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如今, 我国证券市场逐渐形成更为规范的模式。资产证券化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 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信用风险、去杠杆、降成本。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迅猛发展, 数量突破200单以上, 近三年来更是实现了阶梯式的发展。同时国家政策也更加明确和透明, 使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由此一来, 给我国的债务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更好、标准更高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 巨额地方政府债务且债务风险升级。据统计, 各级政府债务资金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BT、发行债券, 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成为这些资金的用武之地, 而平时给这项项目提供资金的是主要是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事业单位。而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盈利小且难, 所以缺乏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偿还债务本息。显然, 这项融资的背后是政府或明或暗的担保, 而这种担保有些是不合法的, 有些是不合规的。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大背景下, 截止到2015年5月各个省、各个市、各级政府上报中央有关部门和一带一路有关项目加在一起高达10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 如果真启动这几十万亿的项目投资必然使得地方政府债务上升很多。2018年全年, 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298.3亿美元。政府的债务就越来越重, 若监管不力, 政府的招抚风险就会急剧加大, 政府进行债务偿还也会相当困难。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以后, 全国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已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据统计, 响应各地方“一带一路”政策的国内投资已经达到1.04万亿元, 跨国投资规模也达到约524亿美元。2015年地方政府得到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置换存量债务, 但仍不足以支撑“一带一路”超过万亿的增量需求。

一、对资产证券化的迫切要求

(一) 地方债务急需资产证券化

通过以上分析, 显而易见中国政府债务面临巨大的风险, 要想减缓债务风险, 资产证券化将是一条创新之路。资产证券化会使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转化为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证券, 通过投资者的购买实现融资目的。

(二)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是中国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反思和担忧。后来直到2005年才正式开始资产证券化的国内试点工作。然而到了2008年, 金融危机又将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打乱, 直到2012年证券化市场得以恢复。并且为了加大对证券化市场的监管, 2013年及以后陆续出台了各种有关资产证券化的法规。

在当今社会, 我国经济存在一种现象, 就是地方政府资金存在缺口, 而社会上却存在大量的存量资本。由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我国通货膨胀较严重, 偏偏我国国内有大量的民间资本, 他们的保值增值成为一大难题。我国金融市场, 一方面股市低迷并且波动不定, 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对民间资本的直接投资的约束, 使他们却投资无门。所以, 亟须资产证券化这一大金融创新的诞生, 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国内大量的民间资本集中起来, 一方面民间资金绕开了政府的约束和钳制, 另一方面他们还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在金融市场或是经济建设之中运作起来, 由此一来, 资金筹集效率大大提高, 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项目和资金的匹配效率大大提高。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证券化理论概述

(一) 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分类

存量资产流动性增强, 融资成本大幅度下降, 资金使用率得到提高等等这些都是资产证券化所具备的特殊功效。而我国地方政府所开展的项目恰恰非常适合开展资产证券化, 是相当好的证券化基础资产。本文所涉及的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证券化指的是我国地方政府具体运营的一些项目及在建项目中的基础资产, 这些项目的发起人一般是地方政府 (实质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实施过程是通过建立特殊目的机构对市场发行可以流通的证券。

(二)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1) 我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 (如:基础交通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 建设中, 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源与负债, 多为银行借款, 这些项目的一大特点是周期长, 回本慢, 但是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这就是分符合证券化对基础资产的要求。

(2) 中国已经具备了实施地方债务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支持和实践基础。首先是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开展。其次是证券市场开展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法律法规中, 有证券、信托、担保、信贷资产的试点管理办法和试点会计处理等多部法律法规, 以及关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的资本计量指引等法规。

(3) 我们目前可以很好地预测并且避免地方债务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 原因基本上是因为美国过于宽松的信贷市场、金融市场政策和监管。所以增强市场监管和政策完善是可以规避风险的。

(4) 我国市场环境逐步完善。首先, 在金融市场环境中, 我国形成的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构成的多层次交易场所市场体系。其次, 从资者的角度来看, 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再次, 从中介服务的角度看, 会计师、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信托公司等各种中介机构日益增多, 为证券化提供第三方服务。

(5) 政府融资成本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下降, 增强外部监督。资产证券化的资金成本要远远低与其他的融资途径的融资成本比如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另外, 政府通过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融资, 地方财政可以得到一项资产销售收益, 为融资平台注入资金。另外,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将基础设施项目中流动性极差的资金, 让其周转流动起来, 以此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一) 地方融资平台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长期使用银行贷款筹资方式等传统的融资方式, 他们也正在缩小。而且其他的一些融资方式, 如债券融资, 信托融资和股权融资等又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下:

与银行贷款相比, 第一, 城市投资债务发行条件、程序, 资金额度更严格, 且只有平台的营业收入一项收益, 掩盖了其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其次是信托融资在区域和项目上有限。二, 信托融资和银行信贷, 成本高, 增资难, 期限短。三是国资委规定不可能使用信托基金等资金进行公益项目投资。可以说, 信托融资基本上没有希望。再次通过上市股权融资平台上市, 上市门槛高, 时间跨度大, 竞争激烈。

(二) 减少过度重视银行信贷风险的需要

一是本地融资平台偿债能力低下, 银行信贷风险增加。我国的大多数地方融资平台并没有自己独有的固定业务来源收入, 这也导致融资平台的贷款还款最终由当地地政府解决。而这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 地方政府承诺的还款不受法律保护, 没有实际的法律效力, 二是, 银行的信用体系面临极大的风险, 一旦地方政府收入减少, 或是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 那么融资平台的欠款就失去了还款来源保障, 这部分最终贷款将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二, 本地融资平台建设项目多为长期项目, 也极有可能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融资主要是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而我们知道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是资本使用周期长, 贷款也主要是中长期贷款, 这势必会增加银行流动性风险。

最后, 是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信贷风险的不良影响。在目前的财务预算下, 由于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资料未发布, 是的银行难以预测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 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更加困难。

资产证券化技术, 是面向社会发行证券直接融资, 一方面, 减少地方政府银行信贷额;另一方面, 面向全社会融资, 得到全社会对于资金使用监督, 同样可以降低银行贷款, 从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过。

(三) 减轻财务负担, 降低财务风险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家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而且面对这种局面, 不得不建立地方融资平台。当地方融资平台偿还财务问题时, 将原无形成债转为实际债务, 债务风险也可能转为财务风险。

如果将本地融资平台经营资产进行证券化, 就可以使这部分基础资产流动性增强, 大大减少项目建设的银行贷款, 提高政府融资业绩;这对于规范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行为, 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四)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投资需求

“十三五”规划中, 中国城镇化进程到2020年实现60%左右。同时, 基建投资将达到49万亿元左右。近几年来,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于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占基础设施资金需求总额的70.9%。未来几年, 地方融资平台对于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将达35万亿元, 平均每年7万亿元。所以接下来的国家建设, 仅仅依靠银行借款、信贷、信托融资等传统融资渠道, 是压力巨大的, 且又有些不切实际。所以新的融资渠道非常必要, 资产证券化的融资途径值得考虑。

摘要: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加之势在必行的供给侧改革, 给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带来很大的压力, “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背景下, 各地政府都在加大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而投资资金的来源往往是政府举债。结合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巨额地方政府债务存量, 再加上快速增长的债务, 很有可能诱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资产证券化融资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特别符合我国政府项目投资周期长, 现金流稳定的特点, 是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一种创新。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债务资产证券化

上一篇:对排污收费制度改革的思考下一篇: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