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从地方、高校、院系三个层面,提出了以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团队以及实践教学督导考评为抓手,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有效运用的“三维五环”长效模式。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运用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参与率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学质量和规范化程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一)地方红色资源价值内涵契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德育目标。

地方红色资源是指发生在一定地域内,形成于党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特殊时期,是中华民族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支撑。地方红色资源以其特殊的地理和时空距离优势,使实践教学跨越历史与现实、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屏障,增强大学生近距离体验历史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二)红色资源分布广泛与内容丰富保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普适性。

红色资源具有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各地高校可以就地取材,开发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建立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结合本土优秀文化,挖掘本地的红色资源创造出多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走出去”。即将思政课课堂搬到校外,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暑期社会实践、红色志愿者服务等红色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请进来”。即将榜样请到学生身边。如邀请老红军、老战士讲述亲身经历和感受,开展系列的讲座活动,真正让身边的榜样成为大学生前进的榜样;其次,师生携手共创红色主题校园文化品牌。以地方红色资源为依托,以重大节庆日为纽带,开展“重走长征路”“祝福祖国”、师生同唱国歌、革命故事红色演讲系列活动。

(三)地方红色资源优势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地方红色资源具有直观、贴近、形式多样的优势。通过实践体验,全面深化和放大红色资源优势,让学生与革命先烈思想碰撞,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进而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既夯实了思政课堂的理论传授,又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创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从而达到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红色实践教学活动的深度结合的效果。

二、地方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

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从政府、高校、院系三个层面,理清三者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督导考评中的职责和作用,全面构建地方红色资源服务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三维五环”的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一)校地合作———建立地方红色资源校地共建共享实

践基地,建立长期性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固定场所,有效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实现校地合作共赢。

各地方高校同地方政府、红色资源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联合,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研究中心、红色旅游(实习)基地、红色资源教育研究中心、红色资源开发研究中心等。高校开发利用周边地方的红色资源,并与这些红色资源区建立长期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关系。

地方政府可以吸纳高校思政教育专家教授的意见建议,对地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内涵,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同时也带来红色旅游经济效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教学院系———创新全方位、多渠道的“三合一”思想

政治理论课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检验,内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所谓“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即是指高校思政课校(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伴随课程知识传授的同时,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念传递,凸显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最终实现“知”与“行”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

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一是,组织近距离参观考察。如清明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利用重大革命历史纪念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如组织学生到韶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刘少奇故居、杨开慧故居、彭德怀故居、井冈山等地参观和考察等。二是,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方式,鼓励学生以课余实践(显性教育)形式提升其价值判断、知识体系和能力运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校内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一是建设高校品牌红色社团。红色社团是高校青年大学生组织,是高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宣传、培训、竞赛等活动。以湖南省为例,作为红色资源大省,高校红色文化社团发展迅速,开展一系列活动,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起到了政治导航和价值引领作用。二是打造红色主题校园文化。地方高校党团组织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学报、宣传栏与校园网站等舆论阵地开展红色文化学习、宣讲系列活动等。

“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贯穿于四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实现制度化、体系化。这一教学模式既能破解实践教学落实难、实践教学组织力量单一薄弱问题,又能解决实践与理论“两张皮”问题,还能真正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与“行”辩证统一的目的。

(三)高等院校———立足主渠道,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联网+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平台,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时空领域。

当今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大潮下,网络、手机等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日常交流互动的重要工具,也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重要的媒介和新手段。

一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借助手机微信、QQ等介质,研发“虚拟本土红色资源实践教学平台”,用图文资料、VR视频展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成果将虚拟实践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弥补传统思政课实践教学受时空限制的缺陷,更好地实现全员覆盖,深化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借助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工具,制作短小精致的思政视频、推文以及小节目,通过可视化、差异化的互动式的交流,提升思政教育的传播率,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时空领域。

(四)思政课教师———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养,打造红色底蕴的师资团队,是深度内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能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其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潜心科研与教学、加强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把理论讲深讲透,做好思政课理论创新、教学内容与资源挖掘、教学方法创新。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既潜心问道又关注社会,既关注学术自由又能做到学术规范;再次,思政课教师还应注重实践。结合思政课程任务开展社会实践与调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既要深挖理论“源头”,也要引入实践“活水”,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到基层,开阔视野、丰富阅历。

(五)校院合作———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三级”督导考

评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考评原则与办法,是验证教学理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中,应夯实督导与考评工作内涵,创新督导考评工作模式,实施督导与考评双管齐下、校-院-部“三级”督导考评。

首先,成立学校-学院-授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三级”督导考评机构。由学校教务处(督导组)、各学院及授课单位成督导考评机构。学校教务处为考评机构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考评的工作。学校督导考评组负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情况、学生反馈及教学效果加以监督,并为考评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学院教务办为考评机构主体机构,由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学院考评自查、自评为主,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授课单位组织成立的考评小组的

是实践教学督导考评的执行机构,主要对各学院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根据所取得的成效,对整体效果给予客观、详尽的评价。

其次,完善“谁来评-评什么-如何评”三维督导考评办法。在实践教学的考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考评“主体-客体

-内容”的确定与选择,精心选择专业化的考评主体、充分尊重被考评对象、明确规定考评内容。采用这种考评方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要求有关学院及时解决。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将考评结果及各学院工作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教学单位及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充分地调动了学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革英,钟佩君,李正军.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策略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6).

[2]汤志华,廖青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上一篇:劳教启蒙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和实践途径下一篇:对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特点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