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启蒙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和实践途径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劳动启蒙教育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根基,关系到各层次劳动教育能否与是否发展得更好。新时代,我国劳动启蒙教育具有政治价值、教育价值以及个体价值三重重要价值。当然,劳动启蒙教育也面临着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等现实困顿。因此,应当发挥家庭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学校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以实现劳动启蒙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劳动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重要实施路径,开展劳动教育对于我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方针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深刻论述了何为劳动,因何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了顶层设计,并明晰了今后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启蒙则是指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知识的教育过程[2],劳动启蒙教育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根基,它是针对青少年儿童实施的有关劳动道德、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活动。通过最基础的劳动启蒙教育,能够让学生感知劳动乐趣,形成劳动的基础认识。同时,中小学尤其小学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劳动意识,养成健全劳动品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劳动意识的启蒙教育十分必要。换句话说,没有作为基础的劳动启蒙教育,后期各个阶段的劳动教育就犹如没有地基的楼阁,其牢固性必然受损。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启蒙教育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影响着劳动启蒙教育以及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与此同时,近年来,相关研究者对劳动教育展开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如檀传宝对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指出劳动与实践、活动等概念在教育情境里的不同意涵[3]。扈中平等对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进行了论述,得出新时代仍需坚持和弘扬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4]。康翠萍等从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的构成等入手,探索了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5]。祁占勇则从政策价值的角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其变迁[6]。这些对劳动教育不同维度的研究,既丰富了我国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也引领了劳动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当然,劳动启蒙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基础性组成部分,应通过劳动启蒙,让劳动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需要,使其从童年开始就领略到劳动的乐趣。但是,具体到相关研究领域,关于劳动启蒙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对其形成研究共生点。从现有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劳动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主体对其的认可度等方面。如沈有禄认为,劳动启蒙教育对于破除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固有顽疾十分有利,当下,联合学校开展劳动启蒙教育天时、地利、人和[7]。王耿升则从劳动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出发,认为“中小学劳动启蒙教育改变的是学生,但其长远影响的却是家长和全社会”[8]。王坤等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劳动认知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在思想层面有关于劳动启蒙教育的意识,但并未将这种意识落实到行动上[9]。当然,已有研究对劳动启蒙教育的重要价值研究使得劳动启蒙教育更加凸显时代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对劳动启蒙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没有进行很好地回答。众所周知,劳动启蒙教育十分重要,其开展的程度与研究的深度在一定层面上决定着劳动启蒙教育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各层次劳动教育能否与是否发展的更好。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厘清我国劳动启蒙教育实施面临的现实困顿,探索劳动启蒙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劳动启蒙教育的长效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一、劳动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

劳动启蒙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创新活动,深刻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10],具有政治价值、教育价值以及个体价值三重价值,为培养时代新人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劳动启蒙教育具有助推新时代教育方

针政策落实的政治价值

教育能够发挥意识形态传承的作用,因此,教育本身具有政治价值。具体到劳动启蒙教育,其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助推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上。本质上,教育方针是在反映“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内涵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增加了“劳”的成分,成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创新之举。

同时,劳动意识的启蒙是对学校劳动教育分级分段实施的理念设计。小学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的道理。正如乌申斯基所言,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从事劳动的习惯和对劳动的爱”[11]。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劳动教育,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劳动启蒙教育存在严重不足,使得劳动教育一度被矮化、弱化和虚化。劳动启蒙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拉近学生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予劳动与情境之中,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劳动过程,从小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是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中“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

(二)劳动启蒙教育具有推动基础教育改革

发展需要的教育价值

区别于一般教育价值之活动对个体的引导作用,劳动启蒙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效应。当下,虽然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多年,但是总体上我国基础教育依然还是按照考试逻辑运转,并没有切实关照到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劳动启蒙教育的实施,将对基础教育的教育过程以及结果评价方式产生导向与推动作用。

实际上,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在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通过进行劳动启蒙教育,能够从观念上传递因何劳动,如何劳动等,进而引导学生增加劳动体验感。因此,进行劳动启蒙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激发其劳动兴趣与热情,提高劳动能力与生活适应力。与此同时,劳动启蒙教育还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劳动启蒙教育重在劳动实践导向,强调实践能力和劳动情感的培养,可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正如《意见》所指的,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这为综合素质评价所倡导的注重过程性评价提供了重要载体,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劳动启蒙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完满人格

养成的个体价值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与发展人。劳动启蒙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其政治价值与本身教育价值的实现最终仍然要回归到个体价值实现的轨道上来,进而促进个体完满人格的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个体价值才是劳动启蒙教育的本体价值。

乌申斯基认为,教育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严肃劳动的强烈渴望”[11]。通过劳动启蒙教育使得个体在劳动体验中感受收获成果的快乐,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从而对家人、朋友以及整个社会心存感激,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尽自己的所能服务社会、报答社会。同时,劳动启蒙教育可以激发个体的创新意识。一切创新始于劳动,其中,脑力劳动导向创意,体力实践结晶出作品,因此,劳动启蒙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并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当然,个体美好而宏伟的梦想都必须基于正确的劳动观,在劳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塑造个体自我完满的人生品格。

二、劳动启蒙教育实施的现实困顿

中华民族历来具备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改革开放40多年正是中国人民劳动的奋斗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与未来发展,对学生进行劳动启蒙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当下,受多重因素的综合交替影响,我国劳动启蒙教育的实施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一)劳动启蒙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

家庭是开展劳动启蒙教育的第一场所,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家庭实际上成为了劳动启蒙教育的唯一场所。然而,目前家庭中对于孩子的劳动启蒙教育常常容易被忽视,或者以一种非常合理的理由遮挡过去。家长们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成绩就是一切,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有家长买单,劳动启蒙教育在家庭中被软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从早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只有52.5%的儿童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等,经常洗袜子的还不足38.5%,时常帮助洗菜、刷碗的也只占35.5%,而经常洗衣服的仅有24.6%[12]。该项研究虽然距今已过数年,但是其研究结果的指导价值依然明显,尤其是家庭中劳动启蒙教育的实施困境并未得到显著的改变。从与几位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明显可以观察到其对孩子的期待依然是“好成绩”。有的对普通体力劳动存在偏见,甚至把这种偏见作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最好佐证,如有家长这样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工地或工厂卖力气挣钱”。有的则以学习为名义,剥夺孩子参加劳动实践的各种机会。长此以往,这种不健康甚至畸形的“劳动启蒙教育”会让孩子产生劳动不光荣的认识,进而抵触劳动,使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缺失基本的劳动情感、劳动习惯以及劳动品质。

(二)劳动启蒙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

学校是进行劳动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然而,由于目前教学评价指标的单一导向,大部分学校仍然将全部心思花费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而对于学生的劳动意识启蒙教育则表现的可有可无。与其他学科相比,劳动启蒙教育时常处于被弱化的境地。从学校来讲,劳动启蒙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虚无主义,即使有设置劳动启蒙教育课程,也常常被占用、挪用,实施劳动启蒙教育的师资、场地等严重缺乏。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①,目前尚有25.80%的省份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或不明确。具体到学生主体层面,真正上过劳动教育课的小学生仅占42.63%,初中学生只有12.82%。同时,学生可能经历的劳动教育体验类活动也总体偏少,尤其是学生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了解情况不尽人意,近1年内没有参观过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初中生人数就占总人数的45.28%。对于工业企业或工厂流水线的参观情况也是不容乐观,有74.04%的小学生在近1年内没有参观过工业生产企业或工厂流水线,初中生则更高,占到74.48%。当然,有的学校依然没有把劳动启蒙教育提上日程,或者甚至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犯错的手段,进行了大量的“伪”劳动,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同时,有数据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参与劳动,对于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美国学生每天平均劳动1.2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却只有12分钟。足以看出,劳动启蒙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劳动启蒙教育迫切需要被学校重视。

(三)劳动启蒙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

劳动启蒙教育的实施深受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没有社会的参与,劳动启蒙教育也不会成为健康的、全面的劳动启蒙教育。然而,目前社会上却存在着“劳动低下”“不劳而获”等观念,使得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重视劳动的现象,由此也使得劳动启蒙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

首先,社会整体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陈旧观念的影响,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使得劳动启蒙教育实施举步维艰。其次,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仍在持续蔓延。少数人的“变相成功”社会现象在多数社会群体中无形放大,成为了多数人孜孜追求的目标,其中青少年不在少数。但是社会却很少去关注发达国家对于劳动的重视,以及当下我们社会对于劳动启蒙教育的淡化。众所周知,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先进的办学模式,然而,德国“双元制”能够取得如此的成效,也是得益于社会环境的支持。德国对于工人的待遇是非常高的,有的行业甚至比白领的工资待遇都高,他们对于劳动者以及劳动本身的重视是德国职业教育屹立世界职业教育之林的重要法宝。目前有人质疑,如今智能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我们还有必要大力提倡劳动启蒙教育吗?事实上,他们忽视了劳动启蒙教育对人的发展来讲,不只是劳动技能的获得与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因此可以看出,劳动启蒙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实。

三、劳动启蒙教育的实践路径

劳动启蒙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教育任务,家长要学会正确爱孩子,学校要科学地评价学生,社会要为学生劳动启蒙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等条件支持。唯此,方能让劳动启蒙教育真正启发学生对劳动之蒙昧,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

(一)发挥家庭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劳动创造一切”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基地[13],其有异于学校和其他社会单位,是开展劳动启蒙教育最简便易行也是最有成效的地方[14]。因此,家庭在劳动启蒙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是“三位一体”教育任务实施主体的基点。那么,家庭在劳动教育中何为?首先,家长们要树立一种意识,即劳动启蒙教育绝不只是传统的“活计”(泛指各种体力劳动)意识教育,因为劳动的内涵已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丰富,因此,家长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家庭中的劳动启蒙教育放到更宏大的视野中去考量。如家长可以采用数字化劳动启蒙教育手段,与孩子一起观看《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影像与纪录片或新闻采访,使其体悟劳动之重要,劳动者的光荣,这是新时代劳动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虚拟中暗含着现实的本真价值。

其次,要注重日常生活中每一次细小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要将劳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下意识”行为[15]。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我让我家小孩干家务,但是不让他白白去干,每次他主动做完家务后,我都会有隆重的奖励‘小仪式’,这样既可以让他懂得劳动的价值,还可以使他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义利观,一举两得”。事实上,劳动启蒙教育越早进行阻力越小,效果更好。孩子的天性就喜欢动手动脚,他们把劳动当成一种有趣的游戏,而并非所谓的负担。基于此,家长应该学会因势利导,鼓励孩子重复练习并习得劳动行为,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同时,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即家长首先要热爱劳动,勤于家务,当然,只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尤为重要的是家长要舍得“用”孩子,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且形成具有家庭特色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学校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当下,学校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主体性愈加明显,在劳动启蒙教育中发挥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因此,学校必须做出应有的改变,加强劳动启蒙教育。

首先,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劳动启蒙教育意识。实施劳动启蒙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授受,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真谛,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初步认知、探索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为今后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如杭州某些中小学与职业学校合作,带领中小学生在青少年教育基地,开劳动启蒙教育活动,在农果采摘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一回劳动的艰辛,也体验一把丰收的喜悦,当一回真正的“快乐小农夫”。

其次,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根据学生生长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启蒙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劳动需求和动力。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劳动启蒙教育观念,摒弃以学业成绩为唯一考核目标的错误观念,把劳动素养养成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如建立劳动教育个人成长档案,将每学期学生参加各类劳动活动的纪实存档其中,最后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必备指标,以考核手段激励学生参加劳动、体验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当然,也要树立劳动启蒙教育是一种教育,而并非惩戒手段的新型思维。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要以开导教育为主,不能“以劳代罚”,否则将使学生产生“劳动可耻”的认识,进而远离劳动。此外,将劳动启蒙教育放在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劳动教育理念渗透到相关学科的具体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与具体学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今日之学是为了明日美好生活的道理。

(三)调动社会在劳动启蒙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当代教育,早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狭隘范围[16]。劳动启蒙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顺利实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资源的保障与支持。因此,对于学生的劳动启蒙教育,要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联合的有效机制,通过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学校机制的自我高效运行以及家庭启蒙教育的协同发力,必能最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首先,应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全社会的教育合力,为劳动启蒙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小学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开展劳动体验活动,与周围企业、职业院校、工厂等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并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开发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劳动体验项目。如湖南省长沙市某小学整合利用学校周边的农村田地,探索农作物中的神秘“紫”现象。

其次,各级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工厂、农场等履行教育责任,实现多方联动、多元投入,确保劳动启蒙教育所需的资源能够及时到位。如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后勤办组织梅怡岭小学等7所学校,依托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开展“联盟基地+绿色教育”的特色项目,开发联盟型劳动实践场所,这是多方联动开展劳动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工厂等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可以对积极参加劳动启蒙教育的企业、工厂等予以资金、土地、税收、项目资助等激励方式,引导企业、工厂等参与劳动启蒙教育,发挥合作育人的重要作用。当然,还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劳动启蒙教育舆论氛围,及时纠正“不劳而获、捷径成功”的错误思想与观念,引导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的氛围。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网络媒体与信息化手段的合力,通过全面、系统、真实的宣传报道,讲深、讲透劳动启蒙教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与必然关联,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社会对劳动启蒙教育的认同,引导社会公众深度参与劳动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李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概念的嬗变[J].上海教育科研,2019(7):15-19.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56.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40(8):42-50.

康翠萍,龚洪.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6):69-74.

祁占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6):18-26.

沈有禄.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天时、地利、人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12-113.

王耿升.职业院校要在加强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115-116.

上一篇: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中融入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下一篇:论地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