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精选12篇)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篇1

为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教风、学风,学校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减少学生过度使用手机专项治理行动,经部门、年级联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成效显著。总结成功的经验,有利于鼓舞信心,现对治理行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治背景

1、曾面临的形势

学生在校园内、在家里使用手机随处可见,通过手机衍生、诱发各种乱象:就寝纪律混乱,被窝通宵上网,课堂睡觉,考试手机舞弊,早恋频发。领导头痛,教师反感,学生受害,家长担忧,社会不满,校风恶化,学校声誉受损。

2、五大危害

一是影响身体健康,分散学习精力;二是网吧进了教室,家里,毒害中小学生;三是干扰他人休息,降低学习效率;四是严重败坏考风,彻底击跨学风;五是事端容易滋生,事故防不胜防。

二、整治措施

1、确定工作思路

三个关键词“深入民心”“专项整治”。

2、专题会议部署

通过班主任会、主题班会方式,讨论计划,拟订方案,形成检查策略,安排督办措施。让全体参与治理的教师,从提升办学品位、捍卫学校荣誉、收敛学生心性、维护校园安全、清扫校园乱象的高度,来认识禁手机的必要性、紧迫性。

3、充分宣传手机禁令

①下发《关于禁止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的倡议书》,让家长签订配合治理承诺书;

②电子屏滚动播出禁手机标语:禁用手机,教师拥护,家长支持,学生受益,校园安宁;

③利用升旗仪式公开宣讲禁手机纪律以及手机对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及危害;

④召开主题班会,人人表态发言,让禁手机命令深入人心。

4、集中收缴

方式:①组织集中检查;②组织随机抽查;③班级不定时自查。

区域:教室,寝室 时间:自习课、午休、晚上就寝

5、机动收缴

以部门为主,在校园公共区域,包括教室、寝室、办公楼、图书楼、厕所等等,针对死角,针对空当时间,机动查处。

三、治理成效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篇2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塑料袋、塑料盒子作为“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其制成材料是聚乙烯,这种化工原料大都来自石油。其危害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早已是显而易见:(1)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结构稳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不能降解参与大自然的循环,未经处理的塑料袋等塑料制品还会造成土壤结构的板结,从而导致土地的破坏和农作物减产。(2)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及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不良刺激。(3)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中毒或死亡。(4)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

二、解决塑料袋环境问题的途径

由于塑料袋、塑料盒子造成的“白色污染”已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成灾,在众多国家都已开展了“反塑运动”。免费刺激需求,免费难免浪费,国家公布有偿使用塑料袋的法令法规,目的在于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量和使用量,这个初衷是好的,也是通过经济杠杆控制“白色污染”的一种思路。但从西方国家已有的经验来看,一味限用禁用塑料袋只能是治标之法,而非治本之策。国际治理“白色污染”的主流思路可以概括为“4R”,即从源头控制减量(reduce)、促进回收利用(recycle)、局部实行限制(restriction)、鼓励发展替代(replace)。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鼓励发展替代”。然而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及成本条件而言,能代替塑料袋作为购物袋的主要产品是纸袋、可循环利用的纺织品购物袋以及可降解塑料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学者曾对这三种替代品进行研究对比论证,得出了以下结论: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纺织品购物袋是最可行的方案,降解型塑料袋是长远之策,而纸袋不宜有较大发展。这是因为纸袋的制造过程会造成严重水污染,还要消耗大量木材,在原料获取和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的弊端,用它顶替塑料袋得不偿失;纺织品购物袋能多次循环使用,结实美观,原料丰富,开发成本低,技术难度低,实际可操作性强,鉴于可降解塑料和纸购物袋的发展现状,当前把纺织品购物袋作为塑料购物袋的替代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纺织品(主要是棉布)在材料获取及生产过程中难免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在使用纺织袋过程中,因为会弄脏袋子,使用者经常需要水洗,从而也耗费了水资源。不过两权其害取其轻,纺织袋与纸袋比较还是优点更多;而降解塑料袋在不降低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购物袋“绿色化”的最优选择,但从目前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对降解塑料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多数降解塑料产品在降解可控性、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导致现在开发出来的降解塑料袋性能不够完善,价格较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因此,纺织品购物袋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环境问题的短期方案,同时可以把开发可降解塑料作为长远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在环保纺织品购物袋生产领域的研究上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急需继续完善纺织品购物袋的使用性能,弥补其在环保方面的不足,还要采取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等方式切实降低纺织品购物袋的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

三、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尽管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塑料袋和塑料包装制品是“白色污染”的祸端以及“白色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但由于它们给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加之人们长时间使用中所养成的固有习惯,决定了塑料袋和塑料包装制品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完全消除。万事开头难,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面对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劣,人类生存条件的恶化,应当追问一下自己:对环保知识了解多少?又为环境保护做了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从而积极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参与环保行动。

如今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对环保知识知之甚少。例如他们分辨不出哪些废弃物是可回收废弃物,哪些废弃物为不可回收废弃物;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程序了解不清,对很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意识不强。其中多数人的环保意识薄弱,参与环保活动的目的模糊。还有小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在校学生,环保离自己还很遥远,那应该是政府和企业考虑的事情。毋庸置疑,保护环境有许多事情必须由政府和企业来做,但这并不代表环保就与我们学生无关。这些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可以从小事做起,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是社会中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参与方能治本治源。其实,不是只有政府公布的政令限制和律令奖罚、环保组织的积极宣传、污染企业通过更新设备改进技术来控制污染才叫环保,就餐时少吃一次盒饭,喝水时少用一次用即弃饮料杯,购物时少拿一个塑料购物袋子,这也是为环保做贡献。大多数时候环保不过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乐不为呢?

要想让人们自觉爱护环境,做到大众环保、人人环保,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学生可以在全校乃至全社会不定期地开展“环保宣传周”、“环保活动日”、利用周末进行“环保一日行”及发起环保签名等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士知道做哪些事情属于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属于破坏环境;环境污染对我们自己以及对他人对后世存在哪些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只有让每个人认识到开展环保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才有利于使更多的人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新风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并逐渐消除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损伤和危害。

四、大学生环保倡议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不仅只是当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前提。消灭污染、保护环境,担负起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应负起的责任,为此,大学生们应倡议:

(1)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环保觉悟,加强环保意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参与环保行动。(2)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及一次性餐具,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3)实行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做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4)尽量节省学习或生活用品,杜绝浪费。(5)掌握好危险品和化学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6)要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7)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及时提醒和制止。尽量带动更多身边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心,让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环保。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环境,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后代子孙发展的需要。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EB/OL].http://www.51kj.com.cn/cksjfg/Shtml/qthy/093242464.shtml

[2]塑料袋的危害[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735636.html-si=1.2008-3-14.

[3]俞文灿.可降解塑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2007 (01) .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篇3

同学们: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手机,从以前的一种奢侈品已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工具,然而,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带给我们便利与喜悦的同时,也给成长中的学生们带来了许多隐患。

首先,手机体积小,容易丢失,很可能造成我们的财产损失。其次,使用手机对身体不利。据有关专家指出,手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辐射,并且,青少年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高出5%。

第三,作为消费群体的中学生,很多同学使用手机都存在攀比或赶时髦心理,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价格,不计后果,无端给父母增加额外负担。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同学上、下课玩手机,发短信,致使教室、寝室经常会响起不和谐的声音,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干扰了其他同学的休息;有的同学还把手机作为谈情说爱的工具,甚至还有少数同学使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欺骗自己,也欺骗老师;还有许多同学利用手机上网、聊QQ、玩游戏,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鉴于以上情况,为了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特向全校学生提出如下倡议:

1、作为中学生,不携带手机进校园,以不带手机为荣,不互相攀比为荣。

2、学校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团干部应率先示范,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并能经受同学监督、考验,坚决不携带手机进校园。

3、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以各种理由索要手机和加重父母经济负担。

4、中秋假之后,所有学生均不得带手机进入校园,若发现学生使用手机,任何一位领导、教师、保安都有权力和义务收缴并交学校暂管,期末放假时方可领回。

同学们,为了净化校园环境,为了自己的前途,请远离手机,严格自律吧!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篇4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目前,学生使用手机现象日渐增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长和学生的联系。它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许多隐患。比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用手机与朋友互发短信聊天;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往往会被各种不良手机信息所迷惑,如中奖、交友骗局,甚至黄色不健康的信息,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净化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经教育局办公会研究决定在全县所有初高中开展一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专项整治活动。为了将此项活动开展得有实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总体要求

所有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一经发现,学校有权当场收缴,收缴的手机由学校德育处统一保管,学期末由家长签字领取,没有家长领取的,学校封存保管至学生毕业后返还。

对违反规定的学生,学校给予批评教育,一年内不得享受学校各类资助,并通知家长和学校签订协议书;屡教不改的,给予记过处分直至勒令退学。

三、具体实施

(一)制定方案

各校政教处牵头,讨论各方面情况,起草实施方案,经校长办公会审核决定。

(二)宣传教育(10月15日至10月30日)

1、由各校印发《关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告家长书》,并在校园网上发布,营造氛围,加大师生家长的知晓率。

2、各班级要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一次“做文明学生、拒绝手机进校园”的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同学从自身做起,坚决拒绝手机进入校园,并形成长效机制。3、10月24日发放《告学生家长书》,10月27日班主任要进行统计,同时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要求全体学生将手机带回家,从此不可再带入学校。

4、各校总务处要与电信部门取得联系,检查修复磁卡电话,解决学生一些基本的通讯需要。

5、各班举行学生干部会,了解专项整治情况,倾听学生意见,统一思想,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协助班级、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6、各班出一期“净化校园,远离手机”的黑板报。7、10月下旬,各校政教处印发《关于校园内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倡议书》。

(三)正式实施(10月31日至学期末)

1、各班组织自主清查活动。

2、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干部,组成巡查小组对各班

进行检查。

3、加大行政值日巡查力度,在巡查中发现有学生持有、使用手机的,坚决予以收缴,并登记造册。

4、任课教师等有关人员发现学生有持有、使用手机的,可直接没收移交班主任,由班主任按照相应程序处理。

四、总结阶段:(学期末)

1、对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好的优秀学生干部给予奖励。

2、各校德育处将通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时刻跟踪年级整治情况,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应禁止中学生佩带手机进入校园 篇5

德保初中黄传宽

据调查80%左右的中学生都拥有手机。学生获得手机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家长长期不在家,为了方便和小孩联系,家长买给。

2、亲人赠送:小孩过生日或者鼓励他考取好成绩而送个手机作奖励。

3、小孩用压岁钱、零用钱自己购买。

4、以种种条件要挟、软磨硬泡逼家长买给。家长、老师应该知道学生佩带手机的利和弊,从而,更好地向学生作宣传教育。

一、学生佩带手机有利的方面

1、方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有困难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寻求帮助。因为很多家长长期出外做工,孩子在校买笔买书或添件衣服,需要手机联系家长寄钱;家长也需要手机了解关注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2、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可以通过手机互相探讨;与同学手机交流,可以增进友谊,又可以相互倾诉烦恼,减轻压力。

3、方便学生在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向老师反映,老师才能及时解决,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也方便学生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

4、听音乐,看有益的电子书和电影,玩拍摄,增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5、记备忘录,记需要牢记的名人名言,要求背诵的词句等,方便携带翻看,增强记忆。

二、学生佩带手机不利的方面

1、短信聊天,影响休息,分散精力,耽误学业。有的学生上课还偷发短信,无心听课;晚上睡觉短信聊天,不但影响自己的休息,有时还影响了周围同学的休息,第二天没有精神听课,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导致贻误学业,悔恨终身。

2、不良短信图片视频,影响身心,玷污思想,诱使学生走上邪路。据调查,持有手机的学生90%以上都收发过很露骨的黄色短信图片。不少学生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浏览黄色视频、阅读黄色信息和拨打不良声讯台,这些“黄毒”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心身健康,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3、沉溺游戏,不可自拔。随着手机GPRS强大功能的开通,学生玩网络游戏非常方便。有的学生连走路都在玩游戏,撞上路树都不知道。个别学生晚上别人睡觉他玩游戏,白天别人听课他伏桌睡觉,已沉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身心均受到严重的伤害。

4、铃声扰乱课堂,或利用手机考试作弊。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是偶然,每学期都有利用手机作弊而被惩罚学生。手机已成为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新因素。

5、容易滋生事端,引发纠纷或打架。在校园,老师像公安一样,时常参与侦破学生手机被盗的案件;也有学生利用手机联系社会小青年前来帮忙,引发各种纠纷或打架,给校园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

6、助长攀比风气,增加家庭负担。课余时间,一些学生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互相攀比之风就容易形成。抽样调查显示,学生买手机的钱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增添了新的经济负担。

7、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广告商只说手机功能有多先进,却从不提对人体的伤害。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

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理性思考 篇6

一、中职生使用手机的益处

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 也是时尚的体现。它对于中职生来说自然也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异地求学的学子可以利用手机随时与父母取得联系, 汇报学习生活情况, 节假日期间学生也可以利用短信的方式为亲戚、老师、朋友发送亲情或祝福短信, 也可以汇报学习情况等。二是中职生较早的接触手机, 熟悉和掌握移动技术的升级变更, 会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毕竟今后的时代是数字化时代, 是移动生存的时代, 有机会较早接触, 岂不更好?三是利用手机与以前同学交流, 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 与现在同学交流, 可以增进友谊, 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和同学们互相进行讨论切磋。四是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 可以随时拍下生活中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五是手机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启用, 及时提醒学生本人作息。六是当学生外出游玩时遇到危险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者警察求助。七是学生可以用手机查阅学习所需资料等等。所以手机的使用并不想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百害而无一利。

二、中职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

手机作为现代化的信息工具, 就如同电脑一样对于初涉网络时代的学生来讲, 其消极乃至不良的影响也还颇多。具体可列举如下:

(一) 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 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 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 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 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 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 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 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 明明在网吧玩游戏, 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 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 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

(二) 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继网络之后, 在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 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 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 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 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 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天发送10多条信息, 44%的学生发送30多条信息。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 不易被察觉, 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 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 会使人心理紊乱, 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 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不懂得尊重别人, 而且, 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 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职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 学生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三) 扰乱课堂纪律。中职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 学生发短信, 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 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大部分带手机的同学都有过用手机上网的经历, 他们瞒着父母开通了上网功能。有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偷偷上网, 发短信、上QQ甚至收菜等等, 更有遇老师制止并收缴而发生激烈顶撞老师的违纪情况。大家都知道学习上一心不能二用, 手机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笔者所任高一会计专业班级有55人, 其中就有11位成绩退步的同学大部分是因为麻木使用手机无法管制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四) 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有研究表明, 青少年在使用手机时, 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 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 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 引起头痛, 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 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五) 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由于手机品牌众多, 质量良莠不齐, 作为学生有时因经济原因购买一些杂牌冒牌劣质手机, 这无形当中增加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再加上使用不当 (雷雨天使用, 长时间玩电游等) , 手机爆炸伤人的事时有发生。而有报道在一些地方, 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 反抗能力较小, 专抢学生的手机等等均增加了学生身边的不安全隐患。据报道, 2005年4月22日下午, 湘潭县一中高二学生朱磊在校园内行走时, 被突如其来的雷电击中后当场身亡。事后, 经法医鉴定, 雷击竟然是由朱磊随身携带的小灵通引来的。

(六) 手机档次、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学生配带使用手机, 盲目追求时尚的虚荣心理, 会在学生间造成攀比心理。现在学生都希望自己的QQ等级比别人高, 在校期间又不能去网吧挂QQ进行升级, 用手机挂QQ升级就成为了最好的方式。同时会以手机档次来区分身份, 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失衡, 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根据有关统计表明, 学生使用手机的费用每年最低也在500元以上。

三、可以采取的有效策略

手机进入校园和课堂后, 扰乱了正常的学习环境, 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应该怎么办呢?笔者以为只堵不疏是不行的, 只有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而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是不行的。只有依靠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正人先己”, 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 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 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不接打电话或不带手机进教室, 不轻信虚假短信, 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二) 学校要制订相应规章制度。

学校可出台手机使用规定等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和限制学生手机使用的频率, 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晚自修期间及图书室等使用手机, 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 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 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射阳县沿海中等专业学校也可以针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出台诸如《学生使用手机暂行规定》要求学生和家长均在规定的条款上签字认可, 保证做到遵守执行等。

(三) 学校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作为学校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 使学生从自身提高认识, 从根本上解决同题。笔者曾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在班上展开讨论, 正反双方都从网上, 报刊和现实生活中搜集了大量资料和素材, 讨论非常激烈。活动结束时同学的口号是:别让手机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拒绝不良信息, 做文明公民!

(四)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师生共同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 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 腹部, 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 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 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 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 不轻信虚假短信, 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五) 学校要与家长配合。

通过调查发现, 许多家长对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知知甚少, 对学生用手机多数时间是发短信和玩游戏, 他们也是半信半疑, 而对打手机说谎更显几分无奈。因此, 作为学校和老师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 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限制话费, 必要时调取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 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等。

(六)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黄志坚教授说“目前, 影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为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二为‘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失误;三为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四是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现有法律对不良电子信息危害的行为, 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 目前仅能根据治安管理条例, 对发送淫秽黄色手机短信的行为进行处罚, 这样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因此, 建议政府应尽快完善立法, 各有关部门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等远程通信工具和群发通信传播有害信息,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针对目前的现状, 我们认为, 在手机商方面, 可以给手机注入更多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 还可以生产出一种中学生专用的学生手机, 以抵制一些不良的信息。国家还可以完善立法, 对相关行业制定经营标准, 规范经营行为, 用法律的手段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另一反面, 学校要组织教育活动, 让中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特别对那些黄色短信要坚决抵制, 那将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危害我们的未来, 要知道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 若将来的国民大多为“拇指一族”, 对工作没什么积极性, 一个国家谈何兴旺, 谈何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双喜, 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略[J].情报杂志, 2006

关于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的倡议书 篇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手机价格的越来越低,带手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虽然学校明令禁止不让学生带手机,但由于学生多,管理难,因而屡禁不止。一旦学校查得紧,一些学生便采用捉迷藏、打游击的方法来逃避。有的将手机放在家中,等过了一阵子又带到学校。有些学生的手机被老师收走后,就软磨硬泡,哭哭啼啼。家长来到后,先是答应以后不让孩子带手机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支持自己的孩子带手机,据说是为了联系方便。

一、佩带手机的原因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篇8

为切实有效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

3 号文件)内容:“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学校,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入学校后由学校进行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管理纳入日常管理”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将实行“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式,共同加强学生自觉自律的教育,现针对禁止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做以下明确规定。

1、禁止学生携带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园。学校一经发现学生违规将手机带入校园和违纪在课堂使用智能手机,则没收其手机交政教处管理,学期结束后再返还本人,或由家长来学校认领。学生确因特殊原因需要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需主动交给班主任保管,学生离校时才能从班主任处领取手机。

2、值日值周行政、政教处、各年级组、各班级要不定期开展关于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年级、班级的突击检查活动。对发现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年级、班级的学生,予以收缴交由政教处进行相关处理。

3、对于违纪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在管理人员收缴过程中,学生出现不予配合或有过激行为的,政教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取消其本学年所有评优选先资格,并责令该学生作出书面反思,态度恶劣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4、学校各类艺术节、大型社团活动、运动会、外出社会实践等大型课堂外的活动,确实需要携带手机的报请班主任批准、备案,班主任安排相关学生干部统一管理,活动结束后交班主任保管。

5、学生在校期间,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为班主任,管理责任部门为政教处和各年级组。政教处和年级组将学生违规携带和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情况纳入文明班级的考核,班主任将学生违规携带和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不在校期间,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管理责任人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家长和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管理责任。

6、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与外界的联系,学校教师办公室和传达室有固定电话提供通讯服务,紧急情况需要联系的可以找班主任,由班主任具体安排。家长确需要紧急情况与其子女联系的可以通过班主任电话与子女联系。

7、为给我校全体师生一个健康安静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将严格执行此禁令。希望各位家长大力配合与支持学校关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园规定,帮助学生认识到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危害,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在校园内禁止使用手机的意义。

8、本规定从2021年3月1日起执行。

××中学

2021年××月××日

关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通告

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以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通知明确指出:“原则上中小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依据中学生特点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对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做以下明确规定:

一、坚决禁止学生无故自行携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进校园。

学生因特殊情况需要带手机进入校园,需由监护人到校上交《手机进校申请书》,并经年级、学校批准。带入校园后要主动交给班主任保管,不可自行带入班级。一经发现,将给与警告以上处分,并通知家长领回。

二、学校将设置全体教师监督监察机制。

教师发现学生在学校自行使用手机,有权将学生手机收缴至班主任处或德育处进行处理;班主任发现本班学生在校园内自行使用手机,有权将学生手机代为保管并及时联系家长处理。

三、德育处、各年级将不定期开展关于学生携带手机情况的检查活动,对自行携带手机的学生,除依据《烟台二中学生管理规定》处理,并将违纪情况如实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并取消其本学年所有评优选先资格,责令该学生作出书面反思。

同时,通知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手机进行有效管理。

四、在教师收缴手机的过程中,如学生不配合,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其记过以上纪律处分,态度恶劣的需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五、学校所有大型活动,均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由班主任安排班级宣传员携带相机负责活动拍照。

六、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与外界的必要联系,学校在教学楼、宿舍楼等有多部公用电话可供学生使用。

各班主任电话及时公布给本班全体学生家长。如有特殊情况,请联系班主任。

七、学生家长是学生手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应每日检查学生是否存在未告知家长和教师私自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情况。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进步,家校齐抓共管,共同维护好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规定自2021年X月X日起执行。

××中学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篇9

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这一群体中, 大学生是使用手机人口中的新生主流。尤其是3G技术的发展, 使手机这一媒介工具所承载的只能和功效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沟通和联系。大学生在享受新的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 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 甚至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被手机依赖症所困扰,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概念定义

对于什么是手机依赖,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定义, 部分学者认为判断手机依赖综合症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 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 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因此, 他们把手机成瘾症界定为, 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

而国内普遍认可的是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生课题组作出的界定:使用手机 (短信息) 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 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选取天津市高校大三、大四的学生作为被试, 发放问卷65份, 有效问卷62份。有效率95.4%。男生30人、女生32人;大三31人、大四31人。

2、研究工具

本文借鉴外国学者young对网络依赖程度界定的指标, 自行编制9题手机依赖问卷, 采用“是”, “否”的方式回答。是即得1分, 否得0分, 将每名被调查者9道题目得分相加, 最终得分0-1分为无依赖, 2-4分为轻度依赖, 5-7分为较重依赖, 8-9分为严重依赖。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大学生因年级较高, 手机使用时间一般在3-4年较多, 随着技术不断翻新, 手机所拥有的功能与日俱增, 他们使用的手机已具有通话、短信、拍照、上网等功能。

调查学生所使用的手机价格其中46.8%的学生使用1500-2000元这一价格档次的手机, 使用1000元以下的占6.4%;使用1000-1500元的占16.1%;2000-3000元的占19.3%;3000元以上的有11.3%。这一结果显示高年级大学生已不再盲目攀比追风, 更换手机年限也比较长, 对手机的新鲜感已没那么强烈。

在手机使用方面, 最常见的还是联系家人朋友, 占调查人群的69.3%;用于娱乐打发时间的占11.3%;用于学生活动、社会工作需要的占9.7%, 其余则是用于恋爱占9.7%。

当问到在特殊场合 (图书馆、讲座、课堂) 会将手机设置成静音、振动或关机吗?他们的回答一定会的占75.6%。这一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会下意识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诱惑。

当问到他们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是否有未接电话或者短信时, 回答不会经常找手机出来查看的仅占24.2%, 而选择“有时会”和“经常会”的则占75.8%。

关于夜间是否会关闭手机这一问题, 有43.5%的同学不会在夜间关机;16.1%的同学想起就关;而40.3%的同学会在夜间关机。

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是普遍存在的, 调查结果显示, 天津市高校高年级大学生中, 对手机有“轻度依赖”所占比例最高, 为59.6%, “较重依赖”次之, 为24.2%, “严重依赖”比例为8.1%, 对手机有依赖的总比例为91.9% (三者之和) 。这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生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

四、手机依赖的原因探析

1、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在资讯爆炸时代中, 信息更新较快, 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信息压力, 它促使着人们不断地寻求信息, 大学生更是不例外。由于手机信息量较大, 传递方便快捷。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降低大学生由于信息缺乏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并消除自我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2、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当高校中有部分同学沉溺于手机中就特别容易影响其他周围的同学。

3、大学生追求时尚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 手机已成为一种时尚, 对于具有敏锐时尚触角的青年学生来说, 树异于人、求同于人是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动机。而精明的商家就抓住青年人的这一特点, 对开发手机的功能绞尽脑汁。不少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 频频更换手机, 从绿屏换成蓝屏再到彩屏, 从简易手机追到智能手机, 从2G又追求到3G。

4、大学生的情绪迁移

手机成瘾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人际关系不融洽甚至不合群, 具有封闭心理的以及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 还有就是各方面压力比较大的人也极容易出现手机成瘾症。大学生的这些复杂情绪日积月累就使得他们需要释放精神压力, 需要发泄, 需要情绪迁移。而当前社会, 手机以其独有的特点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心态, 成为他们寻求安全排遣郁闷的“小贴士”。

五、对策与建议

手机媒介已成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综合体, 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导致人们对手机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根据研究的结果,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应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等活动, 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 建立健全相关心理咨询体系, 要注意对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进行专门有效的辅导, 并且可通过成熟的心理辅导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开设心理咨询室, 帮助“手机依赖倾向者”调整好他们的心态, 让他们学会放松的技巧。

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持一种理性的态度, 对其不过分依赖、过度滥用。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还在于让大学生尝试着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 重新找到新的生活重心, 发现生活的乐趣。可以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 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 应该适当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 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使用手机的次数。同时大学生要主动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养成健康地使用手机的习惯与观念。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率的增高, 由手机引发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问题, 正严重困扰着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就对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及手机依赖程度进行调查, 并对手机依赖的成因、危害进行心理探析, 以期能更好地健全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的诱惑和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

参考文献

[1]谢新洲.“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 (4) .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台湾学生七成有手机依赖症[J].北京档案, 2006 (10) .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篇10

近日,某媒体联合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发起“小学生该配手机吗”问卷调查,千余小学生家长参与了调查。调查显示,在家长是否该为孩子配备手机的问题上,近七成该校家长表示不会为孩子配备,但也有三成以上的家长表示会为孩子在小学阶段配手机;几乎九成家长表示给孩子配手机前会制定限制使用的协议;近八成家长对部分学校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或禁止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表示赞成。

小学生配手机容易玩物丧志

@谢庆富: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即便是功能手机也会自带简单游戏,智能手机游戏种类更是繁多,手机更像是游戏机,容易诱导孩子去玩。玩手机游戏、上网等除了会分散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外,也会影响他们的正常交际,沉迷手机忽略身边的朋友。

@王瑶:之所以小学生使用手机能够成为一个问题,与孩子之间的攀比、家长之间的.跟风有关。本来最开始可能只是配一个通信工具,但由于大家都在比较手机品牌,给孩子越配越好,从而衍生诸如安全以及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

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张兰军:既然“智能”手机时代已来临,大人们就应深挖其“智能”优势,社会各方就应针对孩子身心发育,开发、组建、推出各种对路的“智能”客户端、特色网络平台、全方位监管体系,家长们就应通过学习尽快掌握这些技术,以便让孩子们无忧无虑使用手机。

@刘孙恒:手机只是一个通信工具,真的又能伤人误己?更无语的是,大多数不支持小学生配手机的家长及老师,认为“孩子自制力差难控手机”,却不致力于去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只是为了禁止而禁止,似乎认为孩子的自制力是与年龄成正相关,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 小学生应该怎样学英语口语

★ 论小学生带手机作文

★ 小学生上课玩手机检讨书

★ 小学生应该怎么才能学好数学

★ 小学生想象作文未来的手机范文

★ 小学生暑期学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

★ 配的成语

★ 古诗配画

★ 保证书手机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篇11

一、为了维护学生宿舍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公私财产安全,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二、各系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的相关规定,教育和监督学生不要在宿舍内使用明火或私接乱拉电线,严防学生公寓内因使用大功率电器引发的火灾。

三、公寓内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电磁炉、电水壶、电吹风、电热杯、热得快、电热毯、取暖器、暖手宝等未经学校批准的大功率电器。

四、不准擅自拆除、迁移、自增宿舍内的供电线路及设施,严禁破坏楼内的供电线槽(盒)和供电电缆。

五、各种用电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不得长时间通电,做到人走灯灭。

六、辅导员、班主任及宿舍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发现存放或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除没收电器外,按《学生手册》的相关规定给予存放或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学生以相应纪律处分,并取消该学生本年度内的评优资格。

七、对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宿舍,列为常规检查不合格宿舍,取消该宿舍文明宿舍评比资格和宿舍所有成员年度的评优资格。

八、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共青团员应率先垂范,对违反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的行为要给予监督和阻止。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所在的宿舍如发现存放和使用违规大功率电器的现象,取消该宿舍内所有党员和干部本学年的各项评优资格并给予党、团内纪律处分。

九、班内有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现象,班主任未发现而被学院值班人员或在学院组织的集中检查中发现的,给予存有或使用电器的学生记过(含记过)以上纪律处分,给予所带班级的班主任通报批评和20元的经

济处罚,并按照学院对系部的考核办法在当月考核中扣分。

十、对于因违反用电规定致使供电设施损坏的,要承担修复费用,并给予记过(含记过)以上纪律处分。

十一、对于违反规定使用电器或乱拉乱扯电线而造成事故者,要赔偿损失,并视情节和造成的后果给予记过(含记过)以上处分;对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大学生手机APP的使用安全研究 篇12

1.1 大学生对于手机APP类型的关注度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 实用性APP成为大众下载的首要关注, 约占调查比例的86.1%。也就是说大学生群体在选择一个APP的时候, 首要关注的就是这个APP对于我们无论是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是否真的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而界面美观、用户评价、趣味性及下载量所占比例基本相差无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能够真正的吸引大学生消费者群体的目光, 对于APP的外观产品包装确实有一定重要性, 但其根本最重要的还是莫过于实用性。

1.2 大学生对于手机APP的使用频率

大学生们在对于手机APP中的及时通讯类 (如微信、QQ) 的使用频率选择上极高的, 购物类 (如淘宝、京东) 等此类型的使用率位居第二, 其次是影音图像类的使用也超过了50%, 而其余生活服务类、资讯类的APP的使用情况都基本相差不大。由此不难看出, 大学生在使用类型的频繁度上体现了其对于生活的需求, 从人际交往到衣食住行再到精神娱乐的占比, 也符合现代社会的现状。

1.3 同类型APP的筛选

无论是安卓市场还是苹果市场, 同类型的APP充斥着市场。在我们研究看来, 朋友推荐和市场反应以同样的比例成为大家的首要选择;对于同类型APP, 大家能够接受的下载数量方面而言, 大部分同学选择了1-2 个, 偶尔会换着使用;也有不少同学选择2-4 个, 会尝试热门APP。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大众对于同类型APP的数量选择还是取决于APP的质量。 APP的质量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可见目前市场上同类型的APP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

1.4 针对付费类APP的态度: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以现在许多APP也都需付费才能使用。在我们问卷调查中, 有约48.1% 的同学更倾向于购买学习类的APP。因此可以看出当大学生更愿意为学习类APP付费使用, 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除此之外, 部分娱乐游戏类APP也在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娱乐与学习占所有APP中使用数量最多, 所以即使需要付费, 只要大众认同它的价值, 也心甘情愿。

1.5 大学生对迅速走红APP所持态度:

对于在之前问卷中涉及的热门APP (如足迹、2048 等) , 大家对于此类的看法以及是否愿意下载, 我们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还是会根据自身是否喜欢决定是否会下载。所以, 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非常理性的选择APP, 而不是盲目追赶潮流。特别的是, 有部分受访者选择了不愿尝试, 对APP的翻新也不关心。这其实也代表了一小部分的人的心理:APP只不过是一个辅助生活的工具, 不需要特别上心。

2 目前手机APP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学习类APP全面性欠佳

学习类APP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 周围同学手机里都会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 内容也是从背诵英语单词到小语种的学习, 再到辅助性的课程表。从调查数据来看, 接受调查的人中对于语言类的APP是有所偏爱的, 这也说明了例如《拓词》《百词斩》为什么会有高的下载量;但是另一方面数据也说明了现在市场的学习类APP的涉猎范围不广, 大量APP是关于语言类和课程表功能的, 为理科、文科、商科的专业课提供学习的软件这方面是个空缺;最后, 学习类的APP市场还有空间, 添加APP主动提醒功能可以有效地增多学生使用的频率。

2.2 APP极易出现部分技术问题

闪退和黑屏现象是APP使用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这些情况也直接地影响了APP使用感和好感, 所以使用者对于这些情况的态度也影响着APP的市场和使用量。现在APP市场竞争激烈, 同类APP众多, 使用者的选择也很多, 所以商家对自家APP更新及时, 减少故障情况, 才能更加巩固消费群体的忠诚度, 减少消费者的流失。

2.3 部分APP存在“信誉危机”

在之前的APP选择方式的调查中, 近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会选择商店的用户反馈和评价, 而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 半成多的消费者选择了“不会, 太麻烦”, 近五分之一的消费者会因为失望进行评价。当下市场的用户反馈和评价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选择, 但是相反很少的使用者会去反馈评价, 这一点导致了优秀的作品传播程度较窄, 而一般的作品或者差作能够靠雇的水军刷好评, 蒙骗消费者。

2.4 实用性更新速度过慢导致用户流失

APP市场竞争激烈, 有安装就会有卸载, 卸载的原因是商家完善APP的一个方向, 通过调查数据可见, 63.29% 的受调查者都是因为APP的新鲜感消失加之实用性差, 于是选择了卸载, 如此可见, 商家不能只图APP对于市场的新鲜度, 一味地求新、加大宣传力度, 而丢失了APP的实用性, 毕竟APP安装在手机里占着内存, 对于内存稍小的用户, 实用性更加影响了APP的去留。

3 对于APP在大学生市场的前景和发展

在我们调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设定了对于意在了解消费群体对于APP的看法和APP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性的问题, 其中受调查者普遍认为通过APP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 只是一部手机就能通过APP了解天下事, 紧跟信息前端;同时也扩宽了朋友圈, 使生活更加丰富便捷, 减少了许多“生活成本”, 这也是为何称APP市场是个大蛋糕的原因, 而如何能分一杯羹并且在大学生市场中站稳脚跟, 就要学会加强优势, 加快更新换代, 减少故障情况, 保障质量和实用性, 这些都是商家需要考虑的事情, 也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

参考文献

[1]赵欣玢, 赵蓉.社交与学习:手机AP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及需求分析——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0) :233-235.

上一篇:新华社禁用词下一篇:八年级学生旷课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