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 混合痔的治疗方法很多, 一般可以采用中药或西药等非手术治疗方法, 但是当混合痔患者达到Ⅲ度或Ⅳ度则需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但术后较易引出现肛门水肿、疼痛、术后血栓外痔等缺点, 目前国内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外剥内扎法, 我院同时在术前、术后配合中药熏洗、坐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具有创面小、愈合快等特点, 并且在保留肛门功能及正常肛垫方面的效果也较为理想[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5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5例, 男42例, 女33例;年龄24~67岁, 平均 (36.2±1.6) 岁, 病程为2~28年。对照组75例, 男37例, 女38例, 年龄29~68岁, 平均 (36.9±1.3) 岁, 病程为4~28年。2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肿物脱出、便血、肿物嵌顿、排便困难、坐行不便等。经统计学处理, 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差异 (P>0.05) , 均无手术禁忌, 均排除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的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在术前、术后均接受中医疗法, 术前治疗以清热除湿、活血止痛为主, 给予本院自拟的中药处方:苦参30g、蒲公英30g、金银花25g、芒硝20g、明矾25g、赤芍15g、野菊花15g、黄柏10g、生大黄30g、川芎10g、蛇床子20g、煎水坐浴, 2次/d。术后治疗以清热解毒、生肌收口消肿为主, 给予本院自拟的痔瘘熏洗剂:苦参30g、金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25g、黄柏20g、当归15g、大黄15g、虎杖10g、五倍子10g、石菖蒲15g、白芷15g、地肤子20g、冰片20g、煎水, 24~72h药水温度低于体温坐浴, 之后熏洗坐浴, 1~2次/d。

注:*P<0.05, VS对照组

注:*P<0.05, VS对照组

1.2.2 手术方式

2组病例均接受外剥内扎手术疗法, 手术流程为:患者采取左或右侧卧位, 并给予骶麻或局麻。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自外痔赘皮下缘向齿线方向做一狭长放射状梭形切口, 先用血管钳向切口两侧和皱皮肌浅面潜行游离出外痔经脉丛, 钝性锐性结合向上推剥至齿线上0.5cm处, 提起已游离的外痔, 用中弯止血钳夹相对应的内痔核基底, 并通过圆针穿7号丝线, 从钳下痔核前1/3处进针作8字缝合, 双重结扎, 如结扎内痔较大者, 可剪除部分残段, 对合创面, 术毕肛内置入凡士林油纱, 塔纱压迫, 胶布固定[2]。术后常规换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200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疮的诊疗标准 (试行) 》执行,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痔核消失;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痔核明显缩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疼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VAS) [3]无:0分;I度:肛门部稍感疼痛, 无需处理, 相当于VAS法的1~3分;II度, 肛门部轻度疼痛, 但无明显痛苦表情, 服止痛即可以缓解, 相当于VAS法的4~7分;III度:肛门部疼痛较重, 有痛苦表情, 需口服止痛剂, 肌肉注射曲马多及杜冷丁方可止痛, 相当于VAS法的8~10分。术后创口水肿:分为3级, 1级:水肿距手术切缘<0.5cm, 高出皮肤<0.5cm;2级:水肿距手术切缘0.5~1.0cm;3级:水肿距手术切缘>1.0cm, 高出皮肤>1.0cm[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参数均采用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病例的临床效果, 见表1。

由表1可见,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中, 治愈71例, 好转4例, 无效0例, 治愈率为94.7%;对照组中, 组治愈63例, 好转12例, 无效0例, 治愈率为85.3%2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2 组病例术后第1天和第3天疼痛和术后第3天和第5天肛周水肿情况比较, 见表2、3。

表2 2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疼痛程度比较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痔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0岁以前痔病很少出现, 超过30岁的发病率为68%, 45~65岁是痔病出现的高峰[5]。由于受到病痛的折磨, 痔疮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混合痔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痔主要原因为湿热下注, 大肠湿热, 气滞血瘀等, 术前治疗应以清热除湿、活血止痛为主。单纯的外剥内扎的治疗方法, 存在肛门疼痛、肛门水肿、术后血栓外痔等术后并发症。痔术后疼痛, 水肿等并发症的病因是手术破了局部经络的连续性, 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局部淤血, 阻塞不通而肿痛。熏洗疗法治疗肛肠疾病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其优势是在于直达病所, 奏效迅捷, 局部疗效明显, 是通过热蒸汽和药液对肛门部的熏洗和浸泡, 松弛痉挛的括约肌, 刺激血管和神经,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 起到疏通经络, 调整气血, 消肿止痛, 抗菌消炎、祛风除湿的作用, 达到局部消除水肿的目的。优于内治法。手术有治疗疾病的一方面, 同时对局部组织也是一种损伤, 对外伤性损伤的组织, 伤后24~48h应冷敷以减少出血和水肿, 热敷会加重出血和水肿。本文通过150例患者临床随机分组治疗效果得出, 在混合痔患者进行外剥内扎治疗的术前及术后采取中药外敷或坐浴, 可以起到局部清热利湿, 消炎生肌止痛的治疗效果, 并且促进创面的愈合。另外, 在外剥内扎术后, 患者有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 而采取中药液坐盆则对于局部肿胀消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局部渗血也具有止血、活血、止痛的作用, 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具有创面小、愈合快等特点, 并且在保留肛门功能及正常肛垫方面的效果也较为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硬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治疗方法, 观察比较2组病例在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中, 治愈71例, 好转4例, 无效0例, 治愈率为94.7%;对照组中, 治愈63例, 好转12例, 无效0例, 治愈率为84.0%, 2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在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具有见效快、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外剥内扎,混合痔,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Li AW, Zhang WT, Li FH, et al.A new modification of transanal Soave pull-through procedure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J].Chin Med J (Engl) , 2006, 119 (1) :637~642.

[2] 张东銘.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2 (1) :75~77.

[3] 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3~27, 367~368.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32

[5] 张东銘.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2 (1) :63.

上一篇:汽车营销广告的微信传播效应下一篇: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浅探——以植物生产环境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