率,增加了活动量,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少竞技多趣味多练习的理念。

3、简单实用:

场地器材准备简单易操作,具有实效性。便于在上完一堂课后能在几分钟内作好下一堂课的教学场地准备工作,确保课的顺利进行。

4、突破专题,达到了解决提出问题的目的。提高了教学实效。

不足之处: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个别人出现错误动作时,没能及时纠正,摆腿练习次数较多,负荷较大。致使个别学生出现练习不认真现象。在有竞赛的活动时,缺乏表扬机制,学生分组讨论意义不大。

1、准备部分用了近8分钟,用时过多,虽然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但影响后面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导致课的练习密度不够。

2、助跑起跳诱导练习,强调欠缺。

3、分组教学,调队调控还不够节省。

4、纠错还不够及时明确,评价面不够。

改进措施:

跨越式跳高教学思路 篇5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在水平二教材中出现。作为单元第一课时跨越式跳高学习是在学生掌握的基本各种跳跃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跳高技术的基本知识。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游戏竞赛为特点,为学生创建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建立高度的合作品质和团队意识,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育,快乐体育的有机结合,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在11、12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多好奇,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展现自我,学生将会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跨越式跳高按动作结构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四部分。通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助跑和起跳上。让学生在本课中基本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为以后学习各种跳跃项目打下基础,让学生掌握一种良好的体育锻炼手段。

二、教学内容:跨越式跳高。

跨越式跳高是本课重点学习的内容。属于下肢运动,为了使学生全面的活动,我选择了跳高架、长绳为练习工具。让学生在本课中身体技能得到充分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本课时教学活动课程资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生能说出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的要领,多数同学在过竿时能做出摆动腿移髋动作,部分同学能完成落地时身体侧对竿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

2.学生能对多次重复练习具有兴趣,并通过与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水平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材特点,我设定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助跑和起跳上。学生在跨越式跳高练习中常出现助跑不积极、起跳不充分、摆动腿和两臂的配合不够协调等毛病,我确定本课时教学难点为:助跑、起跳动作的连贯

五、教法和学法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理性思维不是很强,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太高,认识比较粗浅、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这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法和学法的过程中,我不将过多过细的把时间放在动作的纠正上。比如跨越式跳高动作,姿势基本正确,助跑放松协调,角度适中,就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学习时以多变的内容,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成就感。经老师的调控,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在整堂课中,始终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目标和归宿。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创想、感受,最后达到目标要求。本课教法和学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讲解和示范法:利用挂图讲解和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对跨越式跳高动作来说,讲解与师范法应用的好坏,对于很好的完成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2、分解与完整法:通过分解练习,使学生逐渐体会动作要领,然后逐步提高要求,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本课学习跨越式跳高,先体会过杆落地的动作技术,最后掌握完整的技术。

3、练习与分层相结合:当学生在一个高度上跳过很轻松时,跳过多次后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教师组织他们分层,再到不同高度上去练习,这样就会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结构安排分四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提高部分、结束部分。

(一)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阶段。

准备部分: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考勤;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要求等。这部分约为3分钟(1)、愉悦热身 听口令慢跑与站在不同位置队形结合进行。(2)、跳皮筋练习双脚跳、单脚跳。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基本部分作好准备,也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这部分约为7分钟。

(二)师生互动,练习纠错与评价阶段。基本部分:本部分是课的核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手脑并用的能力。

(1)学生自主选择高度,自由跨越长绳,这样主要是让学生尝试跳高的基本技术动作,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有意识地支配下肢动作,培养其灵活性和柔韧性。(2)助跑3-5步起跳跨越低杆练习,这主要让学生体会助跑、踏跳、摆腿、摆臂动作的协调。

(3)出示动作要领几个关键处的疑问,让同学们带着疑问看优秀动作学生示范,找优点,教师适时点明动作要点。

(4)自由组合,挑战新高度,这主要是让学生尝试做全程助跑的跨越式跳高练习,通过挑战新高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纠正错误: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巡回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普遍错误集体纠正。要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术 与技能,并且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这一部分大约为16分钟。

(三)提高技术与自我展示阶段。

分层练习:在一个高度连续跳过了3—4次可以升入下一个高度。通过这种练习,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让学生体验跳过高度后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一部分大约为9分钟。

(四)身心恢复阶段。

跨越式跳高教学方法 篇6

1.摆动腿原地踢摆练习。异侧手扶肋木(或树干),摆动腿以同侧髋带动大腿前、后摆,同侧臂配合腿的前摆,上摆至与肩平制动。

2.原地模仿跨越式过竿动作练习。两腿依次跨过约与膝关节高的横绳,可用长绳或橡筋带系于两个篮球架柱上,集体进行,加大练习密度。

3.模仿跨越式两腿过竿动作练习。立正,右手按着竖立竹竿的上端,然后右腿向右外侧踢摆,越过竿顶。右手迅速按回竿上端。接着左腿也向右外侧摆腿过竿,迅速转髋,左手按竿。然后反过来,向左做同样动作。跨过与髋部同高的竹竿或木棒。

4.同上练习,但按教师的口令进行,可分成四列横(或纵)队进行比赛,以竿(棒)少掉地下的队为优胜。

5.上一步跨越斜放的横竿。摆动腿在前,踏跳腿在后。开始时,踏跳腿向前迈一步,作跨越过竿练习。竿的一端放于地面,另一端放在跳高架或木凳上。在硬的地面作此练习时,注意强调着地缓冲,防止膝飞踝关节受伤。

6.上一步跨越式越过较低横竿。

7.助跑三步越过横竿。预备姿势是摆动腿在前,站在起点上。助跑方向与横竿所成角度为30‘一60‘。踏跳点距横竿投影点三、四个脚掌之间。三步助跑的起跑点在距离踏跳点五个自然步的地方。

背越式跳高教学谈 篇7

一、助跑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为了获得水平速度,为起跳和过杆做好准备。助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而影响助跑技术的关键因素就是助跑的速度和助跑线路。助跑技术的改进,可以大大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成绩。

1. 改进助跑线路

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典型特征之一,通过助跑使身体获得与助跑方向一致的水平位移速度,人体惯性使身体在弧线助跑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离心力。

通常教学时采用大弧线助跑,而大弧线助跑时的步频变慢、步长加大、重心下降,导致助跑最后一步弧线的切线方向与横杆之间的夹角过小,容易造成助跑起跳方向与横杆平行,且离心力小,不利于身体内倾,容易导致起跳时的过早倒体,影响起跳的效果。助跑小弧线时,向心力随着半径的缩短而加大,在助跑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小弧线助跑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身体势必加大内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步频有加快、步长有缩短,身体重心能够在助跑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有利于起跳过杆动作的完成。在教学中先采用大弧线助跑教学,易于学生学习背越式跳高。在掌握后可逐渐缩小助跑弧线。

2. 助跑节奏感和速度

背越式跳高的成绩与助跑节奏感和速度密切相关,良好的助跑节奏,助跑速度应该逐渐加快。进入弧线之前就到达了最高速度,就会导致进入弧线之后的动作幅度减小:相反,进入弧线之前没有达到适当的速度,就会导致进入弧线后动作紧张,幅度变化明显,失去一定的动作节奏,使助跑和起跳不能紧密地结合。助跑速度过快,身体就会过早地倒向横杆,无法完成过杆动作:助跑速度过慢,就会降低人体起跳的效果,使助跑、起跳、过杆的动作脱节,由此看出助跑速度、节奏的重要性。据研究,起跳前的水平速度每增加10米/秒,起跳缓冲阶段将加大垂直作用力12-16公斤,提高起跳效果。助跑速度加快(可控速度)。增大地面对人体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使身体获得更大的向上的速度,身体腾起的高度会更高。因此,加强助跑的节奏感,适当提高助跑速度对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成绩有显著效果。

二、起跳

1. 加强跑跳衔接训练

背越式跳高由弧线助跑转入起跳的过程,起跳技术应将起跳腿、摆动腿和上肢摆动及躯干的动作,作为一个完整的动作。跑跳结、蹬摆结合是提高跳高成绩的关键。摆腿和摆臂在起跳过程中摆腿占20%,摆臂占60%。起跳腿占20%。起跳时摆动腿上摆,踏跳腿向下蹬伸,蹬摆结合,形成一个合力,在起跳中尽早摆动,及时制动,使蹬与摆更加协调,用力集中,将会太太提高起跳的高度。起跳时的内倾很重要,起跳腿着地瞬间上体内倾不够,会造成起跳中上体过早移过支撑垂直面,不能充分发挥起跳力量,进而影响腾空高度。

2. 良好的跑跳街接

跑跳的良好衔接是所有跳跃项目的重中之重,在快速助跑过程中,缩短起跳的时间,可增大起跳的高度。起跳腿向前快速送出支撑,屈膝程度较小,起跳蹬伸的时间也较短,摆动腿积极上摆,摆动腿折叠高摆,摆动腿的摆与起跳腿的跳应是同一节奏,有利于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速度与起跳力量是呈正相关的:速度快,力量也就大,增大起跳的高度,应多加练习。

3. 准确的起跳距离

在助跑后,起跳距离的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起跳过杆。起跳距离过小,造成练习者无法完成起跳前的准备动作,甚至直接撞杆:起跳距离过大,造成过杆时身体最高点不在杆上,臀部和小腿碰杆。所以,应重视起跳距的选取和练习,在距离跳高架立柱纵向延长线1米、横杆垂直面0.5米处各画一标志,让练习者在练习中反复练习对照,以获得准确的起跳距,使整个跳高技术能紧密联系,形成合理、有实效的技术特点。

三、过杆

传统背越式跳高杆上作拱桥式过杆,起跳后就作大幅度的背弓姿势,忽略了摆动腿的作用,身体没达到最高点就开始过杆,身体展开过早,加长了过杆半径,碰杆机率增大。提倡“倒7式”过杆:起跳后摆动腿膝关节领先,达到最高点身体后倒,双臂置于体侧,主动压肩展假升膝,头在下腿在上,肩背着垫,身体形成“倒7”的姿势过杆。最合理的技术应该是在“倒7式”动作的基础上,缩短过杆半径,这样可以使运动员在最高点进杆,利用压肩升膝并在杆上作挺饿补偿,使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采用“倒7式”过杆,杆上技术的加强,能使过杆更流畅、成功率更高。

四、心理因素

随着横轩越来越高,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重。跳高比赛时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以,如何采用自我心理调节,增强跳高比赛时运动员的自信心,控制好思想情绪,调节好竞技状态,这与成绩的关系非常密切。

1. 增强自信心

助跑半途停止试跳,有时造成一次试跳的失败,其主要原因就是运动员的自信心不足。可以采用积极主动地呼吸,在加深吸气的同时将注意力放在自我激励上——“我能行,我能过”,就会觉得眼前的横杆不高。自信心增强了,就会充满信心地去跳越新的高度。

2. 动作技术回忆

把整个运动动作过程在头脑中回忆一遍,也就是动作表象回忆。表象回忆的基本条件是需在思想上认识跳高动作技术的全环节,把握关键要点,如助跑快速有节奏、起跳有力、步点准、腾空向上效果好,挺饿过杆姿态美、收腹举腿的时机与力量恰到好处,有利于各环节的动作完成。动作技术表象的回忆可在准备活动阶段、试跳间隙时、比赛助跑前进行。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学习效果 背越式跳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33-02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比较枯燥,而且非常消耗体能,因此,导致现在很多学生在田径课上出现不爱学的现象,而同学们更热衷于一些项目轻松的或者趣味性较强的球类运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们不仅要承担着教学任务,还要研究分析如何把田径课上好,怎么解决田径课近年来所面临教学与发展的瓶颈。背越式跳高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它难度较大,技术动作很复杂,是田径课教学的一个突破点。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广泛,本文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田径背越式跳高教学中,调查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希望可以成为中学田径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所谓抛锚式教学是指在多样化的生活背景中或利用技术虚拟的情境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促进学生反思,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让学习者基于技术整合的学习环境中去实践,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框架,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学生在其中领会真实的学习内容和体验真实的学习过程。从字面可以看出核心是“锚”, 学习与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锚”来进行,可以预见这种教学有很高的迁移性,进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具体可以把过程简单的归结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其中解决问题要由学生担任学习的指导者,发挥合作式学习。评价也分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构建符合实际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学习过程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总的来说,抛描式教学是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关键途径。其主要的方法,就是从组织“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入手来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对问题的解决。由于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以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阶段

这一阶段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识别问题的阶段。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之前,可通过提问或让学生尝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活动。通过播放精彩比赛视频,课件,给学生展示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讲授背越式跳高技术时,学生通过对课件的观察,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需要,大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

2.提出问题阶段

通过教师导入的教学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动作示范,对技术动作提出要求,学生进行思考,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任务:小组协商讨论,提出问题例如背越式跳高是怎样选定助跑点,怎样克服心理恐惧,怎么样过杆,怎样落地的,小组成员必须表明自己的见解,协商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3.解决问题阶段

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教师的动作,聆听教师的讲解。这样会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知识,更有兴趣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的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对有所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纠正。

4.效果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完成好的小组赞扬,技术环节有问题的小组给予纠正。

抛锚式教学课程设计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在田径——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技术的掌握、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观能动性、社会适应性的培养。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在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然,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不能全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因为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用起来的,它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及发展,是为提升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唯一的途径。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范文] 篇9

河北镇中心小学 卢雯芳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并利用已有的场地器材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绝大多数学生能跨越横杆。

2.发展弹跳、灵敏、协调等综合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体会摆动腿过竿后内旋并下压。教学难点:移髋 教学场地: 学校操场 教学器材:

录音机、竹竿、橡皮筋、体操垫、小旗 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一)体育委员整队,清查人数。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课的内容,任务。

(四)检查运动服装。

二、准备活动:

1、徒手操

2、绕场慢跑3圈 基本部分:

一、跨越式跳高

1、分组进行练习单脚跳(左右跳)、双脚跳(左右跳、前后跳)、两腿交叉跳

3、一人拿杆,杆一头占地学生跨过

2、每组取一根竹竿单足跨竹竿

摆动腿稍屈膝与横杆平行前摆。当摆动腿升至横杆上方时伸直,起跳腿放松下垂。当身体重心越到最高点时摆动腿过杆并内旋下放,同时起跳腿外旋上提,上体适当前倾并稍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使臀部顺利

(一)组织:自由结组分成六组

(二)教法:1.示范、讲解。

2.提问设疑:怎样过竿才能做到臀部不坐竿?

3.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并巡视指导,适时纠错。4.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采取自己

移过横杆,起跳腿过杆后,摆动腿与起跳腿一次落地并缓冲。

(二)重点:体会摆动腿过竿后内旋并下压。

(三)难点:移髋

二、游戏:时代列车

(一)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六路纵队,除每组排头的学生外其它的学生将一只腿向前伸出并由前一个学生将其抬起,排头的手举小旗,听到开始的口令后集体向前开动,先到终点为胜。

(二)规则:1.听到口令才能动。2.中途不能将腿放下。3.必须“车”尾过终点才算到。自创的方式过竿。

5.学生代表展示。6.练习过程中音乐伴奏。结束部分:

一、成体操队形做放松活动。

二、总结,评价本次课的内容。

三、安排收捡归还器材。

四、宣布下课。

《跨越式跳高》教后反思

河北镇中心小学卢雯芳

本课教授学生跨越式跳高的,起跳动作。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快,能够准确的将自己的步点找准,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好找不准。

首先, 跳高练习的确有危险,所以学生不敢在跑动中跳高,而采用逃避的方法,停下来跨过去或干脆就不跳。这样安全,不会受伤。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学习跳高的动作。我的做法是降低高度、找替代物作横杆,用体操棒放在地上进行模仿练习,用橡皮筋两人两边拉直进行跳高练习。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篇10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受学生喜爱。在水平二阶段中,跨越式跳高是跳跃类主教材之一,常规跨越式教学,从教学组织及安全方面考虑,学生的练习次数、时间很难得到保证,这样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提高并掌握技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上就不会落到实处,对学生在该项目中的成绩考核往往不够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组教师认真学习,依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体育课堂案例研究。

课例主题:如何解决蹬地起跳的教学重难点

教材文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水平二)三—四年级教材,第四章明确阐述:跳高是小学三、四年级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该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基本动作方法,掌握两腿依次过竿的动作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和跳跃基本活动能力。

动作方法: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

助跑采用侧面直线助跑,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则相反。助跑逐渐加速,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跨越式跳高蹬地起跳的动作,使80%的学生基本掌握。

2、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性。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大胆展示。

教学重难点:蹬地起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通过水平一阶段跳跃类游戏的学习,对跨过或跳过高度有简单的认识,下肢力量与身体的协调性有了一定改善,在心理上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学习新技能和方法,并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但是,在学习中,依然具有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对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畏惧心理。

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水平二)三年级教学内容。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是田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必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在水平二阶段中,跨越式跳高作为跳跃类教材,是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发展学生灵敏、柔韧素质和弹跳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起到较大作用。

主要特色:

1、教学方法:循序渐进 步步引导

本课通过跳地竿、跳斜竿,跳过低竿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来达到培养自信心、掌握动作方法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尝试练习、模仿学习、互助合作、对比学习、相互评价等多种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互助、互学、互评、互勉,促进技能掌握,培养学习习惯。

2、组织形式:小组合作 服务教学

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以单人、双人自主学练为辅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于较为简单的学习活动,以个人自主学练为主;对于技术难度不大,通过对比学习、共同探讨来完成学习活动;对动作难度和技术要求较大,器材组装需合作使用的跳低竿环节,通过四人小组的组织形式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有效帮助学生学会学、思、练,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3、评价手段:多元评价 激励提高

本节课通过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强化所学知识技能,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纠正错误动作、促进技能掌握的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4、器材准备:自制器材 一物多用

教学用教具,是将常见的建材PVC管及配件进行组装,制作成能升降的简易跳高架,在跳高的学习中,可拼接成不同长度横竿,能发挥出较大教辅作用。自制器材在本课中,分别用作单脚跳的“标志物”,跳地竿、斜竿的“教具”、跳高活动中的“跳高架”。与传统跳高器材的使用相比,具有组装方便、携带轻松、安全可靠的特点,能有效提高练习密度、降低畏惧心理,真正做到了一物多用、巧用、妙用、活用。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跨越式跳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互帮互学、认真练习,能做到吗?

生:能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大胆、大方的随音乐模仿各种动物,小鸭子走过来了。

生:嘎嘎。。

师: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蛇过来了,玩的可高兴了!

师:这是什么动物啊?猩猩动作。

师:大--狗--熊

师:小青蛙

呱呱 呱呱,左边两次蹬腿、右边两次蹬腿。

师:美丽的小鸟飞了过来,像老师一样,飞到彩棒旁。师:同学们模仿的真象。

【评析】:开课时针对三年级的身心理特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小动物,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教师随机运用夸张的表情及惟妙惟肖的各种模仿动作,配合鼓励的语言与手势,带领学生大胆、大方地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动了下肢各关节,预热了身心,为下面的跳高学习打好了良好基础。

下面大家在彩棒上跳一跳,看谁跳的方法多,跳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踩到棒子上了,开始。

生:练习

师:大家跳的方法都很多,有几位同学跳的很特别,来看这位同学跳。

生:一生跳地竿展示,还有哪些同学愿意跳?

师:同学们能不能这样跳?

生:能

师:开始。从外圈巡视,指导。

【评析】: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跳跃方法,运用比多,让学生大胆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个别学生示范,引导学生练习跨跳地竿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大家跳的真带劲,下面增加点难度,拿起彩棒,斜放体前,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跳过去。

生:练习。

师:大家跳的真不错。下面两人一组,组装一个斜竿架练习,看哪组最快。生:组装器材,上一步练习,互评练习。

【评析】:经过各种方式的跳、跳地竿、跳手持斜竿、跳斜竿架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跳高中来,消除了学生对跳高的恐惧心理,为后面跳高的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同学们练的很认真!老师发现,同学们蹬地时用力不够,如果能做到脚后跟先着地,过渡到前脚掌用力蹬地跳起,你们一定能跳的更高。看老师做一次(教师示范),再看一次(换一侧方位示范)。

师:看清楚了没有?

生:看清楚了。

师:下面2人相互帮助,进行练习。

生: 2人小组互帮练习。

【评析】:本环节教师通过肯定、正确评价学生的练习情况出发,引导出本课教学重难点,并通过精讲配合两次完整示范,给学生以正确、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学,对比学习,教师巡回辅导,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师:(口哨)。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脚后跟先着地,过渡到前脚掌蹬地跳起。下面左右2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组装一副跳高架进行练习,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开始。

师:这个小组动作最快,已经开始练习了。这个小组也完成了,还没有完成的小组加油,组装完毕,请同学们开始练习。

生:练习

师:小组长很负责,老师也想跳一跳,同学们想不想看?

生:想

师:注意观察,看老师的腿摆的高不高、蹬地有不有力。(一次),老师再跳一次。师:看清楚了没有?

生:清楚了。

【评析】: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可能会出现将重心移到跳过横杆上而忽视了蹬地起跳要领,在这里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起跳要领,理解滚动起跳、用力蹬地的教学重点。

师:下面由小组长负责,相互帮助着练一练、比一比,评出小组里跳的最好的同学一会儿出来展示。

生:学生练习、评比。

师:评出来没有?请被评出来的同学站在队伍的前列。其他同学认真观察。预备,开始。

生:优生展示,其他同学观察。

师:他们跳的怎样?

生:蹬地有力,摆的较高。

师:观察的很仔细。请同学们再相互帮助练一练。

生:练习

【评析】:为提高学习兴趣,巩固技能,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评优活动,在本环节中,教师巡回辅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反复练习后,请优生展示,师生评价,进一步解决教学重难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互帮互学的非常好,现在老师带同学们来做个“赶老牛”的游戏。请小组长取下老牛,带领大家去大胆的玩一玩。

生:学生自主练习。

师: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师:同学们玩的真不错,特别是这一组在玩赶老牛过障碍的游戏,我们能像他们这样玩一玩吗?

生:能。

师:请各小组像他们这样摆好跳高架,自己来尝试赶老牛的接力游戏。

生:小组练习。

师:都会了吗?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好不好?

生:好!

师:比赛方法是:各小组听口令后,用彩棒赶 “老牛”绕标志物一圈返回进行接力比赛,以先完成者为胜。比赛规则是:

1、不准抢跑;

2、“老牛”需绕过标志物,碰倒标志物需自己还原;

3、以先完成者为胜。

师:同学们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预备—开始。

生:小组比赛。

【评析】:通过前面的教学活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滚动起跳,跑跳结合的动作方法,下肢力量、弹跳力已充分发展,为遵循上下肢均衡发展的原则,须设计一个以上肢为主的趣味性游戏,通过“赶老牛”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全面均衡发展,同时,让自制器材做到了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物活用。

师:请同学们放好彩棒,随音乐欢快地舞起来—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希望今后的体育课认真练习,同学们再见!

同伴互助:

向丽丽(实验小学):本节课选用PVC管自制教具,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参与跨越式跳高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找到了解决教材重难点的切入点,增强了教学的游戏性、趣味性,充分展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高超技艺。总的说来,教具选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做到了新器材的开发与旧器材功能的挖掘并举。教法的选择都是切实为了达成五个领域学习目的,以增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几种动物模操,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动”起来,“玩”起来,并在“动” 和“玩”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到方法,得到提高,并把技术与游戏融为一体,增强了技术动作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特色。建议:

1、教师语言要更精练、准确、生动;

2、跨越式跳高一定要让学生先确定起跳腿和摆动腿的精确次序,然后再进行教学;

3、围绕教学重难点,辅助性的练习要少而精,这样才干有针对性突破重难点。

4、在强调起跳有力,学生在基本掌握后,对学生的助跑角度须有一个明确的引导。

5、不仅要优生示范,还要加大对学习落后生的关注;

6、规范简洁的讲解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游戏教学教师的语言要有煽动性,激发学生斗志,让情境更美好。

7、重组织形式轻生理负荷,太重视课堂的有序,成果适得其反,练习的强度密度显得不够。

7、简易PVC管的跳高架如果在 两头用弯头进行连接稳固性会更好,另外适当的加高高度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效果可能会更好。

刘慧云(杨岔路小学):整节课结构较完整,环节清晰。在解决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但有几个教学环节,教师还需注意:

1、动物模仿操:教师还可夸张一些,大胆、大方一些,在动作、表情、语言语气等方面完全可放开一些,通过自己来感染学生;

2、场地的布置还可大一些,开阔一些,充分给学生展示、活动的空间;

3、各种方式的跳等几个教学环节,学生练习的较多,教师要注意适当调控,同时感觉场面较平淡,缺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4、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能流于形式,要走到各小组中去,真正做到教学互动;

5、游戏前的方法、规则、要求要阐述清楚,游戏完毕要有正确的评价,充分起到游戏的锻炼价值和德育教育功能。

李兵(李家湖小学):在解决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依次采用各种方式的跳、跳地竿、跳手持斜竿等几个教学环节,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但是,教师要进入学生中去,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巡视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师要清楚。

2、教师的评价要及时而准确,评价的形式还要多样,可同伴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

3、学生在组装器材时,教师要扫视全场,对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要进行及时的帮助。

张家礼(伍家岗小学):学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进行跳斜竿、跳高时器材组装的指导,让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做,力求最短的时间完成,提高学生练习时间,提高练习效率。

陈文华(大公桥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体现的不够,应指导学生如何帮、如何评、评什么,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制跳高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团结互助、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跳地竿等几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逐步让学生掌握了动作技能、并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顺利完成了课的教学目标。自编游戏“赶老牛”,学生练习兴趣高,效果较好。纵观整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本节课很多教学环节,如两人小组跳斜竿、四人小组跳高练习等,教师给予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相互探讨、合作学习。但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评价、合作学习表现的不够充分,这主要是教师的引导不够,在“帮什么,如何帮”上应给予及时的引导与方法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鼓励、赞许的表扬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表现较好。对学生的表现,在好的方面或存在的不足之处,能做到及时评价。不足之处是评价不够全面,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应及时指出不足,也需抓住可取之处给予及时鼓励。整节课,若多运用一些激励性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练习热情,为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自制器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技能掌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从课堂上的组装来看,学生在拆拼跳高竿过程中有一定困难,有些小组在跳高时跳高竿未拼紧出现弯曲,对整个跳高的学习有一定影响,器材还需不断改良与完善,真正起到妙用、多用、活用、实用。

4、自编游戏“赶老牛”,学生练习兴趣高,效果较好。教师需进一步强调与细化比赛的方法与规则,真正使游戏达到育身、育心、育智的目的,让游戏起到更大的育人效果。

专家引领:

本节课从学生在课堂中欢快的笑语、高涨的热情,饱满的情绪体现出这是一节孩子们喜爱的的课。从课的一开始教师引领学生大胆、大方的模仿各种动物,以自然亲切的教态融入到学生中,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教师语言带有童趣,带有激励性,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较好的调动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自制器材、场地布置点缀课堂,从场地的布置与学生队伍的调动看出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场地布置科学合理有效。自制跳高架分成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分布四个方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给了学生视觉上的震撼,从而无形的调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背越式跳高初级业余训练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 专项运动能力 专项运动技术

中图分类号:G8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70-02

背越式跳高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技术之一,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技术,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跳跃潜能,使跳高取得好的成绩。所以,无论是世界高水平的比赛中,还是基层运动会的比赛中,这种跳高姿势被人们普遍采用。为探究背越式跳高业余训练的正确的途径,通过对与本人同时进行跳高训练的几名运动员训练过程的观察,总结归纳出取得的训练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得出结论,并希望对基层背越是跳高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方法

对比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二、分析与讨论

背越式跳高是一个需要全面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他要求运动员在快速助跑当中完成协调、有力的起跳,然后用背对横竿的技术越过横竿,用肩背着地落在海绵垫上。要想跳出理想的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技术,且必须将着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好成绩。

下面,对几名业余运动员的跳高训练过程进行概要地阐述,对他们取得的成绩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初探。

王冠英,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96级学生,入学前曾在体校接受过系统的背越式跳高训练,专项技术水平较高;2.王彩良,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95级学生,入学前在高中接受过背越式跳高训练,专项技术一般;3.辛志友,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95级学生,只是在大学一年级田径普修课中接触过背越式跳高,专项技术水平较低。

以上几名运动员在大学期间进行训练,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不同的问题。

1995年11月,王彩良和辛志友开始跟随刘先生进行系统的背越式训练。开始阶段主要是初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对跳高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不急于完整跳高技术的训练,而是辅以铅球、标枪、跳远等多项基本素质,具体训练的实施如下:

训练前,刘先生对我们两名运动员进行了初步的训练诊断,结果如下:

针对这种情况,刘先生制定了具体的训练计划:每周三次训练课,两周六次训练为一个小的训练周期,内容如表(以一小周期为例):

第一次训练:基本技术训练:1、小弧线有支撑蹬摆配合。2、小弧线两步助跑起跳3、四步助跑起跳。然后是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包括单足跳、跨步跳等。

第二次训练:速度训练:1、直道30米起动,要求要跑出节奏。2、弯道30米起动,要求注意体会跑进当中绳梯内倾的身体姿势,要跑出节奏。3、60米跑(30米直道,30米弯道)要求注意体会从从直道跑转为弯道跑的身体姿势的变化,要跑出节奏。4、90米跑(60米直道,30米弯道),要求同2。该训练主要提高运动员快速跑的能力,并和跳高的助跑的技术形式形式结合起来。

第三次训练:快速力量训练:采用最大力量的60—70%进行负重深蹲训练,要求快速5次蹲起为一组记时,共做五组,1、3、5组后做全程助跑起跳摸高,2、4组后分别做上、下坡跑的练习。该训练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神经——肌肉的反映速度,并结合跳高的专项特点进行练习,把力量训练(专项运动能力)和跳高专项技术训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运动员快速助跑结合起跳的能力。

第四次训练:跳上高垫练习:全程助跑起跳跳上高海面垫,然后以越过横杆的身体姿势用背部仰卧在海面垫上,垫的高度要适宜,每次训练海绵垫的高度都要从低到高不断升高。

第五次训练:副项和其它一些项目的训练(如跳远、铅球、标枪等)主要是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六次训练:大力量训练:采用塔式训练法。运动员依次负重深蹲本人最大力量的60%、70%、80%、100%、90%,深蹲次数依次为5、4、3、1、2次,组间象做快速力量那样,穿插全程助跑起跳摸高和跑上、下坡练习,并同时做抓举、跳栏架等练习。至此,一个小的训练周期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周期的训练。

经过这样的训练3个月后在学期末,刘先生又对二人做了运动训练诊断:

从表2可以看出,两名队员跟随刘先生训练后,专项运动能力和训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此结果,刘先生对二人进行了成绩预测,王彩良有望跳出1.90-1.95米的成绩,辛志友可跳1.85-1.90米。

假期结束返校后,王冠英,王彩良,辛志友一起进行训练,准备华北协助区的体操—田径全能教学比赛,并对三名队员进行了成绩测试:王冠英1.85米,王彩良1.80米,辛志友1.73米。此时王彩良和辛志友的成绩以略有提高。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项目兼顾的原因,跳高训练以完整的全程过杆练习为主,没有其它的跳高专项身体练习,即专项能力的训练,每次训练,运动员总是反复进行过杆练习,找过横杆时身体的感觉。这样训练了两个半月,临近比赛时进行了成绩测定,王冠英1.88米,王彩良1.88米,辛志友1.85米。

本人分析认为:王冠英在专项技术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仍然进行专项技术的训练,使专项技术进一步趋于完善,而没有进行专项能力的训练,造成专项能力落后于专项技术,使二者不能协调一致,故运动成绩未能提高;而王彩良和辛志友在跟随刘先生训练之后,专项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后来又进行了专项技术的训练,使专项技术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样,使专项技术和专项能力都相应的得到了提高,使之趋于协调一致,故成绩有明显提高。

由于比赛需要,王彩良和辛志友被正式选拔入队参加比赛,比赛中,二人均跳出了1.92米的成绩。比赛结束后,三人又同时跟随刘先生进行跳高训练,训练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适当的完整技术练习。几个月后,三人的专项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从表三可以看出,王彩良、辛志友的各项专项运动指标指标和以前相比有明显提高,而王冠英的指标比王彩良和辛志友的还要高。经最后最后成绩测定,结果是:王冠英1.93米,是大运会跳出的,王彩良和辛志友只跳出了1.83米。

再试比较分析一下,本人认为:王冠英在专项技术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又使专项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专项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技术共同得到相应提高,使之协调一致,故成绩提高了;而王彩良和辛志友的专项技术尚不太成熟和稳定,虽然专项能力提高了,但技术却相应的落后了,二者不能协调一致,故成绩未能提高。

从以上几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跳高专项训练中,只有专项运动能力和专项技术共同相应的提高,使二者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协调一致,才能使跳高成绩提高,当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领先或者落后于另外一个方面,都会使跳高成绩起伏不定或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

对“背越式跳高”教学设计的研究 篇12

当今背越式跳高技术已被普遍采用。学习背越式跳高一方面是为了运动知识的有效更新,提高运动水平;另一方面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运用多种多样的锻炼手段,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弹跳能力,不能单纯过分地追求技术细节,而是要使学生在学练技术原理和具体锻炼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弧线助跑与起跳练习。教学难点:培养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十一班男(30人)、女(20人),主教材为背越式跳高,课次为单元计划第一次课。针对高二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本节课主要利用课件诱导学生、利用语言激发学生进行学练。开创快乐、趣味性教学,变换练习方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以及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活跃课堂气氛,不断提高课堂的质量,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三、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及新的课程标准,并依据诱思探究教学论,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最大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练氛围内自由发挥;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懂得合作学习的意义。教学中注重师生双向交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四、学习目标

1.学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跳高的一些基本知识,85%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基本方法。

2.学习目标:通过由浅入深的结合技术动作和结合挂图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和习惯,融健身竞技为一体,培养学生健身锻炼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互帮互学使同学们乐意接受指导,懂得合作与竞争的意义,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加深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观看跳高比赛光盘,使学生了解背越式跳高的动作特点。学生观看挂图,知道背越式跳高动作的构成及每一部分的特点和动作之间的衔接。

设计意图:利用影响资料和挂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

实录:课前五分钟,学生通过电视和VCD观看背越式跳高教学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观看挂图,了解背越式跳高的动作结构。给学生提出问题,如:背越式跳高技术共有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回答:共分四部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2.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高水平的运动员能跳过比自己身高高出很多的高度呢?”“他们的身体在空中做出背弓后重心在什么位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实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探究,根据教师的提示回答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小组探究,活跃身心,知识共享

1. 全班分成五个小组(男生三组、女生两组),由小组长带领做热身运动,自主选择场地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做慢跑、压腿、徒手操等,最后集合学生做颈椎和腰椎的练习。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热身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录:由小组长协调制定好活动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身体的各部分的肌肉,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做到全员参与,共同探索。

2. 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在两个大圆上做助跑起跳练习。要求学生四步助跑,起跳时要垂直起跳。引导学生注意三点:

(1)头的姿势,不能低头。

(2)摆动腿大腿和膝向前上方摆动。

(3)双臂摆动的“突停”。

设计意图:以情激情、利用圆的弧度练习背越式跳高的弧线助跑。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同时培养学生全身协调配合能力。

实录:为学生喊着节拍“1—2—3—4—跳”,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摆动腿的方向、双臂的突停。全员参与树立学生练习背越式跳高的信心。

3. 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在垫子上做起跳着垫练习。在跳高架中间拉上一根矮的细绳,使学生起跳越过。提醒学生要利用肩背着垫,在着垫的同时收腹举腿,这样有利于形成背弓。引导学生观看挂图,体会背弓形成的时机。在适当时机让特长生或优秀生展示自己所学的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设计意图: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姿态,体验身体肌肉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开展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并让优秀学生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实录:学生根据之前形成的动作表象依次从细绳上越过。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优秀学生的示范,也可以观看挂图,以便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师生交流、学生交流,达到完成动作的目的。

4. 在两个跳高架的中间拉上细绳,引导学生完成完整动作,帮助学生规范动作,并引导学生相互指导。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心理暗示法增强学生信心。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拉上细绳有利于消减学生惧怕心理,另外心理暗示法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动作。

实录:学生依次完成动作,个别女生有畏惧心理,教师利用语言暗示或学生自我暗示完成动作。学生也相互鼓励、互助互学,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

5. 全班分六个小组进行练习,体验动作要领。各小组之间开展擂台赛。

设计意图: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逐步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之间的擂台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练习过程中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实录:以小组为单位体验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互相学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出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做到师生互动。在小组擂台赛中及时发现好的动作或个人,在全班进行展示。

6. 利用轻柔舒缓的音乐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放松活动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柔和的音乐放松身心,充分感觉体育锻炼的效果,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六、课后反思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篇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力学知识讲出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动作要领。2、70%的学生能够会做直线助跑转弧线助跑,以及蹬地起跳动作的连贯。

3、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认真练习,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4、直线切入弧线跑20~30M,4~6次,助跑起跳10~12次。

【学情分析】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好,能积极参与背越式跳高的学习,素质练习时课堂氛围活跃,本课【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平均心率 125~130次/分

重点难点

1、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力学知识讲出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动作要领。

2、能够会做直线助跑转弧线助跑,以及蹬地起跳动作的连贯。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常规

1、在教师指定地点整队,体委负责发令指挥队伍,检查出勤情况,向教师报告。

2、注意听教师宣讲讲,记住本课内容及【教学目标】,树立达标信心。

3、见习生随堂听课或活动。

【导入】准备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绕操场慢跑一周。

2、观察、语言提示。

3、教师口令指挥学生徒手操练习。声音洪亮,清晰。

保持队形,慢速跑进。

按教师要求认真做好徒手操练习。(1)上肢运动(2)体侧运动(3)体转运动(4)下肢运动

(5)两人一组桥的练习○○○○○○○○ ○○○○○○○○

【讲授】 教师讲解起跳动作要领

1、教师讲解助跑与起跳在背越式跳高中的作用。

助跑的动作要领:重心由高到低偏向一侧。

2、教师讲解起跳动作要领。

要领:充分蹬伸,立腰,制动。

3、组织学生分组练习。(1)、注意听教师讲解,记住动作重点,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建立动作表象。

(2)、看教师提示、模仿教师练习。(3)、乐意接受教师指导。★教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队形错开、有利于观看教师示范。

【练习】组织练习

1、组织学生做弧线助跑练习。

2、组织学生直线助跑练习,要求练习直线助跑20~30M

3、组织学生由直线助跑切入弧线跑的练习,体会直线切入弧线跑的变化。

4、组织学生做一步起跳的练习,要求:立腰,充分蹬伸,手臂制动。

5、组织学生做三步起跳的练习。

6、组织学生做完整的助跑起跳练习。

7、素质练习。

(1)跳摸篮板3×5(2)蛙跳 10×3

1、学生体会重心偏移跑动和重心由高变低的变化。

直线助跑20~30M,4~6次。助跑起跳10~12次。

【作业】 小结

1、口令集合学生、组织放松练习1~2节,学生放松练习,调整呼吸。

2、小结本课学练情况,学生认真听讲。

3、提示【教学目标】,请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收还器材。

4、师生再见。★教师

○○○○○○○○○○○○

○○○○○○○○○○○○ ○○○○○○○○○○○○

○○○○○○○○○○○○

课堂实没有实录

六年级体育跨越式跳高 篇14

综合组

郑超超

教学目标:能通过练习发展跳跃能力;

水平目标: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水平三)学习内容:跨越式跳高;

学习目标:

1、懂得跳高的关键是起跳迅速有利,尽量使身体向上腾起;

2、能改进起跳技术,做到起跳迅速有力,身体尽量向上腾起;

3、乐于重复练习,具有坚毅果断、努力进取的精神,同时能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学步骤:

一. 组织学生整队

1、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3、学生自编徒手操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步步高游戏;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圆圈练习二. 跳跃:跨越式跳高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原地向上摆腿,原地跨越式跳高,助跑3~5步起跳摆腿等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确定起跳点及丈量助跑距离的方法,(助跑节奏要稳定,起跳点要踏准)

3、组织学生尝试性越过一定高度橡皮筋的练习;

4、请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及时讲评;

5、组织学生分组继续练习;

6、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专门设立一小组降低高度进行练习; 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各种辅助性的练习;

2、观察教师的示范,学会丈量助跑距离的方法;

3、观察同学的表演,通过教师的讲评,能找出自己的缺点;

4、学生继续练习,对动作加以改进和提高;

5、设立互帮小组,让“有困难的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组织队形:散点、小组练习三. 学生自练

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橡皮筋,按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练习,争取更好的成绩,为小组比赛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跨越式跳高的比赛。(小裁判根据高度和技术掌握的情况进行打分),教师及时讲评。

四. 游戏:互挤出圈 教师活动:

1、请四个同学当助手讲解、示范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组织学生常尝试性练习,并组织学生交流;

3、带领学生分组游戏,鼓励学生向强者挑战;(注意安全)学生活动:

1、仔细观察示范的过程,认真听讲,理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在组长的带领下,自我体验游戏的过程,针对问题,积极讨论,积极发言;

3、积极参加游戏,战胜本组同学的同时,能勇敢向其他组挑战; 组织队形:8个圆圈 五. 整理放松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围成圆圈进行放松;

2、教师小结,今天大家能够克服身体上的劳累,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同时能够精诚团结,不拉下一位同学,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篇15

念动教学法是利用学生的运动表象, 来提高和巩固运动技能、调节情绪和增强信心的心理练习方法。学生在接受该方法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时, 必然会伴随相应的肌肉感觉 (即运动) , 使想象与动作联系起来, 从而可获得一定的练习效果。对正确动作概念的形成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背越式跳高是体育专业学生在田径课程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运动技术,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技术的重复、机械化的示范来说, 运用视觉、听觉, 激发想象来完成体育的练习的念动训练, 更符合教学的规律, 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教学效率更高, 教学质量和效果更显著。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市职业大学09、10级体育专业班学生共58人。

1.2 研究方法: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进杆、落垫四部分技术组成, 在这四个技术环节教学过程中, 采用念动教学法, 让学生自己对比学习前后的心理感受与学习成绩。

背越式跳高念动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1.2.1 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

1) 讲解示范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要领

2) 结合图片、录像等手段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

3) 学生想象背越式跳高全过程

1.2.2 学习助跑与起跳技术

1) 学习起跳技术

(1) 想象起跳技术环节和动作;

(2) 示范与讲解基本动作要领;

(3) 起跳技术的模仿练习, 强调起跳腿在踏向起跳点时, 保持身体在内倾姿势向前送髋, 肩轴与髋轴成扭紧状态下起跳。要求蹬伸动作依次由髋、膝、踝顺序用力。

2) 学习助跑技术

(1) 想象弧线助跑技术动作;

(2) 讲解、示范弧线助跑技术动作;

(3) 学生弧线助跑练习, 强调最后3-5步曲率逐渐加大的弧线上跑进, 使身体的内倾逐步地加大, 至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垂直部位时达到最大内倾;

(4) 全程助跑练习。

3) 学习助跑与起跳艳相结合的技术

(1) 想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2) 示范、讲解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3) 弧线助跑起跳练习, 起跳后背对横杆;

(4) 全程助跑起跳练习, 强调助跑与起跳连贯。

4) 学习腾空过杆与落垫技术

(1) 想象背越式过杆与落垫技术动作;

(2) 示范、讲解背越式跳高过杆与落垫技术动作;

(3) 背弓练习, 原地跳起后倒练习与3-5步弧线助跑跳上高海绵垫练习时体会仰头、倒肩、挺髋和展体, 形成身体的背弓姿势;

(4) 背弓后的含胸收腹练习, 强调以髋发力, 带动大腿和小腿加速向后上方甩腿, 保持屈髋伸膝的姿势下落, 用背部落在海绵垫上。

5) 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练习

在助跑开始前, 通过念动完整技术动作, 呈现出最佳技术。

念动 (1) 体会助跑的速度与节奏的关系; (2) 弧线助跑时的身体内倾; (3) 身体扭紧状态下的起跳; (4) 腾空后的“背弓”。

2 结果与分析

对念动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本人用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总结与分析。

2.1 念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 学习的直接动因是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要让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 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必须让学生看、听、想、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样才能圆满地掌握好背越式跳高技术。从表1中可以看出。

2.2 念动教学法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理论学习的影响

从表1中所示, 通过念动教学法的实践, 有88%的学生对技术理论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在技术动作的学习时不再是机械的模仿, 而是利用直观教学时所获得的运动表现 (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 , 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这种心理训练的过程, 促使学生认真的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和讲解, 积极思维, 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同时, 在练习中教师不断的用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及课堂提问, 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让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

2.3 念动教学法对技术动作学习的影响

从表2中所示, 有86%的学生认为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在背越式跳高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求学生在每练习前在头脑中多回忆几遍已有的正确的运动表象 (技术要领、技术结构、动作顺序、正确完成时的肌肉感觉等) , 然后再进行练习, 在教师的帮助下或自己独立感知、分析练习的效果, 从而不断改进直至掌握动作。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意念、回忆同时与每次的练习效果相比较。

3 结论与建议

3.1

念动教学法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应用效果表明, 它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方面有很大帮助。

3.2

念动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生兴趣。

3.3

上一篇:大型消防演习方案下一篇:初中物理总复习考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