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总结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总结

“小组实验—总结—补充”模式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要: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当中,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人才,除了拥有足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社交能力外,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与他人协作的能力。鉴于此,要想为社会提供更多能够满足当前实际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就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科学课中使用的“小组实验—总结—补充”模式即为新课改背景下所提倡的学习模式,此种模式可以给学生们搭建起对应的合作交往平台,进而协助他们汲取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合作能力的有效提高。所以说,对于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框架的构筑、分组实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具体对分组实验模式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将小组实验模式应用到科学课堂中的必要性及具体策略等展开了探析。

关键词:小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教学

一、 引言

出于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国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进行展开。需要承认的是,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小学教育重要的构成部分,其以全新的命名以及全新的教育方式,在当前已经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

二、 当前此种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中运用的问题及现状剖析

(一)形式过于单调

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而言,通常情况下应当具有丰富的形式。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科学课堂中利用“小组实验”这一模式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太过于单调的问题。如此一来,便会对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最终也会对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形成巨大的阻力和牵绊。特别是绝大多数国内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对科学实验课程的教育形式了解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他们的实际教学经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往单向灌输教学方法的束缚,令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及时捕捉到学生们独有的理念与思想,同时更无法增强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众所周知,展开科学学科教学工作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及提升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及单一的教学形式问题,这一目标短期内的实现效果恐怕不太理想。

(二)相应的课堂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较为滞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课堂评价机制均早已无法满足现今学生们的科学评价形式,教学者对学生们的评价体系基本依旧维系在对其学习心态、学习成绩及独立思考能力等内容的评价。上述这些条条框框的评价、规定看似全面,然而某些方面上却欠缺足够细致的划分,并且具体评价方面也缺少应重点凸显的内容,教学人员无法准确、客观地依照此评价体制对学生个体的各类能力进行剖析。

举个例子,任何一名即便在日常的科学课堂中非常谨慎仔细地完成安排的任务和作业,倘若最终成绩不尽人意的话,仍旧逃脱不了被老师分到学习差的小组队伍当中。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巨大冲击。鉴于此,现阶段科学课堂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会对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小组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不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每一名当代教学者都应该清楚,培养并增强学生们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对于其该学科成绩提升、全面发展等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今的实际情况是几乎很少有教学人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足够关注学生们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在利用“小组实验—总结—补充”模式展开教学的科学课堂当中,更不可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绝非是像现在和之前那样使用过于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而是应当考虑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总而言之,教学者们应当借助具体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主学习的理论知识,尽快清除他们在实际运用方面的原有误区,大大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断朝着实用、创新的方向演进

当今,尽管国内科学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伴随着我国教育革新进程的持续推进和深入,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随之朝着更具实用性、创新性的方向演变,越来越注重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和以往相比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现阶段的教学愈发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沟通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社会各界对于科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但由于之前堆积起来的诸多问题,再加上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教学经验匮乏、教育理念的前瞻性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在今后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挖掘和解决诸如上述各类问题。简而言之,只有不断提升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

三、 将分组实验模式运用到科学课堂中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更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

根据现如今科学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若能够将分组实验这一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运用到今后的科学课堂当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科学实验课程成绩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其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最终不断推动着他们去寻找问题,并通过实验的形式解决问题,更加深刻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自主探索意识。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的激发

在科学课堂中对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显著提升,更多的孩子愿意自觉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甚至很多被教学者认定为差生的同学,与以往相比,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另外,在“小组实验—总结—补充”的模式下,不同学生在充分展现自我水平的同时,变得愈发自信、积极,这对于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科学课堂中“小组实验”模式的应用充分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令学生迸发出自主学习意识,也使得他们能够在相互合作、帮助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在科学课堂中长期坚持有效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增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 “小组实验—总结—补充”模式在科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视

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实验实践能力、课程成绩等的有效提升。每一名学生均需要借助自主创新、实验探究,努力寻找到更适宜自身的学习模式及自我学习的实现途径。所以说,每一名教学者也应更注重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特别是对科学课堂的教学而言,教学者应当尽可能地辅助学生们确立学习目标,紧接着和他们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从中仔细观察每个孩子对于实验学习所持有的态度与积极程度,并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差异化的教育培养模式,而非一味向他们灌输理论知识。

(二)构建并完善课堂评价机制,丰富分组实验模式

一方面,教学者应当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科学课堂的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实验学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同时也能够令教学者更全面、客观地掌握每一名学生的真实情况,根据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采取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和剖析学生是科学课堂评价机制建立的最主要目的;此外,评价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比较学生个体反映出的问题及自身优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令教学者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科学实验的学习动机,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实验当中提出更多有益的指导意见。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将小组实验模式应用于科学课堂之中,教学者们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实验模式。具体而言,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借助各类积极情景的创设,更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创新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新思维。第二,努力拉近教学者同学生的距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努力营造和谐舒适的课堂氛围;采取措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此前提下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学者应充分重视对课堂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通过学生自身寻找、解决问题,而后构建起科学的实验体系。

(三)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小组进行科学有序的划分

上述内容中已经提到科学课堂的本质即在于实验教学,然而单凭教学者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并且小组分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分工。鉴于此,教学者可以把科学实验学习进行分组探讨与研究学习,这就要求他们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并且在全面客观地掌握各名学生该学科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按照他们的学习与领导能力,完成最终的分组、确定每组组长人选等。

除此之外,教学者应特别重视每一名个体均有进行实践操作的可能性,而后借助各小组提问的差异性以及有关资料数据的采集做出归纳总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该学科成绩和科学实验能力。具体来讲,教学者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首先,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即按照学生课业成绩、实验态度及水平、沟通能力等,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将所有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待完成分类后,再参照分类结果对学生进行细分,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以及个别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其次,组内实行责任分工,即同一小组内部,每名学生个体分别担负起属于自身的职责,借助责任分工的形式展开协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实验指导

首先,教学者应当按照新课标大纲提出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换言之,即为突出学生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协作互助精神;实验中,不对学生做出过多干扰,让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并能大胆创新,提出自身的想法,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其次,教学者应加强对学生们的实验指导。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合作技巧方面的指导(如学习任务的分配、学习角色的分配以及怎样与同伴互动讨论、协作等)和学习困难方面的指导。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不断转变与革新,对现阶段教学人员的教育能力及教学质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其职责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求索、实践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笔者主要从“小组实验—总结—补充”这一模式在科学课堂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必要性、具体策略等方面展开了详细、深入的论述,旨在为今后此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丽蓉.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6).

[2]刘伟,刘玉霜.结构化小组研讨模式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改论坛,2020(4).

作者簡介:

胡以萍,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潭桥小学。

作者:胡以萍

第2篇:组建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研究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合理地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形成求实态度、深化创新意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实验;兴趣小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

与传统的生物教学相比,现在的教学更加重视对生物实验的探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实验兴趣小组,跟学生们一起研究生物实验,进而提升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通过组建兴趣小组进行生物实验探究,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会比较分析一些生物现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而深化创新意识。

一、实验探究,形成科学思维

教师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帮助学生们学会如何分析生物相关实验规律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培养初中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首先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然后通过实验跟他们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学期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一节“饮食与营养”这一章节实验“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组建实验兴趣小组,然后跟学生们一起准备好实验材料:花生、馒头、菜油、鸡蛋清、烧杯、温度计、解剖针、铁架台、三脚架和酒精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播放和演示实验的过程,初步了解和鉴定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请兴趣小组的学生们分别完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已知成分的鉴定。由于是不同的兴趣小组鉴定不同种类的材料,当每一组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完成了所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成分探究性实验后,教师进一步让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不同小组实验过程的区别和相同点,让他们学会比较分析。

这样的实验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感受到了生物实验的魅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于不同食物中成分的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了小组之间的比较和分析之后,让他们掌握了不同物质实验过程的区别,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思维。

二、实验探究,形成求实态度

教师在班级中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帮助同学们形成对待生物科学实事求是态度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学期第四章“有机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第二节“绿色植物从土壤中获取什么”这一章节实验“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学生们一起准备了实验材料:青菜若干株、土壤浸出液、无土培养液、蒸馏水、锥形瓶、酒精灯、载玻片和镊子等。接着教师与兴趣小组的学生们一起把三株大小相同的青菜分别放入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溶液和蒸馏水中进行培养,并且给予足够的光照。一周以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观察三株青菜的生长状况,发现蒸馏水中浸泡的植物不能生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兴趣小组的学生们纷纷猜测,是蒸馏水中没有土壤浸出液和无土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猜测,并且实事求是地探究出这个营养物质是什么。最后教师将三种液体各取适量滴加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加热后,学生们发现蒸馏水什么都没有留下来,而其他两种则留下了一些结晶的物质。

通过实验探究,教师巧妙地给学生们引出了这些结晶的物质就是无机盐。因此,教师应在兴趣小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让他们形成可贵而重要的科学精神。

三、实验探究,深化创新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教师在班级中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帮助学生们学会如何深化对生物知识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要培养初中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二年级上学期第十五章“生命的调节活动”第一节“人体的调节”这一章节实验“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的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学生一起准备了实验材料蜡烛、直尺、白纸板、双凸透镜等材料。在实验的时候,教师引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分别用薄厚两个放大镜进行实验,让他们感受两个凸透镜的折光能力;然后又调节蜡烛以及屏幕的距离,让学生们根据两个镜片的厚度感受折光异常的现象,用来反应人眼近视和远视。通过这样的教学实验,学生们明白了眼球就像凸透镜一样,并熟悉了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增强了关爱视力、关爱盲人的意识,也愿意为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安排与学习内容对应的探究实验,能够使学生清楚所学学科知识的来源,形成科学精神并能够增强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会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承赋.利用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J].中学生物学,2008(12).

[2]侯淑芳.小组协作方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02).

作者:沈小琴

第3篇:化学兴趣小组总结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从中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会尝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在小论文比赛中,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中学生会领略到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如快乐、满足、热爱等。情感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如果把学习化学知识作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渴求或意向,那么他们对学习化学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而从这一点上看化学课外活动有优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化学课外小组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觉地参加一两项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发展兴趣,发挥其特长。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切忌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生”,必须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要通过富于吸引力的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激发学生的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兴趣,发展其特长。同时搞好化学课外小组的活动需要发挥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力量,每个老师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不同,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各具特色的丰富的活动内容,拓宽同学们的视野,一个好的教师群体是开展课外活动的保证,是搞好化学课外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课外活动只有

一、二个教师去搞,势必带来力量不足,内容贫乏,形不成声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参加化学课外小组活动,辅导老师要精心安排好每次活动,不要

让学生失望。为此,每次活动之前老师应布置好活动内容、要求。在开头的几次活动过程中,

辅导老师要多费点心,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困难,甚至连各种工具的使用都要手把手的教,要耐心细致,逐步放手。在各种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

对于一些活动着迷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方便,借给他们资料和有关杂

志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早出成果。

第4篇: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姓名:学科:日期:

刘 亚 坤

化 学 2011年1月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爱因斯坦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源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执着的、锲而不舍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一辈子为之努力。

我们化学兴趣活动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现我将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所观察到的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描述。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兴趣活动的生命。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各种活动和制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有效的直接经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兴趣活动、实验

1、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某些化学问题的作用。如:破译密信、鸡蛋壳刻字、铁树开花、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烟幕弹原理、照明弹原理。

2、制备性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步骤教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能得到成品后,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这类实验要求操作要准确熟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很有益处。如:粗盐提纯、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3、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及创造能力,在丰富他们化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自制汽水、灭火与火灾自救等。

4、渗透化学史和民族传统的小实验。这类实验通常从化学史的某一个发现,或是从某一个典故出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进一步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如:成语中的化学。

三、反馈思考

1、 由于平时上课的课时很紧,课堂上的延伸有限,尤其是实验上的延伸就更少了,兴趣班的开设,给了我们机会。

2、初次进行这样的兴趣班,手头上的资料有限,经验不足,有的探究活动不够尽兴,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3、化学活动所用仪器和药品种类比较多,有的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若不按要求去操作就可能顺坏或造成危险,所以在活动中强调的东西多了些,没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

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大热天站在太阳底下满头大汗还乐得其所的热情。

第5篇: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爱因斯坦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源动力。

我们化学兴趣活动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现将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所观察到的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描述。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兴趣活动的生命。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各种活动和制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有效的直接经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兴趣活动、实验

1、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某些化学问题的作用。

2、制备性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步骤教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能得到成品后,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这类实验要求操作要准确熟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很有益处。

3、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及创造能力,在丰富他们化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4、渗透化学史和民族传统的小实验。这类实验通常从化学史的某一个发现,或是从某一个典故出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进一步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三、反馈思考

1、 由于平时上课的课时很紧,课堂上的延伸有限,尤其是实验上的延伸就更少了,兴趣班的开设,给了我们机会。

2、化学活动所用仪器和药品种类比较多,有的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若不按要求去操作就可能顺坏或造成危险,所以在活动中强调的东西多了些,没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

3、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大热天站在太阳底下满头大汗还乐得其所的热情。

第6篇: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宗旨

1、训练化学实验技巧

由于化学课程的紧迫并不容许节节都是实验课,因此学生对实验的技巧、仪器运用等方面都较为生疏,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就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机会去练习、了解。

2、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由于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中的自由度很大,促使学生去探索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3、提高观察力及思考力

微型实验的过程、内容及仪器的配合都是由学生设计的,而设计之先,学生必须对实验有很好的认识,故需自发的参考其它书籍去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更加上有些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有莫大关系,引起了学生对四周环境观察以及思考的兴趣。

4、课堂理论的实践

由于课程紧迫,并不能有太多时间给与学生们对所学的理论进行实验,故出现理论多而实践少的问题,而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就给予学生一个好机会在课余时间去进行更多的实验。

5、培养合作精神

除化学知识外,学生更能学习到怎样在群体中协力合作。因为每次实验均需要各个同学各自的构思,还需组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下,实验方能成功,因此培养到学生的合作精神。

6、培养表达能力

在每次进行实验之前,学生都集中起来,各组分别报告工作进度,因此能提高学生在人面前说话时的胆量及表达能力,对将来踏足社会有良好的影响。

7、提高组织能力

在每次实验之前学生都需要自己构思实验用的仪器、方法等,故亦能加强学生

的思考及组织能力,更加上每次实验成功或活动之后学生都要提交报告,交代实验的过程、讨论等,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组织能力

二、指导教师:

三、活动计划

⒈、召开全体组员座谈会,师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规划和近期打算,指导教师与组员共同探讨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⒉、小组每周集中一次,指导教师布置活动内容,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有可能请历年考入名校的同学到化学社区跟同学多交流学习心得;

第7篇:化学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计划

一、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化学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化学学习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化学学教学质量

化学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化学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化学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

(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化学人才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化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化学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亲自接触绚丽多彩的化学界,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有趣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的巨大成就,必然能激励他们学好化学,并把化学与人类的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能源、材料、环保联系起来,逐步树立起为祖国“四化”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二、活动内容的计划

⒈召开全体组员座谈会,师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初中规划和近期打算,指导教师与组员共同探讨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⒉小组每周集中一次,指导教师布置活动内容,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在学校网页上建立化学社区,师生共同交流,一些好的资料,学习心得及时共享,交流。

4.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历年来的竞赛题的训练。

5.研究中考,了解动态,摸清规律,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效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中考*****

6.组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开展环保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7.对初中化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后,为参加各级化学竞赛作一定准备.

三、化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如调查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化学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

4.提高观察力及思考力:微型实验的过程、内容及仪器的配合都是由学生设计的,而设计之先,学生必须对实验有很好的认识,故需自发的参考其它书籍去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更加上有些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有莫大关系,引起了学生对四周环境观察以及思考的兴趣。 5.训练化学实验技巧:由于化学课程的紧迫并不容许节节都是实验课,因此学生对实验的技巧、仪器运用等方面都较为生疏,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就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机会去练习、了解。

四、招募组员:通过在初三年级学生中宣传、动员,自愿报名原则。老师确定申报的兴趣小组名单,本着人尽其材的原则,合理配置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平衡各班人数,确定兴趣小组成员名单。

2014年2月

化学兴趣小组名单

李启帆,王玉庆,高家乐班青青

苑冰灿 杨雪青杨雪青 高海燕 张晗 崔满意 冉嘉敏

第8篇:华兴实验学中学校环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华兴实验学校

1——6年级环保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认识

到环保的重要性。从小树立节约环保、爱护自然的意识,把对我国和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的认识转变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

认识,培养其动手动脑、收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

二、活动形式:

资料搜集、问卷调查、合作交流

三、活动时间:

前期准备大约两周时间;后期反馈持续至本学期结束

四、活动地点:

华兴实验学校校园

五、活动程序:

成立环保小组——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班内

交流——设计环保活动主题——开展环保活动

六、指导教师:

宗和艳

七、前期准备:

一、思想动员: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而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紧缺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行动起来,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同学们,环保节约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直到未来,树立和传播节约理念,投身到环保事业中去,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设计调查问卷:(由各班同学设计)

三、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确定环保活动主题。

四、开展活动:实施“节约用纸、废纸回收”的环保活动

上一篇:合肥市项目申报书下一篇:活法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