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川省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是红军长征途中“彝海结盟”所在地。学校针对在校生彝族学生人数约占75%的学情,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指导,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根本遵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导向,将县域内红色文化资源科学挖掘并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彝海结盟红色文化资源,根据相关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合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例如,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学校还原彝海结盟时的红军服装,融入专业实践课程之中;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还原彝海结盟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仪式;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利用光电技术还原彝海结盟时红军从县城出发到结盟地彝海的行军路线图。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将这些内容融入到专家实践课程之中,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融合,构建形成相关专业各具特色的“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相关专业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同向同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提升了专业内涵建设质量,促进了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增加了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四川冕宁地处红山红水红土地,这里有“五个一”红色资源,包括:彝海结盟历史基地、县城红军文化广场、县城东街红军长征时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处遗址、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军长征途中,在通过彝族地区时就牢记着:“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学校充分挖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强化中职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践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需求,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乐于扎根并坚守乡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常态化学生“三关”管理工作

学校增强红色文化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助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抓好新生入学管理源头关。利用新生入学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和专业教育契机,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思政处室、思政教师、军事训练教官、班主任为成员的“彝海结盟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工作小组,将那些红军指战员和战士在彝海结盟中表现出的艰苦奋斗、顽强不息、军民鱼水一家亲精神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在学生军事训练与管理、专业教育工作中进行贯通,增强学生热爱祖国、铭记党恩、立足专业、热爱学习、大公无私、爱护集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常态化做好学生三年班级管理关。在学生三年班级管理过程中,学校将红军指战员和战士在彝海结盟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融入学生班级管理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德技并修的综合素养,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把好彝海结盟示范班级关。在全校各班级中,将彝海结盟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顽强不息、军民鱼水一家亲精神作为创建彝海结盟示范班级的创建标准,树立班级管理标杆,示范引领其他班级共同进步,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改革

在专业教师思政教育方面,学校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发挥专业课教师参与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的主体动力,主动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在教材改革方面,学校将县域内与彝海结盟5个文化资源相关的故事、史料图片融入校本教材中,广泛运用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使专业课程教学与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无缝衔接、巧妙融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汲取红色文化营养,增强学生自觉服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家乡的理想与信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二维码支撑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体例,将师生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到的最新彝海结盟文化资源,充分提炼其蕴含的育人价值,通过二维码技术处理融入专业校本教材中,实现红色文化思想的启迪和价值引领。对不懂汉语的教材使用者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好地接受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在成人成才、专业学习中的动力,增强受训人员在社会技能培训过程中的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变课程思政传统的“大水漫灌”式为“精准滴灌”式。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彝海结盟素材,通过小组(个人)讲故事比赛、研讨比赛等路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体验效果和学习效果。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生社团活动

在校团委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们选择离学校最近的彝海结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县城东街红军长征时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处遗址、县城红军文化广场和彝海结盟纪念馆,每周通过分专业、分年级、分班级学习并参观彝海结盟传统实景,同时要求学生回校后撰写心得体会,并自创节目用于学校或上级相关部门在“五四青年节”“一二·九”文艺活动中的展演,通过节目评选评奖,增强学生获得感、成就感,激发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的信念,同时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练就过硬专业技能的动力。以红色文化学习促进专业技术技能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校团委统一安排部署下,选择离学校较远的彝海结盟历史基地,每学期分年级让学生根据当年红军从县城到彝海结盟基地路线,亲身体验。重走彝海结盟路,塑造坚韧品质,构建团结友爱、践行感党恩、听党话、民族一家亲的传统红色文化精神,同时要求学生回校后撰写心得体会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增强学生获得感、成就感,实现红色文化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教学效果。

学校要求各班每月通过观看一次彝海结盟影视剧、上一堂彝海结盟主题班会、写一篇彝海结盟作文等团队活动,把民族团结一家亲、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班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浓郁的彝海结盟红色文化中得到洗礼。激励广大学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技能培训中

学校以“彝海结盟红色文化”为统领,融入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方式方法改革、培训内容开发、培训教师选拔等工作,通过民族地区新旧社会发展对比、生活质量的改变,增强受训人员学习科学技术技能的主动性,提升技能培训效果,实现红色文化引领专业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目的。

在技能培训中,学校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相结合,聘请县民族中学、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相关教师、专家与专业课教师加强语言培训,提升技术技能培训效果,有效提升贫困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外出就业的技术技能,增强受训人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就业转岗、自主创业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服务学历教育和社会技术技能培训“双重”贡献的属性。多年来,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践中,始终将县域内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技能培训新模式,建设学生和受训者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思政课程,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出更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高校师德建设的百年历程与发展趋势下一篇: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