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环境保护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色旅游环境保护(精选8篇)

红色旅游环境保护 篇1

编辑: 陈宁 来源: 江西政协新闻网 : 2008-11-18 11:15

最近结合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参加了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关于我省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调研,感到江西是红色资源强省,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策源地、人民军队摇篮南昌、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保”单位中有9处、“省保”单位中有76处为革命旧址。全省有19个革命纪念馆,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67个,其中国家级的9个。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中涉及江西的有4条,保护红色文物,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实践证明,依托红色文物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大大促进革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增强全民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保护文物最关键是提高全民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思想意识,使保护文物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和日常行为。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并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而且对提高干部、群众的文物、文化意识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上饶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上饶集中营、闽浙赣省委机关、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长期驻扎于此,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长期生活和战斗,红色文物可以说遍布全市,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过去由于观念滞后,旅游、文化意识淡漠,红色文物保护工作相当薄弱,挖掘利用革命文物发展红色旅游更是缺乏概念。近几年上饶市及所属县、区大力倡导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完善交通设施,改善参观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短短的几年就在当地形成了一道红色旅游亮丽的风景。2007年仅上饶集中营红色旅游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600多万,一扫过去门可罗雀的冷落景况。红色旅游的繁荣发展,外地观众的络绎不绝,使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大大发生了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来自己身边习以为常的革命旧居、革命遗址竟能引领这么多的外地游客来这里参观瞻仰,更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和实惠。干部的思想观念变了,从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到重视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群众的观念变了,视野更开阔了,从经营土地的精耕细作,到尝试旅游接待的各种服务。更主要的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爱护革命文物、保护革命文物的极大热情和积极性。事实充分说明,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促进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奋斗历程,重新认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培育全民保护革命文物的法制意识和行动意识。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促进红色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红色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是国家文物保护的新重点,许多景区在编制红色旅游细则时都充分考虑到如何去保护革命文化遗产。现有的状况是目前纳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旅游”资源还不多,许多遗址、旧居等革命文物还没有得到有力保护,并且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往往散见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加以发掘、保护和很好的利用,这就造成了文物资源的浪费和消失。就拿横峰葛源来说,这里曾经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区,革命遗迹遗址星罗棋布,革命文物资料相当丰富,但目前仅有闽浙赣省委机关、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红军操场司令台等旧址得以保护,其他如少共委、团省委、邮局旧址等红色文物由于经费缺乏、人力所限等诸方面原因,较长时间无人问津,有的甚至受到极大的人为破坏,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历史文物为资源,以红色历史为内核开展的旅游参观活动和传统教育活动,是寓教于游,是更时尚、更现代、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老百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红色旅游要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深入挖掘红色文物的精神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充实宣传教育内容才能永葆青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红色文物保护,两者并行不悖,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旅游产业,改善参观环境,配套服务设施是使红色文物充分发挥效益的根本保证。红色旅游产品的展示必须在深入研究革命历史、红色文物的基础上汲取灵感,从而获得技术手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和设计理念的创新。实践证明,红色旅游不仅为红色文物保护事业拓展了空间,而且为红色文物的陈列展示、宣传教育、保护研究探索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好经验和方法。比如陈列展示,许多成功的红色旅游景区现在大都采用声、光、电、雕塑、绘画等现代陈列手段来吸引观众,采用多媒体情景剧、多媒体历史场景等现代展示手法再现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人物;在展陈红色文物资料方面通过烘托气氛、再现原貌等艺术夸张等展陈手段增强红色文物魅力。宣传教育方面,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为红色文物从“深闺”走向社会,从“神坛”走向人民创造了条件,架起了桥梁,开辟了道路。红色旅游建设的过程,同样是革命纪念文物的征集过程、研究过程和保存的过程。做好红色文物的登记、注册、入藏和保管,为红色旅游提供文物基础,有了更多的文物展品,陈列展览才有历史感,红色旅游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不可否认的是,发展红色旅游同样对传统红色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增加了不少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经验,从而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红色旅游激活了革命文物保护事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我省目前大部分的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用旅游、市场的机制来激活它、带动它,这对革命纪念馆建设,对红色文物保护事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现在我省红色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是完全靠政府扶持、大包大揽的一种形式,由于政府经费所限,直接影响事业发展和工作开展。“红色旅游”的兴起,门票和其它收入成为十分重要的资金来源,对解决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单位资金困难和改善其宣传、展示、保护、管理状况发挥了明显的作用。虽然博物馆、纪念馆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适当地增加服务渠道,取得一定的费用,也是红色旅游中必不可少的创收措施。比如红色图书、红色歌曲、红色旅游商品的销售;红色电影、节庆专题活动的组织和举办;红色文物的相互交流,文物图片资料的复制、拓印等。另外红色文物可以培育一些非物质文化,一些实景式文化载体,都可拓宽我们革命文物事业的服务空间,收取一定的费用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红色旅游注重市场营销、产品包装,同样值得我们红色文物单位加以借鉴。现在不少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地在管理体制上除原有的专门机构外,另设市场营销部和社会公关部、商业服务部等大大增强为社会为普通观众服务功能,同时也拓展了业务,增加了收入。

总之,红色文物与旅游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促进红色文物保护;加强红色文物保护,红色旅游会越来越火,越做越强。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国华)

红色旅游发展遇难题红色文物保护亟待加强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8 月25 日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当看到红色革命遗迹被当作猪圈和杂货铺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手里拿着日记和随行笔录,端坐在椅子上的张勇昂着头,一脸严肃地对记者说。

张勇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8月1日,他与河大“河南省红色旅游调研服务团”的100多名师生一道,来到豫东南的确山、新县、罗山、光山等地,通过发放问卷、采访、座谈等形式,对这里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专题调研。8月18日,身为团长的张勇与同伴刚回到学校,就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中。张勇和同伴们感慨地说:“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遗迹受损严重急需修缮

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旧址大门,各种“烧烤、卤乳鸡”的招牌赫然醒目,而雕满花纹的墙上,蜘蛛网似的电线纵横交错。在许世友故居,部分地面建筑已经损坏,墙上的泥坯已经脱落,地面上堆放着杂物,一旁还晾晒着衣物。其他国家级革命遗迹如新县首府路的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军委旧址、军委航空局旧址、省税务总局旧址,无一例外都受到了破坏和损毁。

在新县箭河乡,不少当年红军使用过的房屋倒塌了,一些红军题材字画面临脱落。由于白蚁蛀蚀等原因,许多革命圣地的木质结构房屋已经岌岌可危,急需抢修。

在箭河乡二洼村的红军被服厂旧址,只见污垢满地,窗户被破报纸塞住,青苔一直长到房檐上。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周围,许多革命遗迹无人照管,杂物堆放很多,有的还养猪喂羊,地面上一片狼藉。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所见场景同样令人痛心———中国共产党第一架战斗机“列宁号”和红军当年使用过的榴弹炮,被置放在露天广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在豫东南红色旅游区,许多遗址、遗物、遗迹都能反映、折射战争年月鲜活的历史。然而,这些„红色文物‟历经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坏,失去了原生态的历史质感和文化韵味。”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文物保护专家程遂营教授无奈地说。

红色旅游区面临难题

豫东南的大别山地区,有着479处革命历史遗址和178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红色遗迹、遗址。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及烈士陵园、新县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确山竹沟“小延安”革命纪念馆、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许世友故居、杨靖宇故居,等等。然而,这些红色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启用的还不到20%,红色旅游收入只占到区域旅游收入的3%。以新县为例,红色旅游区多达360多处,但规划建设的只有70处左右,可接待游人的不足40处。

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旅游事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资金问题解决不了,发展旅游难度较大。确山竹沟烈士陵园园长刘杰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去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但门票收入只有1.6万多元,而当年支付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就达1.5万多元,陵园日常开支都难以维持……”

在调查中,师生们发现,红色旅游区的管理体制也存在弊端,如陵园、纪念馆、水库、林地,分归民政局、文化局、水利局、林业局管辖,多个部门都来搞红色旅游,“多龙治水”、“各自为战”,造成旅游局协调工作难以开展。

此次调查还发现,红色旅游区面临最多的困惑仍是“免门票”和“接待旅游”问题。确山县竹沟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经常遇到一些开了“证明”和“介绍信”或上级“打过招呼”的单位,他们想尽办法免交门票费,以学习党史为由,带上妻儿老小参观游玩,由此也就出现了“人气旺,但收入少得可怜”的怪现象。

保护“红色文物”人人有责

“红色文物”集中了现代珍稀典籍、文献资料、革命文物等记述历史文化、文明进程的文化传播实物,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加紧抢救搜集革命文物,修缮保护现存的革命遗迹,已是刻不容缓。”程遂营说。

现在的问题是,“红色文物”不像历史文物那样可以集中展示。它们多散落民间,如一幅标语,可能就写在农户院子的墙上;一个重大决议,可能就在一所民居中形成。同时,多数农民对“红色文物”重视不够,甚至不把“红色文物”当回事。怎么办?调研服务团的师生认为,保护红色旅游资源,首先要引导和教育群众,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红色文物”的意义和价值。

河南大学团委书记周保平说:我们在调研中受到很大触动,保护“红色文物”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工程,不仅农民群众要增强保护意识,积极行动起来,城市居民、广大青年学生也要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关爱、保护“红色文物”的环境和氛围。

河南省社科院有关专家则从另一层面阐述了如何保护红色旅游区的“红色文物”。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红色旅游区的文物保护并没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因此,要从产权体制、管理机制和投入机制等方面入手来保护“红色文物”。其中,搜集、整理、恢复历史遗迹原貌等工程更需要制度和机制作保障。(王明浩、郭文强)

保护革命文物 建设精神家园 ——江西省保护革命文物纪实

江西是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文物强省。以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人民军队诞生地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血染的丰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为代表的著名革命圣地,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目前,全省文物系统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址1936余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558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108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余处,市县保445处,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1378处;以革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纪念馆30余座,馆藏红色文物数万件。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文物,成为江西文物工作的显著特点和一大优势。近几年来,江西省文物局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全国、全省大力发展红色文物旅游的契机,以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为着眼点,以发展红色文物旅游为增长点,把红色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列为全省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红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好人们的精神家园。

一、创新思路,有效保护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是江西辉煌灿烂革命史的载体和实物体现。目前,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编制或正在编制保护规划,有107处编制了编修方案,共筹集资金11090万元,对164处文物点进行了维修。

第一,积极探索革命文物的保护模式。一是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模式。二是以瑞金为代表的文物保护与基地建设并举模式。先后动员全国总工会、最高人民法院、新华社、解放军总参等41个单位前来寻“根”问“祖”,续红色家谱,并投资对其前身的旧址进行修复,资金总计约达5000多万元,全市已登记“认护”的中小学生班级有150个,“认护”单位70多个,“认护”市民300多人。

第二,抓好革命旧址的抢救维修。一是广泛筹集资金,争取上级拨一点,请求财政挤一点,发动群众捐一点;二是集中财力,统一部署,确定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革命旧址为重点项目,优先立项安排,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兼顾一般;三是发挥省与县(市)两个积极性,坚持省和当地政府共同负担红色文物保护维修经费的原则;四是为配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工作,对包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瑞金中央苏区、八一南昌起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新余罗坊会议旧址等在内的革命旧居旧址进行全面维修;五是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个“80周年”纪念活动,广筹资金,积极开展革命旧居旧址维修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我们共争取资金11090万元,对164处革命旧居旧址进行维修。

第三,做好革命旧址的保护规划。严格遵循工作程序,切实加强革命旧居旧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不仅注重文物本体的保护,而且把保护理念扩展到文物本体周边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保护。目前,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的保护规划已通过国家评审,瑞金革命遗址、上饶集中营旧址、井冈山革命遗址、罗坊会议旧址等已经或正在制订全面的保护规划。

第四,加强红色文物的调查征集工作。开展对流散红色文物的调查征集。拓宽征集面,组织人员走村串户细致普查,走访参加过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及其后代,抢救了大量的活资料,还重新发掘、恢复了大批重要的遗址、旧居。

第五,加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个“80周年”纪念活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工作,全省掀起了革命纪念馆建设新高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放,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重新开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和铜鼓纪念馆经过重新布展也相继开放,井冈山“一号工程”主体建设项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隆重开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方志敏纪念馆等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率先向公众免费开放,社会反响强烈,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十分显著。

二、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江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发展江西省旅游的突破口。2004年12月,江西省政府批转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2006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主题形象已成为响亮的品牌和江西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成为推动全国红色旅游进程的重要生力军。2007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8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44%,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8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3%,相当于全省GDP的3.42%,直接吸纳就业人数15.2万人,比上年增长20%。作为全省红色资源的保护者和管理者,我们把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红色文物资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江西省发展红色旅游的最主要的生力军。

一是加强了红色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打造经典品牌景区。对全省红色文物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报了《2005-2007年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重点建设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市秋收起义、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六大精品景区。

二是突出特色,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饶为基点,深度开发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访习游、红色古都寻访游、长征之路体验游、人民军队寻根游、秋收起义探访游等红色文物旅游主题,精心打造省内、省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再现艺术魅力,增强红色旅游文化感召力。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结合独特的革命历史,把红色旅游与历史结合起来,把红色旅游与艺术表现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旅游文化感召力与艺术魅力。井冈山景区推出“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烈士墓”等六个一活动模式,深受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瑞金各红色景点深表演唱《十送红军》歌曲,把游客带入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展长征的历史场景。省文化厅隆重推出气势恢弘的大型红色情景歌舞剧《井冈山》,赴全省各地和省外巡回演出,反响强烈。

四是紧扣时代主题,拓展红色旅游影响力。2005年,将发展红色旅游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红色旅游发展。2006年将发展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75周年紧密结合起来,保护了红色文物资源,促进红色旅游再兴热潮。2007年又牢牢把握南昌八一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三个80周年的契机,与中央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市联合,举办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共开行红色旅游包机80架次、红色旅游专列80列、组织红色旅游团队800个,推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2005年、2006年、2007年又配合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共同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宏大的规模、活泼的形式,使江西红色旅游在全国影响深远。同时,还积极参与“放歌井冈”和中国红歌会活动,使江西红色文物资源通过歌声响彻大江南北。

五是强化队伍培训,提高讲解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加强了讲解员队伍的培训力度,举办了多期全省讲解员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老师前来讲课,积极参加全国讲解员比赛。2001年8月,江西省代表队荣获了“延安杯”全国讲解员大赛团体二等奖的佳绩;2004年,荣获了“雷锋杯”全国讲解员大赛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举办培训班和参加全国、全省讲解员比赛,全面提高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各博物馆、纪念馆和讲解员对讲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讲解员对讲解工作的钻研精神,提高了讲解员的讲解水平。

三、进一步做好红色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路

保护红色文物,发挥红色文物资源优势,是当前和今后江西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做好江西省红色文物保护工作,我们的思路是:

一是加大对红色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江西省的红色文物资源,基本上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距今已有70到80年的历史。这些红色文物几乎全部为干打垒或砖木建筑,建筑物正常寿命也就几十年,加之江西省地处江南,多雨潮湿,四季和昼夜温差大,更影响建筑物的寿命。江西省现存的红色文物,已过了它们的自然寿命,编制保护规划、及时的维修和日常保养成为红色文物保存至今的关键。从目前江西省红色文物资源保存的现状来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最好,其次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和新发现尚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点保护现状不理想,维修保护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是加大红色文物资源保护规划力度。科学的保护规划,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红色文物资源保护规划先行,既是国家文物局的要求,也是江西省红色文物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当前,江西省红色文物资源保护规划工作还待加强,目前只有八一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7处旧居旧址正在编制或准备编制,其他旧居旧址还未编制,下一步的重点应是编制保护规划,在保护规划通过国家评审后,再根据保护规划来实施具体的维修项目。

三是做好红色文物的维修保护工作。鉴于江西省红色文物点多面广、维修任务重的实际,在做好红色文物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红色文物的全面维修工作。我们的思路一是积极宣传,争取各级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加大对文物工作投入的力度,把红色文物维修与农村建设、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二是在江西省基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向红色文物倾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加大对江西省红色文物维修经费的投入,着力把红色文物保护与利用打造成江西文物工作靓丽品牌。

四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江西省红色文化资源独具优势,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是红色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条件。精心打造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江西是个好地方》,继续完善实景演出《井冈山》,让游客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各革命旧居旧址根据当地红色文物资源特色策划、推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编排新颖、表演水准高的大型红色文艺节目,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大力开发反映当地红色历史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使旅游产业链得到延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功能得到强化,产业效益得到提高。

红色旅游环境保护 篇2

关键词:桂西,红色旅游,开发保护

1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

1.1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 通过对桂西各县的红色旅游资源调查,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个主类、7个亚类共9个基本类型, 3个主类分别是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遗址遗迹三类;7个亚类分别是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所、居住地与社区、交通建筑、人事记录、景观建筑与附属建筑。桂西共拥有红色旅游单体景点143个, 其中百色62个, 河池81个, 红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开发价值较大。

1.2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较多, 几乎每个县都有单体红色旅游景点。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较多, 广泛分布在全市的8个县 (区) , 百色境内各类重要旧址、遗址、陵园、纪念碑有近百处, 与百色起义有关的历史遗存有40多处。在空间上以百色市区为中心, 以右江区为起点, 向北延伸到凌云和乐业, 往东南延伸到田阳、田东和平果, 往西南经德保延伸到靖西, 大部分资源点集中在城镇内或城镇附近。因此, 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总体上形成了以右江区为核心, 以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等县为轴线, 以乐业县、凌云县和靖西县、德保县为两翼的合理分布格局。河池市在空间上则以东兰、巴马、凤山及金城江为中心, 向北延伸到天峨、南丹, 向东延伸到环江、宜州, 向东南延伸到都安及大化。因此桂西基本上形成了以百色市右江区及东、巴、凤为核心, 向四面八方分散的格局。

2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2.1 政府主导战略

政府主导战略是指政府正确发挥对旅游市场的干预作用, 以政策措施、投资导向和强大的规划、协调能力, 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环节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发挥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多、分布广, 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区域, 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齐, 如果政府不能发挥主导作用, 将很难做到资源的统一规划、统筹利用。导致区域分割、各自为营, 就会造成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低和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第二, 根据红色旅游产品的特殊性, 宣传和促销工作必须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靠旅游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以政府的力量组织旅游企业促销, 形成联合促销的局面, 并且要加大促销宣传的力度才可以提高桂西红色旅游资源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

2.2 分期分批重点开发战略

桂西是革命老区, 山区面积大、耕地所占比重少、区域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综合经济实力仍然较弱,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应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开发, 在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 对条件允许的重点旅游项目、见效快的旅游项目先行开发, 如先开发百色市及东、巴、凤和金城江区已经有些知名度的景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 再对其他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

2.3 红色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开发战略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应先对已经有知名度的景点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如百色起义纪念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再现革命历史, 模拟战争场面, 并且通过一定的音效、施放烟雾、场面再现让游客有如身临其境;在东、巴、凤或金城江区可开辟一块模拟战场, 让游客穿上“红军服”套上粗布鞋、手持五星红旗、高唱红色歌曲、玩战斗游戏、军事迷宫等;还可在面积比较大的红色景区开展拓展训练场, 以提高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及团队精神。

2.4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

桂西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景区位于风景优美的山区, 一些重点红色旅游线路之间, 也常常夹杂其他类别的旅游资源, 如澄碧湖、珍珠岩至金城江、古龙河至白龙洞三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因而需要把红色旅游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起来, 把桂西建设成为以百色起义为红色旅游品牌, 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 包括绿色生态、民族风情等旅游产品的重点红色旅游区, 增强地区整体的旅游吸引力。百色是中国红色旅游12大景区中心之一, 与其他红色景区进行了“合纵连横”, 准备将“红色之旅”做大、延伸。

2.5 区域合作开发战略

桂西的红色旅游资源很丰富, 但是只靠单一的红色旅游资源显然吸引力不足, 就要在区域联合上下功夫。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 进行宏观调控, 实现区域内、区域间的联合营销和宣传, 旅游营销人员要经常培训交流、进行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等。如广西和广东签署了《两广红色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书》, 协议书提出, 两省 (区) 将组织媒体及旅行社互相推介对方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区域合作首先应考虑桂西境内各县区的合作, 在广西境内, 桂南、桂北、桂东也都有自己的红色旅游路线, 应先搞好这些区域的合作;其次是与临近省份的合作, 通过区域联动, 实现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利益共谋, 使红色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带动交通、商业、农产品和地方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桂西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3.1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保护桂西红色旅游资源, 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在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不要只顾及眼前的利益, 应做到桂西旅游资源开发一项, 保护一项, 使桂西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为桂西当地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也为到桂西的旅游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空间。游客前来红色景点就是来感受革命精神, 了解革命历史的, 如果人满为患不仅对景区造成破坏, 游客也达不到学习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3.2 加强立法, 严格执法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就先后通过并发布实施了多种法律法规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如《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但实际保护工作仍不尽如人意。有关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 就是给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 也是一种行为约束。桂西地区旅游局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些法规, 可以让想破坏环境和旅游资源者在做出决定前有所顾虑。如乱扔垃圾、乱刻画罚款100元, 或留其在景区义务劳动或宣传保护环境一天, 对不同的破坏程度要做不同的处罚, 破坏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3.3 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旦开发不当遭受破坏, 轻则造成红色旅游资源质量下降, 削弱和影响红色旅游点对游客的吸引力;重则导致红色旅游资源遭受巨大损坏, 难以恢复或无法恢复。即使能进行恢复, 也无法再恢复到原有状态下的价值, 使红色旅游失去发展的基础与机会。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仅仅只靠政府、开发商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参与, 这就需要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3.4 搞好布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乱开发

在以往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 桂西缺乏全局性旅游资源开发统筹规划, 各地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各自为政, 把目光只放在本地, 强调本地的资源优势, 盲目开发, 很少从全局、全自治区甚至全国考虑, 各地资源重复开发、低档次开发等现象较为突出。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 发挥各地优势, 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 桂西应该主动和区旅游局及当地各市县旅游局搞好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规划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开发方向, 又要从微观上具有可操作性, 真正做到合理开发利用, 避免重复建设和乱开发, 如不要在红色景区内建设索道及现代化的建筑等, 以免影响整个景区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雯雯, 吴忠军.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0 (1) :78~83.

[2]张先智, 刘旺.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0 (5) :125~127.

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篇3

关键词:红色旅游;革命文物;保护

前言: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罗炳辉的故居是唯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最早开放的革命文物点。对于革命先烈的瞻仰,是对游客的精神洗礼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游赏的同时,感受并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红色旅游给文物保护提供了资金保证,但是同时也给文物的保护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在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前提下,利用革命文物独特的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同时利用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加强对于革命文物的保护。

一、革命文物

(一)什么是革命文物

文物是漫漫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物等,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革命文物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那个革命的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留下的物质文化遗物和精神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遇巨大损害,便不复存在,所以对于革命文物的保护,要格外重视。

(二)革命文物是一种旅游资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临的生活压力也越爱越大,旅游成为越来越多选择的排遣压力的方式。旅游资源包括很多种,自然风光、名山大川以及文物遗迹等。革命文物就属于文物遗迹的一种。近几年,在全国旅游兴盛的浪潮下,革命文物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日渐兴盛。革命文物不仅具有历史、艺术等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精神教育等文化价值。

(三)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罗炳辉,出生于云南彝良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屡建战功,成为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三十六个军事家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位军事家。由于其卓越的功绩以及军事地位,其故居成为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最早开放的文物保护点。

罗炳辉故居作为红色旅游的景点,与本地风光旅游相结合,带动了彝良县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彝良县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罗炳辉故居的游览,让游客深刻而且真实地体会到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文主义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将罗炳辉故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外开放,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对革命文物维护经费的补充,保证及时对其故居维护和修缮。

二、发展革命文物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

发展革命文物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指对于文物的破坏。革命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中一砖一瓦都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一旦被破坏了,就没有了。然而无论是景区管理人员,还是游客,对于革命文物的保护意识淡薄,常常造成对于文物的损坏。造成文物破坏的原因很多,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对于文物的过度开发。一些景区管理人员为了追逐利益,对于革命文物大肆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只是为了景区效果,而不注重对于文物的保护,与对于文物原貌的保留,导致文物遭到破坏。有些从事文物改造的人员,缺乏文物恢复的专业知识,对于文物随意改造,也是导致文物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第二,对于旅游景区的过度开发。一些地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在景区周围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建筑对于景区环境造成破坏。尤其革命景区周边的旅馆或者其他娱乐场所,为了吸引游客,大肆表演低俗节目,革命文物本来是对于人们的一次精神洗礼,而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纯粹精神的一种亵渎。

第三,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于景区进行掠夺性开发,景区超负荷接待游客,这种行为会使景区遭到破坏。

第四,游客对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有一些游客,在游览的时候,在文化上胡乱涂抹,胡乱勾画,导致文物遭到破坏。

三、发展红色旅游,加强对于革命文物的保护

第一,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加强对于文物的保护。红色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对于红色旅游开发的过程,避免对于文物过度开发,要增强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在对于文物的维护过程中,要请专业能力强的人进行,否则只会对文物造成破坏。

第二,政府在对景区周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加强对于革命文物景区环境的保护,不仅如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景区周边一些低俗娱乐场所进行整治,保证景区周围的精神洁净。

第三,革命文物的景区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游客接待量,避免景区出现超负荷接待的现象。革命文物属于永久性的旅游资源,亦不可再生,一旦遭到破坏,不可能恢复原貌,所以旅游部门一定要重视文物保护。

第四,增强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红色旅游的开展,革命文物直接面向游客开放,游客获得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熏陶。不仅要加强对于游客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加强对于游客个人素质的教育,不得在革命文物上乱涂乱画,这种行为对于文物造成极大破坏。

结论:综上所诉,发展红色旅游与加强革命文物之间看似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则不然,对于革命文物的开发,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给革命文物的保护提供了经济保证,而对于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也可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2]周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杨荣斌.红色旅游中革命纪念馆发展模式探讨[J].南方文物,2005(4).

红色旅游环境保护 篇4

五年级1班

XXX

指导老师:XXX

XXX小学“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红色旅游征文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上虞市博物馆,参观红色展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成立。很快,许多上虞人士投入到党的怀抱,涌现出了叶天底、王一飞、何云、陈树谷、章辅、周达明等一大批革命烈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五星红旗之所以鲜艳,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染成的。

走进展厅,首先是各位上虞烈士的简介,有二三十岁的,也有五六十岁的。接着是上虞走向解放的经过。还有著名书法家的题词。啊,快看,那是什么?哦,原来是记载着诸多革命故事的连环画,听爸爸说,这些都是他小时候看过的故事《白毛女》、《两个小八路》……我真想看一看这些故事。

接着,我们看到了各种剪纸。有毛主席头像,有周总理头像,还有朱元帅头像……。那些剪纸十分精细,连毛主席下巴上的小痣都剪了出来。瞧,那儿有一把大刀!走近一看,原来是革命时期留下来的。旁边还有炮弹,茶壶等。后面还有红色火花、红色像章等展览。

红色旅游 篇5

近些年来,随着红色旅游概念提出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红色旅游不断升温。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8月,江西赣州市25位参加离岗考察培训班的中青年领导干部,统一组织前往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和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参观考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2004年下半年,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我国正式启动了“红色旅游”工程。2005年井冈山的旅游总收入突破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四成。2005年1至6月,延安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1.8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11.6亿元。2006年五一黄金周,各个红色旅游区更是人头攒动,收入可观。

一、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及相关旅游配套设施落后。

红色旅游资源大部分都在老少边穷地区,地处偏僻,可进入性差,且当地旅游设施落后甚至贫乏。红色旅游资源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这一带总体来说都是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如延安革命老区,地处特别偏远,沿途道路大都是坑坑洼洼的黄土地,汽车行驶在上面颠颠簸簸,参观的游客坐在上面都感到不适。还有陕甘宁、晋察冀等革命老区都是如此。

2.开发方式简单重复。

红色旅游地许多景点都是博物馆陈列,简单化、程式化,很难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以湖南省为例,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纪念馆、长沙宁乡刘少奇纪念馆、雷锋同志纪念馆、株州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红军标语楼、岳阳的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等景点,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而这些景点大部分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过后,游客数量都难以持续。这种情况在江西、陕西等红色旅游景区都存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开发方式有关。

3.生命周期不稳定。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必然也有生命周期,现阶段看来不是很稳定。由于红色产品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使红色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直接与红色事件的发生时间相联系。红色产品的历史性推动了红色旅游进入成熟期,例如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市开展红色旅游很大程度上就与1935这个年份相关联了,每逢以5或者0结尾的年份,遵义市就大力开展“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周年”的庆典活动,将红色旅游推向高潮。而在其他年份,由于卖点的关系,遵义市红色旅游则进入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红色产品生命周期与红色事件发生时间相关联,给红色产品的生命论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周期带来严峻的考验。

4.客源市场面临挑战。

红色旅游的主体理论上是全社会的旅游者,但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面临挑战。未成年人参加红色旅游很大程度上是被动行为,红色旅游不像其他旅游项目如参与性的娱乐旅游活动那样吸引他们。他们在脱离父母或学校组织的情况下,以后是否会主动选择红色旅游产品还值得怀疑。红色旅游是否能牢牢抓住未成年人这个市场,还有待红色旅游开发组织者来回答。

二、红色旅游开发对策 1.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理位置带来的不便。

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融资,加强建设,带动自己的经济,改善自己的设施。如利用周边富裕的乡村城镇,筹集一些外来资金或者省市的拨款,或招商引资,改善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环境。在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地域或民族特色的保留。如延安可建窑洞式的宾馆,土家族地区可建吊脚楼式的住宿设施。

2.要注重与其他旅游资源等多元素的整合。

一是将红色旅游与当地其他特色资源整合。比如,许多革命老区可以结合当地的青山绿水开展生态旅游;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引入农业休闲游。赣闽粤边区许多地方结合当地的丹霞地貌和特有的民俗开展地质游和客家风情游都是本地旅游资源成功整合的成功范例。

二是将红色旅游与当地历史文脉整合,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其产品的开发、优化、创新都离不开对当地旅游资源本身及其周围环境要素即文脉的分析。红色旅游产品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体现,其前赴后继,奋斗不止的精神也是中华传统精神的延续,并且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比如四川东环线地处古代巴国,历史上名将辈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刘伯承、聂荣臻、邓小平、罗瑞卿等革命家也都出生在古巴国领域。如果将红色旅游与巴文化的历史传统资源整合,可有效地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三是将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结合,避免解说式博物馆旅游的枯燥与单调。目前红色旅游的开发方式较单一,无论是革命圣地还是伟人故居,大都是物品陈列配以图片文字解说,不能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参与的要求。利用红色旅游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更是要考虑他们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因此,在“红色资源”开发中除了进一步挖掘其主题外,要不断创新其形式,制作更多更好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电视、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创作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小说、歌曲、报刊、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开设“红色资源”网站,开发设计具有时代特点,又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红色旅游的战争题材是和平年代里人们十分感兴趣的旅游开发方向,应利用战争遗迹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竞赛等参与性项目,提高游客的兴趣。许多红色旅游的战争遗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经典战役都在同一地点发生,胜败存亡,大相径庭,全面演绎这些历史的场景,对历史事件的展示更加丰满生动,必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多种旅游形式的联合经营不仅有利于维持充足的客源,提高游客消费水平,也大大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让游客得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欣赏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了解历史和现实的当地文化,让游客留下更多感想和回味。

3.要在政府的管理与引导下加强可持续发展。

革命遗址、遗迹代表着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革命遗址地开展旅游活动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旅游项目要寓教于乐,但不能歪曲革命历史或过分娱乐化。红色旅游同样应当十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活动应严格限定在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在景点开发的初期应特别防止环境污染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色旅游同时也应当是“绿色”的。

红色旅游圣地推荐 篇6

·韶山: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南省辖县级市,位于东经112.5 北纬 27.9 2003年全市总人口10万人,面积210.38平方公里。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210平方公里。韶山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58毫米,无霜期长达280天左右,年均日照数达1717小时;森林覆盖率达56%,空气十分清新,有“天然大氧吧”的美誉。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韶山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以毛泽东故居、毛泽东铜像、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园等人文景观为主体,以韶峰、滴水洞、黑石寨等自然景观为基础,拥有7大景区82个景点,集旅游、瞻仰、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且历史文化、伟人文化、生态文化内涵丰富,开发前景非常好。

韶山是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 红都瑞金(江西省)

简介: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至今仍珍存着叶坪、沙洲坝、长征第一山等革命旧居旧址群180余处,拥有红井、“二苏大”会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馆藏珍贵革命历史文物1万余件。

● 井冈山红色旅游区(江西省)

红色旅游环境保护 篇7

一、网络环境下红色旅游与青少年集邮的切合点

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 成功实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旅游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 使得年轻人完全可以凭借智能手机就实现自助红色旅游。2015年同程旅游发布的出游盘点数据就显示, “80后”和“90后”年轻群体以及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家长陪伴下出游, 在“红色旅游”出游人群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集邮与旅游, 同属休闲活动范畴, 集邮和旅游相结合, 可以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照邮票上的图案去旅游, 与在大好山水风光中集邮、赏邮, 长期以来都是广受青少年集邮者和旅游者喜爱的休闲方式。作为一项融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休闲文化活动, 集邮可以升华红色旅游的精神并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 更好地教育和感悟下一代, 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推进集邮文化的普及, 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邮队伍中来,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通过集邮文化的普及, 使红色旅游的主题更加突出, 宣传教育的效果更强。二是通过集邮产品收藏保存和书信传递能够延伸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集邮产品也可以拓展红色旅游通过的时空界限, 从而能将一时一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凸显”和“放大”, 使青少年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关注、审视和追思。三是通过开展与红色旅游相关的集邮活动, 有利于扩大集邮的内涵和外延, 使集邮汲取多元文化的营养, 在发展中丰富自己;有利于扩大集邮的影响, 增进青少年集邮者之间的联系、学习、交流和友谊。

二、红色旅游与集邮文化相结合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 国内开始关注旅游与集邮的相互促进, 进入21世纪,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 围绕红色集邮产品的开发和集邮活动的开展,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集邮文化。

(一) 红色集邮产品开发方兴未艾。

在集邮产品开发方面, 中国集邮总公司于2011年发行了《红色印记》集邮护照, 以类似护照的产品形式, 将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区全面收录册内, 可以全面了解红色旅游景区;将2012年定为“红色集邮文化主题年”, 与各省集邮公司共同展开“万水千山邮中游———红色印迹”系列活动、推出《红色足迹》专题系列邮品。为配合该系列活动, 在国家公布的红色旅游景区中选择了100个景点, 分别设计出1个通用邮戳和100个红色旅游景点专用纪念邮戳。各个红色旅游景点所在地的邮政主管部门也根据当地情况, 设计开发了反映革命历史和地方特点的邮品。有些地方的邮政部门, 还与景区 (点) 密切合作, 开发兼具邮品和旅游门券功能的邮资门券, 方便游客收藏。

(二) 以“红色三U”为代表的集邮活动兴起。

在国内集邮界有一个“三U”活动, 即集邮、旅游、交友。“红色旅游”发展起来后, 又兴起了“红色三U”, 为已经热起来的“红色旅游”注入了更多的人气。“红色三U”是以邮票上的革命纪念地为目标, 集游览、考察、学习和收集纪念地原地封、片、戳邮品为内容, 广泛开展的“邮中游”活动。活动的参与者热衷于收集与中国革命有关的邮票, 并从邮票上了解许多关于革命纪念地的丰富知识。他们利用“三U”的机会, 亲临邮票原地, 在理论和实践中加深了对革命纪念地风光、历史、人文的认识。同时, 通过找票、寻封、盖戳、实寄等过程, 获得了知识, 丰富了收藏, 享受了乐趣。各地集邮协会也多次组织会员编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邮集, 并举办以红色旅游题材为主要内容的集邮展览、著名邮票设计家签名、青少年集邮活动日等红色集邮专题活动。

三、网络环境下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青少年集邮的举措

(一) 加强与红色旅游景区 (点) 及旅游目的地酒店的联系。

处在智慧旅游时代, 邮政主管部门应主动与红色旅游景区 (点) 及周边的高规格酒店加强联系, 利用景区 (点) 的导游服务系统和酒店的网站、微信公共平台做好邮品和集邮知识的专题宣传。发挥个性化邮票作用, 充分利用微信打印机和手机二维码技术, 方便游客制作个性化邮品。

(二) 加强与旅游电商、旅行社的合作。

据相关数据显示, 32.6%的青少年使用网络进行旅游预订, 大学生网民使用旅行预订的比例超过青少年总体24.4个百分点。网络环境下, 要吸引青少年加入集邮的队伍, 必须加强与旅游电商、旅行社的合作, 针对红色旅游景点的情况并结合集邮的特点, 设计并在旅游电商平台上推出适合青少年的研学旅行、夏令营、公益旅游类的旅游产品。

(三) 加强网络宣传。

集邮主管部门要主动与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加强合作, 在集邮的网络媒体上开辟旅游专栏;在旅游报刊上开辟集邮专栏, 努力做到“邮网讲游, 游报说邮”, 达到双向促进的目的;应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网络工具, 开展网上的红色邮集贴片制作与评比, 让没有基础的初学者可以先行开展“虚拟集邮”, 以后再进入“实战”;邀请专家录制知识讲座的视频讲解理解集邮与理财及投资的关系等。

(四) 加强红色旅游集邮纪念品的开发。

旅游集邮纪念品是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开发的旅游纪念品普遍存在设计思路陈旧、地域文化特征不鲜明、产品同类化现象严重, 不适应市场需求等情况。在红色集邮文化产品开发中, 必须坚持创意, 不能局限于一些邮票或一堆明信片, 要尽量提高产品含金量和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要接地气, 做好市场调查, 针对青少年的消费特点设计产品。集邮公司要根据青少年的需求, 设计和推出一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集邮纪念品, 并逐步形成系列, 要注意包装纪念品的精品和大众化的不同档次, 不要一味求精求高, 顾此失彼。

四、网络环境下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青少年集邮须注意的问题

(一) 把握宣传导向,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相结合。

红色旅游资源所反映的中国革命史, 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中国革命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与文化的象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2月15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 “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 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在网络环境下, 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青少年集邮首先要确立“注重内涵, 教育为本”的理念, 与集邮文化进校园活动密切结合起来, 通过红色集邮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艰辛奋斗历程的价值认同。邮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政策, 探索适合研学旅行的集邮方式。在开发红色旅游集邮纪念品过程中, 应以信仰为主线, 通过对中国革命史及优秀代表人物精神和人格力量等资源的发掘和阐释来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 注意改革和创新, 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集邮活动。

网络环境下, 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青少年集邮, 要紧跟时代潮流, 集邮活动的形式要与时俱进, 适应青少年旅游的特点和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 结合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房车营地等新兴旅游产业要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青少年参与, 也更有利于青年集邮人才的培养。要积极探索网络青少年集邮的新途径, 适当建立红色旅游主题网络邮局, 充分利用集主题邮品网上销售、明信片定制、实体邮局网上展示及新闻公告信息发布于一体的综合性网上平台开展推广青少年集邮。红色旅游邮品的销售, 也要符合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需要, 与邮储银行密切合作, 推出为青少年所接受的网络支付方式。不断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 及时处理网络邮品销售的退换问题。

(三) 控制邮品发行数量, 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精准扶贫的需要。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态, 红色旅游不但关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关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同样关乎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网络环境下, 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青少年集邮, 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 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所开发的红色旅游纪念邮品应树立品牌意识, 遵循市场规律, 要接地气, 适合青少年的集邮需求和消费特点, 要严格控制和及时公布邮品的发行量, 逐步减少对邮品的过度包装。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创新创业为抓手, 有意识地扶持大学生集邮类小微企业的发展, 为青少年集邮创造经济条件。适应精准扶贫的需要, 结合邮政网点遍布广大农村的有利条件, 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开发相关个性化邮品, 并采取各种帮扶措施, 在带动乡村脱贫的同时推动农村青少年集邮的发展。

五、结语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为网络环境下红色旅游与集邮文化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据中国邮政统计, 目前我国各级集邮协会拥有会员350余万, 集邮爱好者达1, 400万。在这支庞大的集邮队伍当中, 青少年集邮者应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更是集邮事业的未来。邮政主管部门和各级集邮协会加强对青少年集邮工作的普及指导, 以红色旅游带动青少年集邮, 培养出一代专业化的集邮队伍, 推动集邮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红色旅游”大热出游者超七成为青少年[EB/OL].hhttp://news.163.com/15/0914/14/B3FS2CJV00014AED.html, 2015-09-14

[2]赖景耀.“红色3U”好[N].中国集邮报, 2011-7-1

[3]郭建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前线, 2015, 12

[4]赵荣.不断促进实践创新, 努力传承中华文化[N].中国文物报, 2015-3-3

[5]杨忠武.奋力开拓陕西旅游发展新境界[J].现代企业, 2015, 4

[6]窦文章.新机遇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N].中国旅游报, 2015-7-24

红色旅游环境保护 篇8

关键词:大数据;红色旅游;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策略

一、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与一般旅游不同的是,它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要目的。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红色旅游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创造了重要条件,是红色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红色文化则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是红色旅游的生命力之源,传承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离开红色文化谈红色旅游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红色旅游也没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二、大数据时代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策略

1.适应社会生活新形势,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红色文化作品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搬。如江西省举办的“红歌会”活动,在这方面做得极有成效,它在传统的方式中融合了PK等当代流行符号,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红色文化宣传方面,要有效改进以往的说教方式,提倡交流互动的参与方式,使人们寓教于乐。要充分吸收现代科技的营养,促进红色文化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辟“红色”专栏,供广大群众学习;以动画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让儿童耳濡目染,学习经典。

2.组建红色旅游大数据库,设立红色旅游大数据“云”平台

当前一些地方红色旅游讲解信息资源“碎片化”,国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立红色旅游中央大数据库系统,同时设立国家红色旅游的大数据“云”平台,将存放在中共中央党校、各类党史研究机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的党史研究、革命史研究、革命战争案例研究等红色题材的影像和图书资料进行系统整合,将所有相关单位的研究成果(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数据化,并进行系统的审核和挑选,形成经国家权威机构认定的数据资源。将与景区相关的史论、趣闻、传记等资源分类推送,让旅游者自由选择。

3.构建红色旅游数据运行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的“端”接口

地方政府、旅游景区和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云”平台所供应的大数据资源创建特色的红色旅游应用软件App,构建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向红色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各类集成信息专项服务;同时,对于暂时没有条件搭建较强“端”接口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也可以通过向“云”平台租借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本地旅游企业及游客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从而减少成本,发挥“云”平台的有效处理优势与网络应用模式。

4.运用新型传播媒介,实现经营者与旅游者实时的互联、互动

红色旅游目的地“端”的开发应符合本地化、信息化和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将这些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信息以具体可行和双向互动的个性化方式传达给旅游者,代替以往的单向灌输的宣传方式。运用大数据和云平台,整合各方数据信息,将本地信息远程化,远程信息本地化,整合社会网络资源,运用社交软件、评论网站和微博等媒介,实现与旅游者实时的互联、互动。从中可以及时地了解宣传绩效,并根据反馈信息,适当调整推广策略,创新开发方式,提高红色旅游文化的思想内涵,发扬网络德育新形势。

三、关于当今大学生如何传承红色文化的几点思考

1.加強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系统学习,培育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日常学习中,自觉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积极与身边同学和老师交流。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能以身作则,在广大学生中起到带头作用,主动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参加党团组织活动,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定时开展与红色文化有关的专题讲座、校内外学习活动。例如,2015年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型活动,许多教师和学生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和红楼参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物文献展》,以此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2. 面向导游职业的大学生应致力于成为一名高素养,讲解规范性高、讲解艺术性强的导游人员

红色旅游景点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资源,是人们分析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介质,也是纪念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更是人们一脉相承、承前启后、不断创新的精神根基。红色旅游景区的导游人员应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知识,丰富的展示手段和生动的解说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可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歪曲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要尊重史料和史实,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

3.开展适合大学生的红色旅游体验项目,在实践中传承红色文化

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青年大学生群体,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播要创新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在假期,大学生可以有组织地参与社会实践,开展一些“体验项目”。如前往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参与晨读、晨训,进行三湾改编情景教学的学习,参与井冈英烈祭奠仪式,参与毛泽东调研的思想方法、井冈山斗争专题讲座,体会红军在井冈山作战的艰苦岁月;进行入户调查,自做红军餐,体会军民鱼水情等等。在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在实践后进行总结汇报,可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更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传承红色文化的行列中来。

参考文献:

[1]钟宇平.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分析[J].旅游纵览月刊,2015(06)

[2]刘红梅.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D].湘潭大学,2012

[3]管仕廷.论红色文化传承的主要路径[J].大观周刊,2012(04)

上一篇:珙县林业局文件下一篇:助学活动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