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培训工作总结报告

2023-03-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集团培训工作总结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集团培训工作总结报告

工作研究报告在海信集团的应用

摘要:工作研究报告作为企业内部人员研究管理问题的平台,2009年在海信集团进行了试推行,因内部人员了解问题所在,能从公司实际出发考虑问题,结合海信集团的研究平台——海信学院,按照规范的研究流程、研究方法,在现有的理论成果和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效果显著。文章将全面阐述工作研究报告在海信集团的应用过程、实施机制。

关键词:研究报告;海信;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范畴越来越广,管理难度、复杂性提高,管理问题成为制约大企业发展的瓶颈,对管理的研究催生了20世纪中期管理学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管理学科的百花齐放,企业界迫切将这些成熟的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实践中,于是专门的管理咨询公司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随着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发展,靠引用外部专家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逐渐暴露出短期性、针对性不强、可行性弱、保密性差的弊端,企业迫切需要培养熟悉企业情况的内部人员成为专家来研究目前的管理问题,作为企业内部人员学习研究管理问题的平台——工作研究报告产生了。

二、工作研究报告的研究

(一)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

工作研究报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式。指企业管理人员运用理论深层次分析企业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措施的研究过程。其特点为:

1、工作研究报告是管理研究报告,不是技术研究报告。前者是对管理思想、方法、内容等的研究;后者是基于技术、科研的研究。

2、工作研究报告是工作报告,不是学术论文。前者与企业管理实际结合紧密,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后者源于文献,成果终止于文献。

3、工作研究报告是研究报告,不是工作总结报告。前者要求在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发现问题,找出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提出改善措施;后者多专注于成绩、问题分析与总结。

4、工作研究报告是自主研究,不是引进咨询公司研究。前者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后者研究主体是咨询公司。

工作研究报告就是要培养熟悉现状的内部人员成为专家,使大家在工作同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在国内外企业管理研究方面属于首创,目前还没有任何企业实现如此大范围的管理研究活动。

(二)工作研究报告的发展阶段

工作研究报告在企业中的开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启动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搭建工作研究报告的平台,宣贯工作研究报告的思想,培养学员的研究意识,是研究报告工作的关键阶段。

2、全面改善阶段。随着企业大学培训人数的增多,工作研究报告推广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研究的眼光工作,公司内形成了研究的氛围,员工在工作同时处处时时想着改善,公司内部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大多数员工具备了规范的研究能力,能够在自主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前期犹如暴风骤雨,各种问题冲击着员工思想,考验员工毅力,坚持下来随着员工对本职岗位及相关岗位的研究改善,公司管理水平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3、精益求精阶段。工作研究报告是发挥员工的自主意识,通过员工的研究解决公司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励员工继续保持研究意识。在这个阶段公司员工都能自主发现工作中的短板,积极改善,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表现在以下方面:理论上开始从事前沿理论的思考,公司员工开始不满足于仅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提出更实用的、创新的理论成果;实践中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能够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彻底。在这个阶段公司员工成长为专家。

三、工作研究报告在海信集团的实践

(一)实施主体

海信学院是海信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大学,为保障学员的学习效果,督促学员“学以致用”,海信学院于2009年开展了研究报告工作,研究报告是培训效果的检验和落实,依托海信学院的平台开展,由海信学院学员针对现状中的问题自主选题组成研究小组,在11个月内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学员分散在公司的各个层级,从而可在全公司高中基层形成研究小组研究不同层级的问题,下届学员可以依托上届学员的研究成果开展后续研究。

(二)指导队伍

为保障研究工作的完成,海信学院为每个研究小组指定导师、指导教师各一名,导师在成果应用价值方面指导,由成果试推行的公司领导担任;指导教师在研究规范性方面指导,并督促、管理研究小组,由海信学院教师担任,最终形成海信学院与公司领导共同培养下属的有效培训模式。

(三)研究框架

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企业现状;最新的观点和做法;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改进方案;方案配套措施;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

第一部分企业现状描述在所研究领域本企业目前的做法,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可改善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二部分整理出相关的理论成果及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寻求理论和实践支撑;在此基础上在第三部分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思路;第五部分是对思路的细化,形成具体措施、方案;第六部分为保证方案实行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方案推行后将应用情况、改善效果记录在第七部分。

(四)过程管理

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各阶段的方向和可行性,海信学院设置了开题评审、预答辩评审、答辩评审三个控制点,开题评审基于研究小组提报的开题报告,由评审专家对研究思路提问打分,目的在于把控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可行性和价值。预答辩是对研究报告初稿的评审,目的是找出差距,进一步完善,以期答辩时能提供有指导价值的成果;推动研究成果的试运行。答辩评审是对研究成果的验收,目的在于衡量研究成果的价值、研究的规范性;推广研究成果。

(五)验收标准

工作研究报告是理论与实践的直接桥梁,为保证工作研究报告成果的正确性与研究价值,工作研究报告的验收标准设置为:研究规范性、成果应用价值。针对这两个指标设置二级指标,由成果应用单位对成果的应用价值打分评价,由海信学院研究中心对研究规范性打分评价,最终形成工作研究报告答辩评审成绩,决定研究报告的合格性。

四、工作研究报告的成果应用

(一)成果推行主体

海信学院、研究小组负有推广实施研究成果的责任。

(二)成果推行渠道

研究小组自行将研究成果提报相关应用部门;海信学院将研究成果提报相关应用部门;海信学院将优秀研究成果上报集团办公会,讨论实施决策。

(三)成果推行时间

研究小组在研究成果形成后开始尝试推行,预答辩后正式启动推行日程,答辩评审时成果已有实施效果评价。

(四)现有成果

海信学院实行工作研究报告半年时间内即显现了很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08-01生产班第5组的研究成果运行使车间生产效率提升19%,人员减少31人,工时利用率提高8%,在制品减少50%,费用减少29万元,预计截至2010年9月份节约费用将达到100万元。因效果显著,该研究小组也获得公司“改善小组一等奖”的表彰奖励。

08-01财务班第2组,研究题目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个税规范与筹划应用研究”,研究出年终奖收入无效增长区间模型、月薪与年终奖最低税负分配方案模型。采用“年终奖收入无效增长区间模型”,企业发放的年终奖金额若正好在无效增长区间发放,可直接考虑将无效增长部分放到其他月发放,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套用“月薪与年终奖最低税负分配方案模型”,可以合理安排月薪与年薪最优组合,既可达到全年交纳个税最低的目的,也可减轻企业与员工税负,实现双赢。目前该模型已经得到公司人资部的认可。

(作者单位:刘广,青岛市海信学院管理研究中心;盛宁,青岛市海信学院教学管理部;宋全敬,青岛市海信学院管理研究中心)

作者:刘 广 盛 宁 宋全敬

第2篇: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2012年5月6日至18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根据省教育厅领导的要求和2012年度教师工作会议的部署,组织一批业务骨干,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专项调研。本次调研,规模大、范围广、效果实、影响好。现分四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分五个调研小组,通过听取汇报、问卷调查、走访师生、实地查看、开座谈会等方法,实地访问了14个市州和19个县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考察了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22所(市级7所、县级15所),中小学校34所(义务教育阶段21所,高中13所)。共召开座谈会30 多场次,参与人数约 500 人次;发放并回收有关教师培训机构调查问卷105份、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851份;查阅各种资料 150余卷册;深入课堂听课 45 节次;收集获取各单位教师培训工作相关资料 50余份。

调研的主要内容,一是“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推进情况,包括培训的整体计划、经费是否落实到位、培训的策略与措施,进展速度、问题与困难、改进建议等,摸清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的实施情况与困难及建议。二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包括组织领导、功能定位、规划管理、基础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功能发挥、社会影响、特色创新等,并对申报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单位进行重点考察。三是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样板建设校的特色与省级示范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以及校本研训的组织和实施情况。

二、主要特点

(一)“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

2011年是“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起始年,全省各市州、县市区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厅相关文件要求,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整体培训工作呈现出有序有效推进的态势。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整体规划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能从教育强市、教育强县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事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始终将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心,统筹安排,抓紧抓好。

为了加强对“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包括相关科室和培训机构负责人,形成了教师培训工作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为了全面推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各市州、县市区依照省厅《关于“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了本地“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以相关文件形式,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资源建设、培训模式、培训制度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做出详尽规定和要求。

这里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吉首市教育局根据全市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认真制订并实施了全市《教师发展五年规划》(2011—2015),展开了七项行动计划,即:教师师德建设的行动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管理的行动计划、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行动计划、完善教师全员继续教育的行动计划、骨干教师名优校长培训培养行动计划、“教师发展达标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这七项计划,紧紧围绕教师培训的重点,着重满足教育改革实践和教师发展实际需求,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管理,建章立制,认真实施

各市州、县市区全面加强了对“十二五”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了学分管理、校本研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培训等一系列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国培”“省培”和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各地在贯彻执行《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过程中,针对本地具体情况出台了操作细则,严肃认真地开展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由于组织得力、管理到位,各地基本完成了2011年度培训计划。

长沙市颁发了相关制度文件,把“英才工程”纳入市教育局绩效考核,把教师培训纳入对学校和区县的绩效考核。同时,重点督查“教师工资总额的1.5%作为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情况,督促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培训任务落实。

岳阳市、常德市建立了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教育“两项”督导,开展教师培训专项督导,对所辖县市区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情况进行抽查,建立奖惩机制,对所辖县市区和教师培训基地实行“以奖代投”,每年进行评估奖励,保证了培训工作的稳步实施。

株洲市及所辖县市区政府,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足额安排资金,专款用于教师培训。市级设立“三个一百万”工程、“三百万”培训专项、“一百万”高端培训专项、“三千万”学科基地建设专项,大手笔投入教师培训,气势如虹。

3.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成效初显

各市州、县市区在做好教师培训常规工作的同时,立足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从内容和形式、制度与机制、师资与基地等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当前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大胆试点改革探索,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高质量效益。

湘西自治州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着力强调教师自主规划与自我发展,努力为教师专业规划目标实现搭建有效支持平台。

郴州市出台一系列文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规范健康发展,形成了教师培训对外交流特色。所辖各县市区政府加大投入,全力为教师培训保驾护航。

岳阳、益阳市在推进“十二五”教师培训中,大力强化校本研训指导,形成了君山区许市中学、桃江县桃花江小学等全省闻名的校本研训典型样板。

衡阳市高起点开局,精心规划推进“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推动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发展方面可圈可点。

湘潭市提出了“以用为本,拉长链条”的培训工作思路。要求学员参训之前必须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自定研究专题,“带题参训”。同时,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增加“实践探索”和“能力展示”两个环节,以此来培养参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展示自我的精神风貌。

永州市以“教育强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双高”和“三优”为目标建立导向机制,积极开展市本级教师培训工作。他们依托市电大开展的市本级培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培训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专家课堂与一线骨干教师课堂的结合。

娄底市以“教师基本功训练”为抓手,狠抓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以高中新课改为内容导向,开展高中教师全员培训。

常德市、邵阳市推进教师培训各项工作突出过程管理,强调质量效益,突出体现了“实”且“新”的特点。

各县市区围绕“十二五”教师培训目标的实现,在加大培训投入形成保障机制,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改革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涌现出湘乡市、荷塘区、芦淞区、江永县、资兴市、永兴县、汝城县、桂阳县、龙山县、吉首市、宁乡县、隆回县、耒阳市、桃江县、新化县、君山区、洪江市等一批教师培训典型县市区。

(二)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特点

全面了解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情况,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之一。当前教师培训机构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培训机构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湖南省市级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共有106所,其中市级教师培训机构13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93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86所,占92.5%。其中部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整合,完成了培训、教研、电教几个机构之间的整合的有34个,占36.6%;没有进行机构整合的有59个,占63.4%;拥有完全由机构主办的附属学校的16个,占17.2%,拥有实验基地的26个,占28.0%。

全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占地总面积约1628081平方米亩,建筑面积为825095平方米,普通教室1234间,多媒体教室213个,计算机室159个,多功能报告厅51个,语音教室63个,综合实验室88个,微格教室42个,心理咨询室32个,图书馆62个,普通阅览室81个,电子阅览室29个,其他教室68个,各机构拥有计算机总数为9075台。

全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职工总数为3296人,专职教师2592人,占78.6%,专职教师中56岁以上的占7.6%,46~55岁之间的占26.5%,36~45岁的占46.1%,35岁以下的占19.7%;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人,硕士研究生49人,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77%;专职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占36%,中级职称48.4%,只有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15.6%。

教师培训机构兼职教师总数为1283人,其中来自义务教育学校的有605人,占47.1%,来自高中学校的有407人,占31.7%,来自高校和科研部门的有271人,占21.2%。在这批兼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8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66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577人。

2.教师培训机构主体职能充分发挥

全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始终抓住教师培训这一主业,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服务,为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调查统计显示,现有教师培训机构中,把教师培训作为本单位唯一职能的纯培训机构占30.2%,培训、教研、电教等机构整合、职能兼顾的占24.5%,以教师培训为主业,兼办职业教育的占39.6%,还有的教师培训机构挂靠在相关院校,如电大等。不管是哪一类的教师培训机构,都在充分地发挥着教师培训这一主体功能。

长沙教育学院明确了教师培训机构的准确定位——将长沙教育学院打造成长沙中小学教师的学习中心、信息中心、资源中心,打造成长沙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和强劲助推器。构建立体型开放化模式——高端引领、项目驱动、贴地生长、研训用一体。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机构的多途径多方式辐射作用,把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特级教师委员会、送教下乡工作结合起来,与教育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与科研指导、成果结合起来,与全市校本研训示范校指导评估结合起来,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该院立足于三个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师资体系,聘请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小学教师,构建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学科全覆盖的师资体系。二是建立课程体系,开发本土有生命力的教材。三是完善基地体系,建立高校基地、兄弟基地、市内校本研训示范校,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四个学段的校长、教师培训基地。

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努力以“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服务中心”为目标,强化培训机构的职能建设,创新了培训体系和培训网络,构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和培训格局,形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立交桥”效应。以“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建设为重点,建设一个骨干教师群体。鼓励有条件的“讲师团”成员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有计划地选派“讲师团” 成员参加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班。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拳头,打造一批知名教师。“名师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上挂高校(聘请导师),下联学科培训基地。创新培训机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形成“远程培训、集中培训、校本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网络。创新培训内容,形成“面向全员、突出骨干”,“订单式”和“超市式”相结合的培训特色。

3.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创建热情高涨

调查统计显示,准备申报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县级机构26个。他们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管理改革,做好一切创建准备,迎接省厅和国家教育部的评估验收。

资兴市委政府和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创建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工作,把对教师进行学校的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教育强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于2009年确立了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目标,并迅速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启动了创建工作。近三年来,市财政共投入近100万元用于加强进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学校食堂,改造了学校厕所,新建了篮球场、排球场,改造了运动场,绿化美化了校园。今年学校又计划新建一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维修改造老教学楼,再添置36台电脑等,学校条件将进一步完善。

湘乡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市委常委召开专题办公会议,要求进修学校要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契机,切实加强自身管理,通过公开选调教师等方式优化培训力量,采取聘请兼职教师等方式整合师训资源,进一步完善师训硬软件设施,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市教师培训中的支撑作用。决定在2011年、2012年城市教育附加费中每年安排60万元,用于维修改造进修学校教学楼、学员宿舍楼,并由教育局另行安排资金改善该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永兴县以创建省示范性培训机构为契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办公数字化、管理科学化。该校在2005年就明确提出了创建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分别于2009、2011年县委先后两次召集县财政局、人事局、编办、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到校现场办公,解决了专项经费160万元,用于学员宿舍楼和办公楼装修、教学楼卫生间和校门改造;并明确规定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每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10万元。教育局提出了按“三高三优”的要求建设县教师进修学校,即: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经费优先保障,人事优先安排,问题优先解决。

耒阳市以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为契机,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增校园面积10至15亩,新建培训用房5000平方米,装配学术报告厅、语音室、综合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体操训练室等,并添置相关设备。

4.重视基地学校建设,培训重心逐渐前移

大部分教师培训机构尝试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前移,与当地相对优质的中小学校合作,建立教师培训、校本研训基地,开展“送教下乡”“送教送培”活动,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株洲市教育局拿出“三千万”专项资金用于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有三个主要功能:教研功能——承接主要的全市性学科研讨活动,并为研讨活动提供案例、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资源集散功能——开发或收集各种学科教学资源,并发布给全市教师共享;培训功能——接受全市本学科教师的研讨性工作访问,承接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学科教师跟班研修与培训,为访问或跟班研修培训的教师提供指导、示范和工作条件,派出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蹲点跟班指导。每个学科基地投入300万元,学科基地集资源建设、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于一体,是教师高端培训的新起点和里程碑,也是多年来致力于创造性师训的生动写照。目前,该市已完成高中阶段学科基地7个学科的研培,参加研培人数共计143人,参与专家有43人。自主研发多个教学资源,对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已经召开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基地研培工作布置会议,计划今年5月开始进行研培活动。

岳阳市2010年就开始将教师培训基地建立在中小学校,以培训基地为依托,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紧靠教与学进行培训,打造“学员最需要的培训”。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是岳阳市的小学教师培训基地,该校坚持研训一体化,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将校本研训落到实处;将教师建设分三个梯队:学科指导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开展团队共建;对新进教师进行适应培训。实践表明,这种培训模式由于培训内容向需求导向转型、培训模式注重能力本位、培训方式多元,受到了参训教师的欢迎和认可。

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初步建构起一个高效、协同、有序的培训体系,搭建了“三规范”即政策规范、管理规范、业务规范的教师培训平台。如浏阳市第三中学既是该市教师培训的基地学校,又是长沙市校本研训基地学校和示范校,该校以小专题研究为导向,探究研训一体新形式,以课例研讨为契机,形成校本研训新合力,以课程开发为抓手,开辟校本研训新阵地。

(三)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特点

全省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新的教学行为,各地各校取得了比较丰硕的课改成果,涌现出了一批课程改革样板学校。调研结果显示,课程改革推进的力度和取得的实效,小学优于初中,初中优于高中。

1.大胆探索有效教学的多种模式

学校重视课改,认识到位,大胆探索有效教学的各种模式。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注重自己如何教转向如何指导学生学。“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观念深入老师们的心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得到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被激发,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层次学校都涌现出不少探索有效教学的典型范例。

(1)小学

调研组考察的小学均为当地的知名小学、省级课改样板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而言比较优越,校长的办学理念比较先进,师资力量整体较强,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大,办学特色鲜明,课改成效显著。

①张家界崇实小学积极构建“生本课堂”。近年来,刘晓华校长引领该校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踏实践行,创立了“13334”生本课堂教学理论与策略,创建了各科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民主、和谐、科学、高效的生本课堂文化,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1”即坚定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思想”,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的生本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333”分别指“三维”教学目标、“三双”评价要求、“三段式”教学模式。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双”评价要求,体现“双主”——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双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凸显“双百”——教师关注100%学生,100%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三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4”即引导教师做好四件事情: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学习,课后拓展延伸学习,课堂学习评价。

②桃江县桃花江小学潜心探索“幸福教育”。一是打造幸福教师。做好师德培训,建立了师德成长足迹本;确定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名师成长目标,使每一个教师都有成长的目标和方向。二是培养幸福学生。以活动为载体,开发课程,设置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合唱节、体育节等活动,所有活动连在一起,每周都有安排。三是构建幸福课堂。幸福课堂体现“以学论教、以学定教”,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四是构建幸福校园。以幸福为主题,在学校每一个环节、角落体现幸福文化。师生是阳光,师生是幸福的。五是打造幸福家园。

③湘西自治州吉首大学师院附小“六环互动导学”教学模式。该校针对“大班额”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整体发展,提炼出了“六环互动导学”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论教、少教多学为理念,重点关注六个教学环节,即引导、自学、交流、展示、点拨、反馈,环环相扣,既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也可互为包含,相辅相成。课堂上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互动,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构造出了极富生态的高效课堂。

④常德市北正街小学“乐疑”课堂教学模式。特级教师褚俪华校长认为:当今的课改,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和方法。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积极创建“乐疑”课堂,让学生在“生疑”中享受思考的快乐,在“解疑”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升疑”中感受发展的快乐。

(2)初中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省初级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借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经验,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涌现出了岳阳许市中学、永州马坪学校等课改典型。

①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五环教学模式”。该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创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许市模式”。全校倡导“五环渐进自主学习法”,具体由五个环节组成:练习反馈、自学讨论、交流提升、梳理巩固、检测达标。根据学习进程的推进形式,学校又创建了“五环渐进同步学习法”和“五环渐进异步学习法”。目前该校加大教学教研力度,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模式,摆脱束缚,把“五环”的精髓与学科特点相结合,打造出自主、高效、快乐的课堂。近四年,先后有省内外1400多所教研机构和学校,共计54000多人次慕名到该校参观学习。

②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构建“生态课堂”。该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落后。正是基于这样的办学条件,学校坚持以课改为中心,以校本研训为抓手,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该校提出“生态课堂,阳光学子”的课改理念,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生命潜力被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被唤醒。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快乐。我们从孩子们身上看到的是自信,是乐观,是创造精神。

③常德市第五中学和美课堂“一四五”模式。该校提出从“和美与共、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简称“和美课堂”,并概括为“一四五”课堂教学模式。“一”即围绕一个中心,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四五”从四个方面构建“和美”课堂,每个方面都涉及“五项”要素,分别概括为:备课遵循五原则——主体性原则、主导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教学把握五环节——预习检测、自学探究、合作交流、梳理拓展、达标练习;注重培养学生五项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拓展能力;课堂凸显五大特征——集体策划、自学为主、组内互学、教师导学、相互评价。

④浏阳市八中“三三四”高效课堂模式。该校提出了打造“以生为本、以疑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三三四”高效课堂模式。以“高效导学案、高效学习小组、高效评价机制”为三大抓手;以“三分之一”原则——三分之一的课堂目标可以在课前通过自学达成、三分之一的课堂目标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达成、三分之一的课堂目标通过老师点拨拓展达成为原则;以“学案自学、发现疑难—合作探究、以疑促疑—展示点评,释疑质疑—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四步程序组织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

(3)高中

湖南省普通高级中学自2010年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学校普遍面临课改和高考的双重压力。尽管困难重重,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培植了一批课改典型校。

①长沙市明德中学:该校从2011年初开始实施“三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所谓“三生课堂”,是指让课堂具有“生命化、生态化、生活化”。该教改方案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出发点,强化质量意识,关注“生命、生态、生活”,打造高效课堂,形成明德特色:一个核心——打造生命化、生态化、生活化课堂,为学生终生发展与幸福奠基;一个理念——15分钟授课理念,即教师授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四个环节——学、探、结、用(学生学、学生探、老师结、学生用);四个转变——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展示,变检测知识为交流应用。“三生课堂”的教学模式为:问题引领—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应用。

②汨罗市一中:从2010年全面铺开教学改革,根据 “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够掌握,70%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掌握,剩下10%的知识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学会”的学生学习实际, 确定“20%的内容学生自学,70%的内容学生合作学习,10%的内容老师进行引导教学”的教改思路。根据学校“20%的特优生,70%的中等生,10%的待优生”的学生构成,确定了“30分钟合作探究学习,10分钟自主学习,5分钟点拨指导”的课堂时间分配结构。逐步形成了“自主预习—组内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组内补充—教师点评—课堂检测”的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③洪江市黔阳一中:该校以抓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从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创设始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等方面,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改效果较好。

2.努力满足校本课程的多样选择

全省中小学课改样板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结合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教材,开设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

①桃江县桃花江小学: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该校开展常规性训练,开展快乐的八件事:涉及德智体美劳,每日一读(读课外书),每日一诵,每日一唱,每日一站,每日一写,每日一记,每日一跳(100次),每日一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做到了常态化、序列化、课程化。每周一、二、三下午有33个社团活动,学生自愿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②怀化市铁路二中:这是一所城区初级中学,狠抓校本课程,丰富实践活动。该校每周一下午5、6节课为选修课程授课时间,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文化类的《诗词鉴赏》《中国传统文化》《趣味数学》《校训解说》,艺体类的《篮球训练营》《合唱艺术》《动漫绘画》《葫芦丝》,技能类的《地理与我们的关系》《生物科技活动》《电脑俱乐部》《动感小记者》等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③衡阳市八中:制定校本选修课程制度与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如语文《古诗鉴赏》《影视文学欣赏》;数学《数学高考题溯源与解题方法探讨》;英语《欧美影视文学欣赏》;物理《物理学探源》;化学《化学与健康》;生物《微生物与发酵》《花卉的栽培》;政治《国际形势分析》《公司力量》;历史《二战名将》《大国的兴起》;地理《基础天文学》《环球地理》;信息《网络技术》《网页制作与美工》;音乐《中外著名音乐家作品赏析》以及心理《心理游戏与自我成长》等。

3.积极寻求区域课改的多元整合

各市州教育局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意统筹规划,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促使课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下面对株洲和郴州两市的做法作一介绍。

(1)株洲市的做法

在课程改革上突出“四抓”:一抓责任的落实;二抓典型的引领;三抓评价的导向;四抓课堂的有效。

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搭建了三个平台,即奖励平台、培训平台、交流平台。

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做到三级(市、区县、校)负责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天元区、芦淞区、炎陵县、醴陵市已经取得了好的效果,在落实课程要求和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涌现出了醴陵一中、醴陵四中、株洲市二中、株洲市三中、株洲景弘学校、炎陵东风学校等课改样板校,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

为了形成本土课改经验,培植本土课改典型,让典型在课改中起引领作用,株洲市教育局着重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课改基地。二是在高中启动学科基地和特色项目建设。三是建立了课改典型人物引领机制。为推进课改,在全市由下而上地开展了“十大课改人物”的评选活动,评出了全市的课改典范。四是进行了区域整体推进课改的探索。对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改革,选取了炎陵县教育局作为试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今年将炎陵的课改经验在全市推广。

(2)郴州市的做法

①抓认识,统一思想。

②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 “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媒介)、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三精心”,即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导学案。

③抓校本教研。一是建立了市级教研员联系县(市、区)制度,加强了对校本教研的指导。二是坚持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以校本教研促校本课程开发,以校本课程开发提升校本教研水平,实现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双赢”。三是开展课改调研,现场了解课改实施情况。四是开展新课程教学观摩和教学大比武活动。

④抓高效课堂。研制了《郴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要求贯彻课改理念,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法,推广魅力课堂。现在,这种高效教学的要求已贯彻到全市各级中小学校。如永兴一中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四完小的“五三五体验式”教学模式,临武一完小的“学、议、讲、练” 教学模式,苏园中学的“自主·互助·探究·实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等等。

⑤抓课改样板校建设。目前,全市有小学市级课程改革样板校12所,中学市级课改样板校24所。有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建设学校3所。对课改样板建设校,有制度,有任务,有评估,有奖罚,每年要检查,要总结,促使这些学校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调研,我们侧重于了解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发现,各个层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1.政府保障和教育行政管理层面

一是政府投入仍不足,培训经费短缺。目前教师培训经费“两个比例”(一是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由财政预算用于教师培训;二是学校年度工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基层反映学校“5%”普遍落实较好,但“1.5%”全省没有一个市州全部县市区完全落实。本次调研的县市区中,除了衡东、永兴、吉首、桃源等部分教师培训经费按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外,大多数县市区只能基本满足培训的最低要求,有些县市区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缺口相当大,2011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人均低于100元的有湘潭的岳塘区,永州的东安县、宁远县,衡阳的衡南县,郴州的北湖区、桂东县,怀化的辰溪县,邵阳的邵阳县,张家界的永定区,岳阳的临湘市、湘阴县、岳阳县,益阳的南县等。尤其是南县人均只有7.79元,临湘市只有12.44元。由于经费不足,带来了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教师参培机会严重不足,完成规定培训学时困难很大;二是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滞后,陈旧落后的设施设备得不到更新,基础条件不能满足教师培训需求,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推进。

二是规划不够周密详细。各地“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普遍对于如何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如何落实“十二五”期间教师分层、分类、分岗完成360学时培训任务缺乏周密安排和详实计划。

三是项目监督管理亟待强化。各类培训项目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问题。基层反映少数“国培”“省培”集中培训项目存在培训内容不符合教师需求、班级管理散漫松懈问题。

四是学分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各市州、县市区不同学校学分登记方式五花八门,标准极不统一。各地及学校还反映了校本培训学分比重过低、学分登记操作复杂等问题。

2.教师培训机构业务层面

一是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机构较多,职责不够明晰。就省级来说,除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外,还有下列机构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中小学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办公室(设在湖南师大内)、省电化教育馆(内设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测试中心)、省教育装备处、湖南一师成教部、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这些不同培训主体单位之间存在职能重叠、工作越位、要求不一致和工作不协调情况,如,项目实施出现交叉管理、重复培训现象;非教师培训机构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造成教师培训机构资源浪费,等等。

二是基层教师培训机构定位不明确,职能和资源整合缺乏力度。各地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还是独打鼓,独划船,没有与当地教研、电教、仪器等力量整合,因此,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能力不强,资源匮乏,队伍专业水平不高,制约了当地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如何加强教师进修学校与当地教研室、电大、仪器站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真正实现教师培训资源整合,形成合力,这是全省县(市)教育局和教师培训机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是培训优质资源短缺,培训质量堪忧。当前,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既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更没有统一的培训资源,使教师培训随意性很大。由于优质课程资源匮乏,基层学校普遍对一些集中培训质量不高、效果较差、效率较低、收获与预期差距较大反映强烈。为了获取优质资源,有的市州、县市区不惜重金聘请外地高水平专家型教师讲课,甚至将项目整体安排到省外甚至国外进行培训。

四是校本培训缺乏专业引领,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教师人数较少学科以及非义务教育学段,在某些区域范围内都很难找到水平较高的培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高质量的培训学习资源。

3.中小学教师需求层面

总体上看,教师培训需求不足与需求偏高并存。一方面,部分年龄较大、教龄较长、“职称到顶”的教师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不愿参加教师培训。一批有一定从教年限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缺乏事业追求,得过且过,对完成规定学分有抵触。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由于教学负担繁重,对参加培训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贴近课堂、贴近教学、贴近自身实际的实用型培训深受大多数教师欢迎,针对性和实效性欠缺成为影响教师参培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培训需求呈现明显选择性特征,对培训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极高要求,实施难度大。

上述突出困难和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客观上讲,首先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受湖南省尚不够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市区由于财政困难,难以兼顾经济与教育共同发展、教师待遇与培训投入同步提高。其次是教师培训发展历史不长,工作经验不足,使得各地各部门教师培训虽然工作积极性高但方法欠科学、效果不够理想。再次是湖南省教师队伍建设在历史上有欠账,教师队伍本身的整体素质问题,加之近年教师培训急速改革发展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给当前教师培训工作造成了一定压力,增加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难度。

从工作水平方面反思,我们认为,湖南省各级政府和教师培训工作部门对教师培训工作规律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深,科学管理教师培训工作水平尚有待提高。由于对教师培训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中之重”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政府的教师培训责任得不到完全落实,教师培训工作出现保障不力、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问题;由于对教师培训发展规律认识不深,各地教师培训政策措施普遍偏重约束而非激励,有违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动因在于其自主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培训管理中轻视调查研究、科学思维、系统方法和民主决策倾向,导致教师培训规划编制不够精确、实施存在疏漏。

四、我们的建议

针对我省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今后几年里,湖南省须围绕全面完成“十二五”教师培训任务,推动教师培训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保障和精细管理为重点, 在全面统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促进发展上狠下功夫。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教师培训职责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将政府及其推行的政策作为教师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加大强制力度,规范政府教师培训行为,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并把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落实、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党政负责人教育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建立问责机制,明确不履行责任应受到的责罚。要推动财政部门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适当提高比例,设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本建设和事业发展经费项目,以及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等;推动人事编制部门增加一定比例教师编制,用于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工学矛盾。

二是明确划分各级各部门教师培训工作职能,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能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展其长,杜绝多头管理和交叉重复。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重点分工。根据各级教师培训职能特点和原有分工,对教师培训重点适当划分。县级教师培训重点是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学科教师人数较多的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校本培训的指导;市级教师培训重点是高中阶段教师全员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师资薄弱学科教师培训以及市本级学校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重点是市县两级教师培训者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师资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示范性教师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

在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培训机构关系上,强化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包括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指导监督等宏观管理职能,明确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项目实施、信息管理、培训研究、辖区内业务指导和参谋咨询作用。

在培训机构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关系上,明确辖区内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实施和学分登记由本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其他机构协同配合完成。

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宏观指导

一是进一步完善培训规划。规划是教师培训的“施工蓝图”,是确保教师全员培训目标落实的基础。针对“十二五”培训规划提出“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不少于360学时培训”的总体目标,各县市区组织人员在对2011年度教师培训规划实施情况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培训人数、学时、经费等认真进行科学测算,全面细化后续实施计划,确保“十二五”培训计划落实到乡镇、到学校、到个人。省、市强化对辖区内各单位培训计划修订指导及实施质量监控。

二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体系。当前急需抓紧研制出台学分登记管理操作细则,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制度,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和高等学校优势学科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评估标准和资质认证制度。

三是要补充完善教师培训激励政策。如教师完成培训任务与考核、晋级、评优、资格再认证相联系的制度,针对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制定倾斜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是要特别加强校本研训的指导与研究。建议由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牵头,开发和建设“全省中小学校本研训指导平台”,为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校本研训提供政策、资源、经验、专家等方面的支持。及时展示优秀学校的研训成果,推介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并通过网络牵线搭桥,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校际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区域和学校之间的互相学习与沟通。同时,整体、宏观、科学、系统、研发系列校本研训实用教材,加大校本研训的力度,增加校本研训的学时学分,使校本研训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常态化、经常性的工作。

3.加大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地建设力度

一是建设好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地。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共建同升湖基地为契机,将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职能整合起来,撤并相关机构;选择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教师培训相关优势学科,挂牌设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形成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为龙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

二是以评促建,通过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积极推动全省、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

三是省市县共同推动建设一批覆盖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师培训基地学校。

4.抓紧建设优质培训资源

一是遴选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依托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以省为主,加大投入,从省内外遴选、开发涵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全国一流的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为全省各地教师培训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推动培训内容更新和培训方式改革。

二是建设优秀培训师资团队。各市州、县市区依托教师培训机构,吸纳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整合辖区内各学科优秀培训者资源,组建本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师资团队;全省依托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整合各地培训师资团队优秀成员和高等学校有关专家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各学科省级专家团队。并通过“国培”“省培”计划开展培训者研修培训,全面优化全省培训师资。

5.大力开展教师培训研究

从今年开始,举办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优秀研究成果评奖活动,鼓励全省各地教师培训部门和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先进教师培训理念、理论、方法和经验,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

作者: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第3篇:集团公司培训班参观考察报告

单位姓名

考察项目:参观建工无损探伤车间

参观企业:中原油田建工无损探伤车间

参观时间2011.9.29主讲教师

内容: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来到中原油田建工无损探伤车间,首先徐老师介绍了无损探伤设备的基本原理,然后车间技术员又详细的介绍了无损探伤设备的工艺流程,通过我们全体学员认真的观察和技术人员的交流讲解,了解无损检测的目的是什么及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哪些?无损检测就是在不破坏产品的形状、结构和性能的情况下,为了了解产品及各种结构物材料的质量、状态、性能及内部结构所进行的各种检测;无损检测的目的是:改进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T)和目视检测(VT)。了解射线的产生、性质及其衰减机,了解各种射线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射线探伤设备及器材,能正确选择X射线照相设备参数,掌握X射线照相法检测工艺,熟悉底片评定的方法,并能根据相关标准对焊缝质量进行评级,了解射线探伤防护常识优缺点射线照相法能较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因而易于判定缺陷的性质,射线底片可作为检验的原始记录供多方研究并作长期保存。但这种方法耗用的X射线胶片等器材费用较高,检验速度较慢,只宜探查气孔、夹渣、缩孔、疏松等体积性缺陷,而不易发现间隙很小的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以及锻件和管、棒等型材的内部分层性缺陷。此外,射线探伤要用放射源发出射线,对人的伤害极大,操作不慎会导致人员受到辐射,患白血病的概率增加。操作人员应穿好防护服,并注意放射源的妥善保存,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建议: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在焊接理论知识上得以运用,增强了我们对焊接检验知识的理解,如果能够亲自做一做无损探伤那就更好了。

第4篇:矿业集团员工培训工作汇报材料

矿业集团员工培训工作汇报材料 如果说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是第一级管理,企业的经营、安全管理是第二级管理,那么,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就是第三级管理。培训作为员工的“第二福利”,其“蓄势”带来的能量,已越来越体现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山东龙口矿业集团依靠创新培训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支撑着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手段的应用。 龙矿集团管理者体会到,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仅,拥有16000名员工的龙口矿业集团,先后组织了二级安全培训342人次,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完成3027人次,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全年实际完成2910人次,全年共完成职业技能鉴定944人。其他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共计完成3406人次。先后组织了通风、安监、机电、瓦斯等专业培训36次,受训人员达到2700多人次,培训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一起组织开展了事故警示教育,采、掘、机、运、通专业比武12次,有1400多人次参加了比武。

去年以来,各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部门还与安监局一起,制作了事故安全课件,在各矿电视台和班前班后会上播放,共有2600多人次收看了安全事故案例演示课件;组织了安全事故宣讲96场次,受教育人数达到4110人次。

培训成为龙矿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龙口矿业集团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迈进的七年间,一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在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子安的领导下,正在做强做大做美。

龙矿选择自主培训、自主创新,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进行世界海下采煤,国内第一个海下采煤工作在龙矿集团实施。今年,第四个海下采煤工作面正在有序推进;龙矿集团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了国内第一条井下以太环网,建立起现代化的调度指挥中心和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工作面采运通等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监测,其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龙矿集团依靠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攻克了油页岩开采和炼油的技术难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煤炭储备配送基地,形成了物流配送大体系;

龙矿集团立足产业链优势,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完成了资源开发、热电技改、油页岩炼油扩建等七大重点工程,构筑了煤、电、油、运一体化产业布局,把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变为培育核心竞争力

过程,进一步优化了布局,赢得了主动。 从以来的5年多,龙矿的原煤产量增长了2倍多,销售收入增长近8倍,非煤收入则增长了30多倍。 培训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龙矿集团的发展的足以证明这一点。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卜昌森评价说,龙矿集团成立的7年是推进科技创新的7年,是叫响龙矿品牌的7年。7年耕耘,7年收获,,集团原煤产量、销量、掘进进尺、外煤业务、销售总收入、利润总额实现了全面增长,其中,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原煤单位成本同比降低元/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6%……

一、成绩源于员工素质提升素质提升源于对培训的重视

教育培训是集结人力、财力、物力的一种“大投入”,追求的是体现在员工素质提高、企业软实力增强、效益持续增长

等层面的“高产出”,龙矿集团一步步坚实的脚印使得龙矿攀升至一个高平台,龙矿要在高平台上谋求新跨越!搭建这个平台的源泉就是对教育培训的重视。 在员工培训方面,龙矿集团实现了四个目标:培训计划完成率100%,培训合格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培训学员满意率100%。在此基础上,龙矿集团严格落实了“五个不准”:即不经培训不准上岗,岗位标准掌握不准不准上岗,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不签订师徒合同不准上岗,师徒不在同一地点作业不准上岗。

坚持和完善“631”培训模式:即60%的员工日常学习培训任务由各基层单位负责落实;30%的特殊工种培训任务由集团公司组织落实;10%的优秀管理人才和安全管理人员选送到上级培训机构和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实现教育培训的经常化、规范化。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龙矿集团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

大优势”、“高技能人才是企业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的观念,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训、关键人才重点培训、稀缺人才加紧培训、一般人才分层次培训”的原则,重点培养能够胜任工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拔尖人才,发挥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的关键作用。

二、培训方法创新培训管理到位 走进洼里煤矿副井办公楼,井口大屏幕滚动播出着“每日一题”安全常识和“每月一考”的内容,一幅幅安全漫画吸引了记者的视线,一幅幅安全警示提示展现在记者面前。透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龙矿集团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 培训成就企业,学习促进发展,龙矿平安,培训先行。为此,龙矿人在注重创新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每年拿出了数百万元奖励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科技成果,表彰和评比了100多 项安全管理成果,每年评出了百名安全星级员工、十佳学习创新型员工、十佳

技术革新能手、十佳安全标兵,给予了数额不等的奖励,最高的达到三十万元,龙矿的“大培训体系”成就了他们今日的辉煌。

梁家煤矿以“培养安全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思路,出台了以举报奖励、特殊贡献奖励和合理化建议奖励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奖励措施,彻底改变了以往以罚代管、以罚代培、以罚代教的安全管理模式,激发了全员做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安全工作顺利开展。截止到3月,该矿实现安全生产三周年以上。举报奖励是采取双向互动、相互监督的方式,员工如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员工冒险作业以及现场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疏于管理的管理人员都有权举报,经核查属实的,还将对举报者奖励200~500元。同时,对于发现违章作业、上岗不规范、现场安全质量隐患处理不及时和其它危及安全生产行为的员工都可以进行举报,营造了“安全人人有

责,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增设了安全生产特殊贡献奖,对消除重大隐患、避免灾害事故发生以及事故扩大并在事故抢险过程中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设立了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奖,以开展安全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为载体,对建议被采纳并取得显着效果的人员给予奖励,以提高员工抓好安全的主动性。 在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工作中,北皂煤矿紧紧围绕“知道&8226;做到”这一主题做文章,采取措施,使员工知道安全常识,做到遵章作业,在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让员工知道安全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全员安全 技能的培训,使每一个岗位都能做到安全生产。与此同时,通过在区队中开展以“知道&8226;做到”为主题的自主安全教育活动,采取自主安全教育推进会、查看各单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等形式,让员工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素质决定命运,培训成就企业。为提高培训质量,龙矿集团还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走动式”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所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和安监员、瓦检员,到各作业地点检查时,必须对现场员工进行应知应会安全知识提问,员工回答不上的当场辅导培训,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建立了走动式培训的写实、监督和考核制度,纳入月度绩效考核,实现了干部、员工共同提高安全素质的“双赢”效果。

针对员工在岗位操作中容易产生的各种不安全行为,龙矿集团还在部分单位推广了“手口示意”安全管理法:员工在工作前及工作过程中,必须眼盯、手指、口喊“三管齐下”,对现场的环境和设备进行安全确认,在得到安全的明确信息或答复的情况下,方可操作。通过手口示意,提高了员工的现场安全注意力,能够正确识别对象,减少误操作,使员工逐步养成了“时时处处查找隐患,人人事事预防事故”的良好习惯。

为改善集团公司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本着“变招工为招生、择优录用”的原则,集团公司从6月开始,委托山东龙口矿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为龙矿集团定向培养300名技术工人,采煤与掘进、通风安全与测量、煤矿电气维修、煤化工机电、井下电钳等专业的学业分别为一年到三年,“变招工为招生”后,公司实行“协议定向、择优录取”的原则,入学时与用工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各单位要根据协议的要求,安排好就业岗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公司要求龙矿高级技工学校负责定向生的培养管理,实习期间由技工学校和定向单位共同管理,用工单位负责签订“一对一”师徒协议。

三、健全培训体系完善运行考核办法 在培训方面,龙矿确定了全员培训体系,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确定了培训12689人次;预计支出员工教育经费万元。

公司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到,矿区所有技术员工均做到持职业资格证上岗。中级工水平以上人员占技术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高级技工水平以上人员占技术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技师以上占技术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4%以上。其中,中级工水平以上人员占技术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高级技工水平以上人员占技术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6%以上,初步形成初级技工、中级 技工、高技能人才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龙矿集团规定,从现在开始,公司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脱产学习。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员工,培训费由所在单位统一缴纳,初级工的鉴定费由所在单位报销,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鉴定费由所在单

位报销50%。在此基础上,提高并兑现技术工人津贴待遇。在原有的技术工人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技术工人月度津贴数额。津贴标准分别为中级工50元∕月、高级工100元∕月、技师200元∕月、高级技师300元∕月。与此同时,在各劳动组织实行设置技师和高级技师职务岗位制度,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岗位的作用。各单位要根据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原则设置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职务岗位,并实行评聘分开。具体设置数量为:技师职务职数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高级技师的职务职数占技师总数的20%。同时,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建立首席技师制度,进一步提高技能拔尖人才的待遇,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市级、省级首席技师选拔。 每半年对各单位整体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和奖惩,维护考试考核的严肃性和正规性。要严格培训奖惩制度。对各类培训计划按规定应该提报而未提报,每少报或漏报一人次,罚该

单位1000元;对按规定应参加培训而未参加培训的,每人次罚该单位元;对在培训过程中擅自旷课的,每人次罚该单位500元。 对各类竞赛、培训工作会议及其它活动没有按领导和培训主管部门要求的人员参加的,每缺少一人次罚该单位1000元;对公司领导和培训部门安排的工作没有按要求按时完成的,每项次罚该单位1000元。通过硬性的规定,克服了企业以工作忙、抽不人参加培训的问题,靠制度约束,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龙矿集团还强化两项培训,即“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和技术员工的技能培训,同时,注重抓好四个培训重点,即特殊工种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新招员工安全培训、专业岗位培训;要求所有单位的培训,都要落实好“每训必考”制、全员培训“抽考制”、动态培训技能比武、培训资金到位、动态培训考核。

昨天,也许有人认为:“员工是不过是一块砖,任吾东西南北搬”。而今天,在

龙矿,每个员工都是一块发光的砖,搬到哪在那闪耀。因为,今天的龙矿员工,“无一人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地不学,无一物不学,一人多岗,一人多证,一人多能”。学习和培训,使龙矿员工做到了一个岗位的工作至少要三个人会做,一个人能够胜任三个岗位的工作,近几年来,龙矿有28名员工代表公司参加了全国和全省的技能大赛,分别取得了不同的名次,为此,集团公司在给予重奖的同时,还给予他们了劳模待遇,有9名获奖同志还走上了不同的管理岗位。因而有的人说,龙矿的培训,真是员工最大的福利、企业最大的效益。

第5篇:矿业集团员工培训工作汇报材料

如果说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是第一级管理,企业的经营、安全管理是第二级管理,那么,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就是第三级管理。培训作为员工的“第二福利”,其“蓄势”带来的能量,已越来越体现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山东龙口矿业集团依靠创新培训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支撑着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手段的应用。

龙矿集团管理者体会到,

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仅,拥有16000名员工的龙口矿业集团,先后组织了二级安全培训342人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完成3027人次,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全年实际完成2910人次,全年共完成职业技能鉴定944人。其他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共计完成3406人次。先后组织了通风、安监、机电、瓦斯等专业培训36(期)次,受训人员达到2700多人次,培训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一起组织开展了事故警示教育,采、掘、机、运、通专业比武12次,有1400多人次参加了比武。

去年以来,各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部门还与安监局一起,制作了事故安全课件,在各矿电视台和班前班后会上播放,共有2600多人次收看了安全事故案例演示课件;组织了安全事故宣讲96场次,受教育人数达到4110人次。

培训成为龙矿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龙口矿业集团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迈进的七年间,一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在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子安的领导下,正在做强做大做美。

龙矿选择自主培训、自主创新,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进行世界海下采煤,国内第一个海下采煤工作在龙矿集团实施。今年,第四个海下采煤工作面正在有序推进;龙矿集团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了国内第一条井下以太环网,建立起现代化的调度指挥中心和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工作面采运通等系统的远程控制和监测,其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龙矿集团依靠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攻克了油页岩开采和炼油的技术难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煤炭储备配送基地,形成了物流配送大体系;

龙矿集团立足产业链优势,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完成了资源开发、热电技改、油页岩炼油扩建等七大重点工程,构筑了煤、电、油、运一体化产业布局,把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变为培育核心竞争力过程,进一步优化了布局,赢得了主动。

从以来的5年多,龙矿的原煤产量增长了2倍多,销售收入增长近8倍,非煤收入则增长了30多倍。

培训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龙矿集团的发展的足以证明这一点。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卜昌森评价说,龙矿集团成立的7年是推进科技创新的7年,是叫响龙矿品牌的7年。7年耕耘,7年收获,,集团原煤产量、销量、掘进进尺、外煤业务、销售总收入、利润总额实现了全面增长,其中,销售总收入同比增长27.3%,员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5%以上,原煤单位成本同比降低9.28元/吨,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6%……

一、成绩源于员工素质提升素质提升源于对培训的重视

教育培训是集结人力、财力、物力的一种“大投入”,追求的是体现在员工素质提高、企业软实力增强、效益持续增长等层面的“高产出”,龙矿集团一步步坚实的脚印使得龙矿攀升至一个高平台,龙矿要在高平台上谋求新跨越!搭建这个平台的源泉就是对教育培训的重视。

在员工培训方面,龙矿集团实现了四个目标:培训计划完成率100%,培训合格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培训学员满意率100%。在此基础上,龙矿集团严格落实了“五个不准”:即不经培训不准上岗,岗位标准掌握不准不准上岗,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不签订师徒合同不准上岗,师徒不在同一地点作业不准上岗。

坚持和完善“631”培训模式:即60%的员工日常学习培训任务由各基层单位负责落实;30%的特殊工种(专业技术)培训任务由集团公司组织落实;10%的优秀管理人才和安全管理人员选送到上级培训机构(二级)和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实现教育培训的经常化、规范化。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龙矿集团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高技能人才是企业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的观念,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训、关键人才重点培训、稀缺人才加紧培训、一般人才分层次培训”的原则,重点培养能够胜任工作、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拔尖人才,发挥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的关键作用。

二、培训方法创新培训管理到位

走进洼里煤矿副井办公楼,井口大屏幕滚动播出着“每日一题”安全常识和“每月一考”的内容,一幅幅安全漫画吸引了记者的视线,一幅幅安全警示提示展现在记者面前。透过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龙矿

第6篇:集团公司关于加强职工培训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职工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经集团公司党委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

集团公司职工培训工作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分管,党委副书记、分管经营工作的副总经理、主管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副总经理协管。协管主要是管培训效果和考核问责,其中:党委副书记侧重于二级单位层面的培训,分管经营工作的副总经理侧重于集团公司层面的培训;主管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总经理主要抓好培训的教学教务和后勤保障工作。

成立集团公司职工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集团公司职工培训的政策制度、规划计划、考核问责、培训投入等要项工作进行审核,研究部署阶段性培训工作重点,协调解决培训管理中的有关重大事项。集团公司总经理任集团公司职工培训管理委员会主任,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分管经营工作的副总经理、主管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的副总经理任副主任,集团公司负责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培训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培训工作的人力资源部副部长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理顺体制

为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集中归口管理,成立集团公司职工培训管理中心,

副处级建制,与集团公司安全培训中心、淮南矿区职业技能鉴定站一个机构、三

块牌子,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二级机构,负责统一管理集团公司职工安全培训、

业务技能培训和职工职业技能鉴定。

三、方针目标

集团公司职工培训工作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方针,按照在省内煤炭行业中

处于前列,在全国煤炭行业中处于先进的工作目标,突出实学、实训、实用,切

实做到培训数量服从于培训质量。培训教材以自编实用教材为主,以通用共用教

材大纲为辅;培训师资以兼职教师为主,以专职教师为辅;培训教学以案例教学、

实际操作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培训考核以现场实操为主,以理论考试为辅。

四、师资建设

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以兼职教师为主,以专职教师为辅的集团公司

职工培训教师队伍。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要根据培训需求,充实

完善集团公司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主要从集团公司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副总工

程师、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大拿”中遴选。要把参加培训教学作为兼职教师的

工作职责之一。兼职教师在授课期间,由集团公司职工培训管理中心负责管理、

考核。建立集团公司职工培训管理中心专职教师与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定期

轮换制度。

五、经费管理

从2013年开始,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的经费按照职工工资总额计提比例由

1.5%提高到2%,其中基层单位保留的经费比例由60%调整为50%,上交集团公司经费比例由40%调整为50%。用于安全培训的资金不得低于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的60%。

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高标准,突出可行性和实用性。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基层单位分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加大对集团公司安全培训中心设备、设施的投入,改善教学硬件和条件,进一步强化实操实训。

七、政策约束

坚持出硬手、用硬招,敢于动用“帽子”、“票子”和解除劳动关系等手段,加强对培训的管控。

一是对参加集团公司各类培训的职工,凡考试考核不合格的,要敢于动用纪律和经济等手段,同时要切实解决好少数单位存在的“培训专业户”等问题。

二是严格管理。加强对专兼职教师、培训管理人员的考核监管,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质量差、工作不负责任的教师及培训管理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三是建立定期对二级单位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通报制度。

第7篇:集团公司电气运行人员培训工作计

集团公司电气运行人员培训工作计划

一、总体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部分,运行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二阶段:加深学习,比较详细的运行知识;

二、计划时间:

1、第一阶段学习2个月;第二阶段学习2个月;

2、2月21日开始培训,每周四上午2节课,下午2节课;;

三、培训地点:变电所食堂

四、培训对象:

全公司的电气运行人员,;

五、培训内容: 第一阶段内容: 第一节课:各级值班员所在岗位的职责及应知应会,包括值班长、主值班员、副值班员、学员;

第二节课:值班的主要制度及安规部分:包括两票三制和工作安全问题; 第三节课:电力系统的概念;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概念;一次设备的基础;一二次设备的具体分类; 第四节课: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变压器的作用、简单原理、结构、操作注意事项、

第五节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相关知识

第六节课: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避雷器等一次设备的相关知识 第七节课:倒闸操作的基础知识:倒闸操作的概念、设备的四种状态三个位置、倒闸操作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课:简单线路的停送电操作:操

作票的填写、操作顺序的注意事项及原因、转检修后所做的安措; 第九节课:变压器的停送电操作:操作票的填写、操作顺序的注意事项及原因、转检修后所做的安措;

第十节课:简单的母线操作,pt的操作:操作票的填写、操作顺序的注意事项及原因、转检修后所做的安措; 第十一节课:设备巡视的方法、相关规定、注意事项;变压器、断路器等一次设备的巡视项目及注意事项;

第十二节课:隔离开关、pt、ct、母线、电缆、避雷器、架空线路的巡视项目 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节课:设备异常及事故处理:设备容易出现的异常和事故及发生的原因;

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及处理程序、注意事项;

第十四节课:单一线路的事故处理及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 第十五节课:变压器的事故处理及注意

事项;并举例说明 第十六节课:母线及系统的事故处理及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 、第二阶段内容:对第一阶段的培训内容加深学习并做部分详细补充 第一节课:加深现场知识的学习:知道自己所内巡视的重点;监盘的重点;工作票如何执行相关知识;并根据上次培训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

第二节课:变压器的知识:原理、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 第三节课:变压器运行方式的变更;巡视重点及温度的监视情况;变压器的操作注意事项; 第四节课:变压器并列条件及并列操作的注意事项,变压器所配置的保护及事故处理

第五节课:pt、ct的知识:原理、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

第六节课:pt、ct的有关技术知识:运行时的规定、运行注意问题、操作注意问题、异常及处理。

第七节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知识:原理、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 第八节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有关技术知识:运行时的规定、运行注意问题、操作注意问题、异常及处理。

第九节课:母线、绝缘子、避雷器、电缆的知识:原理、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及运行中的规定及注意问题; 第十节课:直流系统的作用及直流接地的查找,二次设备的基础知识; 第十一节课:设备的复杂倒闸操作:倒母线或运行方式大的倒换;举例说明 第十二节课:设备的复杂倒闸操作:倒母线或运行方式大的倒换;举例说明 第十三节课:复杂点的事故处理:举例说明并补充上次讲课内容 第十四节课:系统异常的处理:系统接地、系统参数不正常 第十五节课:各设备所设保护及保护范围,二次回路的基础知识; 第十六节课:争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复习以上学习内容和补充职工提出的内容。

生技部 -1-5

第8篇:集团公司电气运行人员培训工作计划

一、总体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部分,运行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第二阶段:加深学习,比较详细的运行知识;

二、计划时间:

1、第一阶段学习2个月;第二阶段学习2个月;

2、2月21日开始培训,每周四上午2节课,下午2节课;(讲课内容相同,职工可以分两批进行培训);

三、培训地点:变电所食堂

四、培训对象:

全公司的电气运行人员,(包括变电所、江鑫钢铁厂、管业、焦化厂、江兴、油脂厂等);

五、培训内容:

(一)第一阶段内容:

第一节课:各级值班员所在岗位的职责及应知应会,包括值班长、主值班员、副值班员、学员;

第二节课:值班的主要制度及安规部分:包括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和工作安全问题;

第三节课:电力系统的概念;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概念;一次设备的基础;一二次设备的具体分类;

第四节课: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变压器的作用、简单原理、结构、操作注意事项、

第五节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相关知识

第六节课: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避雷器等一次设备的相关知识

第七节课:倒闸操作的基础知识:倒闸操作的概念、设备的四种状态三个位置、倒闸操作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课:简单线路的停送电操作:操作票的填写、操作顺序的注意事项及原因、转检修后所做的安措;

第九节课:变压器的停送电操作:操作票的填写、操作顺序的注意事项及原因、转检修后所做的安措;

第十节课:简单的母线操作,pt的操作:操作票的填写、操作顺序的注意事项及原因、转检修后所做的安措;

第十一节课:设备巡视的方法、相关规定、注意事项;变压器(包括干式变)、断路器等一次设备的巡视项目及注意事项;

第十二节课:隔离开关、pt、ct、母线、电缆、避雷器、架空线路的巡视项目

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节课:设备异常及事故处理:设备容易出现的异常和事故及发生的原因;

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及处理程序、注意事项;

第十四节课:单一线路的事故处理及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

第十五节课:变压器的事故处理及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

第十六节课:母线及系统的事故处理及注意事项;并举例说明

(二)、第二阶段内容:对第一阶段的培训内容加深学习并做部分详细补充

第一节课:加深现场知识的学习:知道自己所内巡视的重点;监盘的重点;工作票如何执行相关知识;并根据上次培训确定自己的学习重点;

第二节课:变压器的知识:原理、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

第三节课:变压器运行方式的变更;巡视重点及温度的监视情况;变压器的操作注意事项;

第四节课:变压器并列条件及并列操作的注意事项,变压器所配置的保护及事故处理

第五节课:pt、ct的知识:原理、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

第六节课:pt、ct的有关技术知识:运行时的规定、运行注意问题、操作注意问题、异常及处理。

第七节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知识:原理、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

第八节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有关技术知识:运行时的规定、运行注意问题、操作注意问题、异常及处理。

第九节课:母线、绝缘子、避雷器、电缆的知识:原理、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及运行中的规定及注意问题;

第十节课:直流系统的作用及直流接地的查找,二次设备的基础知识;

第十一节课:设备的复杂倒闸操作:倒母线或运行方式大的倒换;举例说明

第十二节课:设备的复杂倒闸操作:倒母线或运行方式大的倒换;举例说明

第十三节课:复杂点的事故处理:举例说明并补充上次讲课内容

第十四节课:系统异常的处理:系统接地、系统参数不正常(电压高或低于规定值、频率高或低于规定值)

第十五节课:各设备所设保护及保护范围,二次回路的基础知识;

第十六节课:争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复习以上学习内容和补充职工提出的内容。

生技部

-1-5

上一篇:市委书记项目讲话稿下一篇:乡村学校少年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