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启示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而且可以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联合举办的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3+1”项目已经有9年的时间,联合培养的学生普遍受到澳方的认可,并且大部分毕业生继续在澳洲名校深造。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合作办学通过探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人才、教学、课程、制度、管理五个方面的办学特色,初步实现了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生物制药人才的办学目的。不仅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高校开展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中外合作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制药专业;办学特色

一、引言

随着1982年第一个基因重组药物胰岛素Hu-mulin的批准上市,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已经经历了37年的发展。目前,在生物技术的推动下,生物制药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医药工业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据统计,2018年全球生物制药产品达到了255个,销售金额已经达到了2100亿美元。同时,2019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药物—阿达木单抗,一年的销售额更是达到190亿美元[1]。我们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目前我国生物药物的数量粗略估算已经超过数百种,2018年的国内生物药物市场销售额在933亿元左右。虽然在医药工业领域我们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有望在生物制药领域实现对西方国家的弯道超车。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亟须大量高素质生物制药技术人才作为支撑。

高校是生物制药人才的重要来源,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药学相关专业,但作为新兴学科的生物制药专业则发展得较为缓慢。南京中医药大学顺应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律,在“双一流”学科中药学、药学学科群的基础上,成为国内首批开办生物制药专业的学校之一,并且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下,探索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生物制药专业的新办学模式。

二、生物制药中外合作项目办学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有利于国际型创新人才的培养[2]。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于2011年联合举办生物制药本科专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格里菲斯大学在亚太地区具有较高的声誉,其分子生物实验室为澳大利亚国家级实验室。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制药专业采取“3+1”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格里菲斯大学共同制订。在该培养模式下,生物制药专业的学生前3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学生在这3年中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且通过相应的语言能力考核后,最后1年赴澳大利亚学习,格里菲斯大学对完成全部培养计划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取得澳方学士学位的学生,并且符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以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书。

生物制药专业依托于笔者所在院校药用真菌发酵及中药生物技术的传统优势,进一步结合现代国际化办学合作,使得本专业具有专业定位高、教学团队国际化、学生素质好等特点。本专业在紧密结合江苏药业结构调整和社会服务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通过中澳双方联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生物制药人才。我校生物制药国际班在2011年招收学生67人,近3年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115人左右,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生源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优化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3+1”模式培养出来的生物制药学生,受到澳洲各大著名高校所认可。在2020年6月,我校23位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联合培养的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课程,并获得“AEMG蓝花楹学术优秀奖学金”。2019年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培养了毕业生80余名,其中1人以ClassOne的优异成绩获得格里菲斯大学荣誉学士学位,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直接攻读该校的博士学位;3人分别获得格里菲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荣誉学士学位;88.7%的毕业生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2020年QS大学排名38)、昆士兰大学(2020年QS大学排名47)、莫纳什大学(2020年QS大学排名58)等世界名校接收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优异的学生培养成果获得澳方大学的高度好评。我校生物制药中外合作项目经过近9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以下几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一)人才特色

我校开设的生物制药专业(国内班)是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的新专业,为全国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因此前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物制药专业办学经验。根据我校对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更高要求,生物制药中外办学培养具备中医药特色,同时具备中澳两国文化背景知识且通晓汉、英两种语言,具备生命科学和药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中外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同时,生物制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侧重于利用生物技术对药物进行设计和研发,而不同于国内其他高校生物制药专业偏向于生物药物的产业化和制造[3]。学校积极探索实现我国生物制药专业与国际生物制药(分子生物学—药物研制)教育接轨的高等教育新模式。

(二)教学特色

不断加强生物制药专业课程的内涵建设,强化从“双语”教学到完全英语教学的“3+1”教改新模式。国内教学课程安排有外教,同时专业基础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强化了学生英语的口语、听力等学习,保证学生出国后能尽快适应全英语教学的模式,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格里菲斯大学每学期都派教师来学校开设讲座,参与课程理论及实验教学,了解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项目还为教师的双语教学培养提供了新途径。自2011年起,我校每年派1~2位教师赴格里菲斯大学进行教学进修,这为学校双语教师的能力培养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两校共同开发课程16门,引进外方课程4门,例如有“分子生物学Ⅰ”“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学”等,并将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课程采用澳方的教学大纲实行双语教学。通过充分汲取澳方先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缩短学生在国外学习的适应期,并且通过本土化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三)课程特色

注重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采取互动式教学。为了适应国外的办学特点,南京中医药大学在理论教学上综合国外知识面宽的特点,将国外和国内的课程设置进行融合,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采取互动式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格里菲斯大学每学期都派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生物制药国际班的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动手独立完成整个实验。例如生物制药大三学生必须完成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块,包括DNA模块和蛋白质模块,其中DNA模块包括质粒的提取和检测、质粒限制性酶切,以及PCR等;蛋白质模块则包括蛋白的分离纯化和检测分析等。实验教师会对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严格认真地评判,如实验结果不理想,将会对学生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必须重新进行实验直到通过为止。当每个模块实验结束后,会对这部分实验的理论知识再进行一个回顾,通过小型的测验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生物制药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已经逐步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大生物制药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提高学生自主实验、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如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本科生科研活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的特等奖和二等奖,这些课外实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专业综合素养。

(四)制度特色

多重制度体系保障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入学后在国内学习三年,符合要求者,赴澳方学习。如因特殊情况未能出国的学生,按未出国学生培养计划继续后续学业。其间,学校安排2门课程由外方来华授课,同时负责安排这些学生到澳方学校参加5周的学习,完成外方2门课程,另2门课程由外方授权中方教师授课,以确保学生完成学业,确保项目学生“出得去,留得下”。

(五)管理特色

生物制药中外合作项目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等符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要求。项目合作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选用教材。澳方每年选派教师来中方任教,中方选派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助教,学习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项目双方培养模式和课程高度一致,并通过教材引进保证知识结构一致;通过助教制度保证教学方法一致;通过师资引进保证教学水平一致。学生在澳方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就有极为便利的条件在澳方继续深造。另外,我校也为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实施专门的管理制度:分管校长主持→国际教育处和教务处主导→负责专业课教学的(药学院+专业负责人)实施→澳促会协助→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澳方教师管理+学生出国手续办理+英语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同时,设立辅导员、学业指导教师“双轨指导”,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与日常事务管理方面不脱节,使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没有盲点。

三、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开展生物制药本科专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国际化复合型医药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实现国际接轨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4]。虽然我校在生物制药国际班的办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它还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合作办学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需要更加合理化。例如目前外教来华授课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制,外教和中方教师需要在两个星期内完成较重的教学任务。同时,由于部分学生的投入时间不够,以及不能及时消化学习内容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双方教师的相互配合,使得教学安排更加合理化。中方教师需要提前协助外教对学生开展学情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从而使外教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中更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授,也让学生牢固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同时结合本课程线上教学平台,中方教师需要提前协助学生开展线上课程预习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外教授课的状态。

第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相对薄弱,造成学生与外教沟通交流的意愿度比较低,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外教的交流互动,也造成外教课堂中的讨论互动环节效果不理想,因此中方教师需要做好纽带工作,加强外教和学生的交流工作,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提问。同时,部分学生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是满足于书面知识和应付考试,因此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需进一步的提高[5]。

第三,中外双方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双方教师只是满足教学任务之间的合作,将来可以进一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共同合作,构建相关课程的中外合作教学团队,打造国际化高质量课程体系。同时,双方教师可以通过学术讨论交流,在科学研究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在充分吸收外方先进教学与科研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打造高水平教学队伍。

四、结语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家办学体制的有益补充,其办学机制灵活,资源配置全球化,优势互补,能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对培养我国更多高素质、创新型(或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大有裨益[6,7]。但是由于中外文化、经济和体制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办学过程中各种问题会不断出现,对外来的优质教学资源要有学习、消化、吸收和并入的过程。相信通过进一步探索生物制药中外合作项目的办学经验,将来会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也为其他高校开展相关专业的中外合作项目积累办学经验。

参考文献

[1]生物制药小编.生物药十年[EB/OL].公众号,2019-08-31.

[2]王亚红,祝波,曲小姝.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152(12):34-36.

[3]张禧,邓良基.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启示——以四川农业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办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82(2):12-15.

[4]林金辉,刘梦今.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J].教育研究,2013,405(10):72-78.

[5]孙智慧.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等教育中的英语语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401(5):29-30.

[6]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393(10):34-38.

[7]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运用[J].江苏高教,2012,161(1):47-50.

上一篇: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下一篇:ICU行CRRT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