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涉矿生态环境协调管理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面向长江保护修复的环境管理需求,梳理了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有3个省份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和违法生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开采磷矿。(2)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保护地违规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包括:(1)科学制定矿山生态修复目标;(2)定期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执行力。

【关键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修复;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1-2]。2016年1月5日和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化工围江’问题突出,特别是磷化工污染问题,从磷矿开采到磷化工企业加工直至化工废弃物生成,整个产业链条都成为长江污染隐忧”。矿山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被认为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一大诱因[3-4]。对长江经济带而言,矿产资源开发为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许多类似“三磷”的长江生态环境问题[5-6]。分类查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是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监控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基础和前提[7-10]。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试点在河北省展开,而后大约两年时间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2018年起对20个省份进行了“回头看”。2016年9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725号)提出,“我国部分地区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造成地质环境破坏和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特别是在部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仍存在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威胁”[11]。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陆续通报了内蒙古霍林河矿区12家露天煤矿生态恢复治理严重滞后,河南新乡、三门峡两市矿山环境治理缓慢等典型案例。《北京青年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等先后曝光了湖南湘西花垣县数万吨重金属尾砂肆意堆放、毁掉了农田、污染了当地水源等问题[12]。《瞭望》新闻周刊反映,嘉陵江上游200余座尾矿库犹如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威胁流域水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不定时“生态炸弹”,亟待强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13]。

2019年4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治理任务,2021年6月前完成验收评估”[14]。结合长江经济带沿线矿山生态破坏与功能修复,2016年以来,围绕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开展了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江苏省等省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修复情况调研。本文基于前期研究、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和涉保护地问题,探析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修复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环境监管对策。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3万km2,人口5.8亿。长江经济带耕地、页岩气、地热等资源条件优越,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重要能源战略基地、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和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15-17]。从西往东,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大陆地势三级阶梯和4个气候带,流域内具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各种地貌,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长江流域分布有自然保护区560个,面积33万km2;森林公园581处,总面积3.17万km2;风景名胜区353个,占全国的52%。长江经济带现有矿山5.4万多座,铁、锰、铅、锌等金属矿多为小规模分散开采,大中型矿山仅占7%,低于10%的全国平均水平;传统开发利用方式严重破坏了矿山地质环境,截至2014年,累计损毁土地约5000km2,固体废弃物存量达84亿吨,年排放废水超过27亿m3[15]。

1.2数据来源

数据资料包括:(1)第一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涉矿问题和涉保护地问题,来源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网站(http://dcb.mee.gov.cn/)。(2)新闻媒体报道的长江经济带典型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来源于民建中央、新京报、瞭望、第一财经日报等相关网站。(3)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等各省市人民政府网站。

2结果与分析

2.1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涉矿问题

由表2可见,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从矿种类型来看,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主要环节包括矿山开采、磷石膏堆放、尾矿库、历史遗留矿山、废渣露天堆存和恢复治理不到位等。有3个省份(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其中有湖南省衡阳市及常宁市没有清理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以调整保护区范围代替整改,四川省攀枝花市擅自放宽攀钢集团所属矿业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在自然保护区违法生产活动的整改时限,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江界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行开采磷矿之实。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存在以下特点:(1)种类多,涉及废渣、废水、保护地管理等;(2)数量多,湖南省、四川省等个别省份涉及多起;(3)分布广,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涉矿问题遍及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

1.2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涉保护地问题

由表3可见,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及保护地的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上海市和浙江省主要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存在浮吊船长期违法违规作业、排污口、违建别墅。江苏省主要为围湖造地、占用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安徽省和贵州省主要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存在排查清理不彻底、违建项目和动物栖息地“瘦身”等问题。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主要为自然保护区存在违规建设项目、违法排污行为、非法码头、水电项目、矿产开发和风电项目、调规减少面积、未按要求整改到位和高尔夫球场违规侵占等问题。

上一篇: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珠宝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应对重大困难和风险的历史经验