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观影有感(共10篇)
“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是红安革命前辈、广大红安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和新中国建设中的精神概括,他们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他们“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这种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现在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本领
一是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是基石,信念是动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像潘忠汝、张南
一、秦绍勤、晏春山等同志一样为党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可谓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
二是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气概。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48万红安人民在这里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献出了14万英
雄儿女的生命。
三是要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干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牢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扬红安精神,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四是学习要持之以恒,要讲究学习方法。苦干加巧干,要有目的地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造世界观
苏区时期,我党长期处于被围剿的境地。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党的任何脱离群众和腐败行为都可能导致生存危机,离开了群众的利益,各项工作的开展就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因此,党在同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同时,始终注重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为广大人民打天下,谋利益。做一名党员,首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做一名党员,只有自始至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溶化在自己的行动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体现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信任。我们要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一次红安行,一生红安情。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情操得到了陶冶,党性得到了锻炼。活动虽已结束,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已在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难忘的日子,我的家乡――九龙湖镇政府和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区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联合编辑了《红色之旅―九龙湖革命历史故事选》,这本书描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里面包括马家桥伏击战、红色堡垒战和望海尖突围战等。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马家桥伏击战,你别奇怪,这可是一个千真万确发生在现在九龙湖田顾村附近的故事,直至如今,当地还有老人在津津乐道呢。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端午节,这天早上5点左右,驻守在汶溪的五十几名伪军排着一字长蛇阵,从西南方向,沿着俗称官塘路河头市走来,带队的那个人据说是去河头市喝端午酒去的,为了防备遭到抗日武装的袭击,狡猾的伪军队长决定不走山路,而走官塘大路赴宴,因为路宽,这支部队一路上大摇大摆地行进着,当他们途经田顾凉亭时,被早已潜伏在此的三五支队逮了个正着,只听得机枪“哒哒哒”地打过去,手榴弹“轰轰轰”地扔过去,伪军顿时抱头鼠窜、狼狈不堪。此次战役我军大大重创了一直盘居在本地的伪军势力。
就是这些革命先烈们的奋勇杀敌,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的英勇事迹不断地激励着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已的贡献。
——参加西柏坡红色之旅有感
陈建悦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现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次学校党总支组织党员来西柏坡参观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在参观前齐书记给我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而深刻的党课,带着我们回忆了党对自身作风建设的历程。从传统的三大优良作风到两个务必的要求,一字一句都让人眼前浮现出革命胜利前夕我党我军保持清醒头脑,洁身自律,从严要求的良好风气。直到现在反腐倡廉也是我党一直长抓不懈的问题之一。从自身上找问题,从根本上找出路,而不是掩盖矛盾、回避矛盾。这些深深教育了我,让我认识到要始终保持一个党的先进性,成为优秀的执政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成绩,还要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党员我身上还有很多不足,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我应该继续改正和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是否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党,人民都是从党员身上去了解和认识的。只有党员做到了,党员做好了,才能说明这样一个党组织是有约束力的,是能够担当得起重任的。
来到西柏坡,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同志旧居,解放军总部旧址和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看到每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子里家具极为简单。办公室里基本上就只有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寝室里的床是用两张板凳搭起来的,窗户是用纸糊上的。没有镜子,没有一样奢侈的用具。我们参观的时候赶上下大雨,地上积水很深,道路泥泞,没走几步路鞋已经湿了够透。我想当时的环境要比现在艰苦多了,我们的领导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一步一步迎取革命的胜利,相比之下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该成为阻挡我前进的障碍了,因为心中有目标,眼中就有路,困难暂时挡住了去路,却挡不住希望和梦想。回忆高三,这一年的工作是辛苦的,是艰辛的,是有很多故事的,但是有了希望和理想我们就有了无穷的力量。学生从过去厌学,叛逆,逐渐理解老师,信任老师,追随老师,有了很大的变化。成绩的点滴进步都让我们欢欣鼓舞,工作不再是负担,不再让人苦闷,反而成为了生活的乐趣和充满挑战的冒险游戏。每一个学生就是我们要攻克的堡垒,每一次 1
成绩分析都让我们心中豁然开朗,计上心来。也许就是党员那种迎难而上,坚韧不屈的精神帮助我成长。
西柏坡是革命胜地,让人崇敬,西柏坡更有一种精神让人敬仰。那是一种面对胜利稳扎稳打、不骄不躁的踏实谨慎精神,一种不断追求、永不满足的勤奋进取精神,也是一种鱼水情深,植根群众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重温入党誓词的一幕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每一名党员字字铿锵有力,句句发自肺腑,面对党旗我们不仅用誓言表达了对党的忠诚,在日常的工作中也用行动践行了对党的承诺。
不同的世纪,不同的历史,让我们托着美丽的五星红旗,走进《红色之旅》。“穿越茫茫大草地”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穿越茫茫大草地时,为救一个失足掉进泥潭的战友,红军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
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们的团结友爱、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事是那么的`遥远,又好像近在身边。记得有一次,我班的王之纯同学病了,呕吐物吐了一桌子,不但溅了一地,还溅到了旁边同学的身上。教室里顿时臭烘烘的,可大家并没有因为嫌脏、嫌臭而躲开的,而是迎了上去,抢着帮她。有的扶她进休息室,有的递餐巾纸,有的拿抹布,有的端簸箕,有的收土,有的给他换洗衣服……一件小事,却体现了我们集体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在校园里、集体中,团结是少不了的。老师常教育我们:“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所以我们要向红军战士们学习,团结友爱、百折不屈,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让我们把“团结”二字深深地印在心里。
剧中有一个段,是王胜男代表学校带队去外地比赛,在出差之前对林大为和林妙妙进行嘱咐,事无巨细:牙膏要从哪里挤、不能吃什么、能吃什么,甚至连厕纸要怎么扯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印的虚线撕。在弹幕上有人就留言说:这说的不就是我妈么、我和我爸在家就是这样撒欢的、电视剧一定是在我家安了摄像头。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少年派》之所以会受到欢迎的原因。因为它太贴近生活了,就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一个集合。
张嘉译这个爹以放养的形式来养女儿,而闫妮刚好相反。在闫妮出差后,从父女二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闫妮平常对这二人有多么的严厉。在我们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就是如此,一个是属虎的,一个是属猫的;一个是唱白脸的,一个是唱红脸的;爸爸嘻嘻哈哈,坏人就只能妈妈来当了。
八佰功名尘与土,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话则是《八佰》的真实写照。观影《八佰》时,我胸中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千层浪潮,奔涌而上从眼中夺眶而出。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让大家有集体情感共鸣,儿女共沾巾的佳作。
守卫四行仓库的四百二十人的军队为迷惑日军,向外声称自己有八百人,这就是本片名字的由来。四行仓库并不是重要的战略要点,最开始的大多数人并不在意这个仓库能不能守得住,但是它处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在三天以后就是九国公约会议,要扛到会议召开的那天,要保证上海还有中国的士兵。这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战斗,这四百二十个中国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民族信念感和自豪感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看完整部电影的那天,我彻夜难眠,电影中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心里无法忘记战士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颊。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思古通今。为什么总有人想要侵略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土地就像电影里朱胜忠笔下的亭台楼阁一样美丽,充满了希望,这让他们嫉妒,让他们渴望。想想在烽火连城的年代的那一批人,无人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谓是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他们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雄心壮志,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能延续至今的核心力量,将此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有未来。
——《红灯记》观影笔记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摘自《毛主席语录》
每每听老一辈讲起那一个个流芳百世口耳相传的革命故事,说起那一位位名垂青史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听他们如何为了革命的信念,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和敌人作斗争,无论做出怎样的牺牲亦在所不辞。心中的热血不禁翻涌奔腾,感慨万千。《红灯记》述说的故事,无疑只是抗战时期先辈们无数惊人创举和战绩中的沧海一粟,但又是革命精神在烈士们以及他们在探索道路上英勇无畏的深刻写照。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身为铁路扳道工而实际是地下党工作者的李玉和接受了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艰巨任务,他多次智破敌军的种种陷阱,将密电码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但是不幸被叛徒出卖,历经各种威逼利诱之后坚决不向敌人妥协,最终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悲恸之中得知自己实际为烈士遗孤的身世,决定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终于成功的获得了密电码。而作为线索贯穿故事始终的红灯,不仅仅是地下工作者们互相联络的暗号,更是照亮这战火纷飞的大地上艰苦斗争、永不放弃的先辈们的不灭信念!一盏红灯,多少年来,照着穷人的脚步走,照着工人的脚步走!一代代的地下工作者靠它传递信息,更是传递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是革命的传家宝!故事的情节说来简单,但其中的跌宕起伏危机重重却最能扣人心弦,细节之处若稍加深究也尤其能体现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不懈的坚
持。
从李玉和寻找接头人的地点可以看出当时的世态不平静,人民生活的艰辛:车夫遇上了日本人坐车,不仅不付钱还殴打车夫致伤;老阿姨开的粥店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粥都发了霉,让人无法下咽。这样的生活,百姓却在日寇的压迫之下连声抱怨都不敢说出口。多少同胞怨声载道,却没有抗争的办法,百姓怎能徒手抗争刀枪?!经受这样苦难的中国人民,只盼革命的光芒来拯救中国!遥想当年前人的艰苦生活,今天的我们享受着革命胜利的果实,也不得不饮水思源啊。故事虽然发生在这样残酷的背景下,但是却不能掩盖人民的团结和坚强,李家隔壁的玉兰家境清苦,孩子病了很多天,却连锅都揭不开。处境同样艰难的李奶奶却毫不犹豫拿出了自己家的粮食送了过去,这样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自己如何度日,却是让身边的人的处境好过一些,“有堵墙是两家,拆了墙就是一家人!”这样的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气节实在让人感慨!
情节的开端就以紧锣密鼓的侦查情节拉开了帷幕,李玉和告诉女儿:“表叔就要来了。”引起铁梅的大发感慨:“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而最终却能感悟到,他们“和爹爹奶奶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也说明了以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工作者们,历经艰辛,在敌人的重重眼线之下依然坚持完成任务。他们支撑自己的信念不是锦衣玉食,也不是高官厚爵。在那样硝烟弥漫,人人食不果腹的年代,他们斗争的信念就是共产主义。一颗红心照亮前进的道路,他们时时刻刻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地下工
作者面对的远远不止是在危机的时刻能够应对,更是在敌人当前时不受威逼利诱。李玉和正是这样,在被自己人出卖,鸠山被“邀请”去赴“鸿门宴”时,他的勇敢和淡然震撼了我。“穷人喝惯了自己的酒,点点滴滴在心头”,李奶奶递过来的一碗酒,正是一碗壮行酒,而李玉和也是随时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也正是说明他已经准备好应对所有的困难和折磨。
铁梅虽然年纪尚小,却也是一个坚强的革命后代。李玉和称赞铁梅在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手,担水劈柴也靠她”,并感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辛苦的地下工作者,为了革命,只好将家事放在一边,懂事的女儿从不抱怨,更是将家里的大小事务揽在自己的肩上。“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战争年代,生活固然穷苦,条件也是非常艰辛,但铁梅却不畏劳苦,勤劳懂事,不愧是革命先烈的后代!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高潮处揭晓的惊天秘密: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祖孙三人,本来却不是一家人。十七年前,由于战争动荡,铁梅的父亲死于一次工人罢工的大游行,临终前将女儿托付给了李玉和,于是李玉和决定和师母共同抚养着一个革命遗孤。就是这样,三个人被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虽然艰辛却其乐融融。屋外寒风凛冽,乌云密布,但这一间小屋却充满了温暖的光芒。一盏红灯照亮了每个人的心!革命事业凝聚了许许多多烈士们的努力,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蛀虫存在,王连举因为畏惧酷刑最终出卖了李玉和,导致他被杀害,但是这样的人是永远无法阻拦革命前进的脚步的。我们的先烈岂能因为这
样的蛀虫而放弃奋斗?即使有再多的阻拦再多的艰险,也无法让红灯的光芒黯淡一分一毫!
为革命献出忠心赤胆,烈火中迎考验重任在肩。决不辜负党的期望力量无限,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
打渔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
一句句有力的话语充斥在耳边,革命的意志如同星星之火般顷刻间可以燎原。英勇悲壮的革命故事让我们闻之悲恸不已,但这也是后来的人们不断前进的坚强后盾!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先烈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即使在艰难的时刻也毫不迟疑。虽然他们不知道胜利还有多远,但是却有必胜的信念。“祖祖孙孙打下去,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这就是我们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
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不用遭遇战争和炮火,也没有经历贫苦和艰辛。我们走的,是先辈们历尽艰险铺就的康庄大道;我们过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打拼出来美好生活。但是心里每每念及这样浸透了血泪的革命史,又怎能不充满斗志呢。当我们在奋斗的路上迟疑的时候,想想曾经那样努力过的先辈们,无疑会有一种动力促使我们继续奋斗;当我们为一时的挫折沮丧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几十年前为我们开天辟地的先辈们,比起他们所经受的苦难和折磨,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和退缩的呢。
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书写下一笔笔灿烂的美景,而作为后来人的我们亦当以严格的标
准要求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和长久的志愿,做一颗螺丝钉,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海燕
刘海燕,80后,业余喜欢写些诗歌和散文,不靠文字为生,纯属自娱自乐。有电子版文集《海天一色雁过留痕》流传在朋友间,广东省青工作协会员,红树文学社理事。热爱文艺,热心公益,深圳市义工联文化组大组长。有文章散见《红树》《莲花山》等。
题记:纳粹德国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战略呆板保守,且动员较为迟缓,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在德法边境上,只有小规模的互射,没有进行大的战役,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战争”。
然而,德军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不久又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这支杂牌船队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
多年以前的一个炎热夏日的午后,我在家里看书。手里打开的一本关于二战的画册,看到了战争残酷的一面。看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画册上成群结对的盟军,走向大海求得一线生机。如果不是天气的原因,他们肯定都没法活下来。等了很多天,才等到好天气,他们走向大海,后面有追兵,空中有打击。漂浮着尸体,还要继续走下去。还看到一个朝鲜战场上的案例,日本战败,他们的长官要求他们剖腹自杀或者饮弹自尽,一个17岁的日本兵他吵着说他要回家,要回去看妈妈,最后还他是被长官打死了,所有人都死了,他们集体选择了自杀,没有人能活下来。他们都死在朝鲜的山谷里,不愿意做战俘,没有人能够回家,看着画册上成堆的尸体,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很久很久都缓不过神来,炎炎夏日我感受到的是阵阵凉意。看着门外走在路上的穿着裙子的行人,我明白我们这样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是多么的幸福。
9月1日《敦刻尔克》上映,没有任何悬念我第一时间选择了去观影,去看看这个在我内心里存活多年的和平的种子在今天如何打动我。很巧,在淘票票上抢到了电影票,去的时候人并不多。电影开始,简单交代了背景,他们都在等待奇迹,等待被救援。逃命,求生,对面就是祖国,是的祖国,回家多好。怎么回家,一个英国兵,一个法国兵,一艘军舰,三架战斗机。还有成对结对几十万的等待回家的人,他们在等待在登录港口敦刻尔克,穿过海峡回到英国。枪声,炮击声,鱼雷,还有追兵,伤病员,宽阔的海滩,等待似乎只有等待才是大家唯一可以做的。
英国兵碰到了那个埋人的法国兵,和他一起抬着重病员,上了军舰,以为可以在这里求得一线生机。但是他们被赶出来了,因为军舰上没有位置,他们只好爬到桥底,正好听见了将军和军官的谈话。“每天只有一艘军舰被排出来,也只有三架战斗机,还有必须的是带着英国兵回家至于法国人听天由命”军官反问一句:“可是德国人每个小时都在逼近”将军的脸紧绷着,他注视着平静的海面。
这边,一个海港口,军官们一艘一艘上去,发传单,告知你的船被征用了,我们要穿过海峡去敦刻尔克接人。月光石号的船长,一位优雅的英国绅士,他带着他17岁的.儿子去了,一个17岁的帮工乔治,他在船快开走的时候跳上船,船长说我们是去战场,那个帮工乔治说我知道。天空中是三架战斗机在战斗,机长说我们三个一起从后面绕过去,一定要留够足够的机油回去。三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们为这场恶战提供空中支援。
军官说军舰尽快开走,于是,满船的人他们都以为可以顺利回家。很快,平静被打破,船被袭击了,他们都在甲板上,空中是丢下来的炸弹。船上的人在喊,快跳下去,快跳船。大家跳船逃生,逃回到岸上。那些抬上去的伤员他们不在甲板上在舱里,没有人知道生死,但是肯定没法活下来。跳船求生的人有的继续回到岸上,有的逃到桥墩上,法国兵和英国兵帮忙拉起他们。他们都回到了岸上,等待下一艘军舰。
很快继续来了军舰,他们都顺利上了船,英国兵和法国兵都上去了,舱内有食物和啤酒还有短暂的温暖。于是,有人问你的同伴去哪里了,英国兵没有看到同伴,他回答说“他担心再次沉船”。那个时刻惊醒的法国兵,他在甲板上不敢下到舱底,他抓着桅杆,他的担心是对的。军舰再次被袭击,他第一时间看到了袭击,他出手打开了舱门,救了下面的人包括他的同伴英国兵。大家再次跳下船,回到岸上。等待着再次被救援,没有食物,只有水,大家精疲力尽地躺在沙滩上,未知的是明天。很快,大家看到了不远处的一艘船,不大的船,被搁浅。大家说马上就会涨潮,等着涨潮,船就能开动。于是,他们去到了那条船上,等待涨潮。他们爬进了船,船无法开动呢,但是枪声此起彼伏,对面沙滩上德军的子弹打进舱底,为了不让船载人。躲在船舱里的人,他们躲着不敢出来,怕被打死。期待着涨潮的船浮动起来,真的船浮动起来,船长来了,但是人太多了,必须丢掉承重物,丢掉谁呢。大家议论着要丢掉那个一直没有说话的人他们怀疑他是德国间谍,英国兵说你说话啊,他说话了,他是法国兵。尽管他救过他们但是,为了活下去,他们要求他爬出去,也许爬出去就是死路。英国兵问他们,你们怎么可以让他爬出去,他会死的,他救过我们。但是,他们说不行,他必须出去,因为我们是一个兵团的,先是他出去下一个就是你,要不你代他出去。让我想起不久前看过的《战狼》,同样的画面,他得了不治之症,会传染给大家,他必须离开这里,尽管他救过大家,但是在死亡面前,所有的道义溃不成军。人性的邪恶在战争中暴露无疑,我想每个经过战争的人都有一道看不见的疤痕,在心里秘不示人,但是也在心里无法结疤。英国兵准备出去,发现船浮起来了,他不用出去了,但是有子弹打进来,水也进到舱底了,于是,堵着窟窿,堵枪眼,他们都去堵,发现枪眼越来越多,堵不住了,水也越来越多,于是,跳出船,再次游向大海。
空中的三架战斗机,三个年轻人,他们用各自完美的战斗,相互鼓励,相互牵制敌军,一次次冲击,一次次反击机长在遭受德军鱼雷袭击后撞下大海,他没有跳伞求生,他的战友在空中记录下了他的信息。另外一架战斗机直到燃油耗尽,在大海中迫降。困在机舱,无法得救,尽管他一次次用工具尝试打开机舱门,水快淹没他的时候。他盼来了救星,月光石号的船长他在说服儿子后,决定过去营救。儿子对老爹的决定非常担心,他担心迫降的飞机会爆炸,他说没有看到降落伞可能飞行员死了,老爹突然发了脾气:“他可能活着!船长的儿子砸开了舱盖,飞行员得救。剩下孤军奋战的一架战斗机,他的燃油耗尽,他启动了备用油,一次次俯冲,一次次绕到背后,去为这次大撤退做支援。在船上他的战友一次次为他加油,干得好,绕到后面去。有一艘被鱼雷袭击的军舰,跳船的人都在海面上,他们等待着被救起,又是这艘船,他开到最近的地方救起他们,因为海面上都是燃料,一点就着,不救起来就会被烧死。他们在开来的路上救下的人,一直到开到敦刻尔克接了人,船舱里装满了人,都是九死一生的人,包括那个英国兵法国兵还有飞行员。那个画面,将军看到了几千条小船,从海面上开过来,将军的眼睛是湿润的,他问候着他们你们是从哪里来?注意海面的水流。这时,大家看到空中来了战斗机,将军闭上了眼睛,他无能为力,所有人都在卧倒求生,直到看到战斗机穿过人群飞向沙滩,原来是自己的战斗机,人群欢呼着。战斗机燃油耗尽,最后一个飞行员他迫降在沙滩,在德军的范围,他走出了机舱,烧毁了飞机,然后被捕。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我们毋庸置疑,这个在敦刻尔克电影里表现的战争和人性,让我们看到闪光的一面。盟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表现的英勇,大无畏,也是二战重要的精神。
穿过海峡,回家就是英国,就是祖国。每个战争中的人对祖国的至高信念,才会九死一生穿越刀枪剑影,枪林弹雨只为回家。无论战胜还是战败,回家的信念支撑了很多人,比如船长,比如法国兵,英国兵。我们只是逃生而已,但是活下去就是胜利,他们大撤退,保存了实力,才能还击敌人,才会有第二战场的开辟,才会孕育了二战的转折和胜利。在撤退中表现优异的蒙哥马利将军,日后指挥了非常重要的几场战役,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回想敦刻尔克大撤退,让我们用丘吉尔的演说来结束全文。
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敦刻尔克在下议院大撤退发表演说:
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
他说明了英国将决心继续战斗:
公私分明为民一生
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电影以“水”开篇,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巡视了光秃秃的大亮山,与挑水老倌的对话引出:干部如果不为民办实事,就是白吃国家公粮。面对残酷的旱情,杨书记一边力保水稻科研项目正常开展,一边又深入基层,带领地委各级领导干部到一线指挥抗旱,合理分配水源,团结群众,最终众志成城抵御了大旱,稳定了人心,也保住了滇西粮仓的丰收。
人民生活离不开水,水土保持植树为根本。虽然赢得了一次抗旱的胜利,但杨书记深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不能只靠天,而是要自己做自己的“龙王”,要人定胜天,于是,他放弃了退休后去昆明干休所的机会,选择了回家乡大亮山植树造林。最终营造出一个面积达56000余亩、价值数亿的林场,造福了一方百姓,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不朽的财富。杨善洲书记植树造林的精神带给我们林业人以感动,同时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严格党性,公私分明。杨善洲的一生不仅自己不占公家的便宜,更严于对待自己的家人,这使他自己也深感对家人无比愧疚之情。一生不乱用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影响力,影
片中讲述了他退休后有过三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他人办事的情节,第一次,是举荐牛长平,这算是组织内的正常推荐吧,第二次,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为一批教师的转正说情,第三次,为了不让为民干实事的人寒心,给国家培养好的干部,他“开了一次后门”,无论是推荐、说情还是“开后门”,他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家,为了群众和国家的利益。相比之下,严于律己的他却苦了自己的女儿,在自己的家人面前,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破一次例,这使他内心充满内疚与自责,但却很无奈。也许这在常人看来,显得他太过无情,有人甚至觉得他做得过了点,但我想这应该是他一如既往所坚持的共产党人的党性吧。
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说容易,身体力行何其的难啊,他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他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人要沉下去,还得要放低姿态,所以无论是他亲身下田示范插秧,还是到集市上捡果核,他都会尽心地去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人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沉下去低姿态,才能真真正正做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一碗水点“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最后,影片以一碗取自大亮山的水结尾,回顾杨善洲的一生,就如同这碗水一样,清澈,甘甜而又普通,但这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最最需要的,这样的干部同样也是人民所需要的,杨善洲同志
用自己的一生去诠释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如何做一位被人民所尊敬、拥护和爱戴的一生为民服务的好官,最终赢得了“没有白吃国家公粮”的最高评价。
我们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圣土。杨家岭,枣 园,延安革命纪念馆,每一处伟人们驻足过的旧址,每一样前辈 们使用过的遗物,都让我们肃然生敬。英雄已逝,宝塔依旧,半 个多世纪的岁月过去,我们却仿佛还听见,在当年革命战场上的 冲锋声和呐喊声。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我们像当年揣着抗 日救国的赤子之心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们一样激情豪迈!
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就是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在这简陋的窑洞里,中共中央指挥着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带领全国人民把红旗从陕北一隅打到了全国。
从1949年到2011年,62年励精图志,30多年改革开放,当我们结束在延安的行程乘车离开时,一回头,好像看到宝
塔山在笑。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们有机会来到革命圣地,回顾革命
历史,缅怀先烈光辉业绩,从而更加清楚的知道新中国的诞生源 之于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而换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仍然坚持为人民的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 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行 动来自于思想,而一个人思想境界的升华,必定离不开坚定的理 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古以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
引导一个人走正道,有大爱、树大义、留英名;而错误的人生价 值观,则往往害人害己,导致悔恨。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 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
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只有这样,平凡 人 才能 真 正 理 解 革 命精神,树立正 确 的 世界 观、人生 观、价 值 观,时刻保持 蓬勃 朝气,才能真正坚定信念,指导个人行动。
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很多人的人生
都是在一条平淡 的轨迹上行走,最需要的但却是最缺少的恰恰是 革命先辈们的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个人活得有热度、有 深度,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学习革命精神,不仅要学习他们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用智慧、鲜血 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英雄举动,更要学习他们在干事业中沉得 下身子、耐得住性子、守得住清贫的高贵品格,学习他们面对困 境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要积极提倡团队 精神,在学习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在急事、难事、重大任务 面前互相帮助,共同面对。
我们要把这次红色之旅当作我们人生的一次新的起点,要用
【红色之旅观影有感】推荐阅读:
红色之旅有感06-27
沙家浜红色之旅有感09-16
遵义红色之旅策划10-10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作文09-10
六盘山红色之旅感想12-13
红色之旅-赴井冈山社会实践感想06-20
大学生思想汇报:红色之旅的感受07-02
观看《交通安全大篷车红色之旅》感想10-28
井冈山红色之旅观后感作文600字09-19
游览井冈山红色之旅的观后感800字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