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作室学习总结(推荐8篇)
我们工作室的15位老师均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尽管面临的教学环境与教学问题都不相同,但在魏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全体学员们态度端正,积极参与工作室开展的活动,互相学习与借鉴,交流与讨论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教学体验。经过两年的学习,魏老师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令我感动,也促使我在课堂教学方面、专业理论学习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和提高。现将两年来名师工作室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学习的收获: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素养
在明确工作室工作任务与努力方向、根据魏老师制定的工作室发展规划和设立了工作室工作目标后,我们作了个人基本情况的简介,魏老师同我们拟订适合自己的个人计划和主攻方向,也为我们选择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与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书籍,让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同时,我也能够强迫着自己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广泛的读书和学习,阅读更多的专业教学报刊杂志,从中获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前沿的信息。通过多次的理论学习,我明白了以科研促教研的重要性,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素养,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2、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研,增加了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除了定时的理论学习外,在每周三下午的工作室学习时间,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听工作室各位老师的研究课,尝试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每次听课后,先由执教者说教学设计和反思,其余的组员根据不同的教学实践交流各自的教学体验及认识,并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集体火花的碰撞,大家一致认为教学上要坚持 “求真务实、反思进取”的教学态度,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形成“真实、独特、创新”的教学风格。在一系列丰富的工作室实践活动和魏老师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室已逐步形成了团结、进取、和谐的学习氛围。
名师工作室的开展,为我们学员与导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学员与导师间的互动和学员彼此的听课、研讨和交流,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大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学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专业知识只是关于“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专业能力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能力,这种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更依赖于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在教师的众多专业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勤于实践和反思的品质。因此“理论—实践—反思”是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的必要手段,我将更积极投入教育理论学习,大胆地在教育中进行实践,勤于反思与总结。
4、学到要时刻提醒自己一切的教育活动都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只要换一种心境、换一个角度,蹲下身子看一看、换个角度想一想、搭个台子试一试,我们就可以快乐地工作、快乐地思考、快乐地去研究。
二、参加的活动:
这两年里,我积极参加了名师工作室的所有活动。首先,我参加了赵敏老师、赵海平老师、张国喜老师、段祖军老师、侯开亮老师、张颖老师、洪涛老师、颜阳老师、唐志刚老师等多位老师所上研究课的听课、说课、评课的全过程,每一次听课、说课、评课对我都非常有启发,不断找出差距,使自己进一步提高。其次,我上了题为《卤族元素》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探究课,各位老师听完后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和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好,让我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2010年3月我还与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和学友们一起到郑州市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会”。短短几天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作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新课程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师和学生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也将在新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三、取得的成绩:
1.教学方面
所教2010届文科班会考合格率为100%,两个理科班的成绩则一直位于年级第一名和第二名:
2010年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0年参加昆明市高三复习课说课大赛,荣获昆明市一等奖;
2010年受昆明市教科院邀请,参加了到寻甸民族中学的“送课下乡”活动,受到师生的好评;
2010年被评为官渡区“优秀教师”。
2.教研方面
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各项课题研究;
撰写论文《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的学生兴趣》、《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为学生营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新课程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有关高考试题分析的文章:《赏析一道有机框图推断题》、《一道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基础与信息的有机整合》先后在《学生新报》上发表。
XX年年至2010年三次参与云南专版《名师金典》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的编写工作;
2010年1月至2010年1月被昆明学院聘请为客座教师。
中共安县县委、安县人大常委会、安县人民政府、安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发改局、安监局、环保局等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阳艳主持。
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梁建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先荣共同为公司新标识揭幕。红绸徐徐落下, 彰显公司与时俱进、生机勃勃的气势和公司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新标识华美呈现。徽标的基本形体是银河的弧状轨迹变形, 图案简洁明快。徽标尾部由9根线条汇聚而成, 象征集团的凝聚性和包容性。徽标头部构成为盘旋的箭头, 象征集团的锐意进取和不断向前。在色彩的运用上, 新徽标由深蓝至浅蓝至绿色的渐变, 寓意着集团向绿色环保发展而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英文简拼“YHCC”, 以中英文结合的应用寓意集团将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新标识的启用进一步昭示并弘扬了公司“创新, 客户至上;责任, 团队精神;环保, 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中共安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王黎向大会发来贺信, 代表县四大班子领导向公司全体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新年的祝福。贺信中, 王黎用欣慰、感慨、希望和支持对公司取得的各项成绩表示祝贺, 对公司新一年的工作给予鼓励。王黎说, 2009年, 银河集团在逆势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向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安县工业战线树起了一面旗帜, 给全县43万人民鼓舞了士气, 为全县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
王黎感慨, 作为一个县属企业, 银河从年产值不到300万元的雎水煤矿发展成为今天年产值超过14亿元、全国最大的铬化学产品生产企业, 销售收入和产值每两年翻一番, 来之不易。特别是在“5.12”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 抢抓机遇, 坚持现代经营理念, 借势抓技改升级, 艰苦奋斗, 爬坡上行, 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生产体系更加完备,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更是不易。王黎说, 银河集团之所以能在激烈残酷的市场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是有一个好的领路人, 李先荣同志充满智慧, 能够科学决策、科学发展;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 能够按照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有一支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工队伍, 创新实干, 奋力进取;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好理念。
王黎指出, 公司高值化战略体现了锐意进取、再创佳绩的决心和信心, 体现了银河集团打造世界铬化学领域领航者的气势。他希望公司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 持续发展, 再创辉煌。
王黎表示, 银河不仅是安县工业企业的龙头, 还是全市县域企业的龙头, 更是铬化学领域的龙头, 县委县府将按照市委市府的安排部署, 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道路, 全力支持银河集团, 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提供更多的方便, 营造更好的环境。王黎希望银河永作安县工业发展旗帜,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 继续狠抓技术改造,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早日实现百亿目标。
会上,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先荣作了题为《实施科技型战略转型, 走高值化新型工业道路, 为成为铬化学领域的领航者而奋勇前进》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在总结回顾2009年工作时, 李先荣指出, 面对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 公司果断实施专业化管理, 大力调整产品结构, 努力增强对市场的调控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积极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 水泥、化工、精细化工等主要产品在逆势中保持了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创造了经济总量和增长质量均超过预期目标的历史新高, 确保了公司经济建设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喜人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税金、利润、出口创汇、年人均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49%、94%、20%和16%。
李先荣在报告中指出, 一年来, 公司不断完善循环经济产业布局, 奋力推进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建设, 完成了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债项目“15万吨铬渣资源化处理及配套20万吨硫酸项目”、完成了“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 为公司2010年实现产值20亿元提供了有力支撑, 更为公司发展以铬化学产品和硫酸为基础化工原料的、新型高值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来, 公司坚持立足于铬化学领域, 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 不断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 努力创新合作方式, 积极整合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 多方结成科研战略联盟, 全面参与国标、行标的编制工作, 继续保持了国内铬化学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致力于加快环保型、自动化的新型工业建设, 不断完善安全环保设施, 提高清洁化、自动化程度, 努力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环境。在推进企业管理方面, 公司努力构建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 不断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稳步推进。
李先荣指出, 在推进生产经营、抢抓项目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 公司科学规划发展蓝图, 大力实施科技型战略转移。按照全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安县“工业强县”战略的要求, 提出了“第一步实现50亿, 第二步实现100亿”的发展思路, 果断决策, 加快原料加工型产业向高值化产业的转变, 大力实施科技型战略转移, 以自主创新为重要支撑, 积极向科研中试基地和高值化的生物工程、医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发展, 并结合公司配套产业完善、科技实力领先的优势, 规划出了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园区, 制定了公司高值化战略发展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分别计划于2010年实现产值20亿元, 2011年实现产值25亿元, 2012年实现产值30亿元, 2013年实现产值40亿元, 2014年实现产值50亿元, 使公司铬化学产品成为国内行业第一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 并最终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铬化学领域的领航者。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李先荣分析, 产业升级步伐缓慢, 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依然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 也是公司高值化战略“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必须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李先荣指出, 2010年是公司高值化战略“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 公司将力争实现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20亿元, 创利税1.3亿元, 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确保经济增幅达30%以上。新的一年公司将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 以建设和培育种子产业为抓手, 以确保经济建设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 不断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努力推进高值化产业进程, 继续为安县“工业强县”战略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李先荣要求, 公司各级要突出重点, 聚力攻坚, 努力推动公司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在新的一年中, 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加快建设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园区, 大力推进公司高值化产业进程;二是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三是要加大环保技改投入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积极引进咨询服务, 强力推行现代化管理理念;五是要发挥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 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六是要打造高效执行团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七是要树立客户至上的营销理念, 扩大市场占有率;八是要以文化为导向, 不断满足员工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
会上, 公司党委副书记肖棱宣读了《关于表彰2009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公司党政办等17个先进集体、公司水泥技改工程办等19个先进科室 (车间) , 公司化工厂制粉车间维修班等32个先进班 (组) , 钟大川等十名劳动模范, 肖明等51名“优秀管理工作者”、杨发贵等10名“优秀营销员”, 王培琼等50名“优秀班 (组) 长”, 张怀幸等149名优秀员工受到表彰奖励。
公司各单位、部门, 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与职工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晚上, 公司职工大礼堂内灯火璀璨, 春意盎然。在轻快的旋律中, 带着新年的喜悦和满怀的激情, 华美歌舞, 金狮锣鼓, 以《畅想春天》为主题的迎春晚会正式上演。激情澎湃、气势高昂的组合唱《中国龙》、《红旗飘飘》, 抒发了银河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舞蹈《春拂大地》, 绿袖飘舞, 霓裳纷飞, 如诗如画地演绎出银河人沐浴春天的洗礼, 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高歌猛进;时而欢快, 时而悠扬的器乐演奏《红樱桃》, 表现了银河人积极进取, 努力工作的美好心情。原创小品《宋婆婆夸银河》, 以幽默诙谐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公司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的甘苦点滴;戏曲联唱, 灯戏选段《滚灯》, 杂技《快乐的大熊猫》深深地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 观众们倾倒和陶醉在巴蜀曲艺独特的情韵里, 尽情的领略巴蜀文化同样旖旎的美丽。随着精彩节目的接连上演, 晚会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如雷的掌声响彻礼堂, 晚会现场洋溢着新年的喜悦和春天的欢畅, 一个个奔腾昂扬的舞蹈, 一首首嘹亮激越的歌曲, 体现了银河人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精神, 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银河人令人瞩目、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辉煌成就。
关键词:化学;知识;衔接;重要性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初中毕业生如果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那么,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就相对困难。当然也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我的2008届一名中考生化学成绩差1分满分,可在高中第一次的化学测验中只得了19分。同时高一学生也普遍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普遍降低。在此,我想对这一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谈谈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是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一教学目标的转变,是学生感觉到化学知识难学的主要原因。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知识需要应用的部分内容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元素周期表等知识。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知识仅从化学变化中的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而进入高中后,则需要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方面,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中,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中化学简单举例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在高中化学知识里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在初中化学里只列举了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能够认识什么是离子化合物,什么是共价化合物即可;高中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此可知高中教材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知识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上启下
(1)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简单计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作为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型,同时也是高中知识的一个常见的考点,在高中知识里只作常规要求。
(2)“差量法的计算”的应用
这种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但初中阶段却不作重点要求和掌握,在高中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了其反应方程式和仪器装置。高中知识里要结合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氨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
三、积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初中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学生升入高中后能自觉完成高中知识的学习。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总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教学理念扎根于自己的大脑,并用来时刻支配自己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时刻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教师研修学习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化学教师研修学习总结120xx年10月6日至10月20日,我有幸作为威海市唯一一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20xx年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在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首先,跟随郑长龙教授走进《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及最新变化》,我懂得了教学“回归学科教育本原”的重要性;走进冯守华院士的专题讲座《化学学科基本思想——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我知道了“化学是一门核心的科学,创造与实用的科学”,知道了“化学的核心是反应”,明白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聆听周仕东博士有关“化学科学探究”以及“化学教学研究方法”的精彩讲座,我知道了“探究”须是有意义的探究,“探究”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懂得了“Lessismore!”教育理念的意义,清楚了“小题大做”对教师教学研究的益处……
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同学共勉,让我大开眼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的切实可行的妙招;懂得了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知道了知识储备、文化积蓄、道德修养是教师成功的基石……
随着国培研修的不断深入,专家、学者和名师们给了我越来越多的教育启迪和先进教学理念,使我这个在发展道路上处处有遗憾的教师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打开迷茫心结的钥匙。
其次,十几天的大学校园学习,让我仿佛回到大学时代,使我重新体会那充满激情与浪漫的大学生活。白天听讲座,夜晚写感悟、读书,这种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使我能够精心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让我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长的快乐。
再次,十几天的学习研修,我被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感动的热浪时刻包围我,冲击着我。一方面,每一位专家教授让我感动,他们的大智大慧让我感动,他们的远见卓识让我感动,他们的严谨认真让我感动,他们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动,他们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动。另一方面,每一位学员老师让我感动,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感动,他们的勤勉好学让我感动,他们的锐意进取让我感动。总之,感动伴我一路学习,一路前行。这些感动化作内心的激情,催我奋进,促我成长。
现将所学精彩要点整理出来,与各位共勉。
1.教学要“回归学科教育的本原”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郑长龙教授说:化学教学要向生活回归,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是身边的那些熟悉的问题和事物。教师要从学科的本原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引导学会运用化学特有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化学,研究化学。要从学科高度看待所教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所教内容;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回归化学学科本原就是立足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化学教育贴近生活,回归社会。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到启发式教学,相信每位老师都有很多要说的话,也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认为所谓的“启发”就是“教师启,学生发”,因此当我们遇到学生面对我们的问题没有反应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
然而这次的国培研修,听了路海东教授的讲座,我这个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如梦初醒,原来所谓的启发不是“教师启,学生发”,而是“教师启,教师发。”教学中教师的“启”和“发”要适时适度,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设置有效的“愤”与“悱”的情境,当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适时地进行“启”与“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大声思维
即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是否完善,是否符合逻辑,因此“大声思维”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完善自己体系。
4.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与实用的科学。化学的核心是反应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指出:科学改变了人的认知,技术改变了生活生产方式,工程改变了世界。他认为学科是以“教学与积累”来传承、以“人与团队”来支撑、以“实验室与设备”为基础的知识体系。人们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必将产生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这些技术发明只有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产业化形成资本,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他说: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和实用的科学,化学最重要的是创造新物质。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而且创造出新分子、新催化剂以及具有特殊反应性的新化合物。化学科学通过合成优美而对称的分子,赋予人们创造的艺术。化学以新方式重排原子,赋予人们创造劳动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媲美的。他还指出了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化学与生物学、药物学、新功能材料设计与开发、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关系。所以说化学学科即可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一门“核心”、“创新”、“实用”的学科。
5.化学习惯于从结构的观点看问题
冯院士从化学键到轨道杂化理论、价键理论、量子纠缠论等方面,介绍了合成化学的发展,例举了美日三位科学家共获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实例,指出“分子聚集体的科学是化学发展的方向”。
6.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
冯院士以Jamesparsons发明固体燃料、NikolaTesla两手握电击的火花、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等精彩的事例阐述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的道理,启迪我们要有进取心,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
7.物质的基本形态
通常我们认为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其实物质的存在形态远不止这三种。冯院士告诉我们设计新概念材料的基础就是发现和研制新的物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物质的基本形态除气态、液态、固态之外,还有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激子凝聚态。其中第四、第五态已经被证实是存在的,第六、第七态还在论证中。
8.“Lessismore”的教育理念
“Lessismore。”是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在华东师大讲学时所说的一句话,即:“学习内容越少,学习的成果越多。”
回想我们的教学,为什么“讲了好多遍学生还是出错”?归结原因,就是我们“太热心”,说的太多,不懂得“Lessismore”的魅力。
教训是惨痛的。在提倡生命化教学的今天,我们教师不能在独霸课堂,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巩固知识;要让学生“大声思维”,展示自我,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9.“探究”可能有多种结果,而发现只有一种结果
“科学探究”既是课标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我曾经认为自己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还算是搞得有模有样,然而听了周仕东博士的讲座后我方明白,原来自己所谓的“探究”充其量不过是发现学习,即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交流讨论等等一系列的步骤,完成有关的任务,这看似很热闹,其实也只是验证了课本上或老师设计好的结论。这种“步调一致的结果”,完全没有学生自己创造的空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可想而知了。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真应该好好想想。
10.今天的不方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
“探究活动”费时费事,这是很多老师的同感,在暑期的远程研修中专家们也为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告诉我们“探究”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次的国培研修,专家再次强调了“探究”的重要性。确实,从一节课、一个课题来看,“探究”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从短时间的效果来看,“探究”不一定能马上收到有效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探究”绝对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探究中,教师不要包办一切,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尽情地想,尽情地问,尽情地去探索,要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生有了这样的探究活动训练,日后遇到问题一定会知道该怎样处理,所以说:“今天的不方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
11.中考成绩一定是动手写出来的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只是会做,但不一定能做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以加深印象。当然动手写不是搞题海战术。
当然从专家那里所学到的远不止几段文字就能表达的,不过以上几点对我的触动最大,希望也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化学教师研修学习总结2今年高级教师培训采取这种形式,我觉得非常好,对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研修材料可说是经过了专家们精心的准备,也很有价值、1、看了xx老师的视频课,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将传统的讲授法与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或数据的能力和学生的探究能力。并着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以致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等密切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与讨论。
2、通过学习有不少新的认识:
㈠例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①是不能正确处理必修模块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层次性问题。一方面,老师们忽略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进行选修模块内容教学前,常会忽略学生在必修的已有基础;在教学后,又经常会忽略引导学生对“在必修基础上发展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深广度把握不到位,经常出现“选修模块教学平庸化”的现象,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仅关注具体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体现。
②是在教学中没有突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特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教学中,要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验与理性推理相结合的特点,要关注物理化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
③是处理不好几个关系。例如,处理不好定量分析与计算的关系,将定量分析问题的思路与复杂的数学计算等同;在教学中死抠概念定义,忽视对概念的整体关系和内涵实质的把握;缺乏多样化教学处理方式,等。
㈡理解了为什么在高中教学中要引入“熵”?如何理解“熵”?
熵的因素跟焓的因素在决定化学反应方向上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现代科学里面熵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信息学里有“信息熵”,生命科学里有“负熵”,化学里面确定反应方向从有序到无序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中学生基本上一个“熵盲”,而一个搞自然科学的人如果不懂得熵,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因此我觉得我们在中学课程引进熵等新的概念,对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发展、适应新的科学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对熵的理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熵是用来描述大量粒子的混乱度的物理量,少量粒子谈不上“熵”;二是混乱度实际上就是均匀程度,混乱度就是最均匀。通常大家以为均匀跟混乱度好像是完全相反,实际上均匀就是混乱度,任何一个体系均匀了,就是混乱度了。譬如我们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头去最后变成均匀了,那就是熵增加了、混乱度增加了。
㈢如何理解“自发反应”概念?
对自发反应的理解有两点很关键,一个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借助于外力(如光照、通电等)靠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的反应;第二个一定要指明是在什么条件下自发,如果脱离了这两条去谈任何自发反应,我认为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些高中新增知识学习在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认识提高,谢谢!
3、学员提出不少好的体会和建议让我在思维广度深度都有进一步提高。
例如:xx市第四中学xx:教师的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经常会“挖得很深”,逾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认知困难,被动的进行机械记忆。听了xx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既有高度又能结合教学实际,问题的切入和解决都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很有收获。福安市第八中学黄光华: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1之后,对钢铁腐蚀的原理和危害性已有所了解,并能已有知识进行铁防腐,这对学习本单元知识有所帮助。目前,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基础较好,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思考,课内认真听讲,勤于动脑,规范操作,善于观察,那么学习本单元内容,掌握本单元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应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对于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的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往往会“讲得够多、够深”,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导致了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被动的进行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不好。听了xx老师对必修教材化学2和选修教材4教学要求怎么定位、如何把握深度和难度的分析,我感觉很好,很有收获。仙游县第二中学王建林:个人感觉原电池这一块的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有的学生学习缺少从本质上的理解,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很难,进而就产生了畏学的学习态度。但我个人觉得其实原电池还是挺好理解的,在教学中应当适当的从反应的本质上对学生进行研讨,强调学生自己将原电池的原理推导一遍,这样他们就能够攻克这一难点。另外,对大家讨论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1、盐桥问题:盐桥的问题,确实需要给学生点一点,但不于纠缠。主要是通过实验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白“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够产生持续的、恒定的电流”就ok啦!
2、原电池是否电池:原电池当然是电池,但不一定是实用电池。没有盐桥的电池也是电池,但由于没有用盐桥将接界电势降到最低,所以肯定不是实用电池。如:单液浓差电池pt︱cl2(g,p1)︱hcl(aq)︱cl2(g,p2)︱pt。从实用角度看,没有盐桥的肯定不是“实用”的原电池。
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其成绩的好坏当然会直接影响同学们的期中考试成绩排名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备考这次化学考试呢?其实,化学一门自然科学课,与数学、物理既有相通之处,同时又有它独具的特性。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
这次期中考试化学要考的知识内容范围是第一至第四单元,有些城区会涉及到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五个单元按照知识点可分为以下个主题:即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以及化学计算。
一、《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学习方法
这一主题贯穿在第一至第五单元的每一知识内容中,涉及很多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十分的抽象、微观。这些概念和原理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备战化学考试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A、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和基本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白磷燃烧等实验可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B、找出概念间、原理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再如物质类别的判断,首先我们要从所含物质的种类上判断是纯净物(含一种物质)还是混合物(含多种物质),然后再从元素的种类判断是单质(一种元素)还是化合物(多种元素)。
C、要注意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再如氧化物的概念,关键词为:两种元素、化合物、其一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如KMnO4虽然是化合物也含氧元素,但不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学习方法
包括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此部分知识内容多而零散,需要不断地强化记忆,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所学知识定期归纳总结,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形成知识网络,辨清异同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此外,身边的化学物质的知识对实验的依托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Fe、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三、《化学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学习方法
这部分主要贯穿在第一至第三单元中,或许大多数同学认为化学实验比较简单,很容易得分,事实上要得到高分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要学好此部分内容要做到做到:
A、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B、准确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在试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但要做好化学实验,而且,还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客观、准确、恰当的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因此,要想让学生细心观察化学实验,在准确描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一开始就要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四、《化学计算》学习方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贯穿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以及第四单元中的《化学式与化学价》。我们要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确结果。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初三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中的主要思路。如agKClO3和bgMnO2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cg生成O2多少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O2质量是ag+bg-cg;也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利用KClO3的质量求O2质量。
新知识的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高一化学课的听课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
在新学期要上好每一节课,上有关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时,要重视教学过程,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理解高一化学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并且账务基础知识,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高一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 出现了“导学案教学”“微课”和“问题导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许多教师将目光转向了学生的课前学习。不少教师将微视频上传至师生共享平台, 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 实现课前的学习。[1,2]然而, 许多学生重点在于完成自学检测单, 而忽略了知识点的联系以及知识框架的构建。库伯的 “体验学习圈”理论正是一种注重学习者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模式, 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并亲身实践。笔者基于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 设计了化学微视频学习的框架图, 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微视频用于化学课前预习的学习方式。
二、“体验学习圈”简介
“体验学习圈”是由美国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提出的四阶段理论模型。1938年, 杜威提出了经验的本质是连续的、体验式的学习过程, 及其在教育和成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1999年, 皮亚杰强调学习是一个终生的知识发现的过程, 是经验和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之后, 勒温开发了行动研究的四阶段:反思、规划、行动和观察。从这些理论中, 库伯探索与具体经验的感知、学习风格, 与每个进程相关的不同类型的程序。在《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一文中, 他把体验学习阐释为一个体验循环过程, 被称为库伯的“体验学习圈”模型, 并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3,4]该模型刻画了一个四阶段的学习周期, 即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积极试验 (如图1 所示)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知识学习———知识建构———知识应用”的循环体系。
三、基于“体验学习圈”的化学微视频学习
(一) 微视频学习模式
基于对库伯“体验学习圈”的分析, 设计了化学微视频学习的框架图 (如图2所示) 。学习理解是指学生对微视频的内容的学习,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 学生对课堂所要学习的问题有了初步的理解。在对微视频内容学习之后, 根据视频中教师的提示, 学生自主地联系已有知识, 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 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印象, 从而总结概括出新旧知识的内在关联。学生可以用概念图、树状图、思维导图或者列提纲等方式进行归纳。通过知识的自我梳理, 学生了解本节内容在知识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并且能够发现自身对之前所学知识所存在的漏洞。最后学生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 遇到困难时再一次观看化学微视频, 进行整个学习的再循环。
(二) 微视频的制作
1.内容规划
教师要根据化学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选择, 确定微视频是否能够发挥作用, 是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选择要靠教师对本节内容的重难点的准确把握,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敏锐度, 判断学生知道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 以确定微视频的内容。
2.录制视频
根据选择的内容, 设计教学思路, 制作PPT并编写微视频的脚本。教师一定要在搜集整理与内容相关的材料的基础上, 提炼语言, 熟悉微视频脚本, 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内容讲透。 之后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 并把它制作成MP4格式, 最后上传至师生共享平台。
(三) 微视频的学习———以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为例
学生第一遍观看微视频时, 在“学习理解”环节, 通过观看视频中SO2溶于水呈酸性的实验, 知道SO2是酸性氧化物;通过观看视频中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 知道SO2具有漂白性;最后视频中教师提出SO2具有还原性并且说明SO2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SO3。这个环节重点在于学生对视频知识点的学习。
在“联系旧知”环节中, 学生要解决微视频中教师的三个问题: (1) 根据CO2的化学性质及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猜测SO2的化学性质; (2) 氯水与SO2的漂白性有何区别? (3) 运用双线桥分析化学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 思考该反应中二氧化硫体现的是氧化性还是还原性。这三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已学知识, 加深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之后, 学生进入“总结归纳”环节。这时学生就在纸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将微视频中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 再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绘制自己所理解的树状图、思维导图、概念图或者列出提纲等。这个环节着重通过图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以及知识结构的构建。
最后是“练习反馈”环节, 学生在该环节要完成教师所发的自我检测单。检测内容涉及教师微视频中的知识点以及微视频中提到的需要学生自我联系的已有知识。通过学生的自我检测, 再一次进入循环学习, 整个循环过程如图3所示。
四、结语
基于“体验学习圈”进行化学微视频学习有其自身的优势: (1) 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圈”理论对化学微视频进行学习, 能够有效实现对本节知识的初步掌握, 并且在教师的提示下对已有知识进行回顾。与其他化学微视频的学习相比, 该方法重点在于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 (2)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提升。该方法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体验学习, 学生从个人体会最终抽象出学科知识并形成知识结构, 在“练习旧知”和“总结归纳”两个环节中,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 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图示来呈现知识结构, 在绘制的过程中不同学生都有不一样的表现, 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化学微视频可以重复循环观看, 解决了学生听一遍不能全部理解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反复学习, 直到知识点全部理解为止, 这样, 确保了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 化学微视频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受到教师的青睐。化学微视频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建构和亲身实践, 而“体验学习圈”正是一种注重学习者实践和体验的学习理论。
关键词:体验学习圈,化学微视频,学习模型
参考文献
[1]范福兰, 张屹, 白清玉.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6) :24-28.
[2]杨九民, 邵明杰, 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10) :37-40.
[3]刘艳丽.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0) :118-122.
一、绪言课拉开学习化学的序幕
由生动活泼的语言开场,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的图片展示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跟我们生活的联系……“那他们和化学有什么联系呢?”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马上就会提起兴趣,从内心发出疑问,借此指出化学是干什么的,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为后续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以变“魔术”的方式,利用酚酞遇见变红书写文字“欢迎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习化学”“让我们一起探究化学世界”等。“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会遇到这些现象,并能够解释这些现象。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告诉学生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我们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做好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以科学家故事结束绪言课的教学。以此树立信念,培养学生为国为民做贡献的决心和愿望。
二、加强自身建设,在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活动也是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流畅风趣的语言,问题的巧妙设计,解题技巧,条理分明,语言逻辑性强,都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佩服、跟随。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会使教学变得轻松,教师也会倍感教学的艺术享受。所以,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快乐的同时,真真正正感觉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方法。
三、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任何科学成果的得出都来自于实验,在实验教学中,不光要学生看看现象看看“热闹”,而是要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例如,在做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来书写和记忆化学反应方程式,共同分析为什么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为什么进入广口瓶的水大约占广口瓶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为什么红磷要足量?为什么等到冷却至室温才打开弹簧夹?实验的关键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探究兴趣。载入在氧气制取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操作通过讨论交流,把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把实验步骤简单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便于学生记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中,这样的谐音顺口溜很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自己编,便于记忆,又有趣。在教学中,有些知识还是很枯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下功夫。实验不是单纯的看热闹,看过后一欢而散。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能力,只有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中才会不断激发兴趣,继续后面的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不断进步,对学习充满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坚定学习意志品质,双管齐下,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工作室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07-04
初三化学工作总结07-20
学校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09-26
初三化学老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6-25
化学教师个人优秀年终工作总结07-03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07-06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工作总结09-26
第一学期高二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06-13
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工作总结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