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其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传承革命精神,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构建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教学标准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合。

[关键词]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尤其是本土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有效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针对性、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本文以大专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门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为例,对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教学进行探究。

一、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川陕苏区

川陕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多次农村武装暴动的基础上,与当地人民群众共同创建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从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进入通江两河口,1935年3月28日红军强渡嘉陵江开始西征,到4月8日撤出南江,红军在川陕苏区坚持斗争两年零四个月(共计28个月)。“其地域范围在鼎盛时期(1933年10月)达到东起城口、万源,西至嘉陵江东岸,北到陕南镇巴、宁强,南控达县、渠县,根据地总面积达四万二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余万”。

(二)川陕苏区红色文化

川陕苏区红色文化包括红军在长征、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等在川陕苏区产生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及重要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纪念物等文化形态的珍贵遗存。“既包含以革命文物、遗迹等存在的物质形态文化,也涵盖以歌谣、故事等存在的非物质形态文化,以及川陕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制度文化”。

二、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教材语言枯燥乏味,学生兴趣度不高,而川陕红色文化汇集着众多革命历史人物、仁人志士、英勇模范的生平经历、思想成果、革命精神等,其中有很多经典、鲜活、传奇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例如罗瑞卿、张爱萍、徐向前、王维舟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如郑义斋、杨克明、张思德等革命先烈和英雄英勇无畏的革命事迹。将这些英勇的革命人物和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故事有效融合到思政理论课堂讲授之中,既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本土化,又有利于将枯燥的教材语言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强青少年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新鲜感、亲切感和吸引力,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强调“为学须先立志,立志不定,终不济事”。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新起点,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尤为重要。川陕苏区革命历史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指引下,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为取得胜利顽强拼搏的精神。而当今的青年大学生也非常需要传承并发扬的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将川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开拓进取。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出于对家国的热爱,川陕人民团结一心,勇于抗敌,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家国的安全,寻求解放和独立。“以四川广元为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十多万广元儿女踊跃支前,4.7万余名优秀儿女积极参加红军,并涌现出5位中央委员和10位共和国将军”,广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川陕人民保家卫国的精神体现,将这些鲜活感人的故事和历史融入本土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了解自己成长的这片家园的历史往昔,增强学生对故土家园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全国红色文化的普遍性之下,彰显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地域性,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有利于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川陕苏区的斗争形成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这段抗争的历史,使学生系统地获得这段革命历史知识,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并不遥远,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使青年大学生增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珍惜当今的和平与幸福。

三、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分析

(一)找准课程教学衔接点

1.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衔接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衔接点主要分布在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二节中的“中国革命道德”。具体衔接点列举如下: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此处可以讲述案例“廖志成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亲自描绘和木刻马克思画像,共产党员谭永兴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画像”的故事。在学习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第一目之“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时可讲述在川陕苏区中红四方面军转移以后,留下的巴山游击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第一目中提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良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这里可以列举共产党人带领川陕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在形成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第二节“爱国主义精神及其时代要求”,第一目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中“保我国土,爱我家乡”时可以引用案例万源保卫战,黄猫垭保卫战。第二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中“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英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时可以列举案例爱国女将张琴秋、王定国的故事。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以及第二节第三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中提到“无产阶级的运动时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里可以讲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川陕苏区人民谋求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史。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二节中的“中国革命道德”第二目第二点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可以列举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革命英雄张思德(四川仪陇人)的故事。讲“树立社会新风,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时,可列举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苏区时期,开展了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实行男女平等,使大巴山的妇女走出家门参军参战,并组建了第一只妇女独立师。讲“修身自律保持节操时”可列举被誉为“红色理财专家”的郑义斋作为川陕苏区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但他始终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个人生活问题上艰苦朴素,公私分明,从不以权谋全,不占公家半点儿便宜,体现了革命党人优良作风的故事。

2.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衔接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衔接点主要分布教材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基本经验”和教材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基本经验”中“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可以列举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讲“枪杆子里出政权”时,可列举“川陕根据地是也红军用枪杆子打出来的”。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统一战线”时,可以讲述中国共产党通过实施一系列利民政策,帮助川陕地区人民建立政权,组建武装,发展生产,取得独立和解放,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以论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周围”以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第十章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第三目“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例如在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特色的标语、石刻、歌谣等,可以在课堂进行图片展示。在教学中要鼓励大学生传承川陕苏区红色文化,发扬中国革命精神,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川陕地区要用好这一宝贵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二)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

1.强化课堂教学

(1)讲授经典案例。结合教学内容,找准衔接点,列举川陕苏区革命斗争中的经典案例故事,通过教师的真情讲述,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开启学生想象,触动学生心灵,培养历史情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真实性,同时也让大学生们更为深刻的了解川陕苏区的红色历史。

(2)播放音频视频。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川陕苏区红色歌曲、电影、纪录片等音频视频,如电影《巴山女红军》、电视剧《川东游击队》等,影视多媒体可以将包含故事情节、人物行为等内容的红色资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历史的再现,让学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更形象、深刻的了解这段峥嵘岁月,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增强认识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3)开展专题讲座。在每学期专门抽1-2课时时间,定期举办一次红色专题讲座,可以由任课老师通过精心准备的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专题来讲,也可以邀请校外对于川陕苏区红色文化有较深入研究的相关专家对进行讲授。通过一次比较系统的讲述,让青年学生对川陕苏区红色历史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学习。

(4)阅读相关书籍。以作业的形式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写读后感,在课堂分享心得。毕竟课堂讲授时间有限,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推荐学生让在课后阅读川陕苏区红色历史文化的相关书籍,并写读后感,然后择优选择部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既让课堂知识向课外拓展,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对川陕苏区红色历史的认知。

2.丰富课外实践

(1)组织红色文化比赛。在校园实践活动中,可以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经典摄影比赛、讲川陕苏区红色故事比赛,画川陕苏区红色海报比赛,办红色征文比赛、红色剧本比赛、红色微视频比赛等为主要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校园实践活动的开展,传播川陕苏区红色故事,传承川陕区苏红色革命精神,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增强校园文化自信。

(2)参观历史遗址。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年大学生就近开展以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伟人故居等的参观访问,例如四川通江王坪烈士陵园、苍溪红军渡、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旺苍红军城、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王维舟纪念馆、木门会议纪念馆等。参观历史遗迹,瞻仰历史遗物,加深对革命英雄和革命历史的认识与理解,培育爱国情,激发报国志。

(3)实地访谈,收集红色故事。川陕苏区的革命历史中蕴藏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待发掘,在假期可让川陕地区学生回家乡通过实地访谈,寻访曾经参加过革命的老人或其后人,以及其他了解相关历史的亲人、朋友,通过访谈和记录,了解过往历史,收集红色故事,编撰案例集,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革命历史,传承革命文化。

结语

综上可见,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增强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真实感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实现思政课教学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要用好本地红色资源、讲好本土化的红色故事,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和平.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3.

[2]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78:336-337.

[3]蒋文程,任世强.近十来年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7).

[4]中共广元市委研究室.红四方面军在广元[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5]中共巴中市委党史办.红军在巴中[M].内部资料,2002:113,139.

[6]王兴波.四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概论》课教学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5,22(11).

[7]罗瑞娟.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5(9).

[8]石婷婷.四川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党史博采,2018(9).

[9]兰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路径探析[J].传承,2014(12).

[10]张泰城,常胜.论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上一篇:基于接口模拟的雷达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研究下一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环境的限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